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自我意识发展

• 3岁,出现疑虑感、羞 愧感、占有欲、嫉妒
感,有独立要求 • 用自己的想法解释外
界
角色、伙伴角色、 •矛盾突出 学生角色等。 •关 注 外 界 、 忽 视 内心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一)自我意识的萌芽(约1-3岁)
v 自8个月时开始产生的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开端 。这一时期自我意识是以生理自我发展为主导。
v 1岁左右,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区分 开来,并逐步意识到自己的动作目的和动机。
v 3岁左右,儿童会出现疑虑感、羞愧感、占有欲、嫉 妒感等情感体验,喜欢自己做事情。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约3-11岁)
v 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并以 社会自我为主导。这个时期个体的兴趣中心是自 身以外的外部世界,对自身内在的世界并未关注。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同龄群体的影响
v 青少年对来自同龄伙伴的评价非常重视。同龄 伙伴的赞赏与肯定会让他们形成较高的自我评 价;相反,如果经常受到同龄伙伴的批评、嘲 笑、贬低,他就可能形成消极的、比较低的自 我评价。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五)成败经验的影响
v 一个人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的成败经验也会 影响自我评价。经常的成功,特别是一些重要 的成功体验,对增进青少年的自信心和自尊感 有重要作用,相反,经常挫败则容易让青少年 灰心丧气,影响其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
v 1.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 v 2.自我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大大提高; v 3.自我评价能力显著提高并趋向客观; v 但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具有不平衡性和两极性。
三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特点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特点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是幼儿认识自我的重要过程。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下是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
1. 预自我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表现出一些自我意识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
他们可能会使用一些第三人称的称谓来形容自己,比如“我是小宝宝”。
此外,他们也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感受
是不同于他人的。
2. 意识自我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形成更加清晰的自我概念。
他们可以用“我”来形容自己,并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比如,他们可以用“我是儿子/女儿”来描述自己。
此外,他们也开始了解自己的喜好
和特点。
3. 自我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能够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表现。
他们可以自我检讨并且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同时,他们还开始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4. 自尊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自尊心开始形成。
他们可以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并且开始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
此外,他们也会表现出对自己的肯定和尊重。
总之,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是预自我阶段、意识自我阶段、自我评价阶段和自尊阶段。
幼儿在这些阶段中逐渐发展出清晰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这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特点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特点
自我意识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班幼儿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认知自我存在和自身属性,同时也开始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
1.自我存在的认知阶段
在中班时期,幼儿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
他们可以用“我”来称呼自己,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名字。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衣服、头发、眼睛等,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和年龄。
2.自我属性的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属性,如兴趣、能力和情感。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进行评价,比如“我画的画最好看”、“我最聪明了”等。
同时,幼儿也开始通过自我探索,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
3.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他们会开始注意到他人的情感表达,如喜怒哀乐,也会体验到自己的情感变化。
幼儿开始通过交往和沟通,建立起与他人的联系和互动。
4.自我意识的协调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并开始通过自我调节,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幼儿开始学
习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也开始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同时,幼儿也开始关注自己的道德和伦理,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和与他人和谐相处。
以上是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的特点。
了解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发展健康的自我意识。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是指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认知自我的过程。
在心理学领域,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心理和身体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在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的认知。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任务。
以下将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一、婴儿期:婴儿期从出生开始,大约持续到两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他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概念,对自己和外界的界限模糊不清。
婴儿会通过反射性的动作来探索自己的身体,如吮吸手指、抓握物品等,这是认知和运动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
二、幼儿期:幼儿期从大约两岁持续到大约六岁。
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
幼儿开始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指代自己,如“我”。
他们也开始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逐渐形成个人喜好和习惯。
幼儿还会开始了解自己的性别和角色,并逐渐意识到社会对性别的期望。
三、儿童期:儿童期从大约六岁持续到青春期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得更加成熟和复杂。
他们开始形成更为准确的自我概念,并开始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儿童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逐渐形成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认知。
儿童还开始对外界的评价和期待敏感,并会根据这些评价和期待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四、青少年期:青少年期从大约十三四岁持续到十八、九岁。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自我形象,并逐渐追求独立和自主。
他们会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开始思考关于自我意识的哲学问题,如意义、目标和价值观等。
青少年期也是个体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关键时期。
总结回顾: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这几个主要阶段。
从最初的模糊不清到逐渐形成清晰的自我概念和身份认同,个体在不同阶段都会经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简述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简述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0~4个月为“妈妈阶段”。
