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xx公司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工作环境进行管理控制,提高员工工作品质和综合素质,确保工作环境能满足产品(仅针对无菌口罩)要求。
2 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实验室的卫生,操作员工的个人卫生管理。
3 职责3.1 各部门操作人员负责个人的卫生工作。
3.2 生产部依照本程序负责生产车间的环境管理工作。
3.3 质量部QC依照本程序负责实验室的环境管理工作,并负责洁净区环境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QA负责生产车间、实验室卫生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3.4 设备部和生产部负责厂区环境的管理。
4 规程要求4.1 厂区环境4.1.1 有整洁的厂区环境,厂区路面、运输等不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
4.1.2 厂区布局合理,生活区、辅助区、办公区对生产区没有不良的影响。
4.1.3 厂房四周无积水、无杂草、无蚊蝇孽生地,按《防虫防鼠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2 生产厂房:按照产品要求分为洁净区(洁净区适用于无菌产品)和一般工作区。
4.2.1 洁净区管理标准:4.2.2 洁净区环境监测方法及检测频次一览表4.2.2.2 当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时,立即向质量部经理汇报,由质量部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整改,直至复检合格后才能进行生产。
4.2.3 人员、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4.2.3.1 进出洁净区的人员严格执行《人员进出洁净区操作规程》。
4.2.3.2 进入洁净车间做到人流、物流分开,未经净化处理的物品不准带入洁净车间。
凡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必须严格执行《物料进出洁净区管理规程》。
4.2.4 洁净区卫生4.2.4.1 洁净区内的工作人员需经过卫生知识培训。
了解人流、物流程序,明确洁净区内的生产环境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4.2.4.2 与生产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洁净车间。
因工作需要需进入洁净区,经过培训后或者在有经验人员的陪同下按人员进出程序要求进出洁净区。
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
4.1.5 洁净区必须配备空气灭菌设备,并定期验证设备能力。
4.1.6 试剂盒生产、血培养瓶灌装用净化车间环境与控制要求见下表:
洁净度级别
尘粒最大允许数/立方米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
静压差
≥0.5μm
≥5μm
沉降菌/皿
不同级别洁净区及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5Pa;洁净区与室外之间≥10Pa
100级
3500
0
1
10000级
350000
2000
3
100000级
3500000
20000
10
监测频次
1次/季
1次/季
1次/周
1次/月
4.2生产区域清洁环境管理要求
编号:XK- ZC 6.4-2016
版本:2016-E
更改次数:0
5、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
第 2 页 共 2页
4.2.3清洁区操作人员不得化妆,不准佩戴首饰,不留长指甲,注意搞好个人卫生。
4.2.4人流和物流应分开。
人员进出控制程序
进:换鞋→脱外衣→洗手→穿洁净服、佩戴口罩和帽子→手消毒→洁净区;
编号:XK- ZC 6.4-2016
版本:2016-E
更改次数:0
5、生产作业环境和产品清洁控制程序
第 1 页 共 2页
1 目的
确定、提供并控制生产、检验必须的净化车间环境,确保产品清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检验所需工作环境和产品清洁的控制。
3 职责
食品企业环境控制程序
食品企业环境控制程序简介本文档旨在为食品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控制程序,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该程序侧重于控制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以减少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风险。
环境控制措施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环境控制措施,以确保食品生产过程的环境条件良好:1. 温度控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确保适当的温度控制以防止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需要安装温度控制设备,并定期检查和记录温度数据。
2. 湿度控制:维持适当的湿度水平可以减少霉菌和真菌的生长。
使用湿度控制设备,定期监测湿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调整湿度。
3. 空气质量控制:保持室内空气的良好质量对于食品生产至关重要。
安装空气过滤系统以去除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并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滤器。
4. 交叉污染预防:制定并实施交叉污染预防计划,以防止不同食品之间的污染。
例如,使用独立的工作区和设备来处理不同种类的食品。
环境监测为了确保环境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食品企业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监测程序:1. 消毒程序:定期对生产设备、工作台、地板等进行消毒,以确保无菌环境。
记录消毒过程和结果,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2. 空气质量监测: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包括悬浮颗粒物、有害气体和微生物。
记录监测结果,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3. 水质监测:对用于食品生产的水进行定期检测,包括微生物污染和化学物质。
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紧急处理和纠正措施食品企业应建立紧急处理和纠正措施程序,以应对环境控制失效或食品污染事件。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紧急处理程序:建立紧急处理策略,包括暂停生产、隔离受污染食品、调查原因等。
