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方案层
中原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一中原经济区简介1)发展背景中原经济区是党中央确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是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区之后,又一经济发展区域,是带动中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淮北、宿州、阜阳、亳州,山东菏泽、聊城,河北邯郸、邢台,山西的晋城、长治、运城等周边省份约12个地级市。
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核心和龙头,以郑州、洛阳、开封为骨干,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黄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
依托中原经济区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商丘、安阳、南阳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原地处中国的心脏腹地、黄河中下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经济总量大,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于2010年由豫鲁苏皖冀晋鄂7省28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2)空间布局中原经济区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形成放射状、网络化空间开发格局。
核心带动:提升郑州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推进郑(州)汴(开封)一体化发展,建设郑(州)洛(阳)工业走廊,增强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能力。
轴带发展:依托亚欧大陆桥通道,壮大沿陇海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拓展纵向发展轴;依托东北西南向、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米”字形重点开发地带。
承接第四次产业转移、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
浅析承接第四次产业转移、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自2011年1月起,中原经济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
中原经济应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背景,充分利用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时机,逐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
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第四次产业转移中原经济建设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遵循客观规律,审时度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
1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意义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是中部崛起一个重要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加快中部地区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中部崛起总体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省份河南省是全国第一粮食大省,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另外,中原经济区是全国的陆路交通中心,多条贯穿全国的公路和铁路大动脉在该区域纵横交叉形成交通枢纽,郑州是全国屈指可数的综合交通中心枢纽之一。
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继续发挥该区域的综合优势,巩固和提升中原经济区在中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1.2对“三农”问题具有示范意义以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河南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耕作方式仍比较粗放,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任务艰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知名品牌少,竞争力和带动能力不强。
建设中原经济区,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农民,有利于为全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示范。
1.3发挥中原“腹地效应”构建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形成与沿海三大经济区遥相呼应的内陆四大经济区,强化内陆经济战略支撑,这些经济区共同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将不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
而居于中部的中原经济区更是能发挥“腹地效应”,形成全国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浅谈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思考
落 实科 学 发 展观 、 快 经 济 发展 方 式转 变 。 加
中原 经济区上升 为国家战略 , 以解决五 可 个方面 的问题 使之 在 国家整 个发展 过程 中能 发 展政 策 , 促进 该 区域农业 现 代化 , 国家粮 为
原经济 区” 可以加 快转变 发展 方式 , 力推 进 大
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 , 并且鼓励 中原地 区从 实
中 闯 出发 展 新路
与长 三 角的 对接 , 强化 对大 西 北 的辐 射起 到
“ 四两拨千斤 ” 的作用 , 推进沿海 经济带 向内陆
际出发 , 充分 发挥 自身优 势 , 在应对 外部 冲击 够 发挥 更大的作 用 : 可以通过 实施 统一 的农业 从现实发展 来看 , 走出一条不 以牺牲农业 食安全 奠定 良好 的基础 ; 以通过 实施统一 的 可 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 三化” 协调的路子 已经不 产业政 策 , 促进该 区域产 业发展并大规 模承接
.
a d i a l p f r r t e n f n ly ut o wa d h
K y e W o d r s: Ce r l nta Pl i Ec n mi Z n , Na i n l an o o c o e t o a St a e y, R g o a E o my, S s a n b e r tg e i n l c no u t i a l De e o me t v lp n
有利于国家在 中 去 促进 , “ 让 中原 经济 区” 为 引 领 中原 经济 次推进 发展重大 战略的实施 , 成 发展 的动力。
其 次 , 中原 经 济 区 上升 为 国 家战 略 是 “ 国家战 略调 整的 必要 。目前 国家 批 准建 立 的 经济 区有 1 个 , 2 这些经济 区的设立从一 定意义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崛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一、河南省情与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强省。
具有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产业开发组合条件好,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地位重要,处于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重要枢纽作用。
