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复习公开课链接版tby

合集下载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①比拟。(点手法)“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缴缠” 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析运用)两者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 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赏效果) ②排比。同时三句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
悬想(也称主客移位)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的角度着笔,而从对方的角度入手, 进行想象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冬至夜 思家》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手法
效果
区别
衬托
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
用于“咏物诗”,诗中的物象一般只有一个,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气节、志趣、理想的 托物言志
化身,也是作品主旨的载体。
借典抒情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借古讽今 借用古代的人或事来嘲讽批评现实。指用历史来批评现实。(李商隐《贾生》)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双关
效果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结构紧凑,语意贯通;增强诗歌的气势,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表达含蓄,语意丰富(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意或同音的 条件,使语句具有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例: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四)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四)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复习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 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 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 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 信封补写。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
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 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 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简析。 【解析】 主要运用衬托(烘托)手法。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 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
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 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解题指导]第一问属诗歌意象的考查,也隐性地考查了表达技巧,考生是 否掌握什么是细节描写,是答题的关键。第二问是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 出来的思想倾向,如果在脑中活灵活现地想象出意境:作者见到秋风起, 便写了一封家书请人捎回,担心话没说完,信使临行时,又急急忙忙地打 开,重新浏览信件,而且作了一些补充。你说他是什么情感?
②这两句写景接上两句的抒情(1分),以景衬情, 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 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地抒情而蓄势(1分)。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表达技巧+课件(30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表达技巧+课件(30张PPT)
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
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
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 。 4.松——孤直傲岸 。 6.梧桐——凄凉悲伤 8.秋蝉——高洁,悲凉 10. 柳——离情依依 12.芭蕉——孤独与忧愁 14.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16. 酒——浇愁、壮行、劝慰
诗词中的情感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
• [解题导引]《史记·李将军传》中说: “(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 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 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 成,由将非其人这故;得飞将军备 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 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 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小结 技巧七: 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 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 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 明用,也有暗用。
答题技巧——“情感”
【题目形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心情)。
【答题技巧】 1、注意从 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注释以及题干 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诗词中的意象
1.月——思乡,怀人。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5.莲——爱的象征 。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11.芳草——离恨 13.羌笛——凄切之声 15. 红豆 —— 象征爱情或相思。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中考古诗词鉴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中考古诗词鉴赏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必将 取代旧事物。
表示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时尚,新生力量必将茁 壮成长思想。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56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 是雄雌?――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木兰诗》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历史 兴亡之感,蕴含机遇造人哲理。
文天祥

思、报国之 《已亥杂诗》
龚自珍

志、忧民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心。
《渔家傲》
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辛弃疾

壮词以寄之》
10/56
即景抒情 / 言志
《登飞来峰》 《望岳》
王安石 宋 杜甫 唐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观沧海》
曹操 三国
• 表示对爱情、《关 雎》 理想追求。
晏殊 宋
《乐府 南北 民歌》 朝 《诗经》 春秋
12/56
典故归纳
古诗词很考究用典,因为援引史实、 使用典故,能够使古诗词容量增大,表 示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收到言简 意丰效果。古诗词中典故和所要表示思 想经常是紧密联络在一起。所以,熟记 典故是我们了解古诗词主要路径之一。 现将七――九年级含典故诗句归纳以下
• 表示对战争 《春望》 厌恶,对和 平生活向往。
杜甫 唐
• 对统治者批 《观刈麦》
白居易 唐
判,对劳感 人民同情。
《泊秦淮》
杜牧 唐
9/56
• 对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公开课课件_12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公开课课件_12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此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
之情。“天
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
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惜别(依依不舍 ) 司空曙惆怅(伤感 ) 王勃乐观(旷达)
练一练
写景诗: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赞美之情和愉悦快乐的心情。
练一练
题乌江亭
咏史诗: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词句注释:
⑴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史 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 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 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 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答题技巧】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去辨析。 2、分析标题、从标题的关键词中提
取作者的情感信息。 3、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和
写作背景。 5、看表达技巧
复习目标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把握诗词 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
2、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掌握答 题技巧。
(2009陕西中考)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2024版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PPT课件完整版

