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信息筛选与整合
正确解读文本,是准确筛选、整合信息的基础——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解读
值和时代精神 。 实用类文本 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 、 鉴赏评价 、 探 究三项能力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 准确解读文本 , 筛选 、 整合信息 。能力层级 c级 。
二、高考预测
实用类文本 阅读是高 中语文新课标 的选考 内容之
一
,
因其 内容贴近现实生 活 , 语 言通 俗晓畅 , 此类文体
复旦 。 而且要提倡 “ 寂寞 出学 问” , 也不只是就学者本身 而言 , 还要媒 体的力量 , 还有社会的影响等。由此得 出 的答案是 : ① 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 出的。所 以“ 关 乎 复旦 ” : 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 有学术界 同
是学 者的私生 活。
2 1题 , 如 何理 解文 中所说 的“ 这种 倡导 , 关乎 复 旦, 又不止于复旦 ; 关乎教师 , 又不止于教师” ?结合全 文, 请谈谈你的理 由。 这一题仍然是考查访谈 的针对性 。 信 息遍及全 文 , 访谈 的对象是复旦大学 的教授 ,而谈及的问题所涉及 的对象其实不 只是复旦大学 的学者 。文 中列举南京大 学韩儒林 的观点 , 列举 社会 上的有 目共 睹的现象 . 举 出
是文本的引子 而外 . 其余五个 问题都是 围绕着 “ 寂寞出
学问”这个 中心主题提 出的 。从三道考题设 置看 , “ 筛 选、 整合信息” 这一考点体现得十分的典型。 1 9 题. 围绕“ 寂寞 出学问 ” , 秦 绍德 从哪 三个方 面
作 了倡导? 考查 的是对整个访谈内容的理解 。回答此题有两 个 关键点 , 一是既要 看记者 的“ 问” , 又要看 被访 者 的 “ 答” 。 二是要看题 目问什么 。 秦绍德是从 哪三个方 面倡 导 的?要注意把握针对 的对象 , 对媒体 , 对学者 , 对社
第04讲 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讲义)(解析版)
第04讲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目录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
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转换的过程。
“筛选并整合”:一是指能够辨别材料中信息的正误;二是指能够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单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相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中,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达是关键。
信息类阅读试题关于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可以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可以在主观试题中出现。
试题形式灵活多样,这种考点的试题,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和简答试题中,这是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概括信息筛选整合信息实战技法整合信息题型一概括内容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往往考查对“重要概念”内涵、属性和外延的理解。
此类题的阅读材料多为科普文。
【教材实例】阅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第13课《宇宙的边疆》,从宇宙、行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这几个说明对象中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进行分析,找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它下定义。
【关联高考】[解析]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
首先应明确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学科。
然后根据材料梳理出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特征、时代等要素,将其组合成一句完整的话语。
回答本题时还应注意不能将其与“沿革地理”混淆。
[参考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高考备考:实用类文本阅读:如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话题:1、新倾向与两难处境。2、倡导呼吁
话题:
材料一 1、文学新格局 2、新媒体文学特点 1、网络文学特点。2、新思潮与问题 材料二 1、讨论。2、特点:作品、作者数量激增。价值 1、好条件。2、文学本质。3、手法变化 1、发展方向。2、文学创作特点。3、冲击。4、改变 材料三 1、新倾向与两难处境。2、倡导呼吁
话题:1、讨论。2、特点:作品、作者数量激增。价值
(4)张胜友认为,网络写作让作家完全处于一种空前自由的创作 状态,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因此无论从思想到内容再到形式, 都有理由让人期待会出现一些思想新锐、形式深远、活泼的大气之 作。 (5)张胜友同时指出,另一方面,这种无约束节制的海量写作, 也产生了大量非文学的作品。“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文学终究是文 学,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就在于要永远密切地阐述社会生活的纷纭复 杂,深刻地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 (6)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奇云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文 学。他说,传统的书信体、日记体、笔记体小说,在网络文学里逐 渐消失了,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日常交往环境中 没有写书信、记笔记、记日记的习惯。传统写作里像大面积的肖像 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基本上在网络写作里消失了,新媒体的 产生带来了文学书写体例的变化。
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
成形并日益稳固。在这种结构性的巨大变化之中,不同板块都在碰撞中有所
变异、 有所进取, 但 发展较快、影响甚大的, 却 是 新兴的以文 学图书为主轴的市场化文学和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新媒体文学。”
话题: 1、文学新格局 2、新媒体文学特点
话题:1、网络文学特点。2、新思潮与问题
新媒体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记者王传真白瀛 (1)日前在深圳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2010 年 深圳国际大会上,学者围绕“新技术、新媒体与文学”的主题展开 了讨论。 (2)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指出,互联网的飞速发 展让中国一下子进入到全民写作的新时代,无门槛、无制约的写作 首先带来了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他举例说, “ 文化大革命 ” 前 17 年,我国发表的长篇小说总共是 200 部左右,但 2004 年作家 出版社联合腾讯网举办的一次网络征文大赛中,一天内就收到长篇 小说 147 部。 (3)《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邱华栋披露了另一组对比数字。中 国作家协会共有 9000 多名会员,而盛大文学网号称有 123 万个 作者,这些作者以每天 1 万至 3 万字的速度写作。“这样的写作 文学价值有多高,非常值得怀疑。”邱华栋说。
