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平均气温统计

合集下载

基于海绵城市兰州排水系统调研

基于海绵城市兰州排水系统调研

基于海绵城市兰州排水系统调研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和适应性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为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它使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更具人性化、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

本次调研的重点是基于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兰州市展开,以期能够对海绵城市排水系统的优点、思路和实现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未来兰州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兰州市基本情况兰州市位于西北地区,是松潘-甘南高原、祁连山山脉和黄河流经地区的交汇点。

兰州市区位于黄河的南岸和北岸,主要地处于冲积平原和河谷地带。

兰州市的气候属于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平均降雨量为318.6毫米,全年平均气温为10.2℃。

兰州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黄河贯穿其中,水文条件良好。

二、兰州市排水系统基本情况目前,兰州市的排水系统是由传统的黑管道、绿地、储水池等构成的。

大部分排水采用下水道经污水处理厂排放,由于排水系统与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在城市化过程中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供水、污水处理和燃气提供等环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排污处理能力不足、下水道堵塞、污水处理不彻底等。

此外,由于传统排水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强,对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因此,传统排水系统已经日益无法满足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需求,而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则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海绵城市排水系统概述海绵城市排水系统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水文循环的方式,减缓和滞留城市雨水径流、增强城市生态功能、提升城市景观、改善城市气候、控制洪涝和水源涵养的城市排水系统。

它包括了城市雨洪处理、生态和绿色景观、低影响开发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水清、地绿、天蓝”的城市环境目标。

四、兰州市海绵城市排水系统现状1.海绵城市示范区目前,兰州市已经建立了海绵城市示范区,在这里实施了很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通过建立植被屋顶、雨水花园、雨水滞留池、绿色屏障等设施,逐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什么是兰州高原夏菜

什么是兰州高原夏菜

兰州与高原夏菜兰州,甘肃省省会城市,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支点,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北第二大城市,是我国华东、华中地区联系西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和科研教育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

兰州古称金城,是甘肃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30万人。

城市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联”的独特地理位置。

兰州海拔在1500-3300米之间,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5-9℃,日照达1627-2769小时、≥10℃的有效积温2700-3300℃,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是降水量5倍以上。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和蔬菜的有机物含量很高,尤其是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外地蔬菜31%和28%,造就了优异的先天品质;又因兰州地处西北地区干燥少雨的独有特质,与南方闷热潮湿易生虫害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瓜果蔬菜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次极低,又成为质量安全的先天保障。

同时经200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权威调查数据表明,兰州市全市土壤硒含量在0.176-0.431毫克/千克之间,平均值为0.177mg/kg,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土壤pH值测定值主要集中在8~9之间,属于高碱环境富硒地区,是典型的天然富硒农产品生产优势区。

所以,营养丰富、色泽鲜亮、菜香浓郁、口味纯正、口感甜脆的兰州产瓜果蔬菜,成就了高原夏菜这一全国性地区农产品品牌,深受全国消费者喜爱。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兰州高原夏菜已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好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尤其是百合、菜花、甘蓝、甜脆豆、娃娃菜等主要品种,已被各地消费者认可,具有稳定的消费群体,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现阶段正以每年80万吨的产量通过东南沿海53个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成功走上南国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也以其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深深地植入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中。

兰州市1957-2011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

兰州市1957-2011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明显的变暖过程我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的基本一致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黄河源区的气温和蒸发波动明显攀升趋势也较为显著且升幅东部大于西部降水变化相对平稳这对土壤水分和土壤蒸发造成了较大影响表明20世纪50年代至今秦岭地区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而降水量持续下降对该区土地利用格局河川径流等产生了极大影响
1 2 -7 8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1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资料包括兰州市兰州站、 榆中站、 皋兰站 降水等要素的月平均 和永登站 1957—2011 年的气温、 数据, 气象资料由甘肃省气象局提供。对于个别因仪 器或者人为原因缺测的年份, 采用线性回归法进行插 补。本文的季节划分: 以上一年的 12 月和当年的 1— 2 月为冬季, 3 —5 月为春季, 6 —8 月为夏季, 9 —11 月 为秋季。 收稿日期: 2014 10 17 1. 2 研究方法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1160116 )。 1981 作者简介: 王友生( —), 女, 甘肃定西人, 高级农艺师, 1 . 2 . 1 线性倾向估计 主要从事生态水文、 水土保持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线性倾向估计即一元线性回归, 方程为 通信作者: 1981 —), 高伟东( 男, 甘肃会宁人, 工程师, 研究 方向为气候变化。 ( x = a + bt 1) Email:gaowd10232000@ 163. com 式中: x 为水文气候变量; a 为回归常数; b 为变量 x 的 · 18·
i ^ i k k i i =1 i i j j i k k k k
{


