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76aa497d02768e9951e738b0.png)
断 裂 构 造
( 断 层 )
13.4
③岩层不连续:这是在路线观察时,平面上常用的方 法,正常顺序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或沿倾向地层发生缺 失或重复出现,地表具有铁帽,说明此处有断层存在。
断裂构造
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破裂、连续性受到破坏 的现象,称为断裂。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断层 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滑动。 节理 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滑动。
一、断层 岩石断裂后,破裂面两侧岩石 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断层, 是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1.断层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 断层盘。 ①断层面——岩层受力后发 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特征:a.呈面状展布,具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倾角。 b.断层面有的光滑,有的具擦痕,有的呈波状起伏, 有的较粗糙。 ②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可直可弯,甚至形成 一条宽窄不等、成带状分布的破碎地带,称为断层盘,下方的称为下盘。相对上升的一盘称 为上升盘,相对下降的一盘称为下降盘。
②地堑——是由两条或多条走 向基本一致,相向倾斜的正断层 构成,中央部分相对下降,两侧 相对上升的构造。
③叠瓦式逆冲断层— —由一系列产状相近的逆 冲断层组成,其上盘依次 向上逆冲,断面上成叠瓦 式。 还有对冲式逆断层, 背冲式逆冲断层,楔冲式 断层等。
4.断层的识别标志:
①断层面:一般在剖面(断面 上)直接观察,可见到相对较平 直的断层面,其上常常具有擦痕、 阶步,有的被磨的很光滑,有的 面上附着硅质、铁质或碳酸盐矿 物薄膜。 ②断层破碎带:常形成硅化破碎 带、断层角砾岩或断层泥,有的具有 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及片理化现象。 断层破碎带在地表易被风化剥蚀(硅 化破碎带除外),常形成负地形(鞍 部、沟谷)。
2.断层的基本类型 分类原则: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方 向和力学性质划分。 ①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断层特征: a.由于受水平张力作用,断层面较粗 糙,擦痕一般不太发育,产状较陡。 b.其破碎带中常形成棱角明显的断层 角砾岩。 ②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第五讲 断裂构造
![第五讲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26d17be59b89680203d8254f.png)
T—张节理,锐夹 角指本盘移动方 向;S1—大交角剪 节理,一般不发 育,不宜使用; S2—小交角剪节理, 较发育,锐夹角 指本盘移动方向 。
(4) 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
(5)断层角砾分布情况:角砾岩中某种特殊岩石
或矿石等碎块的分布可以指示出位移方向。
四、断裂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断裂构造通常是含矿溶液运移的通道(控矿 断裂)和矿体赋存的空间(容矿断裂)。从 而在空间上它控制着矿体的形状、产状、规 模和分布规律。所以它与金属矿床的成因关 系非常密切。成矿后的断层,往往破坏矿体, 将矿体切割成几部分,使矿体的分布、形态 及产状等复杂化,从而降低了矿产的开采价 值,也会给开采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详情 在“第四篇矿床”的有关单节中介绍。
(5) 断层泥和断层角砾 断层发生相对位移时,其两侧岩石(或矿石)有时 被研磨成细泥,称为断层泥;如被研碎成带棱角的 碎块,则称为断层角砾;断层角砾重新被胶结称为 断层角砾岩。此外大的断层破碎带中有时还出现糜 棱岩。
断层角砾岩
(6)断层擦痕和断层擦光面:断层两盘相 对位移时互相摩擦,断层面上留下擦痕 和摩光面,是判断断层存在的直接标志。
构造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 1) 剪节理: (1)产状稳定,延伸较远。 (2)节理面平直光滑,节 理面上可有小擦痕。 (3)节理缝细,一般无充 填;如被充填,脉厚较为 均匀,脉壁较为平直。 (4)切穿砾石和胶结物。 (5)常组成 “X” 节理, 两组节理旋向相反,锐夹 角平分线是最大挤压力的 方向。
共轭剪节理
2) 张节理:
(1)产状不稳定,短而弯曲
(2)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
痕 (3)节理缝宽,多被充填, 脉厚不稳定 (4)绕过砾石和粗砂
(5)常是不规则的树枝状、
断裂构造的概念
![断裂构造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555c3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d.png)
断裂构造的概念断裂构造(Fracture Tectonics)是指地球表面上由于内部地壳和岩石发生应力作用而导致的断裂现象和构造变形。
这些断裂构造包括断层、裂缝和岩石块体的位移等形式,它们在地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断裂构造的形成与类型断裂构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板块在构造过程中发生的应力作用,而导致岩石或地壳发生断裂形变。
这种应力作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拉应力(tensional stress)、压应力(compressional stress)和剪应力(shear stress)。
拉应力是指板块之间产生相对拉伸作用的应力,导致板块或岩石发生伸展和拉伸。
拉应力会导致岩石断裂,形成步错断层(normal fault)和走滑断层(oblique fault)等。
压应力是指板块之间产生相对挤压作用的应力,导致板块或岩石发生压缩和挤压。
