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选终精选稿

合集下载

大学关于修订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大学关于修订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大学关于修订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前言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必须及时调整和改进本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本文旨在为大学制定和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提供指导性意见,以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

二、专业培养方案的意义专业培养方案是指为了达到学院制定的培养目标,按规定的学分与课程计划制定的教学计划。

一份完整、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对于一个学科群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意义在于:(1)规范教学,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计划的基础,有助于规范教学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科知识,使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和实用。

(2)提高教学效果和就业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的重要制度,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具有长远的引导性和优越的战略性。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科和专业的优势,为人才的求职和发展提供支持。

三、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先。

通过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全方位了解,切实关心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及时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确保每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加强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应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标。

因此,在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时,应加强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建设,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结构性,使学生能够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前沿的学科研究和应用技能。

(3)强化职业素养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本科专业培养应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目标,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以适应未来高技术、高质量的工作岗位的需求。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那可是大事呀!就好比给一棵大树修剪枝叶,让它能长得更挺拔、更茂盛。

咱先说说课程设置吧,这可不能马虎。

就像做饭一样,得有各种食材搭配好,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课程也得丰富多样,不能太单一啦。

基础课就像大米饭,是根本,得扎实;专业课呢,就像各种菜,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学起来带劲。

不能一股脑儿全是理论课,实践课也得跟上呀,不然学生不就成了书呆子啦?那可不行!还有教学方法,别老是满堂灌呀!那多无聊,学生能听进去多少呢?得灵活点,就像放风筝,该松松该紧紧。

可以多搞些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啥的,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脑子转起来。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把知识学到手,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

再说说考核方式吧。

别老是一张试卷定乾坤呀!那多片面。

平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都得考虑进去呀。

就像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还得看他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呢。

对了,别忘了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

就像逛超市,让他们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

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

这样他们学起来才更有动力嘛。

还有呀,师资队伍也很重要。

老师就像引路人,得有真本事,能把学生带好。

不能自己都没搞明白呢,就去教学生。

那不是误人子弟嘛!学校得重视老师的培养和提升,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另外,实践教学基地也不能少。

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比划可不行,得下到水里去扑腾扑腾。

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明白知识的价值。

最后,我想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慢慢来,精心打磨。

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得用心、细心。

可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咱得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呀!让他们从学校走出去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针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一、完善专业设置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注重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首先,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兴行业和职业,应及时进行专业设置,以满足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专业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应予以重视。

其次,针对已有专业,应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删除不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的专业,增设与时俱进的新专业,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二、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在当前职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本科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因此,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和内容,包括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等。

这些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引入企业导师或专业实践人士进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要求。

三、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本科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其次,可以增加课程中的创新教育内容,鼓励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等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本科人才的培养应不仅仅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是人才成功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可以通过英语口语训练、团队项目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可以引入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意义人才培养方案如同航海中的灯塔,为教育的航船指引方向;又似天空中的北斗,为人才成长的征程照亮道路。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下,旧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像一件不合身的旧衣,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恰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教育质量犹如大厦之基石,基石稳固,大厦方能屹立不倒;教育质量又如列车之轨道,轨道平顺,列车才能高速前行。

一个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能让教育的种子在肥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能使知识的溪流在智慧的河道中汇聚成川,奔腾不息。

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一)科学性与实用性相对,前瞻性与可行性相协。

人才培养方案要像精密的仪器,每个部件都需符合科学原理,每一项设置都要有科学依据。

但同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空中楼阁,要像工匠打造实用的器具一样,具备实用性。

它既要像眺望远方的瞭望者,具有前瞻性,能预见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要像脚踏实地的行者,具有可行性,能够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顺利实施。

(二)全面性与特色性兼顾,普遍性与个性化并存。

就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全面性,涵盖各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如同森林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

然而,也要像花园中独特的花朵,具备特色性,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和亮点。

在满足普遍性的教育要求基础上,像为不同的树木修剪独特的造型一样,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一)课程设置的优化课程设置应如同一盘棋局,各个课程如同棋子,相互关联、相互配合。

传统课程像古老的城墙基石,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新兴课程则像现代建筑中的玻璃幕墙,代表着时代的前沿。