人 民 黄 河
20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第 10 期
法的优点在于不仅计算简便, 而且可以明确突变开始的 时间并指出突变区域。

兰州介绍

兰州介绍

兰州市地图
兰州名片
• • • • • • • • • • • 中文名称: 兰州 别名: 金城,陆都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省会城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甘肃省 下辖地区: 城关,西固,七里河,安宁区等 面积: 13085.6平方公里 人口: 361.61万(2010年) 方言: 兰银官话-金城片-兰州话 著名景点: 中山桥,五泉山公园,白塔山公园 市花: 玫瑰 市树: 国槐
白塔山 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北,濒临黄河北岸,海拔1700多米。山下有金城 、玉迭二关 ,为古代 军事要冲 。白塔始建于元,后圮,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为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 1715 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飞檐红柱,参 差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三台建筑群的迎面是白塔山主峰,山势陡峭, 古代建筑有风林香袅牌坊、罗汉殿、三宫殿等 。山顶的古建筑物有三星殿 、迎旭客阁。




兰州老照片之一——————————黄河的孕育 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 过的城市。 可以说,黄河水孕育了兰州人,黄河水滋润了兰州的风情。 古老的 黄河水缓缓地穿城而过,吱呀呀的水车轻声地诉说着那段悠长的往事 撑着羊皮 筏子的人们在河上忙碌着,终于迎来了天下黄河第一桥。
光绪初年,陕甘总督左宗棠拟建黄河铁桥,因外商索银三百万两而作罢。施工人员以德 商聘来的六十九名洋工华匠为主,带领着兰州的大量泥水匠、木匠、铁匠及普工,进行 了一场兰州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工程建设,并以它的优质质量名垂史册。 竣工后的铁桥油为橘红色。为了使它中国化,在南北两岸各建一座三楹牌坊,正面 均由升允题额“第一桥”,背面分题“三边利济”、“九曲安澜”,相互对仗,概括了 建桥的意义,寄寓了美好的企盼。牌坊的设置,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使生硬的铁桥柔美化,并与白塔山的亭台楼阁、兰州城池飞檐翘角的通济门极为协调融 洽,浑然一体,成为全国少有的中西合璧景观,也是中国人民最早睁开眼睛看西方、对 外开放的历史见证。1928年,国民军驻甘军政首脑刘郁芬,将“第一桥”匾改题为“中 山桥”,中山桥一名遂延续至今。 抗战时,兰州成为大后方。为了保护中西交通咽喉———中山桥,将橘红色桥梁改 油为铁灰色。空中有中苏战机保卫,地下有高射炮防空,多次击落妄图轰炸铁桥的日本 飞机,铁桥始终傲然挺立于九曲黄河之上,确保苏联援华抗日物资的汽车队,源源不断 地驰过铁桥,通往抗日前线。 1954年,在梯形桥架上,置五架拱形钢梁,不仅增强了桥的强度和负荷,而且使中 山桥有如五道彩虹凌波而过,显得更为雄壮美丽。 历经百年沧桑,见证了古城兰州发展与繁荣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随 着黄河兰州段一座座现代化桥梁的出现,终于卸下了百年重担。如今的中山铁桥像一位 走过漫长风雨历程的世纪老人,向人们描绘着兰州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转载)

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转载)

转自兰州环保局网站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统计局发布《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兰州市统计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发布《兰州市2010年环境状况公报》。

环境状况2010年,兰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3天,比上年减少1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1%。

黄河兰州段地表水按水域功能类别达到了相应的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比上年提高5.58个百分点,市区医疗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得到处理。

大气环境一、空气质量兰州市城区空气污染主要呈扬尘、煤烟和机动车尾气混合型污染特征。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6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4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14.29%,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0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57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4.67%,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10毫克/立方米)。

降尘量为21.20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上升12.22%。

二、废气排放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8万吨,比2009年减少0.09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98万吨,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2万吨。

烟尘排放量为1.58万吨,比2009年减少0.17万吨,其中,工业排放量为0.94万吨,生活及其它排放量为0.64万吨。

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19万吨,比上年上升0.35万吨。

三、沙尘及浮尘2010年,兰州市出现沙尘及浮尘天气15次,出现频次较多,强度大,持续时间较长。

可吸入颗粒物在发生浮尘天气时的瞬时浓度范围为0.119~1.516毫克/立方米,其中有3次沙尘天气的浓度最高值都大于1.0毫克/立方米,与2009年相比,发生频次增加10次。

