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ppt课件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ppt课件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
消毒方法介绍
2
医院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热力消毒灭菌方法
化学消毒灭菌方法 紫外线消毒方法
3
热力消毒灭菌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 煮沸消毒法
4
压力蒸汽灭菌法(1)
方法
• 下排气式: 灭菌温度115℃ 时间40分钟 或温度121℃ 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分钟 • 预真空式: 灭菌温度132℃ 时间4~6分钟
5
压力蒸汽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 • 化
艺 学
监 监
测 测
• 生 物 监 测
6
工艺监测
• 监测每锅的压力、温度、时间、灭 菌物品、排气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操作者签名 •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每日灭菌前 应先作空锅B-D试验,监测灭菌柜内 有无冷空气存在 • 灭菌物品应放在有孔有盖的器械盒 内或使用蒸汽能穿透的包装材料
9
干热灭菌法(1)
是耐热物品(油、粉、膏)的首选处理法
• 方法:
160℃ 2 小时
170℃ 1 小时
180℃ 30 分钟
10
干热灭菌法(2)
质量监测与管理
• 工艺监测:时间指达到灭菌温度 后的持续时间 • 化学监测:物品表面贴干热化学 指示卡监测灭菌效果 • 生物监测: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 胞菌片置于热锅中心 部位
11
煮沸消毒法
是耐热耐湿物品最简便的消毒方法
• 方法:一般污染物品消毒煮沸20分钟
特殊污染物品消毒煮沸30分钟
• 注意事项:
煮沸仅杀灭一般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无效, 只能作消毒而不能作灭菌处理 污染物品煮沸消毒后按清洗--消毒 (灭菌)--使用原则进行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 (1)使用棉布材质包装的无菌物品:保存环境能达到要求的有效期可 延长到14天;保存环境不能达到要求的各临床、医技科室,无菌物品存 放有效期7天。遇持续霉雨天气或沙尘天气保存期应缩减。 (2)使用一次性包装材质包装灭菌的无菌物品,保存环境清洁,温度 湿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 ① 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有效期为1个月。 ② 一次性使用医用皱纹纸、一次性纸塑包装袋、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有效 期为6个月。 ③ 硬质密封容器包装的有效期为6个月。 (3)无菌物品保存环境怀疑有污染、受潮或对灭菌包的包装质量产生 怀疑时,应停止使用并对包内物品进行重新清洗、包装和灭菌。 4、开放性储槽、器械盒等不能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 5、灭菌器厂家指导意见与国家规范不一致时,遵循从严原则。
无菌物品的保存
一、环境要求 1、灭菌物品应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间的存放架或存放柜内,存放架或 存放柜应便于清洁,不易生锈;保存环境应清洁、明亮、通风或有空气 净化装置,照明光线充足;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 2、灭菌物品应分类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去掉外层大包装存放,存 放位置相对固定,标识清晰;物品存放应距地面20~25cm,距墙壁 5~10cm,距天花板50cm。 3、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采用自然通风的,当通风不良时可使用 排气扇强制换气;无菌物品保存环境均应每日清洁,物体表面及地面湿 式擦拭,避免扬尘。 4、建立工作记录。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 根据其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 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 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 心脏导管、植入物等。。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消毒技术规范》课件