2. 纠正措施:当发现环境控制失效或食品污染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消除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3. 问题解决:对发生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教训,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培训和意识提高为了确保环境控制程序的有效实施,食品企业应提供培训和意识提高活动。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管理,达到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3.参考资料无4.术语和定义工作环境:指工作时所处的条件,包括物理的、环境的和其他因素,如噪音、温度、湿度、照明或天气等。
5.职责5.1品保部负责现场生产环境的管理与检查。
5.2生产车间负责对工作环境执行情况的监督及检查。
6.工作程序6.1根据产品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建立工作环境的管理制度,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干燥、无污染、适宜的照明,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满足产品实现过程中对工作环境的要求。
6.2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分类放置,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定期整理生产现场,对已完成生产的剩余物料及时退回仓库,废料、不良品、报废品应及时清理运至碎玻璃区或废品区,损坏或报废工具、工装夹具、设备等及时处理不得长期在车间存放。
6.3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吸烟、吃饭、睡觉、会客、化妆和服药等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6.4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工装、工具进行管理,使得生产现场规范、有序,组织和建立文明生产的工作环境。
生产区内工具、设备、工作台面等应清洁、无积尘。
6.5生产区应清洁卫生,无不清洁的死角。
6.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6.7生产区应有相应的卫生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放于规定位置,不得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产生影响。
6.8进入一般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严禁不穿戴工作服、鞋、帽进入生产车间。
6.9运输通道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通道的清洁、畅通。
6.10仓库对所储存物品予以分类并划分区域,并有明显标识易于识别。
设立明显的禁烟和防火标识,保证仓库的通风、干燥,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在适当地点并标识,化学物品的存放应独立并设明显的安全警示。
6.11行政部对生产车间进行不定期检查,如实记录检查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单,有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限期予以整改,并填写《环境卫生检查记录表》。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1目的
对生产环境进行识别和控制,为产品实现提供符合要求的生产环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加工的场地的环境。
3职责:
3.1生产部对产品生产环境提出规定和要求,不断优化生产环境。
3.2 各车间对生产环境具体实施控制,使之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4控制程序
4.1 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有利于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4.2 生产部对各工序的人员进行工艺教育,现场管理、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4.3 车间应保持墙壁、地面干净,无杂物、烟头、纸屑,生产现场无积留铁屑。
4.4 车间门窗完好,空气新鲜,光线充足,照明设施和消防设施齐全。
4.5 工作场所的机器,工作台的布置,要便于职工操作,通道的宽度便于生产。
对设备的备件、附件、工装应放在设备的附近位置,其维护保养、领用、入库应符合有关规定。
4.6 工具箱应有序放置在机床附近,既要便于取放物品,又不影响操作机床。
4.7 车间内的原材料、零部件应按指定位置摆放整齐,标志清楚,有货架时零件应尽量上架。
4.8 生产现场技术文件应齐全,完整正确,各加工机床应设工艺夹架,特殊工位的工艺要求应放在现场明显位置。
4.9•生产现场的产品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标识并摆放在指定地点。
4.10工序操作人员在每次交接班前后整理生产环境,保证符合本岗位生产环境标准。
4.11 生产部对各工序(岗位)的生产环境实行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实施必要的考核。
QP-21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清洁,为了员工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场所;为了稳定产品的质量水平;为了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为了塑造良好的公司形象。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各车间.
3.0职责
3.1行政部应协助相关部门给工作场所提供防雨、统,保证公司工作场所的清洁.
4.4.2车间主管下班前负责检查本车间及本项目的卫生,若不合格,则要求本车间员工重新打扫直到合格为止,才能正式下班。
4.4.3玻璃窗户清洁、明亮,车间墙壁应清洁干净,无蜘蛛网、无杂物,车间内光线明亮、空气清新、通气良好,地面无积水、果皮、烟头、痰迹和垃圾。生产车间墙壁、通风设备、门窗、玻璃等每周六大扫除一次。
4.4.4车间门窗必须保持关闭,空调机指定专人管理,其它员工不得擅自调节空调温度。
4.4.6员工不准在装配车间吸烟、喝水、吃东西、不准将杂物带进车间。车间的零部件在装配前按工艺要求进行清洗,以确保产品质量。
5参考文件
5.1无
3.3品质部需对工作场所的清洁情况进行监视.不合格或出现异常时检讨问题处理.