兰州深安黄河大桥水文初步分析计算

兰州深安黄河大桥水文初步分析计算

兰州深安黄河大桥水文初步分析计算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二○一○年九月第一章大桥处河道基本情况黄河兰州段自西柳沟起至桑园峡火车站河段总长44.8 km,总落差33.28 m,河段平均比降0.74 ‰。

河道蜿蜒曲折,川峡相间,一束一放。

峡谷地段河道狭窄,水流湍急;川地河段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河道宽浅,支流比较发育,平面结构呈不对称树枝状分布。

兰州深安黄河大桥位于兰州市西固区与安宁区之间,南起西固区深沟桥,横跨黄河连通北岸的安宁区,距上游西沙黄河大桥约15km,距下游银滩黄河大桥约5km,大桥两端规划道路T088#路和T520#路为东北—西南走向,是城市骨干路网规划位于城区西部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横跨黄河,并与黄河南岸的南滨河路、黄河北岸的北滨河路相交。

深安黄河大桥桥位处跨黄河河床、河漫滩、II级阶地等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形起伏较大。

深安黄河大桥桥位处南岸,位于南滨河西路崔家大滩地段。

地面标高1527.80一l530.80。

根据1976年原始地形图,拟建桥址处黄河河道宽约500m,河道中间有一宽约300m,长约800m的河心滩将河流分为南北两条,南岸崔家滩水源地的取水井基本沿水边线20m外呈线形布置。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以来,南北两岸抢占河滩,修建滨河堤坝与道路,逼水北迁归槽,形成目前的人工河道断面。

目前河道宽约300m,与1976年原始河道相比,减小了近200m,其中,南岸已将原河心滩南侧水道填平,河道新岸北迁至河心滩的中部,距水源地取水井约150m,北移距离达130m左右。

以上资料表明,拟建桥址段黄河河床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其平面变迁幅度是比较大的。

由于河道内地形变化复杂,导致大桥处断面变化复杂,但总的趋势是:断面基本呈U型河道,主流靠左岸,拟建大桥断面距上游兰州水文站断面12.5km,平均比降为0.98‰。

大桥处水流流向基本垂直断面线,河床主要由卵石、砂卵石、沙壤土组成。

兰州天气气候怎么样

兰州天气气候怎么样

兰州天气气候怎么样
兰州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3℃。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兰州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除此之外,兰州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

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

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

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

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

适宜兰州气候的植物

适宜兰州气候的植物

适宜兰州气候的植物兰州地处内陆,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干燥,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

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无霜期180天以上,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

《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到适地适树,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相结合,以适于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性强的树种;速生树和慢生长寿树相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种类相结合,以落叶植物为主;选用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作为主景树。

同时,规划中还明确了兰州市基调树种和主景树种,基调树种为刺柏、国槐、无刺槐、垂柳、馒头柳、栾树、臭椿、大叶白蜡、毛白杨、洋槐等;主景树种为雪松、白皮松、合欢、银杏、榆叶梅、碧桃、红叶李、青海云杉、银白杨、龙爪槐、水杉等。

同时列出了不同的树种结构,如居住区绿地系统,行道树就以中乔木为主调树种,楼间距大于20米的可用大乔木,主要树种有:栾树、合欢、垂柳、无刺槐等;单位附属绿地系统树种以遮荫树为主;道路、广场绿地系统街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的树种,如国槐、栾树、无刺槐、馒头柳等。

