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导则(试行)
宿迁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

宿迁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试行)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工作水平,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加强对全市城市各类绿地规划建设的指导,规范城市绿地植物种植,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宿迁市城乡园林绿化全覆盖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宿迁市城市绿地规划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
第一章总则1.1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通则2.1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统筹兼顾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着重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使每一块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2.2 城市绿化建设必须以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并作适当调整和处理,创造多种植物生存空间,营造出物种丰富、配置合理、群落稳定、景观优美的植物景观。
2.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贯彻以人为本思想,从人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坚持经济、适用、实惠、美观、自然的原则。
因循区域自然环境和物候特征,利用丰富的本土植物和自然景物,并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凸现城市的绿化特色。
2.4 城市绿化是人工再创的“第二自然”,应克服铺张浪费、苛求形式、贪大求洋,或硬造人工景观等做法,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绿化种植面积比例不低于规划用地面积的70%。
根据我市所处的植被群落区系,城市绿化应多选择乔木,乔灌木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不低于绿地面积的70%,其余为非树冠下草坪和其它地被植物。
2.5 城市绿地植物配置设计和种植原则:掌握植物生态适应性;阴、阳、干、湿、冷、暖各得其所;利用物种多样性,合理组合配置,坚持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多层结构,考虑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考虑季相变化,突出景观特色,充分利用平面和空间,提高单位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2.6 各类型绿地地形改造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保护湿地和天然水系,减少填挖工程、土方就地平衡,处理好地表排水,有利于植物生长,降低建设投资和养护管理费用。
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宿迁建设的意见

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宿迁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14•【字号】宿发[2009]18号•【施行日期】2009.09.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宿迁市委、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态宿迁建设的意见(宿发〔2009〕18号2009年9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宿迁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现提出以下意见:一、目标任务到2012年,全市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良好天数达320天以上;城市和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到2017年,第三产业占GDP比例达40%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9吨标煤/万元以下;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降至20立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率达8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控制在4.5千克/万元以下,COD排放强度控制在4.0千克/万元以下;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3.5%以上;城市化水平达55%,力争建成国家生态市。
二、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大力实施节能改造工程。
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加大工艺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到2012年,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68吨标煤/万元以下,COD排放强度控制在5.5千克/万元以下;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43立方米。
积极发展生物质、风电和垃圾等新能源发电,到2012年完成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2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达250兆瓦、垃圾发电装机24万千瓦。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县联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县联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7.24•【字号】宿政办发〔2014〕156号•【施行日期】2014.07.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县联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为统筹推进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就市县联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市县联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快“一轴两副九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提高百姓幸福感的迫切需要。
统筹做好中心城市和县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既为发展生产力创造空间和环境,也有利于提高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整体形象,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目前,我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市县联动机制不健全、市对县指导不够、中心城市与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推进不平衡等突出问题。
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市县联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全市“一盘棋”意识,创新工作举措,完善体制机制,打造工作合力,推动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导向,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加大市对县的指导力度,强化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方法措施、标准规范等向县城延伸,全面构建市县联动、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协调推进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上下联动、跟踪指导”的原则,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促进中心城市和县城城市形象同步改观、城市功能同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同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同步增强。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及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及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8.11•【字号】宿政办发[2003]96号•【施行日期】2003.08.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及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宿政办发[2003]9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的创建目标,根据省环委会《关于印发<江苏省绿色社区考核指标(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苏环委〔2003〕1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环委会制定了《宿迁市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及实施细则(试行)》,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各地对照标准要求,认真组织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力争每年创建一批绿色社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省级绿色社区。