4.工作程序
4.4.1生产车间生产线、生产现场、各种车辆、工具、生产设备、仪器、仪表、工作台、桌椅、物架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必须每天下班前打扫干净,做到无尘埃、无脏污、无杂物等,车间通道标志明显、畅通,台面的资料及工具用品堆放整齐、无杂物。
TS16949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生产环境控制程序1 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要求 , 规定生产产品用设施、环境的要求和管理方法。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用设施和环境管理。
3 职责3.1 生产供应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 负责公司生产用设施的调配 , 组织均衡生产 , 对现场设施维护和文明生产负责 , 直接对所管辖的厂房、仓库的设施维护。
3.2 生产供应部负责生产用设施的维护、修理 , 协助相关部门搞好文明生产。
3.3 技术质量部负责提供定置管理图。
3.4 各车间负责责任区内的文明生产、环境卫生。
4 工作程序4.l 技术质量部负责编制定置管理图。
4.2 生产供应部负责按定置图制作定置牌或定置线 , 监督、检查责任区内文明整洁状况 , 保证作业环境良好 ,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及时通知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 并填写 "5S 检查表 " 。
4.3 生产供应部负责对工艺装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 严格执行《工装管理控制程序》和《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4.4 生产供应部负责工位器具的管理 , 负责组织工位器具的制造、涂色及维护。
4.5 生产车间负责本部门的定置管理 , 对半成品、工装模具、工位器具等依据定置区域摆放 , 文明作业 ,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碰撞 , 边废余料及时回收。
4.6 各部门对各自辖区的环境卫生以及设备模具的清洁应作到每班小扫 , 周末大扫。
5 相关文件5.1 DXC/QP7.11 工装管理控制程序5.2 DXC/QP7.11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6 质量记录6.1 DXC/QR7.12-01 5S检查表5S生产现场(某车间)评分标准表。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在制造业中,特别是涉及精密制造的行业中,车间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个稳定、干净、温湿度适宜的车间环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制定一个有效的车间环境控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1. 车间环境评估在制定任何控制程序之前,首先需要对车间环境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的环境状态,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声水平等。
评估可以通过监测设备、采样和测试等手段进行。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环境参数设定根据评估结果和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环境参数。
例如,对于某些精密仪器的生产,要求车间温度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湿度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的环境参数将作为控制目标。
3. 设备选择和安装根据确定的环境参数,选择相应的设备来控制车间环境。
例如,可以安装温湿度调节器、空气净化设备、噪音消除设备等。
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安装过程应按照制造商的指示进行。
4. 监测和记录为了确保环境参数的稳定和符合要求,必须进行监测和记录。
可以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定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记录的频率和内容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保证环境参数的稳定。
5. 环境污染控制除了温湿度和噪声等参数控制,还需要考虑车间的环境污染控制。
这包括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处理、废物处理、噪声源的控制等。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6.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车间环境控制程序的有效执行需要员工的参与和意识。
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环境控制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定期举行环境管理会议,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7. 持续改进环境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定期评估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密切关注新技术和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控制程序,确保其符合最新要求。
工厂企业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厂企业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由于内审员熟知各项国际标准,内审员在企业内要监控几乎所有的工作流程和环节,那么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你又了解吗?一起来学习学习吧!一、目的:使作业环境保持清洁,整齐的良好状态,确保产品和工作质量,为实现优质,低耗,安全、文明生产提供可靠保证,同时要保持厂区,办公室卫生清洁,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办公室、道路绿化带、职工食堂、员工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工作区域。
三、权责:3.1.车间工作环境的'管理:制造部。
3.2.办公室工作环境的管理:相关部门。
3.3.厂区道路、绿化带、办公楼、会议室、公用卫生间的卫生管理:管理部责任区责任人。
3.4.职工食堂的卫生管理:食堂承包人或负责人。
四、作业内容4.1.车间“5S”要求:4.1.1.地面清洁,用具放置有序。
4.1.2.设备无积尘,墙壁及房顶无蛛网,无乱涂乱画。
