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ppt课件
消毒方法介绍
2
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消毒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紫外线消毒方法
3
热力消毒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4
压力蒸汽灭菌法(1)
方法
• 下排气式: 灭菌温度115℃ 时间40分钟 或温度121℃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分钟 • 预真空式: 灭菌温度132℃ 时间4~6分钟
5
压力蒸汽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 • 化
艺 学
监 监
测 测
• 生 物 监 测
6
工艺监测
• 监测每锅的压力、温度、时间、灭 菌物品、排气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操作者签名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每日灭菌前 应先作空锅B-D试验,监测灭菌柜内 有无冷空气存在 • 灭菌物品应放在有孔有盖的器械盒 内或使用蒸汽能穿透的包装材料
9
干热灭菌法(1)
是耐热物品(油、粉、膏)的首选处理法
• 方法:
160℃ 2 小时
170℃ 1 小时
180℃ 30 分钟
10
干热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艺监测:时间指达到灭菌温度 后的持续时间 • 化学监测:物品表面贴干热化学 指示卡监测灭菌效果 • 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 胞菌片置于热锅中心 部位
11
煮沸消毒法
是耐热耐湿物品最简便的消毒方法
• 方法:一般污染物品消毒煮沸20分钟
特殊污染物品消毒煮沸30分钟
• 注意事项:
煮沸仅杀灭一般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无效, 只能作消毒而不能作灭菌处理 污染物品煮沸消毒后按清洗--消毒 (灭菌)--使用原则进行
消毒创新技术
消毒创新技术
消毒创新技术是指在消毒领域中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消毒效果、降低消毒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伤害的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消毒创新技术:
1.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适用于空气、水和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近年来,随着紫外线LED技术的
发展,紫外线消毒设备体积更小、效果更佳,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2. 等离子气体消毒: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复杂反应,破坏微生物的生物结构,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3. 冷浆法消毒:利用高速冷却技术,将消毒杀菌剂喷射成微小的冷凝凝结物,使其表面积增加数千倍,从而提高了消毒效果。
该技术适用于食品加工、餐饮等领域的消毒。
4. 气态过氧化氢消毒: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和遗传物质,达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目的。
该技术适用于医疗设备、制药等领域的消毒。
5. 高压蒸汽消毒:利用高温高压蒸汽的物理性质,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代谢功能。
该技术适用于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的消毒。
这些消毒创新技术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同时,也注重降低对环境
和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还将有更多的消毒创新技术被开发和应用。
消毒技术规范
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 (1)使用棉布材质包装的无菌物品:保存环境能达到要求的有效期可 延长到14天;保存环境不能达到要求的各临床、医技科室,无菌物品存 放有效期7天。遇持续霉雨天气或沙尘天气保存期应缩减。 (2)使用一次性包装材质包装灭菌的无菌物品,保存环境清洁,温度 湿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①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有效期为1个月。 ② 一次性使用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包装袋、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有效 期为6个月。 ③ 硬质密封容器包装的有效期为6个月。 (3)无菌物品保存环境怀疑有污染、受潮或对灭菌包的包装质量产生 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对包内物品进行重新清洗、包装和灭菌。 4、开放性储槽、器械盒等不能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5、灭菌器厂家指导意见与国家规范不一致时,遵循从严原则。
无菌物品的保存
一、环境要求 1、灭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存放架或存放柜内,存放架或 存放柜应便于清洁,不易生锈;保存环境应清洁、明亮、通风或有空气 净化装置,照明光线充足;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 2、灭菌物品应分类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去掉外层大包装存放,存 放位置相对固定,标识清晰;物品存放应距地面20~25cm,距墙壁 5~10cm,距天花板50cm。 3、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采用自然通风的,当通风不良时可使用 排气扇强制换气;无菌物品保存环境均应每日清洁,物体表面及地面湿 式擦拭,避免扬尘。 4、建立工作记录。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 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 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 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 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常用的消毒技术和方法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 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 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 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精品课件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 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 的消毒方法。
物理方法 超声波等。 化学方法 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
醇类、酚类、复配双链季铵盐等。
精品课件
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 (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 毒剂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
低效消毒剂: 新洁尔灭、洗必泰、中草 药消毒剂以及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 毒剂。
精品课件
使用方法: (1)浸泡法: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
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加盖10分钟以上; 对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枝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 品的消毒,用含有效氯2000~5000mg/L的消毒液浸 泡加盖30分钟以上。
(2)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 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药物浓度和作 用时间同浸泡法.
