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名曲赏析
中学语文古诗赏析—《水调歌头》
中学语文古诗赏析—《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主题】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上片望月,下片怀人。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 》人音版(1)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1.2但愿人长久》人音版(1)一. 教材分析《1.1.2但愿人长久》是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歌词,曲调优美,旋律悠扬。
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友谊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诗词音乐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充分体验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1.1.2但愿人长久》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熟练演唱。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音乐的欣赏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把握。
2.对古诗词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3.合唱部分的配合和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对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进行讲解。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课件和音乐器材。
2.安排课堂合唱分组,准备合唱部分的教学。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音乐素材,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1.1.2但愿人长久》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论对古诗词音乐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词,讲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和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曲调和歌词,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分组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但愿人长久》赏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但愿人长久》是一首由宋代诗人苏轼创作,流传至今广受赞誉的词作。
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无常的感慨。
这首词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推崇,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将通过分析词中的主题介绍、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来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与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部分,通过概述介绍文章的主题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目的部分则明确了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
正文部分包括了主题介绍、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三个部分,主题介绍部分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了概括和说明,作者背景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作者及其相关背景情况,文学特点部分则分析了文章的文学特色和表现手法。
结论部分分为总结要点、个人观点和文学价值三个部分,总结要点部分对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个人观点部分阐述了作者个人对文章内容的看法和观点,文学价值部分则评价了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整个文章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但愿人长久》这首诗的赏析,探讨其主题和作者的背景,分析其文学特点,并最终得出对这首诗的个人观点和对其文学价值的评价。
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体会到其对人生、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从而对其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本篇文章更好地了解这首诗的背后故事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和态度。
2.正文2.1 主题介绍:《但愿人长久》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诗人刘克庄创作。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祝愿,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思考。
主题包括对人生的美好向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思考。
元宵节丨古琴曲《但愿人长久》:举头望月月儿圆,低头思乡味正浓
元宵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春节后的小团圆今晚要放下繁忙的工作 和亲朋好友相聚一处摆上圆圆的碗装上圆圆的糯米团左一口,右一口把甜甜的芝麻花生馅儿 和家人的祝福一起吃进去元宵简介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佳节,寄托着中国人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
今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是唯一的浪漫节日,也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古代女子“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灯会,才被允许结伴出门看灯赏玩。
这正好给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机遇,因此,元宵节这天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
元宵习俗张灯结彩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情人相会元宵节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猜灯谜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8《但愿人长久》赏析
《但愿人长久》赏读四月间,我来到了杭州西湖,漫步苏堤,拂柳依依,鸟语花香。
一派烂漫中倾听导游讲述当年苏轼率众筑堤之事,一时神游干年,对苏公一腔跳跃的热情感慨不已。
真个是不知我觅苏公,还是苏公顾我,不经意间,又一次邂逅课文《但愿人长久》,让我再一次与之相近,相亲。
于是,阅读此文,成为一种快乐的接受,成为一种心智的感怀。
纵览一番古今文史,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的手足情谊是能让我们的目光久久凝伫的。