我们要合理布局,使两者相得益彰。

例如,在人文社科领域,既要保留经典的文学、历史课程,像守护古老的文化宝藏,又要积极引入社会热点相关的新兴学科,如新媒体研究等,如同打开一扇通往新时代文化的大门。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科教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人文素养等方面。

1.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国际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全球竞争的能力。

5.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压能力。

6.人文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构建一个既注重基础,又突出特色的课程体系。

1.基础课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3.选修课程: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拓宽知识视野。

4.实践课程:加强实验、实习、创新创业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国际课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设国际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项目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云端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四、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本科教育的生命线,我们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1.课程质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河北工程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模板】

河北工程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模板】

**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校教〔2009〕4号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和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特色发展战略,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和依据。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需求,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

培养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还要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人文基础,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有艰苦创业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提出人才培养具体要求,即人才培养各方面应达到的具体标准,包括科学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实践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能力、个人基本素质等。

三、基本原则和要求1.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在贯彻“大工程”教育理念,实践CDIO工程教育模式,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全面体现“大工程”教育理念,体现CDIO工程教育新模式、新思想、新方法,体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体现对学生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经济、管理、人文基础等知识的掌握要求;体现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以及艰苦创业精神的培养等。

2.鼓励培养模式创新。

鼓励学院探索实施前两年按大类培养,按大类设置课程,后两年按专业方向进行专业教育的模式。

3.课程设置原则:坚持课程体系创新,坚持课程结构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更新。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课程群方式组织课程,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有机整合,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

压缩理论学时,加强实践环节。

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论证,切实发挥每一门课程、每一个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实践环节的设置及要求:根据大工程理念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倡导在工程环境下学习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意见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与时俱进。

本文旨在通过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意见的提出,以期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

二、目标与定位(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实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2)强化学科基础: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3)完善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培养模式与内容(1)优化培养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训练以及社会实践,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模式;(2)完善专业课程: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强、与行业需求匹配的课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3)增加选修课程:设立宽口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多方面综合素质;(4)拓宽实践渠道:与企业合作,开展校外实习和实训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5)强化综合实践:加强跨学科和综合应用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继续深入研究,增强教学能力,引进高水平人才担任主讲教师;(2)加强师生互动:推行导师制,促进学生与导师紧密联系,加强学术指导和思想引领;(3)开展教师培训:组织定期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知识更新水平。

五、评估与反馈(1)建立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估和监控机制,进行定期评估与调整;(2)加强学生评价:鼓励学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反馈,重视学生意见和建议;(3)提供有效反馈: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与学生,帮助他们优化教学和学习方法。

六、国际化发展(1)加强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参加海外交流项目,开拓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2)引进外籍教师:吸引优秀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与质量;(3)开展双学位项目: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某某大学关于修(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某某大学关于修(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某某大学关于修(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大学关于修(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明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与规格,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省部共建和“211工程”建设,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以及《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规划和办学思路,特此对我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制)订。

一、指导思想1、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结合我校省部共建和“211”建设的实际,突出特色与优势,制定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按照加强公共基础教学、拓宽学科基础平台、精炼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与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总体思路,建立“平台+模块”的教育模式以及“三学期制”和“学分制”;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大力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以质量求生存、特色求发展。

人才培养方案要始终树立“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命线”的观念,切实体现教育教学质量意识,确保学生获得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一、背景2024年即将到来,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即将迎来一次修订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培养出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

对于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们需要寻求有效的指导意见,以确保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二、深入评估在进行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当前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评估。

这包括对培养目标的适应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也需要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进行深度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修订工作的方向。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需求的差异性,确保培养方案的广度和深度能够覆盖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三、指导意见针对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技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

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需要更加重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和创新项目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

2. 加强国际视野的培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科技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需要加强对于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培养方案还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实习实训机会的提供、科研项目的参与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深入评估和给出的指导意见,我们希望能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出更加符合科技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关注科技人才培养方案的进展,并不断优化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实现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一、为啥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呢?同学们,时代在变,就像潮流一样,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

咱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得跟着变一变。

以前学的那些东西可能在当时够用,但现在社会发展得像火箭一样快,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就像雨后春笋冒出来。

如果我们还守着旧的培养方案,那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像拿着旧地图找新宝藏,根本找不到方向呀。

所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就像是给咱们的人才培养列车换个新轨道,让它能驶向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修订的时候要考虑啥呢?1. 市场需求。