对妈妈的镜像微笑、点头、发出叫声,而不是对自己的镜像感兴趣。
5~6个月为“同伴阶段”。
把自己的镜像当作另一个同伴对待,有时伸手到镜子后面去镜中找人。
7~12个月为“伴随行动”。
看见镜像中自己张嘴的动作,也跟着学。
1岁以后为认识“自我阶段”。
会对着镜像中的自己指眼睛、鼻子,对自己发生兴趣。
12~15个月能够把自己所做的动作和别人的动作分开,能从照片中认出自己。
认识“我的……”包括认识形容我的词,知道自己的名字、认识自己身体的部位、认识自己的玩具和属于自己的东西。
会用“我”表示自己,用“我的”表示自己的所属。
会用语言表示“我自己来……”就说明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如自己吃饭、自己喝水等。
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感到兴奋,如在游戏时能搭起“高楼”,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别人评价到自己评价婴儿/幼儿会从别人的语言评价中理解“乖”和“不乖”的含义,知道发脾气、抢别人玩具、爱哭闹是“不乖”的行为,从成人的评价中逐渐学会简单的判断。
2岁以后能够分辨“好人”与“坏人”,学会评价别人“乖”与“不乖”。
3岁左右常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估量自己,如“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 “我会讲故事。
”并能够从小伙伴对自己的态度中了解自己,同时会把自己的行为与小伙伴的行为做比较,增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与思维发展

各阶段自我意识生长自我意识的两次奔腾:婴儿期(15-24个月)人我区分;------青春期自我看法、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婴儿期0-3岁(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后,哈特凭据此结果将婴儿自我意识生长分为两个阶段)a主体我的生长(8个月以前尚无自我意识,9-12。
b客体我的生长(15个月至2岁儿童开始。
2、幼儿期3-6岁体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从幼儿期开始生长)a依从成人的评价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b对外部行为体现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c简朴、笼统的评价到较为具体的评价;d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开端客观性评价生长。
3岁小班儿童自控率不敷20%,4、5岁中班转折,5、6岁大班80% a运动抑制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停止行动;b情绪抑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c认知运动抑制,即能够按问题的难易水平做出适宜的反响;,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候。
3、童年期7-12岁小我私家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含自己存在)的认识,对小我私家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认识。
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力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力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水平的提高。
3、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生长顺序从身体的自我、运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生长4、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具体-----抽象对外显行为评价------内部心理世界评价4、青春期11、12---15、16岁自我看法、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强烈存眷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结果3、十分体贴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把自己想象成“奇特的自我”周围人是“假象观众”似乎这些观众每时每刻都存眷自己,太过夸大自己感觉体验----强烈主观的自我中心倾向5、青年期17、18-----35岁自我意识的生长主要特点:青年初期自我意识不稳定,对他人对自己评价敏感,需要不停对自己自我意识进行修正,:a生活中积聚的经验,特别是乐成和失败的经验;b来自他人的评价。
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1.引言1.1 概述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描述了个体在生命周期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
这些阶段对于个体的身份认同、人际关系和情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埃里克森将每个阶段视为解决发展任务的机会,这些任务需要个体通过平衡内外环境的需求来实现。
第一阶段是婴儿期,通常从出生到18个月。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满足基本需求(例如食物、安全和温暖)来发展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形成对照料者的信任,并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感。
第二阶段是幼儿期,从18个月到3岁。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探索自己的独立性,学会独立行动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他们通过与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的互动来建立自我意识,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第三阶段是学龄前期,大约3岁到6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控制和决策能力。
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社交互动和学习经验来建立自信心,并逐渐形成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认知。
第四阶段是儿童期,通常是6岁到1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面临着培养学习技能和社交能力的任务。
他们开始关注团体认同,并通过参与体育、学校和社区活动来建立自我意识。
第五阶段是青少年期,大约是12岁到18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身份探索和建立的过程。
青少年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与同伴和社会进行比较。
他们通过发展个人身份认同来建立自我意识。
第六阶段是年轻成人期,通常是18岁到35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着建立职业、家庭和社交关系的任务。
他们开始独立生活,并在不同领域建立自己的身份。
第七阶段是中年期,大约35岁到55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关注事业发展和家庭责任。
他们通过取得成就和关心下一代来建立自我意识。
第八阶段是晚年期,通常是55岁和之后。
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着回顾自己的一生和接受生命的终结。
他们通过反思和接纳生命的各种经历来建立自我意识。
总体而言,埃里克森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描述了个体在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和心理需求。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促进健康的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摘要: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
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自我完善的途径,是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桥梁。
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急剧增长、迅速发展和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探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寻求合理的培养途径,对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德才兼备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多。
较之于整个社会,大学生是最敢于查问和审视自己存在状况的青年群体,最敢于对自己的生活持批判态度、活得本真的人。
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我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使他们生活在动荡不宁的心理世界中。
自我的接纳与排斥,自我的同一与分离,自尊的获得与丧失,自我价值的认同与否定,以及由此而致的希望与失望、信任与怀疑、喜悦与忧伤、成功与失败等诸多复杂的情感体验,构成他们心理矛盾与冲突的主旋律。
诸多研究和事实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不断升级,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又大多源于自我意识。
因此,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于大学生们尤为重要。
(一)何谓“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体验和监控;是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动物的注意只能指向其周围的环境,充其量只能指向于自身躯体的某些有限的部位。
而人的注意却有可能把注意指向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
