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命运)交响曲》
八年级音乐上第二单元第二课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教学课件共21张PPT含视频、歌曲等素材
∣ 过渡
∣ 副部主题
两
主部主题
主
∣
题
过渡
变
∣
化
副部主题
发
展
呈示部 → 发展部 → 再现部
↓
↓
↓
光明与黑暗 尖锐对立
与
斗争还需努力
命
运
搏
斗
抗பைடு நூலகம்
争
请你为音乐编配故事
谢谢观赏,再见!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对比演唱
男: 咚 咚咚 咚
咚 咚咚 咚
咚
女:
啦啦
啦啦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讲解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讲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一首重要作品。
本文将从乐章结构、音乐特点和深层含义等角度来对这部交响曲进行解析。
首先,让我们从乐章结构入手。
这部交响曲共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为:快板(Allegro con brio)、抒情慢板(Andante con moto)、壮丽的華尔茲般的小步舞曲(Scherzo: Allegro)和大师作曲第三乐章情绪压抑之最后绝望与光明(adagio)。
每个乐章在形式和速度上都有所不同,展现了贝多芬丰富的创作技巧。
在音乐特点方面,首先要提到的是命运动机。
这个著名的“咚、咚、咚、咚”的四个音符,出现在曲子的开头,并贯穿于整个交响曲中。
它充满力量和张力,象征着命运的威力和不可逆转的力量。
另外,这部交响曲中也融入了大量的对比和冲突元素,如悲壮与威武、温柔与激昂等。
这些对比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样,让人思绪万千。
除了音乐特点,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还承载着一定的深层含义。
作曲家贝多芬创作这部交响曲的时候正处于聋疾的困扰之中,他痛苦的心情和对命运的反抗通过音乐得以表达。
交响曲中表现出的不屈和挣扎,是贝多芬个人经历的投影。
随着乐章的发展,音乐逐渐从黑暗中浮现出光明,这代表着希望和胜利的到来。
因此,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被视为一首具有启示性和希望的作品。
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对位、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通过不同的乐章和音乐形式展示了他的创作才华。
他通过音乐,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思考和情感的宣泄。
无论是在古典音乐还是在现代音乐领域,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和听众。
总结起来,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力量的作品。
通过对乐章结构、音乐特点和深层含义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交响曲。
它不仅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才华,也折射出了人类对于命运的思索和对希望的追求。
无论是音乐爱好者还是普通听众,都会被这首交响曲所打动,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
普通人赏析第五交响曲
普通人赏析第五交响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而《第五交响曲》更是贝多芬的一个出色的代表作。
一、作品创作背景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
贝多芬的伟大,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
这部作品早在1804年就在创作第三《英雄交响曲》的同时开始构思了,但是直到1804年才最后完成。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思想观点和艺术风格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开头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
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二、作品创作特征分析概要《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共分四个乐章,各乐章分析: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发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发展。
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势,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第二乐章:降A大调,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主题变奏曲式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
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
《第五(命运)交响曲 地平线交响曲课件》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上册
欣赏指南
• 第一部分:呈示部 音响威严而有 力地叩响了我们的心扉。 • 第二部分:展开部 象征命运的风 暴卷土重来不断冲击生活。 • 第三部分:再现部 显示出人民战 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
《命运》第一乐章的两个主题
• • • • • • A 第一主题:命运主题 1=bE 2/4 03 33 | 1 - | 02 22 |7 - | 7 -| B 第二主题:英雄主题 1=bE 2/4 5 1 | 7 1 | 2 6 | 6 5 |
贝多芬思想性格简析
• 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 夫二世之 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 赞颂,这一方 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 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 主义 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 把声乐和交响乐溶 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 恶化。使 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 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音乐欣赏
贝多芬与《第五(命运)交响曲》
一、交响乐简介 二、贝多芬简介 三、简析贝多芬思想性格 四、简析作品风格 五、欣赏指南
交响乐与交响乐的结构