这就好比开饭馆,你得知道顾客爱吃啥,对吧?市场就像那些吃饭的顾客,他们需要啥样的人才,我们就得朝着那个方向培养。

比如说现在互联网行业火爆得很,对编程人才、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就像饿汉对馒头一样多。

那我们在修订方案的时候,就得多加点相关的课程,像编程语言、网络攻防之类的。

不能光在学校里自个儿闷头教,教出来的东西到市场上没人要,那就尴尬了,就像做了一桌子菜,结果没人吃一样。

2. 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有的学生对艺术感兴趣,有的对科学着迷,还有的擅长人际交往。

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人。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发展他们的个性。

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像艺术鉴赏、科学探索实验、商务礼仪等等。

这样学生就能像在超市里挑选商品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课程,打造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

3. 学科的融合。

现在的知识可不是单打独斗的,都流行组团作战了。

就像复仇者联盟一样,不同学科要联合起来发挥更大的力量。

比如说医学和工程学结合,就有了生物医学工程这个新领域,可以制造出各种高科技的医疗设备。

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我们也要鼓励这种学科融合。

不能让文科和理科之间隔着一道高墙,要多开一些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们学会把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这就好比给学生一把多功能的瑞士军刀,而不是单一功能的小剪刀,让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更有办法。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每个高校都需要制订的重要文件,是教育部门对高校教育质量监管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保障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为确保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性强、有实际可行性,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设立个性化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个性化调整,符合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在设立课程方面,更应该关注学生掌握基本的通识教育知识,但也需要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需求,增加专业化的课程设置。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应该注重与时俱进,紧紧跟随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二、搭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除了在课堂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环节中进行知识运用和技能训练。

因此,高校应该搭建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室、实习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供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

应该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放在和理论教学同等的位置,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加强导师制度的建设导师制度是高校培养本科人才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同时也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因此,高校应该将导师制度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位学生都应该有一名导师,与导师建立必要的联系和互动。

同时,导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学生的性格、爱好和未来目标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热门话题。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成为获得就业机会和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如创业基金、创业大赛等。

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加强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因此,高校应该更加注重英语教育的质量,打造全英文教学环境,加强听、说、读、写和翻译技能的训练。

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设立国际交流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留学机会,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XX师范学院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工作、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按照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现就制订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意见。

一、制订原则和要求总体原则: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坚持以“四个转变”的理念引导人才培养改革,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从以专业教育为主转变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从以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突出我校特色,突显教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具体要求:(一)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提高跨学科综合学习、研究、创新能力。

为实现拓展学科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努力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合我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三) 突出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围绕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师范类专业优势,构建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潜在的教师素质, 增强学生适应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努力适应社会需求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进一步完善包括课程实验、教育(专业)实习、专业见习(考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在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践锻炼的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制定(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办学特色,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系统谋划、科学安排,明确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1. 需求导向,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安排和教学内容选择等方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学生自身发展和就业的需要。

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在全面发展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 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保证专业基本规格。

坚持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质量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专业特点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梳理、分析、论证,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大部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上的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教育内容上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统一,教育方法上的应用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统一,教育对象上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核心课程知识领域设置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核心课程,保证人才培养规格。

3. 整合精选,整体优化课程体系。

对于同类专业间的共同课程,要加强内容和体系上的统筹与协调。

坚持“学为所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整体优化和设计,构建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4. 强化实践,突出特色。

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保证基本专业规格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专业类别、人才培养规格特点、专业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结合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等要求,突出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

5.坚持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结合教育部2012版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凝练专业主干课程,精炼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三、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实基础、适口径、强能力、善应用、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刻苦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具有开展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一门外语。

3.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总体框架(一)学制与修业年限本科各专业的基本学制为四年,在校修业年限为4—6学年。

(二)学期安排实行每学年两学期制。

第一学期19周,其中教学18周,考试1周;第二学期20周,其中教学17周,考试1周,军事理论与训练 2周;第三至第七学期20周,其中教学19周,考试1周;第八学期17周,其中毕业设计14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教育1周。

表1为2014年—2018年在校周数与假期计划表。

(三)学时与学分安排1.四年制本科理论教学周内的教学学时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含实验学时),平均周学时不得超过24学时。

