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德国结课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德企业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与目前的世界级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软件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的惟一应变对策就是变革,而文化变革又是一切变革的根本。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国际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公司内部会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公司的经营管理,如营销策略等也会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而不同。伴随着的企业跨文化冲突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企业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如何在借鉴欧美企业文化长处的基础上,形成国人企业自有的文化,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带来效益,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德国企业文化

1.企业培训。德国企业培训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给每个学员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参训学员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企业培训工作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2.牢固的质量意识。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一向是最重视的。他们认为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由此可见,技术不断进步,保持良好的质量,制造一流产品,是德国企业具有较强竟争力的重要原因。

3.注重独创性研究开发。德国研究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9%,居世界前列。德国人相信研究与开发决定企业未来,因而不论经济如何不景气,也不削减开发费用,并在研究中重视独创性和高度专业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创造潜力,这是德国研究与开发体制的长处。

二、中国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实践。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盲目的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热衷于搞文化活动,片面地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步降温。不难看出,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因为没有完整的企业文化的理论指导而走入的几个误区:第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

第二,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分离。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

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第三,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三、两者区别 :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企业在其经营管理的理念方而存在很多差别。中德企业在文化构建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基础的差异。德国企业文化以基督教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注重科学与法制。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础则是儒家文化,注重“人情”和“精神”。

2.管理制度上的差异。在德国企业内部,其组织结构严密,奖惩制度详细而严格,他们注重法制管理,同时也注重个人的发展。中国的企业注重人情,但偏重人事和伦理化的管理,往往忽视了制度的实施。而且,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人力资源配置上的滞后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3.经营理念上的差异。德国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企业终极价值目标。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法宝是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在德国企业中,能力主义至上,个人报酬、升迁都跟能力和业绩直接相关。在中国的许多企业中,营销观念尚未成熟,经营哲学基本上还是一个生产观念和推销观念的混合体,其结果往往是大量地生产产品并通过低价推销来争夺市场。

参考文献:

[1]杨红军:非正式制度与企业文化研究[J].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4,12

[2]邵文龙: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启示[J].中国石化管理探索,2006,08

[3]可星:中德企业管理模式比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03

[4]黄丽、琴韦莹:东西管理文化交融与有效跨文化管理途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