二00三年八月十一日宿迁市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及实施细则(试行)第一部分基本条件一、通过县(区)环保部门绿色社区预验收二、社区面积、居民户数应具有一定的规模社区分布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含),或社区居民户数大于300户(含)。
三、工业污染源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社区内的所有工业企业,全面实现达标排放,由负责直接管理的环保部门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四、居民对区内环境状况的满意率大于80%(含)考核组现场发放50份调查问卷,居民对社区内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要求大于80%。
第二部分考核指标一、清洁能源(一)无1吨(含1吨)以下原煤散烧锅炉1.社区内1吨以下锅炉、茶水炉全部使用油、气、电或型煤等清洁能源。
2.社区范围内1吨以上燃煤锅炉必须使用洁净煤或其它清洁燃料。
工业型煤、配煤及低硫低灰份煤种(硫、灰份含量低于0.5%和10%)可视为洁净煤。
3.考核检查时使用洁净煤单位须提供供煤单位相关合同和煤种的监测报告。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2017年度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16〕142号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2017年度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2017年度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16〕14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市2017年度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2月16日全市2017年度农村绿化造林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森林质量,增加珍贵用材树种资源战略储备,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生态环境,根据省、市生态文明工作部署与要求,结合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农村绿化造林潜力调查结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化与珍贵化、彩色化与效益化相统一目标,以新造林与珍贵用材树种培育及杨树更新改造充分结合为抓手,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生态廊道建设、成片林营造、村庄“三化”、“十百千万”示范基地及杨树更新改造等林业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森林综合效益,为实现“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2017年度全市农村新造成片林任务共30700亩,具体任务如下:沭阳县6200亩、泗阳县6100亩、泗洪县6800亩、宿豫区1200亩、宿城区3900亩、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900亩、市湖滨新区2500亩、市洋河新区3100亩;其中珍贵用材树种成片林任务共9430亩:沭阳县2200亩、泗阳县1000亩、泗洪县2500亩、宿豫区600亩、宿城区1200亩、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200亩、市湖滨新区1500亩、市洋河新区230亩。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宿政办发[2017]41号【发布部门】宿迁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3.07【实施日期】2017.03.0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17〕4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宿迁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3月7日宿迁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通过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
对照《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立足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以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园林建设,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良性循环。
二、总体目标中心城市及三县县城积极争创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努力实现全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全覆盖,中心城市及泗阳县县城力争率先创成。
三、主要任务(一)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规划,划定城市绿线,强化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制定生态修复实施计划,积极开展城市废弃地、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城乡一体的绿地生态系统构建,形成山水林田湖有机衔接的生态空间。
(二)有效保护自然文化资源和风景名胜区。
依法编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完善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有关法规,强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杜绝违规占用生态资源开发、擅自占绿毁绿等行为,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宿迁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宿迁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14•【字号】宿迁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宿迁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宿迁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10月31日经市人民政府六届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刘浩2023年11月14日宿迁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程序,完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建设过程监督管理,根据《城市绿化条例》《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宿迁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园林绿化工程是指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以及对城市生态和景观影响较大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主要包括园林绿化植物栽植、地形整理、园林设备安装及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单层配套建筑、小品、花坛、园路、水系、驳岸、喷泉、假山、雕塑、绿地广场、园林景观桥梁等施工。
水利、交通等建设项目配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按照本行业管理规定执行。
工业企业的附属绿地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县(区)、开发区(园区、旅游度假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行政、行政审批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办理项目相关用地以及工程建设规划手续。
政府投资的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根据项目投资规模以及性质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暨概算或者项目申请报告等文件,报请项目审批部门审批。
宿迁市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

宿迁市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8.15•【字号】宿政发[2003]130号•【施行日期】200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宿迁市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宿政发[2003]130号)宿豫县、泗阳县、宿城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宿迁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八月十五日宿迁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加强市区绿化管理与保护工作,美化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管理的通告》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一)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所确定的各类绿地的保护和管理。
(二)城市各类绿地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或损坏。
(三)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绿地,实行“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全民参与、社会共建”的绿地建设保护方针。
(四)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为:南至徐宿淮盐高速公路与宿邳一级公路;北至骆马湖与新沂河;东至洋河与宿沭一级公路间的快速通道,包括洋河镇区及宿豫县化学工业园区;西至皂王公路(皂河-王官集)及通湖大道以西1.0公里,总面积约530平方公里。
二、保护的规划绿地类别(五)现有的林场、果园的保护规划规划区530km2范围内一切现有的经济林、用材林、森林公园和果园。
