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才管理核心经验: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合集下载

学习华为人才横向复制感悟

学习华为人才横向复制感悟

学习华为人才横向复制感悟“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中提到任总说的这句话印象深刻,同时华为基本法还提到“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认真负责、管理有效的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

我们应该认识到或需要深刻去体会理解,人才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员工也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两个事情只有有效管理了、认真负责的去管理了才是竞争力和财富。

用简单粗俗的话理解就是:人对了,事就对了;人若不对,事永远对不了。

一般来说,企业的员工是进来容易出去难,上去容易下去难,岗位有序轮换也很难,这样就造成了人才“板结”或称“流动性缺失”。

吴老师在培训中说过“人才的流动性比资本的流动性更重要”,因为人力资本比财务资本更有价值,只有让人才流动起来,才能实现人才的动态最优配置,从而发挥出人力资本的最大效能。

如何在企业和部门管理上做到有效的退出机制和轮岗机制,如何让这两项都都做到常态制度化的运行,如何做到人才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序轮换,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当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一点应该会更为重要。

反观其他中国大部分企业,能做到以上三点的非常罕见。

另外,在人才的高效激励方面,尤其是建立人才长效动力机制方面,培训之后收获颇多。

事实上,有钱没钱和激励机制是否有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很多企业没有多少钱,照样可以吸引并激励优秀员工;而很多财大气粗的企业,不恰当的物质激励却带来负面效果。

因此,价值观导向就变得很重要。

激励的本质是期望值管理——员工不是看薪酬数额的绝对值,而是看薪酬绝对值与个人期望值的差距。

贪婪是人的一种基本欲望,在激励方面最好的方案就是让员工的期望值回归理性。

因此,我们平时在价值观引导和员工的期望值管理方面要多关注,做到更好的激励人才,不断让员工的期望值回归到理性轨道。

当然,通过有效的激励和高效的激励,不断提升员工的敬业度也是重中之重。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

任正非最核心的6大管理思想,理解了你就明白华为为什么那么强大!作为“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内部讲话一直很受好评和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再一次领教了任正非的“发散性思维”,从这些内容中也可感受到,自华为创建以来,任正非就是它的“保健医生”,他高超的医术,确保了华为一直以来的肌体健康。

在华为快速成长期,成绩会掩盖各种矛盾,任正非必须不断形成新的思维和创造力,才能让华为这部战车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参加这次研讨会,我也很兴奋,组织者做得比我想像得好。

这次研讨最终会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我也不清楚。

我们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过程中去认识这个规律,若一百年后还未讨论明白,说明一百年后我们还在活着。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任何规律都随时间和空间改变的。

这次通过大家总结出来的管理思想,这个思想再通过你们及更多的干部去传承,以这个思想为基础,再去制定各项制度,确保相对正确的思想稳定落地,我们为什么不能继续成功下去呢?一、开放、妥协、灰度这句话我是几年前对美国一个政治家说的,主要不太赞同美国的单边主义,太强势、太霸权,也许它弱势一点,不仅世界和平,而且拥护它的人更多。

大家都往后退一些,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

看着华为慢慢地也强大起来了,我们有些干部生长的骄娇二气,越来越像美国,霸气也在我们的干部中滋长,我们要学会示弱。

09年在市场工作会议上我讲了“开放、妥协、灰度”,没有出纪要,后来网上流传,怕不准确,我亲自修改后,以总裁办邮件发出,以定正误。

开放、妥协、灰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概念,但文章反映了我的真实思想,希望领军的干部多读读。

我们要深刻理解客户,深刻理解供应伙伴,深刻理解竞争对手,深刻理解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任何强者都是在均衡中产生的。

二、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二十多年悟出的道理,是华为文化的真实。

我们所有的一切行为都归结到为客户提供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的服务。

华为团队管理的15条大智慧

华为团队管理的15条大智慧

华为团队管理的15条大智慧•文/ 冰川松鼠•来源:蓝血研究•管理咨询业务合作:130****9206华为是中国最早将人才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企业,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是华为30年来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关键。

华为总裁任正非用“狼狈组织”“少将连长”等词汇诠释华为在员工激励、组织建设、干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智慧,道出了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

01给火车头加满油“给火车头加满油”意喻:要按价值贡献,拉升人才之间的差距,让列车做功更多、跑得更快。

不能按管辖面来评价人才的待遇体系,一定要按贡献和责任结果,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的奋斗精神。