目录•中考古诗词鉴赏概述•古诗词基本知识点梳理•答题技巧与策略分享•经典题型解析与实战演练•复习备考建议与资源推荐•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中考古诗词鉴赏概述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01传承中华文化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鉴赏古诗词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02提高文学素养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3培养人文精神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鉴赏古诗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分值选择题01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分值一般较低。

填空题02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分值适中。

简答题03要求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分值较高。

忽视题干信息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忽视题干信息,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不符。

理解表面化部分考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挖掘其内涵。

缺乏鉴赏技巧部分考生缺乏鉴赏古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导致答题思路不清晰。

盲目背诵部分考生盲目背诵古诗词及赏析内容,忽视对诗词本身的理解和感悟。

考生常见问题及误区古诗词基本知识点梳理诗词体裁与特点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乐府、诗经等,形式自由;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律和音韵要求。

诗词特点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意境深远。

意境指诗词中通过意象组合所营造出的整体艺术境界。

意境的深远与否,是衡量一首诗词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准。

意象指诗词中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如景物、人物、动物等。

通过意象的描绘,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

意象与意境分析比喻用相似的事物来打比方,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性,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使句式整齐匀称,音韵和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古诗词 鉴赏复习》公开课课件_1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考古诗词   鉴赏复习》公开课课件_19
B.颔联诗人创造出“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美好意境,表现 了西湖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C.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 初春百花盛开、草木繁茂的景象。
D.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诗人漫步在绿杨深处的白沙堤 上,满眼蓬蓬勃勃的西湖美景,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2017.本溪)选出下列对白居易的《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B) 观沧海
2、下面对《雁门太守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一、二句既是写景,也是叙事。有力地渲染了临战前紧张的气氛 和守军将士高昂的士气,并透露诗人的爱憎之情。
B、三、四句依次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和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三)为什么这样写
方法提示: 1、知作者,明主题 2、看背景,定基调 3、品语句,悟感情
1、知作者,明主题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有 “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 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 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 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 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 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 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 英年早逝。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 诗题写当时的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 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 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 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公开课教学PPT课件(定稿)

《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公开课教学PPT课件(定稿)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 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 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 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 写哀的手法。
谢谢聆听
示例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这一关于诗人所处朝代的信息,提供了解读这首诗 的钥匙。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 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的 江山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 山挡住视线。这种想看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将诗 人因国家败亡而生的无尽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教学目标:
一、关注诗歌标题及注释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 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 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首先是要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要急 于作答,看看诗题,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六、品风格
杜甫:关注民生疾苦,忧国忧民。 陆游:赤子之心,爱国情怀。 李白:飘逸洒脱,积极乐观。 苏轼:超脱旷达。 李清照:孤寂伤感情怀(早期作品活泼明快)。 陶渊明:淡泊闲适的心境。
七、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 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 该重点注意。
示例 杜甫 绝句
世。
五、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 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 中的情意。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 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 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古诗鉴赏技巧课件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古诗鉴赏技巧课件
“雁”和“霜”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 词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想建立军功,未勒燕然 的矛盾的心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 描绘出来。
1.正面描写(外动语心神)
描写
2.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
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性格,或通过别人的评述 来描写人物
D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 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 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 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 让人倍感温暖。
春花秋月何时了
古诗鉴赏别想跑
壹 表达技巧 贰 炼字技巧

叁 古诗文默写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即艺术手法,包括“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表达文章的内 容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 法。一篇文章,为了能更好地表 情达意,需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此诗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 处。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或此诗有的版本作是这样,有的版本是那样,你觉得 这两个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炼字——炼哪些字?
•动词(一般动词、活用动词) •修饰语(形容词、副词) •特殊词(叠词、色彩词、数量词、拟声词)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2024届中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基础复习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PPT课件
“实”,通常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虚”,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 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3)动静结合
山川景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态是指景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动态是指景物处于运动中 的形态、神态和音响。静态和动态包含了景物存在的全部态势和主要特征。写静态,便于显现事物的外形, 却容易产生呆滞感;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却又可能失去稳定。因而,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 往把静态与动态的景物描写构想在同一个意境中,使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视听结合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
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反问、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用典、虚实 (想象、联想)、照应、抑扬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 者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诗人把自己的“情”移植到其他对象(景、物、人、事)上, 也就是所谓的“移情”。 ①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的抒情方式,它往往 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
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③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与所写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 寄寓自己的感情。
鉴赏表达方式“三步骤”
考法 阐释
诗歌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所谓鉴赏表达方式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这些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作 用。