《消毒技术规范》课件

质量控制
通过定期培训和内部检测,提高消毒操作规范性和 效果,保障消毒质量。
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制度
1
制度要求
制定日常消毒管理制度,设置消毒点位,建立消毒档案,并定期对员工进行消毒 培训。
2
消毒质量控制
通过标准化操作、日常检测和巡视等方式,保障消毒所用剂量、时间和方法的正 确性和效果。
3
应急处理措施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对感染疫情等突发事件做好消毒和防控措施。
手卫生和消毒的重要性和流程
手卫生
养成勤洗手、少碰口、鼻、眼的好习惯,对预防感 染病非常有效。
消毒
手部消毒和表面消毒是预防感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洗手液或手部消毒剂进行消毒。
医疗机构无菌操作室的消毒规范
1 摆放物品
无菌操作必须在无菌室内 进行,只摆放符合无菌要 求的物品。
2 手部消毒要求
必须按规定使用手套,做 到随时随地保持手部清洁 和消毒。
高温、高压灭菌技术的原理和操作
1
原理
通过高温高压灭菌,破坏细胞核酸和结构蛋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各 种病原微生物。
2
操作步骤
洗涤物品-装入灭菌器-加入适量水-设定参数-加热加压-灭菌完成。
化学消毒剂的质量评价指标
1 有效物质含量
确定消毒剂中有效成分含 量,保证消毒效果。
2 PH值
3 易挥发性有机物
1
原则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和消毒器械,
物理消毒
2
量力而行,保证消毒效果,不应盲目提高 消毒强度。
高温、高压、紫外线等,适用于耐高温、
不易变形的物品和表面。
3
化学消毒
主要包括氯系、醛类、过氧化氢、二氧化 氯等,可应用于各种物品和表面的消毒。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人们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场所,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洁净与安全,消毒技术的规范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的规范要求,包括消毒原则、消毒方法、消毒剂选择、消毒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消毒原则1. 预防为主:医院消毒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感染。

2. 综合施策:医院消毒应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多种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3. 安全可靠:消毒措施应确保安全可靠,不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三、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方法包括高温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过滤消毒等。

高温消毒可使用蒸汽灭菌器、热气灭菌器等设备,确保温度和时间的控制。

紫外线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注意照射时间和距离的控制。

过滤消毒可通过过滤器过滤掉微生物。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氯化物消毒、酒精消毒、过氧化氢消毒等。

氯化物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84消毒液等,注意浓度的控制和接触时间。

酒精消毒可使用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注意浓度和擦拭时间。

过氧化氢消毒可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喷洒,注意浓度和喷洒时间。

四、消毒剂选择1. 消毒剂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杀灭各类病原微生物。

2. 消毒剂应具有稳定性,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有效。

3. 消毒剂应具有低毒性,对人体和环境无危害。

4. 消毒剂应易于获取和使用,成本适中。

五、消毒设备的管理和维护1.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消毒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参数符合要求。

3. 消毒设备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六、消毒记录和培训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信息。

2. 消毒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技术的规范要求和操作方法。

3. 消毒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含总则、消毒检验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四个部分。

1.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消毒产品的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场所。

1.3术语1.3.1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3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1.3.4 生物指示物biological indicator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3.5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6 灭菌剂sterilant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1.3.7 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1.3.8 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1.3.9 低效消毒剂low-efficacy disinfectant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1.3.10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2022年消毒技术规范

2022年消毒技术规范

2022年消毒技术规范3.7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2022-04-05发布2022-08-01正式施行3.术语和定义3.1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清洗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清洁剂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消毒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消毒剂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请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3.8低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置惩罚。

3.10灭菌剂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程度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置惩罚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年E.H.Spaulding按照医疗器械污染后利用所致熏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利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请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semi-critical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criticalitems)。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消毒产品的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场所。

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生物指示物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中和剂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中和产物指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自然菌在消毒试验中,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存活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

杀灭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灭菌基本原则(一)基本要求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⑴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⑵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⑶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⑴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⑵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⑶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⑷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⑸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⑴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⑵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⑶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三)皮肤与黏膜的消毒1.皮肤消毒⑴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消毒方法:①用浸有0.5%碘伏消毒液或安尔碘的无菌棉签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遍,作用时间遵循使用说明。

消毒技术规范2002

消毒技术规范2002

消毒技术规范2002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为了维护和改善人体健康,保持统一国家标准和最佳水平,防止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传播——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消毒手段和方法的技术规范。

一、消毒技术规范概述1、总则1) 消毒技术规范遵循科学原理,确保有效消毒;2) 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消毒,必须确保消毒的有效性。

2、质量管理体系1)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消毒质量:消毒前、中期和后期,都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以确保消毒的质量;2)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特别要注意药效、时间和用量;3)严格控制消毒前准备工作,如清洁、发泡和抽水,以确保有效消毒。