(六)生产绿地保护规划生产绿地是指生产供城市绿化所用的苗木、草坪和花卉的圃地。
生产绿地建设应立足于现状,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生产高品质园林绿化苗木。
按照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文件)城市生产绿地的面积应占建成区面积的2-3%。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09]129号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09]129号](https://img.taocdn.com/s3/m/bb673bd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c.png)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工作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09〕129号2009年8月19日)宿豫区、宿城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对照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工作任务实施方案为迎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检查验收,实现创建目标,确保顺利通过,现结合我市创园工作进展情况,制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工作任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找出我市在创园工作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本着“抓重点、促整改、求实效”的原则,集中精力解决迎检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巩固我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效,提高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为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验收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任务200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专门成立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确立了到2009年建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目前,距离国家园林城市检查验收仅有2个月左右。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阶段整改工作任务。
为提高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整体效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门组织专家两次对我市园林绿化工作进行调研,通过查资料、看现场,他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整改建议。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创建环保城市工作任务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创建环保城市工作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4.08.03•【字号】宿政办发〔2004〕93号•【施行日期】2004.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创建环保城市工作任务的通知宿豫、宿城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宿迁市创建环保城市工作任务》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OO四年八月三日社会经济人均GDP有较大辐度提高,实现年度经济目标。
数据出自市统计局。
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步伐,保证人均GDP稳步增长。
宿豫、宿城区政府市统计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经济持续增长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出自市统计局。
加快经济建设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完成市发展计划委制定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
宿豫、宿城区政府市统计局、市发展计划委、市经贸委人口出生率小于国家计划指标。
数据出自市统计局和市计生委。
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完成市发展计划委制定的年度人口控制目标。
市计生委市统计局、市发展计划委在统计中增加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用水量的统计结果。
2004年开展这两项指标统计工作,力争在2007年年底两项指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市统计局市水务局、市经贸委建成国家卫生城市。
2004年开展工作,提出创建方案,争取2007年建成。
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环保局、市城管局等环境质量空气污染指数(API)小于100的天数大于全年天数的70%(255天)。
考核的项目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0,数据出自市环保局。
按照有关规范对市区空气质量实施监测,实行市区空气质量日报制度,保证监测质量和自动化监测水平。
市环保局宿迁日报社、市广电局、市气象局每年开展“蓝天工程”行动,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市环保局严格控制房屋拆迁、道路、建筑施工所引起的扬尘,加强施工工地的监管,2004年起建立主要干道定期洒水制度。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07•【字号】宿政办发〔2016〕39号•【施行日期】201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宿政办发〔2016〕3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宿迁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意见(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7日宿迁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绿色校园建设实施意见(试行)为进一步明确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的建设标准,在保障学校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建设的品位和内涵,现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要求,坚持安全适用、保证基本的原则,倡导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以“功能性、舒适性、环保性、安全性”为重点,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绿色校园。
二、总体目标遵循安全适用、保证基本的原则,通过在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大力实施绿色校园建设理念和标准,确保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优美环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绿色环保、安全适用、教学优良”的现代化绿色校园。
三、主要内容(一)规划设计1. 新建学校符合当地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根据建设情况逐年进行评估,制定年度建设计划。
学校选址必须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
2. 学校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周围环境。
远离噪声源、污染源等有安全隐患的场所,严禁油气管道、高压电线穿越校园。
3. 学校建设必须按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
学校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用房,使用绿色建材,并在项目立项阶段明确绿色建筑星级标准。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导则的通知-宿政办发〔2015〕88号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导则的通知正文:----------------------------------------------------------------------------------------------------------------------------------------------------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导则的通知宿政办发〔2015〕8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宿迁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导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7月6日宿迁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导则为加强对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发展格局,特制定《宿迁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基本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第一章总则1.1 本《导则》适用于全市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2 本《导则》为审核及评估项目用地规模提供基本参数,为制定工业用地公开出让文件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1.3 需供地的新建工业项目,在审核其用地规模和审批规划方案时须符合本导则中规定。
第二章实施规定2.1 园区规划2.1.1 开发区(工业园区)要明确四至范围,原则上以工业为主,不得按新城区标准建设,其中经营性开发用地不得超过工业区总用地的15%,且与工业用地清晰分界。