信息类文本之 抓住概念,锁定信息,精准筛选整合
(2)统观意识和结构意识
概念
阐释
意义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做
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 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
统观 意识
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 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 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按照怎
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 把握内容重点,就容易为局 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
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的, 出现疏漏。
同时注意信息分布的特点: a.同一信息: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但这 些不同说法体现的信息是一样的,判断信息是否同一是整合信息的一个 难点。 b.遥远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 一段落或相邻的段落,可能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一观点的句子、名言、 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 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遥远信息是 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 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
材料二: 陋习往往与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因素 中,所谓非理性消费也在此列。革除陋习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而且要靠 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 行动。
绿色消费是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费 者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有学者运用排除法对非绿色商品进行了类型化 列举: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使用来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 的原料的商品;生产中涉及对动物进行残酷或不必要剥夺的商品;对其 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显然,滥食野生动物与 这些排除要素完全吻合。又如,使用高污染高排放的汽车、没有合理回 收措施的一次性用品、不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浪费能源资源等各种不良 消费行为,尽管有些并非法律所禁止,但本质上都属于陋习之列。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题型04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模版)
题型0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客观选择题综观近三年的全国卷,我们发现,高考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命题思想:命题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层次,主要考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三种能力。
特别是近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多样,有一定的专业色彩,通过多元阅读、区间分析、综合归纳,实现对考生检索、理解、分析、评价等能力的考查,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且有一定的难度。
②选材风格: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由2-4则非连续性、相对独立但又围绕同一话题或主题的材料构成,总字数为1100-1500字,其中可能包括一则图表材料。
选材多来源于新闻、报告、论文、科普文章,紧扣社会生活热点,突出时代性,如新能源、人工智能、城市化、信息经济、文化遗产保护、医疗养老、深度扶贫等方面,这些材料具有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较多等特点。
③考查重点:考查重点多为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包括图表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等。
④题目设置:实用类文本阅读为两道四选一式客观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问答题;客观题每题3分,主观题6分,总分值为12分。
近三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般采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
阅读文本由围绕同一话题而互有关联的多则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组成。
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是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意,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比较材料异同,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及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等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主要包括:传记、访谈、新闻类、调查报告,科普文等精细筛选,细心比对,精准判断选择题[选择题] 实用类文本两道选择题是得分的“基本盘”。
只要细心阅读,精细筛选,方法得当,拿下这两题很容易。
传记传记类文本阅读一、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高三语文 怎样筛选并整合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信息
怎样筛选并整合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信息一、问题描述怎样筛选和整合议论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中信息?二、复习范围从信息论角度看,不管是议论类还是实用类文本,都是信息的组合。
进入试卷的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不仅指原文作品本身,还应该包括命题者编写的注释、导语和题干。
为了命题需要,改编者把文本中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用的信息(适合试题答案要求的),一类是无用信息(干扰阅读答题的迷惑信息)。
1. 什么是议论类文本的信息议论类文本中的信息主要指体现论点的论证语句信息和证明论点的论据信息,以及连接两者的“论证”信息。