3、监测技术和数据记录1) 对消毒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消毒结果加以监测和评估,从而对消毒结果进行改进;2) 消毒前,记录和监测消毒设备的使用情况、时间以及效果,以掌握消毒的状况;3)把消毒的质量进行分级,并记录各类消毒剂的使用情况和消毒结果,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4、有关法律法规1) 遵守有关卫生、职业安全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管理使用的消毒剂,防止过量使用或污染环境;2)消毒有关的部门应安排技术人员监督和管理,指导并经常评估消毒工作的质量;3)执行有关消毒标准和规定,落实消毒工作的改进措施及技术流程。

二、消毒的实施程序1、消毒的准备:1)做好消毒区域的布局,划定消毒设备的具体位置;2)准备合理的消毒工具和设备,比如消毒液、消毒用具和设备;3)挑选适宜的消毒剂,符合消毒目的和室内温度和湿度要求;4)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期和过期情况,检查储存的消毒剂的完整性;5)清理房间内的废弃物,了解周围环境和内部消毒后的设备和玻璃的消毒要求等。

2、消毒的实施:1)根据设计要求,按照消毒设备的操作规定使用消毒剂;2)确保消毒设备的正确位置,准确使用,尽可能避开易受污染部位;3)继续监测所用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和浓度,严格控制消毒剂的使用,并根据实际效果,调节消毒方式和计划;4)根据要求的消毒质量,控制使用次数;5)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合理抽水,保证消毒疗效。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消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

二、消毒分类1. 高级消毒:对高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杀灭或去除大部分或全部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2. 中级消毒:对中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去除或杀灭大部分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3. 低级消毒:对低风险的医疗器械、手术器械以及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以去除或杀灭少量的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三、消毒操作规范1. 消毒人员:消毒工作由专职人员负责,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2. 消毒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消毒剂选择: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和消毒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4. 消毒方法:根据消毒对象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辐射消毒等。

5. 消毒程序: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包括准备工作、消毒操作、消毒时间、消毒剂浓度、消毒剂使用量等内容。

6. 消毒频率:根据医院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各个区域和设备的消毒频率,确保消毒工作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7. 消毒记录:每次消毒操作都应有详细的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日期、消毒对象、消毒剂使用情况等,便于追溯和管理。

四、消毒质量控制1. 消毒效果评估: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采集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2. 消毒监测:建立消毒监测制度,对消毒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如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等。

3. 消毒不合格处理:对于消毒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进行记录和报告,确保消毒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五、员工培训和宣教1. 消毒培训: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消毒操作规范、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等内容。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活动。

消毒技术规范是指在消毒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以下是消毒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1.消毒原则消毒的原则是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以达到减少或消除疾病传播的目的。

消毒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杀菌剂,并配合适当的时间、温度和浓度。

2.消毒方法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等)和化学方法(如氯、臭氧、过氧化氢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要考虑到被消毒物的特性和所需消毒的微生物种类。

3.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并且要定期维护和保养。

消毒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杀菌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洁,以防止细菌的滋生。

4.消毒剂选择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要考虑到杀菌谱、毒性、稳定性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消毒剂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所和需要消毒的物体来确定,同时要严格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5.消毒操作在进行消毒操作时,应按照要求的时间、温度和浓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消毒剂的稀释和配比。

进行消毒操作时,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并避免消毒剂的溅洒和飞溅。

6.消毒管理消毒管理主要包括对消毒设备、消毒剂和操作人员的管理。

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的性能,保持消毒剂的质量稳定,严格管理消毒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操作规范。

7.消毒效果评价消毒效果评价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菌落总数、特定病原菌的检测和生物指示器的使用等。

评价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8.消毒记录消毒记录是指对消毒过程和效果的记录和保存。

要详细记录每次消毒操作的时间、温度、浓度和操作人员等信息,同时保存相关的监测和评价结果。

消毒记录应妥善保存,方便日后查询和查证。

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消毒效果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指导文件,只有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才能提高消毒效果,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各个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消毒操作时要认真学习和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可靠和有效。