2.1.2 按照紧凑的原则规划园区,不得设置宽马路、大广场。
道路用地不得大于工业区建设用地的15%。
2.1.3 除与城市联接的主干道按标准建设外,园区内主要道路宽度不超过12米,其余道路不超过9米,两侧人行道不超过1.5米。
2.2 项目选址2.2.1 经营性开发项目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参照非工业区相关规划技术指标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宿迁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宿迁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12.16•【字号】宿政办发〔2020〕69号•【施行日期】2020.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宿迁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宿豫区、宿城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试点项目完善、设施水平提高、特色魅力彰显”有关要求,决定对《宿迁市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部分重点内容及试点项目清单进行调整。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在缤纷花园城市打造中增加“城市容貌秩序改善提升”。
针对公共空间强弱电管线杂乱无序等现象,在完成9个试点区域整治的基础上,开展124个面上区域整治工作。
推进街景整治改造和城市家具示范路建设,围绕建筑立面、市政园林、杆线管线、广告亮化、停车管理等方面内容,全面做好富康大道、中山南路、青年路等8条道路街景整治提升。
按照“精致美观、耐用适用、功能丰富”的原则,对青年路休闲座椅、配电控制柜、果壳箱等城市家具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城市家具示范路特色品牌,助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宿豫区、宿城区、市各功能区)二、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增加“海绵城市建设”。
围绕“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节约水资源”的整体目标,深入推进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到2020年底,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
积极推广和应用以滞、蓄、净为主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控制地表径流与面源污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全力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完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将海绵城市相关要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细化和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相关指标要求。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的通知【法规类别】房地产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宿政办发[2008]136号【发布部门】宿迁市政府【发布日期】2008.06.19【实施日期】2008.06.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的通知(宿政办发〔2008〕136号2008年6月19日)宿豫区、宿城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宿迁市中心城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中心城市住房建设规划(2008-20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的需求,落实国家强化住宅保障政策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促进住房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以《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和《宿迁市中心城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为依据,按照国家和省房地产调控和住房保障的相关政策,结合本市实际,进行编制。
第三条本规划是落实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手段,是宿迁市年度住房建设总量、结构、用地安排、住房发展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宿迁市贯彻落实国家住房保障工作的具体表现。
第四条本规划适用范围为宿迁市中心城市,适用年限为2008年至2012年。
第五条坚持“满足不同收入层次居民住房的需求”的工作目标,通过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丰富住房供应方式,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多渠道解决住房需求。
第六条合理配置建设总量,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供应结构,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住房用地供应和新建住房“两个70%”的结构要求。
积极推进闲置土地的开发,适度的供应土地,达到土地既能满足建设的需求,又不造成土地的大量闲置的原则。
第七条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住房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及本规划的年度实施计划;与住房建设相关的各项政策、计划,应与本规划协调。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宿政发[2013]15号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宿政发[2013]15号](https://img.taocdn.com/s3/m/3ff0030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b.png)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正文:----------------------------------------------------------------------------------------------------------------------------------------------------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宿政发〔2013〕1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市洋河新城,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精神,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根据《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和《宿迁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市政府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对市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深入清理。
本次清理共涉及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以市政府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46件,决定继续有效的70件,应予修改的23件,决定废止的53件。
清理结果已经市政府四届七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 继续有效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2. 应予修改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3. 决定废止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宿迁市人民政府2013年2月6日附件1:继续有效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号文件标题清理责任部门1宿政发﹝2002﹞30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工程渣土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城管局2宿政发﹝2002﹞31号关于印发宿迁市中运河古黄河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水利局3宿政发﹝2002﹞32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的通知市城管局4宿政发﹝2002﹞66号印发关于鼓励城乡居民购买市区商品房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5宿政发批转市国土资源局宿迁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办法的通知市国土资源局6宿政发﹝2002﹞137号关于加强骆马湖及其周边水利设施管理的通告市水利局7宿政发﹝2002﹞168号关于提高防洪保安资金部分征收标准的通知市水利局8宿政发﹝2003﹞78号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市公安局9宿政发﹝2003﹞81号关于印发宿迁市促进机动车消费暂行办法的通知市公安局10宿政发关于印发宿迁市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11宿政发﹝2003﹞130号关于印发宿迁市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12宿政发﹝2003﹞15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13宿政发﹝2004﹞69号关于加强市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属地管理的通告市人口计生委14宿政发﹝2004﹞97号关于印发宿迁市进一步扩大公办学校办学自主权若干规定的通知市教育局宿政发﹝2004﹞104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