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教案端午节的由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传统节日》一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包括屈原的故事、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传统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活动。

难点:理解屈原的故事,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屈原的故事、端午节习俗和活动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 粽子、艾叶等实物或模型。

3.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的端午节手工艺品。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端午节习俗和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了解的端午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述屈原的故事(10分钟)讲述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端午节的由来,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

3. 学习端午节习俗(10分钟)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并通过实物展示或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习俗。

4.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未提及的端午节习俗,如佩戴香囊、五彩线等,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 朗读与表达(5分钟)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端午节的美好氛围。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实践活动(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端午节手工艺品,如粽子、艾叶等,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习俗的体验。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由来:屈原投江2. 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戴香囊、五彩线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简要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 调查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30《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共25张PPT)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文30《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共25张PPT)

三、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十分 痛苦,想出各种办法祭奠他。
(第5、6自然段)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 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放声大哭”可见人们多么悲痛,将“百 姓比作潮水在涌”,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 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2、没救到屈原,百姓用什么方式祭奠他?为 什么用这些方式?表达了百姓什么样的感情?
5、“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 法。”如何理解?
“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 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想到 了一个好办法。(让屈原九泉之下安心, 可见百姓赤诚的爱戴之心)
有菱角的粽子
四、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 渐演变成今天端午节吃粽子、 赛龙舟等习俗。
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下端午节的习俗是怎 么来的?
扔大米、鸡蛋,以引开水族不去伤害尸体; 倒雄黄酒,药晕蛟龙。他们的良苦用心均 源于对屈原的爱戴。
3、有人做了一个什么梦?为什么做梦?
梦见屈原容颜消瘦。因日有所思,夜才有所 梦,由此见大家怀念心切。
4、投了食为什么那么瘦呢?大家想了一个 什么办法?
食物让蛟龙鱼虾吃了。他们把米饭用箬 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再投到水 中,让蛟龙鱼虾以为是菱角而不去吃, 这样屈大人就能吃到了。
3、屈原被流放后,他怎么对国家和人民的?
“依然”,仍然之意,屈原没因流放而动摇 爱国爱民的情怀,并创作了爱国诗歌,如
《离骚》,经典名句“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达目的
的路虽然模糊不清,但我要不失时机探索而
行)。如《渔父》中的“举世皆浊我 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世界上
的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 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
板书设计
练习与活动

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教案范本三篇
课前准备:
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建议
1.课前布置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或访问家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及屈原这个历史人物。
2.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然后同桌或小组同学间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并互相检查是否会认这些字。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纠正读音、识记字形。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国的()。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
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楚国灭亡,屈原万分悲愤)
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历史渊源;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端午节的相关词汇。

二、教学重点1.掌握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能够正确理解端午节的各种节目和活动。

三、教学难点1.端午节的历史渊源;2.对于端午节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促进交流式的讨论放开,激励学生的参与度;2.展示和演讲的方式。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老师为学生介绍端午节,告诉学生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而端午节的起源和文化背景非常的丰富多彩,也非常的历史悠久。

老师阐述了端午节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希望学生通过学习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和行为,能够更加珍惜和爱护祖国。

二、正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渊源老师为学生讲述端午节的历史渊源。

据传说,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庄子,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秦汉时期生活的时候,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在后来,他的政治行为不被秦朝皇帝所赞同,遂遭受严重的政治打压。

到他在沐浴水中投身而死,成为了中国春秋时期举世闻名的“屈原之祸”。

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百姓们便相约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来庆祝端午节,在河中划龙舟、包粽子、挂菖蒲等,以此来纪念他的一生功绩,同样也是为了表达对自己祖国的爱戴之心。

2.探究端午节的意义老师为学生讲述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简单来说,就代表了中国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感情。

湖南省出现的“龙舟赛”、“鸭子戏水”等名目繁多,而正所谓“舟有龙头鸭尾,潋有人情雀鸣”,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遗传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祖国的深情厚谊——最深沉的体现,就是那些在英勇无畏的爱国将士留下的历史印迹。

三、总结端午节是中国民族文化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节日,也使中国人民具备了一个强大的历史渊源的感觉。

通过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能够更快地强化自身民族文化的亲近感,同时也能够振奋自身的民族自豪感。

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课教课设计范本三篇《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动人故事。

他爱国、有才华,而且深受百姓的敬爱,但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余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