这充分体现了华为公司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的导向,向优秀的奋斗者倾斜,给火车头加满油,让千里马跑起来,让奋斗者分享胜利的果实,让惰怠者感受到末位淘汰的压力。

任正非说:“有成效的奋斗者是公司事业的中坚,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火车头、千里马。

我们要让火车头、千里马跑起来,促进对后面队伍的影响;我们要使公司15万优秀员工组成的队伍生机勃勃,英姿风发,你追我赶。

”02狼狈组织任正非在华为市场部的一次讲话中提到:“我们提出'狼狈组织计划’,是针对办事处的组织建设的,是从狼与狈的生理行为归纳出来的。

狼有敏锐的嗅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坚持。

而狈非常聪明,因为个子小,前腿短,在进攻时不能独立作战,因而它跳跃时是抱紧狼的后部,一起跳跃。

就像舵一样的操控狼的进攻方向。

狈很聪明,很有策划能力,以及很细心,它就是市场的后方平台,帮助做标书、网规、行政服务……。

”“狼与狈是对立统一的案例,单提'狼文化’,也许会曲解了狼狈的合作精神。

而且不要一提这种合作精神,就理解为加班加点,拼大力,出苦命。

那样太笨,不聪明,怎么可以与狼狈相比。

”03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发于州郡韩非《显学篇》说到:“明主之吏,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郡。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意思是,战勇猛的将领都是从士卒提拔上来的,贤臣良相也都是从地方官提升起来的。

【管理必读】华为凝聚员工的四大法宝: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管理必读】华为凝聚员工的四大法宝: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管理必读】华为凝聚员工的四大法宝:桃子、绳子、鞭子和
筛子!
【管理必读】刘备有五虎上将卧龙凤雏,为何打不过曹操?只因一致命缺陷!
【管理必读】门店老板、店长、店员,谁最不易?
【管理必读】优秀员工离职原因全图,老板必看!
有人把华为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为企业创造价值,优胜劣汰”四个方面所采取的人才管理策略,比作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吸引人才的桃子
人才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首先要有可选择的人才。

华为一直把人才招聘工作放在人才管理整体工作的优先位置。

华为主要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然后让他们从基层一步一步往上发展。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应届生“一张白纸好写字”——这便于把华为的价值观装进人才们的脑子里(这是人才管理中最“狠”的一招)。

无论是有经验的人才,还是应届大学生,人才们凭什么愿意到你的企业任职呢?解决这个大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以下三点吸引人才:
第一、通过战略、组织和品牌影响力,给人才对未来丰富的想象空间;
第二、给人才以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奖金和股票期权;
第三、给人才提供良好而又多样的学习与成长平台、职业发展与内部创业机会。

捆绑人才的绳子
在华为的人才管理经验中,你很少见到它直接刻意地运用什么“绳子”捆绑人才。

正如任正非在其演讲稿《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说道:
“公司与员工在选择权利上是对等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是自愿的。

自由雇佣制度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从而保证公司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由于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对双方都起到了威慑作用,这更有利于矛盾的协调……
来源:网络。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法宝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法宝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法宝华为太牛了,1988年,走投无路的任正非等人,凑了2万元创业,误打误撞,从民宅中开启了一段传奇。

除了2002年受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和港湾网络的影响,营收略有回落,30余年间,华为长期保持高速成长,2018年,营收突破1000亿美元,2019年,面对美国的强力打压,逆势增长19.1%,达到8588亿人民币。

华为为什么这么牛?任正非说“华为的成功,从很大意义上讲就是人力资源的成功”。

《华为基本法》也旗帜鲜明的提出“我们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但是任正非还说过“人才并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今天,对华为人力管理的核心奥秘,我们一探究竟。

01承认和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与知识分子共创共享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任正非在成立华为时,就非常重视人才的储备和培养,1996年,华为开启掠夺式人才招聘策略,成为国内最早大量雇佣知识分子的企业。

任正非提出“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惟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承认和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华为不单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华为前副总裁刘平回忆,在上海交大工作八年工资仅为500元,1993年刚加入华为,工资就是1500,因为表现优异,第二个月涨到2600,一年后工资涨到6000元。

工资最高的时候,成本最低,钱给到位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承认知本,尊重人才,舍得花钱,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底层逻辑和致胜法宝。

为了践行“人力资本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华为提出了内部员工持股计划,让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享,持续获得发展红利。

1990年,华为第一次提出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价格为每股10元,以税后利润的15%作为股权分红。