此外,这里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独特,在全国和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中原地区是我国粮食、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集中供应区域,又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经济区域,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把这个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区,作为整体来布局和谋划,对于实现该区域内及我国区域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加快该区域发展,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经济发展的的意义河南所处的中原地区是中国农业要素聚集程度最高而工业化水平又较低的地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类地区农业要素被吸纳的程度和工业化的进展程度会直接影响整个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该地区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这一地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具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意义;其次是中国农民人口聚集最多的地区,也是农民问题最突出的地区;第三是城镇化水平低;第四是中国工业化由东向西推进过程的支点,也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域。
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必将为整个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的区域支撑。
所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根据河南的省情特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问题还是“三化”协调发展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由东向西转移和中部崛起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尤其是作为第一粮食产量大省和第一人口及农民大省的河南,既要承担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又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土地就成了工业化发展的硬约束。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构建中原经济区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三化”进程,促使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加快中部崛起提供支撑;还可以连通周围其他重要区域发展板块,使我国区域经济整体格局更加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区域布局构想
的地区作为引领和加快 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点区域 。
本研究认为要升级的一个 “ ” 指以郑汴洛地区为 轴 ,
主体的带动 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这个最重要 的增长轴 , 这也
是 国家建设“ 四纵四横” 之一即陇海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 自 东 向西包括开封县 、 开封市 区、 尉氏县 、 郑汴新 区、 郑州市 区、 新郑市 、 新密市 、 阳市 、 荥 上街区、 巩义市 、 登封市 、 偃师 市、 洛阳新区、 洛阳市区、 孟津县 、 伊川县 、 宜阳县、 吉利区、 新安县 , 以及义马市 、 渑池县等, 连绵长达 20k 8 m。这一地 带区位优势明显 , 矿产资源丰富, 交通 比较发达 , 经济发展
域内分工协作 、 优势互补 、 良性互动 、 共同发展 的局面 , 必
须有科学的区域布局 。本研究从 国家宏观区域尤其是促 进中原崛起的大背景出发 , 立足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实际和 比较优势 , 在吸纳和借鉴有关思想观点的基础上 , 出中 提
原经济 区地域发展布局的战略构想 , 概括起来 , 就是升级 起步早 , 口人才集 中, 人 产业基 础雄厚 , 经济实力较强 , 是
区域协调发展是新世纪我 国必须始终坚持 的一项重 好 、 区位优 势 明显 、 口较为 密集 、 交通 干线 和城 市枢 纽 人 沿 要战略方针。建设 中原经济 区是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的客观需要。区域经济协调包括 区际经济协调和区 内经 济协调两个方面…。中原经济 区作为关乎 中华振兴的区 域板块 , 已正式列入国家 “ 十二五” 规划 , 上升到国家重点 开发区域的战略层面。建设中原经济区, 形成 中原经济区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1— 6— 9;修 回 日期 :2 1 0 1—0 9—2 5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
科技 圈向导
◇ 高教论述◇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
( 郑州大学商学院 赵夏爽 河南 郑 州 4 00 ) 5 0 1
【 要】 摘 基于中原经济 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 , 为了加快构建 中原经济区, 本文深入研 究了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战略定位和战略优
的商业文化 , 是商之 根。 一无二 的“ 独 根之势 ”将 中原文化浇铸得无 比 , 11 . 对加快中部地区崛起步伐的特殊意义 建设 中原经济 区有 利于 中部 崛起总体 目标 的实现. 于“ 有利 三个 厚重而丰盈。 2 化优 势为强 势胜势 _ 3 基地一个枢纽” 建设 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省份河南省是全 国第一 粮食
势, 最后提 出了建设 中原经济区的一系列战略举措 。我们要走 出一条不 以牺牲农业和粮食 , 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 三化” 协调科 学发展 的路线。
【 关键词 】 中原经济 区; 家战略 ; 国 战略举措
中原崛起正当时 . 南发展乘东风 河南省发改委 2 1 年 1 河 0 1 月 2 6日宣布 , 国务院印发了《 全国主体功 能区规 划》 中明确提 出, , 其 中原 经济 区作为 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 志着“ 这标 中原经济 区” 建设 已 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为了推动全省上下进一 步的深入讨论 , 积极行 动 , 扎实推进 . 加快 构建 中原经济区 . 本文就中原经济区的战略 意义 、 战略优势 、 以及战略 举措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 究 , 为建设 中原经济区 、 中原崛起 、 振兴河南献上微薄之力
