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场所,在幼儿园,我们需要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的环境。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常见方式之一,它可以通过布置不同的活动区域,让孩子们参与各种学习和游戏活动。
要想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需要我们认真规划和落实。
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一些浅谈。
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活动区域。
活动区域是指围绕特定主题或目标设置的一系列物理空间,例如图书角、角色扮演角、建构区等。
每个活动区域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吸引力,让孩子们在其中愿意去探索、体验和学习。
活动区域的设置应该符合孩子们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能够促进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是活动的灵魂,关乎到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兴趣、学习目标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游戏、玩具、材料等,来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
在图书角可以放置各种富有趣味的绘本,让孩子们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在角色扮演角可以提供各种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来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建构区可以摆放各种积木和拼图玩具,激发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美感。
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需要进行精心的引导和组织。
引导和组织是活动有效进行的保障,是教师在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
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之前,清楚地向孩子们介绍活动内容和规则,明确他们的任务和角色。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和需求,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孩子们巩固和反思所学知识和技能。
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改进。
综合评估是针对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和全方面进行的,旨在了解活动实施的情况和效果,查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孩子们和家长的意见、收集活动资料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是指在大班教学环境中,围绕科学主题或者科学概念,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促进幼儿的探究和发现能力的培养。
科学区域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思维,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的一些浅谈。
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要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
大班幼儿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心。
科学区域活动应该设置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工具,满足幼儿的观察和探究需求。
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设置不同难度的活动内容,让幼儿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幼儿在活动中应该是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和模仿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反馈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观察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要善于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
在组织科学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语言、数学和艺术等学习资源,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进行相关学科的探究和应用。
在植物生长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与语言活动结合,让幼儿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要注重整体规划和评估。
科学区域活动不仅是个别活动的组合,更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过程。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活动之间的连贯性和相互关联性,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科学思维。
教师还要定期对科学区域活动进行评估和反思,总结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组织与策略上,我们应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同时进行整体规划和评估。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科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实用和重要的学科,亦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科学区域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世界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大班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和策略是关键所在,以下将从环境布置、材料准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等方面,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策略。
1. 环境布置环境布置是影响学生参与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班中,科学区域活动区的布置要注重以下方面:(1)位置合理:科学区域活动区应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考虑到空间、交通和通风等因素,选择一个位置合理的区域。
(2)区域分明:科学区域活动的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分为几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可以放置一些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3)清晰明了:科学区域活动区的环境布置可以使用图片、标识等方式,使“分区分明,清晰明了”,便于学生找到自己需要的设备和材料。
2. 材料准备材料准备是科学区域活动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以及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材料准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材料: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科学区域活动的主题,选择适合的材料和器具,如实验材料、工具、模型等。
(2)数量控制: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根据班级人数、活动时间和活动主题,合理控制材料的数量,以避免浪费和损耗。
(3)安全性:在选择材料和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安全性问题,如要求材料经过消毒、设备应安全可靠等。
3. 教师引导教师的引导是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积极引导、参与和示范,以营造积极、阳光、向上的学习氛围。
(2)注重引导方式:教师应该注重引导方式的多样化,如以提问引导、以互动对话引导、以任务布置和完成引导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评价作用:教师应该以科学区域活动为学生提供评价机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进一步提高科学活动的质量。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现代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探索世界的平台。