当时华为员工的薪酬由工资、奖金和股票分红组成,大概比例为1:1:1,股票是依据员工的职位、季度绩效、任职资格状况等因素派发,一般用员工的年度奖金购买。

华为公司管理三大法宝(职场经验)

华为公司管理三大法宝(职场经验)

华为公司管理的三大法宝( 职场经验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比较简单,而管理进步比较难,难就难在管理的改革,涉及的都是人的利益。

所以公司间的竞争,说穿了是管理竞争。

华为公司管理有什么样的法宝吗 ? 法宝 1-- 重视人的管理。

但看《华为基本法》里一条条郑重的宣言:第二条仔细负责和管理有效的职工是华为最大的财产。

尊敬知识、尊敬个性、集体奋斗和不将就有功的职工,是我们事业可连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第九条我们重申人力资本不停增值的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目标。

第五十九条我们以为按照公然原则是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公正和公正的必需条件。

公司重要政策与制度的拟订,均要充足征采建议与磋商。

但看任正非自己对华为成功之道的总结:华为的成功在什么地方,就是经营人的成功。

中国没有太多能够依存的自然资源,可是中国有人力资源优势,应当利用人力资源的优势从创新走出自己的路,我们向世界贡献的应当是我们的知识与智慧。

需要指出的是,重视人的管理不等于没存心外和误差,特别是像华为这类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大公司。

快步发展中的华为出现一些管理上的不测和误差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可以讳疾忌医、诿过于人、漠不关心,就此而言,华为应当是值得敬爱的。

法宝 2-- 重视以文化引领人的管理。

任正非以为: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

全部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建的。

华为没有能够依存的自然资源,惟有在人的脑筋中发掘出大油田、大丛林、大煤矿。

什么样的文化,或价值观才能在人的脑筋中发掘出大油田、大丛林、大煤矿呢?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久奋发图强,坚持自我批评。

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才会付钱 ; 以( 心中装着客户的 ) 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号才会落地 ; 长久奋发图强,客户才能长久满意后长久付钱 ; 坚持自我批评,自我否认,长久奋发图强的职工才能长久有效地以客户为中心,才能络绎不绝地为华为带回大油田、大丛林、大煤矿。

华为不只主张这样的中心价值观,并且确定相应的价值评论、价值分派系统。

读任正非“用人三砍”思想心得体会

读任正非“用人三砍”思想心得体会

读任正非“用人三砍”思想心得体会任正非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他长期以来秉持“用人三砍”思想,广泛被业界认可和称颂。

笔者在阅读了任正非的相关文章后,深感到他的用人思想是建立在实践、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的,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首先,任正非的“用人三砍”思想让我深有感触。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在招聘员工时,不应关注他们的背景、学历等因素,而是要注重他们的能力、态度和拼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挑选出真正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深知背景和学历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很重要,但是,在现代经济中,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于素质,而非资历。

其次,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任正非的“用人三砍”思想不仅体现了一种人才获取的新理念,更注重人才的发掘、培养和激励。

其中“三砍”分别是:淘汰“不会走路的人”、“站不起来的人”和“不爱干活的人”。

无疑,这种选择还是很狠的,但是我们应该想到,人才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每天都有很多企业闭门谢客,就因为团队中某个人才出了问题,反而让企业付出高昂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代价。

经济时代的变迁让人们深深地认识到,企业越来越需要具备“创新性、领军性和市场性”的人才。

第三,任正非的思想还让人们看到了企业管理的思考方式之一——思辨。

随着市场、竞争以及人才的不断变化,企业管理不断摸索创新,在不断探索中,通过对过去的总结反思来指引未来的方向,而任正非正是在这样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方法,用人观念则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创新。

第四,在文笔方面,《用人三砍》使用大量生动精练的语言,即便是一些复杂或抽象的概念,也能通过任正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得以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其科学合理的文体也可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

第五,阅读《用人三砍》让我更加感受到条理清晰、结构分明的重要性。

如此看来,良好的文笔并不是无意义的华丽辞藻,而是真正服务于表达思想的语言和工具。

由此可见,文章结构优秀,条理清晰的重要性会在表达上起到显著的效果。

任正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任正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任正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原创版)
目录
1.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2.人才选拔与培养
3.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
4.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传承
5.总结
正文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任正非,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才为核心,注重员工的选拔、培养、激励和绩效管理。

他认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发展,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

