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方案层

中原经济区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方案层
中原经济区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方案层

中原经济区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方案层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大中原经济区大中原经济区

为寻找到崛起的突破口,制订了“大”规划,并打算将这一规划申请、上升至国家战略。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一旦“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将会对全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提供范例。大中原经济区,即跳出的束缚而着眼于整个中原地区,将涉及到河北、、陕西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所谓“大中原”;一个是新型城镇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的新模式。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中,北依,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皖西北、晋东南、等周边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宿州、、亳州,山东菏泽、,河北邯郸、,山西的、长治、等周边省份约12个。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核心和龙头,以、、为骨干,以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依托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总体要求

“四个”定位:一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三是全国综合和物流中心,四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

“五新”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两步走: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支撑的核心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六个”突出:一是突出科学发展,二是突出“三化”协调,三是突出载体建设,四是突出改革开放,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六是突出服务大局。

战略布局

“三区”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洛阳、商丘、开封等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两个层面展开:

一是中原经济区的总体发展态势:强化核心,拓展外延;提升两轴,对接周边;贯通东西,服务全局。

二是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格局: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战略支撑

“十大”支撑体系:

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

构建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构建高素质的支撑体系;

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

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

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保障措施

“六项”保障措施:

一是,凝聚力量;二是项目支撑,持续运作;三是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四是转变职能,优化环境;五是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六是加强领导,协调推进。

基本概念

“现在正考虑的另一个思路是,跳出的边界,建立一个大,实现大中原的崛起。”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说。

他透露,这个大中原的概念,将涉及到河北、、陕西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是此次研究中原崛起战略规划中提出的一个比较新的思路。实际上,此前已经在大中原的范围内与其它省份开展了一些合作。

早在1985年,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十三个中原城市就成立了中原。目前,协作区内部各已经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和机制,并形成了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纺织、建材、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

在河南省西面,河南省三门峡市、运城市、和陕西省等,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核心。

2009年3月,国家发布了《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要点》,明确表示要开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相关工作。

“这样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构想其实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比如关中-天水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等等。”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说,“但这样一个规划牵涉的层面太多,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

规划简介

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以下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了“两纵两横”经济带概念。

两纵,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京九两条铁路线;两横,则是中国东西交通大动脉欧亚大陆桥线和长江沿线。加上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深港高速铁路,和陇海高速铁路南北纵横交汇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河南省,郑州也成为中国的。

目前在“两纵两横”经济带上,向西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向南则有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和北部湾经济区。

从上看,河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几乎与“两纵两横”四线都搭界,但唯独这一地区尚没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现在就缺中原这一块。”长期关注中原崛起问题的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对本报记者说,“中原崛起规划的制定,将对区域经济隆起,优化整个国家的经济布局起到重要影响。”

河南不甘寂寞。在2010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三全食品集团董事长提出建议,加快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的建设,并尽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

据统计,河南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1078亿斤,连续6年增产,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全部工业增加值近9858亿元,比上年增长%。

河南做到了工业发展上去的同时,保证了农业没有下来,这是很不容易的。”喻新安说。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河南省省长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三化’协调发展之前已经报上去了,并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很大肯定。”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告诉记者,“但这并不是说,‘三化’就注定成为未来中原崛起战略的切入点。” [1]

发展介绍

河南塌陷

曾经的中部塌陷,如今却变成了河南塌陷。2005年中部概念最早提出之时,河南一度和上演过中部崛起龙头之争,如今同一战壕的兄弟却纷纷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抢得先机,河南明显落后了。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促进中

部地区崛起规划》。在此前后,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北、、安徽、、山西已经分别获得了不同主题的国家级综合配套试验区或产业带。

“围着河南转了一圈,就是没河南。”河南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认为,新的不均衡,正在制约河南的发展。他最早参与了中原城市群的研究,由其和河南省发改委联合编制的“中原城市群的概念设想”第一次将城市群的形式推向了河南省发展的战略层面。在当时,提出城市群概念的只有几个。

中原城市群涵盖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的9个,形成了以省会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焦作、、开封、、平顶山、的经济圈。根据当时编制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中原城市群要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和协调发展,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中原城市群的规划,被寄予了厚望,据一位参与“首次中原城市群市长工作联席会议”的人士回忆,“大家发言时都很激动,感觉到河南发展的机遇真的来了”。