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特点

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四个阶段特点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是指幼儿逐渐认知自己、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性别、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以下是这四个阶段的特点:
1. 自我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认知自己,学会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称谓,比如“我”、“我的”,并开始了解自己的名称、年龄、生日等基本信息。
2. 身体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并开始认识自己的性别。
他们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探索自己的身体来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并开始了解男女之间的差别。
3. 自我概念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并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喜好、兴趣等个人特征。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个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尊心。
4. 自我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行自我评价,开始通过自我比较、反思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他们开始学会接受他人的评价,并开始尝试自己对外界的评价和看法。
总的来说,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性别,形成自己的
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开始进行自我评价和接受他人的评价。
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幼儿健康发展自我意识,让他们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培养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
1. 身份认知阶段:在2到3岁之间,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名字和身份。
2. 角色扮演阶段:在3到4岁之间,孩子开始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开始认识到自己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3. 图像意识阶段:在4到5岁之间,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形象在他人眼中的重要性,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形象。
4. 家庭认同阶段:在5到7岁之间,孩子开始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并且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
5. 同伴关系阶段:在7到9岁之间,孩子开始意识到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开始主动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6. 群体认同阶段:在9到12岁之间,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群体的一部分,并
且开始与自己所属的群体产生共鸣和归属感。
7. 自我评价阶段:在12到15岁之间,孩子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8. 自我实现阶段:在15岁之后,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且努力实现自
己的梦想和抱负。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

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摘要:一、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八个阶段1.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2.孩子理解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3.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4.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5.孩子开始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6.孩子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7.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8.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正文: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一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但还不能理解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第二阶段,孩子理解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两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阶段,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三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完全受情绪支配。
第四阶段,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四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五阶段,孩子开始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五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第六阶段,孩子学会区分自己和别人。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六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第七阶段,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七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并开始有自己的判断力。
第八阶段,孩子成为独立的个体。
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八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总之,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八个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一、知识解析自我意识的发展这部分的知识在整个教育心理学部分属于相对简单的的知识点。
考试的过程中通常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单选多选居多,大多考察核心定义,所以各位同学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对该部分的重点知识进行记忆。
下面我们就共同学习该部分的重点内容。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认识成分。
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情感成分。
即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
3.意志成分。
属于自己的控制。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它始于儿童1周岁末,到3周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发展到社会自我阶段。
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判断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从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通过对自我的发现,产生独立的愿望,了解未来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因而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自我意识的发展

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综合前一阶段危机 解决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这两个方 面。
所有的发展阶段都是依次相互联系的, 最后一个阶段和第一个阶段也相互联系 。因此人的发展的八个阶段构成一个环 环相扣的圆圈。
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 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其中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 方面, 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 发展水平, 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自 我概念有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 维度。
(投射自我是人们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它在 自我概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自尊有着复杂关系。)
相对于弗洛伊德,爱里克森的自我概念更为