二、人才选拔与培养
任正非强调,企业要选拔一流的人才,要重视人才的潜力和成长性,而不仅仅是看中的现成的能力和经验。

他主张从学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通过培训和实践,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员工激励与绩效管理
任正非主张,员工的绩效应该与企业的绩效挂钩,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果。

他提倡“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通过设立奖金、股票激励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传承
任正非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他强调,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企业
文化。

五、总结
总的来说,任正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以人才为核心,通过选拔、培养、激励和绩效管理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华为管理思路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团队

华为管理思路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团队

华为管理思路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团队华为作为全球知名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管理思路和成功的团队建设而闻名。

华为注重人才培养,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团队,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一、招聘与选拔策略华为注重通过科学、系统的招聘渠道吸引并筛选优秀的人才。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招聘团队,在各个知名高校和职业交流会上广泛宣传,并提供多种形式的实习机会,以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华为。

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华为还特别开设了一套严格的选拔考题和面试流程,确保招聘的人才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

二、培训与发展体系华为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与发展体系,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机会。

公司设立了一个全球化的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在线学习、专业课程培训以及海外学习交流等机会。

华为还鼓励员工参与内部项目、业务部门轮岗和跨部门合作,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此外,公司还定期组织各类培训讲座和技能竞赛,为员工提供持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三、激励与激励机制华为注重激励员工发挥潜能,打造高素质的团队。

公司设立了丰富多样的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计划、绩效奖励和岗位晋升等,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华为还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规划,为每个员工制定了个性化的成长计划,并通过定期的业绩、能力和潜力评估,为员工提供个人发展的机会。

四、团队建设与协作华为重视团队建设和协作能力,通过构建高效的团队和协作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工作效率。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研究与开发中心,鼓励员工跨地域和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华为还注重分享和传承员工的经验与知识,组织各类团队活动和项目讨论会,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五、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华为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公司强调员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同时也鼓励员工培养自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为组织了各类技术创新项目和创新大赛,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并提供资源和支持来实现创新。

华为人才基因的五大密码和评估方法

华为人才基因的五大密码和评估方法

华为人才基因的五大密码和评估方法一、五项素质华为人才基因的真正密码从2006年开始,华为在集体面试当中引入了领军人才的五项素质,即主动性、概念思维、影响力、成就导向和坚韧性。

这五项素质就是华为人才基因的真正密码。

第一个素质:主动性这样“蠢蠢欲动”的人,是个宝。

主动性是指人在工作当中不惜投入更多的精力,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提前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采取行动,从而提高工作绩效,避免问题的发生或创造新的机遇。

这种主动不只是简单地积极行动,而是强调要有结果,要有预见性,而且这种预见性要产生好的结果。

主动性可以分成四个等级:主动性零级的人不会自觉完成工作,需要他人的督促,不能提前计划和思考问题,直到问题发生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主动性一级的人能主动行动,自觉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工作。

这类人不需要别人督促,只要分配的工作在他的工作范围内,他就会自觉地投入时间去做。

主动性二级的人能主动思考、快速行动,及时发现某种机会和问题并快速做出反应。

二级建立在一级的基础之上,主动性二级的人不光能快速自觉地工作,还会主动思考,预判某一种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

如果你手下有这样总是“蠢蠢欲动”的人,那真是捡到宝贝了。

主动性三级是最高等级。

这类人不会等着问题发生,而是会未雨绸缪,提前行动,规避问题,甚至创造出机会来。

举个例子,任总曾在接受外媒采访的时候说,华为不仅5G 做得好,微波也做得好,这两个合起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为做得最好。

而华为微波产品的开发所带来的成功就是主动性三级人才打造的。

华为微波产品的诞生有这样一段历史:早年任总认为微波没多大用,提出把微波这条产品线砍掉。

但微波产品线总裁彭智平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嗅觉,觉得这是一个好产品,就偷偷在他的人力预算中挤出了几十号人研发微波产品。

两年以后,在非洲市场发现埋光纤不现实,建基站成本太高,而微波是最低成本的通信工具。

正在任总万分后悔的时候,彭智平说,任总,没问题,我们的微波产品已经可以交货了。

任正非对于人力资源的经典语录

任正非对于人力资源的经典语录

任正非对于人力资源的经典语录任正非是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在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有许多经典的观点和语录。

以下是一些他的经典语录:1.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 任正非非常重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优秀的员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2. "招聘人才要看他们的潜力,而不仅仅是过去的表现。