此后楚国被秦国占领,他感觉报国无门,在万分悲愤之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杀了。

下边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课教课设计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课目的: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带、敬爱、举措、诬告、尸体、风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要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教课重难点:领会要点语句的含义,认识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电影。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好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 ?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第 30 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动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虑: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依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现课件第二屏 )佩带举措歌颂尸体风俗疏远诬告敬爱粽子屋檐辅助驾着2.教师依据学生认读的状况,进行重申。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遗漏。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敬爱:由衷敬爱与拥戴,多用于对尊长。

诬告:诬告诬陷。

谗言:诬陷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公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伤时感事、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繁把食品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损害。

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1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1教案

30端午节的由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4.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导入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

(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宏伟……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为黎民的苦楚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巩固复习1.读词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爱戴——辅佐——诬陷——流放——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填写。

(1)端午节的习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2)屈原为百姓()(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们()、()、()现在的端午节()3.解放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30、《端午节的由来》教案

瓦金完小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节的由来》教案(s版下册30课)备课教师杜文钧执教教师杜文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粽、檐、辅”等6个会认字,“佩、戴、措、施”等9个会写字。

掌握“忠诚、悲愤、悲痛”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主要教法读思议品诵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执教时间: 2016 年月日节教学要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佩带、措施、传颂、爱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知探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用时:5分钟)1.导入: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吗?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

2.引导交流屈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巩固1.齐读课题。

2.自由交流屈原的资料。

(达标检测:1.农历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端午节的习俗有:。

)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3.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组织全班交流。

5.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1)要注意“施、疏、尸”是翘舌音,“措、颂、俗”是平舌音。

(2)新词理解。

辅佐:协助。

爱戴:敬爱并拥护。

诬陷:诬告陷害。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30、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30、端午节的由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了解端午节的习俗的由来,学会复述故事。

3.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过程:一、猜一睬我国传统节日。

1、孩子们,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我们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下面我们就来猜一猜。

学生看课件图片,猜节日的名称。

2、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应当了解每一个节日的由来,才能让这些传统节日过得更有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生字词语,回顾端午节的时间及习俗。

1.齐读生字词语。

2.复习回顾:历的()月初()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三、自主学习1、出示要求;3、4自然段,在课文中划出描写屈原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想一想,屈原是个怎样的人?2.汇报:我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屈原是一个_______的人。

3、汇报忠诚爱国,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重点语句,读出屈原的忠诚爱国。

4、汇报忧国忧民(第4段),你们知道屈原写下了哪些广为传诵的爱国诗?出示课件,带读《离骚》中的两句诗,你感受到了什么?5、理解“万分悲愤”,为什么会万分悲愤?你看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的他心中在想些什么?指导朗读第4段,读出万分悲愤的语气。

三、合作探究1、小组内快速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然后讨论交流:1)屈原投江后,百姓们是怎样做的?2)人们为什么要往江里投粽子?2、汇报,朗读相关语句。

3、出示粽子图片,粽子是把米饭用粽叶裹起来,外面缠上红丝线做成的,这个办法在当时,人们想了多久?体会办法的来之不易和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指导朗读句子。

4、小结: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0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0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0 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内容简析】:《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专门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热爱与怀念。

故事第一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步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明白得、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为复述课文打下伏笔,促进语言的进展。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抓住屈原的言行,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具预备】:1.制作有关战国时期的背景资料以及地图等课件。

2.搜集、整理并阅读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刻】: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年”的来历》、《清明节的由来》《重阳节的传奇》)其中,《清明节的由来》这篇课文的结构还记得吗?课文先写了(清明节的习俗),再写了(清明节由何而来的),最后写了(保留至今的清明节习俗)。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课文,是【贴课题】。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国的传统节日》。

详细内容包括:端午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传说、习俗活动以及相关诗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掌握端午节的基本习俗活动。

2. 领悟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珍惜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学会运用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习俗活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端午节的起源,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基本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端午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端午节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端午节的起源(1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历史起源,介绍屈原的故事。

(2)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民间传说,如:屈原投江、伍子胥报仇等。

3.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15分钟)(1)讲解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习俗的由来和意义。

(2)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4. 诗词欣赏(10分钟)(1)学习《离骚》等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0分钟)(1)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绘制一幅端午节习俗活动的画。

(2)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最喜欢的端午节习俗,并进行介绍。

六、板书设计1. 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民间传说2. 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3. 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离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出你知道的端午节习俗,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2)阅读《离骚》,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答案:(1)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

意义:纪念屈原,驱邪避疫,祈求健康。

(2)作者情感:忧国忧民,追求理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使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30《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 (9)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30《端午节的由来》语文S版 (9)

课文原文端午节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zòng)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屋檐(yán)上插艾(ài)叶,有时还要佩带香囊(n áng)、在手腕(wàn)上缠红丝线。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