但在随后参与申报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竞争中,中原城市群却铩羽而归。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河南省以和中原城市群为载体,两次申报,均未获批。随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安徽分别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当地官员则认为,河南之所以未能申报成功,还是重点不突出,没有找到打动中央政府的核心点。在他看来,除了河南自身的因素外,也和国家对河南的定位有关,国家一直从战略角度强调粮食的安全问题,把河南省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地,对河南省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深层次上考虑得不够。

2010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后,河南省政府即组织了60多名专家集中攻关,开始了第三次将河南升格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努力,大中原经济区概念随之浮出水面。

寻找切入点

大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城市群的升级版,目前官方的说法是大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18地市,形成“一极两圈三层”的架构。

“一极”即指,也即核心层,将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两圈”即通过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在河南省内形成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即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

除郑州和开封以外的7个中原城市群城市组成紧密层,辐射层包括南阳、、濮阳、、安阳、商丘、信阳、、驻马店等周边9个省辖市。

据一位参与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的人士透露,这也许并不是最终的架构,也可能会将周边省份的一些靠近河南的城市也涵盖进来,形成一个拥有44个城市、亿人口的超级城市群。

冯德显分析认为,上升为国家战略有这么两种做法,一是特别大,大到不得不考虑;第二,是特殊,特殊到不考虑在这个地方放试验区,其他地方没法放,而且这个问题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两条只要占一条,就足够了”。

在他看来,目前所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要么是经济发达地区,承担着带动创新的重任;要么是在经济欠发达或矛盾比较集中的地区,希望通过试验找到化解矛盾的机制。

“那么,在经济地位上居中的河南就有些吃亏了。”冯德显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原经济区是想走大的路子。

两次参与中原经济区战略讨论的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焦国栋则认为,考虑到国家战略和河南省情,中原经济区的应该是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在他看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应该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省地方政府官员则认为,未来中原经济区内实施的城镇化和沿海的城镇化还不一样,像南方一些地区,土地资源都占得差不多,谈不上什么农业的问题,只有河南才有这些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探索解决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比如说农民工在城市落户问题,土地流转问题。

“如果这些了,将对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对河南这样省份,具有重要意义。”该官员说。

先行者的尝试

区组合,在河南省内并不缺乏先例。1985年9月,由河北邯郸市和河南倡议并成立的中原经济区(以下称老中原经济区),包括了四省接壤区13市,并在邯郸市设立了“中原经济区联络处”,作为经济区常设办事机构。

在河南原有的中原城市群规划中,未被列入的安阳、濮阳、鹤壁三市也是该区域经济组织成员。和这三个城市类似,组织内的、邢台市、、菏泽市、也都在各自的省域内处于边缘位置,难以被其辐射和影响。

据老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介绍,这一自发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开始发挥作用,“各成员之间物资交换,互通有无,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每年一次的市长联席会议,在成员单位之间轮流举办。据孟德荣介绍,目前区域内已先后组建了30多条行业网络,不仅包括了交通、旅游、商业、金融、科技等行业,而且还延伸到司法、文化、等行政管理部门。

孟德荣所在的邯郸市还是经济区的成员。不过在他看来,环渤海经济区的名头虽然大,但对远离区域中心的邯郸来说,“合作机会比较少,没有获得太多实际效益。”而自发组织的老中原经济区,“搞得比较活,比较有效。”

孟德荣认为,从他参加的两个经济区的合作来看,一味搞大并不一定有利于合作,“即便是获得政策,也仅仅是概念效应。”在国家政策越来越趋向于普惠制的时代,靠政策带来发展机遇已经大大减弱。在他看来,只有根据市场和内在经济发展的需要组建经济区,操作性才会比较强。

与老中原经济区类似,在河南省东部,由苏鲁豫皖接壤地区21城市组成的,同样属于自发性区域联合组织;位于河南省西部的“黄河金三角区域”则包括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以及陕西省等市。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认为,这些自发的经济协作组织,证明了中原经济区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且本身相对独立。但远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经济高地,受其辐射和影响较小。

河南豫商联合会会长则认为,如何构建大经济区概念,是对河南下一步发展的考验。在他看来,与周边跨省经济区的互动,也会对中原城市群形成良好的相互促进。[2]

体系结构

中原经济区就像一座高楼大厦,需要坚强的基石作为支撑。按照《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部署,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依靠十大体系来支撑。