中考复习古代诗歌赏析题的表达技巧PPT优秀课件

中考复习古代诗歌赏析题的表达技巧PPT优秀课件

【答案】运用拟人的方法,以桃 花有情地笑迎春风来反衬诗人旧 地重游而故人难寻的内心惆怅。
(四)赏析人物抓主旨
【要点提示】答案涉及到人物的性格 特点和思想品性。
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考题的选材特点——写景诗、咏物诗、 怀古诗等 2、考题的设题重点——诗歌内容的把握 (词语,意境,意象、情感)和艺术技 巧的分析(表现手法,风格情调,抒情 方式,渲染映衬等)。 3、答题的表达要点。
(一)找出意象品意境
常用“诗中选取…的意象营 造…的意境或渲染…的气氛”的 句式答题
(二)解读意象揭寓意 【要点提示】解读意象揭寓意是 指答案不仅要写出诗作所刻画的 意象意境,还要揭示它的蕴涵和 象征意义。借助于固定格式的语 言表达(描写了……表达了…… 流露了……),就不会离要求太 远。
结合本诗的抒情意象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案一】诗人刻画了一支品格高洁,意志 坚定,任凭群芳嫉妒也清香不变的梅花, 来作为自己人格的化身;用梅花孤独寂寞, 遭受寒风苦雨侵袭的凄凉处境,来象征自 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尽管处境艰难也不 改志节的决心。 【答案二】这是一首托物述怀的小词,诗人 借助于一支地处僻寒,历尽风雨,寂寞孤 独,遭遇悲惨却坚强孤傲的梅花来象征自 己,表达了诗人虽一腔志向无人理解,并 屡受打击,却不改初衷,忠贞不渝的气度!
【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位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而今人老身退,仍心系报 国的英雄形象,抒发了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公开课课件]_67PPT学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公开课课件]_67PPT学习教案
了一幅凄清、幽冷的秋夜图,(第二步)含蓄地表达 了诗人忧国忧时、报国无门悲凉心情。(第三步)
特别提醒:此题如果问“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还应答
出①多角度写景:触觉,视觉;静景,动景。②拟人等

第13页/共15页
温馨提醒—

表现手法的使用 往往是综合性的, 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 具体,不能脱离 诗句本身架空分 析。
三峡吟(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⑴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 第二首借典故写愁。 ⑵第一首以“那堪”直抒愁怀;第二首以理写愁, 辨析猿声“不自愁”,第愁12页在/共1人5页心。
)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行文结构等某一个角度。
②审范围: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可依范围而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看修辞”意即鉴赏诗歌技巧时首先、优先从修辞方法角度
切入。“整体看手法”意即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优先从表
现手法角度切入。
③审数量:即要分清题干中的“一”与“多”、“主”与“次”的
总结概括要力求 准确,反复筛选 第14页/共15页
用词。
第6页/共15页
小结: 梳理知识点“表达技巧”
1、认识: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与“表达特色”“艺术手法 ”“写作特色”“艺术表达”等都属于同义词。但从实际命题 和答题来看,又要注意审清要求,准确判断。
2、审题:
①审角度:鉴赏“表达技巧”解题时须注意审清提问角度。一种
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

2024年中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课件

2024年中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表达技巧+课件
诗人策马奔腾在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 正
采飞扬的得意之态。
b、以哀景写哀情: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征》
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边上生出了旅葵。烘托出老兵内心的悲凉。
衬托
以乐景写哀情: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以这温馨恬静的景象反衬作者内心之悲。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 年?—杜甫《绝句》