林业局16宿政发﹝2004﹞105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文化广电局17宿政发﹝2004﹞10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生态绿地生态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林业局18宿政发﹝2005﹞35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河道蓝线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水利局19宿政发﹝2005﹞41号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宿政发﹝2005﹞79号关于印发加快培育工业规模企业的若干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21宿政发﹝2005﹞93号关于禁止在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2宿政发﹝2005﹞106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政府公共工程审计监督办法的通知市审计局23宿政发﹝2005﹞113号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市林业局24宿政发﹝2005﹞155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水利局宿政发﹝2006﹞4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6宿政发﹝2006﹞49号关于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及康居示范村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农工办27宿政发﹝2006﹞50号关于建立和完善城乡特困群众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市民政局28宿政发﹝2006﹞91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市国土资源局29宿政发﹝2006﹞10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30宿政发﹝2006﹞10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通知市环保局31宿政发﹝2006﹞115号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市卫生局32宿政发﹝2007﹞18号关于加强节能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33宿政发﹝2007﹞19号关于实施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的若干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34宿政发﹝2007﹞44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通知35宿政发﹝2007﹞78号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36宿政发﹝2007﹞8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市水利局37宿政发﹝2007﹞8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市国土资源局38宿政发﹝2007﹞118号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39宿政发﹝2008﹞2号关于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40宿政发﹝2008﹞55号关于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41宿政发﹝2008﹞89号关于批转市公安局宿迁市常住户口准入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公安局42宿政发﹝2008﹞107号关于印发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政策规定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43宿政发﹝2008﹞109号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意见市水利局44宿政发﹝2008﹞1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45宿政发﹝2008﹞137号关于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市农工办46宿政发﹝2008﹞142号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政策规定的补充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47宿政发﹝2009﹞23号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48宿政发﹝2009﹞24号关于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切实做好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49﹝2009﹞28号关于深入推进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市工商局50宿政发﹝2009﹞40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及康居示范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农工办51宿政发﹝2009﹞52号关于加快创业投资发展的若干意见市金融办52宿政发﹝2009﹞53号关于促进农民在集中居住点建房和进城(中心镇)购房居住的试行意见市农工办53宿政发﹝2009﹞60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卫生局54﹝2009﹞67号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55宿政发﹝2009﹞85号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市金融办56宿政发﹝2009﹞9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57宿政发﹝2009﹞101号关于市区危旧片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58宿政规发﹝2009﹞4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劳动模范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总工会宿政规发﹝2010﹞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金等土地税费征管工作的通知市国土资源局60宿政规发﹝2010﹞2号关于贯彻落实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61宿政规发﹝2010﹞4号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施意见市交通运输局62宿政规发﹝2010﹞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市盐务局63宿政规发﹝2010﹞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通知市环保局宿政规发﹝2010﹞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市财政局65宿政规发﹝2011﹞2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物业管理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66宿政规发﹝2011﹞3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67宿政规发﹝2011﹞5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征地补偿实施细则的通知市国土资源局68宿政规发﹝201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市商务局宿政规发﹝2011﹞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医疗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70宿政规发﹝2011﹞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附件2:应予修改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号文件标题清理责任部门修改完成时间1宿政发﹝2002﹞75号印发关于产权制度改革中办理房地产证书有关税费征收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市财政局2013年5月2宿政发﹝2003﹞11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有线广播电视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市文化广电局2013年6月3宿政发﹝2003﹞137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城乡犬类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市公安局2013年6月4宿政发﹝2003﹞16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级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3年12月5宿政发﹝2004﹞26号关于市区城镇垃圾处理费征收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城管局2013年12月6宿政发﹝2004﹞2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市财政局2013年7月7宿政发﹝2004﹞7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气象防灾减灾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气象局2013年5月8宿政发﹝2004﹞7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气象信息发XXX传播管理办法的通知9宿政发﹝2005﹞124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的通知10宿政发﹝2006﹞128号关于加快全市