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对于预防事故和伤害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自己的安全。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顺序:1. 危险源的识别首先,需要识别出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物质、设备或环境等因素。

例如,化学品、电气设备、高空作业等都可能造成危险。

2. 危险源的评估对于识别出的危险源,需要进行评估,确定其所带来的危险程度和频率。

评估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危险源的性质、特性、操作方式等等。

3. 危险源的控制在了解了危险源的性质和危险程度之后,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

例如,可以采取物理隔离、安装防护设备、提高操作者危险意识等措施来控制危险源。

4. 危害的识别在评估和控制危险源之后,需要评估危害,也就是由危险源引起的实际伤害和损失。

不同的危险源引起的危害也不同,例如,化学品可能导致中毒、火灾等;高温可能导致烫伤、晕厥等。

5. 危害的评估对于识别出的危害,需要进行评估,确定其实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程度。

评估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伤害的类型、程度、时间等等。

6. 危害的控制在了解了危害的类型和程度之后,需要采取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

例如,可以提供安全培训、加强管理、提高危险意识等措施来控制危害。

7. 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最后,需要进行整体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综合考虑危险源和危害的因素,评估出潜在的风险,然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总的来说,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全面、深入的考虑危险和危害的因素。

以上的辨识顺序可以帮助人们系统、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危险和危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机械伤害包括夹具、刀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以及操作不慎导致的摔伤、砸伤等。

为避免机械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操作前认真检查设备、工具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4.使用防护装置,如护手罩、安全带等,减少伤害程度。

二、坠落伤害坠落伤害是指从高处跌落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坠落伤害包括高空坠落、梯子滑倒等。

为避免坠落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工作场所,减少高处作业的难度和风险。

2.使用安全可靠的登高设备,如梯子、脚手架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登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4.遵循高处作业规范,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三、电击伤害电击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电击伤害包括触电、雷击等。

为避免电击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在雷电多发区设置避雷设施,减少雷击的风险。

4.对工作人员进行电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四、尘肺病尘肺病是指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

为避免尘肺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粉尘控制设备,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2.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如口罩、面罩等。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尘肺病患者。

4.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如加强通风、除尘等措施。

五、中毒、窒息中毒、窒息是指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人体中毒或窒息的危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和评估生产、经营、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包括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事故隐患辨识。

1.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相应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隔离、通风、个体防护等。

2.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物理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定期维护设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3.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生物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素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疾病。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预防接种疫苗等。

4.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旋转部件的夹挤、摩擦,高处坠落,运动部件的撞击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安装急停按钮、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

5.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触电、电火灾、电磁辐射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始终存在。

为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并详细阐述危险物品识别、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艺过程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审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品识别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物品。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了解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方式。

例如,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需严格控制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2.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职业病、劳动保护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尘、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工作场所还需遵守相关劳动保护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3.工艺过程危害识别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反应、热能利用等方面。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同时,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能也可能导致烫伤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材料疲劳、软件漏洞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备设施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或故障,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设备设施还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如防雷、防电等。

5.职业健康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化学物质摄入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粉尘等呼吸系统疾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员工还需遵守相关职业健康法规,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6.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污染源等方面。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和查找,对可能对工作者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GB/T 29001-2010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对场所的设备进行检查,例如机器设备、照明设备、输送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检查其是否工作正常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要特别关注一些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和设备,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2.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在一些生产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化学物质的危害,例如化学工厂、实验室等场所。

因此,必须对化学物质进行评估,了解其对从业人员的可能危害情况。

评估化学物质危害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其危害类别、危害物质特征、毒性级别等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安全天然环境评估部分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威胁。

例如,可能会遭受雷击、洪水、地震、暴风雨等天灾。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要对工作场所所在区域的天然环境进行评估,掌握可能遭受的天灾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人员行为安全风险识别员工的行为也会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还要识别可能有的人员行为安全风险。

例如,无意中使机器设备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定等行为,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落实个人安全责任和作业规定,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5.心理因素危害评估长期处于特殊环境的工作者可能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

因此,对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危害因素进行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危害因素可能包括单调重复、高强度压力、社会孤立、工作不确定性等因素。

通过评估,建立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机制,维护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后,应及时制定各种措施,防范、减少或消除有害、危险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中,通过对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对象以及工作人员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可能会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辨识危险因素是保障员工安全的必要步骤,而对于企业而言,弄清危险因素也为企业管理者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了依据。

本文将讨论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包括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等。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危险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员工健康、安全或环境的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由物理现象及其特性、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1)噪声:是工作环境中最常见的物理因素之一,它可以对员工的听觉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震动:主要指低频率震动,如从机器中产生的震动可能导致员工手部压力病和腰椎病等职业病。

(3)照明:不良的照明条件容易导致员工的视觉疲劳、误操作和事故。

(4)温度: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如果过高或过低就会影响员工的舒适度和健康,甚至会引起热休克和冻伤等职业病。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毒害物质、爆炸物质、腐蚀性物质和易燃物等。