2、表达方式

3、修辞方法

4、篇章结构
知识梳理
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是利用事物近似或对立的 条件或同一事物相近、相反的两个方向来表现事物,使 之更突出更形象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
请同学们浏览下列诗句, 判断分别用了哪种衬托手法, 并具体谈一谈是如何运用的。
衬托
a、以乐景写乐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前两句极言春光融融,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 我回家的日子呢?以乐景写哀情,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 情更加浓厚。
衬托
正衬:以哀景写 哀情
衬托
正衬:以乐景写乐情
反衬:以乐景写 哀情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正侧面结合
通过描写的角度,古诗词的描写方式主要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 结合等。虚实”,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 实。它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渲染某种氛围,表达作者某种情感,前后形成对 比,突出主旨、情感。
考点分析
考查形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析复习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析复习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3、请对这首诗(这句诗)最突出艺术特色作 简明分析。
4、你以为这首诗哪两句写得好?为何?
9/29
10/29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简明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怎样表示他 那孤寂凄苦思乡之情? (2分)
【答案】此句利用了拟人修辞手法,(1分) 赋予“花”“鸟”人情感,“花”“鸟”也 会因国破家亡而感时伤别,何况人呢?作者 借此抒发自己国破家亡之悲。(2分)
26/29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试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 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作简明赏析。 (3分)
18/29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相传吕尚 (即姜太 公)80岁 时在渭水 磻溪垂钓, 遇周文王, 后辅助周 武王灭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题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就划线句子,任选一句进行赏析。(3分)

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PPT优秀课件

中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PPT优秀课件
塘水面的平静的?
参考答案
1.a比喻,b水面好像轻轻磨过的镜面一样, c形象生动地d表现水面的清澈平静。 e表达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2.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b “水面平”、 “明镜”、“照檐楹”等是静态, “垂杨 舞” “万点声”等是动态。本诗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c突出了d雨后池塘的平静。e表 现作者雨后观自然的怡然心态。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提问变体:(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 巧(表现手法)。 •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 情感的?有何效果?
行香子〃树绕村庄
• •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①陂塘。倚东风、豪兴徜 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 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②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 儿忙。 【注】①陂(bēi)塘:池塘。②飏(yáng ):飞扬,飘扬。 这首词的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 •
• 这首词语言简洁,极少修饰;(2 分)如“红、白、黄;啼、舞、忙 ”,有静有动(1分),有色有声 (1分);描绘出一幅百花盛开, 莺歌燕舞的美好图画。(1分) ( 切合题意,举出实例,分析具体即 可)
表达方式型的试题的答题思路: (1)什么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怎象,或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①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银山:江中巨浪。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的
特色。
参考答案
解析1:a虚实结合。b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 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 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深渊。在这里千峰、 万壑都是虚写,c渲染出d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 e表现作者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解析2:a夸张,b把江水夸张为“拍天浪”;C 突出了d长江的汹涌澎湃,e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 襟和壮美的情感。

10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10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B、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示出怎样思想内容?
第30页
A、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 节萧瑟气氛,从中表示出诗人送别时悲愁难抑, 黯然神伤情绪。
B、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口吻表示了对 魏万劝勉:莫把长安看成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 时光。这是普通送别诗最常见做法。
送别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伤感情调。 关于送别诗做法,有些人归纳以下: 首联叙题意趣;颔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 颈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尾联合说何时 再见,或嘱托,或期望。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 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第11页
答案示例:
因为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 菊时悠闲。山景自然地展现在诗人眼前,不是有意去 “望”,而是无意所“见”。更加好地传达出诗人超 然于尘杂之外,与自然融为一体恬适之情。
答题关键点:
既要经过联想展示诗中场景,从字义、修 辞、艺术手法等角度去分析字词表示效果;还 应联络诗中情感意蕴去解析。
1、遣词之妙——炼字题 2、意境之远——改写题
第10页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能“一字传情”,换成 “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何?
①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②京口:在长江南岸,属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③钟山:现在南京紫金山,诗人家园所在地。
“钟山只隔数重山”抒写了诗人当初怎样内心 感受?
第4页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⑴⑵两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⑴诗中“故人”“烟花”意思分别是什