压应力会导致岩石沿着脆性断层面发生滑动,形成逆冲断层(reverse fault)和推覆构造(thrust structure)等。
剪应力是指板块之间产生相对剪切作用的应力,导致板块或岩石发生滑动和切割。
剪应力会导致断层面上的岩石发生剪切滑动,形成走滑断层(strike-slip fault)等。
根据断裂面的倾向和走向,断裂构造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北、南断裂(north-south fault)、东、西断裂(east-westfault)、NW-SE断裂(NW-SE fault)和NE-SW断裂(NE-SW fault)等。
这些断裂构造在地壳运动和构造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断裂构造与地震活动断裂构造与地震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壳板块在构造进行过程中,由于内部应力的积累和释放,会导致地震的发生。
当板块之间的断裂面达到一定的破裂破坏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现象。
地震是地壳内部物质在应力作用下释放的能量所造成的地球表面运动。
它是地球自身内能的释放,也是构造变动、震源活动过程以及板块运动和地壳形变的直接表现。
3.2断裂构造
![3.2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61f00ea00029bd64783e2c21.png)
岩石受力发生变形,其连 续完整性遭到破坏,发生 断裂,形成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根据两侧岩体是 否有明显的位移,分为节 理和断层。
断裂构造的分类
节理(裂隙)
原生节理 剪节理 构造节理 张节理 次生节理
断层
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断距 断距是指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在 不同方位的剖面上,断距值是不同的: 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可测的断距有: 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铅直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离。 水平地层断距 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距离。
断层的识别
地层界限不连续或岩层中断
3.3.1
节
理
节理(joint):俗称裂隙,指岩石中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 裂开的面称为节理面。 按成因可分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隙两大类 非构造节理:指由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等非构造因素 形成的裂隙,如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隙、 风化裂隙、以及沿沟壁岸坡发育的卸荷裂隙等。风化 节理产状极不稳定,与各类构造没有联系,其发育深 度有限,自地表向地下,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 越来越小。原生节理是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如沉积岩中的泥裂,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构造节理:由于地壳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节理.最为常见,下 面主要介绍构造节理。
断层基本类型
正断层
(normal fault) 断层的上盘相对 下降,下盘相对 上升
逆断层 (reverse fault)
断层的上盘相对 上升,下盘相对 下降
平移断层
(parallel fault)
断层两盘沿断层 走向(水平方向) 相对移动
断层组合形式
(1) 阶梯状断层---几 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 断层排列在一起,沿 某一方向作阶梯状下 降. (2) 地堑---两条大致 平行的相向正断层, 中间部分岩块下降, 即有共同下降盘. (3) 地垒---两条大致 平行的正断层相背倾 斜,中央部分岩块上 升,即有共同的上升 盘.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62bf6c61ddccda38376baf98.png)
3.3 断层野外识别
构造线 层序 伴生 地貌
2.2 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节理不发育:1~2组,间距1 节理不发育:1~2组,间距1米以上,闭合, 大块状; 节理较发育: 2~3组,呈X型,间距大于 2~3组,呈X 0.4米,大块状; 0.4米,大块状; 节理发育:3组以上,张开,间距小于于0.4 节理发育:3组以上,张开,间距小于于0.4 米; 节理很发育:3 节理很发育:3组以上,杂乱,风化、构造 型为主,张开,间距小于于0.2米,碎块状; 型为主,张开,间距小于于0.2米,碎块状;
2.3 节理的调查和统计
(1)调查内容 力学性质; 组数,密度,产状; 张开度,延长度,节理面壁的粗糙度,强度 充填物,厚度,含水情况; 节理发育程度。 (2)统计内容 节理玫瑰图
3 断层
3.1 断层要素 断层面,断层线,断盘,断距;
3.2 断层常见分类
几何分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与岩层走向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 层,斜向断层 与褶轴关系分类:纵断层,横断层,斜断 层 力学性质分类:压、张、扭
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造
主要内容
1 断裂构造的概念 2 节理 3 断层
1 断裂构造的概念
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所受到的应力超过岩石 强度时,岩石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 称为断裂构造。 按照断裂面两侧有无明显位移,分为节理和断 层。
2 节理
2.1 节理分类 按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构造节理,表生节 理; 按力学性质性质分类:剪节理,张节理,劈理; 按力学性质性质分类:剪节理,张节理,劈理; 按节理与岩层的走向关系:走向节理,倾向 节理,斜交节理; 按张开度分类:宽张节理,张开节理,微张 节理,闭合节理