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灭菌管理1、已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应仔细检点放置,以免再污染。

2、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3、手术包应干燥,否则应列为湿包,不可作为无菌包使用。

有明显水渍的包亦不可作为无菌包;4、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或其中放有化学指示剂的包,在灭菌后或开包使用前应检查是否达到已灭菌的色泽或状态。

未达到或有疑点者,不可作为无茵包使用;5、取出的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之处或沾有水淹,均应视为受到污染。

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6、已灭菌的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7、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8、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在无菌区的柜橱内(或架子上、推车内)。

无菌物品储存架、柜,每日用含250-5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一次。

9、分类放置,顺序发放取用。

超过有效期应重新灭菌。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二)紫外线1、适用范围: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2、紫外线灯强度不得低于7ouW/cm2(普通30W直管紫外线灯在距灯管1米处测定)。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功率≥30w)的灯,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功率<30w=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h。

4、注意事项(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

房间内应保持清洁于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4)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三)戊二醛1、灭菌处理:常用浸泡法。

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酸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2、消毒: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消毒浸泡10mini。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保持高度的卫生和消毒标准,以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是指一系列的标准和程序,用于预防和控制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五个部分,包括清洁消毒、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手卫生和废物处理。

一、清洁消毒1.1 清洁消毒的目的是去除可见的污垢和有机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数量。

清洁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1.2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根据不同的表面和物品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

1.3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的效果,确保清洁剂和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正确。

二、器械消毒2.1 器械消毒是指对医疗器械进行杀菌灭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

器械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2.2 根据器械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如高温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

2.3 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定期检查器械消毒效果,确保器械符合消毒标准。

三、环境消毒3.1 环境消毒是指对医院内的空气、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环境消毒应包括以下步骤:3.2 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空气过滤等。

3.3 定期对医院内的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单、地板、门把手等,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四、手卫生4.1 手卫生是医院中最基本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传播。

手卫生应包括以下步骤:4.2 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消毒剂,正确洗手和消毒,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4.3 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培训和评估,确保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手卫生的方法和技巧。

五、废物处理5.1 废物处理是医院消毒规范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止感染病原体的传播。

废物处理应包括以下步骤:5.2 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和包装,确保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和处置。

5.3 定期检查废物处理设施和流程的合规性,确保废物处理符合相关的卫生和环保标准。

结论: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于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 消毒技术规范》

《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一、消毒技术的重要性消毒技术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消毒操作能有效去除病原体,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疫情期间,消毒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扩散,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

二、常见的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杀死细菌病毒,是常见的消毒方式之一。

2.化学消毒:如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等,可以有效消灭细菌、病毒,常用于家庭、医疗、食品等领域。

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制剂消毒,如益生菌、乳酸菌等,能够调节微生物群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三、消毒操作规范1.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2.注意消毒时间和剂量:消毒时间和剂量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避免过量或不足。

3.保持消毒工具清洁:消毒工具如拖把、抹布等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4.定期检查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保障消毒效果。

四、消毒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消毒过程将更加高效、智能化。

同时,绿色环保的消毒技术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语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消毒操作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清洁、健康的环境,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共同为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大家对消毒技术的认识,提高消毒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引言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场所,为了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确保医院消毒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消毒分类1. 高级消毒:适合于医疗器械、手术器械等高风险物品的消毒。

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者二者的结合进行消毒。

2. 中级消毒:适合于医院环境表面、地面、墙壁等的消毒。

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者二者的结合进行消毒。

3. 低级消毒:适合于医院日常清洁工作中的消毒。

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或者二者的结合进行消毒。

三、消毒操作要求1. 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消毒培训,熟悉消毒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复习和考核。

2. 消毒操作应按照消毒程序进行,包括准备工作、消毒方法选择、消毒剂配制、消毒时间和消毒后处理等。

3. 操作人员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确保自身安全。

4.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对象的性质和需要达到的消毒效果来确定,同时应注意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期限。