他们自幼“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手足情深”自不必说。
踏上官宦仕途之路后,兄弟二人的命运更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
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难。
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未有过丝毫怨言。
1074年,苏轼由繁华的杭州调到荒凉的密州(今山东诸城),目的就是为了能与弟弟相距更近一些。
当时的苏辙在济南为官。
原以为到了密州就能接近弟弟,一叙愁肠,哪知,苏轼来到密州时,面对的是长期干旱、蝗虫遍野的惨淡景象。
凭借文人的良知,他无暇嗟叹命运多舛,也顾不得探望想念已久的兄弟。
等外界的一切归于平静之后,那一个“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圆夜,不由自主地成为了苏轼情感喷发的出口。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皓月,这欢聚的场面怎能不让诗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触景生情,情动辞发,挥笔写就《水调歌头》,一泄思亲的惆怅与伤怀。
这种思亲的伤感穿透了字里行间。
看呐,“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一个“又”字几多无奈,一个“!”几许情伤。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恼月、怨月、质月……怎样的放肆才能释解满腔的思念呢?再看第五自然段,那一个接着一个的“!”呀。
纵然是在求解脱,求豁达,却又如何说解便能解得了的。
子由呀,就让我们把彼此的思念藏在心底,让这一轮明月无声地传递吧。
像这样的情深意长,苏轼兄弟的许多诗词中都有咏叹。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中秋》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耐人寻味。
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因而传诵至今。
《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课件
诗词解析
主题
这首词以中秋月夜为背景,抒发了苏东坡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词中描绘了中秋明月的 美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 的深深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结构
上阕描写了中秋月夜的美景,下阕则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整首词结构严谨,上 下呼应,情感真挚动人。
表现手法
苏东坡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 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总结与反思
学习收获
深入理解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背景、 主题和情感
体验了古代诗词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掌握了通过文本细读和意象分析来解读诗歌的方法
了解了苏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 刻的理解
不足之处
对于一些难懂的意象和词汇,未能进行深入的探 讨和理解
对于诗词的情感和主题,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解读 ,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
诗人作品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
诗人思想
1
苏轼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吸收了佛道 思想,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2
他主张自由议论朝政,强调文人的独立性和自 我表现,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变革创新。
知足常乐
作品还传达了知足常乐的哲学观念,强调满足于已有的幸福和快乐 ,不追求过多的欲望和贪婪。
社会现实
家庭观念
作品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呼吁人们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追求家庭幸福和 人生价值。
社会和谐
作品也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尊重他人、宽容差异、追求共同发 展,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但愿人长久观后感2篇
但愿人长久观后感 (3)但愿人长久观后感 (3)精选2篇(一)《但愿人长久》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感深沉的古典诗词。
作者杨洪基借助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执着追求。
这首诗可以说是充满了浪漫情怀。
诗中表达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他希望自己和心爱的人能够长久相伴,共享月明之美。
这种愿望有一种超越时空的神秘感,给人一种浪漫而又神秘的感觉。
这首诗还诠释了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诗中用“琴弦”、“玉箫”的美妙声音来形容恋人之间的对话和默契,同时也给人一种美好的想象。
作者通过古典文化中的美好形象来描绘真挚的爱情,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此外,这首诗还有一种深沉的悲伤情感。
诗中隐含着离别的忧伤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月明人尽望,不知楼上人。
”这句话给人一种寂寞和无尽的伤感,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爱情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诗中表达的愿望和情感深沉,让人不禁想起自己的爱情经历,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情感的力量。
但愿人长久观后感 (3)精选2篇(二)《但愿人长久》是一首由汪国真创作的诗词,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祝福。
这首诗词以唯美、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长久幸福的向往,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诗词开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话,意味着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生活在一起,彼此守望着同一轮明月。
这不仅代表了对爱情的祝福,也寄托了诗人对和谐与美好生活的期盼。
除了美丽的意境外,诗词还通过丰富的比喻手法营造了浓郁的意境。
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将人们的起伏心情与月亮的阴晴圆缺进行了巧妙地联系,把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寄情于自然的描绘,使诗词更显深邃而又感人。
整首诗词以充满诗意的形象来表达感情,通过渲染夜晚,明月和爱情的交融,借景抒情,使诗人爱情的情感更加真切。
这种写景抒情的方法,既使诗词具有了美丽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热爱和痴迷。
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段及评析
但愿人长久》教学片段及评析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片段一:悠扬而略带感伤的萨克斯乐曲《回家》在教室响起。