地质学基础 17断裂构造
![地质学基础 17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79d3f525b307e87100f69657.png)
断距——相当层之间的距离。
铅直地层断距(落差) :断层两盘相当层层面间的铅直距离。
(二)断层分类
1.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关系
纵断层:断层走向∥褶皱轴向 横断层:断层走向⊥褶皱轴向 斜断层:断层走向∠褶皱轴向
地质图(a)和(b)构造图中的断层F1-纵断层;F2-横断层;F3-斜断层
(四)断层的观察和研究
1.断层的识别(或标志)
(1)地貌标志
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水系突然改向, 山脊错断, 湖泊洼地和泉水的带状分布
断层三角面
秦皇岛
(2)地质界线或构造线不连续(错开)
断层引起地质界线不连续
构造线不连续(错开)
(3)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在上盘钻井剖面中,正断层造成地层缺失,逆断层造成地层重复。
牵引褶皱及其指示的两盘位移方向
(6)地球物理学标志
地震剖面:反射波同相轴错断,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减或消失,反射
波同相轴突变、反射凌乱或出现空白区,出现异常波等。
2、断层面产状的确定
野外:直接测定; 室内:用间接方法求取——地质图、钻井资料、物探资料等
3、断层两盘运动方向的确定
2.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的方向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A:断层面一般较陡,以600一700为最常见。剖面形态呈板 形或铲形;
剖面形态:a-板形;b-铲形
B:在剖面图上,表现为地层缺失,钻井进尺缩减
C:在构造图上,标准层的构造等高线在断层附近出现空白带。 等高线数值低的一侧为上盘(下降盘),等高线数值高的一侧 为下盘(上升盘)。
二、断层
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名词解释 断裂构造
![名词解释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9e28c6b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3.png)
名词解释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是地壳运动中的一种形态,是指当地壳在承受巨大的应力作用下,因地层发生了破裂或错动,产生了位移,从而形成了断层或断裂破碎带。
断裂构造表现出来的形态有很多种,比如断裂面的倾角、断层的厚度、错动的幅度以及断裂面的形态等都可能不同。
地球的地壳由十几块大陆和一些小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之间的运动和相互碰撞导致各种各样的地壳运动形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断裂构造。
在断裂构造的形成过程中,地层会受到撞击和折叠,导致断开或错动,同时会在断层上形成大量的碎屑和颗粒,这些碎屑和颗粒在运动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压缩。
断裂构造的产生也会对地下矿产资源形成影响,形成地下矿床,比如金属矿、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
同时,断裂构造还会对地壳地形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形成丘陵山脉、盆地等等地形。
断裂构造是地壳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其产生与推动着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和资源勘探学的发展,深化了我们对地球构造、性质和变化的认识,也给我们发现和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对于抗震防灾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断裂构造图文分析
![断裂构造图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8cef1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e.png)
一、节理(一)基本概念1、节理: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的产状也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进行描述。
2、节理组和节理系:在同一时期,同一成因条件下形成的,彼此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一群节理叫节理组;在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有规律组合的节理组,叫节理系。
(二)节理分类1、按节理的成因分类节理按成因可分为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
(1)原生节理:指岩石形成过程形成的节理,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2)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地壳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这类节理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规律性,发育深度较大,对地下水的活动和工程建设的影响也较大。
构造节理与褶皱、断层及区域性地质构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们常常相互伴生,是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点对象(相对于节理、表生节理)。
(3)表生节理:又称风化节理、非构造节理,是岩石受外动力地质作用(风、水、生物等)产生的,如由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裂隙等,这类节理限在空间分布上常局限于地表浅部岩石中,对地下水的活动及工程建设有较大的影响。
2、按力学性质进行分类(1)张节理:在垂直于主张应力方向上发生张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张节理。