2.依据《甘肃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关于推行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工作的通知》(甘价费【2009】286号)文件精神,工科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0-178学分,文科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170学分;艺术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5-175学分。

工科类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30%,非工科类专业实践环节不少于20%。

表1 2014—2018年在校周数与假期计划表3.理论教学(含课内实验、独立实验课)每16学时1学分。

其中,体育课每30学时1学分,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训练、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为1学分。

设计类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每周为1学分(计16学时);实习类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除毕业实习每周为1学分(计16学时)外,其余实习每周为0.5学分(计8学时),学分最小单位为0.5学分。

4.学生应通过参加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获得课外创新实践相应学分,各专业学生应最低获得2学分。

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暑假进行),计2学分。

5.每学期考试周的考试课程一般安排4—5门;理论课程的学时应为16的整数倍,必修课程门数不超过40门。

各类课程(含实践课程)实行归口管理,课程归属部门全面负责课程规划和建设工作。

(四)课程结构及相关说明1.课程结构2.有关说明(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均需开设的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要求,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从业基本要求的训练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等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基础选修课及实践环节三部分。

公共基础选修课包括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理工科技、艺术体育四类,要求所有学生毕业前至少修满6学分,其中工科类专业学生选修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不低于4学分。

具体安排见表1。

(2)学科(专业)基础课。

学科(专业)基础课是各主干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各学科门类应设置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为学科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基础课程,其设置要体现基础性、支撑性和有效性,要注意精减课程门数、精炼课程内容,注重课程衔接的合理性,特别是核心课程及其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同一学科门类下不同专业开设的相同学科基础课应统一组织教学,统一考核。

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求及归属见表2、表3。

表1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要求(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为完善学生在本学科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而开设的课程,也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

此类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体现各专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为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而设置,应具有前沿性、广泛性、实用性等特点,一般应从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后开设,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选修的最低学分要求。

表2 部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要求(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含入学教育与军事训练)。

这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必要的专业训练。

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2学分,第二学期末开设。

由学生处制定军事理论与训练计划并组织实施。

表3 本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归属部门(5)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后,以实习项目管理方式、以较严密的组织形式、在仿真或实际工作环境中,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6)金工实习的设置由各学院自定。

(7)毕业实习(2周)是学生在学习全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后、毕业之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过程中全面总结专业知识、巩固专业能力、融入职业环境,为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同时为完成毕业设计提供实践条件,为学校检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8)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分为三大类:一是创新课程,二是开放实验,三是创新项目。

创新教育课程按实践教学安排进程计划。

创新教育学分是本科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占2学分。

学生通过必修 创新课程、开放实验或参加创新项目可获得创新教育学分。

(五)课程名称与编码 1.课程名称凡一门课程跨学期上课需在课程名称后标注阿拉伯数字,并用括号表示,如:大学英语(1)、大学英语(2)、大学英语(3)、大学英语(4)。

公共必修课根据不同学科门类,由开课单位提出分层次课程设置方案,由相关专业选择开设,其名称为在课程名称后标注英文字母,如高等数学A 、高等数学B 、高等数学C 、高等数学D 。

跨院开设的学科课程或专业类必修课或实践环节亦采用同样做法。

2.课程编码课程编码为五位,各位的含义如下:(1)院部中心代号课程序号课程性质院部中心代号代号代表部门符号代号代表部门符号01 机电工程学院 A 09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I02 电气工程学院 B 10 艺术设计学院J03 软件工程学院 C 11 会计金融学院K04 土木工程学院 D 12 基础学科部L05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E 13 体育部M06 汽车工程学院 F 14 工程训练中心N07 管理学院G 15 材料工程学院O08 外国语学院H 16 招生就业处P17 图书馆R(2)课程性质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2—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程;3—专业必修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5—公共基础选修课程; 6—实践教学环节。

(3)课程序号依照各院部中心课程简介的顺序进行排序,对于多学时课程和多学期课程,要连续排列编号。

(4)本科专业课程编号前B。

如B01221。

五、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要求1.各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认真学习文件,将学校总体要求与各专业建设思路相结合,科学定位,体现专业特色及专业优势。

在制定过程中,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关注市场需求,充分展开调研工作,结合专业发展特点及特色,认真制定切合本院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

2.各学院应建立由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也可适当吸收学生代表)参加的制定培养方案的专门工作组,在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论证,以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合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