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的作文_话题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成都的作文_话题作文
【1:城市记忆之成都味道】
文/范宇
成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厚重,却把世事也看淡了。

淡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只愿泡一杯茶,于杯茶间任光阴逝去。

成都是一座让人念想的城市,无论曾经是否抵达,好像都被一种富足而安逸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着。

或许,这就是成都的魅力。

成都也算是大都市,可比起上海,比起北京,总像慢了半个节拍。

慢,有什么要紧?这正是成都千百年沉淀出来的性格,在慢里,可以窥见成都前世的故事与今生的风景。

风烟俱净,留下丰盈与稳重
成都到处都可以见到历史的遗迹,比如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等等。

当所有的烽火都从成都平原上散去时,这儿留下的是丰盈与稳重。

正如余秋雨在《五城记·成都》中写到:“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盈偏仓。

”或许想,比时尚,成都比起许多城市来,都会显得稍逊一筹,可比历史的丰盈,成都却能以稳重的形象出现,一点也不胆怯。

在我看来,丰盈与稳重长年累月的积淀,让历史也慢了下来。

这是我在游武侯祠,想起诸葛亮时的切身感受。

那么多崇山峻岭死死守卫着它,像铁甲战士,一刻也不肯松懈。

什么战火连绵,什么哀鸿遍野,成都几乎从来都不去参与。

那些历史都太着急往前行进,越着急,成都越是要避开。

成都早已看淡了名利。

它爱自己的民众,绝不允许让自己的大好河山变成大战场。

那么就慢下来,连驰骋千里的战马都像是慢了下来。

在成都,诸葛亮率军出发征讨,也是慢的。

历史到了成都,总会突然慢了节拍,再紧急的讯息都像是绕了一个圈。

今天的成都,风烟俱净,一场秋风将夏天的燥热与历史的冲动统统都消解了。

当成都人在谈到历史时,不会有太大的激动,只是偶尔会发出两声叹息,不过之后又是淡然一笑。

大家都遵守着这样的规矩,好像是历史颁布的一道圣旨,谁也不能违抗。

山水清秀,雕刻浪漫与诗意
成都的安逸,注定了成都的稳定,以及稳定中的慢。

也注定了大批大批的文人墨客要穿越比上青天更难的蜀道而来,比如李白、杜甫、陆游等一大批大文豪、大诗人不辞艰辛来到成都。

或许,是成都的诗意养育了他们的诗情也未可知。

去杜甫草堂很能体味到烙在成都骨子里的那种慢——散乱的、舒缓的、沧桑的、浩淼的,也是浪漫的,诗意的。

是的,浪漫的,诗意的。

身在杜甫草堂本就是一首诗,加上浣花溪的碧波澈流,心也荡漾了。

柔柔的,软软的,暖暖的,淡淡的。

本无诗才,只想泡一杯清茶,读一本闲书,躺在藤椅上,静静地消磨时光。

光阴薄凉,时光静得惹人怜。

幽深的巷子里,时而飘出古筝的声音。

古典,优雅,听来让人动容。

脚步也会慢下来。

这样的慢,太适合养人,特别是文人,又尤其是诗人。

诗也透着慢的气质。

肖复兴来到成都也说,成都是诗意的,人的骨子里透着的,也是诗意。

流沙河诗才不竭,也定是喝了成都这一杯安闲的茶。

还嫌不够诗意。

成都要来几场连绵的阴雨才够味。

雨,落地生烟,烟雾弥漫,车也慢下来了。

生活节奏变得更慢,仿佛全身的骨头也酥软了。

到了晚上,雨还在下,有想喝酒的冲动。

邀三五几个朋友一起,慢慢地喝,不醉不归。

醉了,心里面全是浪漫的想象与诗意的情怀。

无辣不欢,上演热情与执着
成都的食物,种类繁多,口感极好,是最让我喜欢的。

总想一次性吃个够,可是一吃便发现多得乱花渐欲迷人眼——夫妻肺片、肥肠粉、刀削面、担担面、荞面、兔头、糖油果子、香辣蟹、串串香、火锅、冷锅鱼、芋儿鸡、瓦罐鸡汤、回锅肉、麻婆豆腐、羊肉汤、凉粉、卤肉锅盔、冒菜、豆瓣鱼、凉拌白肉、毛血旺……都想吃,吃得让人流连忘返,不知年月。