现代产业体系

《纲要》提出,要形成以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

我省将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构建。

《纲要》提出,坚持,着力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钢铁、化工、食品、纺织服装等五大战略支撑产业竞争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重点建设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和郑州、新乡、安阳、南阳四大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

新型城镇化体系

《纲要》指出,首先,强化郑州市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郑汴一体化,把郑汴新区建设成为拥有800万~1000万人口的现代复合型城市。

其次,省域中心城市应建设中心城市复合型新区,2020年,洛阳城区人口达到350万以上,其他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大城市行列,基础条件好的要成为。

根据实际放宽户籍限制,同步解决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问题,鼓励进城农民将、宅基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流转,让进城农民真正变成市民。

自主创新体系

《纲要》提出,我省首先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关键作用,深化科研机构改革,推动建立现代院所制度,推进建设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

其次,丰富发展自主创新载体。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纲要》提出,建设石家庄至、郑州至、郑州至、商丘至客运专线,推动郑州至合肥、至、至太原客运专线建设,构建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客运网。实施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规划,建设郑州至焦作、开封、机场、新乡,新郑机场至许昌、、洛阳等支线,以及焦作至济源、洛阳,许昌至平顶山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为纽带,半小时左右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一小时左右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便捷交通格局。

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构建以郑州机场为中心,洛阳、南阳、商丘、明港、鲁山、等机场为辅助的体系。

高素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纲要》提出,在义务和高中教育方面,我省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在高等教育方面,建设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学,加快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吸引国内外一流院校在我省设立分校。推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学科基地建设和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集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促进人才加速向中原经济区内集聚。

体制机制体系

《纲要》提出,在领域,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制度。推进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和新乡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继续清理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

开放型经济体系

《纲要》提出,我省要加强出海大通道能力建设,增开郑州通往、欧洲、东北亚、国际航线,建设郑州综合保税区,条件成熟时推动洛阳、南阳、商丘等建设出口加工区和。

高起点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产业转移。建设富士康电子工业园、物流园和台商、闽商、浙商等产业园。

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在文化事业方面,加快省辖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室建设,加大文化设施向全民开放力度。加强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分区域构建一批以殷商文化、文化、三国文化、盛唐文化、文化和儒、释、道文化为主题的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

资源环境支撑体系

《纲要》提出,依托山体、河流、干渠等生态空间,构建“四区两带”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中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强伏牛山、大别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在南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地区实施还林、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构建豫西豫地生态区。加强太行山区绿化,改善植被和生态现状。加强黄河湿地保护,构建生态走廊。

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纲要》提出,改善民生的主要措施包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逐步提高,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稳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保护劳动者合法收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形成合理的。

其他措施包括完善、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完善社会管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

相关评论

张维迎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在哪里?的教训告诉我们,在国内;国内市场发展潜力在哪里?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中部,在中原。着名经济学家、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过去三十年,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主要原因是很好地利用了国际市场。但,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应在国内,应在内需市场较为旺盛的中原地区。

师从诺贝尔奖得主JamesMirrlees教授和专家DonaldHay的张维迎,对中国经济发展脉络了然于胸。

“在这种情况下,我赞成中原经济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特别是现在正在制定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我觉得应该写进一笔。如果中原地区不能够很好的发展,从整个市场格局看,中国未来要很好的发展似乎也不太容易。”张维迎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河南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应该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河南的经济总量在中国是第五位,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置于全球范围内,应该排名四十位左右,不仅超过、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欧洲的葡萄牙、等国家同样没有河南的‘个头大’。”张维迎说,“过去,我们把人口当做包袱,其实人口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元素,重要的不仅是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巨大的市场。这就是河南未来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张维迎说,现有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放眼中原地区,东南西北都有了,从平衡协调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中原经济区不能纳入国家战略,那将是很大的遗憾,对实现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是螺旋式互补、不断推进的过程,如果中原经济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国家其他战略的推进,实现东中西联动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

刘伟

(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中原经济区要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有先后顺序,发展有梯度秩序。中部地区有些方面可能落后,但这也可能是后发优势。不过,后发优势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落后的马太效应,就是越落后就越落后,还有一个就是落后的后发优势,由于落后变得比别人掌握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如果中原地区没有一个经过充分的论证、没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经济区,不纳入全国经济区建设一盘棋中,就有可能在这个十字路口上更加落后,彻底塌陷下去。