兰州市的主要乡土树种有:主要乔木:侧柏、国槐、刺柏、圆柏、雪松、刺槐、云杉、毛泡桐、垂柳、紫叶李、山桃、油松、梨树、二球悬铃木、旱柳、龙爪槐、江南槐、枣树、金丝柳、碧桃、合欢、木槿、火炬、银杏、垂柳、刺槐主要灌木:小叶黄杨、连翘、紫叶小檗、月季、黄刺玫、榆叶梅、丁香、小叶丁香、海棠牡丹、玫瑰、金银花、大叶黄杨、芍药、棣棠、珍珠梅、绣线菊、沙拐枣、阔叶十大功劳、金叶女贞卫矛、冬青、黄杨、洒金柏、金叶女贞、黄刺玫、迎春、连翘、爬藤:山荞麦、五叶地锦、蔷薇、爬藤月季适宜兰州市生长的植物种类有:行道树:
银杏、圆柏、悬铃木、刺槐、国槐、臭椿、栾树、合欢、毛泡桐、梧桐、青杨、加杨、银白杨、旱柳、绦柳、馒头柳、元宝枫、白蜡、洋白蜡、七叶树、欧洲七叶树、元宝枫、榆、杜仲、油松、.法桐、雪松、油松、华山松、红松、樟子松
庭荫树:梧桐、银杏、槐树、朴树、白玉兰、枫香
、常青白蜡、白榆、五角枫园景树:
白皮松、华山松、油松、云杉、雪松、水杉、圆柏、龙柏、侧柏、玉兰、桑、蒙桑、柘、构树、柿树、黑枣、杜梨、白梨、山楂、西府海棠、海棠花、山桃、白花山碧桃、碧桃、杏、山杏、樱花、合欢、皂荚、美国皂荚、枣树、元宝枫、火炬树、黄连木、流苏、楸树、山茱萸、核桃、榔榆、花楸...
抗污染树种:臭椿、榆树、朴树、构树、刺槐、桑树、合欢、女贞、石楠
花灌木类:
连翘、迎春、小叶丁香、紫丁香、太平花、香茶镳子、秀线菊类、华北珍珠梅、灰荀子、水荀子、平枝荀子、棣棠、鸡麻、黄刺玫、白鹃梅、玫瑰、扁核木、欧李、郁李、麦李、榆叶梅、毛樱桃、月季、紫荆、杭子梢、胡枝子、锦鸡儿、金雀儿、毛刺槐、照山白、六道木、猬食、金银木、锦带花、郁香忍冬、接骨木、天目琼花、欧洲琼花、香荚迷、四照花、红瑞木、黄栌、刺五加、牡丹、文冠果、紫薇、腊梅、紫珠、小紫珠、柽柳、海州常山、荆条、红枫..........
垂直绿化类:
律叶蛇葡萄、葡萄、白蔹、爬山虎、五叶地锦、南蛇藤、紫藤、葛藤、金银花、杠柳、铁线莲、三叶木通地被类:
沙地柏、铺地柏、铺地龙柏、葛藤、地锦、络石、扶芳藤、胶东卫矛、常春藤、箬竹.......
篱垣树木类:
侧柏、圆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枸橘、紫叶小檗、黄刺玫、棱叶/三丫/柔毛/李叶绣线菊、珍珠梅、锦鸡儿、白刺花、酸枣、花椒、刚竹、淡竹、毛竹、迎春........
绿篱植物:
侧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黄杨,小叶女贞,女贞,紫叶小檗,黄刺玫,榆叶梅,山楂,石榴红瑞木,连翘,鼠李,柳树耐荫植物
:青扦,桧柏,白皮松,小檗,文冠果,大叶黄杨,白扦,栾树,侧柏,榆树,棣棠,女贞,李,胡枝子,黄栌,枫杨,丝棉木,元宝枫,紫薇,白玉兰,腊梅,紫丁香,水曲柳
抗寒力强的植物:
雪松,加杨,构树,山胡椒,桃树,胡枝子,君千子,油松,侧柏,圆柏,龙柏,皂荚,毛白杨,刺槐,榆树,桑,海棠树,西府海棠,臭椿,紫薇,丝棉木,木槿,栾树,银杏,丁香,迎春...耐水湿植物:
垂柳,旱柳,龙爪柳,杜梨,柽柳,紫穗槐,枫杨,柿树,白蜡,凌霄,桧柏,英国梧桐,杨树,桑,榔榆,丝棉木,构树...。

兰州市冬季天气气候变化及降雪形势分析

兰州市冬季天气气候变化及降雪形势分析

文章编号:1006-7639(2004)-01-0030-04兰州市冬季天气气候变化及降雪形势分析李晓霞,王小勇,祖永安,张正雄,全建瑞(1.南京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0044;2.甘肃省专业气象台,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利用兰州市1951~2000年冬季(11、12~2月)逐日降雪、气温资料及1990~2000年历年(11、12~2月)的500、700h P a 高空环流形势图、地面形势图,分析了兰州市冬季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及24个降雪个例。

从而对兰州市降雪天气的形势背景、发生、发展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建立起了较为清晰的预报思路、预报模型、预报个例库。

关键词:气候变化;降雪特征;形势背境中图分类号:P 463.3文献标识码:B引言冬季高空副热带急流稳定于青藏高原南侧,对流层中、下部西风受高原地形影响明显地分为南、北两支。