•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特点是快速活泼, 充满戏剧性。 • 第二乐章——行板或慢板。抒情的、以歌 唱性音乐见长。 •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它们是轻快、幽 默、典雅和风趣的。 • 第四乐章——终曲。它通常是快板,经常 采用回旋曲式(A+B+A+C+A)或者回旋奏 鸣曲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 位钢琴演奏家。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 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 出。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1792年, 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1797年以后, 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26岁时失聪。对一个音乐家 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 一生最悲惨、最痛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 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 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 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 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 奥》等。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本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一、作品体裁简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合奏体裁是交响曲.二、作品创作背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已写过“海利根遗书”,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
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成了加伦堡伯爵夫人。
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
他在一封信里写道:“假使我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世界,这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次旺盛的创作高潮。
《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
三、作者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祖籍荷兰(也有传说是波兰的),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父亲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喜怒无常、嗜酒如命。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
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
终生未婚。
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他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演奏家和指挥家。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 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2.理解第一乐章的结构和主题3.能演奏第一乐章的主要旋律和和声4.能够分析和解释古典音乐的表现手法和音乐情感教学准备1.乐谱和音频文件2.音乐欣赏的学习资料和解析3.乐器和演奏器材(如钢琴、小提琴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让学生观看介绍贝多芬和第五(命运)交响曲的视频,引起兴趣和好奇心,并谈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第二步:了解背景让学生了解第五(命运)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包括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社会背景等。
可以选择介绍贝多芬在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如早逝的父亲、失恋的经历等,然后让学生分析他的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否与这些经历有关。
第三步:欣赏音乐播放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音乐,并让学生听几遍后把自己听到的音乐情感说出来。
老师可以先提供一些提示,如它让你感觉到什么,它在某些地方卡了高潮,它的节奏有多快等等。
然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个人的看法和感受。
第四步:分析乐曲介绍第一乐章的各部分,如序曲、第一主题、第二主题、转调部和回旋曲等,并帮助学生分析每个部分的特点和音乐表达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根据乐曲中的不同乐器和乐调,来分析音乐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例如,在转调部分,音乐从原来的D 大调转为F大调,让人产生出期望和希望的情感。
第五步:演奏乐曲为学生分发第一乐章的乐谱,让他们试着演奏几个片段。
如果班级里没有足够的乐器,可以用钢琴伴奏的方式,或者学生们用手拍打出和节奏,以模拟音乐的表现。
第六步:总结回顾整个课程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了什么,并结合个人经历或电影、电视剧等,来探讨曲调、旋律、音乐可以表达的情感等。
思考题1.音乐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能否说出音乐对情感的表达方式?3.怎样能演奏好一首完整的乐曲?4.贝多芬的音乐有哪些特点与其他音乐不同?结束语第五(命运)交响曲是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它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前言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一首著名音乐作品,该曲特点鲜明,富有感染力,一直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有关该曲的教案。
教案概述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曲目简介: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和基本信息;2.乐曲分析:通过对乐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结构,把握其音乐特点;3.听后感受:通过对乐曲的听后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乐曲;4.情感教育:通过对乐曲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曲目简介曲目历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1804年至1808年间创建的。