中原经济区要比其他经济区域更需要市场化、更不怕市场化。没有市场化,根本没有出路。在中原经济区的规划中,要有阶段性的制度创新和实际情况吻合起来。必要性突出,及时性论证思路总体上非常明确。怎样能够更深入,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来数去很多地区都有国家级战略,就河南你这儿没有,这是要吃大亏的,我也很着急。

现在中原经济区的规划设想中,有六大功能,发展目标中有“五新三化”、构建十大体系,这个框架很明确。但是从功能目标任务来看、从全国来说,中原经济区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更大,要解决问题的力度也要更大。城乡是两方面,一个是速

度,一个是质量。城乡差距太大,产能过剩怎么办?中国真实的城镇化比率也就30%,如果达到中国经济实力应用的消费水平,金融危机带来的系列问题就会消化掉了。现在搞的是新型城镇化,用新的方式改造农民,如果说这是一个全的话,在中原的发展中最典型。如果能解决城乡一体化统筹,那个意义是了不起的,中原城乡统筹的意义最大。

赵振华

(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建议中原经济区发展要走出“三条道路”

中原经济区的构想是河南拿出的一个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规划,定位好,有借鉴、复制意义。在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好战略定位,走出“三条道路”:一是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原地区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探索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农业带动工业,以发展工业带动服务业,走出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怪圈。二是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原地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处理好工业发展与环境、就业、城市化、提高收入等方面关系。三是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原地区特点的城市化道路。要在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

欧继中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发展经济区

河南优势多

不是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成为经济区的。一个地区能否成为经济区,主要取决于这个地区的区位空间、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生产力布局、发展阶段等因素,同

时,还有历史、文化等社会发展因素的制约。在《中原经济区战略研究》课题调研过程中,课题组对河南的经济总量、地理区位、环境特点等做了全面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原经济区,我们基本具备相应的能力和实力。同时,还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长期坚持探索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之路。去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河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谋划,对中原崛起进行战略考量,为构建中原经济区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喻新安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原经济区有助于各地市之间互联互通

在中原经济区里的这些地区总体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三农”问题非常突出。中原经济区将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形成区域内各地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该区域生产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7,小麦产量占1/2,这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将更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近年来,特别是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当然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的资本回报率发生了重大变化,东部在下降,中部在上升。研究表明,2003年以来,全国分地区总资产贡献率从%下降到%,从%下降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河南的上升幅度最大,原来是%,现在是%。因为河南的区位条件、工业发展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等成本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张占仓

(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新的发展模式是动态均衡的状方式

2009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等14个区域规划。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说:“从新规划所表达出来的格局看,与前30年以点状或线状开发为特色的非均衡发展模式不同,这是一种新的、动态均衡的网格状方式,探索各地争雄、百花齐放的发展道路。”

张占仓说,这些规划突出了两个要点:一是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二是考虑地方的比较优势。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问题,争取把它上升到国家战略,必须做好打“”的准备。

王发曾

(原副校长、教授):中原经济区是科学发展的选择

这一经济区域承东启西、联北。“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是一个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脉相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的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这一经济区域承东启西、联南通北,正处于我国沿海经济带承启西北地区以及北方联通南方的关键位置。”说,当前,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科学发展的选择。

王发曾说,中原崛起不光是京广―陇海“黄金十字”交会区几个市的事,各具特色的黄淮4市,豫北、豫西、豫西南5市,也只有彻底融入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的大格局,形成与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良性互动的发展,中原崛起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河南下决心建设中原经济区,表明正在实施的中原城市群战略获得了新的施展和支撑平台,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被推上了新的高度。

耿明斋

(院长、教授):中原城市群是经济区的有力支撑

“从全球范围看,凡是完成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要素都聚集在少数城市群区域。从全国范围看,沿海地区率先崛起对产业和人口也产生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说,他们研究的结果也表明,在我省,省内要素正日趋向中原城市群地区聚集。

根据要素向心集聚的规律,涵盖18个市的中原城市群内部还是应该有梯次的。所谓“一极两圈三层”格局的划分有其内在合理性。“一极”即指郑汴新区,也即核心层,将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两圈”即通过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在河南省内形成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即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

除郑州和开封以外的7个中原城市群城市组成紧密层,辐射层包括商丘、南阳、鹤壁、濮阳、三门峡、安阳、信阳、周口、驻马店这周边9个省辖市。

在建设中原城市群的同时,耿明斋认为,“应坚持大、中、小城市并举的城镇化道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有所谓“小城镇论”、“大城镇论”的争论。正因为此,耿明斋认为,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必须依托中原城市群,将中原城市群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最有力支撑,继续坚持并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4]