理智、开放和积极。他把诸如信任、希望、意志、 同一性、创造、关心、智慧等品质都赋予自我,主 张具有这些品质的自我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发展 的每个阶段的问题,决定个人的命运。
爱里克森借用胎儿发展的概念,认为人的发展是 依照渐成论原则而开展的一个进化过程。
他主张,人的一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 们是固定地以不同的先后顺序逐渐展开的,且这 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因为它是由遗传所 决定的。
三 、记忆
Mark Howe设计了一个精妙的实验来研究儿童的自我意 识形成于记忆的关系。
阿姆斯特丹等人的点红实验
一、实验目的
研究婴儿的自我意识水平
二、实验过程
实验的被试是88名3~24月大小的婴儿。实验开始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 况下,主试在其鼻子上涂一个无刺激红点,然后观察婴儿照镜子时的 反应。研究者假设,如果婴儿在镜子里能立即发现自己鼻子上的红点 ,并用手去摸它或试图擦掉,表明婴儿已能区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 己形象上的东西,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儿童由1岁前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分开到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会叫妈妈,表明他已经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自我意识的真正出现是和儿童言语的发展相联系的,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愿望时,这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 婴幼儿在知道自己是独立个体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对自己的简单的评价;进入幼儿期,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2如何正确的培养幼儿自我意识1、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 通常来讲,小学生要清楚准确地认识自我是比较困难的。
尽管如此,也要逐渐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因为童年时期的自我认识是成年后自我认识的雏形。
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主要是要引导孩子解决两个矛盾:孩子自己心目中的“我”与实际的“我”的矛盾;自己心目中的“我”与他人心目中的“我”的矛盾。
2、培养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 实验研究表明:我国儿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年龄为3至4岁之间。
4岁的孩子开始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能够根据一定的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
5、6岁的儿童绝大多数已经能够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它对于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行为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家长应当为孩子创设自我评价的情境,促进孩子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最初是根据成人对他的评价而形成的。
3、培养孩子的自我观念也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我观念是孩子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和体验。
具有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孩子,自信心和独立性强,认为自己有能力办好各种事情,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对个人都有价值,也容易受到家长和他人的欢迎和好评。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简述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 自我中心期(0~3岁):在这个阶段,婴儿没有自我意识,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
大约8个月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到1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
然而,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使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
直到3岁左右,儿童开始出现羞愧感与疑虑感,也学会了使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2. 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也是学习角色的时期。
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个体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
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3. 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这是自我意识趋于成熟的时期。
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出心理自我,即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开始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更加复杂,个体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还能反思和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观察自己:从出生到约18个月的阶段,婴幼儿开始通过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认识到自己的存在。
他们会对自己进行观察,注意到自己的动作和形象,但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动作和形象是属于自己的。
2.显示自己:大约18个月到2岁的阶段,孩子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他们会使用简单的动作、声音和表情来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3.认知自我:2岁开始,孩子逐渐开始认知到自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身份。
他们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理解自我:3岁左右,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有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自己的外貌、性格、爱好等,以及自己的能力和成就。
5.比较自我:4岁及以上,孩子开始与他人进行比较,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技能等感到自卑或自豪,并试图通过比较来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
6.理解他人: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包括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孩子通过观察和与他人的互动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促进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
一些具体的方法包括:1.提供合适的反馈: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和困难,并鼓励他们从中学习。
2.给予自主权: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决策和自主选择,例如在玩具和衣着方面的选择。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决策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其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3.创造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探索机会,例如提供多样化的玩具、游戏和材料,鼓励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创造。
同时,也要确保孩子在安全和积极的环境中成长。
4.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是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是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是逐渐成熟和完善。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婴儿和幼儿缺乏对自我和外界的明确认知和辨别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个体逐渐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并逐渐形成独立、稳定和一致的自我概念。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从物质自我到心理自我:在发展早期,儿童主要关注自身的身体感受和物质需求。
随着认知和情感能力的成熟,个体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情绪和心理需求。
2. 从集体自我到个体自我: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自我往往被强调为集体或群体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自我逐渐成为更加独立和重要的概念。
3. 从外部评价到内部认同:在自我意识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体对外界评价和他人的看法较为敏感和依赖。