伴着音乐,教师充满感情的述说:同学们,还有几天就到中秋节了,可是我的心里极不平静,尤其是到了晚上,仰望天空的一轮皓月,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远在外地工作的妹妹,昨晚她给我打来电话,说今年的中秋节又没法回来了,看来我只好独自赏月了。
同学们,你和你的亲人分离过吗?心里什么滋味?生:我的妈妈打工在外很久没回来了,我很想念她。
生:那次,我爸爸出差在外一个星期,我天天盼望爸爸能回来。
生:我姥姥生病了,可我现在没法去看望她,我很担心她,盼望她能好起来。
生:我表哥去上大学了,我很想他,想和他一块玩。
……师:思念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
同样的中秋节,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和我们一样,思念起他的手足情深的弟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想一想从中能体会出什么?(古人云:感人心者,必先发乎情,教师以一段优美的音乐和看似随意的谈话拨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与学生形成了情感的共鸣,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视角投向课文,与文本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话,在阅读中进一步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及情感体验,可谓水到渠成。
)教学片段二:多媒体演示:月亮渐渐西沉,银辉透过窗户洒满屋子,苏轼斜躺在床上,望月沉思。
师:此时此刻,望着这圆圆的月亮,苏轼会想些什么呢?生:他会想:要是弟弟和我在一起该多好呀!生:他会想:月亮啊,为什么你要在我和弟弟分别的时候这么圆、这么亮呢?难道你不懂得我的心吗?(师投以赞许的目光):你真是个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
生:他会想:弟弟啊,你现在在哪里呢?是不是也像我这样想念你呢?师点头:是啊,仰望着窗外的一轮皓月,苏轼思绪万千,难以入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划出描写苏轼心理变化的句子,用心品味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标点,看看有什么发现?生静静的阅读、圈画。
师巡视交流。
但愿人长久教材分析
但愿人长久d.y【分析说明】本篇课文体裁属于文包诗,主要用于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情况,以便于读者更好地解读诗歌。
本文选取的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的片段。
作者望月抒怀,情感的变化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线索。
【课文分析】月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被寄予了人们太多的情思。
千百年来,无数诗人望月抒怀,或寄托离愁别绪、或抒发人生不得志,写下了无数感人的诗篇。
而中国的中秋节,更是人们赏月团圆重要节日,在这个重大的节日中,月亮更是扮演了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中秋的圆月触发了诗人的情思,产生了复杂的心理变化。
而抓住诗人情感变化的这条线索,便能走进诗人内心,感知诗人超拔的人生境界和广阔的胸襟。
1、望月思人,念手足情深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不论相隔多远,都要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瓜果、欣赏月亮,更是一件美事!但是在这样浓厚的节日氛围中,苏轼却饱受着思念的折磨。
被贬密州,官场上的失意已是让他备受打击;而中秋之时,与手足情深的弟弟相隔两地,更是让他的思念在心中疯长。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秋佳节,苏轼眼看着别人的团圆幸福,自己却孑然一身,一个人空对月,一种孤独与无助涌上心头。
他不由地怀想起童年时与弟弟形影不离的岁月,那时候,哥俩儿都还小,读书习字、起居玩耍,都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两个人建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然而长大后,为了生计,为了抱负,两个曾经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就此分离,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十几年。
年年中秋,与弟弟分居两地的苏轼都会不由得思念起弟弟来,怀念起那段一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2、望月生怨,月圆人不圆思念之情之浓,却无法排解,苏轼心中不免生出了埋怨之情。
月光如此的皎洁,似乎在欢庆这个团圆的日子;而邻人们的欢歌笑语也不断地传入苏轼的耳中,月圆人不圆,他家欢喜自家愁,这一幕幕团圆欢乐的场景让苏轼的思绪更乱,无法入眠,内心的埋怨又更深了一层。
浅析古诗词歌曲《但愿人长久》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
浅析古诗词歌曲《但愿人长久》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
《但愿人长久》是一首古典民歌,让我们一起分享这首传唱几百年的经典民歌,感受它所传达的浓浓人情。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艺术特征。
《但愿人长久》情感流露淋漓尽致,把温暖的使人灵魂深处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勾起诉说者对携手走过的人生的无尽眷恋和岁月的叹息。
歌曲散发出一种清新的洒脱自然的情感,让人产生一种与天地同乐的温和感悟,令人抚以轻抚。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这首歌的演唱技巧。
虽然《但愿人长久》是一首古典民歌,但它的演唱技巧却令人耳目一新。
歌手并没有过多的花哨动作,而是以简单而温和的抒情来演绎歌曲。
歌手采取浅唱的方式,和声添加了几抹旋律流畅而丰富的色彩,唱出歌曲的暖意和深情。
歌手运用精准诠释和音乐演出来把歌曲中特有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歌手还使用了完美结束技巧,像是将独唱渐强渐弱的起降旋律片段轻松地连接在一起,让这首曲子由寂寥的融化到寓意深刻的发光发热的结局中,给人一种缱绻月洩,生生不息的余味。
总之,《但愿人长久》是一首古典民歌,它流露出诉说者对携手走过的人生的无尽眷恋和岁月的叹息,歌手运用浅唱的方式,采用精准诠释,使歌曲从轻抚到温和感悟,令人赞叹不已。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
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
欣赏《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欣赏《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聆听古诗词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2、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运用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词的“安静悠远”【教学资源】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但愿人长久》是一首流行歌曲,由台湾著名作曲人梁弘志为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谱曲,邓丽君演唱,是邓丽君经典名曲之一,后经很多人翻唱。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合作交流1、出示诗词,听朗诵思考: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思想感情)2、欣赏歌曲(1)聆听《但愿人长久》第一部分,思考:歌曲的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一部分是词的上阕,旋律舒缓优美,节奏舒展平稳,表达了诗人苏轼对月问天的惆怅之感)(2)再听《但愿人长久》第二部分,思考歌曲的旋律、节奏有变化吗?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是词的下阕,旋律急转上行,节奏转以紧密,表达了诗人以超然豁达的心态面对不得意的现实,并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未来的希望)3、学生完整欣赏全曲,感受歌曲《但愿人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现的情感,细细品尝古诗词新韵的味道。