有效开展区域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从区域活动的重要性、设计原则、实施策略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一、区域活动的重要性1.促进全面发展:区域活动涵盖了幼儿成长所需的各个领域,如语言、认知、艺术、科学等,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2.培养自主性: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独立性。
3.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幼儿能够在玩中学,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发展社交能力: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互动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5.培养创造力:开放性的区域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区域活动的设计原则1.以幼儿为中心:区域活动的设计应该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而不是成人的想象。
2.多样性和平衡性:设计不同类型的区域活动,如建构区、美工区、角色扮演区等,以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需求。
3.开放性和灵活性:活动设计应该具有开放性,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索和创造。
4.安全性:确保所有的区域活动材料和环境都是安全的,避免可能的安全隐患。
5.适龄性:活动难度和内容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6.趣味性:通过有趣的主题和材料,增加活动的吸引力,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三、区域活动的实施策略1.环境创设:o合理规划空间,确保各个区域活动有足够的活动场地。
o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创造。
o创造温馨、舒适的氛围,让幼儿感到安全和放松。
2.活动引导:o在活动开始前,简要介绍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和注意事项。
o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区域,但也要适当引导,确保每个区域都有合适数量的幼儿参与。
幼教论文浅谈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
幼教论文浅谈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幼教论文: 浅谈如何开展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摘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 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建构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 是我们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的重点。
目前, 我们的区域活动正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不断发展。
首先, 教师要转变观念, 营造共享的氛围。
其次, 提供幼儿机会, 创造自主的空间。
接着, 教师要因地制宜, 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
最后,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提升游戏的高度。
我们也是在不断实践, 不断摸索中成长, 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使区域活动更受幼儿喜爱, 更加完善。
关键词: 合理有效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园的主要活动之一, 对幼儿的身心发育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通过参与游戏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具有自由性、自选性、主动性的特点, 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 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 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 为幼儿自主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纲要》中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区域活动则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 创设合理有效的区域活动, 使幼儿在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一、转变观念, 营造共享的氛围。
又如在建构区, 在传统的区域游戏中, 建构区的幼儿往往只和本区域的幼儿交往合作, 缺乏与其他游戏角之间的交往, 显然幼儿的交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而在共享区域下, 幼儿可以在建构区搭建房子, 小动物的家等, 请其他游戏角的幼儿来参观, 也可以去幼儿园演示给他们看, 让其他幼儿也来尝试搭建。
这样就加大了交往的范围和空间, 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区域互动。
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区域单一的空间共享, 让幼儿在每一个区域中都能得到共享, 突破了传统区域细分的空间局限, 使幼儿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 材料等也充分共享, 使区域在分散的形式下最终是一个实质性的整体。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科学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兴趣和发展科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周围环境和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策略展开讨论,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材料和教师角色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大班科学区域活动。
一、活动目标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正在迅速发展,因此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促进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
活动还应该能够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探索、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区域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活动内容科学区域活动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与季节、生活和自然现象相关的主题,比如“四季变化”、“植物的生长”、“恒温恒湿”等,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还可以结合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或实践活动,比如通过《种子的成长》这样的故事,引导幼儿进行实际的播种和观察,让他们从生活中感受植物生长的奥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达到幼儿学前科学教育的目的。
三、活动材料科学区域活动的材料应该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选择一些丰富多彩、质地各异的材料,比如砝码、放大镜、显微镜等实验器材,或者积木、纸张、玻璃瓶等日常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操作和体验,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在活动材料的选择上,还应该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的材料,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可以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使用一些易获取的废旧材料,引导他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大班科学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区域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探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策略,希望给幼儿园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帮助。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
科学区域活动通常以“探究”为主题,教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的目标和重点,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可以选择“天气变化”、“动植物生长”、“物质的性质”等内容作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科学知识。