这个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个很有名望的官员。

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在他的辅佐(fǔzuǒ)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但是,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cuò)施非常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wū)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楚王听信了谗(chán)言,逐渐疏远了屈原,不再听他变法图强的正确建议,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

但是,屈原依然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

他写了很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sòng)。

后来,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骗到秦国软禁了起来。

秦国又趁机派兵来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mì)罗江自尽了。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人们大声呼唤着他的名字,驾着小船沿江打捞。

他们捞哇,捞哇,可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

万分悲痛之下,他们把船上的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水里祭(jì)奠他,也祈祷江里的水族吃了这些东西后,不再伤害屈原的尸体。

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江中的蛟(jiāo)龙,使它无法张口。

过了几天,有人梦见了屈原,发现他的容颜十分消瘦。

人们一传十,十传百,都纷纷议论起来。

大家都很奇怪:我们往河里投了那么多食物,怎么屈大人还是那样消瘦呢?一个老渔夫告诉大家:“那些食物都让水中的蛟龙鱼虾给吃了。

屈大人怎么会跟它们争吃的呢?”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范文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范文

•••••••••••••••••《端午节的由来》教案《端午节的由来》教案范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深度解教材: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表现了屈原忠诚爱国、关心人民疾苦和深受百姓爱戴。

选编此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感受他深沉的爱国情怀,体会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民族情感,并依托文本,练习讲故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学生对于过端午节有着直观而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这一天吃粽子、插艾叶,有些地方还组织赛龙舟等活动,因此,对于节日的由来,他们会十分感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知识与能力:1、会认“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积累“忠诚、悲愤、悲痛”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以及百姓对屈原的爱戴之情。

4、理清课文的脉络,练习讲故事。

突破重难点:重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以及百姓对屈原的爱戴之情。

突破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表现屈原爱国的词句和百姓爱戴屈原的词句,在潜心品读中感受人物的深沉情感。

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练习讲故事。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讲述时要求学生做到条理清楚,表达自然,同时鼓励学生在讲故事时适当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将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联系生活法,通过交流实际生活中的端午节,唤起学生对节日的兴趣;脉络梳理法,引导学生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课文情节的变化与推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涵泳品读法,画出文中相关词句,在比较阅读中感受人物的情感。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节的由来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节的由来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端午节的由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课文《端午节的由来》的阅读;
2.语言点讲解:词语、句式、段落;
3.小组竞赛:端午节知识问答。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2.阅读课文
1.让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标注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2.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课文讲解:让学生明确每个段落的表达意义、主题思想和作者用词的特点。

3.语言点讲解
1.生词:鲜艳、树干、污水、倡导、重视、香气;
2.重点句式:①。

语文版四下30《端午节的由来》1

语文版四下30《端午节的由来》1

语文版四下30《端午节的由来》1微课案例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十课《端午节的由来》。

微课目标:找出重点语句,品读一下,了解屈原是如何样的人,表达对屈原的热爱、怀念之情,借此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微课内容:《端午节的由来》一文依照题目就明白文章所讲的内容,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大伙儿都明白: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闻名诗人屈原,同学们也都明白。

然而,屈原是如何样的人呢?什么缘故值得人们热爱、怀念?需要我们找出一些重点语句,品读感悟一下。

课件: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慢慢强大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热爱。

屈原真是一名好官,关怀百姓的生活,忠诚爱国。

如此的好官,百姓们如何能不热爱他呢?朝廷应该得以重用,让他连续为国家做奉献。

但是,好景不长。

课件:然而,朝中有些权贵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专门不满,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这是一些奸臣诬陷忠臣的现象,从“想方设法”能够想象出那些奸臣的丑恶行径,他们是那么的可恨!而屈原如此的爱国志士却惨遭陷害,真是国家的悲伤!课件:楚王听信了谗言,逐步疏远了屈原,不再听他变法图强的正确建议,最后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

楚王简直确实是昏君,听信了谗言,简直可气之极!屈原真是冤屈呀!惋惜了一腔爱国的热血。

课件:然而,屈原依旧热爱自己的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

他写了专门多爱国诗歌,并被人们广泛传颂。

屈原并没有倒下,而是连续为百姓着想,关怀百姓的疾苦,他真是忧国忧民呀!如此的人如何可不能被百姓热爱、怀念呢?屈原的爱国诗歌有:《离骚》《国殇》《卜居》《哀郢》《九歌·湘夫人》等,都表达了爱国情感。