西北区上空处于新疆脊前西北气流中,地面受蒙古冷高压控制。

这种形势在整个冬季比较稳定,从11月到次年3月几乎没有大的改变。

这种稳定少变的流型使西北区多晴天少云天气,只是在流型发生转换或调整的时期,才带来寒潮和降雪天气[1]。

兰州市冬季天气干燥、降水稀少,冷空气及东移的雪区往往在我省中部很快减弱以至突然消失。

11~2月4个月平均降雪量仅为7.8m m ,月平均降水量不足2.0m m ,11、12月经常全月无降水。

兰州市的降雪天气一直是降水预报中的难点,因此分析总结兰州市的降雪天气工作十分必要。

1兰州市冬季降雪、气温变化趋势分析从近50a 资料分析:兰州市冬季降雪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市冬季降雪量下降更加明显(图1)。

1998年冬季(11,12月~1999年1,2月)无降雪,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兰州市冬季降雪主要集中在11和2月份,12月是全年降水最少的月份。

从兰州市月降雪50a 月变化分析,11月、12月降雪量下降趋势十分明显。

兰州常年的气温变化趋势

兰州常年的气温变化趋势

兰州常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兰州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兰州的气候特点明显,具有典型的半干旱气候。

兰州市年平均气温为9.3摄氏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兰州的气温变化趋势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兰州的气温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是兰州最寒冷的季节,平均气温在零下5摄氏度左右。

在极端情况下,气温也会下降到零下15摄氏度。

夏季(6月至8月)则是兰州最炎热的季节,平均气温在29摄氏度左右。

由于兰州地处内陆地区,受到干旱的影响,夏季气温常常超过30摄氏度,且常常伴有强烈的日照和高温闷热的感觉。

春季和秋季的气温较为适宜,分别为15至20摄氏度和10至15摄氏度。

其次,兰州的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兰州的年平均气温不断上升,尤其是在1990年之后更加显著。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吻合,也与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据统计,兰州市过去50年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近1摄氏度。

第三,兰州市的冬季气温逐渐升高。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兰州市冬季的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尤其是在近几十年,冬季气温的增长速度更加明显。

这导致了兰州的冬季降雪量减少,降雪的天数也相应减少。

同时,冬季的朝霞和夕霞现象也减少,反映了大气污染程度的增加。

第四,兰州市的夏季气温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使得兰州的夏季气温不断上升,导致了更长的持续高温天气。

夏季的高温天数增多,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蒸发增加,兰州的夏季还常常伴有干燥的气候,给灌溉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兰州市的气温变化趋势清晰可见。

冬季气温逐渐上升,降雪量减少,冬季霞光现象减少;夏季气温也逐渐升高,高温天数增多,干燥程度加剧。

这些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密切相关,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兰州的影响之一。

兰州自然情况概况

兰州自然情况概况

兰州自然情况概况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相对来说,它处在整个甘肃省的重心位置,西北部面积较大,但是人口密度低,东北部面积小,但是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来说发展较好,所以,兰州相对甘肃来说是处在重心位置的。

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5个区和永登、榆中、皋兰3个县以及国家级兰州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域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49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6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55个,近16万人。

201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并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2020年致力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兰州被称为黄河上的明珠,这是应为在黄河流过的地方只有在兰州市穿城而过的,而且,整个兰州城就是在顺着黄河两岸进行建设的,绵延一百多公里,两边就是高山,这样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市的格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张,同时也就造成了这个深处内地的城市的房价并不比北京上海差多少的原因。

兰州深居大陆腹地,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域而过,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适宜,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18米,年均气温9.8℃,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24小时,无霜期182天以上。

据统计,1978年兰州市GDP总产值为21.9亿元,三次产业GDP构成中一产占3.39%、二产占75.97%、三产占20.64%。

人均GDP为1077元,而到了2008年,兰州市完成地区总产值846.28亿元,在GDP三次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 3.32%,第二产业47.06%(其中工业37.69%),第三产业49.62%,人均GDP25566。

到2010年兰州市总人口为330万,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00亿元。

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12..9亿元,增长4.18%,二产完成增加值242.65亿元,增长16.16%,三产完成增加值243.86亿元,增长10.65%。