中考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复习公开课链接版tby

中考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复习公开课链接版tby

(1分)
01
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02
找一找鉴赏思路
1)真题演练: (2006年扬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说说你的答案 评评得分
评分原则:1)审清题目2)踩准分点3)语言简洁
参考答案: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1分)
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1分)
找一找鉴赏思路
答题思路: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 (表达技巧), ______(独特作用)写出了 __________ (句意), 表现了(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主旨情感) 。
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复习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
掌握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01
掌握答题规律、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02
学习目标:
01
中考考点突破:
02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常见考试题目形式
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请对这首诗(这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用典) (动静结合) (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古诗词常用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明无月节可别云奈枝中何惊,花何鹊落日,遣去清冯,风唐似半曾? 夜相鸣识蝉燕。归来。(((动对 用静比 典结) )合)表 手现 法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间接抒情)表达
可怜白发生!
(直接抒情)方式
精选ppt
5
找一找鉴赏思路
题型示例 思路点津
精选ppt
6
课前试身手:
(2006海珠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 后面的题目。
精选ppt
1
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基本思 路和方法。
2、掌握答题规律、培养初步鉴赏诗歌 的能力。
精选ppt
2
中考考点突破: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精选ppt
3
常见考试题目形式
1、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诗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 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想的?有什么作用?
课堂展才华:
1)真题演练:
(2006年扬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 简要分析。(2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简要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怎样表达他那 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 (2分)
精选ppt
7
学生答案1: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黄昏落
日的萧索之景,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 (1分)
学生答案2: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出
一幅秋郊黄昏图,用荒凉的黄昏之景与恬静的小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
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引起联想、耐人寻味
精选ppt
17
名句
表达技巧
独特作用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拟人
亲切感人、形象生动、 增强感染力、增强表 达效果
精选ppt
18
名句
表达技巧 独特作用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
有效突出了……
精选ppt
19
名句
11
找一找鉴赏思路
表达技巧鉴赏思路小结
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答题思路: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 (表达技巧), ______(独特作用)写出了 __________ (句意), 表现了(突出了) _________________(主旨情感) 。
2、真题强化:
(2007年广州市)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桥之景作对比,烘托出他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
评评这些答案的得分
(2分)
评分原则:1)审清题目2)踩准分点3)语言简洁
参考答案:作者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方法 (1分),通过苍凉之景和温馨之景,从正反两方面 烘托出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1分)
精选ppt
8
找一找鉴赏思路
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3、请对这首诗(这句诗)最突出的艺术特 色作简要分析。
4、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得好?为什么?
比一比
你能快速分辨其使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吗? 古诗词常用表达技巧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 法 修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拟人) 辞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 手
精选ppt
2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 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 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4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 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
表达技巧 独特作用
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比 似曾相识燕归来。
形成鲜明的对照, 突出了……
精选ppt
20
名句
表达技巧
独特作用
持节云中,
用典
何日遣冯唐?
含蓄地表达了…… 委婉地表达了……
精选ppt
21
名句
表达技巧Βιβλιοθήκη 独特作用过尽千帆 皆不是, 斜晖脉脉 水悠悠。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使情景交融, 有力地烘托出…… 委婉地表达出……
精选ppt
10
说说你的答案 评评得分 评分原则:1)审清题目2)踩准分点3)语言简洁
参考答案: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 世、惆怅忧伤之情;(1分)
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
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
“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1分)
精选ppt
多(1分)。
精选ppt
14
表达技巧鉴赏思路: 表达技巧+分析表达作用(句意+主旨情感)
温馨提示: 1、审清题干,规范答题 2、紧扣诗意,理解句意 3、指出技巧,运用术语
精选ppt
15
作业: 1、完成巩固练习。 2、任选你喜爱的一首诗
词,根据所学习的赏析古
诗词的方法进行赏析。
精选ppt
16
名句
表达技巧 独特作用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把
抽象的“愁”比作具体的有重量的实物,并使用夸张手法 (1分)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突 出了“愁”之重(1分)。
❖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
喻(设问、夸张)手法(1分),将无形的“愁”比作有
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
美人》)
精选ppt
13
真题强化: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 法上的不同之处。 (4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说说你的答案 评评得分
评分原则:1)审清题目2)踩准分点3)语言简洁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