" 任正非注重发掘和培养潜力,他相信一个人的未来成就可以超越过去的经验和成绩。

3. "要激励员工,必须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责任。

" 任正非鼓励员工勇于承担责任和挑战,相信通过给予更多机会和责任,能够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4.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需要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基础。

" 任正非认为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他强调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才能共同实现目标。

5. "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让他们不断学习和成长。

" 任正非认为不断学习和进步是员工的责任,也是企业的竞争力所在,他倡导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6. "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有成就感和归属感。

" 任正非强调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他认为员工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和认可,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

7. "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敢于尝试和创新。

" 任正非认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他鼓励员工勇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进步。

这些经典语录体现了任正非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他对于员工发展和团队合作的理念。

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对于华为的成功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其成功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实践。

以下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1. 以人为本
华为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员工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公司为员工提供全面的福利待遇,包括健康保险、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 面向全球招聘
华为的人才招聘是全球化的,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人才。

华为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为公司的全球化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3. 打造人才培养体系
华为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支持。

公司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综合素质。

4. 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
华为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让员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

公司提供了多样化的职业发展道路,员工可以通过不同的发展路径实现职业目标。

5.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华为始终坚持“敬业、创新、担当、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这一价值观成为华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建设,不断强化员工的团队精神和认同感。

华为的成功不仅来自于其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更来自于其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实践。

华为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标杆实践华为人才管理核心经验: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标杆实践华为人才管理核心经验: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标杆实践华为人才管理核心经验: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点击“蓝字”关注,职场精英正能加油站! 小微对于华为在人才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我们的解读是,华为之所以能够打破“双重博弈”的逻辑,或者降低“双重博弈”的强度,是因为华为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以下四个看似简单、但实则蕴含着人才管理全部学问的问题:如何吸引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让人才创造价值?如何淘汰不优秀的人才?三十多年来,华为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实战经验是被普遍认可的。

华为所采取的人才管理策略,我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由此给出的基本观点如下:任何一位人才到任何一家企业工作,都是受特定利益驱动的。

我将人才们希望从企业那里获得的利益称为“桃子”。

企业只有愿意并有能力给予人才们想要的“桃子”,才可能吸引到众多的人才,并从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优才。

华为在运用“桃子”吸引人才方面的一系列策略组合,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

企业要想留住优秀的人才,又不至于使企业的固定用人成本过高(招才和留才的成本一旦过高,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深远的负面效应;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雄风不再,极大程度上与其使用人才的固定成本过高有直接关系),就需要采取高超的策略来对特定的人才实施适当的“捆绑”。

我们将企业用来“捆绑”人才的策略称之为“绳子”。

华为显然是极善于使用“绳子”来捆绑优秀人才的企业,因为它总是能够让人才们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被“捆绑”。

企业招聘和保留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才们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有趋利避害本性的,特别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人是容易滋生出许多问题来的。

因此,企业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培养与管理手段,来保证人才们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性情”,而千方百计地、竭尽全力地和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把企业为促使人才不断学习成长、促使人才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手段称之为“鞭子”。

华为毫无疑问在这方面也是无与伦比的高手。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优先:华为将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资源,注重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潜力,并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2. 创新激励:华为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并注重激励措施的设计,包括多种激励机制,如股权激励、绩效奖金等,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公平公正:华为致力于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通过公开的奖惩机制和晋升机制确保员工的权益和晋升机会,既鼓励个人成长,又注重团队协作。

4. 学习与成长:华为倡导学习型组织,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5. 管理扁平化:华为提倡扁平的组织结构,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开放的沟通渠道和平等的决策机制促进员工的参与和合作。

6. 择优任用:华为强调根据能力和绩效来选拔和任用人才,注重以绩效为导向的选拔和晋升机制,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7. 共同成长:华为强调员工与公司的共同成长,通过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使员工能够共享公司的成果和价值。