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阅读议论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都需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2. 什么是实用类文本的信息“文中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本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情报;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和结论;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这些信息往往表现为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是隐藏在语句里的深层含义,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都需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总之,“文中的信息”,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概括地说:筛选就是提取有效信息、删除无用信息。
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甚至是零碎的,就需要对其加工处理,使之完整、条理化,这就是整合。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
它是深入阅读的基础,不管是鉴赏评价还是探究,必须以此为前提。
三、方法指引1.筛选并整合议论类文本信息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审题→明确筛选的标准。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
在筛选重要信息时,考生还需要排除 与主题无关的信息,以免干扰对文章 的理解。
概括主要内容
01
02
03
概括段落大意
考生需要概括每个段落的 大意,以了解文章的整体 结构和内容。
提炼中心思想
在概括段落大意的基础上, 考生需要提炼出文章的中 心思想,即作者想要表达 的核心观点。
整合信息
将各个段落的大意和中心 思想进行整合,形成对整 个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 括
• 筛选概括题概述 • 筛选概括题常见考点 • 实用类文本筛选概括题示例 • 解题思路与技巧总结 • 练习与巩固
目录
01
筛选概括题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筛选概括题是一种阅读理解题型 ,要求考生从给定的实用类文本 中筛选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特点
这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信息的 筛选、提炼和整合能力,以及对 文本主旨和结构的把握能力。
在答题前,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避免答非 所问。
筛选准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准确的信息,确保答案的正 确性。
概括答案简洁明了
在概括答案时,注意简洁明了,不要过多地展开 细节,以免影响答案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05
练习与巩固
练习题一:新闻报道类筛选概括题
总结词:新闻报道类筛选概括题要求 考生从新闻报道中筛选关键信息,概
提炼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
中心思想通常在文章的开 头或结尾部分,考生需要 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到表 达中心思想的关键段落。
关注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通常是作者强调 或反复提及的内容,考生 需要关注这些词句,以更 好地提炼中心思想。
归纳总结
在提炼中心思想时,考生 需要将各个段落的信息进 行归纳总结,形成对文章 主旨的全面理解。
PPT《科普文章解题技巧》中考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系列指导: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筛选并整合信息
特点
科学性 文学性 通俗性
2009年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题
《世界最大的膜》
[美] 刘易斯·托马斯
站在月亮上远望地球,让人惊讶得敛声屏气的事儿是,它活着。 从照片上看,近景中干燥的、备受击打的月球表面,死沉沉如枯骨。 高高地漂浮于天际,包着那层湿润的、发光的、由蓝天构成的膜的, 是那正在升起的地球。在茫茫宇宙的这一方,唯它才是生机四溢的 活物。在生物学上,从无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你须能获取并抓 住能量,贮存起准确的需要量,然后再把它均衡地释放出来。细胞 会这样做,它里面的细胞器也会这样做。
每一个生命集合都在太阳能的粒子流中摇摆不定,从太阳的代谢物中 攫取着能量。为了活着,你必须能够跟平衡抗争,能够保持不平衡,积聚 能量以抵抗熵的增加。在我们这样的世界上,只有膜才能处理这样的事务。 地球活起来之后,它就开始构造自己的膜,其基本目的就是处理太阳能。 起初,在地球上由水中的无机成分合成肽与核苷酸的前生物期,除水以外 再没有什么东西来遮挡紫外线的辐射。最初的稀薄大气直接来自地球慢慢 冷却时的排气过程.其中只有丝丝缕不到的氧气。从理论上讲,水蒸汽在 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发生光解而产生氧气,但量不会多。
答: 生命体出现前,地球在冷却时排出含有微量氧气
的稀薄气体;(1分) 这些气体积聚到一定程度,光合细胞以及生命形
式出现;(1分) 在光合作用下,生命体产生大量氧气,从而在地
球表面形成臭氧层,形成“世界最大的膜”。(2分)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概括中心意思
定位+提取+整合
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 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4分)
科普文章以传递信息 为主,其结构一般为“倒 金字塔”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实用类文本一般包括人物传记、新闻、报告、科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总结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文本意识:命题者依据原文拟题目,我们答题也要依据原文,因此,文本意识,我们必须注意。
二、问题意识:一定要围绕“问题”对应回答,要问什么答什么,有几问作几答,怎样问就怎样答。
三、得分点意识:阅读简答题的一个答案有多个得分点,而得分点是同赋分紧密联系的。
如果一道题 2 分,要求概括回答,一般概括一个要点即可;要求用原文词句回答,则一般要在原文中找出两个恰当的词语。
如果是 4 分或 6 分题,答案要点就两到三个(一般一点 2 分)题目的分值,是答题得分点数的重要提示,亲们要有得分点意识,按赋分解答。
四、关键词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也是阅读题命题的原则之一,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关键词语,提取答案要点。
五、术语意识:要用术语作答。
传记阅读 3 注意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
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
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
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
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
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
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传记解题 4 原则(1)“还原”原则: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
实用类文本阅读整理技巧
实用类文本阅读整理技巧实用类文本阅读整理技巧根据考纲的要求,我们整理了新闻、访谈、传记、调查报告、科普类阅读的资料,供同学们参考。
