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程升

【内容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显了新的矛盾,并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农村和谐稳定,一要增加农民收入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

层组织建设;三要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三农问题;统筹发展

【作者单位】程升,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问题突显了新的矛盾,已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体会,就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近几年,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得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部分被以种子、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抵销,农民种粮效益仍然偏低,如果算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农民种粮收益就更少。种地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最后的一道生存屏障。从总体上看,农业的生产周期长,“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其收益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退耕还林,生猪养殖、奶牛养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是农民对种什么可以赚钱,仍然还是不清楚,他们仍然很茫然。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分散,农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加之政府以前在调整结构时,往往管种不管销,往往是农民赔上土地和劳务,最后一无所获。发展养殖业,资金缺乏,技术问题和信息不足严重制约着他们做大做强的愿望。三是农民增收体制还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差。交通、邮电等发展不是很快,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对外部的信息很难得到,对自己的有关信息也很难让外部知道,农民增收受制约大。其次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信贷存在不少困难,“门槛”高,对经济条件差,越是需要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民往往越难得到贷款。养殖农民多数反映需要资金,但向金融部门贷款,手续繁多,利息率高,没有人愿意为其担保,一般农民不敢奢望。

(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不力。一是村干部整体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程度不高,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奇缺,一些村干部知识面窄、政策水平不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另外,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有的村支部陷于社会、民间的事务性管理之中,“等、靠、要、拖、”思想较为严重,而在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组织引导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等方面则思考不多、探索精神不足;一些基础较好的村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无所作为,找不到创业的新路子,死守“摊子”,集体资产的保值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一些村集体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作用难以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一些村“两手抓、两手硬”的意识不强,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存在重发展经济、轻文明建设的倾向,造成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而宗族势力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回潮,婚喜庆大操办等陋习愈演愈烈。

(三)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一是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工作难找,工资低,长期得不到与城市劳动者的同等待遇。他们讨要工资困难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他们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工作环境差,身体受到危害时,难以得到补偿。二是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然导致相当数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一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使他们变为纯粹的“失地农民”。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农民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还不是很快,虽然农村合作、医疗问题与农村养老保障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是农民因病致贫的家庭还是占很大比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还不是很健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对策

(一)增加农民收入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在全国稳粮增收的政策指导下,关键是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础地位,同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二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

·

61

·

收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养殖,健全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帮助农民增收。三是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帮助农民增收。农民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以粮食、蔬菜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企业为龙头,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档次和附加值。四是拓展增收空间,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其次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地转移。在新的形势下应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五是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灾害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我们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水、电、气、通讯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镇村容貌整治力度,推进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的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条件,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前,村级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只有依靠改革,才能找到出路。改革农村选人用人机制。“村子富不富,关键是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是班长”,在选拔农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时,要广泛采用“两推一选”,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公认程度,增强党支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打破区域和行业等界限,放开视野,面向社会,在乡镇工作人员、在职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村民中进行公开招录,优胜劣汰,统一调配,签定任职合同和任期目标,采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办法,严格按“德、能、勤、绩”定期考核、实现“进、退、留、转”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把那些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热心为群众服务,具备带领群众面向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能力的人大胆选进领导班子。

(三)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一是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坚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规范工时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的休息权和休假权,要求企业对于延长工时和休息日、法定假日加班的情况依法支付劳动报酬。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监控机制建设,深入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建立省、市、县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绿色通道”。二是城乡统筹就业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正确认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拓宽就业范围和领域,通盘考虑,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在现有的城市村庄改造模式和政策条件下,失地农民对自己的生活出路产生极大的优虑,频频为增加补偿以及村级集体经济资源占有和各种利益分配而上访,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诱因,因此,必须把村民变市民后的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庄改造的整个过程要做到公开、透明、民主。村集体经济的改制要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和每个村民的具体条件,客观、准确、科学、合理地把集体资产包括土地补偿按人头加以量化,并由村民自主决定入股或兑现为货币实物。要充分发挥规划先导的作用,对村庄及周边土地实施整体规划,联动开发,从源头上杜绝“城中村”的产生。三是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障与农村接轨,建立一体化的基本养老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保障问题。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决定了社会养老不可能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的作用。即使我们建立起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还要建立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相一致的约束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实际的地方性老年法规和相关条列,完善细化《老年法》的有关条例,增强老年法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鼓励推进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种种缺陷的情况下,应大力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加大对老人的保障力度。政府还需要在税收、投资等方面给予寿险公司更多的帮助。

·

7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