3关 于建设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举措 的思考 .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 必须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 . 为本 , 以人 统 筹兼顾 . 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 一步推进改革 开放 . 力改善 进 着 民生 . 争取在今 后十年我 国发展 的重要战 略机 遇期 . 能使 中原 经济区 有个跨越式 的发展和进步 31 . 注重统筹和协调 中原经济区规划和建设从一开始 , 就要把平衡 发展 、 调发展 、 协 可 持续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 作为发展的一个指 导方 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绝不 以牺牲农业 和粮食为代价 . 这不仅是河南 发展的需要 . 且是国 而 家全局 的需要 3 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道路 . 2 河南有着制造业 、 采矿业等工业基础 , 丰富的矿产 、 有着 能源等 自 2建 设 中原 经 济 区 的 战 略优 势 . 然 资源 . 河南的工业发展 必须走新型工业 化和信息化道路 . 不单纯地 放眼全国 , 长三 角 、 珠三角双峰并 峙 ; 环渤 海地区 、 海西经 济区优 追求 数量 . 盲 目地上一些 低水 平的项 目. 足于提高工业企业 的产 不 立 效益和在 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势异禀 . 存中国经济 版图中虎踞龙盘 于河南 . 的独特优势是腾飞 品质量 、 对 它 的强劲翅膀 , 要推动 中原地 区发展 , 硬实力是基础 , 软实力是平 台 在 33 _发挥河南的农业优势 构 建中原经济区过程 中 . 实力和软实力缺一不可 硬 河南 的农业在全 国具有重要地位 . 地位举 足轻重 不以牺牲农业 和粮食为代价 . 应该有一个具体要求 . 那就是耕地面积不能减少 . 更为 21硬实 力一河南过得硬 . 就是要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 推进 首先 , 河南是“ 中国之中” 承东启西 , 南贯 北。中原经济 区位于 重要 的 , , 连 我国东 、 西部三 大地 带的交界 , 巾、 也处于长 三角 、 环渤海地 区向 内陆 农业机械化 . 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不仅 会支撑河南的经济社会发 改善民生 。 稳定社会 , 支援全 国的建设 , 而且也是整个 中原经济 区 推进的要冲 . 交通优 势突出 . 国主要 的铁路 、 路干线和第二条亚欧 展 . 我 公 大陆桥都通贯其 中 , 具有承东启西 、 联南通北 的枢纽 作用。 中之势 , 发 展 的基 础 即 3 注重环保 、 . 4 生态 、 口、 人 资源 区位优势不可替代 河南 跨海河 、 黄河 、 淮河 、 长江 四大 流域 , 又处在华北 平原和江淮 其次 .00 7 . 2 1 年 月 河南人 口突破一亿 . 同时拥 有 30 00多万富余 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 所以 . 一方面要重视 和加强生态 劳动力 . 一个庞大的数 字曾经被 经济学 家们公认 为中 国劳动力市 地 区交汇地带 . 这样 一方 生态环境建设 ( 下转第 4 6页) 场的“ 蓄水池” 在东南沿海屡遭“ 用工荒 ”“ 口红利” ,人 时代 即将终结 环境建设 , 面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国家发改委前言 (3)第一章发展基础 (3)第一章发展基础 (3)第一节发展优势 (3)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4)第二章总体要求 (4)第一节指导思想 (4)第二节战略定位 (4)第三节发展目标 (5)第三章空间布局 (5)第一节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5)第二节构建“米”字形发展轴 (5)第三节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6)第四章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6)第一节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 (6)第二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6)第三节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7)第五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7)第一节建设产业集聚平台 (7)第二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7)第三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10)第四节加快发展服务业 (10)第五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1)第六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11)第一节加快城市群建设 (11)第二节提升城镇功能 (12)第三节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12)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3)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13)第一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 (13)第二节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13)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4)第四节加强水资源保障 (17)第五节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17)第八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 (17)第一节推进生态建设 (17)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18)第三节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18)第九章建设和谐中原 (18)第一节弘扬中原大文化 (19)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19)第三节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 (19)第四节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20)第五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20)第十章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 (20)第一节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 (20)第二节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21)第三节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21)第四节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 (21)第五节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22)第十一章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22)第一节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22)第二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22)第三节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23)第四节开展“三化”协调发展创新示范 (23)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24)第一节加强组织协调 (24)第二节强化监督检查 (24)前言第一章发展基础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中原经济区 简介
大中原经济区区域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西、湖北、安徽、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
是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