4.1.3.机电设备及管线维护良好,无冒、漏、滴现象,电机需加防护罩并有标识。
4.1.4.料仓定期清理,无积料、积尘和蛛网4.2.办公室“5S”要求:4.2.1.地面清洁,墙壁干净,无积尘,无乱涂乱画。
4.2.2.桌面整齐有序,资料及必须用品放置整齐,无无关用品。
4.2.3.抽屉、文件框的各类资料,文件分类、标识清楚,放置整齐。
4.2.4.电脑、传真、电话、影印机等其它办公用品专人管理,确保定期维护,电源管理符合规范无安全隐患4.2.5.广告牌整洁,无无关内容和乱涂乱画4.3.厂区道路、绿化带及其它区域“5S”要求:4.3.1.厂区道路每日打扫,无垃圾,尘土和散落原料4.3.2.绿化带无杂物,废弃物,花木定期浇水,修剪,施肥4.3.3.公共卫生间每日清扫冲洗,无黄渍,无异味4.3.4.办公楼大厅,会议室,楼道每日打扫,无关物品推放,会议室物品摆放整齐,视听设备整齐,会议设备维护良好4.4.检查与奖惩:4.4.1.“5S”检查分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定期检查每周一次,时间为第二周星期五下午,随机检查每周1-2次4.4.2.对于检查中不符合“5S”管理要求,综合质量或得分较差的,限期整改,“5S”检查中不设奖金,公司对于长期保持良好员工给予适当奖励。
ISO13485:2016生产作业环境和清洁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明确本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的要求,防止工作环境的条件能对产品质量有负面影响,特编制本程序文件。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作业环境控制及产品清洁控制活动。
3、职责3.1 工程部:负责负责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包括工作过程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根据产品工艺要求编制生产作业环境文件及产品清洁作业文件。
为满足作业环境要求及清洁要求提出防护设施配置要求及负责配置。
3.2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要求应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与可靠性,防止产品失效。
按照工程部编制的作业文件要求进行生产作业环境控制及产品清洁控制的实施。
3.3 品管部:负责监督作业文件的执行。
若工作环境的条件能对产品质量有负面影响,须由品管部负责对工作环境进行监视和控制。
4、定义无。
5、内容5.1 生产作业环境的控制本公司生产作业环境控制主要包括:生产现场清洁卫生环境管理、员工卫生管理、防静电管理及生产区、仓库虫害管理等。
5.1.1 生产现场清洁卫生管理◇生产现场应保存基本的卫生环境要求,生产现场地面须防静电油漆涂层处理,墙壁光滑无粉尘脱落,窗户应可以起到密封作用,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
◇若产品有温湿度要求,则车间须配置空调(有冷风)或空调及排风,干燥设备,观察并保留《温湿度检查记录》,温湿度超标时,须同时记录采取措施的记录。
◇生产现场的物料,成品,半成品须标识清楚,摆放有序。
暂时不用的物料及半成品须有外包装,以防止灰尘的影响。
◇若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无尘或少尘要求,应达到无尘车间的要求,按无尘车间的设计要求进行管理。
5.1.2 员工卫生管理◇员工进入车间应穿工衣及工鞋,戴工帽,工帽应可以有效遮挡住头发外露。
◇进入车间处须设有鞋柜,以存放员工个人物品,禁止私人物品带入车间。
◇员工应保留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剪指甲,工衣保持干净。
◇员工的个人物品不可戴入车间。
◇不可在车间吃零食、喝饮料,禁止吸烟,保持工作台面卫生。
2024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2篇)
2024年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1目的对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策划,及有关的服务、产品、活动进行控制,确保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集团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控制。
3职责3.1集团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对本程序负责。
3.2集团公司/分公司工程技术部门按照职责范围分别组织对所属施工项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审核并检查执行情况。
3.3集团公司/分公司安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和提供有关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负责施工过程中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的监察与督导。
3.4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分公司分别负责对所属项目经理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5集团公司/分公司办公室(公安部门)负责对机关办公区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进行控制。
3.6项目经理部负责制定施工项目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并负责具体实施。
4工作程序4.1为确保对与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关的活动、产品、服务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风险,提高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水平,项目经理部在开工前应对本项目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充分调查、参照公司已经辨识、评价发布的《环境因素清单》、《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清单》、《重大风险源清单》,识别并相应建立本项目的清单。
如果项目调查存在新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按照《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和《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执行,以对集团公司、分公司形成的清单进行补充完善。
4.2项目经理部应依据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评价结果,制定目标和指标计划表,策划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包括:a)目标和管理方案;b)运行控制措施;c)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d)培训;e)监视和测量。