三、拓展延伸1、聆听王菲、邓丽君演唱的版本,比较一下她们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
2、这节课后请同学们也来当一回作曲家,选择你最喜欢或最欣赏的一首词或诗来创编旋律,下节课展示,听听谁编创的旋律最为流畅动听?四、小结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文辞优美而且具有音乐性,今后我们仍然要在音乐学习中去传承它。
但愿人长久古风歌曲赏析
但愿人长久古风歌曲赏析古风歌曲《但愿人长久》是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这是一首十分值得赏析的歌曲。
下面就跟随店铺的步伐一起来了解一下古风歌曲《但愿人长久》赏析的相关内容吧!古风歌曲《但愿人长久》乐曲赏析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但愿人长久》的创作背景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是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收录于邓丽君1983年发行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
此专辑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
与其他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二十多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
《但愿人长久》作为此专辑的主打歌之一,一经发行便受到极大欢迎,后被多位歌手翻唱,成为邓丽君传世名曲之一。
《但愿人长久》的演唱者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中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日语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从而开始其歌唱生涯。
1969年因演唱台湾首部连续剧《晶晶》的同名主题曲而在台湾成名。
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千言万语》、《海韵》等作品打开香港及东南亚唱片市场。
1974年凭借日文歌曲《空港》获得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并由此奠定其在日本的演艺事业基础。
1976年于香港利舞台举行首次个人演唱会。
王菲但愿人长久赏析
王菲但愿人长久赏析
但愿人长久——王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影响很大。
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苏轼、苏辙
词
兴起于五代,兴盛于宋,是一种和乐可歌的文体,因为它和诗不一样(每句话字数不等),又称“长短句”,“诗余”。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
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王菲但愿人长久赏析】。
初中音乐《但愿人长久》答辩题目及解析
初中音乐《但愿人长久》答辩题目及解析第一题:请说说我国的宋代的说唱音乐分别有什么?【参考答案】宋代市民音乐蓬勃发展,其中说唱音乐的也发展出非常多的种类,比如鼓子词、诸宫调、货郎儿、陶真、唱赚等最具有代表性。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因主要用鼓伴奏而得名。
其结构特点为在一个节目中只重复使用一个曲牌。
它的音乐特点是通篇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抒情性和叙事性兼而有之的说唱艺术特色。
其原始形式,以鼓为节拍,故名鼓子词。
诸宫调,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
其代表作品有《刘智源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其中西厢记诸宫调》为董解元所作,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不仅存有全部文字,且有三分之一的乐谱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
陶真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大约起源于北宋而盛行于金元。
宋代唱陶真者多是“路岐人”,其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歌词通俗易懂。
货郎儿最初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歌曲形式,后演变为一种说唱艺术,宋元时期城乡间流动叫卖小商贩称之为“货郎儿”,后渐渐发展为一个民间曲牌,其曲牌也称之为《货郎儿》《货郎太平歌》。
宋代出现了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有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
无论缠令还是缠达,都只能连接同一宫调内的曲牌,不能转调。
第二题:请说一说常用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是什么?【参考答案】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表达: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2.巧用教学方法的策略;3.明确学习目标、制定适中人物的策略;4.促进新知识内部联系的策略;5.善用教学材料的策略;6.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的策略7.组织实践活动的策略;8.进行评价体验的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由邓丽君原唱,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出自苏东坡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历来都被推崇备至。
《苕溪渔隐丛话》评论是:“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认定它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可谓恰如其分。
它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一直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本词除具有苏词共有的豪迈之外,还显得飘逸空灵,古典气息呼之欲出。
富含道家思想,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
运用直接描绘的自然形象,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掺进浓厚的哲学意味。
通篇咏月,却处处关乎人事,表现出自然社会契合的特点。
借明月自喻清高,又用圆月衬托离别。
亲人间的欢聚不能强求,当此中秋月圆,则唯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亦足以慰情。
作者的世界观并非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因此感人至深。
曲作者是台湾著名音乐创作人梁弘志。
150首歌曲的创作,奠定了他在华人流行音乐发展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作品中,歌词和音乐的配合是其他创作人极难企及的,他诠释的爱情、友情和人生,特别温柔、真诚、沧桑。
像《恰似你的温柔》《请跟我来》《驿动的心》《像我这样的朋友》等等让我们年少时为之落泪,即便今日依然让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