课件:后来,楚王中了秦王的圈套,被骗到秦国软禁了起来。

秦国又趁机派兵来攻打楚国,占据了楚国的首都。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

屈原就如此为了楚国而投江自尽了,真是爱国!国家兴,他也兴;国家亡,他也亡。

语文S版语文四下《端午节的由来》ppt课件1

语文S版语文四下《端午节的由来》ppt课件1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主要内容









认识生字
pèi
dài
sòng
shī
shī
cuò
shū
(3)端午节是为了( )。


吃粽子
赛龙舟
插艾叶
纪念屈原
佩戴香囊
缠红丝线
我国的八大传统节日
除夕
七夕节
元宵节
端午节
清明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春节
作业
1、把端午节的由来向父母说说。
2、找找其余传统节日的由来,课后和老师或同学说说。
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 ?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
(2)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 )、( )、( )、 ( )、( )等。
端午节的由来
吃粽子
赛龙舟
插艾叶
屈原
“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对他十分爱戴”。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 (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体会屈原的爱国。

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精选4篇)

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精选4篇)

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精选4篇)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1【内容简析】《端午节的由来》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有关端午节由来的民间故事很多,课文所选的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反映了百姓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与怀念。

故事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以及端午节的历史与意义;接着重点讲述了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悲愤投江,百姓千方百计打捞他的尸体,用各种方法祭奠屈原的凄苦悲壮的故事;最后点明了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结构清楚,语言浅显易懂,是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培植民族精神的好教材。

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熟悉端午节这个节日及习俗生活,但不清楚习俗的由来这个矛盾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插图有助于学生感受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不朽形象。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注意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要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反复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并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生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促进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学“粽、檐、囊”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佩、戴、措”等8个要求会写的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以及速度。

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是本课的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端午节的由来》四年级语文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四年级语文教案

•••••••••••••••••《端午节的由来》四年级语文教案《端午节的由来》四年级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四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的由来》四年级语文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然后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诗人屈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讲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

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了。

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辅佐楚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爱戴。

但他却遭到权贵的诬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

但他仍然热爱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写了很多爱国诗歌。

楚国被秦国侵占后,屈原万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课文第5、6自然段讲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种办法祭奠他。

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接着讲人们没有捞到他的尸体时,又把“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奠他,祈祷江里的水族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

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蛟龙,使它无法张口。

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

然后讲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讲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有些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如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30《端午节的由来》课件(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课件)

30《端午节的由来》课件(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课件)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体会 屈原的爱国。
默读课文,思考: 屈原是个怎样 的人?他为什么要 投江?投江后人们 是怎样做的?人们 为什么要向江里投 粽子?想一想、画 一画。
(1)屈原是个怎样的人?
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2)他为什么要投江?
投江原因:因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首 都。屈原悲愤万分,在五月初五投 汨罗江自尽。
们无法张口。
(4)人们为什么要向江里投粽子?
因为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 瘦”,大家就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 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从此,每年五月初 五祭奠屈原的时候,人 们都往水中投粽子。这 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的 传统节日—端午节。
总结回顾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
拓展实践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 统节日的由来?讲给 大家听听。
3.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 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 子读一读,把自己的感 受写在书的边上。
“在他的辅佐下,楚国实行了一 系列改革,国家渐渐强盛起来, 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 姓对他十分爱戴”。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 词语?
(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你有什么感受?
(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 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我会说
吃粽子
端 午 节 的 由 来
纪念屈原——忧国忧民的 伟大情怀
赛龙舟
插艾叶
(1)农历( 五 )月(
)日是端午节。 五
(2)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 吃粽子 )、 (赛龙舟 )、( )、 ( )、 插艾叶 (缠红丝线 )、(喝雄黄酒)等。
佩戴香囊 (3)端午节是为了(
纪念屈原
)。
龙舟赛
粽子成品
艾草
草家 以家 求户 平户 安挂 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教案范本三篇《端午节的由来》主要讲了屈原的感人故事。

他爱国、有才干,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可是楚王却听信了其他人的谗言,把屈原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去,不再重用他。

后来楚国被秦国占领,他感到报国无门,在万分悲愤之下,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自尽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端午节的由来》教学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认读“粽、檐、辅、措、诬、颂”6个生字,会写“佩、戴、措、施、疏、颂、驾、尸、俗”9个生字,掌握“佩戴、爱戴、措施、诬陷、尸体、习俗”等词语。

2.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学习复述课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知道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并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并复述端午节的由来。

课前准备:1.生字词投影片。

2.课文中屈原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2.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30课《端午节的由来》,看看端午节背后有什么样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读。

三、集体反馈,掌握生字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

(展示课件第二屏)佩戴措施传颂尸体习俗疏远诬陷xx粽子屋檐辅佐驾着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