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11宿政发﹝2004﹞107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实施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办法的通知市人口计生委2014年12月前12宿政发﹝2005﹞109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总工会2013年4月13宿政发﹝2006﹞2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市国土资源局2013年7月14宿政发﹝2007﹞135号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13年12月15宿政规发﹝2010﹞3号关于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6宿政发﹝2008﹞88号关于宿迁市城市绿地补偿的实施意见(试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13年4月17宿政发﹝2009﹞42号关于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意见市交通运输局2013年6月18宿政发﹝2009﹞56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13年12月19宿政发﹝2009﹞84号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意见市金融办2013年6月20宿政规发﹝2009﹞1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交通运输局2013年6月21宿政规发﹝2009﹞2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三轮车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交通运输局2013年10月22宿政规发﹝2010﹞7号关于印发宿迁市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房屋迁建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13年12月23宿政规发﹝2010﹞10号关于调整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结构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局2013年9月附件3:决定废止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目录序号文号文件标题清理责任部门1宿政发﹝2002﹞1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和宿迁市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宿政发﹝2002﹞5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环城路两侧生产经营管理的通告市城管局3宿政发﹝2002﹞55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古黄河风光带城区段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4宿政发﹝2002﹞77号关于明确房屋契税税率执行标准的通知市财政局5宿政发﹝2002﹞84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对外劳务合作贷款担保基金管理意见的通知市财政局6宿政发﹝2002﹞109号关于修改宿迁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暂行)有关条款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7宿政发﹝2003﹞16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8宿政发﹝2003﹞38号关于修改宿迁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有关条款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9宿政发﹝2003﹞73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经济适用房政策性补贴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10宿政发﹝2003﹞79号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市区常住户口准入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公安局11宿政发﹝2003﹞84号关于征收全市经营性房地产开发用地土地出让金的通知市国土资源局12宿政发﹝2003﹞86号关于限制生产和限时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通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13宿政发﹝2003﹞133号关于开展气瓶普查整治的通告市质监局14宿政发﹝2003﹞140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医疗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市卫生局15宿政发﹝2003﹞142号关于批转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人事争议仲裁暂行办法的通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16宿政发﹝2003﹞162号关于修改宿迁市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有关条款的通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17宿政发﹝2004﹞5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18宿政发﹝2004﹞30号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意见市国土资源局19宿政发﹝2004﹞62号关于印发宿迁市物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宿政发﹝2004﹞80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的通知市水利局21宿政发﹝2004﹞96号关于印发宿迁市进一步加快民办教育发展若干规定的通知市教育局22宿政发﹝2004﹞100号关于全面禁止水泥船进入辖区京杭运河的通告市交通运输局23宿政发﹝2004﹞103号关于印发宿迁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林业局24宿政发﹝2004﹞117号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促进市区市场建设与改造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市发展改革委25宿政发﹝2004﹞139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危险(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管理办法的通知市环保局26宿政发﹝2004﹞161号关于加强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市金融办27宿政发﹝2004﹞178号关于印发宿迁市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工商局28宿政发﹝2005﹞26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9宿政发﹝2005﹞43号关于印发宿迁市进一步加强民办教育发展补充规定的通知市教育局30宿政发﹝2005﹞71号关于调整涉及工业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市物价局31宿政发﹝2005﹞107号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市区常住户口准入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公安局32宿政发﹝2005﹞120号关于封填市区地下水源井的通告市水利局33宿政发﹝2005﹞121号关于整顿和规范全市客运市场秩序的通告市交通运输局34宿政发﹝2005﹞148号关于对市区新建道路桥梁上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整治的通告市交通运输局35宿政发﹝2006﹞9号关于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中介机构和经济队伍的意见市教育局36宿政发﹝2006﹞10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劵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的通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37宿政发﹝2006﹞15号关于加快全市建筑业发展的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38宿政发﹝2006﹞53号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39宿政发﹝2006﹞61号关于鼓励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市旅游局40宿政发﹝2006﹞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市消防支队41宿政发﹝2007﹞38号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市农机局42宿政发﹝2007﹞54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招投标综合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43宿政发﹝2007﹞132号关于印发宿迁市旅游事业发展费征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旅游局44﹝2008﹞64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奶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通知市农委45宿政发﹝2008﹞65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市民政局46宿政发﹝2008﹞78号关于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的通告市公安局47宿政发﹝2008﹞116号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意见市教育局48宿政发﹝2008﹞128号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市交通运输局49﹝2009﹞27号关于印发宿迁市质量兴市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市质监局50宿政规发﹝2009﹞3号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51宿政规发﹝2011﹞1号关于封填市区地下水源井的通告市水利局52宿政规发﹝2011﹞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禁烧工作的通告市环保局53宿政规发﹝2011﹞7号土地总登记通告市国土资源局——结束——。