四、消毒设备要求1. 消毒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其性能稳定、可靠。

2. 消毒设备的日常维护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3. 消毒设备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并能正确处理设备故障。

五、消毒质量控制1. 消毒效果的评价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包括菌落总数、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等。

2. 消毒效果不合格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进行复查,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 消毒记录应详细、准确地记录消毒操作的相关信息,包括消毒剂名称、浓度、消毒时间等。

六、消毒知识宣传1. 医院应定期组织消毒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和认识。

2. 医院应制定消毒知识宣传材料,包括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向患者和访客宣传消毒知识,提高公众对医院消毒工作的认知。

七、消毒管理1.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消毒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一、概述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公共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消毒技术规范覆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医疗卫生、食品加工、水处理等,旨在规范各行业的消毒操作,保障人民健康。

二、消毒原则1.有效性:消毒操作必须确保能够有效灭活病原微生物,防止传播疾病。

2.安全性:消毒剂和方法必须对人体、环境无害,不会引起其他不良影响。

3.经济性:消毒操作应该尽可能节约资源、成本,提高效率。

4.便捷性:消毒方法应简单易行,方便实施。

三、常用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高温消毒、辐射消毒等,适用于不耐化学消毒剂的物品和设备。

2.化学消毒:如氯和过氧化氢等消毒剂,适用于对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生物消毒:如利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消毒,适用于环境消毒。

四、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1.消毒剂选择:应根据被消毒物品的性质和使用场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2.消毒剂浓度:严格按照规定的浓度使用消毒剂,以确保消毒效果。

3.消毒时间:不同消毒方法和消毒对象,需要根据规范确定合适的消毒时间。

4.消毒流程:消毒过程中应按规范操作流程,保证每个环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消毒效果检测:消毒后应定期进行效果检测,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五、消毒技术规范的意义遵守国家消毒技术规范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保护人民健康,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为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六、结语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人民健康的重要工具,各行业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加强消毒操作的管理和监督,共同营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以上是关于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
----物理化学消毒方法处理 灭 菌 方 法: 压力蒸汽灭菌
----预真空、脉动真空、下排气、快速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不耐热手术用品的灭菌: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 麻醉器材、内镜等用品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戊二醛10 小时浸泡
手术用敷料灭菌:压力蒸汽灭菌 凡士林纱布、纱条:干热灭菌(160℃,h)
中水平消毒法:是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方法:碘类消毒剂、醇类、酚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复 方。
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 的方法。
方法:通风换气、冲洗、单链季铵盐(本扎溴铵等)、双胍类(氯已定)、 金属离子。
2.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压力蒸汽灭菌后处理:检查灭菌效果,标明灭菌 日期,登记完整,物品储存在密闭橱柜中,离地 20-25cm,离顶 50cm,离墙5cm,保存日期 10-14天,潮湿多雨要缩短。
2.干热灭菌
适用范围:耐高温物品 分类:烧灼、干烤 时间:160℃,2h;170℃,1h;180℃,0.5h 注意:物品要清洗干净,玻璃制品保持干燥,40℃ 以 下 再 开 箱 , 物 品 小 于 10*10*20 , 粉 剂 厚 度 小 于 0.635 cm,凡士林纱布小于1.3 cm。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与破损 组织皮肤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手术器械、透析器、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活 检钳
中度危险性物品:和破损皮肤黏膜接触。 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压舌板、体温表 低度危险性物品:直接或间接和健康无损的皮肤接
触。
毛巾、便器、餐具、被褥、听诊器、血压计
3.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3.紫外线消毒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术语和定义 (4)2、基本要求 (5)3、消毒时机 (5)4、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6)4.1 压力蒸汽灭菌 (6)4.2 干热灭菌 (10)4.3 去污 (11)4.4 紫外线消毒 (13)4.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15)4.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6)4.7 臭氧 (19)4.8 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20)4.8.1 含氯消毒剂 (20)4.8.2 二氧化氯 (22)4.8.3 乙醇 (23)4.8.4 碘伏 (23)4.8.5 戊二醛 (24)4.8.6 过氧乙酸 (25)4.8.7 过氧化氢 (26)4.8.8 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27)4.8.9 胍类消毒剂 (28)4.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28)4.8.11 酸性氧化电位水 (29)4.8.12 煮沸消毒 (30)4.8.13 流动蒸汽消毒 (30)4.8.14 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31)4.8.14.1 过滤除菌 (31)4.8.14.2 微波消毒 (31)4.8.14.3 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31)5、消毒对象 (31)5.1 空气 (31)5.2 环境物表 (31)5.3 手(手套) (32)5.4 防护用品 (32)5.5 生物安全柜 (32)5.6 高效空气过滤器 (32)5.7 其它设施设备 (33)6、消毒质量控制 (33)7、注意事项 (34)1、术语和定义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清洁:将有活的生物因子减少到安全水平。

