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两小儿辩日
10、两小儿辩日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善于观察、乐于探究、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考考你: 太阳一天中离我们的距 离是怎样的? 因为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太阳 如同圆心,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 离如同半径,是固定不变的。
太阳地球之间的距离 ≈1.5亿千米
文中重点字词解释
①两小儿辩斗 (辩论、争辩) (原因) ②问其故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距离) ④而日中时远也 此不为 (中午) (这不是) (到) (像…一样) ⑤及其日中如盘盂 (清凉的感觉) ⑥日初出沧沧凉凉
(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 ⑦及其日中如探汤 (判断) ⑧孔子不能决也 ⑨孰为汝多知乎 (谁) (认为) (你) (同“智”智慧)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在争 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 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 的时候离人近,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 而中午时离人近。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孔姓,名丘,字仲尼,鲁国(今中国山 东省曲阜市)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后尊称 为孔圣人、万世师表。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 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乎?”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精选3篇)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精选3篇)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篇一古代经典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下面是相关的寓言故事,快来看看吧。
两小儿辩日大教育家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
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
,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
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
孔子只好哑口无言。
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有限,知识无涯。
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片面性就须深化认识,进行辩证思维。
兰子献技古代,人们将那些身怀绝技云游四方的人叫“兰子”。
宋国有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兰子,凭着他所怀有的绝技求见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
宋元君接见了他,并让他当众表演技艺。
只见这个兰子用两根比身体长一倍的木棍绑在小腿上,边走边跑,同时手里还耍弄着7把宝剑。
他一边用右手接连地向空中抛出宝剑,一边用左手准确无误地去接不断下落的剑。
7把明晃晃的宝剑在他手上从左到右有条不紊地轮番而过,而空中则总有5把宝剑像一个轮回的光圈那样飘然飞舞。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什么两小儿辩日的意思:《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1]《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2)说话要有理有据。
(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
(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
(7)学习两小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英语翻译Two children's Day作品原文两小儿辩日(1)孔子东游(2),见(3)两小儿辩斗(4),问其(5)故(6)。
一儿曰:“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而日中(1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1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2),及(13)日中则(14)如盘盂(15),此不为(16)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7),及其日中如探汤(18),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9)也。
两小儿笑(20)曰:“孰为汝多知乎?(21)”注释选自《列子·汤问》。
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
《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东游:向东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等到,至。
则:就。
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决:判断。
笑:嘲笑,讥讽。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孰:谁。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导读:两小儿辩日作者:列御寇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10《两小儿辩日》课件
10《两小儿辩日》课件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字词学习、句式解析、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分析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文章的寓意。
3. 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辩证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字词学习、文章主旨、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理解文章的辩证方法,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观点冲突,从而导入课文。
2. 课文朗读:让学生们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字词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内容解析: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辩证方法。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两小儿辩日》2. 字词:生字词、成语、典故3. 内容:两小儿辩日辩证方法、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4. 例题:人物形象分析题、主旨大意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辩证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写一篇关于辩论的短文。
答案:(1)成语:各有千秋、半斤八两;典故:孔子东游的故事。
(2)示例: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辩证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短文题目:《辩论之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孟子·告子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辩证方法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字词学习2. 两小儿辩日的辩证方法3. 人物形象分析4. 课堂小结与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字词学习1. 词语释义:详细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两小儿辩日 赏析
两小儿辩日赏析《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注释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6、以:认为。
7、始:刚刚,才。
8、去:离。
9、日中:正午。
10、初:刚刚。
11、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2、及:到。
13、则:就。
14、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5、为:说,通“谓”。
16、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10《两小儿辩日》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 乎?”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 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 盘,方者为盂。 为:是。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 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大乎?” •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 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 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第二课时
选自《列子 • 汤问》
说说《两小儿辨日》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 题?他们的观点是什么?各自 的理由是什么?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 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 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辩斗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 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 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 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 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 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 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 离地面的远与近。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 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 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 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 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候 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 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 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孔子 答不出来,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能实事求是,不怕露丑,我们 应该向他学习。
10 两小儿辩日生字词学习
汝南是三国时代群雄争夺 的战略要地。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y%
皿字底
上下结构 痰盂 水盂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 盂。
拼音
结构
部首
词语
句子
sh%
点横头
左右结构
是可忍,孰不可忍。
孰为汝多知乎?
拼音句子拼音结构部首词语句子y上下结构痰盂水盂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第十课
会认字: 拼 音
两小儿辩日
y%
sh%
r^
盂孰汝
会写字: 拼 音
y% sh%
盂孰
拼音
词语
y%
句子
痰盂 水盂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 则如盘盂。
拼音
词语
sh%
句子
是可忍,孰 不可忍。
孰为汝多知乎?