张节理大多发育在脆性岩石中,尤其在褶皱转折端等张拉应力集中的部位最发育,它主要有以下特征: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填充;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追踪X型剪节理发育呈锯齿状。
(2)剪节理:岩石受剪应力作用发生剪切破裂而形成的节理,叫剪节理,它一般在与最大主应力呈45°夹角的平面上产生,且共轭出现,呈X状交叉,构成X 型剪节理。
它具有以下特征: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
第四讲 断裂构造
![第四讲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948b513e580216fc700afd0a.png)
五、 断裂构造
根据裂隙的成因,把裂 隙分为构造裂隙和非构造裂 隙两类。 (1)构造裂隙 是由地壳 构造运动造成的。其特征是 分布广泛,延伸较长较深, 可切穿不同的岩层,往往成 组出现。 ①张性裂隙(张节理) 岩 层承受的拉应力超过岩石的 抗拉强度所形成的。裂隙面 垂直拉应力方向。其特点是: 裂隙面多张开,延伸不深不 远,裂隙面粗糙不平,表面 无擦痕,分布不均匀,常被 后期岩脉充填。如发生在砾 岩中常绕过砾石裂开,如图 5-16。褶曲轴部和倾伏端等 拉应力集中处张性裂隙密集。
五、 断裂构造
②剪(扭)性裂隙: 剪应力超过了岩石的 强度所形成的。一般产 生在与作用力大体成 45°方向上,形成两组 近似互相垂直的节理面, 这种节理面在野外常同 时出现, 交叉成“Х”型, 将岩体切割成菱形块体 如图5-17。
五、 断裂构造
③劈理 指那些形态细微,
分布密集相互平行 排列的 构 图5-16 砾岩中的张节理 和剪节理造裂隙,其间距一 般几毫米至几厘米,可将岩 石切割成薄板状或薄片状多 数劈理面与岩层层面不一致, 很容易和岩层中的片理面和 层理面相混淆。劈理面常出 现在褶曲的两翼或大断层的 两侧处,在塑性岩层中较突 出。 (2)非构造裂隙 指岩石 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原生裂 隙,后期的风化裂隙,以及 沿沟壁岸坡形成的卸荷裂隙 等。具有普遍意义的是风化 裂隙。风化裂隙主要发育在 岩体靠近地面的部分可达地 面下10米到15米左右的深 度。这种裂隙的特点是分布 零乱、没有规律性,岩石多 成碎块,沿裂隙面岩石的结 构矿物成分均有明显变化。
五、 断裂构造
图5-15 裂隙引起塌方岩、页岩夹 灰岩的水平岩层,岩体中发育两 组平行与隧道轴向的节理,延伸 远,贯通性好,将拱顶水平岩层 切割成倒楔形,引起岩块坍落高 达6米多,如图5-15。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
![地质构造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b5827e4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0.png)
断层面
上盘
下盘
断层交面线
逆断层
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正
断
层
C22t
山
西
柳
林
成 家
C21b
庄
C22t C21b
断层的野外判识
(1)断层面特征——擦痕、阶步 (2)断层破碎带和构造角砾岩;构造强化带,
包括岩层产状突变、节理化/劈理化带出现、小
褶皱剧增;
(3)牵引构造
(4)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
γ
∈
∈
第三节 断裂构造
9)、断层的描述
①、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 ②、断层通过的主要地点、延伸长度和范围 ③、断层切割的地层时代、地层产状、地层重复与缺 失以及地层界线错开情况 ④、断层面特征及伴生构造 ⑤、断层的产状、两盘运移情况 ⑥、与相邻构造的关系。
3、断层构造 7)、断层的在平面、剖面的形态及判别
30 30
30
60
PC P
A
30 30
CD
A
30
P
A
30
30
60
CP
30 30
CD
A
P
CP C
D
D
30
30
PC
A
30
30
30
60
P CD
A
P
C
PC
D
D
60 60
TP
A
60
60 60
30
D SO
A
T
P
DS
O
C
D
3、断层构造
8)、断层形成的时代的判别
(5)构造中断
(6)地貌特征
构造地质学-第三章断裂构造
![构造地质学-第三章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3b0ec96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1.png)
总结
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对断裂构造的类型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继续学 习将会探索更多关于地壳变动和地球构造的知识。
通过挤压力作用造成的断裂,形成的是倾斜 的断层面。
3 走滑断层
通过平行水 转换断层
位于两个地块之间,产生断裂和滑动的地壳 运动。
断裂带的特征
断层带宽度
断层带的宽度可以从几米到数 十公里不等。
断层带的长度
断层带的长度可以从几千米到 数百公里不等。
断层带的错动量
构造地质学-第三章断裂 构造
本章将介绍构造地质学中的断裂构造。通过本章学习,你将了解到不同类型 的断层构造以及断层带的特征。
引言
构造地质学致力于研究地球上的构造变动和地壳运动。断裂构造是地壳运动 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断裂构造的类型
1 正断层
通过拉伸力作用造成的断裂,形成的是倾斜 的断层面。
2 逆断层
断层带的错动量可以从几毫米 到数十米不等。
断层构造的应用
1
地质勘探
断裂构造的研究有助于识别下地层的构造,为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线索。
2
资源勘探
断裂带通常与矿床形成有关,可以作为寻找矿产资源的目标区域。
3
地震研究
地震通常发生在断裂上,研究断裂构造有助于理解地震活动。
断层构造的意义
断层构造研究对地球科学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 响。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5fd6f762f7ec4afe04a1df44.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指岩石所承受的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极限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根据岩石破裂面的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的大小,分节理和断层两大类型。
