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地球站雪衰

合集下载

简析雨、雪、日凌对卫星广播电视的影响

简析雨、雪、日凌对卫星广播电视的影响

施就可以克服 � 防止它们的影响, 确保卫星广播电视 有两个: 一是在下雪的过程中用大功率风机通过喇叭 � 信号高质量的传输 � 形风口实时吹走雪花阻止其落在天线反射面上, 这种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 73 页) 上 �这种模式更加灵活, 2D 的内容可以在 3 D 内容的 上面或者下面� 由于 2D 显示采用的是二维坐标系, 3 D 显示采用 本文阐述了在高 清数字电视机顶盒 中利用 O G L ES 构建 3 D O S D 显示框架的软件设计方法, 该设计已应用于自主研发的高清机顶盒, 3 D 显示速
��
201 2 年第 1 期 (总第265 期)
有线电视技术
精心设计� 精心施工� 准确调试�
卫星广播
方式非常适用于中小口径天线; 二是化雪前或刚刚化 雪时用高压水龙头冲去反射面上的积雪, 整个过程只 需几分钟, 雪块滑落速度很快, 对天线增益和噪声温 度不会产生致命影响� 在冲洗天线的过程中可以人工 手动及时调整上行功率降低对信号播出的影响�
测雨滴的半径约在 0. 025 0. 3 之间, 在 波段内, � � � 雨强度 0.01 / 的差别很大,总的特点是南方年平 电波的波长在 � � � � 2. 5 左右,因此在 波段雨衰的影 均 0. 01% 时间的降雨强度 0.01 / 比北方大, 或者说 响是比较大的; 而在 波段, 因波长在 7 . 5 左右, 因 � 南方年平均 0. 01% 时间的雨衰 0.01 比北方大�针对这 此雨衰比较小,所以降雨对 波段就非常严重� (2 ) 极化方式的影响 水平极化波的衰减最大,垂直极化波的衰减最 小,而圆极化波的衰减居于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之 间� 波段影响比较小而对 个特点,卫星系统设计时对高雨衰的南方地区采用 加权的方法� (3 ) 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系统设计时, 要先按网 络规模等实际使用情况确定下行可用度, 然后根据上 下行可用度 � 卫星转发器的相关参数 � 卫星广播电视 接收站地区的地理 � 气象� 工作频率 � 极化方式等因素

卫星天线几种除雪装置的比较

卫星天线几种除雪装置的比较

铲 等 方式 除雪 。在实 际工 作 中存 在很 大 1 3 0
以及热 水产 生 的方式 方法 ,都需 要 在安
装前根 据实际情 况加 以考虑 。 2 . 3 北方 台站 常用 的风 吹法
北方的雪大多为干雪 , 不容易粘结。
有效 消除 降雪 、结 冰 对卫 星天 线性 能 的 影 响,保证 用户 通信 链路 的畅通 ,有效

自身 的人身 安全 ,基本 不建 议用 这种 方 效 果 。这 种方 法适 合 于南方 低 纬度 地 区 使 用 ,但 是如 果 在冰 雪天气 不 能彻 底把
天线 面及 时清 除干净 ,将 导致 上传 卫 星 信 号 衰减 ,严重 影 响接 收信 号 的强 度。 2 . 2 冲水法
积 雪会 导致 传 输性 能下 降 ,严 重时甚 至 式 实 现 。 2 . 2 . 1 人工高压水枪冲水法
: 输 和地 面站接 收 质量 的重 要 因素。现 代 是大 口径 天 线 ,离 地 面距离 高 ,在 下 雪 多 ,如 图 2
卫星 通信 天线 的 口面 场分布 函数 是对 天 天 冲雪人 员 高空作 业 易产 生安 全 问题 ; 线高 增益 和低 旁瓣 特 性 、低 天线 噪声 温 人工 冲雪需要 较 多人 员 ;夜 间遇 到下 大 度折 衷 的结 果 , 口面场 分 布函数 的 幅度 雪情 况 不能及 时 清理 干净 ,极大 的影 响
提高系统可用度 。 且设备简单 、 安装方便 、
不用 改造 现有 设备 ,从而 满足 国内卫 星 通信 地面 站用 户对 卫星通 信天 线融 雪装 置的需 求 ,可广泛应 用于单 向、双向的 C
关键词 :卫星天线 ;融雪装置 ;工作原理 ;实用效果
而且除雪难及时 , 也不彻底; 广播 电视 卫 星传输 是一 种 开放 的传 的安全 隐患 ,