适用范围:用于耐腐蚀物品灭菌、环 境及空气等的消毒。
精品课件
消毒液配制:
过氧乙酸一般为二元包装,A液为 冰醋酸液和硫酸的混合液,B液为过氧化 氢,使用前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将A、B 两液混合后产生过氧乙酸,在室温放置24 小时.根据测定的有效成分含量(无条件测 定有效浓度按16%计算),用去离子水将过 氧乙酸稀释成所需浓度。
三、医用物品危险性分类
1.高度危险性品 2.中度危险性品 3.低度危险性品
精品课件
三、医用物品危险性分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这类物品是指穿过皮 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 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 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 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药物 等。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通过各种物理或化学手段,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是卫生部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南,旨在明确消毒的目标、方法和操作要求,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一、消毒目标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首要目标是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通过消毒可以成功杀灭或去除空气、水、物体表面以及人体等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场所,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规定了不同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
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是通过提高温度、使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方法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干热消毒、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过氧化氢消毒、醛类消毒等。
在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时,需要根据药剂的配方和说明书来选择适当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3. 生物消毒:生物消毒是通过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生物制剂来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
常见的生物消毒方法包括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消毒剂等。
三、消毒操作要求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下面是消毒操作的一些要求:1. 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操作之前,需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2. 消毒操作的严格执行:在进行消毒操作时,需要按照规范中明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对于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场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并根据规范要求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药剂浓度。
3. 消毒后的处理:消毒完成后,要对消毒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其良好的保存状态;同时,要对消毒区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操作区域的干净整洁。
四、消毒效果的评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消毒操作的有效性。
消毒技术
一、消毒技术(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1. 高度危险的器材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
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 中度危险的器材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
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 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
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 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
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
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 微生物的数量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 有机物的存在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
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
《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消毒和灭菌可是个重要的事儿,搞不好就会出大问题。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消毒及灭菌技术的操作指南。
首先,咱得搞清楚啥是消毒,啥是灭菌。
消毒呢,就是把那些致病的微生物给弄死或者弄少点,让它们不能害人。
灭菌就更厉害啦,直接把所有的微生物都给灭得干干净净,一点活路都不给。
这就好比打架,消毒是把坏人打跑,灭菌就是把坏人全给灭了,连个渣都不剩。
一、消毒技术操作1. 物理消毒法(1)高温消毒这可是个老办法了,就像咱煮饺子似的,把东西放在高温里煮一煮,那些细菌啥的就受不了啦。
像餐具啊、奶瓶啊这些,可以放在开水里煮个几分钟,保证干净。
不过可别把自己的手给煮了啊,哈哈。
(2)紫外线消毒这玩意儿就像个小太阳,能发出一种神奇的光,把细菌给杀死。
像医院啊、实验室啊这些地方经常用紫外线消毒。
不过用的时候可得注意,别盯着紫外线看,不然眼睛会受伤的。
到时候变成了“熊猫眼”可别怪我没提醒你。
2. 化学消毒法(1)酒精消毒酒精这东西大家都熟悉吧,消毒效果那是杠杠的。
可以用酒精棉球擦一擦手啊、手机啊这些经常接触的东西。
但是可别用太多了,不然会变成“酒鬼”哦。
而且酒精易燃,可别在旁边玩火,不然一把火下去,你就变成“烤乳猪”了。
(2)含氯消毒剂消毒像 84 消毒液就是含氯消毒剂,能杀死很多细菌和病毒。
用的时候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比例来稀释,不然浓度太高会把东西给烧坏的。
而且这玩意儿味道有点大,用的时候最好戴个口罩,不然会被熏得晕头转向。
二、灭菌技术操作1. 高压蒸汽灭菌这可是个厉害的家伙,把东西放在高压锅里,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来灭菌。
像医院的手术器械啊、培养基啊这些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
不过这玩意儿操作起来有点麻烦,得注意安全,别被蒸汽给烫伤了。
要是不小心被烫了,那可就成了“红烧猪蹄”啦。
2. 环氧乙烷灭菌这个方法一般用在一些不能用高温高压灭菌的东西上,比如塑料制品啊、电子设备啊这些。