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后,于2010年由豫鄂皖晋鲁冀6省25市组成的经济区域,该区域定位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使之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与平台: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原经济区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从优化生产要素上,中原经济区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在体育平台:从塑造区域竞争力上],中原经济区[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与平台。
新提出的大中原经济区起草于2010年,是在现任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起草下,规划设立的综合性经济区,计划在2011年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即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经济区包含河南省的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商丘市、三门峡市、焦作市、济源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新乡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湖北省的襄阳市、十堰市,安徽省的亳州市、阜阳市,山西省的晋城市、运城市、长治市,山东省的菏泽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等。
目前,该区域国土总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已达1.2亿人,110个县(市、区)。
中原经济区组成中原经济区区域1.完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以郑州、邯郸为中心,以洛阳、安阳、南阳等为副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为出发点,以“半小时经济圈”城市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
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 涵盖5省30市
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涵盖5省30市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并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经济区涵盖5省30市3县(区),较起草时增加了1个区“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成为贯穿《规划》的主线□记者刘江浩郑松波本报讯中原经济区到底长什么样?有多大“个头”、有多少“体重”?从它诞生一路走来,这个轮廓逐渐地清晰起来。
直到今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关于中原经济区的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在昨日召开的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作《关于中原经济区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
他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国务院就于11月17日以国函【2012】194号正式批复了《规划》,这是继中原经济区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出台指导意见之后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我省推进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三步走”工作部署全面完成,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整体推进、全面实施的阶段。
李克说,规划明确了中原经济区的具体范围:河南省全境,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晋城市、长治市、运城市,共5省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面积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
这比今年8月7日中原经济区规划启动时的草案多出了安徽省淮南市的潘集区。
“两不三新”是我省探索出的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规划》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我省的探索实践,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并把这条路子作为《规划》编制的主线,贯穿于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章节,成为《规划》最为鲜明的特色。
特别是《规划》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内容的单独一节,提出要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我们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助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协委员为构建中原经济区建言献策
会 议 认 为 , 建 中原 经 济 区是 实 现 构
区域 协调 发展 的必 然选 择 , 是保 障 国家
粮 食安 全 的迫 切 需 要 , 实 施 中部 崛起 是
规 划 的重 大举 措 , 加快 中原 崛起 进 程 是
的有效 途径 。随着我省 综合 经济 实力 的
不 断增 强 、中部 崛 起规 划 的颁 布 实施 、
会议 号 召 , 省 各 级政 协 组 织 和广 全
会议 就 构 建 中原 经 济 区 并 将 其 上
区 的社 会合 力 。一要 紧 紧抓住 构建 中原 经 济 区 中带 有 全 局 性 、 略性 、 瞻 性 战 前
的 重 大 问题 , 入 开展 调 查 研 究 , 构 深 为
一
性, 即独 一 无 二 , 一 区 域 具 有 的某 要 体 现 当前 突 出 矛盾 和 问题 , 应容 纳 这 还
分利 用 河南 国 家粮 食 生 产 核 心 区的 优 业带 、 黄三角经济带 ) 。 部 门争取政 策 , 省 内金融机 构享有 更 使 势, 制定河 南省 22 年增 产 30 斤粮 00 0亿 ( ) 业发展 方面 。 六 农 委员们 建议 , 要 多 的优惠政 策 和市场机 会 ;注 重搭建 平 食农业 发展 规划 , 节能 节水 、 利 加大走 农业 现代化 道路 的力度 ,一 方面 台 , 包括 秸秆 建立 良好 机 制 , 强银 证 合作 、 企 加 银 用 、 料还 田、 肥 沼气利 用 的重装备 高效 农 继续施 行 已有 的成 功经 验 ,另 一方 面可 合作 以及金融 机构 之 间的合作 ,使 国有 业试验 区项 目, 田水 利基本 建设 项 目, 考虑 吸收 、 鉴 台湾发 展农业 的先进 经 农 借 以及村镇 合并 、 地再 造 、 口转 移项 目 耕 人 验, 如设 立农业 协会 和农业科 技组 织 , 走 等 , 取尽 可能 多的 国家资金 。 争 充分利 用 公 司化 道路 , 重农业 信息化 等 。 注 要继 续 河南 区位优势 ,通过 推动 郑渝 高铁项 目 挖掘粮 食深 加工潜 力 , 延长产 业链 条 , 生 的开建 、 计建造 永久 性黄河 河道 、 黄 产 出更 多更 好 的农 产 品。要扎 实推进农 设 在 河人海 口建立 由河南 投 资的人 工造地 等 业发展 方式 转变 ,充分利 用我省 大专 院
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层
大中原经济区大中原经济区为寻找到崛起的突破口,制订了“大”规划,并打算将这一规划申请、上升至国家战略。
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一旦“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将会对全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提供范例。