4.3项目经理部对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和事故救援应急预案;根据目标/指标实现的需求对符合《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中4.3.1.1要求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风险因素制定管理方案,并具体实施与控制。
设施设备及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1.目旳:通过对公司旳基础设备设施、生产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有效旳控制, 保证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满足实现产品规定旳规定, 制定本程序。
2.合用范畴:本程序合用于公司基础设备设施和生产加工设备设施(含实验检测设备)旳管理以及工作环境旳控制。
3.定义:(无)4.职责和权限:4.1生产部(主职部门):4.1.1负责设备设施旳评估购买及联系需供应商维修旳工作及委外维修工作。
4.1.2负责公司所有生产制造设备旳归口管理;4.1.3负责建立公司生产制造设备总台账;4.1.4负责公司生产制造设备设施旳三级维护保养工作;4.1.5负责生产制造设备设施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旳编制工作;4.2行政部:4.2.1负责公司所有基建、安全、办公等设备设施和环境旳归口管理;4.2.2负责建立公司基建、安全、办公等设备设施总台账;4.2.3负责公司基建、安全、办公等设备设施旳三级维护保养工作;4.2.4负责基建、安全、办公等设备设施操作和维护保养规程旳编制工作;4.2.5负责编制《安全生产制度》及公司消防和治安等安全管理工作。
4.3研发部: 负责提供基础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工艺技术参数并对其安全性、先进性进行评价。
4.4使用部门: 对所辖范畴内旳基础设备设施和工作环境进行平常维护(涉及一、二级保养)、保养及清洁并建立本部门设备设施台账。
4.5品控部: 负责公司内所有需校验设备旳外校和内校工作5.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6.工作程序和内容:6.1设备设施旳管理6.1.1设备设施旳提供和验收与建档标记6.1.1.1设备设施旳提供: 当需要购买生产、办公和服务设备设施(涉及零部件)时, 按《采购管理程序》旳有关规定办理, 报总经理批准后实行。
6.1.1.2 设备设施旳验收:购买旳整机设备设施到货后, 由设备设施申请部门组织人员(涉及质量部、研发部、归口管理部门或第三方验收)对采购设备设施进行开箱验收, 其验收旳项目涉及但不限于:6.1.1.2.1开箱检查设备设施型号规格、数量、外观、整机配件、技术资料等与装箱单与否相符;6.1.1.2.2开箱验收合格后,如果有必要, 则由生产部联系设备设施旳生产厂家来人与本厂人员进行安装调试。
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程序
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程序
1. 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事故预防和应急预案等,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
2. 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包括危险源辨识和防范、事故处理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3.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生产标准和管理流程,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4. 采取安全生产措施:针对不同的作业环节和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配备个人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安装安全设备等,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
5. 建立环境风险评估制度: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危险物质泄漏等风险,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环境控制,包括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
6.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对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7. 建立环境应急预案: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的准备等,确保在环境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8. 定期开展环境培训: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和控制污染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
9. 加强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的检查和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和处罚,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10. 持续改进:根据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水平。
生产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5.1节约用电:为提倡节约用电,特制定以下用电规则。
5.1.1 照明设施 :在作业区域保持足够的高度即可,其它非作业区应关闭或仅保持不影响人员安全的照明。应养成随手关闭开关的习惯,以节约用电。
5.1.2空调、电扇:
1)全体员工遵守,各部门负责人对其管辖的区域负责。
2)办公室、生产场所和其他场所的空调在温度为26℃以上才能开启,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设定,人员离开时,应适度的调整或关闭空调。
3)人员离开时,一定要关闭电扇。
5.2 节约用水:为提倡节约用水,特制定以下用水规则。
行政部应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并应定时巡视全厂的用水设备,并在必要时进行维修,以避免“跑、漏、冒”的现象。针对钦水机由各使用区域进行定期点检,记录于[饮水机检查记录表]中进行日常监控;
5.3锡烟的管理:生产场所有少量的焊锡工位,在工作期间为了保证空气的流通,必须将排气扇打开。
5.6 公司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废弃物分类控制程序》执行;