卫星地球站天线融雪系统设计

卫星地球站天线融雪系统设计
视台卫星地球站先后派人 到兄弟 台站进 互 为备 份。若水压较小 ,也可同时开启 星地球站实 际情况 ,经 过反 复讨 论 ,广 泛收集建议后 ,设计 了如下技术 方案 :
行考察 、调研 ,结合安徽广播 电视台卫 两 水 泵对 天线 进行融 雪 。K 3闸 阀接入 闸 阀 ,水 泵 为 3 0 M不 绣钢 叶 轮 ,不 锈
头, 在一定压力和流量的 自来水作用下 , K 5可 分别 对不 同天线 融雪 ,当然 也可 2 ~ 3 b a r ,流量 0 . 3~ 1 . 1 m 3 / h的 美 国 喷头 自动进行 扇面和俯仰 扫描喷淋 ,将 K 4 、K 5同时合 上 ,一 起融 雪 ,且 每次 r a i n b i r d系列 用于高 尔夫球场 的地埋式 天线面积雪冲洗和融化 , 达到融雪 目的。 融雪结束后 ,通过设在管 网最低点 的泄 灌 溉 喷头 ,此 喷头 为 A B S材 料 组 成 , 融 雪 能 否成 功 ,关 键 在 于 自来 水 水阀 K 7排空楼 上所有 水管 中存水 ,防 对卫星信号无影 响,而又适应 于长期暴

路直通水路 ,在积雪量较小或不需两 钢外壳的威乐水泵 ( 如图 2 所示 )。 对 于关 键 的部件 喷头 ,安徽 广 播
面天线同时融雪时 ,可不启用水泵 ,用
在天线抛物 面 口安装若 干个 园林 灌溉喷 直供水 直接融 雪。选择 开关 闸 阀 K 4或 电视 台卫 星地 球站 选 用 了工作 压 力为
卫星地球站天线融雪系统设计
潘 忠 兰

要 :天线积雪一直是 困扰 着卫 星地球 站安 全播 出的重大 隐患问题 ;一旦积 雪产 生雪衰,将影响 广播 电视信号 的发射
和 接 收 , 对 广播 电 视 的 安 全 播 出构 成 严 重威 胁 。安 徽 广播 电视 台卫 星 地 球 站 对 卫 星 发 射 天线 融 雪 系统 进 行 技 术 方案 设 计 ,设

大口径天线的喷淋式融雪方法

大口径天线的喷淋式融雪方法

大口径天线的喷淋式融雪方法
金苏;杨平
【期刊名称】《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南京位于我国南北方交界之处,冬天时有雨、雪天气,甚至大雪纷飞。

卫星地球站天线积雪,电视信号会产生雪衰,严重时会影响到节目的安全播出。

如采取北方地区用电热丝加热天线的方式,代价昂贵,宛如杀鸡用牛刀。

但用南方简单的水冲淋方式,对于地球站收、发用的大口径天线,效果甚微。

因而,前几年,天线融雪是一直困扰着我站安全播出的重要隐患,每到大雪纷飞时,均动用众多人员,启用消防泵,利用天线场消防水龙头,强行;中雪,费时、费力,同时由于水压过高,还要注意对馈源膜的特别保护。

【总页数】1页(P33)
【作者】金苏;杨平
【作者单位】江苏卫星地球站;江苏卫星地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8
【相关文献】
1.微波天线融雪技术与方法 [J], 包玮
2.大口径抛物面天线主面安装精度测量方法探讨 [J], 卢志辉
3.大口径反射面天线微波短脉冲辐射特性的频域分析方法 [J], 汪海波;黄文华;邢笑

4.Ka频段大口径测控天线无人机校相方法设计与验证 [J], 洪宇;吴宗清;门涛;秦明暖;严亚龙
5.融雪径流模型参数渐进式优化率定方法 [J], 谢顺平;都金康;冯学智;李智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播发射台卫星天线融雪系统的改造与研究

广播发射台卫星天线融雪系统的改造与研究

广播发射台卫星天线融雪系统的改造与研究夏利元【摘要】文章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01台技改项目为背景,介绍了几种卫星天线的除雪方案,并对最终选型的融雪系统构成、工作原理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了其主要功能和系统特点,提出系统的日常维护事项,期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雪衰;融雪系统;冰雪传感器;加热膜【作者】夏利元【作者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01台,云南昆明 650302【正文语种】中文卫星天线是卫星地面站接收卫星信号的重要装置,专门负责收集卫星辐射到地面的微弱电磁波能量,将其传送到高频头,转换为高频电流以供接收机作进一步放大处理。

由于卫星传输系统具有开放性的无线传输特性,当电磁波穿越大气层时,对流层内的降雨、降雪等自然天气会吸收、散射信号能量从而造成信号衰减,尤其以堆积在卫星天线主反射面的积雪引起的雪衰为最,其使天线增益、接收系统品质因素(G/T值)等技术指标急剧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接收信号中断。

因此,卫星天线融雪技术一直为业内人士所关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01台地处云南昆明境内,是全国大型中短波发射中心之一。

节目源信号从卫星接收而来,现有4.5 m C波段卫星天线2副,3.7 m KU波段卫星天线1副,2.4 m KU波段卫星天线4副。

虽说昆明素有“春城”美誉,但近年来由于全球环境气候恶化,极端天气时有发生。

从2011年开始,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间,昆明总会迎来一两场强度不等的降雪。

为克服往年人工扫雪效率低,且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的情况,2016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01台决定对4.5 m C波段,3.7 m KU波段两副主用卫星天线先行进行融雪系统改造。