任玉岭

构建“中原经济区” 填补河南经济“洼地”

语录: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完美版-附全部专栏图片)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 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 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 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 另据报道,近日李克强总理批示按照程序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 一、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新区的成立乃至于开发建设都上升到国家战略,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统一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

惠的特殊政策,鼓励新区进行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工作。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如:滨海新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舟山群岛新区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 目前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新区,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其中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系行政区,设立区委区政府,其余新区都是行政管理区,只设立管理委会。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依托其所属直辖市,行政级别一般都调整至副省级;而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其依托的主体城市为地级或副省级,若新区的行政级别同于甚至高于所属主体城市,意味着脱离相关城市的管辖。国家级新区,因有国务院批复体现国家级战略和新区发展需要,所在省按要求须下放省级管理权限,其实质均拥有副省级管理自主权,而与新区所处区域行政级别无关。如广州南沙新区,国家定位立足广州、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既不可脱离广州,又因港澳社会制度不同,甚至需要省级以上的权力来管理和协调,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简短版)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原崛起反映了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狭义的中原即河南,广义的中原则包括以河南为中心的相关区域。就狭义的中原即河南来说,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破解“四难”、克服“三低””等问题,有效解决目前河南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就广义的中原来说,发展相对滞后和欠发达的特征明显,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充分释放河南的发展能量,在统一的框架下整合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发展潜力。 (二)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一是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占中部地区的47%;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深化、细化规划的各项要求,促进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建设“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中,有利条件最多,基础条件最好。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三是有利于实现重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中原经济区位于沿京广、陇海、京九“两纵一横”经济带的交汇地带,是中部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有利于中部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原经济区地处淮河、汉江、海河、黄河等重要河流中上游,是南水北调的源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压力大。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该区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我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示范意义。中原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方式落后的状况;有利于改变农村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有利于探索以工补农的新路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同时,形成了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构筑新型城乡关系,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示范意义,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对完善全国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在沟通东部和西部的国土开发战略中,沿海向西北地区延伸的陇海兰新经济带中段,应当形成一个具有强力顶托作用的支撑点。构建中原经济区,正是为了形成这样的强磁场和支撑点。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原经济区地处东、西部地区的交汇处,初级加工业(如铝锭和铝材表现突出)、能源、重化工工业相对发达;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为西部原材料工业提供市场,为东部的加工业提供供应链,有利于各种要素及资源的聚集与协作,进而充分发挥贯通全国经济格局的“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三是有利于推进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在产业结构层次上呈现阶梯状差异。构建中原经济区,对有效承接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漯河市源汇区行政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区位分析图 设计理念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四章项目背景与概况 一、历史文脉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漯河历史悠久,明朝时漯河已是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而漯河市源汇区商贸传统厚重,历史上素有商埠重镇、陆陈集散地之称,明朝永乐年间已成为“舟行此焉薄,贾客南来多;江南百货萃,此处星辰罗”的水旱码头。近年来,源汇区坚持“商贸立区”战略,新天地商业步行街、丹尼斯百货、大商新玛特、千盛百货等重点市场运营良好,新建了华东商务中心、昌建商务酒店等一批商务楼宇。 二、地理位置 源汇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平原区。源汇区属漯河市辖区,全区总面积201.6平方公里,沙河与澧河横跨全境,在城区交汇,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北距省会郑州140公里,西78公里是平顶山市,南66公里是驻马店市,东55公里是周口市。 源汇区交通便捷,这里是中西部开放开发前沿地带,东引西进之要冲。京广(北京至广州)铁路、107国道贯穿南北,南洛(南京至洛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漯河火车站为国家一级编组大站,东衔漯阜(漯河至阜阳)铁路,西接漯宝(漯河至宝丰)铁路,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不足一小时行程,是豫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京广(北京至广州)高速客运铁路漯河客运站位于源汇区境内,赴京仅需三个小时车程,“联结南北,贯通南北”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行政区服务区位于源汇区东北部,在它的东边是107国道,北至汉江路,南抵长江路 三、自然条件 源汇区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于暖湿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一年之中,冷暖交替,四季分明;累年平均气温为14.7℃,7月份最热,累年平均气温为27.5℃;1月份最冷,累年平均气温为0.5℃,年日照时数2181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16─225天,降雨量平均为786毫米,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适中,气候温暖,地势平坦,土质良好,适合建设。 四、规划背景 源汇区成立于1986年5月,2004年底漯河市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源汇区由漯河市的唯一城区变为三区之一。近年来,源汇区围绕漯河市“一区两城一中心”建设目标,持续实施“商贸立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兴农富民、外向带动”发展战略,大力弘扬“精诚团结、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和谐奋进”的源汇精神,开拓创新,务实重干,致力打造“五个特色”城区:努力把源汇区建设成为漯河市乃至中原经济区的交通枢纽优势区、商贸物流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滨河生态宜居区、观光休闲旅游区,构建灵秀俊美的新源汇。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郑州都市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梦想,是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追求,也是中央对河南的殷切期望。十六大以来的8年间,胡锦涛总书记先后5次、温家宝总理先后8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累计有200余次到河南考察指导工作,明确要求河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今年1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调研时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我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河南发展寄予厚望。河南这块古老的大地,一定能够通过中原经济区的带动焕发青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随之,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实地调研、论坛、座谈会、研讨会,中原经济区迅速引进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认可。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文件,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随之,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作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和中部地区核心增长区域,国家已经给予中原经济区一个明确的肯定和功能定位,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将由此步入大规划、大战略、大效率、大成就的时代。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用四个―载体和平台‖概括中原经济区的作用: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纲要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全文)PDF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展基础 (2) 第一节发展优势 (2)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3) 第二章总体要求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战略定位 (5) 第三节发展目标 (6) 第三章空间布局 (7) 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7) 第二节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8) 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9) 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10) 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10) 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1) 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13) 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13) 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14) 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6)