新闻类文本阅读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一)新闻的文体特征1、新闻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专指消息。
3、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
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
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消息文体知识1、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消息的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
(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
(3)活——生动活泼,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
(4)短——篇幅短小,中心一个,用重点说话。
3、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
高考语文《两类题型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课件
核心考点·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大院”问题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已成痼疾,这也是国
家下大力气推动“街区化改革”的重要动因。以交通为例,造成拥堵的
一大原因是“循环系统”不畅通:大块大块的地被各大院占用了,公用
的小街小巷少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跑到主干道上去,造成主干道堵塞。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突破
“政策少了,会不会返贫?一些基层干部心中无底。此次会议明 确摘帽不摘政策,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超常规退出机制,充分考 虑到了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有助于贫困地区稳步脱贫、避免返贫,具有 合理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
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输血固然重要,但从长远来看, 要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最终要靠人民群众自身的辛勤劳动。
核心考点·突破
第三步:结合文本归纳要点。 材料一中的信息点比较多,要去伪存真,抽茧剥丝,概括出内容要点。 作答时,可采用先总后分的方式作答。
核心考点·突破 [自主尝试]
答案:①超常规动员:从“扶贫”到“脱贫”。②超常规问责:立军令 状。③超常规投入:除财政投入外,金融资金也将成为助力扶贫的一大 亮点。④超常规退出:贫困县摘帽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⑤超常规激 励:靠辛勤劳动打赢脱贫攻坚战。
教你读新闻——抓文体特征,明新闻要素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 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通常要包含新闻的 主要内容。常见的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 问式、结论式。 ③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 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中考语文阅读第49课时实用类文本__议论文阅读二课堂讲本课件
必背口诀
找段落,搜信息,作比较,再概括。
答题方法:合并同句分层次①,根据分 值用连词②,原句回答归论点③。答案 检验:明确文章论点,抓住论证方法, 扣论点,陈述事例,简要点评。
另外,议论文阅读中也有概括分析题和拓展探究题, 答题思路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同。
参考答案见“技巧点拨”。
【常考题型】 (1)[2019福建第16题]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 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简要概括。 (2)[2020青海第20题]选文第②段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 提出了什么观点? (3)[2020甘肃天水第11题(节选)]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方法指导】 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把握作者对问题的态度, 了解作者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找准论点的方法: 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总结归纳。 论点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文章有 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概括出 中心论点。
(4)选出答案,复核锁定。在选出答案后,须进行复核, 要进一步确认排除干扰项的依据之所在,以确保答案正确无 误。所选内容要倒回去与题目要求一一对应,也就是把答案 放回文本中进行检查。如考查论点与论据关系的选项,可以 用论据证明观点的逻辑关系是否成立来验证。成立,则是正 确的;否则,错误。
【技巧点拨】
我们,还在路上……
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 (6)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 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 了。…… …… (8)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 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第一题]认真阅读课文,说 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 证的。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信息的实用方法
主标题:挑选整合信息的适用方法副标题:高效解题时每一个考生的梦想,那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解题的操作方法吧。
重点词:挑选整合,操作方法难度: 3重要程度: 4内容:【基本考点】能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语言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挑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而后再进行归纳、综合、归纳、提炼,形成简短而正确的答案。
基本考点指向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名词看法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看法生发的信息或包含看法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看法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此中包含表现看法和语句内容的若干重点(形成的条件、原由或有关要素)。
三是从文章要旨、作者写作企图、看法和感情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找寻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许是按供给的例句去找寻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委婉的句子或在构造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变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详细化和明亮化。