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生态绿地生态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生态绿地生态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6.25•【字号】宿政发〔2004〕109号•【施行日期】2004.06.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生态绿地生态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宿迁市生态绿地生态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人民政府二OO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宿迁市生态绿地生态林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生态绿地、生态林的建设管理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为加强生态绿地、生态林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和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省的决定》等法律、法规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的规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紧扣“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宗旨,以建设“生态宿迁,绿色家园”为目标,以生态绿地和生态林的确认、建设为基础,管理、保护为手段,逐步扩大生态绿地和生态林规模,引导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把我市建成园林城市、生态名市。
二、目标任务加大生态绿地、生态林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到2007年,生态绿地占建成区的10%,并得到有效保护;国家级生态林面积达到10000公顷,并得到有效保护。
到2010年,城市生态绿地占建成区的12%,并得到有效保护,省级生态林面积达到8000公顷,并得到有效保护。
三、工作措施(一)生态绿地、生态林的确认。
1.生态绿地、生态林的确认,必须在权属所有者和经营者明确有关经营管理的规定及相关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在征得其同意后,县级以上建设(园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与其签订现场界定书,并根据事权划分报经相应级别的人民政府批准确认。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街景设计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街景设计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6.01.22
•【字号】苏建城管〔2016〕615号
•【施行日期】2016.01.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勘察设计
正文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街景设
计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苏建城管〔2016〕615号
各省辖市及昆山、泰兴、沭阳县(市)城管(市容市政)局、规划局、建设局:为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接续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5〕121号)和《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示范路创建水平,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我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街景设计编制导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在城市管理示范路创建工作中施行。
附件:江苏省城市管理示范路街景设计编制导则(试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年1月22日。
宿迁市“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导则(试行)

宿迁市“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导则(试行)发表日期:2014年12月31日出处:园林局【编辑录入:base】根据2013年10月31日全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4类城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参照相关园林绿化规范性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导则。
一、林荫城市1.林荫城市指中心城市形成以林荫公园、林荫休闲广场多点布局,以城市林荫路系统为网状框架,以林荫庭院、小区为全面覆盖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荫体系;城市中大部分露天活动场所都有林荫覆盖,人们盛夏出行基本不受烈日暴晒。
2.林荫路指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车道。
3.林荫路推广率指城市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占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的百分比。
4. 中心城市林荫路推广率应达到85%以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
5.新建道路要根据道路功能定位(园林景观路、林荫路、快速路等),充分考虑林荫效果,进行林荫路设计和施工。
6.已建道路应按照林荫路标准有计划地进行提升改造。
在改造过程尽量保留原有效果较好树木,行道树宜双排或多排栽植,道路机非隔离带最小宽度不低于2.0m,同时考虑栽植行道树。
7.我市城市道路断面形式主要有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应根据不同的道路断面形式进行林荫路改造建设。
8.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一般现状以白实线划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宽度3m的,应栽植胸径不小于15cm的大冠行道树;自行车道宽度5m的,应栽植胸径不小于18cm的大冠行道树;行道树株距不大于6m,树穴内径不小于1.5m,宜双排栽植(示意图如下)。
9.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以绿化隔离带分隔,应在绿化隔离带栽植胸径不小于15cm大冠乔木,定植点距自行车道一侧0.75-1m之间,行道树株距不大于6m,连线栽植不间断(示意图如下)。
如隔离带宽度大于3m,宜以株距不大于6m,品字型栽植两排乔木。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市区春季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市区春季绿化工作实施方
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宿政办发[2008]25号
【发布部门】宿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2.29
【实施日期】2008.02.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宿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市区春季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宿政办发〔2008〕25号 2008年2月29日)
宿豫区、宿城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2008年市区春季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08年市区春季绿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夯实我市2009年创成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基础,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和
环境协调发展,针对我市目前与国家级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存在的明显差距,根据《宿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和《宿迁市城乡园林绿化全覆盖实施细则》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市城乡绿化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为抓手,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中心城市绿化建管为工作重点,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提升绿化水平和档次,加快实现城乡绿化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覆盖,推进生态宿迁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任务
今春结合城区绿化现状以及我市与国家级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存在的明显差距,重点实施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居住区绿化、垂直绿化和绿化补植完善工程等“六大”绿化工程。