但是环氧乙烷是有毒的,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别让自己中毒了。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是指针对公共场所(如商场、医院、学校、餐厅等)进行消毒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
1. 消毒剂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液、过氧化氢消毒液、醋酸等。
2. 消毒方法:根据不同的场所和物品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如喷洒、擦拭、浸泡等。
消毒时应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确保消毒效果。
3. 消毒频率:根据场所和物品的使用情况和污染程度,制定合理的消毒频率。
一般建议每天至少消毒一次,特别是高频接触的物品和场所。
4. 个人防护: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避免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5. 废弃物处理: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公共场所消毒技术指南是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应当严格执行。
医疗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消毒技术规范篇一: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灭菌管理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4、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
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
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8、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
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一次。
9、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
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二)紫外线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4、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
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三)戊二醛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酸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mini。
最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
最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在当前的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消毒灭菌技术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灭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下是最新的消毒灭菌技术规范标准:1. 概述:消毒灭菌技术是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本规范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以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消毒灭菌方法分类:- 物理消毒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高压蒸汽消毒等。
- 化学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消毒液等化学制剂进行消毒。
3. 消毒剂选择标准:- 应选择对病原体具有广谱杀灭作用的消毒剂。
- 应考虑消毒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对环境的影响。
- 应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4. 消毒灭菌流程:- 清洁: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洁消毒对象,去除有机物和污物。
- 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剂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间和浓度。
- 干燥:消毒后应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防止微生物的再次污染。
5. 高压蒸汽灭菌技术规范:- 使用121℃的高压蒸汽进行灭菌,持续时间不少于15分钟。
- 灭菌前后应检查蒸汽压力和温度,确保达到标准要求。
6. 紫外线消毒技术规范:- 紫外线消毒应在无直射阳光的室内环境中进行,确保消毒效果。
- 紫外线灯的强度和使用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消毒效果。
7. 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严格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进行稀释和使用。
-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避免因浓度降低而影响消毒效果。
8. 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 对消毒灭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消毒方案。
9. 人员培训与安全防护:- 对操作消毒灭菌技术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 在消毒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10. 结语: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本规范将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方法。
各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根据本规范,制定和执行适合自身情况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消毒技术的名词解释
消毒技术的名词解释消毒是指通过杀灭或去除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体,从而防止疾病传播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消毒常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领域,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消毒技术的名词解释为主线,为读者介绍几种常见的消毒技术及其应用。
一、热消毒热消毒是通过高温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常见的热消毒技术包括热水消毒、蒸汽消毒和高温干热消毒等。
其中,热水消毒是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浸入加热后的热水中进行消毒,适用于一些耐热性较差的物品。
蒸汽消毒则是使用蒸汽将物品加热至高温,杀灭细菌和病毒,常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
高温干热消毒则是将物品放入已经加热至高温的烘箱内,通过干热杀灭细菌和病毒,适用于一些水不易干燥的物品。
二、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和去除病原体。
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包括含氯消毒剂、含臭氧消毒剂、含酒精消毒剂等。