教师还需要准备相关的材料和教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可以准备显微镜、实验器材、植物标本、气象仪器等,让孩子们可以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教师还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来,共同关注孩子的科学学习。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策略。
科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探究活动,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引导孩子进行探究和观察。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让孩子们通过问题和疑惑来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冬天会下雪?”、“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等,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和探究。
教师还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的策略,让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亲自去感受和探究科学现象。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观察天气变化,室内进行植物生长实验等,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他们共同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与策略需要适应不同的孩子和环境。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设计。
在运用策略时,教师也要灵活应用,根据孩子的反应和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指以某种主题或任务为目的,让幼儿在固定的区域内自由探索、互动和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区域活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还能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情感认知和形成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
本文将从环境打造、活动设计和教师引导三个方面,谈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环境打造优秀的区域活动是建立在良好的活动环境之上的。
环境的打造需要考虑到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并根据不同区域活动的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
1. 良好的安全保障。
各个区域要保证安全干净,有必要时,教具和材料的硬度、锋利部分也需要检查或修整,以防幼儿受伤。
2. 确定活动内容及配备教具。
教师要根据每个区域的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选取适合的教具和材料,配备合适的数量,让孩子处于轻轻松松、愉悦的心情状态,必然能够更好地获得学习成果。
3. 区域界限清晰。
界限的清晰告诉孩子哪里是他们的活动区,哪里不能进入;同时也提示不舒适或不安全的物品或设备,不得碰触或进入,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礼仪和安全意识。
二、活动设计区域活动是为了引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而设计的,因此活动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认知发展水平和活动目标等因素,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知识性等方面的活动。
1. 创设情境。
在区域活动设计中,情境是孩子们感受、体验的关键环节之一。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欢、感兴趣的东西,用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通过亲身体验进一步了解这些东西。
2. 活动形式多样化。
教师要在区域活动设计中融入多种形式,如拼图游戏、建筑活动、绘画活动、认知游戏等等,让幼儿在不同的活动中全方位开展认知、操作、情感和社交方面的训练。
3. 引导发现和探究。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通过提问、引导和启示等方式,让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探索发现,自己得出答案,并得到教师的肯定,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引导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设计的主要实施者,还是幼儿的引导者和学习支持者。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和重要性、影响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以及提高区域活动有效性的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将空间、教材、玩具等进行有机结合,创设出具有特定主题和目的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其中自由探索、互动合作、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由、愉悦的体验,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动作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要实现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是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在活动中能够提供恰当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是环境的设计。
幼儿园的活动环境应当具备安全、舒适而富有刺激的特点,可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还要考虑活动材料的选择和摆放,尽量提供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选择。
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是影响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教师要在活动前进行合理规划和准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选择适合的教材和玩具,并设计好活动的流程和步骤。
活动中教师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在活动中起到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要注意通过提问、观察和反馈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
还要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活动的互动性和社交性。
教师要及时评估和反思活动的效果。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交流等方式,评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并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兴趣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环境、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是影响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所以,幼儿园应该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注重活动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习惯。
下面就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
一、完善区域活动设计1. 根据幼儿发展规律设置区域活动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身体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幼儿园应该根据幼儿发展规律,科学设置各种区域活动。
如认知区、语言区、美术区、角色扮演区、建构区、运动区等,每个区域都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发现。
2. 融合教育理念进行区域活动设计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应该融合当代教育理念,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为目标,使活动内容更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的兴趣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最大动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1. 优化区域活动空间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空间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优化布置,使每个区域都能够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并且能够自由地进行活动。
比如美术区应该有充足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角色扮演区应该有丰富的角色扮演道具等。