(一)节理
节理又称裂隙或裂缝,指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常为大型褶皱或断层的伴生或派生的构造,是在岩层形成褶皱或断层时产生的,受褶皱和断层的控制。
就煤矿地质而言,节理常是矿井瓦斯、地下水等的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场所。
(二)断层
断层是指破裂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发生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规模变化很大,小的断层延伸仅有几米,相对位移不过几厘米,大的断层延伸数厘米至数千米,相对位移可达几十千米。
1、断层要素
断层要素是指断层的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等有关的几何要素。
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和落差等。
(1)断层面:岩层断裂发生相对位移问题沿着一定的破裂面进行的,此破裂面即称为断层面。
断层面的空间位置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
断层面在局部地段可以是平面,但在较大范围内还常是不规则的曲面。
较大规模断层的断层面常由一系列断裂面和次级破裂面构成断层破碎带。
(2)断层线: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也就是断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线。
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其形态由断层面形态,断层面产状以及地形起伏状况决定。
断层面倾角越小,地形起伏越大,断层线形态就越复杂。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e03ae30ea8114431b90dd84e.png)
依据节理与褶皱轴的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 2倾向节理 3斜向节理 4顺层节理
[2]节理的分类(构造节理)
1
节 理 与 有 关 构 造 的 几 何 关 系 分 类 1 依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2)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致直交的节理 3)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节理 4)顺层节理:节理面与岩层的层面大致平行的节理
右行左阶,左行右阶。 左旋:顺时针据此判断节理两侧岩 右旋:逆时针块的相对位移方向
1 剪节理: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剪节理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深 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痕迹。剪节理未被矿物充 填时是平直闭合缝,如被填充,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 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常常成对存在。其发育良好时, 将岩石切成菱形,棋盘格式。剪节理往往成等距排列。 5)主解裂面由羽状微裂面组成。
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 节理力学性质的分类
[2]节理的分类(构造节理)
1
节 理 与 有 关 构 造 的 几 何 关 系 分 类 1 依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1)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致平行的节理 2)倾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大致直交的节理 3)斜向节理: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节理 4)顺层节理:节理面与岩层的层面大致平行的节理
2 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1)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节理面短而弯曲。 2)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节理面绕过砾石和砂粒;即使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4)节理面两壁张开,常有脉岩填充,矿脉宽度变化较大。 5)形态不一定。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https://img.taocdn.com/s3/m/db5e22fffab069dc50220130.png)
§3. 断裂构造一、概念:1、定义:岩体手构造应力作用超过其强度是而发生裂隙后错断,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而形成断裂构造。
节理:沿破裂面没有明显位移。
2、分类:断层:沿破裂面错动较大。
断裂构造在地壳中分布很广,极大影响了水工建筑的稳定性,且破裂面中的裂隙是水流的良好通道,易导致渗漏。
但断裂构造类型不同,则对工程影响也有差异。
二、断裂构造的力学性质特征1、构造应力:压应力、张应力、扭(剪)应力。
应力:在地壳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地球内动力。
压性结构面b. 按力学性质张性结构面剪性结构面扭性结构面4、结构面与应力场的关系a.压性结构面:压应力作用产生,结构面的走向与压应力垂直。
结果产生压性断层由剖面上的剪应力形成的断层。
b.张性结构面:张应力作用的破裂面,结构面走向与张应力垂直。
产物:了:正断层面、张节理面。
c.扭性结构面:又称剪切结构面。
结构面走向与压应力方向45。
—Ψ/2角度。
产物:部分平移逆断层,剪节理面。
特点:扭性断裂由两组扭性结构面构造。
平面上成呈“X”型,且理论上结构面夹角为90。
但由于受其他因素影响< 90。
所以β=45。
—Ψ/2,Ψ—内摩擦角,塑性Ψ1 < 脆性Ψ2 。
所以45。
> β1>β2。
三、断裂构造的形式:压应力、剪应力、张节理。
四、构造节理1、概念:节理又称裂隙,具有明显方向性、规律性。
其形成与褶皱断层密切相关。
2、分类:据力学性质分类a.剪节理:剪(扭应力)剪(扭)性结构面+构造线。