目前国内市场卫星天线除雪应用主要有:高压水流冲击、安装加热风机、加装发热电缆、安装发热膜几种技术方案。

在综合考虑各方案利弊,结合台区所在当地气候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01台决定选用在卫星天线背面每个扇区加装柔性硅橡胶发热膜(带保温材料)的融雪除冰方案。

利用卫星遥感和常规观测的积雪资料分析吉林省积雪特征

利用卫星遥感和常规观测的积雪资料分析吉林省积雪特征
4 积 雪 的时空分 布特征

积 雪 的终 止 日期 与开 始 日期 正好 相反 ,中西 部平 原地 区结束 得较 早 , 东部 山 区结束 得晚 。 省 全
最早终 止积雪 的是 白城市 ,最 早终 止时 间为 2月
上旬 ; 全省最 晚终止 积雪 的是长 白山天池 , 6月 为 上旬 。 全 省 的积 雪持续 期各 地差 异很 大 ,东部 山区 持续期 长 , 中西部平 原地 区持续 期短 。这 与气温 、 降雪 日数 以及 降雪量 有关 。全 省积 雪 日数最 长的 是 白山和延边 西南部 , 10 10天 。 为 3— 5 全省积雪 日 数最 少 的白城 、 松原 和延 边东部 为 5— 0天 , 它 07 其 地 区积雪 日数 为 8— 0 。 0 10天 42稳定 积雪 的开 始 日期 、 . 中止 日期 和 持续期
期 。中部地 区在 1 月 下旬 至 1 1 2月下 旬之 间形成
《 吉林 气 象) 0 8 第 2 20 年 期
2 —
稳 定 积 雪期 。近 5年 , 较 暖 的 年 份 ( 0 1 和 在 20 年
5 卫 星遥 感积 雪资 料的分 析
20 0 2年 )东部 山 区的稳 定积 雪期 一 般 在 l 中 2月
20 03年 1 月 1 1 8日集安 才 出现积雪 。近 5年 中西 部地 区一般 1 月上旬 开 始 出现 积雪 , 部 山区大 1 东
部 分地 方 l 月 中下旬 开始 出现 积雪 。 0
可以计算积雪面积 , 但分辨率不高, 不适合单独用 于 区域 积雪监 测 。卫星遥感 的资料受 天空 云系 的 影 响较 大 , 响观测 资料 的准确性 和逐 E连 续性 , 影 l 而且地 表 面的高大 植被对遥感 资料 准确 性 影响 明 显。 常规的积雪观测资料年代较长 , 资料保存比较 完整 ,逐 日连续性 较好 ,包括 积雪深度 和积 雪 E l 数 , 点是我 们 只能获得一些 离散 的资料 , 站点 缺 且 分布不 均匀 , 于区域性积 雪代表性不 是很 好 。 对 鉴 于卫 星遥感 和常规 的积雪 观测 的局 限性 ,世界 上 卫星遥感监测研究领域在对于积雪监测的研究中 倡 导将卫 星遥感 和常规 的积雪观测 结合使 用 。 2 资料简 介 积雪 资料包括 卫星遥感 资料 和常规观 测 的积 雪资料 , 资料 时 段是 20 —0 5年 。卫星 遥 感 资 0 120 料 采用 国家卫 星气象 中心的积雪遥 感 图像 ;常规 观测 资料 采 用 吉林 省 5 0个站 的地 面积 雪 观测 资 料。 3 资 料处理 通过 对 常规积雪 观测资料 的分 析 ,获 得不 同 地区各 自的积雪开始 1 3 期和终止 日 ,以及稳定 期 积雪期的开始和终止 日 期。将积雪遥感图像进行 网格叠 加 ,以吉林 省积雪范 围的 网格数对 比全省 面积的网格数计算吉林省积雪面积的百分率。