含氯消毒剂可以杀灭多种病原体,常用于消毒公共场所、水处理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含臭氧消毒剂则是通过释放臭氧气体来杀灭病原体,适用于空气和水的消毒。
含酒精消毒剂常用于皮肤和小面积物体的消毒,但对脱脂作用较强,需注意不可过度使用。
三、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强大杀菌能力来杀灭和破坏细菌、病毒的DNA和RNA,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它无需使用化学物质,消毒效果好且无残留物。
常见的紫外线消毒技术包括紫外线室、紫外线水处理和紫外线空气消毒等。
紫外线室主要用于对室内空气和物品的消毒,常见于医院、实验室等场所。
紫外线水处理则是将需要消毒的水通过紫外线装置照射,杀灭水中的微生物。
紫外线空气消毒技术可使空气中的病原体失活,从而净化空气。
四、臭氧消毒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气体的杀菌和氧化性能,对空气和水进行消毒。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不使用消毒剂的情况下能够高效杀灭细菌、病毒和微生物,而且消毒速度快、效果好。
常见的臭氧消毒技术包括臭氧发生装置、臭氧水处理和臭氧空气消毒等。
臭氧发生装置将空气中的氧气通过电离或紫外线照射等方式转化为臭氧气体,从而实现空气的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动。
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下是消毒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消毒原则消毒的原则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以达到减少或消除疾病传播的目的。
消毒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杀菌剂,并配合适当的时间、温度和浓度。
2.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等)和化学方法(如氯、臭氧、过氧化氢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要考虑到被消毒物的特性和所需消毒的微生物种类。
3.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并且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消毒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杀菌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细菌的滋生。
4.消毒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要考虑到杀菌谱、毒性、稳定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所和需要消毒的物体来确定,同时要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5.消毒操作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按照要求的时间、温度和浓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稀释和配比。
进行消毒操作时,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并避免消毒剂的溅洒和飞溅。
6.消毒管理消毒管理主要包括对消毒设备、消毒剂和操作人员的管理。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的性能,保持消毒剂的质量稳定,严格管理消毒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
7.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效果评价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菌落总数、特定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指示器的使用等。
评价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8.消毒记录消毒记录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的记录和保存。
要详细记录每次消毒操作的时间、温度、浓度和操作人员等信息,同时保存相关的监测和评价结果。
消毒记录应妥善保存,方便日后查询和查证。
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消毒效果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指导文件,只有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才能提高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各个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可靠和有效。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保持高度的卫生和消毒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五个部分,包括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
一、清洁消毒1.1 清洁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可见的污垢和有机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
清洁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1.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1.3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的效果,确保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二、器械消毒2.1 器械消毒是指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器械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2.2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2.3 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器械消毒效果,确保器械符合消毒标准。
三、环境消毒3.1 环境消毒是指对医院内的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环境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3.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空气过滤等。
3.3 定期对医院内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单、地板、门把手等,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四、手卫生4.1 手卫生是医院中最基本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
手卫生应包括以下步骤:4.2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消毒剂,正确洗手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4.3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废物处理5.1 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废物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5.2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5.3 定期检查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保标准。