消毒: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消毒产品的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和其他一切需要消毒的场所。

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生物指示物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有效氯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中和剂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中和产物指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自然菌在消毒试验中,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存活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

杀灭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

D 值杀灭微生物数量达90%所需的时间(min)。

杀灭对数值当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指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

杀灭率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

灭菌保证水平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

SAL通常表示为10-n。

如,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疫源地消毒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无菌检验证明灭菌后的物品中是否存在活微生物所进行的试验。

生物负载被测试的一个单位物品上承载活微生物的总数。

暴露时间消毒或灭菌物品受到消毒因子作用的时间。

又称作用时间、处理时间。

人员卫生处理对污染或可能被污染人员进行人体、着装、随身物品等的消毒与清洗等除污染处理。

载体试验微生物的支持物。

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功效检验消毒实验室要求检验机构的微生物实验室应采取封闭式布局,建筑应便于清洁、消毒。

为避免污染应在相对正压洁净条件下进行,但有时因特殊需要,用致病菌作指示菌时,则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

对无菌产品的无菌检查试验,必须在100 级洁净度的实验室,或100 级层流操作柜中进行。

无菌操作要求⑴试验开始前,应以湿式方法清洁台面和打扫室内地面,然后以紫外线或其他方法对实验室内空气进行消毒;⑵实验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口罩、帽子;进行无菌检验时,需经风淋后进入实验室,然后,正确穿戴好无菌隔离衣、帽和口罩;⑶每吸取一次不同样液应更换无菌吸管,接种环(针)需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后,才可再次使用;⑷要求无菌的试剂,如蒸馏水、生理盐水、磷酸盐缓冲液、培养基、牛血清白蛋白、标准硬水、中和剂等,均需灭菌或过滤除菌;⑸无菌器材和试剂,使用前须检查容器或包装是否完整,有破损者不得使用;⑹正在使用的无菌器材和试剂不得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⑺移液或接种时,应将试管口和琼脂平板靠近火焰,防止污染;⑻所有用过的污染器材,应立即放入盛有消毒液的容器中,以防止对周围环境和清洁物品造成污染;⑼若不慎发生微生物培养物摔碎或其他试验微生物泄漏事故时,不论是否具有致病性,均应立即对污染及可能波及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⑽全部试验结束后,应按常规对室内空气和环境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试验品批次要求⑴消毒剂样品,送检单位应送检3 批样品,样品包装和标识应与拟销售产品完全相同,在理化试验时,需检测3 批样品,每批取1 个样品平行测定2 次,取平均值报告结果。

在杀灭试验时,取3 批样品中含量最低者进行试验。

在毒理试验中,取3 批样品中含量最高者进行试验。

⑵消毒器械,送检单位应送检3 件样品,大型器械可送检1 件样品,标识应与拟销售产品完全相同。

⑶化学指示物、生物指示物、灭菌包装、卫生用品和1 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送检单位应送检3 批样品。

试验要求⑴依据申报单位提供产品研制报告和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检验。

⑵用于评价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实验室试验应以悬液定量法为主,试验须重复3 次。

⑶用于评价医疗器械灭菌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灭菌的功能鉴定试验应用载体定性法,试验应重复5 次。