兰州适合养什么花,市花和市树是什么

兰州适合养什么花,市花和市树是什么
兰州的市花是玫瑰,兰州市的市树是槐树。兰州市永登县苦水乡每年产出大量的玫瑰,被称为“中国的玫瑰王国”,这里的玫瑰花是玫瑰中的优良品种,品质较高,在1984年2月25日由兰州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将玫瑰定为兰州的市花。槐树很适合兰州的气候,该树耐旱、耐寒,在兰州现存12种3400余株古树中,国槐数量最多、长势最旺,所以定为市树。
兰州适合养什么花,市花和市树是什么
一、兰州的气候特点
兰州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比较温和适宜,年平均气温在10.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年均降水量约327毫米,无霜期为180天,从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来看,大部分的植物都能在该地区种植,基本都能正常生长。二、兰州适合养什么花
根据兰州的气候特点来说,适合种植的花卉种类较多,比如兰花、君子兰、马蹄莲、仙人掌、绣球、月大丽花、海娜花、美人蕉,十三太保、看花石榴、梅花、珍珠梅、合欢、栾树、丁香、火炬树、蜀葵、四季秋海棠、鼠尾草、福禄考、紫叶酢浆草、二月兰、碧桃等。三、兰州的市花和市树是什么

论兰州市区与与榆中县的气候差异,张世祥

论兰州市区与与榆中县的气候差异,张世祥

论兰州市区与与榆中县的气候差异张世祥大气科学学院,11级大气科学类摘要:兰州市区与榆中县只是相隔了40多公里,却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

本文重点分析两地的气候差异及其成因。

我们发现,由于兰州市区和榆中县的地理位置差异,以及两个地区的城市发展程度、人口数量、大气污染程度、人为热排放量、下垫面性质差异等重要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地区的气候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受城市热岛效应所影响。

关键词:发展程度;人口数量;下垫面;城市热岛效应引言:兰州目前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大气层结稳定,逆温现象严重,城市大气污染排在全国前列,同时气候干燥,城市化带来的热岛效应也更加明显,干旱的气候和黄土高原特有的土壤条件导致兰州市自然植被极为缺乏,市区范围内基本为人工林,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占有率都很低。

榆中县位于兰州市区东南方向40km左右,可两个地方的气候差异却是很大。

相比而言,榆中县的情况要比兰州市区好很多。

兰州地区气候概况:兰州市位于东经102°30ʺ——104°30ʺ、北纬36°——38°之间,黄河自西向东横穿城区,市区南北群山怀抱,形成了兰州市“两山夹一谷”带状盆地地形特征,市区最高海拔3670m,平均海拔1400m左右。

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兰州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区。

市区平均温度8.84℃——11.74℃,榆中县平均气温5.75℃——8.1℃,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榆中平均气温比兰州市区低很多。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化及兰州市狭长的河谷地形,给兰州市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因素,风速小、空气干燥、地表热容易扩散、逆温现象多、空气污染严重。

兰州市气候特点:(1)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在2100-2700小时之间,太阳能总辐射在4800-5500兆焦/平方米。

(2)气候差异明显,无霜期最长可达180天,最短的只有80天;昼夜温差也很大,各地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3-15℃,(3)降水量少,地区差异较大:榆中县的北山地区降水量不到300毫米;榆中县兴隆山区多达600毫米;市内大部分地区在300-400毫米之间。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

概况 甘肃统计年鉴2003

概 况甘肃概况【行政区划】 甘肃省共设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武威、庆阳、平凉、张掖、酒泉10个地级市,临夏、甘南2个自治州,陇南、定西2个地区;共有4个县级市、6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16个市辖区。

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永登县。

天水市:秦城区、北道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

金昌市:金川区、永昌县。

嘉峪关市:嘉峪关区。

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酒泉市:肃州区、玉门市、金塔县、安西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张掖市:甘州区、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庄浪县、静宁县。

庆阳市:西峰区、正宁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庆城县、镇原县、环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舟曲县、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定西地区:定西县、通渭县、陇西县、漳县、渭源县、岷县、临洮县。

陇南地区:成县、两当县、徽县、西和县、礼县、康县、武都县、文县、宕昌县。

【地理地貌】 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

兰州地区湿度

兰州地区湿度

兰州地区湿度
州市位于国家公认的干旱地区之一,由于其位置分布和自然特征,兰州地区的湿度水平一般较低,比较适宜居住。

例如,根据中国气象局2019年发布的数据,兰州市气温分布在14-36度之间,湿度仅为35%,比许多其他城市要低。

因此,兰州市气候湿度比较低,适宜居住。

兰州地区,湿度的分布主要受季节性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湿度变化较大。

比如,春季湿度较低,一般在20%左右;夏季,由于大量的降雨,湿度会突然升高,一般在40-50%左右;秋季湿度又
会降低,一般在25-35%左右;冬季因受降水的影响,湿度也会随之
而降低,一般在20-25%左右。

外,兰州地区的湿度也受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兰州市的行政中心位于准噶尔盆地,与多种河流相接,湿度较高;而自甘谷到青海湖南岸的地区,湿度比较低,因为这里位于高原地区,受极少的降水影响,湿度比较稳定。