2. 营造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氛围在区域活动空间的装饰和布置上要建立浓厚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欢快、温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区域活动。
比如在认知区域布置数字、图形、颜色等教育环境,刺激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角色扮演区域布置各种角色扮演道具,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化,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研活动科学区探讨(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区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科学区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以期为幼儿园科学区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科学区活动的科学性1.科学性原则科学区活动应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教师应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易于理解的科学现象,如地球、植物、动物等,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规律。
2.科学性内容科学区活动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避免虚构和夸大。
教师应选择真实、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和真实性。
3.科学性方法科学区活动的方法应科学、合理。
教师应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类、记录等科学方法,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三、科学区活动的趣味性1.趣味性原则科学区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2.趣味性内容科学区活动的内容应具有趣味性,避免枯燥乏味。
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的实验、观察项目,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
3.趣味性方法科学区活动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如实验、观察、讨论、合作等。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四、科学区活动的实践性1.实践性原则科学区活动应注重实践性,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科学知识。
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实验、制作、观察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方法。
2.实践性内容科学区活动的内容应具有实践性,避免纸上谈兵。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操作性的项目,如种植、养殖、手工作品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3.实践性方法科学区活动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如实验、操作、体验等。
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五、科学区活动的创新性1.创新性原则科学区活动应注重创新性,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将环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内容。
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确定合理的区域划分。
幼儿园区域活动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点来确定区域的划分。
每个区域应具备一定的主题或目标,例如角色扮演区、积木区、美术区等。
每个区域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兴趣爱好和发展特点来设置相应的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
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玩具。
活动材料和玩具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和操作的重要媒介。
幼儿园应当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和玩具,有助于幼儿发展各种能力,如认知、语言、社交和动手能力等。
在选择活动材料和玩具时,要兼顾幼儿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让幼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提供适宜的引导和支持。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理解规则和目标,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给幼儿提供简要的说明,让幼儿了解活动的目标和规则,然后逐步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进行活动总结和评估。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关注活动的过程,还需要及时进行活动的总结和评估。
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记录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并将这些信息用于调整和改进活动设计。
活动总结和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此,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是尤其的重要,它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同时,还让孩子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
作为新老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对于区域活动开展有以下几点收获:一、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英法、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众位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而区域活动是一种渗透式教育,教师将各个领域的知识渗透在各个区域的玩具中,可以让幼儿在自主、自愿的操作探索中获得各种经验,这也是一种对幼儿进行个体差异化教育的最佳手段。
因此,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环境创设方面。
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应将教室的空间根据所开放区域的数量划分成几个角落。
区域空间的划分应以教室里的桌子、椅子以及三维空间的装饰物将教室划分为一个一个的角落,限定游戏场地的范围。
椅子、桌子等物品的摆放不可成为障碍物,阻碍幼儿的正常游戏。
各个领域的安排应按照干湿区分、动静区分等原则进行安排,例如:科学区应与语言区分开,科学区应让幼儿安静的思考探索,语言区应让幼儿表达、交流;美工区需要用到水,应与盥洗室近一点。
2、区域的材料应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安全性。
区域材料是区域活动的核心内容,所以区域材料是否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安全性是区域活动开展成功的必要条件。
区域材料的投放应恰当的隐含阶段教育目标和内容,所以教师投放的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投放难易程度适中地材料。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形式,教师所投放的材料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幼儿感兴趣了,幼儿才会选择,才能集中注意力去操作、去探索,所以教师投放的材料应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投放。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园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幼儿园的教育和活动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区域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区域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意义和有效开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区域活动是指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在幼儿园中划分出不同的学习区域,每个区域包含有各种教育玩具、材料和设施,儿童可以在这些区域中进行自主和有目的的活动。