这些理念共同构成了华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旨在构建一个有活力、有创新力的组织文化,激励员工的个人与职业发展,推动公司的持续成功。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精髓及启示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精髓及启示
• 33. 创新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 34. 创造性的模仿,也是创新的战略之一。 • 35. 创新就是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51
德鲁克的管理名句
• 36. 有效决策要避免“过分相信经验”和“过分相信 自我”。
• 37. 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 • 38. 有效决策的五个条件:问题性质、边界条件、正
附录:德鲁克的管理名句
• 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管理 思想深刻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和个人发展。以下是根 据搜索结果整理的德鲁克的核心管理思想和名句。
• 1. 管理者必须要卓有成效。 • 2. 并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识工作者都
责任。
49
德鲁克的管理名句
• 27. 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领导人”。 • 28. 组织的功能就是要让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不平凡
的事情来。 • 29.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 30. 管理者必须尊重每一个员工。 • 31. 企业只有两种事情要做: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
新。
50
德鲁克的管理名句
• 32. 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 内涵,而在于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么。 • 16. 有效的领导者对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为基
础的。
47
德鲁克的管理名句
• 17. 企业应该对人的判断力支付报酬。 • 18. 变化不是威胁,而应该把它看作机会。 • 19. 目标实现的时候不是应该庆祝的时候,而是应该
重新定义目标的时候。 • 20.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 21. 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型员工除非能够在工作中
正确的事”。
45
德鲁克的管理名句
• 8. 经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设立目标;任务分派;激 励沟通;绩效评估;培育人才。

华为公司任职资格标准管理三绞的感后感

华为公司任职资格标准管理三绞的感后感

华为公司任职资格标准管理三绞的感后感信中有这么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

其实这句话说的是我们新人的一个普遍的心理,那就是浮躁、急于求成、眼高手低。

自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学富五车,不愿从基层干起,总是幻想着一下子可以做到中层管理。

其实不然,我觉得就连最基层的工作岗位都要虚心的向老师傅学习后才能够做到合格,尤其是技术工更是如此。

因为理论永远不等于实践,理论只能用来指导实践。

一个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的技工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所以新人只有克服了浮躁,沉下心来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实力与努力并重。

要在事业的领域里飞翔,我认为,需要有一对翅膀——哲学和文学艺术。

哲学给我们睿智,文艺给我们灵感。

这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哲学智慧是一种理性的智慧,文艺智慧是一种直接的智慧。

有这两种智慧,我们就不怕不成功。

个人的发展是可以选择的,知识的储备决定了以后的发展道路。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在就业这条窄道上越走越宽?毫无疑问,实力与努力是你成功之路的领头兵。

一个人只有实力而不努力,这个人太懒;一个人只会努力而没有实力,这个人太蠢。

当一个人实力与努力并重时,成功之路也就离你不远了。

热情对于一个职场人士来说,就如同生命一样重要。

拿破仑.希尔博士曾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现实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

”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在技术、能力和智慧上的差别通常并不很大,但是如果两个人各方面都差不多,具有热忱的人将更能如愿以偿。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热情比智慧更重要。

凭借热情,你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发展自己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你可以把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

这一切都可以让你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宝贵的发展机会。

反之,失去热情,你就很难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

华为人才管理基本原则

华为人才管理基本原则

华为人才管理基本原则华为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在华为的人才管理中,有几个基本原则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准则。

华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华为认为,员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只有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

因此,华为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华为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

华为坚信,优秀的人才是公司成功的关键。

因此,在招聘过程中,华为非常注重选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同时也注重选拔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的人才。

在培养方面,华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第三,华为倡导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华为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公正的奖励机制和晋升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华为鼓励员工勇于创新和表现出色,并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让员工有机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第四,华为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华为认为,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

因此,华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沟通渠道和平台,以促进团队之间的良好合作和信息共享。

华为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华为提供了广阔的晋升和发展通道,让员工有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地位。

华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华为人才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选拔和培养人才、公平和公正、团队合作和沟通、员工的成长和发展。

这些原则是华为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华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华为将继续秉持这些原则,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以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为人才管理核心经验: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近几年来,有许多培训公司和咨询机构都在把华为的人才管理经验作为自己的产品不遗余力地贩卖,而且生意做得十分火爆。

这一方面说明,现实中的许多企业真真切切地面临了越来越严峻的人才管理问题,它们急切地渴望通过学习标杆企业的人才管理经验,来解决自身的人才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众多的培训公司和咨询机构“号召”企业学习华为的人才管理经验,并得到广泛的企业一致响应,这一事实,也充分证明了华为在人才管理方面的经验是被普遍认可的。

华为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所采取的人才管理策略金融猎头我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由此给出的基本观点如下:任何一位人才到任何一家企业工作,都是受特定利益驱动的。

我将人才们希望从企业那里获得的利益称为“桃子”。

企业只有愿意并有能力给予人才们想要的“桃子”,才可能吸引到众多的人才,并从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优才。