大中原经济区,即跳出的束缚而着眼于整个中原地区,将涉及到河北、、陕西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所谓“大中原”;一个是新型城镇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的新模式。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中,北依,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皖西北、晋东南、等周边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宿州、、亳州,山东菏泽、,河北邯郸、,山西的、长治、等周边省份约12个。
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核心和龙头,以、、为骨干,以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
依托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htm总体要求“四个”定位:一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三是全国综合和物流中心,四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
“五新”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两步走: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支撑的核心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六个”突出:一是突出科学发展,二是突出“三化”协调,三是突出载体建设,四是突出改革开放,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六是突出服务大局。
战略布局“三区”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洛阳、商丘、开封等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发布
体系 ,引领信贷资金更多投 向小微企业 。 口
中原经济 区规划正式发布
国家发改委近期正式发布了 《 中原经济区 规划 》,这是继 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 ,推进 中 原经济 区建设的又一重 大举措 ,意味着中原经 济 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新 阶段 。河南 省委省政 府近年来 探索提 出的 “ 两不三新”发展路子也
今后 ,银行业还应坚持专业服务导向 、商
银行业在扶 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破解融 资难上 ,应主要把握四项重点 ,即 “ 机构为主、 机制为重 、政策引领 、目标先到” 。 阎庆 民是在8 日于海南举行 的2 0 1 2 年A P E C 中小企业 峰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他说 , “ 机构 为主”就是要推动银行设立专 营机构 , 目前有 1 0 0 多家商业银行设立 了专营机构 ,较好地发挥 了为 中小企业服务 的作用 ,同时 ,今年新设立 的8 0 0 多家农村金融机构 ,已成为农村和小微企
黜
银监会 : 推动银行 设立 专营机构 扶持小微企 业融资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审批机制 、激励约束机制 、 专业审批机制和违约通报机制 ”。这些机制 的 建立 ,将使银行业对 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服务 效能得到提高 ,并能缩短审批周期 。 阎庆民认为 , 银行业还应通过 “ 政策引领”, 实施差异化 的监管 ,鼓励 和推动银行支持小微 企业 ;并在推动信贷 目标 的落实 ,推动小微企 业 的信贷增长方面确保 “ 目标先到 ”。
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
厚 ,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局面。同时,进一步明确 了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 定位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 、全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出发,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
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油菜、畜产品和水产品产业带;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带;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甘蔗和水产品产业带;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棉花产业带。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要重点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东北森林带,要重点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东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北方防沙带,要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发挥“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南方丘陵山地带,要重点加强植被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
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第9次)
咨询工程师《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国家级专项规划应委托规划专家委员会、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
参加论证的其他相关领域专家不少于专家总数的()。
A.1/2B.1/3C.1/4D.2/32.【真题】生产资料价格和工资上涨过快导致的价格总水平上升,属于()通货膨胀。
A.成本推动型B.需求拉动型C.结构型D.混合型3.在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是()。
A.水利B.交通C.绿化D.产业4.体现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总体结构优化、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要求,发挥对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指导和对各个宏观调控政策手段综合协调的作用的规划是()。
A.总体规划B.宏观规划C.专项规划D.战略规划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
A.资源综合利用B.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统一C.又快又好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6.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A.预期性指标B.约束性指标C.指导性指标D.核算性指标7.《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综合交通网骨架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区域运输通道组成。
下列不属于"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是()。
A.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B.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C.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D.陆桥运输大通道8.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物质保障9.【真题】我国主体功能区按开发内容划分为()。