(一)公园广场绿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宿迁市“林荫城市、彩色城市、花园城市”建设导则(试行)发表日期:2014年12月31日出处:园林局【编辑录入:base】根据2013年10月31日全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4类城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参照相关园林绿化规性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导则。
一、林荫城市1.林荫城市指中心城市形成以林荫公园、林荫休闲广场多点布局,以城市林荫路系统为网状框架,以林荫庭院、小区为全面覆盖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市绿荫体系;城市部分露天活动场所都有林荫覆盖,人们盛夏出行基本不受烈日暴晒。
2.林荫路指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的人行道、自行车道。
3.林荫路推广率指城市达到林荫路标准的人行道、自行车道长度占人行道、自行车道总长度的百分比。
4. 中心城市林荫路推广率应达到85%以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
5.新建道路要根据道路功能定位(园林景观路、林荫路、快速路等),充分考虑林荫效果,进行林荫路设计和施工。
6.已建道路应按照林荫路标准有计划地进行提升改造。
在改造过程尽量保留原有效果较好树木,行道树宜双排或多排栽植,道路机非隔离带最小宽度不低于2.0m,同时考虑栽植行道树。
7.我市城市道路断面形式主要有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应根据不同的道路断面形式进行林荫路改造建设。
8.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一般现状以白实线划分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宽度3m的,应栽植胸径不小于15cm的大冠行道树;自行车道宽度5m的,应栽植胸径不小于18cm的大冠行道树;行道树株距不大于6m,树穴径不小于1.5m,宜双排栽植(示意图如下)。
9.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以绿化隔离带分隔,应在绿化隔离带栽植胸径不小于15cm大冠乔木,定植点距自行车道一侧0.75-1m之间,行道树株距不大于6m,连线栽植不间断(示意图如下)。
如隔离带宽度大于3m,宜以株距不大于6m,品字型栽植两排乔木。
10.林荫树种的选择,其胸径、高度、冠幅、蓬形等参数要能满足形成林荫路的基本条件。
胸径不宜低于15cm,第一枝下高度2.5m 以上,定干高度基本一致,树冠宽广,全冠栽植,保留三级以上分枝,林荫浓密。
东西走向的道路应选择落叶树,南北走向的道路可选择常绿树,仍应以落叶树为主。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彩叶树种,如栾树、枫、国槐、刺槐、皂荚、榆树、榉树、朴树、重阳木、无患子、银杏、法桐、七叶树、楸树、黄金树、黄连木、苦楝、香樟(慎用)、石楠(乔木型)等。
11.城市公园绿地主次园路应设计栽植行道树,形成公园林荫路;公园绿地大面积的铺装广场要根据广场性质,在满足交通组织、人流集散、景观效果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林荫覆盖率,栽植大冠乔木,形成林荫广场。
12.居住小区、单位庭院道路应设计栽植行道树,大面积铺装上栽植乔木,形成林荫居住区、林荫庭院。
13. 建设林荫停车场,车位间隙要利用乔木进行分隔,形成林荫覆盖,隔离绿化带的宽度应≥1.5m,乔木树干中心至路缘石距离应≥0.75m,停车场遮荫率应达到30%以上,乔木枝下应满足不同停放车辆的净空标准:小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2.5m;中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3.5m;大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4.0m;载货汽车停放区为 4.5m。
林荫停车场推广率应达到60%以上(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有条件的区域应建设生态停车场(建设标准附后)。
二、彩色城市建设1. 彩色城市指以园林植物的色彩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各种颜色的搭配,应用丰富多样的彩色乔木、灌木、宿根花卉(慎用)、草花(慎用)等植物,把城市的色彩体现得更鲜明、更绚烂,给人们带来深刻的视觉感受,让人感受感受环境美妙、身心愉悦,形成五彩缤纷的效果,达到多彩、多姿、多功能的观赏要求。
2.规划配置主导方向是多树种、多色彩,做到一年中四季有景,春季繁花烂漫,夏季绿荫如盖,秋季彩叶斑斓,冬季清秀素雅。
3.在我市适生且体现春季色彩的乔灌木有:石楠(粉红嫩芽)、红叶石楠(鲜红嫩芽)、柳树(鹅黄花序)、红枫(鲜红嫩叶)、美国红枫(深红嫩叶)、红叶椿(紫红叶片)、泡桐(淡紫花朵)、二乔玉兰(粉紫花朵)、白玉兰(洁白花朵)、黄玉兰(淡黄花朵)、美国红栌(深红嫩叶)、黄栌(粉红嫩叶)、山麻杆(嫩叶鲜红)、樱花(粉红花)、桃树(粉红、深红、白等花朵)、红叶桃(深红花朵)、梅花(红、粉红、白)、紫叶(叶紫红、花白色)、西府海棠(粉红花朵)、垂丝海棠(粉红花)、木瓜海棠(粉红花)、杏树(粉白花)、梨树(洁白花)、刺梨(粉红花)、紫荆(玫红花)、巨紫荆(玫红花)、连翘(金黄花)、喷雪花(洁白花朵)、玫瑰(玫红花朵)、月季(各色花)、藤本月季(各色花)、木香(粉白小花)、荚蒾(白色花)、金边黄(金边叶)、金森女贞(黄叶)等。
4.在我市适生且体现夏季色彩的乔灌木有:刺槐(白花)、红花刺槐(玫红花)、苦楝(淡紫花)、合欢(红花)、紫薇(玫红花)、重辨木槿(玫红花)、紫藤(紫色花序)、凌霄(橙红色花)、月季(各色花)、藤本月季(各色花)、糯米条(白花)、夹竹桃(红花、白花)、桅子花(白色)、石榴(火红、白)、金叶榆(黄叶)、绣线菊(粉红)、八仙花(粉红)、金丝桃(金黄)、金边黄(金边叶)、金森女贞(黄叶)等。
5.在我市适生且体现秋季色彩的乔灌木有:银杏(金黄色)、栾树(红色果皮)、悬铃木(黄褐色)、落羽杉(红褐色)、枫香(红色)、三角枫(红色)、五角枫(红色、黄色)、红枫(红色)、鸡爪槭(红色)、羽毛枫(红色)、复叶槭(黄色)、七叶树(红色)、梧桐(黄色)、乌桕(红色、黄色)、白蜡(金黄色)、红榉(深红色)、无患子(黄色)、火炬树(红色)、杂种鹅掌楸(黄色)、美国红栌(红叶)、黄栌(黄叶、红叶)、柿树(红叶、红果)、山楂(红果)、金枝槐(黄叶)、日本晚樱(红叶)、紫薇(红叶)、木芙蓉(粉红花)、月季(各色花)、藤本月季(各色花)、桂花(绿叶香花)、红叶石楠(红色新叶)、弗森虎耳(红叶)、金森女贞(黄叶)等。
6.在我市适生且体现冬季色彩的乔灌木有:雪松(苍翠)、石楠(绿色)、乌桕(白色果实)、苦楝(金黄果实)、红瑞木(红枝)、金枝槐(黄枝条)、腊梅(黄花香气)、火棘(红果)、火焰南天竹(红叶)、金森女贞(黄叶)、各种落叶树(深浅不同灰黑色系多姿枝型)等。
7.其它易形成彩色震撼效果的植物:红蓼(秋色火红,湿地栽植)、芦苇(冬季芦花,湿地)、爬山虎(秋叶火红,立体绿化)、地肤(秋叶红褐)等。
8.行道树应结合林荫路、景观路的打造,优先选择彩化树种,功能以美化、遮荫、防护等为主,选择抗性强、树冠大、荫浓、深根性、观赏价值高的乔木,如银杏、栾树、榉树、法桐、无患子等。
9.公园广场、街头绿地、主题公园、专类公园等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彩化,采取组团式、大体量、单品种的形式片植、群植彩色植物,形成不同的季相色彩。
品种上可选银杏、乌桕、杂种鹅掌楸、水杉、落羽杉、红瑞木、火棘、金丝桃、红蓼(湿地)等。
10.居住小区、单位庭院应结合建筑风格,进行彩化设计,扮靓居住小区、单位庭院彩色效果。
同时结合居民喜好,栽植开花、结果等品种,如:柿树、山楂、桂花、八仙花、桅子花、桃花等。
三、花园城市建设1.花园城市指城市园林量使用开花植物,营造花海、花廊、花瀑、花架、花柱、花带、花境、花毯、花墙等效果,品种选择以木本花卉为主、草本花卉为辅,并有计划的对不同花期植物进行组合搭配,同时考虑不同品种开花植物的香气营造,让城市的每个季节都有花的绚丽和花的芬芳,给人以城市如同花园,人们生活在花园中的感受。
2.春季开花植物品种,乔灌木类有:梅花、白玉兰、黄玉兰、二乔玉兰、紫玉兰、蔷薇、月季、藤本月季、桃树、碧桃、寿桃、红叶桃、迎春、连翘、金钟花、棣棠、木香、黄素馨、紫叶、喷雪花、早樱、樱花、日本晚樱、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榆叶梅、郁、紫丁香、紫荆、巨紫荆、牡丹、杏花、梨花、绣线菊等,草本有:二月兰、油菜花、虞美人、鸢尾、芍药、金盏菊等。
3.夏季开花植物品种,乔灌木类有:红花刺槐、刺槐、紫薇、石榴、木槿、重瓣木槿、玫瑰木槿、海滨木槿、月季、藤本月季、珍珠梅、荼蘼、糯米条、溲疏、金丝桃、夹竹桃、迎夏、六月雪、桅子花、紫藤、凌霄、八仙花、金银花等,草本有:蜀葵、铁线莲、薰衣草、蓍草、福禄考、美丽月见草、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紫茉莉、半枝莲、月见草、矮牵牛、花、一串红、茑萝、金鸡菊、波斯菊、黑心菊、硫华菊、大丽花、向日葵、百日草、万寿菊、黄菖蒲、红蓼等。
4.秋季开花植物品种,乔灌木类有:枇杷、桂花、木芙蓉、月季、藤本月季、茶梅等,草本有:石蒜、伞房决明、黑心菊、大花秋葵、箭叶秋葵、万寿菊、百日草、孔雀草、一串红、菊花等。
5.冬季开花植物品种,乔灌木类有:梅、腊梅、素心腊梅、茶梅、黄馨等,本地无冬季开花的露地草本花卉,冬季草花通常以羽衣甘蓝、红叶甜菜等观叶草本为主。
6.配置方式,宜结合地形、水体、构筑物、背景林等自然或人工条件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可配置成花海、花廊、花瀑、花带、花架、花墙等形式。
7.花海的营造应以公园绿地为载体,用同品种、大体量、大面积栽植开花乔灌木植物来体现效果,如:梅花花海、海棠花海、玫瑰花海、樱花花海、桃花花海等。
8.打造花廊、花架的植物品种应以爬藤类为主,在街角游园、主题公园、交通红绿灯、停车场、居住小区等游人聚集场所,以人工廊架等构筑物为载体进行设计,苗木可选择藤本月季、木香、荼蘼、紫藤、凌霄等,单位庭院和居住小区也可采用葡萄等品种。
9.以桥体、驳岸顶端、屋顶边缘、挡土墙、窗台等为载体栽植悬垂式开花植物营建花瀑、花带,如迎春花瀑、探春花瀑、黄馨花瀑、金银花花瀑、棣棠花瀑等。
10.在市区建筑外墙、桥墩桥体、高炮柱体等构筑物表面固定网片,栽植爬山虎、藤本月季等攀爬类植物进行绿化覆盖,或安装立体花器,栽植地被类植物,营造花墙;围墙、围栏、公厕、变电站等周边可栽植高大绿篱或花灌木进行遮挡,可选法国冬青、夹竹桃等品种。
附:生态停车场加强生态停车场建设,改善停车场的生态环境,降低城市扬尘污染。
现提出我市生态停车场建设标准:1.上有林荫覆盖。
车位间隙要利用乔木进行分隔,形成林荫覆盖,隔离绿化带的宽度应≥1.5m,乔木树干中心至路缘石距离应≥0.75m,停车场遮荫率应达到30%以上,乔木行距在6m以下。
乔木枝下应满足不同停放车辆的净空标准:小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2.5m;中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3.5m;大型汽车停放区应大于4.0m;载货汽车停放区为 4.5m。
2.地面透水透气。
停车场地面应选用透气、透水性好的工艺及材料,确保地被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做到既保证停车场的使用功能,又改善停车场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量。
3.规树种选择。
选用适应性强、病虫害少、无落果等生物污染、冠幅较大的树种,同时应选用较大规格苗木,确保在较短时间迅速提高停车场绿化覆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