华为在运用“桃子”吸引人才方面的一系列策略组合,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

企业要想留住优秀的人才,又不至于使企业的固定用人成本过高(招才和留才的成本一旦过高,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深远的负面效应;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雄风不再,极大程度上与其使用人才的固定成本过高有直接关系),就需要采取高超的策略来对特定的人才实施适当的“捆绑”。

我将企业用来“捆绑”人才的策略称之为“绳子”。

华为显然是极善于使用“绳子”来捆绑优秀人才的企业,因为它总是能够让人才们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被“捆绑”。

企业招聘和保留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才们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有趋利避害本性的,特别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人是容易滋生出许多问题来的。

因此,企业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培养与管理手段,来保证人才们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性情”,而千方百计地、竭尽全力地和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把企业为促使人才不断学习成长、促使人才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手段称之为“鞭子”。

华为毫无疑问在这方面也是无与伦比的高手。

所有的企业都知道,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总会有一些人,即便你拿“鞭子”抽他,他也产生不了工作意愿或提高不了工作能力;而且,过去优秀的人才,并不代表现在依然优秀,现在优秀的人才,并不代表未来同样优秀;特别是,有些人在组织中拥有了地位和金钱之后,就可能会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会走向骄横或堕落;还有少数人,就其个体能力而言,他们算得上是“英雄”,但在特定团队中,他们则是有害的因子……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就应该设计一套淘汰机制,使那些不适应于或有害于组织发展的人在组织内没有生存的土壤或空间。

我将这种企业用于淘汰劣才的机制称之为“筛子”。

有了“筛子”,不仅可以减少那些可能存在的对组织发展有害的因子,而且可以促使上述“桃子”、“绳子”和“鞭子”发挥应有的或更好的效用。

显然,华为在这方面也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关注和思考1:任正非在人才管理方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自己对华为的产品创造贡献为“0”,因为在华为所创造的技术发明中,没有一项专利发明是由任正非创造的。

他一直把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人才管理方向(人才管理一定会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人才管理正是公认的“华为能发展到今天的基础”。

无独有偶,中国近几年最受追捧的另外三家企业的大老板——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和小米科技的雷军,也都是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人才管理方向的。

这是否可以认为,关注人才管理,是现在和未来的企业成功的“牛鼻子”呢?我以为是。

反观其他许多民营企业家,他们大多是营销或技术或生产方面的高人——他们的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前期主要就是靠着他们在营销或技术或生产方面有着足够出彩的个人表现。

但是,当他们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便碰到了瓶颈。

大家注意观察将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人才管理方面。

而之所以人才管理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核心原因就在于,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能力短板。

因为人才管理是他们的能力短板,他们往往不愿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回避矛盾),如此一来,这一瓶颈便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出现了人才管理瓶颈的民营企业家,很有必要像任正非(也包括马云、马化腾、雷军)那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人才管理方向上来。

关注和思考2:华为吸引人才的“桃子”华为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曾有过沉痛的教训。

上海猎头比如,2000年的时候,华为曾一次性地从名牌大学招聘了300多名应届生,但是不到一年时间,这些人才“跑”了个精光。

又比如,任正非自己也承认,他曾许多次在招聘人才时“看走了眼”——把那些“伪人才”(任正非称之为“不优秀的人才”)招到了公司里来,因此“给公司造成了惨重损失”。

但是,华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教训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套吸引人才的有效办法,它是华为的人才管理得以有效展开的一个前提性条件。

人才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首先要有可选择的人才;有了可选择的人才时,其他一切管理办法都好使;在没有可选择的人才时,企业的一切人才管理的行为都将是被动的。

比如,你对一位人才的能力不满意,但你却没有可以替代他的人选,这时即便你对他很不满,也只能将就着使用他,否则工作就没有人做;而在你既对他不满意、又不得不使用他时,你的一切管理手段都要大打折扣,甚至你根本就不敢大胆地出台和使用人才管理手段。

华为显然非常清楚这一点。

因此,华为一直把人才招聘工作放在人才管理整体工作的优先位置。

尽管华为也曾招聘过大量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但它主要还是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然后让他们从基层一步一步往上发展。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应届生“一张白纸好写字”——这便于把华为的价值观装进人才们的脑子里(这是人才管理中最“狠”的一招)。

无论是有经验的人才,还是应届大学生,人才们凭什么愿意到你的企业任职呢?这会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是许多民营企业招聘不到人才、因而人才管理工作一直十分被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解决这个大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有吸引人才加盟的“桃子”。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华为是极善于运用“桃子”来吸引人才的企业。