当时,他正处于自由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运动中,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这首曲子的原意是对抗命运,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
曲目结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共四个乐章:1.第一乐章:开始部分响起的“命运”主题将贯穿整首交响曲;2.第二乐章:主要是由交替进行的两个主旋律组成;3.第三乐章:是一个三部曲式的短调舞曲;4.第四乐章:采用常见的奏鸣曲式,由一次交响乐的序奏、小提琴的主题和变奏、斑马线型的分散结构和大调圆舞曲构成。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具有压抑和危机感,但在最后的第四乐章中,呈现出欢快和充满希望的氛围。
乐曲分析乐曲结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一个典型的四乐章交响曲,分别为快板-慢板-舞曲-快板。
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1.第一乐章采用了一种对位和和声技法,将整个交响曲贯穿在一起。
2.第二乐章有两个主要的旋律,一个是小提琴的旋律,另一个是大提琴的旋律,两个旋律交替进行,使乐曲变得动听。
3.第三乐章是一个短调舞曲,乐章作为中间的一个舞曲,使乐曲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4.第四乐章则是一个结构完整、富有韵律感的乐章,最后以欢快的圆舞曲结束。
整个曲子贯穿了“命运”主题,使听者在欣赏中体验命运的种种挑战与突破。
乐曲特点1.乐曲采用了对位和和声技法,这使得乐曲在旋律、节奏、节拍上巧妙地构建了起来,同时也加强了乐曲的分寸,提高了乐曲的艺术性。
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音乐鉴赏作业论文】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姓名:陈建学号:1005100110 学院:轻工与食品科学工程班级:食品101 一乐曲概述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至1808年初。
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二.多芬生平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
贝多芬的父亲竭力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
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下,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音乐教师。
在那里,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
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初步树立起艺术要服务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
十九岁时,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贝多芬最出名的五首曲子
1、《第五交响曲“命运”》《命运》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末至1808年初。
这首曲子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堪称“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2、《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这是达到了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
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
题目“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
但音乐的本体,更多的是对不幸遭遇的“隐忍”,对命运的“挑战”和抗争,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
3、《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月光》这个名的由来众说纷纭,关于这首曲子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当贝多芬给一对盲人兄妹演奏钢琴时,风将蜡烛吹灭了。
当时月光静静地洒落在这个贫困的小屋里,洒在钢琴上和三个人的身上。
有感此情此景,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奏鸣曲。
无论如何,“月光”这个名称使这首奏鸣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曲。
奏鸣曲中包含着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失聪的音乐家用心和灵魂谱写而成。
琴音轻推慢陈,如倾泻一地的月光,缓缓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许久不曾碰触的角落,勾起回忆联翩。
4、《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热情奏鸣曲》作于1804年至1806年间,正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
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的才能所获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是一首举世闻名,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热情》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成熟时期贝多芬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贝多芬对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有着复杂的体会及不满。
这首奏鸣曲被公认为是登峰造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5、《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首充满激情、力量和独立精神的乐曲,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面临耳聋和人生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8年期间,是他在创作成熟期的杰出代表。
这首交响曲以它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世界。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元素,如奏鸣曲式和动机发展,同时又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手法,使这首交响曲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第五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乐章是
整部交响曲的核心,以一个强烈的动机开始,这个动机被贝多芬称为“命运的敲门声”。
这个动机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是柔板,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沉思。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明快而有力。