危险废弃物的处理需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危险废弃物转移至回收处理公司时,公司代理负责人需签名确认并加盖公司公章,公司危险废物处理部门保存[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白联,红联由行政部交至地方环保部门;
5.7 噪声污染、废气等污染控制,依《废气、噪声污染管理办法》执行;
5.6.2仓库依据《危险化学品管理程序》规定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进行检查,登记[环境运行检查表];
5.6.3行政部依据《废弃物分类控制程序》的规定对生产等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排放进行检查,登记[环境运行检查表];对于危险废弃物储存要进行日常监控点检,并记录于[危险废弃物储存点检查录表];
5.6.4 由行政部对公司消防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对消防通道情况进行日常点检并记录于[消防通道检查记录表];相关消防器材的运行情况需实施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生产环境控制程序
医疗器械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1 目的对消毒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环境进行管理,控制产品的初始污染,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常规生产和洁净生产环境的控制。
3 职责3.1总经理负责提供各种工作环境;3.2各个部门负责各自的工作环境控制和维护;3.3质检部负责洁净环境的检测。
4 工作程序4.1 常规条件下的生产环境控制4.1.1厂区及生产、办公环境做到无垃圾、无积尘、无积水、无污垢、路面使用柏油或铺砖做到不起尘土。
4.1.2常规生产环境日常管理以及生产配套的辅助设施由生产部归口管理;经理办负责办公区域环境的管理。
4.1.3各部门的设施设备要求摆放整齐、照明良好、通风良好;生产、办公场所要有灭火及安全等措施。
4.1.4常规条件下的生产环境需干净、整洁、有序、各种区域标识明确,见《常规车间和办公区日常管理规定》。
4.1.5部门经理、主管负责各自工作环境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提出,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4.2洁净生产环境下的人员、衣物的控制:4.2.1生产部和质检部负责制订《洁净室人员管理规定》;4.2.2进入洁净区直接接触产品的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患有传染性疾病(含皮肤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和与产品直接接触;4.2.3进入洁净区的生产人员应经常理发、剪指甲、洗澡;在洁净区工作时不得佩戴装饰物、手表,洁净区不得带入私人用品;4.2.4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应穿质地光滑、不易脱落纤维的防静电服装,并戴口罩。
工作服应能够遮盖住内衣、毛发等;4.2.5十万级区域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规定每周至少清洗一次;清洗衣物需使用纯化水;4.2.6 万级实验室区域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连续两次使用后清洗并灭菌,阳性间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灭菌;4.2.7 个人体检应作为保密记录,经理办单独存留,无关人员不得翻阅;4.2.8 个人卫生车间主任或班组长进行检查,发现不当处进行纠正;4.2.9 洁净室工作服的清洁按相应文件实施,并应有记录。
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程序范本
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程序范本一、概述本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环境控制工作,为保障员工及环境安全,特制定以下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全公司各生产部门及环境控制工作,要求全体员工严格遵守,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安全生产程序2.1 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的管理2.1.1 各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的完好情况,如有损坏或过期现象应及时更换。
2.1.2 员工在工作岗位上须正确佩戴和使用相关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任何人不得擅自拆卸或破坏。
2.1.3 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培训,并签署相关安全责任书。
2.2 安全操作规程2.2.1 各部门负责人应制定本部门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全员掌握。
2.2.2 员工在进行工作操作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或批准。
2.2.3 在进行高风险操作时,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全程指导,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 应急预案2.3.1 公司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通过演练使员工掌握相关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
2.3.2 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泄漏、爆炸等各类事故的应对措施和应急联系方式。
2.3.3 发生事故时,员工应报告上级,并按照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员工安全并避免事故扩大。
三、环境控制程序3.1 环保设备的维护和管理3.1.1 环保设备由专职人员负责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净化。
3.1.2 定期对环保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更换使用寿命较短的部件。
3.1.3 对环保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其高效工作状态。
3.2 废物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3.2.1 公司应合法并安全地处理各类产生的废物,在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的前提下进行处理和处置。
3.2.2 全员参与废物分类工作,定期开展废物回收利用的培训活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环境风险评估与监测3.3.1 公司应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及监测工作,确保环境风险的及时发现和隐患的排除。