雨雪衰现象对卫星信号传输的影响

雨雪衰现象对卫星信号传输的影响
关键 词 : 雨衰 ; 雪衰; 卫 星信 号
影响卫星信号传 输质量 的因素有很 多 , 例如 : 不 同的通信信号 行站来实现的。如果雨衰超过 了上行站所具备 的补偿能力 , 那 么卫 之 间的相互干扰 、 大气层 中微粒 的吸收 、 电离层 的闪烁 以及 宇宙 的 星转发器就会及 时地对输入 的增益加 以增大 , 进 一步地对 雨衰进行 噪声等 。 其 中大气层 中的雨衰和雪衰所 造成 的卫 星信号信噪 比下降 补偿 。 此外这种雨衰补偿方式可 以提高上行链路进行雨衰补偿 的范 的情况十分的普遍 , 因此应该分析雨衰 和雪 衰的成 因以及 它的一般 围 , 提高 K a 波段的卫星可用度 。 在美 国, K u 波段 的直播卫 星也采取 规律 , 只有 在此基础上 , 才能够找 出有效 的解决和 防止的办法 以及 了这项技术 , 这不但会对 上行站 的雨衰 补偿要求起到一定 的降低作 对策 。 用, 还会极大地降低 上行站 的成本 。 1雨 雪衰 的成 因 以及 规 律 3 减小雪衰对 卫星信号传输影响的对 策 当电磁的信号穿过对流层 的时候 , 它 的能量就会 因为雨雪等 吸 通过对雪衰 的成 因进行分析 , 我们可 以看 出雪衰所造 成的影响 收以及散 射而受 到一定程度 的衰耗 , 衰耗的程度可能会 由于信号频 主要是发生在化雪的过程之 中 , 并且化雪过程对卫星信号传输可以 率的不同而有所不 同。 降雨对信号引起 的衰减会随着频率的增高而 产生较大的危害 , 因此我 国的北方地区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 加大, 随着雨量 的增大而加大 , 随着传播路径的增长 而加大 。 在通常 范雪衰对信号传输 的影 响。对 于接受信号 的小站来说 , 需 要在化雪 的情 况之下 , 在大雨之下 的雨 量 , 不会对 C波段 的卫 星造成十分 明 之前对主发射 面上 的积雪进行及 时的清扫 , 这样 可以有效 地避 免雪 显 的影响 。 事实上 , 降雨不但会对 电磁波产生一定的衰减作用 , 还会 衰现象的发生 。 对于上行站来说 , 克服雪衰所带来的影 响, 主要 可以 产生一定 的去极化 的作用。 空气的阻力会将雨滴变成稍微扁平的形 分成 两个方 面, 首先是馈 源除雪 , 其次就是主反射面的除雪 。 状, 雨滴的变形程 度会 随着 雨滴 的增 大而逐渐的明显 。有云雾所引 所谓 的馈源除雪指 的就是 目前普遍采用 的一种 除雪 方式 , 这种 起 的衰耗 同降雨相 比较则 明显要小 , 近几年来 , 北京 地 区的雨 云还 除雪方式通过 向馈源 口吹送热风来达到化雪的 目的 , 这样可 以有效 没有对 c波段 的卫 星产 生明显的影响 , 对K u波段 的信号所 引起 的 地克服雪衰所带来 的影响。这种方式 比较简单 , 而且操作起来也十 衰耗也没有超 过 6 . 5 d B , 但是对小 口径 的接收站而言 , 这 已经超过 了 分方便 , 价格相 对 比较便宜 , 因此我 国国内的很 多厂家都具 备这种 它的接受备余量了 。 除雪 的能力 。 传统衡量雪衰所造成 的衰耗都是 以降雪量作为标准 , 这 同雨 衰 所谓 的主反射 面除雪指 的就是通过对反 射面背 面安装加 热气 的定义相类 似 , 但是 这种衡量 的标 准并 不是十分 的准确 , 根据实 际 囊来 实现除雪 , 但是应该注意 的是 , 这种 除雪 的方 式所需要 的成本 的经验 , 如果 不是 暴雪 , 那 么在一般 的情况 之下 , 降雪对 K u波段 以 较高 , 因此 目前 国内还很少采用。实践表明 目前 比较简单的一个化 及K u以下频段 的卫星信号是不会产生 比较明显的降耗 的。但是在 学方式就是 在化雪开始 的初期利用 高压水龙将反射 面上的积雪 冲 化雪 的过程之 中, 对 C波段以及 K u频段 的卫星信 号传输都会造成 去 。 整个 的过程只需要几分钟 , 但是雪块的滑落速度却很 快 , 不会对 比较显著 的影 响。 化雪对 于噪声 的影响要根据天线 口面的大小 以及 噪声 的温度产 生较大 的影 响 , 因此在我 国的北京地 区, 这种方式 被 天线 主反射面 的情况不 同而稍微有所不同。由于 自然化雪 的持续时 普遍的采 用。在进行天线 的冲洗 时, 可以利用人工手动来对 上行 的 间比较长 , 因此可以对 天线 的增 益产 生显 著的影响 。所 以不管是对 功率进行及 时的调整 , 这样 就可以极 大地避免由于雪衰而造成传输 并且不会 给卫 星转发器带来不必要 的威胁 。即使是在 上行站 还是下行站 来说 , 都要 对这一现象采 取积极的 、 灵活 的预防 劣化 的现象 , 措施 。 化雪之前进行 冲雪 , 导致 天线的表面结薄冰 , 也不会对 天线 的性 能 2减 小雨衰对 卫星信号传输影响的对策 造成较大 的影 响。 卫星传输 的路径 以及卫 星传 输 的特点 决定 了进行 雨衰补偿 的 结束语 环节 , 主要是 分成 三个环节 , 首先就是 在上行站 中对上 行链路 的雨 综上所述 , 雨雪衰 以及沙尘对卫星信号传输所 造成 的影响是不 u以上的波段卫 星传输必须 要采取一定 的措 衰所造成的损耗进行补偿 , 第二个环节就是通 过卫 星转 发器 对上行 能够被忽视 的,对于 K 链路的部分雨衰损耗进行 补偿 , 第三个环节就是在下行站 中留出一 施来克服这一现象和影响。 特殊的地 区或者是特殊的 C波段地面站 也要讲 雨雪衰 的影 响考 虑在内 。虽然雨雪衰所 造成 的影 响 比较严 定的雨衰备余量 , 这样可 以有效的降低由于雨衰而带来 的损失 。 2 . 1 对上行站 的雨衰补偿 。在上行 的链路 中对雨衰进行补偿 主 重 , 但是 如果 可以采取科学 的、 有效 的措施 , 那么就可 以极大地将雨 要 是通过线性增大上行站 的 E I R P ,来使得在降雨期间上行信号 的 雪衰所带来的影响降低 。 参 考文 献 饱和通量的密度保持相对 的稳定 ,使得 在一定 的天气情况之下 , 到 达卫星转发器中的信 号能够不受到降雨 的影响和制约。 [ 1 】 洪伟 . 自然现 象对卫 星广播 信 号的影响 与防 范[ J 1 . 广播 电视信 息 在对 C波段 的雨衰补偿过程 中, 如果不是大暴雨等特殊 的天气 ( 下半月刊) , 2 0 0 8 ( 9 ) . 2 】 韩光. 雨衰对卫 星信 号传播 的影 响及解 决办法[ J 】 . 广播 与 电视技 情况 ,那 么不会对 c波段的卫星信号传输产生明显 的雨 衰影响 , 所 [ 以在进行相应 的系统配置时 , 不需要将雨 衰的问题考 虑在 内, 就可 术 , 2 0 0 8 ( 4 ) . 以满足 可用度 的需求 。但是如果是大暴雨发生得 比较频繁 的地 区 , 【 3 ] 管斌, 任祥麟. 我 国广播 电视卫 星事业发展状 况[ J ] . 广播 与 电视技 那 么在 C波段在上行站进行 了保护 回退之后 , 还需要具备 4至 6 d B 术, 2 0 0 2  ̄) . f 4 ] 胡永武 . “ 匹配” 在 卫星 广播 电视接 收 系统 中的重要 性[ J ] . 魅力 中 的上 行 功 率 的能 力 。 2 . 2通过卫 星转发器进行补偿 。在 目前 的国际上 ,比较先进的 国 . 2 0 0 9 ( 3 5 ) . 5 1 顾 立兵. 如何提 高有线 电视前 端卫 星信 号抗雨 衰、 雪衰的能力I J 】 . K u波段 的直播卫星或者是通信卫 星都可 以对 上行链路的雨衰发挥 I 定 的补偿能力 , 这种通信 系统之 中, 对上行链路 的补偿可 以分 成 中国有线电视 , 2 0 0 6 ( 1 ) .