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以壮丽的胜利结束。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他对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命运来获得自由和胜利。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是贝多芬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通过音乐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最能够代表贝 多芬的艺术风格的作品。它结构严谨、 完整、均衡,手法简练,形象生动, 层次清晰,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紧密 的内在联系。整个作品情绪激昂、气 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 过从“第三”到“第五”交响乐的创 作,贝多芬完成了交响乐创作的一次 伟大的革新他使交响乐的庞大结构服 从于一个中心思想,赋予交响乐以浑 然一体的雄伟的气魄。《第五交响曲》 共有四个乐章。这里欣赏的是第一乐 章。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 3/8拍子、双主题变 奏曲式。这一乐章是 用双主题变奏曲的形 式写成的,就是把两 个不同的主题依次轮 流加以变奏,以加强 乐曲的对比。先是并 列式变奏,后是成组 式变奏。
乐曲开始,在降A大调上低音 提琴轻柔地拨弦伴奏,中提琴和大 提琴拉起了优美、抒情、安详的第 一主题。这个主题与第一乐章中的 抒情的副部主题非常近似,是英雄 经过激烈的斗争之后,转入沉思。 富于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 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法国大革命的强烈冲击,无不反映在 以他的《第三交响曲》为代表的一系列作 品中,然而也就是从这首作品起,他开始 真正捕捉到了自己音乐的风格气质。在反 对法国扩张侵略的战争中,他写了应时作 品《威灵顿的胜利》和康塔塔《光荣的时 刻》。尽管拿破仑称帝后他憎恶这位独裁 者,但他始终为拿破仑的伟大而心荡神怡, 这位社会地位低下的科西嘉岛炮兵少尉的 成功鼓舞着他的民主思想。他是长期抱定 一种思想的人,在革命已时过境迁的封建 复辟时期,《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 最后申明了他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 级人道主义理想。
自由创作
热爱哲学的音乐家
贝多芬有前辈音乐家们未 曾有过的广博的社会阅历。他 身处欧洲最为惊心动魄的政治 变革时期,先后经历了开明君 主专制、法国大革命和封建复 辟的历史时期。生气勃勃的社 会新阶层及其思想,鼓舞、培 育着他成为一位具有社会参与 精神的艺术家。他早年在波恩 大学旁听哲学课,崇拜最激进 的启蒙学者——文学教授 E·施奈德尔。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著名作曲家,自1792年起,他一直定居维也纳, 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乐曲为生,以其创作成就而成为维 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之一。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 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坚持指挥、作曲, 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2023最 新 整 理 收 集 do something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是 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 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极具吸引力的标 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刻骨铭心的震撼。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乐九部,其中第三(英雄)、 第五(命运)、第六(田园)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 响曲,都享有盛名。此外,还有《悲怆》等32部奏鸣曲, 5部钢琴协奏曲,6部弦乐四重奏曲及《庄严的弥撒曲》 等众多作品,在欧洲音乐史上,他起到了“集古典主义 大成,开浪漫主义先河”的作用,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命运交响曲 第一主题 第二旋律
节奏与和 声的表显
重旋律化 歌唱性
情绪
激动不安 沉重有力
温柔平静 明朗抒情
乐曲欣赏
第一主题片段
第二主题片段 返回《第五(命运)交响曲》
☞ 《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完整聆听这一乐章,或观
看卡拉扬指挥的录像,注意分辨乐曲的结构,体会乐曲表现的思想情感。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摘要: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国的波恩,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一生的重要代表作有: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等等。
关键词:赏析;音乐;第五交响曲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88-01作为一名真诚而又独创性的艺术家,他亦把自己所谓宫廷艺术家的传统社会地位改变为自由艺术家的身份,从而确立了适应新时代艺术的新立场。
他尊重人类精神的高贵,深刻,温暖,柔和,美丽和伟大,试图将这些在音乐创造中表现出来,所以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文主义者,是音乐文化中的“普罗米修斯”。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1807年,并于1808年12月22日由他亲自指挥首演于维也纳皇家剧院。
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中的苦难,障碍,矛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是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也可以认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通过斗争争取自由,希望摆脱苦难掌握自身命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共分4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贯穿为一体。
不朽的命运主题——一个由4个音构成的简短有力的音调在全曲一开始便轰然而鸣,这是全曲的核心动机。
第一乐章: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快板,第一主题开门见山地推出主题—命运的叩门,命运动机支配着整个乐章的发展,声音冷峻威严,顽强甚至凶险,它环绕在四周不时降临,强调悲剧性因素,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活跃的进行造成一种惊慌不安的情绪,扣人心弦。
