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妇女地位演变和妇女受压迫根源的追问以及其对妇女解放途径和道路的阐释,在今天仍然能够在西方和当代中国为寻找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继而实现女性的全面自由发展发挥指导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创立者,吸收从空想社会主义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合理成分,并经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入和发展,是受命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需要,妇女运动是以服从大局为重的,因此,妇女观的研究与宣传教育紧密相联,没有完全的独立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创新式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内涵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9年,江泽民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用以指导妇女运动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妇女观。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
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的科学分析和概括。

这种妇女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实现解放的条件、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的社会作用及妇女解放的途径等方面。

本文主要阐述对女性受压迫原因的追问和对如何实现妇女解放进行探讨。

一是妇女被压迫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男女不平等的根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权文化对女性被压迫较私有制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私有制在世界各国,甚至在有充分政治自由的最民主的共和国里,都使劳动者在事实上处于贫困、雇佣奴隶的地位,使妇女处于受双重奴役的地位。

”所以私有制是阶级社会中一切女性受压迫受剥削问题的社会根源。

二是关于妇女解放,随着私有制的废除和公有制的建立,妇女受压迫的问题会逐步解决,女性主体会得到解放,这其中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阶级社会里妇女解放就是使妇女摆脱其被压迫的社会地位,摆脱压迫女性的阶级制度,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男权文化和男权制度,使女性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并实现人格的独立,从而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

而要实现阶级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与解放,就“必须认真分析妇女作为人和社会成员的地位同生产工具私有制之间不一可分割的联系问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牢固地与资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划清界线。

这样,也就奠定一个基础,使我们把妇女问题当作社会问题、工人问题的一部分来看待,从而也就可以把妇女问题跟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革命牢牢地联系起来。

” 毕竟“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因此要明确认识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实现公有制,才能为妇女解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国外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研究体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者力图解决家务劳动问题,围绕家务劳动提出了种种主张:玛格丽特・本斯顿在《妇女解放的政治经济》中提出家务劳动社会化的主张,科斯塔和詹姆斯在《妇女与社区的颠覆》中提出家务劳动工资化的主张。

米切尔提出女性的解放需要在生产、再生产、性生活和儿童的社会化这四个结构中进行革命,同时又认为女性的彻底解放必须依赖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结合。

哈特曼认为父权制运行于物质领域,其物质基础在于男子控制了妇女的劳动力,包括控制了妇女获得重要的经济来源和不允许妇女控制自己的生
育能力。

艾里斯・扬在《超越不幸的婚姻》中提出了劳动性别分工的概念。

贾格尔在《女性主义政治与人性》中提出了异化的概念。

布赖森提出,马克思关于阶级关系和经济过程的思想可以用来分析性别之间的关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对女性主义理论的积极贡献。

沃格尔认为,马克思提供了把妇女与家庭问题放在一般生产与资本主义特殊的生产方式的关系中进行讨论的理论基础。

总体看来,西方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女性的解放具有指导意义。

朱丽叶・米切尔在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经济理论的同时,把传统的女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相结合,其“妇女:最漫长的革命”是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妇女在社会中的状况是由她们在生产、生育、性关系与儿童社会化中的地位决定的,只有改变紧密结合的这四大结构,妇女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很多西方女权主义者根据自身的理解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对于西方女权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着女性的解放进程。

两种生产的观点、性别分工与私有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的地位和解放道路、机器化大生产造成男性女性的分工颠倒、妇女解放根本道路的观点等,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妇女参加社会化大生产的性质不同。

妇女运动只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方面。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研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体系性研究,力图清晰化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理论体系。

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文本依据。

1985年全国妇联干部学院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基础理论》,开始了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基本问题的初步尝试。

1989 年,江泽民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哲学基础、基本内涵、指导意义和理论地位,并从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实现解放的条件、妇女解放的意义、妇女的社会作用等方面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主要内容。

自这篇讲话之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学习纲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概论》等著作以及相关论文相继问世,对以上基本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一系列基本问题的专题性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发展演变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为2004年由仝华、康沛竹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一书,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产生、在德国和俄国的发展、在中国的传播,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
妇女大会上江泽民所做的讲话中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

”1999年,彭佩云在中国妇女50年理论研讨会上提出要加强理论研究,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后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及其中国化研究的高潮。

其中有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研究,如:“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也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研究,如2004 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还有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实践研究等。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探讨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本体论基础、认识论途径和价值论意蕴,改变男性、女性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在更为广泛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视阈下重新审视女性主义问题,使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研究获得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和发展前景,也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一个分支,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丰富、发展和完善。

首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妇女运动实践的基础和指导思想,使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扬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引领社会主义妇女运动不断走向胜利。

其次,结合中国国情,在实践中�S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与方法进行科学地解析和论证,并使之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最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走中国特色妇女解放道路。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现阶段妇女群体的社会阶层构成、思想状况、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鼓舞国内外学人摒弃错误的认知理念,勇于迎接妇女发展过程中的理论挑战。

一方面,有助于在全球化的前提下,增强人们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念。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可以提升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升所有人的女性意识、性别意识。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更好地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运动的发展,从而达到以妇女的彻底解放推动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指导妇女解放事业。

把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和中国当前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切合实际的理论,用以指导中国妇女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完成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伟大事业,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亲近实际,找出男女不平等的根源所在,更好地协调两性之间的关系,形成和谐的社会局面,这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积极认识和了解广大妇女内心深处迥异而复杂的生存境况,切实为妇女解决实际问题。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270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