又称“X”节理。
特征:①节理面平滑,产状稳定,沿走向、倾向延伸较远,在砾石中常平直切穿坚硬的岩石。
②呈闭和状裂隙本身宽度窄小,仅1~3mm。
但在构造应力作用的影响,也可裂开并充填的粘性土后岩屑。
③呈“X”型出现,相互交差切割,使岩层呈菱形或方形。
④呈羽状排列,主剪裂面有多条互相平行的微小剪裂面组成,羽状节理也有共轭两组。
⑤沿剪切节理面抗剪强度很低,在边坡、坝基岩体中易形成滑动破坏等。
第四节断裂构造分解课件
![第四节断裂构造分解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eebc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8.png)
板块构造理论是解释断裂构造形 成与演化的重要基础。
板块边界是断裂构造最发育的地 带,板块的相互作用控制了断裂
的形成与演化。
板块内部的断裂构造也与板块的 内部应力场和地壳的厚度有关。
断裂构造的形成时代与期次
断裂构造的形成时代可以根据 其穿过的地层或与之共生的岩 石来确定。
同一地区可能存在多期次的断 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可能在 不同时期形成和演化。
现象。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断裂构造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类型。
形成机制与特征
要点一
总结词
断裂构造的形成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地壳运动、温度 压力变化、岩浆活动等。其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断裂带、断 层面和断层性质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断裂构造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地壳运动、温度压力变化、 岩浆活动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岩石的应力超过其 强度极限,从而形成断裂。断裂构造的特征表现为明显的 断裂带、断层面和断层性质等。根据断层的位移性质,可 分为正断层和逆断层;根据断层的走向与区域构造线的关 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和斜向断层。
测量断层产状
使用测角仪等工具测量断 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了解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 。
确定断层位移
通过测量地层、岩体的位 移量,了解断层的活动程 度和规模。
编制断裂构造图
将测量和描述结果编制成 图,展示断裂构造的空间 分布和特征,为进一步研 究提供基础资料。
03
断裂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断裂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第四节断裂构造分解课件
• 断裂构造概述 • 断裂构造的识别与描述 • 断裂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 断裂构造与矿产资源 • 断裂构造研究的应用价值
01
断裂构造概述
断裂构造的概念
![断裂构造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2e93a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1.png)
断裂构造的概念
一、断裂带
断裂带是指地壳中的一条或多条断层组成的带状构造。
这些断层通常具有明显的断层特征,如断层线、断层崖、断层盘等。
断裂带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通常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应力集中和释放所导致。
二、断裂面
断裂面是指地壳中的一条断层线或一组断层线所组成的断裂面。
这些断裂面通常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和方向性,如水平断层、垂直断层等。
断裂面的形成与地壳中的应力分布和岩石力学性质有关。
三、断裂构造与成矿
断裂构造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些重要的矿产资源如金属矿、非金属矿等通常在断裂带或断裂面附近形成。
这是因为断裂带或断裂面可以为矿产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成矿环境和富集条件。
例如,断裂带中的岩石破碎和变质作用可以促进矿产的形成和富集;而断裂面可以为地下热水和矿物质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和沉淀场所。
此外,断裂构造还可以影响矿产的分布和形态。
一些矿产的形成往往与特定的断裂构造有关,如与水平断层相关的矿产通常呈现出带状分布的特征。
因此,研究断裂构造对于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断裂构造是地壳中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对地壳运动、地质灾害和矿产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断裂构造有助于深入了解地壳运动和成矿过程的规律,为地质勘查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断裂构造的分类
![断裂构造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9331e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2.png)
断裂构造的分类断裂构造是地球表面上的岩石层断裂和变形的结果,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断裂构造可以分为正断裂、逆断裂、走滑断裂和复式断裂。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四种类型的断裂构造。
正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两个岩块沿着断层面相对移动,其中上盘岩块相对于下盘岩块向上位移,形成的断裂构造。
正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拉伸和扩张,是一种典型的伸展断裂。