第二主题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温和舒缓的出来,命运动机在低音部顽强出现,它不断的重复,调性不断的转换,力度不断增长,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与第一主题展开激烈抗争,它的乐段全奏的方式,减少和弦的和声,音响力度最强音和“命运动机”的反复,形成了这一乐段的高潮,但是命运的黑暗势力相当大,英雄要取得斗争胜利的道路很漫长而艰巨,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四乐章)-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五交响曲(命运) - 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简介第五交响曲,全名为《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
该曲共有四个乐章,其中第四乐章为最后一章。
该乐章被人们称为花城版第五交响曲,是中国广州花城交响乐团对第五交响曲的重编,极其精彩动人。
本文主要围绕花城版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展开,为大家介绍一些该乐章的音乐鉴赏要点,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曲子。
乐章简介第五交响曲全曲的主题是“命运”。
第四乐章长达12分钟,由三个部分构成,最终以声如雷滚的结尾收场。
该乐章被认为是整首交响曲的核心。
这个乐章开始于一个非常著名和具有震撼力的开头,包括了低音弦乐奏出的快速和连贯的音符交替着打击乐的低沉声音的效果。
接着,一个激动人心的乐段开始,交替着木管、弦乐和铜管声部,达到了一个高潮,度过了整个乐章的大部分时间,直到其最后的复杂终结。
音乐鉴赏要点节奏和速度这首曲子的基本节奏是三拍子。
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强调和断奏的瞬间。
这些强调和断奏的瞬间强化了节奏的感觉,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这首曲子跑得很快,通常的演奏速度约为每分钟120到140拍。
这样的演奏速度可以进一步强调该曲子的疾风骤雨和场面宏大。
动态及强度变化花城版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涉及到许多强度变化和动态。
曲子一开始,声音是由柔和的低沉声开始,然后渐渐加强,发展成为一个高亢的动态,直到高潮部分。
这些动态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气氛,并引领着节奏和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动态的变化有时候非常剧烈,有时候却相对柔和。
这种变化的多样性也是该曲子迷人的地方。
旋律和和声第四乐章的旋律极其富有韵律感。
旋律是由多个声部交替演奏组成,常常存在一些相互呼应的片段。
这种相互呼应产生了一种混合的效果,使整个乐章听起来更加丰富和完整。
在和声方面,这首曲子以E小调作为基调。
在乐章的后半部分,和声被升调为一个更高的峰值,为闭幕做出了更好的铺垫。
结语花城版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是一首极其深刻、动人心魂的曲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op.67,由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创作,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一、乐曲背后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短、短、短、长节奏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一连串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
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他要向命运和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创作。
二、作品解析
1.第一乐章
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
阴暗、冷酷和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
2.第二乐章
凶残的命运阴暗、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一切。
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召唤人们奋起斗争。
3.第三乐章
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
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
4.第四乐章
— 1 —
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描绘出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
乐章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乐队全体奏出辉煌的第一主题,然后用弦乐表现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 2 —。
九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欣赏 ☆第五(命运)交响曲》【课件】
贝多芬作品 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末乐章的合唱根据 席勒的《欢乐颂》写成,作品第125号。贝多芬22岁时便计划为 这首诗谱曲,当他计划把这首诗用在一首有合唱的序曲中时,已 经42岁了。最早的第九交响曲手稿是1817年写的,又过了七年才 完成。1824年2月,他做了最后的润色。到1824年5月7日第一次 在维也纳上演时,贝多芬耳朵已经聋得无法去考虑担任指挥。首 演获得巨大成功,雷鸣般的掌声达五次之多,贝多芬却无法听到, 直到女歌手把他转过身来,他才看到人们在拍手。在座的人猛然 意识到他刚才之所以未转过身是因为没有听到,无不像触电似的 感到震惊,接着,同情和仰慕之情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部交 响乐是贝多芬一生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它构思广阔,思想深 刻,在体裁上创造性地加入了合唱队和独唱、重唱,与交响乐队 一起构成一部英雄史诗般的颂歌。全曲长一个多小时。
类有用得多”。
音乐风格
尽管出生于音乐世家,而且从小就开始学习钢琴和提琴,但贝 多芬并非莫扎特式的神童,他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而是孜孜不倦 地修改草稿直至感到满意为止。其早期作品具有海顿和莫扎特的风 格,但后来发展了一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形式,其作品个性鲜明, 较前人有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贝多芬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 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 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
九年级音乐上册 人音版
第四单元
《第五命运交响曲》ຫໍສະໝຸດ 音乐巨匠:音乐圣人——贝多芬
简介