如何提升挑选和提守信息的能力呢?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操作方法:①去粗取精。
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掌握的基础上,紧扣资猜中重点语句,重点理解重点段、重点词、中心句;关于没有显然中心句的语段,要对每个独立句意或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容方面的“公因式”;对表达委婉的文章,要宏观全文,剖析“潜台词”,联系要旨,归纳重点。
在这个方法里有两个基本重点: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包围圈,将眼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如何切“块”?能够依照写作的角度切“块” ,也能够依照内容上的重点词切“块”,还能够依照语句上的联接词( 关系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 ) 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而后再提炼归纳。
②点面联合。
有时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其实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散布在全文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一定对全文进行整体掌握,点面联合,逐个摘取,防止遗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2部分第3章 微专题10 筛选并整合实用类文本中的重要信息
微专题十 筛选并整合实用类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一、读一读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有的比较集中,有的比较分散。
如何进行筛选整合呢?请看下表: 答题注意点审题 审明题目要求,对一些题目中出现的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或短语要理解透彻。
分段(层) ①要注意段内问题指向内容的层次划分,这种层次划分主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可以借助于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等)、词语标志(如“首先……其次……”等)来进行;②要注意筛选每层意思的中心句,排除干扰,提取核心信息;③要注意层次内容概括的高度凝练性。
筛选 在原文中找到相关段落或语句(可能不止一处),并筛选出关键信息;尤其要注意题干中的语句(或词语)在原文中的位置,找准问题指向的有效信息。
题目引了原文语句,要注意在该语句前后几个段落搜索信息,但不能局限于此,要在全文仔细寻找该问题的相应信息区域,尽力把问题的要点回答完满。
提取 有些问题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些句子,要紧扣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语句、中心词。
整合 有些信息较含蓄委婉,要对原句深透理解,将平实的或比喻性的语言用凝练、具体、明确的语句整合概括出来。
要对作品或重要语句深入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
改造分条整理,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取干去枝,摘录整合)。
二、练一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遏制信息战——知识军事的时代使命沈伟光①20世纪是历史最丰富多彩的时期,人类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发明了大规模摧毁物质和生命的手段和方法。
今天,正在到来的信息战,不仅可以有选择地摧毁物质和生命,而且把攻击指向国家的“神经系统”和人员的心理精神领域,使战争的破坏性、不确定性和盖然性更大了。
因此,充分研究信息战,揭示其破坏性、危害性,遏制信息战的实施,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军事的历史使命。
②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信息要素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实用类文本之筛选概括题
组织答案基本方法
1、直接摘录法 题目需要概括的内容是恰好是文章中或
段落中的主要词句,这些词句常出现在叙前、 叙后或叙中或作者集中评价“句群”中。概 括时,只要把这些词句摘出,概括任务就基 本上完成了。
徐寿一生为人耿直,不愿为官,不图厚 禄,在其制成我国第一艘轮船后,清廷曾 赐予“天下第一巧匠”悬额,但他从未悬 挂,一直孜孜以求、勤奋工作,终于积劳 成疾,布衣以终,逝世时年仅66岁。
问题回答
①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 接触乾嘉考据之学 。②20岁时,偶见清人六严 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成为他研究历 史地理学的开端。③ 42岁时作为清政府外交官 的随员前往日本,是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④七 次参加会试失败,他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究第成三果段又中不“盲专从注。学⑶问”“博注览学群问书,,研潜究心领研域究多”、
广阔游猎第 时 词 概 交泛学:。四 地 语 括 游结交 日段 理 和 : 三识游本中学句良个,,名“的子好方流视多既新,的面学野方有知而精。开涉人坚 识 且 神,实 ” 要 品的 “ 考 质考 有 生 、据 所 在 正方 考 当 对 破 证学 突 此 确据 时 创 的面 《基基 破 的学 地 新 方。水础础,治基 理 。 法经⑤上,有学础学运。注既作又所方,新用有》类运创法又知图坚有别用新、运识文实所上了”广用,互的突的当等泛
问题回答
参考答案
1、中国近代历史 1、客观原因:①遭西方列强侵
特定的社会环境, 犯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
使徐寿转向西学, ②权臣曾国藩的赏识和重用。
希冀以此救国。2、 自己的勤奋学习 和善于思考。3、
③徐建寅、华蘅芳、傅兰雅等 人的大力帮助。 2、主观原因①强烈的救国意识 是他投身科学的精神源泉。②
实用类文本阅读(学生版)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者一般是根据文脉命题的,把握了全文脉络结构,读文章就有了最重要的基础。
例(2020年元调)小说的语言①我初学写作时喜欢把人物的对话写得很漂亮,有诗意,有哲理,有时甚至很“玄”。
沈从文先生对我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他的意思是说这不像真人说的话,托尔斯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
②张岱写两个老者去逛一处园林,一老者说:“真是蓬菜仙境了也!"另一个老者说:“个边哪有这样!”生动之至,而且一听就是绍兴话。
写对话就应该这样,普普通通,家长里短,有点人物性格、神态,不能有多少深文大义。
③可是现在不少青年同志写小说时,也像我初学写作时一样,喜欢让人物讲一些他不可能讲的话,而且用了很多辞藻。
有的小说写农民,讲的却是城里的大学生讲的话,大学生也未必那样讲话。
①不单是对话,叙述、描写的语官,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⑤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オ入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
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
”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⑥小说里所描写的景物,不但要是作者眼中所见,而且要是所写的人物的眼中所见。
对景物的感受,得是人物的感受。
不能离开人物,单写作者自已的感受。
作者得设身处地,和人物感同身受。
小说的颜色、声音、形象、气氛,得和所写的人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就是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人物。