正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正断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主要方式之一。
逆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两个岩块沿着断层面相对移动,其中上盘岩块相对于下盘岩块向下位移,形成的断裂构造。
逆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挤压和收缩,是一种典型的挤压断裂。
逆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造山带和地震带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逆断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走滑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两个岩块沿着断层面相对水平移动,形成的断裂构造。
走滑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水平剪切,是一种典型的剪切断裂。
走滑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板块边界和断层带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
走滑断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复式断裂是指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不同方向的断层构造同时存在,形成的复杂断裂构造。
复式断裂常伴随着地壳的多向变形,是一种复杂的构造形式。
复式断裂在构造地质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壳变形和岩石圈运动的复杂结果之一。
复式断裂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陆和海洋地壳,是地球表面上岩石圈断裂和变形的重要方式之一。
断裂构造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根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断裂构造可以分为正断裂、逆断裂、走滑断裂和复式断裂。
正断裂和逆断裂是地壳的拉伸和挤压的结果,走滑断裂是地壳的水平剪切的结果,而复式断裂是多种断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根据深大断裂特征、性质,有如下几种: 1、裂谷 裂谷一词是格雷戈里(J.W.Gregory)1894年 研究东非裂谷时提出,裂谷属区域性大型 地堑系,依裂谷发育区域构造部位分: 大洋裂谷—大西洋中脊裂谷 大陆裂谷—东非裂谷 陆间裂谷—红海—亚丁湾、莱茵裂谷、 汾渭裂谷、贝加尔裂谷
裂谷特征: 由一系列正断层为主的地堑、半地堑 组成的复杂的地堑系,通常位于区域性 隆起的轴部 裂谷中常常沉积一套粗碎屑岩,火山 熔岩等 裂谷带是地震带和火山带 裂谷带表现为重力异常和磁异常
按节理走向与区域褶皱枢纽方向分: 1、纵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枢纽平行。 2、横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枢纽近垂直。 3、斜向节理—走向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当褶皱枢纽水平时: 纵向节理=走向节理;横向节理=倾向 节理(图3-1)
二、成因分类 1、原生节理—成岩过程中形成的节理 (如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的泥裂)。 2、冷凝节理—玄武岩、花岗岩等熔融状 态之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如石柱林)。 3、风化节理—强烈风化作用结果所致 (根劈作用—苏州天平山,水解作用等)。
二、根据断层走向与所在岩层走向的方位关 系分: 1、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一致, 2、倾角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 与倾向平行 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 4、顺层断层—断层面与岩层面基本一致
三、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下滑动。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上滑动, 通常将断面倾角<45°的称逆掩断层。 3、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面走向相 对移动。
(三)地球物理标志 不同岩石的密度、磁化率、电阻率、 重力、波导率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利 用上述地球物理资料,可认识判断断层 的存在与否及其变化。
二、断层效应 即断层发生后,地层位移在平面、剖 面上的各种表现。
三、断层活动时代的确定 断层形成于切割的所有地层中最新地 层之后; 若上覆有新地层,则在其之前形成; 若无上覆地层,则据岩体穿插等关系, 结合同位素年龄测定来确定时代。
若已知岩层倾角,再知上述三种断距 之一,即可知另两种断距(见图3-7-b) 已知水平断距(hf)和岩层倾角α,则 地层断距ho = hf *Sin α, 铅直断距hg= hf /Cos α
第三节
断层的分类与组合类型
一、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 之间的几何关系分: 1、纵断层—断层面与褶皱层面的交线同褶皱 轴向一致或断层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 致。 2、横断层—断层面与褶皱层面的交线同褶皱 轴向直交或与区域构造线基本直交。 3、斜断层—断层面与褶皱层面的交线同褶皱 轴向斜交或与区域构造线斜交。
7、构造透镜体—断层带中发育的呈一 定方向排列、规模不等的透镜状岩块;
8、断层岩 断裂带中因断层动力作用被搓碎, 研磨而形成的岩石,有时有重结晶现象, 具明显定向性。 断层角砾岩—角砾结构,略有磨圆的 断层磨砾岩;
碎裂岩—碾搓,研磨得更细的断层 岩,显微镜下可见其颗粒细小; 构造片岩—断层带内岩石显著重结 晶,并具片状构造的断层岩。
剪节理特征: 1、发育较密集(密集程度与岩性等均有 关,强硬岩层较弱软岩层的节理间距 大); 2、节理面光滑平直,延伸较远,在其延 伸方向上常切过砾石和胶结物; 3、当有微量位移时,节理面上有擦痕;
4、常呈羽状排列。羽列有两种—左行和 右行; 5、剪切作用常发育两组共轭剪节理; 6、剪节理两壁一般距离较小; 7、剪节理的终端变化; 折尾、菱形结环、节理叉