成都人对吃的追求比任何城市都要讲究。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成都美食就是这样。

一道工序也不能少,宁愿慢一点,再慢一点。

有时,外地来的客人,不明就里,总会催菜。

可左催右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上菜。

服务员连忙解释:慢工出细活,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果然,从不会失望。

越是细腻美食,越是要等。

所有的美味,都在一个“慢”字里。

所以,每次去吃美食,无论我的心里如何迫不及待,总会耐心等待。

不只是我,那些成都人和渐渐习惯成都节奏的外地人,都在慢慢等。

大多数成都人,离不开一个字“辣”,好像一汪波澜不惊的湖面的生活总得有一点什么,来掀起一阵阵浪花与高潮。

成都人简直就是无辣不欢,对辣的执着,一点也不亚于痴情汉对爱情的坚守。

有时,火锅的底料已经够辣了,但成都人并不会满足,还会扯起嗓子喊一句:“服务员,再来一点小米辣。


但有一点让人费解,成都人对食物的热情与对辣的执着,并没有转化成性格上的执着,反而选择了另外一种安闲的生活方式。

岁月静好,书写安闲与慵懒
在成都,似乎连呼吸也是慢的。

迷雾的早晨,我可以在一朵花前驻足许久。

那个黄昏,在府南河边,有两位老人下着棋,围观者甚众。

老人一点儿也不着急,下一步棋,可以捻着胡须思考好一会儿。

着急的,往往是旁边的观众,总是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

其实,他们的内心也是慢的。

快的,只是那点一晃而过又自以为是的想法。

沿着府南河走,尽是散步的人。

三三两两,有的还遛着狗,亦或其它
宠物。

几乎很难看到疾行的脚步。

疾行,在这儿,太不合时宜,也太不入乡随俗了。

府南河边,遍地是茶馆。

不仅府南河,成都随处都是茶馆。

因为慢,也在茶里。

成都人爱喝茶。

吃早茶,下午茶的人都多。

随便走进一家茶馆,都是人满为患。

从门口到里屋,短短的距离,也会变得艰难。

你只能侧身往里挤,一点办法也没有。

大多茶馆是热闹的,张三隔着李四,还很远就大声招呼着王二。

跑堂的店小二,也常忙得晕头转向。

有的茶馆清幽一点,那么茶客们的言谈也会变得小心翼翼。

茶馆里,热气升腾,烟雾弥漫。

茶客们喜欢摆龙门阵,想到什么摆什么,可以大到国家政治,也可以小到家常琐事,可以远到三国天下,也可以近到眼前适才,一点也不拘束。

一碗盖碗茶泡着,一坐,便可以是一上午,或是一下午。

到处充斥着安闲的气息,连骨子里也是。

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里,一点点浸润过去了。

对,是一点点浸润过去的。

我不喜欢热闹,有时会找一家临河的茶馆,搬一张椅子,一个人到河边独自品。

有时,眼光游曳在过往的人群里;有时也对着一只水鸟痴痴发呆。

岁月静好,成都在安闲与慵懒中书写这慢的哲学。

张艺谋执导的成都城市形象宣传片《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正是成都这座城市带给世人最真实的感受。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其实,这还远远不够,成都是一座让人即便还没有来,也日夜思念的城市。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成都始终坚守着它的性格与哲学,有条不紊地将生活过成生活的模样。

【2:我爱家乡的辣椒】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四川人,所以我是“小四川”。

我这个“小四川”热爱家乡,尤其喜爱家乡的辣椒。

你看,一个个辣椒,红的,绿的,就像一个个燃烧的火苗,燃烧着家乡人的激情。

俗话说“辣不辣,四川话;亲不亲,家乡人”。

我们四川人爱吃辣椒、能吃辣椒,那是出了名的,就连说话都有麻辣烫的味道。

有人吃辣椒“不怕辣”,而我们四川人是“怕不辣”。

我们吃什么都要放辣椒,炒菜放,拌菜放,甚至汤里都要放。

你看,我们名扬天下的火锅、麻辣烫不都有辣椒的功劳吗;各家各户少不了炸海椒、辣子酱、胡豆瓣;餐馆里有很多辣味十足的菜肴,辣子鸡、水煮鱼、青椒回锅肉、泡椒凤爪……
家乡的辣椒种类繁多,但我能叫出名字的不多:有一种长得像灯笼似的辣椒,我们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灯笼椒”,这种辣椒个大肉厚,吃起来不是很辣;还有一种细长的辣椒,我们管它叫“小青椒”,辣味适中;另有一种个头不大、笔直的辣椒,就是“朝天椒”,味道特别辣,吃上一口,准会让你辣出汗,辣得蹦高三跳。

家乡的辣椒,辣味不一而足,有的一吃就辣,有的是咽下去才觉得辣,有的闻起来辣吃起来更辣;有的辣舌头,有的辣喉咙,有的辣心,还有的,你离它几米远就觉得辣味呛人,真可谓辣味十足!听爸爸说,辣椒不是我们四川的特产,却是我们四川人的性格。