卫星雷达技术在冰雪监测中的应用探索

卫星雷达技术在冰雪监测中的应用探索

卫星雷达技术在冰雪监测中的应用探索寒冷的冰雪世界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所关注的课题之一。

冰雪的形成和变化对于气候研究、自然灾害预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卫星雷达技术的出现,为冰雪监测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可能性。

卫星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搭载的雷达设备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和监测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地面观测手段,卫星雷达技术具有全球覆盖、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

在冰雪监测中,卫星雷达技术可以通过对冰雪特征的探测和分析,提供冰雪面积、厚度、密度、形态等相关信息,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首先,卫星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冰雪面积的准确监测。

通过卫星雷达设备对地表进行扫描,可以获取到冰雪覆盖的范围和分布情况。

这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冰川监测非常重要。

以南极洲为例,卫星雷达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实时监测南极洲冰盖的面积和变化趋势,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其次,卫星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冰雪厚度的精确测量。

冰雪的厚度是冰川变化、海冰状况以及雪崩等自然灾害预警的重要指标。

传统的测量方法往往需要人工采样和测量,耗时耗力且不够精确。

而卫星雷达技术可以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回波信号,推算出冰雪的厚度。

这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卫星雷达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冰雪密度和形态的探测。

冰雪的密度和形态对于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卫星雷达技术,可以获取到冰雪的反射特征和散射情况,从而推算出冰雪的密度和形态。

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决策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卫星雷达技术在冰雪监测中的应用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卫星雷达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对冰雪面积、厚度、密度和形态等多个方面的监测和分析,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未来,随着卫星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冰雪监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揭示冰雪世界的奥秘,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landsat系列卫星的基本参数

landsat系列卫星的基本参数

landsat系列卫星的基本参数Landsat系列卫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合作开发和运营的一系列地球观测卫星。

自1972年首次发射以来,陆地卫星已经成为全球陆地观测的重要工具,为科学研究、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

以下是Landsat系列卫星的基本参数。

1.卫星命名与编号:Landsat系列卫星按发射顺序分别命名为Landsat 1至Landsat 8,前七颗卫星被命名为Landsat并加上罗马数字,而第八颗卫星命名为Landsat 9。

2.高度和轨道:Landsat卫星的轨道高度为705千米(438英里),这种轨道被称为太阳同步轨道,它每天绕地球运行14.5次。

太阳同步轨道允许卫星以相同的地方和角度观测地球,以消除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光照和阴影变化。