外,兰州地区的湿度水平也受城市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增长,特别是近几年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开辟土地,大面积采砂跨河拆迁,大量植被破坏,严重影响兰州地区的相对湿度水平。

例如,芦台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是兰州市相对湿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有了发展建设,湿度逐渐降低,不利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

的来说,兰州地区的湿度水平以低为主,但随着城市发展及环境
恶化,兰州地区的相对湿度水平也在逐步下降。

兰州市平均气温统计

兰州市平均气温统计

1998 兰州市 10℃
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 查看 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 360~,年平均 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 24 它水电 ‎站构成中 国 ‎最大的水利 ‎发电中 心 之‎一。
1999 兰州市 为 6.7 一 11.4℃ 年降水量为‎319.2 一 386‎.0 毫米,与历 查看
发表 统计对 年份 象
数字
1982 兰州市 9.3℃
全文快照




夏无酷署 ,冬无 严寒, 绝对最 高温 ‎度
查看
39.1℃,最低温度零‎下 23℃,平均气温
9‎.3℃。
1985 兰州市 9.3 摄氏度
平均气温 9‎.3 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 查看 为 2,446 小时‎,无霜期六个‎多月。
1986 兰州市 9.3 摄氏度
兰州市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 查看 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 毫米‎, 夏无酷暑 、冬无 严寒, 是比较 理想 ‎的人 居和创 ‎业之地兰 州 ‎是黄河上游 ‎资源富 集 区‎的中心 ,境内 已探明 ‎有黑色 金属 ‎、有 色金属、贵金属、稀土等 35‎个矿种,极 具开发价 ‎值;水利资 源丰 ‎富,已 建成刘 家 ‎ 峡、盐锅峡、八盘峡 等水 ‎电站;旅游资 源 开‎发前景 广阔 ‎,有“天 下黄河 第 ‎一 桥”—中 山铁桥 、“陇 右第一 名 ‎山”— 兴隆山、 国家森 林公 ‎园—吐鲁 沟、石 佛 沟、徐家 山和百 ‎里黄河 风情 ‎线等。
2
2007 兰州市 11.2℃
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 查看 酷暑,气候温和,市区海拔平‎均高度 15‎20 米,年均气温 1‎1.2℃,年均降水量‎327~, 全年日照时‎数平均 24‎46 小时,无霜期 18‎0 天以上,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和投‎资 创业之地 ‎。

兰州连续高温

兰州连续高温

兰州连续高温兰州连续高温近年来,兰州连续高温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连续高温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影响因素和可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兰州连续高温进行探讨。

首先,兰州连续高温背后是气候变化的加剧。

气候变化是地球长期气候模式的变化,通常由大气和海洋系统的相互作用引起。

兰州属于内陆城市,位于亚热带干旱区,因此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数据,兰州市近十年来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夏季,连续高温的天数显著增加。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吻合,兰州的连续高温不仅是个别现象,更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其次,兰州连续高温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剧了热岛效应。

兰州的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大量的水泥建筑和道路覆盖了大量的土地,导致兰州成为一个具有热岛效应的城市。

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内部温度较高,影响了城市的热舒适度,例如,夜间温度无法迅速降低,导致人们难以入睡。

其次,森林覆盖率下降也是造成连续高温的原因之一。

森林是天然的调节器,能够调节气温、湿度和降水量的分布。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兰州的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导致兰州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

最后,环境污染也影响了兰州的气候。

大量的工业废气、汽车排放和燃煤污染物的排放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兰州的高温情况。

针对兰州连续高温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能力。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兰州连续高温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次,应该加强城市绿化和改善建筑设计。

增加绿地和植被覆盖率可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提供阴凉和凉爽的空间。

此外,改善建筑的隔热性能和通风设计,减少能耗和室内温度的升高也是重要的措施。

第三,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

减少工业废气和汽车排放,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有助于缓解兰州的高温情况。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气象气候条件分析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气象气候条件分析