区域活动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儿童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1、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都是不同的,通过区域活动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2、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区域活动中的各种教育玩具和材料可以帮助儿童锻炼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3、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区域活动是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可以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4、促进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通过区域活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儿童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与家长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1、精心设计各个区域。
在幼儿园中设置各种区域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精心设计,确保每个区域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2、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玩具和材料。
每个区域都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玩具和材料,以满足儿童的不同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鼓励儿童自主参与。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鼓励儿童自主选择区域活动,展开自主探索和实践,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注意区域活动的持续性。
区域活动不是一次性的,教师需要保证每个区域都是持续有效的,可以长期吸引儿童的参与。
5、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与指导策略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它是指在幼儿园中的各个区域,针对幼儿的兴趣、天性和认知发展特点,设计开发的各种活动项目,如角色扮演区、阅读角、美术角、建构区等。
幼儿园通过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可以使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审美、体育等各个发展领域全面发展。
下面,就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开展与指导策略进行浅谈。
一、组织开展区域活动的主要原则1.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特点,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个体或小群体开展活动。
每个幼儿都具有各自的兴趣、特点和发展潜力,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特点,在安排区域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差异,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
同时,教师应该合理分组,采取个体或小群体的方式开展活动。
2.区域活动要建立在幼儿个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在设计区域活动内容时,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等方面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各个领域的关系,使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还要在活动过程中加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和自我发展。
3.设计活动需要注意活动目标的明确和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对每个区域活动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同时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1.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资源支撑。
区域活动需要充足的材料和资源支撑,同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使幼儿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材料和资源,探索和发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2.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增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启发。
3.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幼儿的疲劳程度。
区域活动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特点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避免幼儿因疲劳而无法专注和参与活动。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针对大班儿童的科学区域活动组织,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活动内容、形式和策略上有所设计和调整。
一、活动内容1. 选择熟悉的物品和环境作为活动主题,如家中日常物品、周围的自然景观等,以此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2. 根据大班儿童的认知能力,科学区域活动中的问题可以更加深入。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大班儿童提出有关环境、生物、天文等多个领域的问题。
3. 活动中需要注重实践体验,例如在实验室进行小实验、在户外观察植物、动物等。
同时,也可请专家参与到科学区域活动中,更加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形式1. 在实践环节中,组织大班儿童进行观察、实验和记录。
可以设置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例如书籍、文献、生物标本、矿石等。
儿童可以通过触碰、感受这些物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多彩的科学现象,例如利用球形投影仪将天文科学的知识展示到大屏幕上,让儿童更加直观地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三、活动策略1. 贴近大班儿童的认知特点,科学区域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策略需要适应儿童在认知和情感上的特点,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新知识。
2. 尊重儿童的特点和兴趣,组织活动时需要考虑儿童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让他们自由探索。
3. 注意活动的递进性,不同年龄层次的大班儿童对科学区域活动的理解深度和掌握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发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总之,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的过程中,需要贴近儿童的认知特点,充分考虑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策略,注重实践体验、尊重儿童性格,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是指在大班教室中,通过设置科学区域,鼓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探索、发现和学习,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综合能力。
组织和策略是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关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组织活动前需要充分准备。
教师可以提前挑选好适合幼儿的科学活动,并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还需要想好幼儿进行活动的方式和步骤,以及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探索和实验。
这样可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享信息、讲解现象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
还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幼儿的安全和卫生。
科学活动可能涉及到一些危险和有害物质,如化学试剂和器具。
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安全规范讲解,确保幼儿能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在活动中注意个人卫生。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科学探索或实验,让他们在团队中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既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又能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思考和反思。