3.卫星质量和尺寸:Landsat系列卫星的质量和尺寸有所不同。

例如,Landsat 8的质量约为2850千克(6300磅),长约14.1米(46英尺),宽约9.5米(31英尺)。

卫星的大部分空间用于容纳传感器和其他科学仪器。

4.数据传输:Landsat系列卫星通过高性能数据传输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传回地面站。

这些地面站位于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挪威等地。

数据传输系统使用微波或激光通信技术,以确保数据的高速传输。

5.分辨率和波段:Landsat卫星搭载多种传感器,用于不同分辨率和波段的地球观测。

Landsat 8的OLI(Operational Land Imager)传感器可以提供30米、15米和100米分辨率的影像,包括可见光、红外和热红外波段。

这些波段对于土地利用、植被监测和水资源管理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数据存档和共享:Landsat系列卫星的数据存档和共享由美国地质调查局负责。

这些数据在免费向公众提供,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和使用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研究、资源管理和政府决策等不同目的。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极地冰雪覆盖度变化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极地冰雪覆盖度变化研究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极地冰雪覆盖度变化研究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最大的冰雪天然保护区。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前哨,极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更加直观、全面地研究极地的冰雪变化。

极地的冰雪覆盖度是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过去几十年来,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极地的冰雪覆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北极,冰雪覆盖的减少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因此,研究极地的冰雪覆盖度变化对于我们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即可通过遥感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高精度的远程监测,捕捉冰雪覆盖度的变化。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研究表明,北极海冰的面积和数量在不断地减少。

据NASA发布的数据显示,自1979年以来,北极的冰盖面积每个十年减少约1.07 万平方千米,相当于美国本土面积的1/8左右。

这是公认的“快速消融期”。

南极的冰雪变化则更加复杂,南极洲的冰盖总量逐年增加,但增速却十分缓慢。

同时气温变化造成的南极海上环流发生变化,会带动带状冰区的消融。

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下南极洲的海洋和大气温度分布正在发生变化,可能会引起南极冰盖的消融。

卫星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反映极地冰雪的面积变化,还可以研究极地冰盖的厚度、密度、形状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像地震波一样透过地球,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例如,欧洲空间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发射了卫星甚至能够探测到南极冰盖下的地壳变化。

这些数据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寻找地球表面之下的宝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地保持自然的状态已经越来越困难。

它既需要全球政府、企业和个人行动起来共同呵护,更需要涉及到卫星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发挥作用。

通过科学研究和探索,了解极地冰雪的变化,更加深入地认识地球和探寻未来,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注:本文节选自科技媒体翼龙网的相关报道)。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特点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特点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特点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被称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约3.6万千米处,相对于地面静止。

2.运行周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24小时,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3.轨道倾角: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倾角为零,即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

4.星下点轨迹: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从地面上看去,卫星好像是静止的。

实际上,卫星沿着一条倾角为零的圆轨道运动,其星下点轨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

5.覆盖范围: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只需在轨道上均匀地配置三颗卫星,即可实现对除极地区域外的全球覆盖。

6.应用领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由于其稳定的轨道位置和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气象、侦察、电视直播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轨道高度较高,因此在接收信号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

同时,为了保持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稳定运行,需要定期进行轨道调整和推进器维护等工作。

雪崩灾害监测中的测绘技术选用建议

雪崩灾害监测中的测绘技术选用建议

雪崩灾害监测中的测绘技术选用建议雪崩灾害是一种常见而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在高山地区。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准确地监测和预警雪崩灾害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测绘技术在雪崩灾害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合适的测绘技术选用建议,以提高雪崩灾害监测的效果和准确性。

一、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是传统的雪崩灾害监测方法之一。

通过采用全站仪、GPS和地面雷达等工具,对地表形态、雪崩堆积物等进行测量和分析。

然而,由于地面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如测量范围有限、成本较高等因素,使得其在雪崩监测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选择地面测量技术时,建议采用全站仪进行大范围的地形测量,结合GPS技术进行对点定位,并辅以地面雷达进行雪深测量。

这种组合使用的方式可以相对精确地获取地表形态和雪深信息,为雪崩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航空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雪崩灾害监测方法。

通过航空器上搭载的遥感设备,可以获取广泛的地表信息,如高程、植被、雪深等,从而实现对雪崩灾害的监测和分析。

航空遥感技术能够有效地获取大范围且密集的地表数据,为雪崩灾害监测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目前,常用的航空遥感技术包括航空摄影测量和LiDAR技术。

前者通过航摄设备获取地表图像,后者则利用激光雷达获取地表高程信息。

在航空遥感技术的选用中,建议采用适合工程应用的高精度航摄技术。

通过航摄获取的地表图像可以提供更真实、细节化的数据,有助于对雪崩灾害的监测和评估。

此外,结合LiDAR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表高程信息的精确获取,提高雪崩监测的准确性。

三、遥感卫星技术遥感卫星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雪崩灾害监测方法。

通过遥感卫星上搭载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大范围、遥远地区的地表信息获取,包括高程、植被、雪深等关键参数。