(1)毒害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的毒害物质,如苯、铅等易引起中毒的物质。

(2)爆炸物质:如火药、炸药、气体等,如果存储和操作不当,可能引起事故。

(3)腐蚀性物质:如酸、碱等,容易导致皮肤、眼睛受伤。

(4)易燃物:如液态石油气等,如果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引起员工健康危害的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霉菌、粉尘、花粉等。

(1)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如痢疾、肺结核等。

(2)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等,容易引起传染性疾病。

(3)霉菌:如霉菌较多的环境,容易造成哮喘、过敏性疾病等。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是识别和预测危险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根本步骤。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评估某个工艺、设备或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1、危险源识别:首先需要确定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或场所。

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风险识别:通过对危险源分析,得出对环境和个人的潜在风险。

将相对界别的危险与定义的风险等级相对应,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和环境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如工作流程、人员能力等。

确定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风险。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了解设备和工艺中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

有时候,一些危险因素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现场检查。

2、事故记录分析: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记录,找出事故的一些因素和规律,加以避免。

3、专家意见: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与特定危险源有关的潜在风险。

4、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找出一些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便于快速和准确评估潜在危险。

危险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和分析对于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上述方法仅是汇总,实际操作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建立严谨的管理体系,发现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2
电离辐射 破坏造血系统 影响机体免疫系统 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暂时或永久不育 导致放射性白内障 导致胎儿死亡、畸形、发育障碍 引起恶性肿瘤
33
※ 高温、低温
¤ 高温危害 • 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 • 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 低温危害 •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
• 火炸药 •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
的物质 • 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 • 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 • 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24
气相爆炸物质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汽油、苯类、醇类、 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 • 爆炸性粉尘(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钛、 硅、钙及硫磺、小麦等粉尘)
电气设备 触电 火灾 静电 雷击
22
7、作业环境:
粉尘 毒物 噪声 振动 辐射 高温 低温 工时制度 女职工劳动保护 体力劳动强度
8、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事故因急救援预案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日常安全管理 辅助生产和生活卫生设施
23
4.2 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
※ 易燃易爆物质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液相和固相)
10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噪声危害 • 振动危害 • 电磁辐射 • 运动物危害 • 明火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物料的危险特性
公司所涉及物料中氢氧化钠属第8.2类碱性腐蚀品,本品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

粉尘刺激眼睛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硫酸第8.1类酸性腐品,本品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

并在可能引起化学灼伤。

2)生产作业主要设备、设施的危险性
生产作业中使用反应罐和摆线针轮减速机以及各类泵等机械设备,操作和维修过程中如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发生碰伤、卷入等人身伤害事故。

2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

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

2.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a.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b.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3.辨识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

(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

(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

(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

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对照、经验法:
2)类比法:
3)系统安全分析法:
三、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 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
1)划分作业活动 2)辨识危害
3)确定风险
4)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承受 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2、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
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
4)事故的基本特性
(1)普遍性 (2)随机性 (3)必然性
(4)因果性
(5)突变性 (6)潜伏性 (7)危害性 (8)可预防性
(二)危险源的分类
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技术上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强调生产场所、设备或设施存在的或固有的 能量(物质)的多少。
事故隐患是出现明显缺陷的危险源。
(1)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危险和危害因素。 (2)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处置危险和危害物并降低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施救条件。
(二)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3)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1、重大危险源 1)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设备、设施或 场所都可称为重大危险源。
2)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 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 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 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2)《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 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定义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二.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面对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比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工作中的安全隐患等,如何辨识这些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是保障我们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和常见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安全检查对于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危险、危害因素的行业,如工厂、建筑工地等,可以通过安全检查的方式进行辨识。

安全检查可以分为定期安全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检查。

定期安全检查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安全检查,如每月、每季度、每半年等,旨在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不定期随机检查是指在安排的时间段内不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旨在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现场勘查对于其他类型的危险、危害因素,可以通过现场勘查的方式进行辨识。

现场勘查是指到危险、危害存在的现场进行实地勘查,了解现场的情况,判定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以及风险等级,为制定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经验总结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经验总结的方式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该方法是基于以往的经验进行辨识,通过总结以往出现的安全事故或危险事件,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和共性,以此提高我们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和预防能力。

常见危险、危害因素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危险、危害因素之一。

每年全球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几十万,是导致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警惕各种交通事故的存在,包括道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航空事故等,保持安全的交通意识,避免各种驾驶违规行为和过度自信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造成危害的因素。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这些灾害通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减轻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工作安全隐患在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高空作业、电气化设施、机器设备等。

这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加注意,极易导致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辨识方法及内容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即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大类,37小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设备和设施缺陷、电危害、高低温危害、噪声和振动、辐射、有害粉尘等共15种;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共5种;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致病微生物、有害动植物等共5种;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如健康异常、心理异常等共5种;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如操作错误、指挥错误等共4种;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空间不足、标识不清等;也可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20类;2.辨识方法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a.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b.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3.辨识内容1厂址: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等;2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动力设施、道路、贮运设施等;3道路及运输:装卸、人流、物流、平面和竖向交叉运输等;4建、构筑物: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防火间距等;5工艺过程a.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从根本消除的措施、预防性措施、减少危险性措施、隔离措施、联锁措施、安全色和安全标志几方面考查;b.对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及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c.根据归纳总结在许多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中典型的单元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6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设备从高温、高压、腐蚀、振动、控制、检修和故障等方面;机械设备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误操作等方面;电气设备从触电、火灾、静电、雷击等方面进行识别;7作业环境:存在毒物、噪声、振动、辐射、粉尘等作业部位;8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对于重大危险源,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进行识别;。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了解并辨识危险和危害因素是预防事故和健康保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辨识方法,以便读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够更加敏锐地辨别和应对。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危险和危害因素是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因素。