随着个体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他们逐渐倾向于从内部来评价自己,形成内部的认同和自我肯定。
4. 从静态自我到动态自我:最初的自我概念往往是一个相对固定和静态的形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会意识到自我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学习、经验和成长来改变和塑造。
综上所述,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是从缺乏意识到成熟和完善,从物质自我到心理自我,从集体自我到个体自我,从外部评价到内部认同,以及从静态自我到动态自我。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建立的过程,从出生到成长的初期,他们对自己的存在并不完全认知,渐渐地,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
以下是婴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0-6个月期间:婴儿在这个阶段主要通过身体感觉来认知自己和外界。
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愉悦和不愉悦,并通过哭泣和笑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虽然他们还不能意识到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和面孔。
2.6-12个月期间:在这一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开始显露出来。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比如手和脚,并通过抓住物体和开始爬行等方式来探索和发现世界。
他们还能够通过照镜子和看到自己的反射来体验自己的形象,并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其他婴儿的差异。
3.12-18个月期间:在这个时期,婴儿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他们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的代词,如“我”,明确指代自己。
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身体部位,并开始试着使用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拿东西、走路等。
此外,他们还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并从他人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的影响力。
4.18-24个月期间:在这个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体认同,明确了解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够区分自己和其他人的意识状态。
他们开始使用第二人称的代词,如“你”,并能够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一些简单的需求和意愿。
此外,他们还能够对一些简单的指令做出反应,并展示出一定的自主能力。
5.2-3岁期间:在这一阶段,婴儿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通过使用衣物、玩具等物件来表示自己的个体性。
此外,他们还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能够描述自己和他人的语言,如“我是谁”、“你是谁”等。
总结而言,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
从最初的对外界的感觉和反应到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与他人的差异,再到明确认知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能够用语言和行为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

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教育一、自我意识概述1.自我意识的概念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产生的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因而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2)自我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3)自我监控,即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
2.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通常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做出一定的评价。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他们从轻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渡到自我独立评价。
这时,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对道德行为的判断能力,也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
但他们的自我评价通常不涉及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特征,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也较差,常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社会自我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这时,青年开始形成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
他们的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且具有社会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理想,追求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的目标。
二、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
初生时,人们并不能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生活在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做出明确的反应;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个人称代词“我”,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要求自主性),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其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
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从三岁到青春期,是社会教化对个体影响最深刻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
儿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教育,通过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模仿和认同,逐渐习得社会规范,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并能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
虽然儿童也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但他们主要依据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
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之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其间自我意识经过三个阶段逐步趋向成熟,这三个阶段是:
1、分化
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的视线由外向内转移,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于是个体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主体自我处于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起观察者、评价者和调节者的作用;客体自我在自我意识中处客体地位,充当被观察、被评价和被调节的角色。
经过分化,个体开始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入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也可以说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观化”的时期。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矛盾
自我意识的分化,引起了自我意识内部的矛盾,使青年开始感受到儿童期从未体会到的种种内心冲突和思想斗争。
自我意识的矛盾最突出地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理想自我往往与主体自我相联系,反映了个体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一定社会要求和道德准则的内化情况;现实自我则往往与客体自我相联系,反映了个体实际上是怎样的人,体现了个体各方面的实际发展情况。
自我意识的矛盾就是当“主体自我”去考察、认识和评价“客体自我”时,常常会发现“现实自我”不能符合“理想自我”,于是出现了心理不平衡,即自我的分裂。
为此,他们常常感到内心困惑、苦闷和烦恼,甚至迷茫不解。
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对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3、统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矛盾与冲突,个体的自我便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了协调与一致,即自我统一。
但怎样统一,统一的性质又如何,则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