结论: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一、消毒技术的重要性消毒技术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消毒操作能有效去除病原体,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疫情期间,消毒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扩散,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
二、常见的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杀死细菌病毒,是常见的消毒方式之一。
2.化学消毒:如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等,可以有效消灭细菌、病毒,常用于家庭、医疗、食品等领域。
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制剂消毒,如益生菌、乳酸菌等,能够调节微生物群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三、消毒操作规范1.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2.注意消毒时间和剂量:消毒时间和剂量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避免过量或不足。
3.保持消毒工具清洁:消毒工具如拖把、抹布等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4.定期检查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保障消毒效果。
四、消毒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消毒过程将更加高效、智能化。
同时,绿色环保的消毒技术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语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消毒操作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清洁、健康的环境,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共同为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大家对消毒技术的认识,提高消毒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一、概述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公共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消毒技术规范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旨在规范各行业的消毒操作,保障人民健康。
二、消毒原则1.有效性:消毒操作必须确保能够有效灭活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播疾病。
2.安全性:消毒剂和方法必须对人体、环境无害,不会引起其他不良影响。
3.经济性:消毒操作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成本,提高效率。
4.便捷性:消毒方法应简单易行,方便实施。
三、常用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高温消毒、辐射消毒等,适用于不耐化学消毒剂的物品和设备。
2.化学消毒:如氯和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适用于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生物消毒:如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消毒,适用于环境消毒。
四、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1.消毒剂选择:应根据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和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使用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时间:不同消毒方法和消毒对象,需要根据规范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4.消毒流程:消毒过程中应按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每个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消毒效果检测:消毒后应定期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五、消毒技术规范的意义遵守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民健康,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六、结语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具,各行业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加强消毒操作的管理和监督,共同营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以上是关于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毒技术规范
----预真空、脉动真空、下排气、快速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 麻醉器材、内镜等用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戊二醛10 小时浸泡
手术用敷料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凡士林纱布、纱条:干热灭菌(160℃,h)
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方法:碘类消毒剂、醇类、酚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复 方。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 的方法。
方法:通风换气、冲洗、单链季铵盐(本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 金属离子。
2.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压力蒸汽灭菌后处理:检查灭菌效果,标明灭菌 日期,登记完整,物品储存在密闭橱柜中,离地 20-25cm,离顶 50cm,离墙5cm,保存日期 10-14天,潮湿多雨要缩短。
2.干热灭菌
适用范围:耐高温物品 分类:烧灼、干烤 时间:160℃,2h;170℃,1h;180℃,0.5h 注意:物品要清洗干净,玻璃制品保持干燥,40℃ 以 下 再 开 箱 , 物 品 小 于 10*10*20 , 粉 剂 厚 度 小 于 0.635 cm,凡士林纱布小于1.3 cm。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与破损 组织皮肤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手术器械、透析器、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活 检钳
中度危险性物品:和破损皮肤黏膜接触。 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压舌板、体温表 低度危险性物品:直接或间接和健康无损的皮肤接
触。
毛巾、便器、餐具、被褥、听诊器、血压计