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9) 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21) 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21) 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21) 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24) 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4)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26) 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26) 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26)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28) 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29) 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32) 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32)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33) 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4) 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35) 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35)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6) 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37) 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38)

实施“双核驱动”

把握新定位新使命新机遇 构筑广西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30日) 彭清华 2014年10月31日08:36 来源:广西日报手机看新闻 同志们: 这次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是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修订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准备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我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动员全区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努力奋斗。等一会,陈武主席将着重就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双核驱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这两大

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奋力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 实施“双核驱动”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新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新常态不仅表现为速度换挡、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包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有新思路新作为,必须寻找新途径新动力,更多地眼睛向内,下功夫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内生动力,培育打造更多的区域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从我区自然和经济地理来看,“双核”区位优越、发展领先、潜力巨大,又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2013年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9%。目前,南宁的现代服务业、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梧州的生物制药产业、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电子信息、粮油加工、能源、石化等产业,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双核”区域汇聚了全区最多的人才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双核”培育打造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示范区,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区继续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动力,为全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即新乡工业产业集聚区)始建于2003年元月,2006年4月被确立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省政府确定的“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对外开放型产业集聚区”和“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是新乡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城市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技能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新乡市区东部的黄河古道区,辖区总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按照“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规划有工业生产、生活居住、商务办公、职业教育、现代物流五大功能区。截至2012年底,“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16平方公里,累计入驻工业企业230余家。2008年被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评为“河南省外商眼中的最佳投资园区”,2012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第15位。 优越的区位交通。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是南太行产业带和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距

新乡市中心城区不到10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港澳高速、济东高速、石武高铁、107国道、省道307、308线、国铁新菏铁路穿境而过,区内建有与新菏铁路相连的铁路专用线,可直达日照港, 4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4—6个小时即可通达北京、天津、西安、济南、武汉、石家庄等特大城市,600公里半径内辐射人口达5亿。2008年,河南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确定为“河南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高度集聚的主导产业。截至2012年底,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230家,其中,上市公司投资企业7家,外商投资企业15家,先后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广州立白集团、北京双鹭股份有限公司、白鹭化纤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佛山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盛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联熹水务集团等一批国内外企业入区发展,形成了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高端装备(含专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主要有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豫飞重工集团、湖北浩星科技有限公司、欧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康盛管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源泉电器有限公司、神舟晶体有限公司、西瑞克斯物联网设备有限公司等,产品主要有高端专用汽车、大型制冷机组、大型起重机及相关配件、电子信息元器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运营方案下载后可修改编辑套用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某某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某某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某某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某某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某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