遥感卫星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覆盖范围广、周期性观测、高精度等特点。

然而,由于遥感卫星分辨率的限制,通常无法获取到较为细微的地表信息,这也给雪崩灾害监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自然作文]跟踪暴雪的卫星五年级优秀作文

[自然作文]跟踪暴雪的卫星五年级优秀作文

[自然作文]跟踪暴雪的卫星五年级优秀作文跟踪暴雪的卫星五年级优秀作文
一天,暴雪从冰岛回来;想在城市里兴风作浪。

卫星看到了暴雪,就紧跟着他。

这时暴雪看到了卫星,停下来说:"你跟着我干嘛?"
卫星说:"我是要找朋友玩,你跟我玩,怎么样?“ 暴雪听了很高兴。

这时卫星就说:“你跟我来吧!”
卫星把暴雪带回了冰岛,暴雪生气极了!他用冰雪把卫星冻住后,马上就去了城市。

卫星想给人们传递信息,却发不了信息报告,只能等冰雪融化了才能发送信息,可等到那时已经迟了。

暴雪来到城市,就开始下了一场很大的雪,都把1.2.3.楼的'楼层都盖住了。

暴雪还叫来了台风一起兴风作浪,把城市搞的一片狼藉,人们都不敢出门。

当卫星来到城市时,只见城市被大雪笼罩,台风把城市吹的一片狼藉,好在人们都没有放弃,把城市又重新建好了。

暴雪见了很生气,又想着到那儿兴风作浪去了。

这次卫星一直紧紧跟着暴雪,直到他在所有的城市中消失为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塞北风雪八载伴星展翅翱翔--记快速发展中的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

塞北风雪八载伴星展翅翱翔--记快速发展中的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

塞北风雪八载伴星展翅翱翔--记快速发展中的佳木斯气象卫星
地面站
王健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
【年(卷),期】2016(006)001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王健
【作者单位】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
【正文语种】中文
2007年成立的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是地处我国最东北端的气象卫星地面站,与已建成的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气象卫星地面站一起构成了我国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网。

佳木斯站目前主要承担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在轨测试、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和传输、静止气象卫星测距、空间天气环境监测及遥感数据应用等任务。

自2008年5月成功接收到FY-3A星发射后首轨资料以来,佳木斯站业务发展迅速,由单一接收业务拓展到多系统并行业务。

2010年11月完成FY-3B星7个探测器的7条首轨资料接收任务, 2013年完成FY-3C星10个探测器的7条首轨资料接收任务。

同年,新增FY-2号静止气象卫星测距业务,加强了地面测距业务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卫星测距精度。

2011年10月开始接收空间天气卫星数据,2015年11月安装了空间天气电离层闪烁仪,拓展了空间天气观测业务。

建站至今,佳木斯站已完成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运行的转换。

极轨卫星数据的接收与传输、遥感资料的处理与转发、遥感应用产品的生成和为地方服务等已形成稳定的业务化能力,并培养了一支业务熟练的技术维护和设备保障队伍。

从接收FY-3A 单星数据,发展到接收和传输FY-3A、FY-3B、FY-3C三颗卫星数据。

从建站当年接收1098轨增加到2015年的5592轨。

截止到目前共接收FY-3号卫星数据28269轨。

风云极轨卫星数据的第一“落脚地”--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采访侧记

风云极轨卫星数据的第一“落脚地”--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采访侧记

风云极轨卫星数据的第一“落脚地”--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
采访侧记
侯美亭;成伟玲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进展》
【年(卷),期】2016(0)1
【摘要】如果把气象卫星比作一支进入太空完成探测任务的风筝,那么控制风筝的线变成了卫星联系地面的无线电波,而手握这根线的,就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卫星地面站。

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佳木斯站)是我国本土的四个气象卫星地面站之一,其主要职责就是接收中国和世界上其他极轨气象卫星数据。

佳木斯站与北京、广州、乌鲁木齐及瑞典基律纳站一起构成了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全球接收网,各站的地面数据接收覆盖如图1所示。

【总页数】2页(P152-153)
【作者】侯美亭;成伟玲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风云三号C星——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颗业务星 [J],
2.极轨气象卫星地面站选址技术探索与天鹿湖山测试 [J], 翁俊铿
3.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及在轨试用情况 [J], 张鹏;杨军;董超华;卢乃锰;杨忠东;施进明
4.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极轨云图接收质量考核及优化拼图 [J], 张青;孟晋宝
5.基于主成分分析和改进K-means算法的极轨气象卫星数据处理软件分型研究[J], 林曼筠;赵现纲;皇甫大鹏;陈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NOAA AVHRR数据研究北半球雪盖气候学特征