写景,就是写人。
⑦我曾经坐火车经过张家口坝上草原,有几里地,开满了手掌大的蓝色的马兰花,我觉得真是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我后来写一个孩子坐牛车通过这片地,本是顺理成章,可以写成:他觉得到了一个童话的世界。
但是我不能这样写,因为这个孩子是个农村的孩子,他没有念过书,在他的语里没有“童话”这样的概念。
我只能写:他好像在一个梦里。
○8作者对所写的人物的态度、感情,决定一篇小说的基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形象地说:‚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 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 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 绩。‛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 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 较量。 1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 还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改成 ‚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意思是说, 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 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 这才是‚真君子‛与‚大丈夫‛。可见,华罗庚的 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 意并归纳概括的能力。信息点全部在第3段,但要进 行语言转化,变成简洁的语言表述。例如,将“太注 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 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 的自然可以想到”转化成“华罗庚注重方法,更注重 原则”,再依此类推后面的两个方面。
★2.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 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 当的两项是(5分)( ) A.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 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左邻右 舍”,就无异于“画地为牢”。 B.在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 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 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C.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 告了他们各自在解析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7月下旬,‚解析数论会议‛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 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 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 的应用‛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新中值公式及 其应用‛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 ‚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评语,赞扬中 国数学家在研究解析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 罗庚表示祝贺。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班门 弄斧‛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 改成‚弄斧必到班门‛。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 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
[答案] ①他的数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 ②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可使他的选 择范围越来越大;③由此及彼,自然“漫”出,使他 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 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先提取 精要,再将第2段中对从解析数论中“漫”出来是华罗 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的叙述进行整理、归纳、 概括。可从华罗庚的数论研究现状,改行后的选择 范围和数学生命的发展前景方面表述。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 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 另起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 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 再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 改行了就不一样了‛。‚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 拼命进攻固然很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 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宽、专、漫‛中 的‚漫‛,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 知识‚漫‛到其他领域。
在“上下其眼”整体观照的同时,还必须学会根据题 干要求快速锁定阅读区间,也就是快速判断问题所 涉及的句段。 4.探求规律,识破陷阱。实用类文本阅读的 选择题在命题时常常会设置一些文本认知陷阱。对 这些设错规律多加揣摩,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捷径。 比如题干经常把“未然”变“已然”,即故意将“即将出 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还会“误 偏作全”,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的判断表述 为对与其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所有事物的判断;或 者随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实际具有的能力、功能、效 用、危害等。
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 就会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解析数论中‚漫‛ 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为, 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 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 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 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 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 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 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 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想‛。