拼音
词语
r^
句子
汝辈 汝曹
《两小儿辩日》[002]PPT课件
.
33
课外寓言故事一则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 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 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 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 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孔子也不能决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 呢?”
.
20
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两个小儿各有什么观点?用原文回答。
(2)两小儿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3)从他们的争论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4)“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5)你对文中孔子的评价是什么?
.
21
争论什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选自《列子 • 汤问》
.
1
背景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 鲁 国人, 思想家 、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 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
2
孔子
• 不学礼,无以立。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寓意: 讽刺了那些克守陈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
.
34
谢 谢
两小儿辩日的简短译文
两小儿辩日的简短译文1.两小儿辩日的简短译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
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2.两小儿辩日的简短译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
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不能决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3.两小儿辩日翻译成白话文简短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词语解说(1)游:游学,游历。
(2)辩斗:争论,争论。
(3)故:原因,原因。
(4)以:以为,以为。
(5)去:离。
(6)日中:正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相同,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曩昔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气候很热。
(14)决:判决,判别。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以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正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以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正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正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相同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断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常识广博呢?”启示世界无限大,常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古通今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咱们要不断学习。
知道天然,根究客观事理,要勇于独立思考,斗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知道事物从不同视点动身考虑,会有不相同的成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响,或许能有所出息。
常识是不分年纪,不分边界的。
两小儿辩日 释义
两小儿辩日释义
1.【问题】两小儿辩日释义
【答案】两小儿辩日释义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为: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两小儿辩日古文原文注释
两小儿辩日古文原文注释
两小儿辩日古文原文注释:
1.东:东方。
2.游:游历、游学。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
5.辩:争。
6.其:代词,他们。
7.故:缘故,原因。
8.以:认为。
9.始:刚刚,才。
10.去:离;距离。
11.日中:正午。
12.初:刚刚。
13.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4.及:到。
15.则:就。
16.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7.为:是。
18.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9.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20.决:决断,判定,判断。
21.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2.孰:谁。
23.为:同“谓”,说,认为。
24.汝:你。
25.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10《两小儿辩日》课件
10《两小儿辩日》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两小儿辩日》。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何时离人最近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课文朗读带。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阅读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辩论的过程,以及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的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道理进行练习。
例如:“请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你认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为什么?”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两小儿辩日板书内容:1. 太阳离人最近的时间2. 观察、思考、探究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两个小孩辩论的是什么问题?(2)他们是如何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的?(3)你认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为什么?2. 作业答案:(1)两个小孩辩论的问题是太阳何时离人最近。
(2)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太阳早晨离人最近,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小。
(3)答案不唯一,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和感受进行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两小儿辩日教学要求: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
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儿是如何争辩的。
难点:从文中得到启示,激发探索求知的热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单元主题,导入新课咱们领略了第一单元中神话故事与传说的传奇色彩,感悟着第二单元中规则的重大意义,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
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设疑自探1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
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由于视觉的误差。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
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⑵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生分组表演故事。
(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的天文知识,对两小儿的说法加以正确判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知道了《两小儿辩日》的汉语意思,现在,咱们就来深入的学习这篇课文,了解里面三位人物的主要观点。
二设疑自探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②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三解疑释惑,体会道理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
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
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由于视觉的误差。
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
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
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
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⑴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四课堂小结学了这篇有意思的《两小儿辩日》,我们了解了不少的天文知识,知道了太阳无论何时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不存在远近之分。
那么,以后我们就要多搜集一些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多了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太阳。
五作业布置11* 飞天梦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成功的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4.、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炎黄子孙有一个梦想。
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飞天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炎黄子孙有更雄伟的飞天梦需要实现。
三,设疑自探: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2.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3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比如说你的学业理想?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五、课堂小结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的那一刻成为了现实。
飞天梦圆,这是中国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
但还有更绚烂的梦要实现,让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起为梦想加油,为梦想而努力。
六、作业布置1 摘抄文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2 课外阅读,了解天文知识。
板书设计11飞天梦圆做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古人尝试坐风筝与乘火箭上天勇于实践圆梦(遭遇失败后顽强继续)执着追求新中国成立后航天事业蓬勃发展默默奉献梦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梦: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12 种瓜得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⑵.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⑶.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2.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3.关键:激发兴趣,明确任务,认真自学,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发号施令”等词语。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并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3.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重难点: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他点。
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识记。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水土不服:不能习惯自然环境和气候。
文中指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指挥。
供不应求:供应的东西不能满足需求。
4.为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借种瓜得豆这一话题,向人们说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原理.第二部分(第6-10自然段):举例介绍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及医学上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