可以提问幼儿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等等。
通过总结和评价,可以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学习。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的组织和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需要充分准备,关注幼儿的积极性和安全卫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进行总结和评价,以达到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
浅谈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与策略【摘要】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活动可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活动组织的原则包括灵活性、个性化和因材施教。
活动策略的制定应根据幼儿兴趣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在活动中的引导与监督至关重要,要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资源与材料的准备要充分,以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材料进行探索与实践。
学生参与与互动是活动的核心,要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并促进互动交流。
活动组织与策略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应进一步强化活动内容的质量和深度,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
【关键词】大班,科学区域活动,组织,策略,教师引导,资源准备,学生参与,互动,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大班科学区域活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室内设置不同的科学区域,让幼儿在探索、发现和实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探索自然现象,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以幼儿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通过情境创设和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要注意科学区域的布置和资源的准备,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通过大班科学区域活动,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2 意义与重要性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活动的意义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区域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幼儿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知识,从而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激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区域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游戏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呢?本文将结合实际经验,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计划要想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同时要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确保区域活动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活动计划还要包括区域活动的具体内容、目标和评估指标等,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合理布局区域活动环境区域活动环境是孩子们进行游戏和学习的场所,因此需要合理布局。
不同的区域活动需要不同的环境支持,比如阅读区域需要安静舒适的环境,角色扮演区域需要足够的空间和适合的道具等。
在布局区域活动环境时,要注意避免杂乱无章,确保环境整洁、安全、有序,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三、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材料区域活动离不开玩具和材料的支持,因此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材料。
玩具和材料的选择要和活动内容相匹配,满足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
比如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要提供各种颜色的颜料和不同形状的画笔,而在角色扮演区域活动中,要提供各种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等。
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玩具和材料,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师角色教师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需要合理安排教师角色。
教师要根据活动计划,进行前期的准备和组织,包括确定活动内容和目标,准备所需的玩具和材料,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积极与孩子们互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确保活动能够有效地进行。
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和评估活动的效果,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充分发挥区域这一活动模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从目标的科学制定、材料的适宜投放、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指导、活动后及时的交流评价四方面介绍我园课题组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平台。
区域活动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儿童的发展需要,因而被重新得到了审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致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研究过程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材料按教师的意图投放,但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去说明,把活动区当成自己“教”的舞台,把孩子操作的材料当成了自己讲的道具……为了使区域活动这一新模式能有效地服务幼儿、服务教育,一年来,我们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下面就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谈些做法、体会:一、目标的设定目标是创设科学区域活动环境、选择活动内容、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
虽说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不同于严谨的集体教育活动,但也应有目标,只有在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主动的摆弄、操作去发现知识,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在设置科学区目标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课程的需要拟订区域目标。
要注意的是,科学区域目标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应更宽泛些、更长远些。
其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和操作水平,及时、不断地加以调整,使活动设计,材料的投放更好地定位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上。
在制定目标时应淡化静态的知识要求,应定位于培养幼儿喜欢科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幼儿学科学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幼儿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二、投放适宜的操作材料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可以说科学区活动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那怎样投放适宜的材料呢?1、材料应有目的性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
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