BEETHOVENIAN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出 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 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 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 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 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 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 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 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 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
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让我们从头来认识这部作品!《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
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图又在哪里呢?这里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前面讲述过的那篇《Heiligenstadt Testament(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没错,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好在,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
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
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作曲家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让他苦不堪言。
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
所以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作曲家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
自此《命运交响曲》的主题渐露雏形。
在介绍上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就提到过,《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
我想没有必要在对这部作品的介绍中,过多强调其他因素了,还是从音乐本身来体会吧。
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四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教材17册4单元经典交响教学资料[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贝多芬、德沃夏克的交响作品,愿意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能够感受、体验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四乐章,德沃夏克《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情绪,初步了解其音乐结构及音乐内容。
[作品分析]1.作者简介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
欧洲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时宫廷的乐师。
祖父是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服务于宫廷的男高音歌手。
贝多芬由于早年显露出音乐才能,父亲不分白天黑夜地逼他练钢琴,使贝多芬感到生活的冷酷。
他自8岁始便登台演出,同时挑起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
1782年,12岁的贝多芬开始跟当时德国很有名望的音乐大师聂耶费(1748~1798)学习。
聂耶费的高尚道德和宽广的艺术胸襟,给贝多芬以重要影响。
贝多芬从此系统地学习了对位、和声、作曲、管风琴的演奏,熟悉了巴赫、亨德尔的音乐作品。
1787年到1792年之间,贝多芬曾先后师从于莫扎特、海顿门下学习作曲理论等,这对贝多芬一生的音乐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1792年,贝多芬来到欧洲音乐之城——维也纳。
他的钢琴演奏给他带来很高的声誉,并先后到柏林、斯图加特、布拉格等城市演出。
贝多芬热爱自由、反对封建专制,信仰共和、崇尚英雄。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对贝多芬的影响很大。
这种影响都明显地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
如: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英雄)交响曲》等,都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革命的英雄气质。
正当贝多芬才华横溢的时候,他于1796年患了耳聋症,而且在日益恶化。
这对他的生活和音乐创作是个莫大的打击。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等级观念带来的歧视和经济上的困苦。
这一切曾使他产生自杀的念头。
但他那刚毅的性格,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他深信能以艺术和道德的力量生活下去。
1803年到1813年期间,是贝多芬度过坎坷生活和艰难岁月的时期,也是他创作上最光辉和成熟的时期。
他的重要作品大多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例如: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热情》、《暴风雨》、《黎明》,交响作品《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爱格蒙特序曲》等。
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几年,正是在梅特涅反动统治下,奥地利社会生活非常黑暗的时代,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已被封建复辟王朝所吞没,自由民主的要求被卷土重来的教会和皇室贵族所镇压。
但贝多芬仍为表现人类追求光明理想而紧张地思索着艺术创作的道路。
经过六年的酝酿(1817~1832),终于创作出世界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交响音乐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这是贝多芬一生的思想和音乐艺术创作的总结。
贝多芬的晚年是非常凄凉悲苦的。
由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贝多芬于1827年2月26日在维也纳逝世。
当时,为他送葬的有两万多人。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在音乐艺术上、内容及曲式结构上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
贝多芬的艺术创作,集中和发展了欧洲古典音乐的精华,也开辟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2.背景资料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于1805年开始创作,于1808年完稿。