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一般以不锈钢圆片为载体。

⑷对不宜用悬液定量法评价的消毒剂,如粘稠的消毒剂和冲洗消毒的消毒剂等的实验室试验用载体定量法,试验应重复3 次。

在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以布片为载体。

⑸评价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实验室试验,试验浓度要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该消毒剂对某一有代表性消毒对象的最低使用浓度。

试验设3 个不同作用时间,原则上第一时间为说明书规定的最短作用时间的0.5 倍,第二时间为最短作用时间,第三时间为最短作用时间的1.5 倍。

对多用途的消毒剂,消毒对象所涉及的微生物相同时,若使用浓度相同,选择各种用途中最短的作用时间。

若使用时间相同,选择各种用途中最低的使用浓度。

使用浓度低,作用时间短者与使用浓度高和作用时间长者同时存在时,以前者为准。

使用浓度高,作用时间短者与使用浓度低,作用时间长者同时存在时,每个剂量均须进行试验。

评价消毒剂灭菌效果的模拟现场灭菌试验,应用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最低使用浓度和0.5 倍的最短作用时间进行试验。

评价消毒剂消毒效果的现场或模拟现场试验,应用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最低有效浓度和最短作用时间进行试验。

⑹在对消毒剂进行监督监测时,定量杀菌试验的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选择消毒对象中抗力最强的微生物,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浓度和最短时间验证其消毒效果。

对用于灭菌的消毒剂则以说明书中规定的使用浓度和其0.5 倍的作用时间验证其灭菌效果。

⑺鉴定和监测多用途消毒剂与消毒器械消毒效果时,现场或模拟现场试验的消毒对象原则上是在类似物品中最难达到消毒合格者,如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选用止血钳;皮肤消毒选择人体前臂屈面皮肤;织物消毒选择棉布;一般物品表面(包括木质、塑料、橡胶、玻璃)消毒选择木质表面;餐具消毒选用竹(木)筷,不用于筷子消毒的可选用瓷质碗盘;地面消毒选择水泥地面;手消毒选择五指屈面;对于特指消毒对象而又在上述物品中不能选出有代表性物品时,则需用该特指对象进行试验。

⑻对于经过充分清洗的消毒对象专用的消毒剂,可按其使用方法,在杀菌试验时可减低干扰物的浓度。

消毒品测试确定⑴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有效成分系指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

所有化学消毒剂均应进行本项检测。

所测含量在产品有效期内,不得低于企业标准的下限值。

复方化学消毒剂测其杀菌主要成分的含量。

植物消毒剂和用其提取物配制的消毒剂可不测定有效成分。

⑵pH 值的测定:所有消毒剂需测定消毒剂原液的pH 值,固体消毒剂应测定最高应用浓度的pH 值。

对于需调节pH 后使用的消毒剂则应在pH 调节剂加入前后分别测定pH 值。

⑶稳定性试验:所有消毒剂均应进行稳定性试验,可用加速实验法37℃,90d 和/或54℃,14d;也可选用室温留样法。

以化学成分为主的消毒剂,用化学法进行稳定性实验;以植物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用微生物法进行稳定性实验;以化学成分和植物为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同时用化学法和微生物法进行稳定性实验。

⑷金属腐蚀性试验:用于金属物品消毒的消毒剂应进行本项检测,试验浓度应选择最高使用浓度。

⑸微生物杀灭试验:所有消毒剂均应进行本项检测。

试验前,必须先按不同种类的试验微生物分别进行相应的化学中和剂或其它残留消毒剂去除法的鉴定试验,选出适宜的中和试验微生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 作为细菌繁殖体中化脓性球菌的代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 作为细菌繁殖体中肠道菌的代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ATCC 15442 作为医院感染中最常分离的细菌繁殖体的代表;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8032 作为空气中细菌的代表;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Mycobacterium chelonae subsp. abscessus)ATCC 93326 作为人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ATCC 9372 作为细菌芽孢的代表;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ATCC 10231 和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ATCC 16404 作为致病性真菌的代表;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Poliovirus-Ⅰ)作为病毒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