我国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主要特点刘云中侯永志兰宗敏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3-1-17 5版近年来,我国针对典型经济区陆续出台了53项“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文件,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这些规划包括国家新区、区域规划、指导意见和综合改革区四种,涉及多个空间尺度。
按目标可分为:建设国际竞争力区域、推进重点地区发展和转型、推动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深化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探索发展改革试点五种类型。
目前“国家战略”地区已经覆盖国土面积的38%,以东部居多,空间上呈现东中西大体均衡推进的态势,但重心逐渐向中西部倾斜,重点关注老少边穷、边疆和海洋经济三类地区。
此类规划打破了原有的发改、国土、建设系统“一级政府一级规划”的格局,丰富了既有的区域规划体系。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界定区域规划是国家进行空间管治的重要手段,一般指在一定地域空间内,基于地区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综合整治做出的总体部署。
或者说,区域规划是为解决特定区域的特定问题或达到区域内特定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某些战略、思路、布局方案和政策措施。
近年来,许多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宏观调控在区域层面上落实的重要手段。
概括而言,“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是由国家出台,即由国务院批复、发文或讨论通过,亦即近年来常说的“国家战略”;第二是具有典型的经济区域导向特征,是针对特定类型地区的规划,而不是针对全国的整体规划;第三是区域发展规划,而不同于原有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城市(城乡)规划和国土规划。
因此,很多由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地区产业规划和国土规划并不在本报告所分析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范畴。
根据以上的界定,以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开始,截至2012年9月6日南沙新区的获批,共有78项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剔除针对大区域(如东北、中部、西部等)或省区(如新疆、西藏、青海、广西等)的战略或指导意见以及部分针对同一地区的重复规划,主要的“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文件共53项。
中原经济区战略谋定“三化”协调路线确立——专家、学者热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
第 四,明确 了开 放经济 条件 下河
第 一 , 明 确 了 中原 经 济 区 建 设 在
全 国经济 发展 大格 局 中的地位 。过 去 我们 讲河 南在 全国 的地 位 多么重 要、
作 用 多 么 大 ,但 那 都 只 是 我 们 自 己 的
判。所以,我觉得这个 《 指导意见》
站的高 ,看得远、 看得清。
新 。 就 是 立 意 有 创 新 。 也 主 要 体
点 :高 、 新 、 深 。
发展 潜力优 势等 等 ,这 些对 明确 中原
( )《 二 指导意 见 》的发布 ,是 经济 区 战略定位 、发展 目标 、建 设路
中原 崛起 、河 南振兴 的一 个新 的里 程
径 具 有 重 要 的理 论 与 实 践 意 义 。
高。 就是 立意 高远。体 现在 三个
第 二 ,明确 了河 南在 新 时期 、 新
事。 《 指导 意见 》高屋建 瓴、 内涵丰
富、意 义重 大 ,是 全面推 进 中原 经济 区建设 、加快 中原 崛起河 南振兴 的纲
形势下 的发展 优势 。 《 指导 意见 》对
了深 入 、 系 统 、 全 面 的 分 析 和 概 括 。
深。 就是理 论 内涵深厚 。 《 导 新 时期、 新形势下 河南 的发展 优势作 指 意见 》可 以说 是中 国发展经济 学 的集
认 识 、 自 己的说 法 。 这 次 不 一 样 ,
《 指导 意见 》作 为 国务 院 文件 ,从 国
家层 面 全面、 系统 、深入地 分析 了 中
现在 三个 方面 :一 是新 的视野 。对河
南 的分析 、概 括 ,视野 非常开 阔 ,既 原 经 济 区 建 设 的 战 略 意 义 、 分 析 了河 有 区域 视角 ,又有 全 国视 角、 国际视
国内区域规划总括
国内近几年来已上报国务院的区域规划1.珠江三角洲地区(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月16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6-2020)》在国务院获得通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中心“4+2”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 4.25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1300万人(不含玉林、崇左)。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3.海峡西岸经济区(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地域范围: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
发展战略:要求福建省发挥其独特的对台优势,加强两岸产业合作和文化交流,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要求将该地区建成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两岸直接“三通”的需要,提高发展保障能力等。
)4.横琴地区( 2009年 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地处珠江口西岸,珠海市南部,与澳门一河之隔的横琴岛开发,描绘了一张总体发展蓝图。
横琴岛是珠海最大的海岛,面积106.46平方公里,处于“一国两制”的交会点和“内外辐射”的结合部,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权威人士认为,绝佳的区位优势决定横琴必将成为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的重点区域之一,承担起支持港澳繁荣稳定、为澳门拓展发展空间和支持其经济适度多元。
中原经济区构建基础与功能定位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范围界定; 构建基础; 功能定位 【作者简介】 高传华( 1979 ~ ) , 男, 河南永城人, 郑州华信学院经济贸易系副主任 , 讲师; 研究方向: 金融经济教学
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建设已经呈现出区 规划和 域化发展格局。中原经济区现已纳入我国“十二五 ”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 , 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后 , 如何使其 在河南振兴、 中原崛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首先需要进一步 构建基础, 功能定位三个基本问题 。 明确范围界之一, 一、 中原经济区的范围界定 “以河南为主体、 中原经济区是 延及周边, 支撑中部, 东 , , , 承长三角 西连大关中 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 北依京津冀, 具有自身特点、 优势独特、 经济相联、 使命相近、 客观存在的 。河南省政府组织的课题组主要依据中原地区历 经济区域” 代政区的变迁和文化影响 , 依据中原城市群及中心城市综合 影响力, 通过中心城市的选取、 指标体系的构建, 按照定量计 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综合运用断裂点理论模型和 Arcgis 空间运算方法, 在理论上确定了中原经济区的空间范 即河南全部、 晋东南 ( 长治、 晋城、 运城 ) 、 冀南 ( 邯郸 ) 、 皖 围, 西北( 淮北、 阜阳、 宿州、 亳州 ) 以及鲁西南 ( 菏泽、 聊城 ) 等周 边地区, 总面积约为 28. 65 万平方公里。 