生产环境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为实现我公司环境管理目标,清除事故隐患,实现人、物、场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优化组合,达到良好工作环境,提高劳动效率之目的,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确保我公司环境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2 范围适用于我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工程、车间及产品提供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设施和人员的控制和管理。
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以管理循环(PDCA)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3.2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环境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4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3.5 环境表现(行为)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3.6 环境指标enviromental target: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公司部,如可行应予以量化。
4 职责4.1 公司生产运营部是本程序制定、修订和实施的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为本程序的监督、考核部门,其它相关部门为本程序的协管部门。
4.2 公司动力设备部、供应配套部负责与工具、设备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施工生产技术、消防、安全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
4.3 人力资源部负责与公司机关办公区域、办公设施、基础设施有关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我公司生产活动中职业病危害部位的环境监视和测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确定和实施工作环境所需的人和物理因素,使产品符合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要求。
3 职责
3.1 行政部定期抽查各车间的工作环境情况。
3.2 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3 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4、流程图
流程图
责任部门 表单
行政部 相关生
产环境检查
记录表 行政部 行政部
各部门
各部门
行政部 责任部门 行政部
成立环境管理小
组
员工环境意识培训
工作环境要求界定
工作环境管理规定
工作环境日常维护
环境维护跟踪
环境问题整改
环境状况定期检
查 环境管理总结
5.内容:
5.1 行政部定期组织安排全体员工进行环境维护方法的培训(如5S、洁净方面),使员工明白良好的环境能够: 满足生产要求,保障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归属感及提升企业形象。
5.2 工作环境的要求
5.2.1 人员控制要求
所有参加生产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a) 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b)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c)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5.2.2生产环境的控制
a)根据产品质量要求,针对生产过程中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如环境、设备、人员的健康、洁净区及服装等的控制,由生产部编制«洁净区管理制度»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其中对在环境控制区域内临时工作的人员须接受必要的培训或在训练有素的人员的监督下工作,进入洁净区前要在“进入洁净区人员记录表”上记录并有生产科长监督确认签字。
b)行政部按«培训管理程序»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确保所有人员都能正确理解,掌握。
c)生产控制区域与非生产控制区域均需要有明确标识,人员进入生产控制区域后,则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d)生产车间环境卫生按30万级净化车间环境的要求,严格执行«洁净区管理制度»。
e)空气压力保持正压,没有空气紊流现象。
f)生产车间控制区应对其温度、湿度进行监控,车间温度控制在18-28度,相对湿度45%-65%。
g)各作业人员进出各区域,须按规定进行更换衣服、鞋子及手部洁净、消毒等动作完成后方可进出,按«洁净区管理制度»进行。
h)操作人员应定期对生产控制区域内的设备进行洁净区保养,以防设备污染造成的产品的质量问题。
i)车间的窗帘、周转箱、工作台面、空调、机器设备定期进行洁净,
按照«洁净区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工具、方法,防止因洁净区造成的污染。
制区域内的空气、人员手部、工作台面进行采样检测细菌数,确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保存检测结果。
k)员工个人卫生、健康要求按«洁净区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当实施和检查过程中发现,生产人员有传染性疾病,则要求停止工作,待身体复员后,方可进行原工作。
l)生产人员未按规定执行,应重新予以培训。
m)其他因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应重新培训。
n)生产区域内环境控制实施的记录由生产部每月汇总后保存。
5.2.4 仓库要求整洁、明亮;每天清扫,保持地面洁净、卫生;工作台面保持干净,不许堆放杂物;区内的温度控制在18-28度,相对湿度45%-65%。
5.2.3 生产办公场所:整洁、明亮、有序,备有饮水、通风设施。
6.0 支持性文件
«洁净区管理制度»
«洁净区生产环境监控规程»
7.0 相关表单
7.1 温湿度记录表
7.2 车间菌落数检测记录
7.3 风速检测记录
7.4 员工手、工作台面菌落数检测记录
7.5 净化车间尘埃粒子数检测记录
7.6 净化系统运行记录
7.7 场所清洁消毒记录
7.8 车间设备清洗记录
7.9 管道清洗记录
7.10 工作服清洗记录
7.11 清场记录
7.12 消毒液配置记录
7.13 紫外灯杀菌过程监控记录
修订日期修订说明修订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