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完成之后,不仅在创作上成就颇丰,在创作思想上也日臻成熟。
因为《第三交响曲》所确立的英雄形象不仅得以保持,而且大有发展。
如果说,《第三交响曲》是在歌颂英雄个人的正义行为,歌颂他为正义而战、为正义而牺牲,并以此来换取人类的自由、解放和幸福和话,那么《第五交响曲》则是歌颂群体的、英雄与广大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的英雄行为,歌颂觉悟了的人们向黑暗势力奋起斗争并获取最后的胜利,使人类走向光明、幸福的未来。
这才是真正伟大的英雄事业。
1802年,贝多芬因耳聋感到生活绝望,因而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斯塔特遗嘱》。
1804年,拿破仑称帝,贝多芬愤怒地扯去《第三交响曲》总谱上题献给拿破仑的字样。
时代和命运维系着个人的遭遇,但贝多芬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生活中的不幸,面对命运的压力,不断地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从黑暗走向光明,必须通过斗争,获得胜利。
”正是这种信念鼓舞了他。
经过三年的奋斗,他完成了《第五(命运)交响曲》这部撼世之作。
《第五(命运)交响曲》是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
它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歌颂了人民群众战胜黑暗势力的伟大胜利,体现着作者“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伟大精神。
3.第一乐章分析第一乐章:明亮的块板,奏鸣曲式。
呈示部主部主题:贝多芬曾经针对这个动机说过:“那是命运在敲门”“这响亮、震撼人心的音响,威严而有力地叩响了我们的心扉。
它既像一种严厉的警告,又像一种惊慌不安的颤栗,暗示着悲剧性的命运降临在人们的面前。
这一动机在呈示部主部主题中不断地发展,使那种惊惶不安的情绪逐步增长,几乎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
连接部:圆号奏出了这一富有号召性的音调。
它的节奏来自主部主题,而旋律则由小调转为大调。
至此,那惊惶不安的、带有暴戾特征的音响似乎有所收敛。
副部主题:这一主题是从连接部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它用第一小提琴与木管组乐器(单簧管)来“对答”,表现出一种柔和的、纯良的温和品格。
这一优美抒情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但是,在这优美的主题下面,低音声部不时地传出主部主题的音型。
此后,当两个主题汇合一起时,便形成朝气蓬勃、充满豪放气质的结束部。
展开部:展开部以圆号“命运”主题开始,弦乐作了回响。
它象征着命运的“风暴”卷土重来。
并声嘶力竭地呼啸着,冲击着人们的生活。
在这部分音乐中,调性很不稳定,好像人们与命运的搏斗在持续着,力量的对比在变化着。
再现部:再现部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命运动机的声势很大,但抒情的英雄主题也有所加强。
它预示新的斗争必不可免并必将激化。
4.第四乐章分析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呈示部主部主题:这个一往无前的进行曲式的旋律,非常接近法国大革命时期群众歌曲的风格。
它那明晰的节奏、丰满的和声、乐队的全奏和强壮饱满的音响,烘托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也刻画了一种胜利在望的群体英雄形象。
它令人联想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的节日气氛。
连接部:这段旋律依然有进行曲的特征,但它更富于歌唱性,好像人们在歌唱着胜利、赞颂着英雄。
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呈示部副部主题:副部主题转入G大调。
这是一个生动、活泼、欢快、跳跃的舞曲性旋律。
它留给人们的联想是: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欢乐地歌舞,在不停地涌动……结束部:这呈示部的结尾段依然在G大调上。
它显得壮阔一些,但保留着整个呈示部那光明、欢乐的英雄性特点。
第四乐章的展开部采用副部主题的素材进行广泛地发展。
它活跃而饱满有力。
当音乐向高潮推动时,命运的动机又突然出现:但是,这命运的动机是软弱无力的。
它好像一片暂时的乌云,难以遮盖住灿烂的阳光,只能引起人们的一种回忆:曾几何时,它是那样地猖獗、那样地不可一世,终归是螳臂挡车。
第四乐章的再现部完全是一种胜利后的狂欢。
那光辉灿烂的乐队全奏迫使命运动机彻底的销声匿迹。
此后,是一个很长的尾声。
那是胜利的凯歌!那是对英雄的颂扬!那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邪恶的辉煌结论!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名作。
恩格斯在写给他妹妹的信中说:“要是你还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
”由此可见,恩格斯对它的评价极高。
[教学建议](一)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用3课时,也可用2课时。
学习演唱《念故乡》、欣赏两首交响曲各用1课时,如果用2课时的话,则将学习歌曲和欣赏《第九?穴自新大陆?雪交响曲》结合起来,占一个课时.(二)聆听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1.《第五(命运)交响曲》的两个乐章可以分先后地单独聆听;但聆听每个乐章时务必要注意其完整性,切勿零切碎割,以免学生对乐曲没有完整的整体印象。
2.在聆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两个乐章时,最好是将两个乐章对比着听。
这样做,易于使学生感受其不同的音乐情绪,也易于从整体上理解其音乐内容及其哲理思想。
为此,可以引导学生透过乐曲的曲式结构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脉络,进而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及哲理思想。
3.在聆听两个乐章之前,应引导学生熟悉其音乐主题。
重要的主题(如:主部主题、副部主题)最好能唱一唱。
有了这个基础,可引导学生从调性上、色彩上、情绪上做一些初步的感受、体验、判断工作,从而为乐章的整体聆听打下良好的基础。
4.如果教学时间允许,最好能用改编成通俗音乐的《命运交响曲》对比着听。
5.在聆听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本作品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也可以在学生检索、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作些拓宽性的讨论。
但是,务必把握主题,掌握好拓宽的分寸,以免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产生。
(三)如果教学时间不足,可重点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略去《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在学唱《念故乡》的过程中浏览性地听一听《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片段。
或者,略去《命运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只欣赏该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相关资源]第一乐章音频下载第四乐章音频下载相关视频下载命运第一乐章演奏视频欣赏小知识-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