(2)断距 指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 对距离。不同方位的剖面上,断距不同。 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可测得: 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 离(ho); 铅直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铅直距 离(hg);
水平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水平 距离(hf); (△hof 中,∠α为岩层倾角)
前 列 式 叠 瓦 状 构 造
后列式叠瓦状构造:
双重构造—叠瓦构造的顶板和底板 均存在着更大冲断层的一种逆断层构造 组合形式。
第四节
断层的标志及观察研究
一、断层的识别 (一)地貌标志 1、断层崖 2、断层三角面 3、山脊错断 4、横节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
图3-31、32
5、串珠状湖泊洼地 6、泉水的带状分布 7、水系急剧转向,河谷被切
二、断层位移 (1)滑距—指断层两盘实际的位移距离。错动 前的一点,错动后分成两个对应点之间的实际 距离,两个对应点之真位移为总滑距。 走向滑距—总滑距在断层面走向上的分量, 走向滑距与总滑距之间的锐夹角为擦痕的侧伏 角。 倾斜滑距—总滑距在断层面倾斜线上的分量 水平滑距—总滑距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第二节
断层及其几何要素
一、断层要素 (1)断层面—是岩块发生位移的面。 通常并非平直的面,因为移动发生在比 较宽的带内,此带被岩石磨碎物质所充 填,或被次级断裂所交切,因而称之为 断裂带。断裂规模越大,断裂带越宽。
(2)断盘—即被断裂面分割开的岩块。 断面直立时,按方位分东、西盘,S、N 盘等;断面倾斜时,分上、下盘或上升、 下降盘。
兼于上述之间的有: 平移逆断层,平移正断层, 正平移断层,逆平移断层…..., 通常以后者为主。 平移断层—侧伏角<10° 平移正(逆)断层—侧伏角45°-80° 正(逆)平移断层—侧伏角10°-45° 正(逆)断层—侧伏角80°-90°
四、断层的组合 1、阶梯状断层—由若干条产状大致相同 的正断层平行排列组合;
2、地堑—两条以上走向平行,倾向相向正 断层所组成;
3、地垒—两条以上走向平行,倾向相背正 断层所组成;
4、环状断层—一系列弧形或半环状断层呈 同心环状分布; 5 、放射状断层—即辐射状断层,指平面上 呈辐射状排列的多条断层组合形式;
6、斜列型—指多条断层呈斜列分布 的断层组合形式; 7、叠瓦状构造—一系列平行排列的逆 断层组合,其下部往往收敛成一主干大 断层,各断层上盘岩块依次逆冲,在剖 面上似瓦片状叠伏;
4、推覆构造 倾角平缓,规模较大,推覆距离较远 的复杂逆掩断层。 老地层推覆于新地层之上; 构造窗—与周围岩石均为断层接触, 中心为原地岩块; 飞来峰—与周围岩石均为断层接触, 中心为外来岩块;
5、滑脱构造(拆离构造,层圈构造) 底部有一近水平滑脱面,滑脱面上部岩 层受力变形,与下面脱离。滑脱面以下地 层则未变形,造成上、下岩层截然脱节现 象。
2、生长断层(同沉积断层) 主要发育于盆地边缘,盆地不断沉降, 且同时接受沉积; 特征: 1、规模较大之正断层; 2、下降盘地层厚度大于上升盘,两者之比 为生长指数; 3、上盘常呈反牵引构造; 4、发育历史较长;
3、走向滑动断层 —平行于断裂带走向发生相对滑动的大型 平移断层: 主要特征: 1、直线延伸,断面直立,有次级断裂发育; 2、常派生雁行断层或褶皱; 3、两侧地层被错断; 4、断裂带上常呈构造凹陷或构造凸起;
4、滑坡节理—块体滑动引起,块体上 部呈张开型,边部呈剪切型。 5、人工节理—生产爆破所致(人工地 震、开采等)。 三、力学分类: 主要有两种: 1、张节理 2、剪节理
张节理特征: 1、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 2、节理面粗糙不平,若在砾岩中则绕砾而过; 3、有时迁就两组剪节理而发育成锯齿状追踪; 4、节理面无擦痕,节理与节理间距较大; 5、节理壁距也较大,常呈楔形; 6、其终端部分常呈树枝状或杏仁状循环;
节理的出现往往和褶皱、断层 等相伴生。因此分类往往考虑其 与褶皱、断层等构造之间的关系。
一、几何分类 按其与所在岩层的产状要素关系分: 1、 走向节理—节理走向与所在岩层的走 向平行。 2、 倾向节理—节理倾向与所在岩层的走 向大致垂直,与倾向平行。 3、 斜向节理—走向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4、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和岩层层面平 行。
第三章
断 裂 构 造
岩石受力作用后发生脆性破裂,称之谓 断裂。 破裂面两侧岩层没有发生位移或没有明 显位移的称之谓节理。 破裂面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的称之谓断 层。 断裂活动是现今地质活动的主要方式 (地震、火山、滑坡、崩塌等)。
第一节
节理及其分类
节理为发育普遍的小型断裂构造,按 其明显程度不同可分三种: 张开型—两壁张开,明显见裂隙,两 侧岩石有不明显位移。 闭合型—两壁闭合,但可见裂缝,一 般无位移。 隐蔽型—节理裂缝极细,肉眼不能察 觉。
叠瓦状构造剖面
叠瓦状构造中各逆断层发育时间有先后, 后发育的逆断层总是沿着构造运动方向。 若掩覆于先发育的逆断层的下盘,则称 之为前列式或背驮式; 若掩覆于先发育的逆断层的上盘,则称 之为后列式或叠掩式。
前列式叠瓦状构造—后发育的逆断 层掩覆于先发育的逆断层的下盘; 后列式叠瓦状构造—后发育的逆断 层掩覆于先发育的逆断层的上盘;
第五节
区域性大型断裂
区域性断裂规模巨大,延伸也远, 下可及硅镁层,甚至达岩石圈,亦称深 大断裂—长期继承性发展,空间延伸极 长,切割较深。
一、区域性断裂特点 1、常以一条以上主干断裂和若干次级 断裂组成,具一定宽度,形成断裂带; 2、深断裂活动改变地下深部的温压状 态,促使岩浆活动。酸性、中酸性岩 浆活动带,断裂切割较浅;基性、超 基性岩浆活动带切割较深; 3、深断裂带是地球物理异常带;
第一篇 形态构造地质学 暂讲到此
( 二 1 、 构 造 线 和 地 质 体 不 连 续 ; ) 构 造 标 志
2、地层的重复或缺失;( 六种情况)
3、地层产状突然改变; 4、擦痕和阶步、反阶步;
5、牵引构造—断层滑动时其附近岩层 受阻产生拖曳而发生弯曲,弯曲突出方向 示本盘相对动向
6、反牵引构造—这类正断层倾角向下变 缓,若此时岩层塑性小,则生成反向断层;
4、深断裂带是现代火山和地震带,从受 其控制的地震之源的深度和分布上,可推断 断裂的深度和产状(如太平洋西岸—日本 海—东北) 5、深断裂两侧岩相和厚度不同。近年来, 随着对深大断裂的研究的深入,发现很多深 大断裂在地表部分表现倾角较陡,而向深部 则趋平缓,形成层圈式折离滑动,总体呈上 陡下缓的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