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某某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某某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某某签署合作协议,对某某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某某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人才、资金、数据资源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日益显现,为某某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某某省委、省政府对大数据发展高度重视,将大数据作为某某省的战略重点之一,为加快招商引资、加速资源集聚、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2.某某省重视电子信息产业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产业基础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例文.doc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国民经济- 以节能减排促中原经济区建设 :黄书贤徐玲 字数:2417 4月24日上午,2012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这次“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采访团授旗,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维新、刘怀廉等出席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主持。 今年“中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重点是:宣传国家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的探索,明确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工作的形势、目标和任务,《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立法,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综合治理等。 刘怀廉在发言中指出,“中原环保世纪行”开展17年来,积极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理念,大力宣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成效和经验,勇于揭露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赞誉,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河南环境保护领域舆论监督的重要品牌。 “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反映了河南人民的共同愿望。积极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

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个核心任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曝光为辅的原则,采取集中与分散采访报道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正面宣传与批评曝光相结合等方式,唱响节能环保主旋律。对报道后仍然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要盯住不放,尤其是对有条件改正但不改的,要进行深层次的舆论监督,促进问题的彻底解决。” 仪式结束后,本刊记者兵分两路跟随督察采访团冒雨奔赴开封、新乡两地进行采访。 开封行 上午11时许,记者跟随督察采访团来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 去年9月29日,该公司因环境违法被河南省环保专项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实施挂牌督办,要求其停止生产,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在3个月内整改完毕。 然而,督察采访团走进这家公司却看见,被塑料膜包装好的整件啤酒堆放在厂区道路两侧,每堆啤酒垛有一二十米长。路边还有大货车正在成件成件地装啤酒。 “这个厂不是停止生产了吗?怎么还堆这么多啤酒呢?” 一名自称公司销售负责人的男子说:“我们厂已停产,放假五六天了。”但堆放在路旁的啤酒瓶盖上打印的生产日期是4月23日,事实表明,督察采访团到来的前一天该公司仍在进行生产。 河南省环保厅对河南麦仕达啤酒有限公司下发的整改通知提出了扩建废水事故池、安装锅炉烟气、COD在线监测装置等6

物流园总体设计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论 一、规划编制背景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产业转移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世界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在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形势下,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趋向明确化,产业由发达国家梯次向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国家和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的进口产品已经从农产品、原材料为主转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我国因巨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得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既给汤阴物流园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使城乡规划和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省物流体系强化带来的契机 《(汤阴)综合物流基地建设发展概念规划研究报告》指出,地处中原的省在全国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和产业发展大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省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确立了以为核心物流枢纽,以、、、、分别为豫北、豫西、豫西南、豫南、豫东区域物流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总体格局和长远发展规划。市是豫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极具区位交通优势的物流中心城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发展定位是,将建设成为对市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充分支撑保障作用和对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具有强大辐射能力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2012~2020年是汤阴县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汤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的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产业提升战略、产城互动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和统筹发展战略,打造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服务业相配合、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将汤阴县建成中原经济区北部豫冀交界处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工贸强县。为了给现代化工业和商贸业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条件,汤阴县提出充分发挥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豫北区域性的物流基地。 3.科学发展观理念的指导 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以高投入为主,环境代价大等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新的形式和任务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国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从而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指导我国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我国当前进行城乡建设和规划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二、本次规划编制的原因、思路、方法与重点 1.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因 (1)汤阴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城市性质:中原经济区食品医药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安汤鹤一体化战略支点,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宜居城市。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产业区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 郑州航空港的建立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发展进入到了全新时期,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然后深入分析了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分析了适应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策略。 标签:郑州航空港产业聚集区;中原经济区;机遇;挑战 一、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的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在内的五省三十市的經济区域。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原核心地带,是具有明确功能性的开发区域。 中原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三大产业发展不平衡。中原经济区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工业基础比较雄厚。但人均经济水平、民生水平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明显偏低。 郑州航空港区,全称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铁路、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近几年,郑州航空港经济规模增长迅速。航空港生产总值增长24%,工业增长30%,固定资产增长32%,进出口总额增长49%。 二、郑州航空港对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影响 (一)郑州航空港给中原经济区发展带来的机遇 1.逐步形成国际航空的货运枢纽,推动中原经济区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迅速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对航空运输需求比之前有明显的增长。郑州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交通优势突出。郑州航空港的交通便利,航空物流会触及更多的层面,从而演化成不同的交通模式,逐步将郑州航空港建设成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贸易发展的进程。 2.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中心,铁路交通、陆路交通和航空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在郑州实现有效链接。郑州航空港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郑州航空港的建成,有利于降低外贸成本,从而提升中原经济区的贸易优势。 3.构建中原经济区外贸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研究 摘要:基于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为了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战略定位和战略优势,最后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我们要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线,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把中原经济区构建成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战略举措 一、引言 中原崛起正当时,河南发展乘东风。凝聚一亿河南人民激情与梦想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河南省发改委2011年1月26日宣布,国务院印发了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基本依据”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这是我省建设“中原经济区”道路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这表明,由我省主导提出的“中原经济区”区域发展规划,在凝结了一亿河南人巨大的激情和期待后,终于得到国家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个左右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是,河南仍然没有一个单独对其具有明确针对性的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战