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3.紫外线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术语和定义 (4)2、基本要求 (5)3、消毒时机 (5)4、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6)4.1 压力蒸汽灭菌 (6)4.2 干热灭菌 (10)4.3 去污 (11)4.4 紫外线消毒 (13)4.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15)4.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6)4.7 臭氧 (19)4.8 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20)4.8.1 含氯消毒剂 (20)4.8.2 二氧化氯 (22)4.8.3 乙醇 (23)4.8.4 碘伏 (23)4.8.5 戊二醛 (24)4.8.6 过氧乙酸 (25)4.8.7 过氧化氢 (26)4.8.8 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27)4.8.9 胍类消毒剂 (28)4.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28)4.8.11 酸性氧化电位水 (29)4.8.12 煮沸消毒 (30)4.8.13 流动蒸汽消毒 (30)4.8.14 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31)4.8.14.1 过滤除菌 (31)4.8.14.2 微波消毒 (31)4.8.14.3 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31)5、消毒对象 (31)5.1 空气 (31)5.2 环境物表 (31)5.3 手(手套) (32)5.4 防护用品 (32)5.5 生物安全柜 (32)5.6 高效空气过滤器 (32)5.7 其它设施设备 (33)6、消毒质量控制 (33)7、注意事项 (34)1、术语和定义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清洁:将有活的生物因子减少到安全水平。
消毒: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消毒灭菌技术及规范
消毒灭菌技术及规范
消毒灭菌技术是防止疾病传播和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
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相关规范。
1. 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1.1 高温杀菌
高温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通过将物体或介质暴露
在高温环境中一定时间,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1.2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技术。
紫外线能够破坏微
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阻止其繁殖和生长,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只对直接照射到的区域有效。
2. 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2.1 氯溴消毒
氯溴消毒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氯和溴都具有很强
的消毒杀菌作用,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2.2 酒精消毒
酒精消毒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消毒灭菌技术。
酒精具有很强
的杀菌作用,能够迅速杀灭细菌和病毒。
然而,酒精对孢子和某些
病毒可能不够有效。
3. 消毒灭菌规范
为了保障消毒灭菌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消毒灭菌规范:
- 使用消毒灭菌剂时,应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 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 操作人员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遵守操作规程。
- 消毒过程中应注意通风,避免有害气体积聚。
以上是对消毒灭菌技术及规范的简要介绍。
消毒灭菌对于预防疾病传播至关重要,正确使用消毒灭菌技术和遵守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防疫消毒技术一、消毒的概念(一)消毒的定义: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叫消毒。
(二)消毒的目的和意义: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消毒不能消除患病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仅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需配合免疫接种、隔离、杀虫、灭鼠、扑灭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二、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具体目标可分以下三种:(一)预防性消毒:为了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对畜禽舍、场地环境、人员、车辆、用具和饲料、饮水等进行的定期、反复的消毒。
(二)随时消毒(也可称紧急消毒):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从患病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采取的应急性消毒措施。
消毒的对象包括畜禽所在的圈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畜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
随时消毒应及时进行,并且要多次消毒。
(三)终末消毒:在最后一头病畜禽痊愈或死亡(扑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在解除封锁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疫区全面彻底的最后大消毒。
终末消毒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解除封锁。
三、防疫消毒的原则(一)使用的消毒药必须高效低毒,消毒器械最好为高压喷枪,消毒面积小的场地或散养户也可用动力喷雾器。
(二)消毒程序:在未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清扫-冲洗-消毒;已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消毒-清扫-消毒。
(三)消毒前要认真对使用的消毒药进行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四)严格按要求正确配置消毒药物,保证使用浓度的准确。
(五)根据消毒的对象和环境情况,保证消毒药物的使用剂量。
四、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1、机械消毒: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机械清除病原体的方法。
清扫:清除畜禽舍、场地、环境和道路等场所的粪便、垫料、剩余饲料、尘土和废弃物等。
清扫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任何死角,不遗漏任何地方。
洗刷:对水泥地面、饲槽、水槽、用具或动物体表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洗刷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
通风:通风虽不能杀灭病原体,但可排除畜禽舍内污秽的气体和水汽,在短时间内使舍内空气清新,降低湿度,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对预防由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一定的意义,一般采取开窗、舍内安装天窗、安装排风扇等。
过滤:在畜禽舍的门窗、通风口处安装粉尘、微生物过滤网,阻止粉尘、病原微生物进入舍内,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焚烧消毒采取直接燃烧或在燃烧炉内燃烧的方法杀灭病原体,常用于病死动物尸体、化验室废弃物、垫料、污染物品等。