如,实施主题活动“有趣的种子”为配合完成目标“帮助幼儿区分周围环境中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获得一些关于种子的概念,帮助幼儿学习探索周围世界的方法”,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生长位置的种子,并提供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种子的结构、外形特征等,还提供百科全书、光碟丰富幼儿的知识,提供花盆、塑料格、铲子等让幼儿做实验,使幼儿不断积累感性经验,构建关于种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观察、思维、动手实验、发现、解决问题等能力。
2、材料应有趣味性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
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3、材料应有层次性投放材料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前预先思考,将投入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与幼儿认知发展相吻合,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行探索,向目标迈进。
如,大班探索“斜坡与球”的活动,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精心细化分解的。
在幼儿操作之初,教师提供平面、斜面和小球,鼓励幼儿发现球在平面和斜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
接着提供不同长度的斜面,让幼儿操作观察,再提供不同材料的斜面(磨擦程度不同),引导幼儿发现比较其中的秘密,再提供不同弧度的轨道让幼儿观察,球在不同弧度轨道上滚动会产生不同速度的现象,还可以提供不同球体如大而轻、大而重、小而轻、小而重等球体。
4、材料的丰富性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5、材料的暗示性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
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
如,让幼儿观察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鸡妈妈救蛋宝宝的步骤图,让幼儿按步骤去试一试,感知蛋宝宝在盐水中浮起来的过程。
二、进行有效的指导1、建立必要的规则科学区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也会出现幼儿随意丢放材料,或带着玩具到处走动,或大声讲话,女孩子们则喜欢将多种玩具混在一起玩……,因此活动区也需要规则的限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针对孩子区域学习时出现的现象,我们组织班级小主人——幼儿讨论制定区域学习时应该遵守的规则并建议他们用绘画标记的方式,画出来贴在区域内,提醒大家规范自己的行为。
由于这些规则的制定,尊重了幼儿的需要,也是他们自己制订的,故他们都很乐于接受。
这些规则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孩子们还不断地将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2、实施隐性的指导首先教师细致的观察是关键,通过观察,教师能发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身心水平的新发展,判断幼儿的发展与自己预想的步骤是否吻合?确定所设的目标是否适宜?每个幼儿需要因人而异地给予哪些及时和必要的帮助,预设的材料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难易是否合适?是否需要添加辅助材料等等,通过观察获得了准确的信息后,便可以选择指导的行为,进行适度的指导。
适度的间接指导的行为有:(1)教师积极与材料互动发挥榜样的作用。
当幼儿面对新材料无所适从、当幼儿活动有所停顿或有放弃迹象、或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可以找准时机介入,引导幼儿产生对操作的兴趣,并做出较规范的与材料进行互动、积极探索的榜样。
(2)适时、适度的提问引导实践中我们发现,提问引导过早,则会让幼儿失去主动探索的机会,引导过迟则会让幼儿放弃探索。
那么,何时介入最合适呢?我们认为当幼儿的探究行为或结果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要介入,当幼儿有求助需要时要介入,当幼儿发生困难,如发生纠纷或活动有停顿或放弃现象时教师应准时介入。
适度就是教师的指导要留有余地,多给幼儿以鼓励、启发、挑战、暗示。
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探索。
因为自己悟出的东西总比别人“倾注式”告诉的要记得清、记得牢。
(3)利用伙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以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还可发展幼儿间的交往、合作能力。
应培养幼儿乐于展示自己才能,耐心指导同伴的品质。
多问孩子“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和谁一起发现的?”等,鼓励幼儿相互指教,体验与同伴互动学习的乐趣。
作为教师也应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甚至向幼儿学习。
将自己置于幼儿的伙伴地位,甚至有意创设操作失误,营造师生同步学习的氛围。
那种师幼间、幼儿间互动探究、积极表达创造的美景将自然呈现。
(4)努力激发、维系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学习常有“三分钟热度”的现象,这是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教师在科学区增设“小问号专栏”和“小发现专栏”,鼓励幼儿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
三、注重科学区学习后的交流在科学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提供幼儿交流各自经验、提出问题的机会并使之分享同伴的快乐。
科学区的交流评价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对幼儿探索过程进行评价幼儿探索过程从某种上讲就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对过程的评价就是对思维的评价。
一般可通过组织幼儿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发现?有时幼儿往往集中于材料的表面特征,在描述材料的动态过程时则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表述操作材料的过程。
例如教师问:“你看到什么啦?”幼儿:“我有时看见三个天线宝宝,有时看见很多个。
”“那你什么时候看见三个,什么时候看见很多个?”这会让幼儿明白三面镜子摆放的角度不一样,映出的物体个数就会不一样,这样可以提高孩子表述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欲望。
(2)对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可通过评一评谁和谁合作得最好,那个最能克服困难,谁观察得最仔细等。
培养幼儿从事科学探索的良好品质。
(3)对操作结果进行评价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探索、操作材料而获得知识经验是粗浅的、感性的,需要教师的归纳与评价,以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知识结构。
如孩子们记录出蝌蚪的生长过程后,引导孩子总结出蝌蚪的生长过程。
当然对孩子知识经验的归纳要以孩子的操作结果为基础,因为有时知识不一定是确定无疑的。
如我班孩子记录的青蛙生长过程就多一个细节,那就是两条后腿不是同一时间内长出来的。
的确我也在孩子们发现后看到了这一事实。
如有疑问时可采用设疑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使探索活动深入下去,对孩子共同关注的探索内容可机智地将之转化为正规的科学活动,发挥正规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互补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大家对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习越来越重视。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他们能自主地控制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
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
在设置活动区时,可根据各活动区特点与所需条件,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类,把较安静的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如益智角、美工角和建筑角等;活动性较强的则相邻设置,如娃娃家、表演角和心情角等。
这样,既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又可以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的结构,较好地发挥整体功能。
其次,活动区环境的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科学离幼儿并不遥远,让幼儿进行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而且必须着眼于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整体性的连贯的研究,这样才能使幼儿循序渐进的加深经验,最终对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有较系统的认识。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所选取的每个主题的目标,其科学知识点不仅应该是正确、简单、明了、不容置疑的,还要考虑每个年龄班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