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危险危险是指具有损害人身或财产的潜在性质的物体、物质、现象、过程或条件。

危险通常可以根据表现形式分为以下三类:1.物理性危险:如机械伤害、电击伤害、气泡形成等。

2.化学性危险:如酸碱腐蚀、有毒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如病毒、细菌、昆虫等。

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长期或频繁接触,会对人体造成慢性伤害或慢性病的因素。

危害因素通常分为以下几类:1.职业性危害:如工业粉尘、化学物质等。

2.环境污染危害: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3.长期行为习惯危害: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

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为了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辨识方法来快速判断这些因素。

观察法观察法是最简单的一种辨识方法,主要适用于外观容易辨识的物体。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观察待处理的物体,注意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其次,根据观察的特征,我们可以大致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3.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问答法问答法是指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以此来逐步辨识所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需要了解待处理物体的相关情况,如用途、成分等。

2.其次,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提出一些与待处理物体相关的问题。

3.根据给出的回答,逐步判断这个物体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4.最后,根据判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危险和危害因素。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通过特定的实验来判断待处理物体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验操作步骤。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员工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机械危害2.机械危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与人体接触、机械设备部件的抛射、翻滚等。

为了避免机械危害,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等。

3.电气危害4.电气危害主要指电流、电压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而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触电、电击、电灼伤等。

为了预防电气危害,应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制定并实施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5.热危害6.热危害指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高温作业、低温作业等。

避免热危害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面罩等,同时应控制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7.化学危害8.化学危害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化学原料的泄漏、挥发、化学反应等。

避免化学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化学原料进行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化学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9.辐射危害10.辐射危害是指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电磁辐射的发射、核设施的泄漏等。

避免辐射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员工不接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辐射源。

11.生物危害12.生物危害是指病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生物性污染的传播、动物咬伤等。

避免生物危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13.物理危害14.物理危害是指噪声、振动、电磁场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损伤等。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10)酒后或疲劳驾驶;(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存在的地点或部位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

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滑; 1)置;4)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无处不在,它们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正确识别和辨识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对于防止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常与工业设备、物质、环境和行为等相关。

它们指的是那些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情况,这些情况不仅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生,还可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可以包括许多方面,如化学品、高温、高压、高空等。

除此之外,危险和危害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例如交通事故、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等。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特点了解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识别和辨识。

以下是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几个基本特点:1.难以控制: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可能会突然发生,并且难以立即控制。

例如,火灾或地震等天灾,可以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

2.不可预测和叠加: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往往无法完全预测,有可能叠加在一起进行影响。

例如,食品中不同的污染物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3.不确定性:当面对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时,我们常常不确定发生事故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例如,某些违规操作可能不会立即造成事故,但它们却可能会增加事故的概率。

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正确的识别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非常重要,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辨识方法:1.按照行业标准识别: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特定行业的重大危险和危害因素。

例如,建筑安全标准和化学品行业标准等。

2.进行危险分析:危险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各种潜在的危害和成本。

对于最常见的风险,例如,机械故障或电气故障等,在进行危险分析时应注意其概率和可能的影响。

3.着重考虑人为因素:贡献最大的危险往往不是来自自然因素,而是来自人为因素,例如疏忽、冒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6177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

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工的能力。

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

2.失控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

同时又必须结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少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

如果发生失控(没有采取控制、屏蔽措施或控制、屏蔽措施失效),就会发生能量、危害物质的意外释放和泄漏,从而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所以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3个方面。

此外环境因素是引起失控的间接原因。

(1)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故障)故障(含缺陷)是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

故障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近性或突发性。

造成故障发生的原因很复杂(设计、制造、磨损、疲劳、老化、检查和维修、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和其他系统的影响等),通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和分析总结可使多数故障在预定期间内得到控制(避免或减少)。

掌握各类故障发生的规律是防止故障发生的重要手段,这需要应用大量统计数据和概率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人员失误人员失误泛指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人员失误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是引发危险、危害因素的重要因素。

人员失误在规律和失误率通过大量的观测、统计和分析,是可以预测。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986)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存放不当、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攀坐不安全位置、在吊物下作业(停留)、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忽视使用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不安全装束、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13类。

(3)管理缺陷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发生事故和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

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4)客观因素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也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危害因素分析的基础。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单介绍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的方法和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的方法。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 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

l.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 粒子、饬W印⒅首印⒅凶印⒏吣艿缱邮取7堑缋敕洌鹤贤庀摺⒓す狻⑸淦捣洹⒊哐沟绯?。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

(8)明火危害。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

(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主要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①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危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等:②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化工设备、装置: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作、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危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