利用NOAA AVHRR数据研究北半球雪盖气候学特征

利用NOAA AVHRR数据研究北半球雪盖气候学特征杨向东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遥感》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利用NOAA卫星图像,研究了北半球、欧亚、北美和青藏高原雪盖气候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北半球、欧亚和北美雪盖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均雪盖面积在1987年前后明显下降; 而青藏高原雪盖面积在1984年后明显下降,说明青藏高原雪盖的年际变化与北半球及欧亚、北美不完全一致.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杨向东
【作者单位】民航东北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沈阳,11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9:P468.0+25
【相关文献】
1.利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试分析云和雾顶部粒子的尺度特征 [J], 刘健;许健民;方宗义
2.利用NOAA/AVHRR资料分析雾顶的微物理特征 [J], 刘贵华;余兴;岳治国
3.利用NOAA/AVHRR卫星资料进行海域表面特征提取 [J], 王岁胜;荀毓龙
4.利用NOAA/AVHRR数据获取地表特征参数的方法研究 [J], 王黎明;周云轩;万力
5.利用NOAA AVHRR植被指数数据集分析黑河流域季候特征 [J], 卢玲;李新;程国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PS双频信号增强的雪水当量估计

基于GPS双频信号增强的雪水当量估计

基于GPS双频信号增强的雪水当量估计王佳彤;胡羽丰;李振洪【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22(44)5【摘要】雪水当量是重要的积雪参数之一,对气候变化预测与水资源管理等有重要意义。

GPS干涉反射技术(GPS-IR)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积雪深度监测技术,结合积雪密度估计模型可实现雪水当量的估计。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GPS-IR双频积雪参数反演增强方法。

首先,利用美国板块边界观测(PBO)AB33测站2016年水文年与P019测站2020年水文年的L1和L2C信号信噪比数据,通过GPS-IR技术获取了两个测站的双频反射高度,建立了双频反射高度的线性关系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填补了L2C信号反射高度缺测数据,进而获取双频增强积雪深度时间序列,然后通过积雪密度估计模型转换得到雪水当量日估计值,最后采用SNOTEL测站实测积雪参数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基于L2C信号的积雪深度反演精度要优于L1信号,基于增强方法的积雪深度反演精度介于L1信号和L2C信号之间;基于增强方法的雪水当量反演精度与L2C信号基本相当,且均优于L1信号;增强方法在AB33测站与P019测站分别有效填补了基于L2C信号的积雪深度/雪水当量时间序列25.8%与13.7%的空缺数据。

本文提出的增强方法充分利用了GPS双频信号数据资源,可获取高连续性的GPS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为设备缺乏地区的雪水当量估计、水环境监测等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13页(P789-801)【作者】王佳彤;胡羽丰;李振洪【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长安大学地学与卫星大数据研究中心;长安大学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P237【相关文献】1.基于接收信号DOA估计的GPS欺骗式干扰信号识别技术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GPS卫星信号模拟器信号估计方法3.基于广义延拓逼近的GPS卫星信号多普勒频移估计方法4.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双频信号的参数估计5.基于分裂基 FFT 的L1辅助 L2C 双频GPS 信号快速捕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星大陆漂移的可能性

金星大陆漂移的可能性

金星大陆漂移的可能性
张杰;李桂莲
【期刊名称】《地震科技情报》
【年(卷),期】1990(000)010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张杰;李桂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85.2
【相关文献】
1."航母"金星开创中国啤酒新时代——金星新一代畅销全国精彩金星让世界见证[J], 汪俊;毛晓峰;闫亚磊
2."金星"4号:r首个撞击金星的探测器 [J], 思飞
3.一张图管二十年绘就美丽金星——开化县华埠镇金星村农房管控的成功经验 [J], 开化县国土资源局
4.金星秀,呈现多彩人生——解析电视节目《金星秀(金星时间)》 [J], 苏碧滢;
5.“金星25”和“金星20”两款新品植保无人机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衰
根据实际经验,除非暴雪的情况下,降雪对Ku及其以下频段的卫星信号不会产生明显的衰减(馈源上的积雪不要太厚),但在化雪过程中,对于C波段及Ku波段的卫星传输来说,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

在化雪过程中,天线馈源及主反射面凹凸不平的积雪对电磁波产生强弱不同的散射和吸收,严重地破坏了卫星天线口面场分布函数的均匀性,大大降低了天线的增益,同时也增大了天线的噪声温度,上行链路的EIRP值或接收系统的G/T值均会因此而大大减小,影响了卫星信号的传输质量。

化雪对于天线增益和噪声的影响程度因天线口面的大小、馈源口的大小、天线主反射面的形状及通信频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由于自然化雪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对天线增益影响显著,因此,无论是信号上行的地球站还是信号的接收站,均必须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对于节目上行的地球站,减小雪衰有两种方式:一是馈源除雪,目前普遍采用向馈源口吹热风及时化雪的方法,这种方式简单易行,价格便宜,国内外部分厂家都具备这一能力;二是主反射面除雪。

可以通过在反射面背面安装加热金属丝、加热气囊的方式实现,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国内极少采用。

经过实践,目前最简单有效且成功应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在下雪的过程中用大功率风机通过喇叭形风口实时吹走雪花阻止其落在天线反射面上,这种方式非常适用于中小口径天线;二是化雪前或刚刚开始化雪时用高压水龙头冲动反射面上的积雪,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雪块滑落速度很快,对天线增益和噪声温度不会产生致命影响。

在冲洗天线过程中可以人工手动及时调整上行功率降低对信号播出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