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气象气候条件分析
张胜林;杨浩;李小唐;宋旭阳
【期刊名称】《四川体育科学》
【年(卷),期】2014(033)002
【摘要】目的:对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的气象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结果:在每年的6~9月份是兰州市的黄金季节,6~9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在17.1℃~23.10℃之间,月平均降水在40.5mm ~64.6mm之间,月平均风速在1.3m/s ~0.8m/s之间,月相对湿度在51%~ 64%之间;结论:综合气温、降水、风速和相对湿度条件分析,在每年的6~9月份之间,气象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举行马拉松比赛.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张胜林;杨浩;李小唐;宋旭阳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50;兰州理工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22.8
【相关文献】
1.基于气象条件对兰州国际马拉松赛举办日期选择的分析 [J], 刘新伟;张生财;吴红
2.兰州市档案局收集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档案 [J], 倪佳君;
3.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拓展研究——举办轮滑国际马拉松赛的可行性分析 [J], 张胜林;李小唐;王东良
4.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对兰州的影响研究 [J], 张水龙
5.以追逐梦想的名义奔跑兰州银行杯·2013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成功举行 [J], 李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的故乡 兰州(word版面介绍)

我的故乡 兰州(word版面介绍)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可沿滨河路绿色长廊欣赏黄河雄姿、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中山铁桥,并参观白塔山、省博物馆、五泉山、兰山公园等景点。

安宁区仁寿山,湿地公园,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和蟠桃节、黄河银滩大桥的雄浑。

郊县有兴隆山、鲁土司衙门、
吐鲁沟、引大入秦工程等景点。

游客来兰州,也可中转去永靖县炳灵寺、刘家峡、太极岛、饱览刘家峡风采,鸟岛之快艇,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7、8月之间,欣赏荷花之仙境。

夏河拉卜楞寺、青海塔尔寺及天水麦积山,水帘洞,陇上名山老君上等景点旅游。

兰州市是沿丝绸古道寻古访胜旅游的热点城市和重要集散地,文物古迹众多,风景名胜独特。

理想的居住和投资创业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表年份
统计对象
数字
全文快照
来源文献
1982
兰州市
9.3℃
夏无酷署,冬无严寒,绝对最高温度39.1℃,最低温度零下23℃,平均气温9.3℃。
查看
来源:兰州概况,栏目:兰州概况,《兰州市统计年鉴》(1982年)
1985
兰州市
9.3摄氏度
平均气温9.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46小时,无霜期六个多月。
查看
来源:2002年兰州市信息化事业发展概况,栏目:五、地区信息化发展篇,《甘肃信息化年鉴》(2003年)
2007
兰州市
11.2℃
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和投资创业之地。
查看
来源:基本情况,栏目:兰州市,《甘肃年鉴》(2001年)
2003
兰州市
11.2℃
兰州市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1.2℃,年均降水量327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比较理想的人居和创业之地兰州是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的中心,境内已探明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等35个矿种,极具开发价值;水利资源丰富,已建成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等水电站;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和百里黄河风情线等。
查看
来源:西北新兴城市兰州,栏目:第三部分城市概况选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5年)
1986
兰州市
9.3摄氏度
年平均气温9.3摄氏度。
查看
来源:自然概貌和行政区划,栏目:“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兰州,《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6年)
1992
兰州市
为9.13℃
黄河从市中心流过,形成5个大小不等的河谷盆地,兰州属北温带半干早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早的分界线,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1627一-2769小时,高于沿海和江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9.13℃。
查看
来源:概况,栏目:兰州市,《中国年鉴》(1992年)1Fra bibliotek98兰州市
10℃
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446小时,无需期IRO夭以卜.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中国最大的水利发电中心之一。
查看
来源:兰州简况,栏目:特载篇,《兰州年鉴》(1998年)
2001
兰州市
10.3℃
[基本情况】兰州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藏、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在西北地区处于“座中四联”的位置兰州现辖三县五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而积1631.6平方公里,有汉、回、藏、裕固、东乡等38个民族,年底总人口290.6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81.54万人市区海拔巧20米.平均气温10.3℃,降水量324毫米,无霜期180天一兰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兰州是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铁路有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于线交汇公路有西兰、甘川、甘新等8条干线横跨全省,辐射全国陆运口岸已开关运营航空有30多条航线电话普及率处于全国前列西兰乌、京呼银兰、兰西(宁)拉、兰成等4条重要光缆相继开通,使兰州成为西北地区的通信中心兰州市场和科技开发潜力很大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茶马互市”和商埠重镇,现在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辐射西部8省区,近400万平方公里和3亿人口。
1999
兰州市
为6.7一11.4℃
年降水量为319.2一386.0毫米,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市区和榆中偏少不到1成、皋兰和永登偏多2一3成,主要降水集中在3一8月;年平均气温为6.7一11.4℃,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各地偏高1一2℃,创历史最高。
查看
来源:气象,栏目:社会事业篇,《兰州年鉴》(1999年)
查看
来源:气候特点,栏目:兰州市,《甘肃城市年鉴》(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