华为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使用了三个大“桃子”:1)通过华为的战略、组织和品牌影响力,给人才们以丰富的未来想象空间;2)给人才以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奖金和股票期权;3)给人才们提供良好而又多样的学习与成长平台和职业发展与内部创业机会。

关注和思考3:华为捆绑人才的“绳子”在华为的人才管理经验中,你很少见到它在直接刻意地运用什么“绳子”捆绑人才。

因为,华为一直奉行的是“自由雇佣制度”。

所谓“自由雇佣制度”,是指企业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人才,企业与人才之间建立合法的契约关系,人才可以选择是否在企业服务,是否自愿地为企业做贡献。

如任正非在其演讲稿《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这样说道:“公司与员工在选择权利上是对等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是自愿的。

自由雇佣制度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从而保证公司具有持久的竞争力……由于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对双方都起到了威慑作用,这更有利于矛盾的协调……企业和员工的交换是对等的,企业做不到的地方员工要理解,否则你可以不选择企业,若选择了企业就要好好干,若不好好干,你随时都可以离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华为没有用“绳子”来“捆绑”优秀人才的思考和实践。

深入分析华为的经验,你将看到,华为设计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于优秀的人才是明显具有“捆绑”效果的。

这种“捆绑”行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战略、组织和品牌的影响力来促使人才们从心底里认同华为的文化。

这是最高明的人才捆绑策略,是精神的“捆绑”。

二是,通过为人才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奖金和股票期权来“捆绑”人才。

它给人才们的暗示是,在华为工作,如果你能满足公司的要求,你就有可能获得在其他企业不能获得的金钱回报,这是物质利益的“捆绑”。

众所周知的,任正非所说的“不能让雷锋吃亏”,主要体现在这一点上。

三是,通过为人才们提供良好而又多样的学习与成长平台和职业发展与内部创业机会来“捆绑”人才。

在华为,人才们不仅拥有自主选择工作的权利,而且拥有轮岗学习和其他众多的学习机会。

而且华为为优秀人才在公司向上升迁提供了三条清晰的通道(管理、技术和项目),这对那些希望获得职业成功的人才们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关注和思考4:华为抽打人才的“鞭子”华为是一家极善于严酷地运用“鞭子”来“抽打”人才的企业。

北京猎头“抽打”人才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人才不断学习进步,二是让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业绩;前者是迫使人才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后者是迫使人才为企业(也是为人才自身)创造价值。

华为用于“抽打”员工的“鞭子”主要有两条:第一条“鞭子”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著名教授陈春花在其作品《领先优势》中这样写道:“1996年开始,华为凭借高薪积聚了大量的来自著名高校的毕业生,一年招聘进几百、上千名大学生,甚至一次性招聘5000人。

为确保这些学生在华为能够成长为对企业有价值的人才,任正非最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适合业务需求与人才成长特点的分层和分类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如在各业务系统分别建立管理者培训中心、营销培训中心、研发培训中心、客户培训中心等。

在中国本土企业中,任正非引领的华为,是为数有限的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方面倾注了大量热情和资金的公司。

”华为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这样几种形式:新员工入职培训、全员导师制、企业文化培训、在岗学习、轮岗学习、后备干部培养、倡导员工自主学习、职业生涯通关培训,等等。

有统计表明,华为员工参加培训的时间约占员工工作时间的7%。

之所以将华为对人才的培养称之为“鞭子”,是因为华为在培养人才时,“会让员工感到痛苦、煎熬并铭记终身”。

有许多华为的员工把公司的培训总结为:特苦、特累,考试特多。

比如,有人就这样形容新员工入职培训:“如同高考冲刺阶段,这一段时间的考试次数远远超过了大学四年的总和。

”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句话恰恰体现出了华为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奉行的“鞭打”理念。

华为重视人才培养的逻辑说起来简单而明确:只有通过严格多样的培训,才能帮助人才建立足够的工作意愿和能力;只有人才有了足够的工作意愿和能力,才能为组织创造最大化的业绩;只有为组织创造了最大化的业绩,个人在组织中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第二条“鞭子”是重视对人才的绩效管理。

华为的绩效管理充分借鉴了IBM的管理体系,但比IBM来得更加严苛。

它的绩效考核的基本过程为:制定绩效目标→建立工作期望→建立目标任务指导书→绩效形成过程指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乍乍一看,这个过程与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的通行套路并无根本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