当然,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其实际范围将会 发生一定程度的动态变化和拓展 。 同时, 在理论上突破了行 政区划界限的中原经济区 , 在现实推进过程中, 不可回避的 问题是在河南以外的区域范围进行合作时存在着较大的跨 区协调成本。 二、 中原经济区的构建基础 ( 一) 理论基础。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 中原经济区构建 的主要理论基础有: 1. 均衡发展理论。 均衡发展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纳 克斯·雷格纳首先提出的。根据该理论, 在区域内均衡布局 生产力, 在空间上均衡投资, 各产业均衡发展, 最终实现区域 经济的均衡发展。 2. 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美国经济学家雷 工 蒙德·弗农等人提出的工业生命循环理论 。 根据该理论, 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均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 , 即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 而产业和要 素一般由高梯度区域向低梯度区域不断转移 , 从而带动低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经济区中原振兴规划国家战略方案层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大中原经济区大中原经济区为寻找到崛起的突破口,制订了“大”规划,并打算将这一规划申请、上升至国家战略。
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一旦“中原经济区”规划上升至国家战略,将会对全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提供范例。
大中原经济区,即跳出的束缚而着眼于整个中原地区,将涉及到河北、、陕西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所谓“大中原”;一个是新型城镇化,探索出一条城镇化的新模式。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中,北依,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连、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河南全部和、皖西北、晋东南、等周边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题,还包括安徽、宿州、、亳州,山东菏泽、,河北邯郸、,山西的、长治、等周边省份约12个。
建设大中原经济区以郑州为核心和龙头,以、、为骨干,以为依托,沿三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两河(、淮河)和高速路网推进。
依托把郑州建设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分别建设为辐射豫鲁苏皖、豫冀晋、豫鄂结合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及重要战略支点。
总体要求“四个”定位:一是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二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三是全国综合和物流中心,四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
“五新”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两步走:五年彰显优势,力争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成为支撑的核心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六个”突出:一是突出科学发展,二是突出“三化”协调,三是突出载体建设,四是突出改革开放,五是突出改善民生,六是突出服务大局。
战略布局“三区”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洛阳、商丘、开封等为核心区、以全省18个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
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中原经济区的总体发展态势:强化核心,拓展外延;提升两轴,对接周边;贯通东西,服务全局。
二是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格局:以中原城市群为重点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以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以“四区两带”为重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战略支撑“十大”支撑体系: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构建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构建高素质的支撑体系;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构建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
保障措施“六项”保障措施:一是,凝聚力量;二是项目支撑,持续运作;三是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四是转变职能,优化环境;五是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六是加强领导,协调推进。
基本概念“现在正考虑的另一个思路是,跳出的边界,建立一个大,实现大中原的崛起。
”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说。
他透露,这个大中原的概念,将涉及到河北、、陕西等周边省份的部分地区。
“大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是此次研究中原崛起战略规划中提出的一个比较新的思路。
实际上,此前已经在大中原的范围内与其它省份开展了一些合作。
早在1985年,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十三个中原城市就成立了中原。
目前,协作区内部各已经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和机制,并形成了冶金、煤炭、机械、化工、纺织、建材、医药、烟草等工业体系。
在河南省西面,河南省三门峡市、运城市、和陕西省等,共同构成了晋陕豫三省边缘“黄河金三角区域”的核心。
2009年3月,国家发布了《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要点》,明确表示要开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协调发展相关工作。
“这样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构想其实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比如关中-天水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等等。
”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说,“但这样一个规划牵涉的层面太多,目前还只是一个设想。
”规划简介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以下称“规划”)。
规划中提出了“两纵两横”经济带概念。
两纵,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京九两条铁路线;两横,则是中国东西交通大动脉欧亚大陆桥线和长江沿线。
加上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深港高速铁路,和陇海高速铁路南北纵横交汇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河南省,郑州也成为中国的。
目前在“两纵两横”经济带上,向西已有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向南则有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和北部湾经济区。