3、火焰消毒以火焰直接烧灼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它能很快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
一般用于畜禽舍的水泥地面、金属网笼的消毒。
4、阳光紫外线和干燥法消毒阳光:阳光光谱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阳光的灼热和蒸发水分造成的干燥也有杀菌作用。
一般病毒和非芽孢性病原菌,在直射的阳光下很快可以杀死,可用于牧地、草地、畜栏用具和物品。
人工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革兰氏阳性菌次之,对一些病毒也有效,但对细胞芽孢无效。
应用紫外线消毒,必须做到室内清洁,保持一定湿度,人最好离开现场(因紫外线对人有一定的损害)。
高温:除火焰和烧灼、烧烤外,煮沸消毒是经常用且对杀灭病原微生物效果确实的方法;除此外蒸汽消毒效果也很好;大部分非芽胞病原微生物在100℃的沸水中迅速死亡,大多数芽胞在煮沸后15-30分钟也能致死,煮沸1-2小时可杀死所有的病原体。
(二)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日常消毒常用的方法。
所谓化学消毒即使用化学药品的溶剂进行消毒。
l、决定化学药品消毒效果的因素:病原体抵抗力;消毒环境的情况和性质。
如环境卫生状况差,清洗不彻底,有机物多可影响消毒效果;消毒的时间;消毒药剂的浓度和用量;作用时间长短。
2、化学消毒剂对蛋白质的作用凝固蛋白质:如酚(石炭酸)、甲醛及其衍生物(来苏儿、克辽林)、醇类、酸类等;溶解蛋白质:如氢氧化钠、石灰等;氧化蛋白质:如漂白粉、氯胺、过氧乙酸;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新吉尔灭、洗必泰;醛类及其他消毒剂:如福尔马林、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3、化学消毒方法及其准备工作(1)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洗刷、浸泡、喷洒、熏蒸、拌和、撒布、擦拭等;(2)准备工作:消毒前,要按照消毒计划,根据消毒对象,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消毒器械:喷雾器、天平、量筒、刷子、抹布和容器等;消毒药品:根据病原体的抵抗力,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高效低毒,使用简便,质量可靠,价格便宜,容易保存的消毒剂;配置消毒液:根据消毒面积或体积,准确计算出所用药量,按要求进行配置;准备好防护用品:高筒靴,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橡皮手套、毛巾、肥皂等。
4、化学消毒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选择消毒药因消毒药对微生物有一定选择性,并受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的影响,因此,应针对所要杀灭的病原微生物的特点、消毒对象的特点、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等,选择对病原体消毒力强,对人畜毒性小,不损坏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价廉易得,使用方便的消毒剂。
如要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应选择季胺盐类消毒剂;如要杀灭细菌芽胞应选择杀菌力强的消毒剂;如要杀灭病毒可选择碱性消毒剂;地面、墙壁消毒可不考虑消毒剂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器械、用具消毒可选择低毒、无刺激性的洗必泰;消毒畜禽体表时,可选择消毒效果好又无害的0.1%过氧乙酸等等。
(2)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根据消毒药的性质和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喷洒、熏蒸、浸泡、洗刷、擦拭、撒布等适宜方法。
(3)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消毒剂的浓度和消毒效果是成正比的,但也有区别,如酒精只有在70-75%时消毒效果才最好;所以在消毒时,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目的的需要,使用适宜的浓度,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消毒剂的浓度。
(4)消毒时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酸碱度环境温度、湿度和酸碱度对消毒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必须加以注意;如环境温度每升高lO℃,石炭酸的消毒作用可增加5-8倍;又如用过氧乙酸消毒时,湿度60-80%为宜;酸碱度可改变消毒剂的溶解度,增强或降低药效,另外酸碱度对微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
(5)消毒时应把有机物清扫干净粪便、饲料残渣、污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对病原微生物有机械保护作用和降低消毒剂的消毒作用。
因此,在消毒前须对消毒对象(地面、设备、用具、墙壁)进行清扫和洗刷,使消毒剂充分发挥作用。
(6)消毒剂作用时间要充足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接触时间越长,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越多。
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剂与消毒对象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消毒时喷洒要均匀,不留任何死角,使消毒剂充分与消毒对象接触。
(7)消毒剂的使用剂量要充足这里所讲的使用剂量,即在每平方米使用配制好的消毒药剂的量。
喷洒消毒时应使地面、墙壁、物品等表面都有一层消毒液覆盖(水泥地面每平方米大概需1000毫升左右);熏蒸消毒时应按立方米计算。
(8)消毒时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多数消毒药对人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在消毒时应做好人员的防护工作,避免伤及身体。
(三)生物消毒法1、发酵池法:适用于动物养殖场,多用于稀粪便的发酵,发酵池应远离居民区、河池和水源地,池内先垫一层干粪,然后将清除出的粪便、垫草、污物等倒入池内,快满时在粪的表面铺一层干粪或杂草,上面用泥土封好,经1-3个月即可出池。
2、堆积法:将清理出的干粪、垫草、污物等堆积起来至1-1.5米高时,外面封上泥土,如粪便太干可适量加水,密封发酵夏季2个月,冬季3个月以上,利用其自身发酵产热杀灭病原体。
(四)常用化学消毒剂及其用法1、火碱作用:用于病毒性传染病的畜舍、栏舍和场地的消毒。
常规消毒取97份水加3份火碱,搅拌溶解后即成3%的火碱水。
2、过氧乙酸作用:可用于食具、工作人员衣物、手臂等消毒。
喷雾消毒1:200-400倍;熏蒸消毒:5-15毫升/立方米;浸泡消毒:1:500倍。
3、消毒王作用:用于预防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蓝耳病病毒等病毒性传染源及畜舍、器械、饮水、种蛋和带鸡消毒等。
定期消毒1:1500倍,饮水消毒1:3000倍,喷雾消毒1:2000倍;病毒性疫病传染消毒1:1000倍。
4、威特消毒剂5号作用:主要用于畜舍、畜栏、器具、种畜及饮水消毒。
畜禽饲养所1:1000-2000喷雾;疫源地消毒1:1000;饮水消毒1:5000-1:6000。
5、菌毒杀作用:本品能迅速杀灭各种病毒、细菌、霉菌等病原微生物,用于动物圈舍、饮水及器具消毒。
定期消毒,用水稀释1000-2000倍喷洒,饮水消毒1:2000-4000倍饮用。
6、二氧化氯作用:畜禽养殖用消毒剂,去污、去腥、除臭、灭藻。
畜厩禽舍1:800倍,疫情期1:500倍。
每隔2-3天消毒1次。
7、疫碘净作用:手术部位、器械、环境卫生、养殖场、公共场所的常规消毒以及控制疫情时的紧急消毒。
消毒:饮水消毒1:1000倍;禽舍、环境、器具消毒1:800倍。
8、漂白粉作用:用于畜舍、用具、地面、粪便和污水等的消毒。
注意不能作金属及工作服的消毒。
此药有强烈腐蚀性。
用时注意人畜安全。
喷雾后立即洗净。
混悬液配后在48小时内用完。
消毒:取5-20份漂白粉,加水80-95份,搅拌后即成为5%-20%混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