家乡人祖祖辈辈喜欢辣椒,所以就像辣椒一样,热情,火爆,火辣辣地做人,火辣辣地做事。

想一想爸爸的话,可也真是呀,就连我这个小姑娘也不怕辣,因为我是四川人,也有着火辣辣的性格!作为一个“辣妹子”,我爱家乡的辣椒。

那儿,风景正好
【3:成都变了!】
原来幽静的小道,被硬生生地拓宽了许多,又披上了一层灰白色的水泥盔甲。

道边郁郁葱葱的老榕树,换成了高贵洋气的法国梧桐,原来的开阔地带,拔起了毫无生气的写字楼,二环高架像一圈铁箍,将锦官城勒得生疼……
成都变了,方便快捷了。

却少了原有的人文气息,少了几分川味,我印象中的人文成都似乎成了一个触及不到的远方……
现在的成都,去哪儿找那曾经的味道,去找寻远方呢?
去街道,去巷陌。

在那儿,才能聆听城市的呼吸,我一直这样认为。

正如胡同能代表北京,青石板路能代表苏杭一样。

然而这次找寻,却让我哑然了。

正思索着,到了锦里。

这儿竟没有注入任何现代气息:蜀锦、蜀绣挂在街边;身后的一个小店里传来清晰的川剧唱腔;路边的小摊上也摆满了川剧脸谱。

一个个古色古香的小摊就那样排着队摆在路边,给每一个成都人以温暖的安全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卖皮影的老人,也不去招徕顾客,就那样悠闲地拨弄皮影,沉醉在皮影戏中,就像在抚摩一种文化的传承。

如果说锦里是一个象征,一个特例。

那么继续走下去吧。

看啊,哪怕周围都是商业气息浓重的店铺,总府路的赖汤圆、荔枝巷的钟水饺、长顺街的小笼牛肉包、洞子口的张老五凉粉,都还依然守着那有些掉漆的招牌,传递着老成都的美食味道,散发着不变的人文之美。

然而,巷子街道毕竟只是人文的载体,人才是真正的主体。

成都人是出了名的悠闲,慢悠悠、懒洋洋的,或许正是这种临危不乱的从容和被这个城市浸染到骨子里的缓慢温和,让成都人更精神,更年轻。

如果你想听,成都老先生、老太太能兴致勃勃地讲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凤求凰”,会带你看抚琴路的雕像,时不时眯起眼来上两句。

他们也会劝导你:来了成都,咋不去杜甫草堂、武侯祠呢?去望江楼公园看薛涛墓嘛,顺便带些薛涛笺。

还有宽窄巷子,平乐古镇,巴适得很嘛!
余秋雨先生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其实道在成都无处不在,在美食的热气中,在麻将哗啦啦的声音里,也在成都人不紧不慢的步子里。

或许成都这座城市的内涵,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最为吻合吧。

成都这样的文化古城,注定有足够的从容与大度,来传承李冰、文翁的理念,来容纳人文与现代发展的碰撞,来散发它的魅力。

这时我才明白,不管成都怎样发展,成都的人文情怀,一点没变——成都古街的传承,成都美食的味道,成都人悠闲好客的气质,都是不变的。

所谓的远方,其实就在身边。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的这两句诗藏着深情,每每读起,能让成都人湿了眼眶。

锦官城还是原来的锦官城,美好依然,那儿,风景正好。

【4:纵古今横万里】
——四川省历史博物院参观记
放眼望去,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岷山蜀水显示着独特魅力的绚丽多姿。

巴蜀儿女,在血与火的耕耘中起起落落,自始至终守护着给予自己生命的这片土地。

蜀山托起尊严,蜀水滋养睿智,从沉睡到觉醒,从原始到文明,脚步坚实而厚重。

这是四川省历史博物院给我的忠言.
把辉煌留在当下,把记忆留给后世。

阳光与风雨并存着,酿造独特的民族精神。

走进四川博物院,历史之风迎面扑来,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张张历史的
画卷,一个个灵魂的碰撞,一份份当年的记录,触手可及;智慧的结晶,灵感的溶合,文化的传承,扑面而来。

这些带着苍桑物件向我们着述说着曾经与过往。

闻着淡淡墨香,伴随热切期待,我走进了张大千纪念馆。

一幅幅巨画,一道道笔墨,一枚枚玉印,一段段过往旧事,牵着我走进一个非凡的大千世界。

笔触多么细腻,画工多么精湛,岁月的积淀,经验的集粹,铸就了大千。

曾经放荡不羁,事业跌宕,命运折磨,生活将他推向命运的悬崖。

他迎难而上,最终选择了书画,造就了辉煌。

他用灵魂书写了不朽篇章,他用画笔描绘出绚丽人生!
寻着历史的遗迹,我见证了泥与火的完美结合——陶艺,古人智慧的结晶。

15000年的陶冶,写出一部洪荒历史;15000年的承接,造就了陶器的不朽地位。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品味。

陶器蜕变频繁,呈现眼前的,有着百态千姿,万般风情,细看图案,琢磨背景,才感受到意义的深刻,领略到风情万种。

宗教信仰,风格迥异,不断碰撞,交相辉映,经过历史的沉淀,才得以书写出一部历史巨卷。

四川省历史博物院,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藏传佛教文物资源,体现出博大精深。

幸好,那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念念不忘的过程里;幸好,久远的事情还被久久记忆着。

谁说遗忘是不可逃脱的宿命?谁说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过去,无论多遥远,无论多荒凉,都会成为我们的记忆。

不知道过去,就不懂得现在,就不知道未来。

请记住:博古方能通今,纵古今,横万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