从上看,河南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几乎与“两纵两横”四线都搭界,但唯独这一地区尚没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现在就缺中原这一块。
”长期关注中原崛起问题的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喻新安对本报记者说,“中原崛起规划的制定,将对区域经济隆起,优化整个国家的经济布局起到重要影响。
”河南不甘寂寞。
在2010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三全食品集团董事长提出建议,加快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的建设,并尽快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
据统计,河南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1078亿斤,连续6年增产,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全部工业增加值近9858亿元,比上年增长%。
河南做到了工业发展上去的同时,保证了农业没有下来,这是很不容易的。
”喻新安说。
实际上,在今年年初,河南省省长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
“‘三化’协调发展之前已经报上去了,并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很大肯定。
”前述参与规划制定的人士告诉记者,“但这并不是说,‘三化’就注定成为未来中原崛起战略的切入点。
” [1]发展介绍河南塌陷曾经的中部塌陷,如今却变成了河南塌陷。
2005年中部概念最早提出之时,河南一度和上演过中部崛起龙头之争,如今同一战壕的兄弟却纷纷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布局中抢得先机,河南明显落后了。
2009年9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在此前后,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北、、安徽、、山西已经分别获得了不同主题的国家级综合配套试验区或产业带。
“围着河南转了一圈,就是没河南。
”河南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认为,新的不均衡,正在制约河南的发展。
他最早参与了中原城市群的研究,由其和河南省发改委联合编制的“中原城市群的概念设想”第一次将城市群的形式推向了河南省发展的战略层面。
在当时,提出城市群概念的只有几个。
中原城市群涵盖了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的9个,形成了以省会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包括、焦作、、开封、、平顶山、的经济圈。
根据当时编制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中原城市群要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各具特色和协调发展,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中原城市群的规划,被寄予了厚望,据一位参与“首次中原城市群市长工作联席会议”的人士回忆,“大家发言时都很激动,感觉到河南发展的机遇真的来了”。
但在随后参与申报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竞争中,中原城市群却铩羽而归。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河南省以和中原城市群为载体,两次申报,均未获批。
随后,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安徽分别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当地官员则认为,河南之所以未能申报成功,还是重点不突出,没有找到打动中央政府的核心点。
在他看来,除了河南自身的因素外,也和国家对河南的定位有关,国家一直从战略角度强调粮食的安全问题,把河南省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基地,对河南省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深层次上考虑得不够。
2010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后,河南省政府即组织了60多名专家集中攻关,开始了第三次将河南升格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努力,大中原经济区概念随之浮出水面。
寻找切入点大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城市群的升级版,目前官方的说法是大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18地市,形成“一极两圈三层”的架构。
“一极”即指,也即核心层,将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两圈”即通过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和高速铁路建设,在河南省内形成以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三层”即中原城市群核心层、紧密层、辐射层。
除郑州和开封以外的7个中原城市群城市组成紧密层,辐射层包括南阳、、濮阳、、安阳、商丘、信阳、、驻马店等周边9个省辖市。
据一位参与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的人士透露,这也许并不是最终的架构,也可能会将周边省份的一些靠近河南的城市也涵盖进来,形成一个拥有44个城市、亿人口的超级城市群。
冯德显分析认为,上升为国家战略有这么两种做法,一是特别大,大到不得不考虑;第二,是特殊,特殊到不考虑在这个地方放试验区,其他地方没法放,而且这个问题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两条只要占一条,就足够了”。
在他看来,目前所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要么是经济发达地区,承担着带动创新的重任;要么是在经济欠发达或矛盾比较集中的地区,希望通过试验找到化解矛盾的机制。
“那么,在经济地位上居中的河南就有些吃亏了。
”冯德显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原经济区是想走大的路子。
两次参与中原经济区战略讨论的河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焦国栋则认为,考虑到国家战略和河南省情,中原经济区的应该是以保障农业和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立足,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在他看来,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应该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南省地方政府官员则认为,未来中原经济区内实施的城镇化和沿海的城镇化还不一样,像南方一些地区,土地资源都占得差不多,谈不上什么农业的问题,只有河南才有这些问题。
在城镇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探索解决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比如说农民工在城市落户问题,土地流转问题。
“如果这些了,将对我们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对河南这样省份,具有重要意义。
”该官员说。
先行者的尝试区组合,在河南省内并不缺乏先例。
1985年9月,由河北邯郸市和河南倡议并成立的中原经济区(以下称老中原经济区),包括了四省接壤区13市,并在邯郸市设立了“中原经济区联络处”,作为经济区常设办事机构。
在河南原有的中原城市群规划中,未被列入的安阳、濮阳、鹤壁三市也是该区域经济组织成员。
和这三个城市类似,组织内的、邢台市、、菏泽市、也都在各自的省域内处于边缘位置,难以被其辐射和影响。
据老中原经济区市长联席会办公室副主任介绍,这一自发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已开始发挥作用,“各成员之间物资交换,互通有无,发挥了很好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