字音:“措、颂、俗”是平舌音,“尸、疏”是翘舌音。

字形:“施”的右半边不要写成“也”。

“疏”的左半边最后一笔是提,右半边第四笔的点不要漏掉。

3.齐读词语。

4.理解词语的意思。

xx:衷心xx与拥护,多用于对长辈。

诬陷:诬告陷害。

谗言:陷害人的坏话。

5.指名反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讲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忧国忧民、愤然跳江的屈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保护屈原的尸体不受水族侵害。

后来,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往水中投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2.组内交流。

3.代表反馈。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介绍端午节的日期和习俗。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具体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第三段(第7自然段):至今人们仍保留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文章把人们纪念屈原的活动记录得十分详细。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感受屈原那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板书设计端午节的由来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题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都讲了什么?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二、学习第一、三部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展示课件第三屏)(1)农历()月()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国的()。

端午节已有()年的历史。

2.学生自由读后和同桌讨论。

3.指名答。

4.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怀念?指名读本段,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介绍屈原的有关语句。

指名答。

(的诗人、有名望的官员、忠诚爱国、很有才干……)2.就是这样一个爱国、有才干、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却受到了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这又是为什么呢?谁能在文中快速找出来。

指名答。

(因为他们对屈原提出的改革措施非常不满,这些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

)3.xx们是怎样对待屈原的?指名答。

(他们想方设法诬陷屈原,无中生有地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想方设法:开动脑筋,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中生有:指没有事实依据而凭空捏造。

5.昏庸的楚王听信了谗言,把屈原流放到南方,即使如此,屈原依然热爱祖国,写下了许多广为传颂的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屈原诗歌,读一读。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擦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即使是身死,壮士们的灵魂也还在继续战斗着,那魂魄依然可以在鬼魅的世界中称雄。

)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默读本段,找出原因。

指名读。

(xx灭亡,屈原万分悲愤)什么叫“万分悲愤”?(悲伤愤怒到了极点。

)2.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些什么?指名答。

(国家的灭亡,百姓的苦难、自己报国无门)3.指导感情朗读本段。

4.从屈原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指名答。

(热爱祖国、不畏权贵、坚持正义、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迫害、不屈不挠斗争------)(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2.小组交流后派代表答。

3.比较句子。

(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答。

(“像潮水一样”说明百姓都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想啊,想啊”“终于”说明大家动了很多脑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才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4.驾小船、投粽子这些活动,流传到今天,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深怀念。

展示搜集到的屈原诗歌并进行交流,通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情怀,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爱国精神。

文中的插图表现的是屈原大义凛然地站在江边的情景。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屈原在楚国灭亡后万分悲愤的心情,为理解屈原的投江做了铺垫。

比较句子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感人。

复述课文,既加深了学生四、复述课文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五、拓展延伸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的传统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的凝结,是维系着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巨大精神力量。

我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在这些节日里有什么风俗?指名答。

六、课堂小结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员,让我们缅怀先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民族精神延续和继承下去!七、板书设计端午节的由来屈原忠诚xx不畏xx关爱百姓百姓十分xx万分悲痛深深怀念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导入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xx"(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

(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xx。

(1)出示课件:屈原万分悲愤,就在……(悲痛悲伤)(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xx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xx。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0端午节的由来传统节日--屈原忧国忧民--投江自尽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

课文首先介绍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一些习俗——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插艾叶等,然后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诗人屈原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讲屈原遭陷害被流放到南方。

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首都,屈原万分悲愤,就在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了。

这部分内容集中表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辅佐楚王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渐渐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深受百姓爱戴。

但他却遭到权贵的诬陷,被楚王流放到南方。

但他仍然热爱祖国,关注人民的疾苦,写了很多爱国诗歌。

楚国被秦国侵占后,屈原万分悲愤,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课文第5、6自然段讲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十分悲痛,想出各种办法祭奠他。

得知屈原投江后,老百姓先是“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说明百姓十分爱戴屈原,来救他的人很多。

接着讲人们没有捞到他的尸体时,又把“大米、鸡蛋”等食物投到江里祭奠他,祈祷江里的水族不要伤害屈原的尸体。

有人还把雄黄酒倒进水里想药昏蛟龙,使它无法张口。

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

然后讲有人梦见“屈原的容颜十分消瘦”,大家想出了往江中投粽子的办法,让屈原能够吃到。

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祭奠屈原都往水中投粽子,这一天也逐渐成了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讲人们祭奠屈原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

课文有些内容为学生所熟悉,如端午节的一些习俗。

有的内容学生不太清楚,如端午节的由来及其意义。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