[答案] 观点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 造性。 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 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 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 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也一定要及时 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 些熟语的误解。 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 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 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 则,“落子无悔大丈夫”。
考查:一般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 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 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从 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 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 语句。
技法点拨
一、客观题 1.圈点批注,细心审读。做实用类文本阅读 的选择题,细读文本最重要,答案多在原文中。考 试时时间紧迫、心情紧张,如果只用眼睛快速扫描 文本,很容易漏过文本中一些与题干关系密切的关 键词句。因此,在阅读文章时边读边圈点批注十分 重要。如果读了一两遍还不得要领,可以化整为零, 先对一些关键段落的语意进行概括提炼,用简要的 文字写在文本的旁边。通过这些段意的组合来理解 全文意思,就会容易得多。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 简要说明。(6分)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 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 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每答出一 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 适用范围。 ①为人做事,切忌“班门弄斧”;求知问学,“弄斧必 到班门”。②赛场观战,“观棋不语真君子”;乐于助 人,“观棋不语非君子”。③弈棋对决,“落子无悔大 丈夫”;知错即改,“落子有悔大丈夫”。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 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 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 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 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子,使问题解决得模模 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 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 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 ‘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 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 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 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1979年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 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 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考情分析
[考纲在线] 《考试说明》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 考点的要求是:根据具体要求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 的信息,能力层级C。 [考情透析]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 必考考点,对本考点,既可以单独命题考查,如多 项选择题;也可以结合其他考点进行综合考查,甚 至可以说,实用类文本简答题、探究题的解答,都 应当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为前提。
2.念念有词,破解疑句。这一步可以与“圈点 批注,细心审读”同时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句段, 只用眼睛扫描,容易失之粗疏,不易领会;但若念 念有词,就利于集中思想,深入领会。当然,这种 念念有词,要么是一种只动嘴唇、不发出声音的“腹 语术”,要么是发出很低弱的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 因为考场上是绝对不允许发出声音让他人听见的。 3.上下其眼,锁定区间。因为不少题目涉及上下文 的关联,所以在考场上阅读文本,快速的“顺读”和“ 回读”十分必要。同学们如果缺乏上下文关联的意识 和整体阅读的习惯,只一味机械地胶着于某一段落 或语句,就很容易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
真题体验
[2011·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 住中心问题,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 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 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 容为‚画地为牢‛。他曾多次告诫学生:‚我们不 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 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解析] 本题考查领悟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探 究文本中的语言含义,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见解的能 力。考生必须先亮出观点,然后进行分析,再从文 章中找出论据来论证。其实华罗庚的改动翻新有着 他个人当时特定的情境,然而从语言学方面来看却 信息”,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并不是 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表现为文中现成的词语、 句子,或者是藏在语句里面的深层含意,或者是闪 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的意义。所谓“筛选”,即确定 对象,针对题干的要求及其提供的信息,对照语言 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题干信息与语言材料信息 对应的信息源。所谓“整合”,即调整组合所选信息, 把筛选出的有用材料按要求分类,用准确的语言把 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总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