略规划,使得河南无论是在中部地区还是在全国省域经济的竞争中,都失去了一个战略支点。现在,不但“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目标已经实现,而且表明当国家“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战略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原崛起”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河南的发展到了新的紧要关头,在中原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我们应乘河南之势,聚河南之力,集中力量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为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步的深入讨论,积极行动,扎实推进,加快构建中原经济区,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定位、意义、优势、目重点任务以及战略举措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与研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献上微薄之力。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也象征着祖国的发展,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推动科学发展的进度。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优势亟待整合,机遇就在眼前,要充分认识构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意义,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敢想敢试、敢闯敢拼,敢为人先。 (一)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中原经济区拥有人口1.7亿人,占中部地区的47%;2008年,该区域粮食总产量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 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保护、开发、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发挥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支撑力和带动力,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 三、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切入点 构建中原经济区,首先要确定好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样的定位,有利于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把握好切入点。具体应在以下4个方面狠下工夫: 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一是坚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以省辖市为中心,形成辐射能力强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将一批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20万人以上的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特色中心镇,区分不同情况,把一些重点镇建设成为城市组团、小城市和新型农村服务社区等。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 2011-08-26 14:29:24 华夏经纬网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2014-2020)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 (2014-2020年) 贵阳市商务局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01 二、规划要素------------------------------------01 第二章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03 二、发展目标-----------------------------------03 三、发展战略-----------------------------------03 第三章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04 第四章重要市场规划指引--------------------------05 第五章规划实施建议------------------------------06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城市化进程也驶入了快车道,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而城市也随之不断“长大”。贵阳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在省域内对未来的“城市化人群”拥有绝对吸引力。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后,开启了全省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贵阳市社会经济将出现“质”和“量”的大提升,伴随这个发展进程也必将面临着交通、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为抓住这次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贵阳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其中针对城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便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剂良药,其意义在于: 1、落实“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城市化进程常伴随着这样的现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原来的城市郊区变成了现在的城市中心区,原来只适合布置于城市外围的功能区逐渐被包围在城市中心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的规模与结构,对其进行优化布局,让城市发展具有持续活力。对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疏解部分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一项重要因素。 2、疏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大型专业市场的运营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流、物流活动,对市场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产生重要影响。为确保城市道路通畅,在进行城市交通管制的同时也限制了进出市场的货运车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营。结合城市路网系统对大型专业市场进行优化布局,可以疏解老城区局部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3、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保证大型专业市场稳定发展 由于各种因素,贵阳市大部分现状专业市场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发展空间受限、相关配套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型专业市场的发展。本规划的出台,将促进城市形成合理的大型专业市场布局,能控制或避免各大型专业市场间的同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 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其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全省上下谋求发展的共识、服务全局的合力、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未来十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立足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发展,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更加注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遵循经济规律,更加注重发挥河南优势,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更加注重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省提出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

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深化,是全面实施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凸显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位和作用的战略选择。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 中原经济区客观存在。“中原”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自古有之。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经济联系密切,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地域基础。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中原地区地处全国中心地带,距离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经济区相对较远,难以接受这些经济区的辐射带动,也难以融入周边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从发展态势看,河南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与相邻省份临近我省的地区发展水平相近,使命相同,区域合作基础较好,共同发展的意愿和内生动力较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区域内经济联系、人员交往等日益紧密,中原经济区已经成为地域毗邻、主体突出、经济互补、联系紧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优势独特。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区位优势。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区域格局中具有难以替代的枢纽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