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程升【内容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显了新的矛盾,并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农村和谐稳定,一要增加农民收入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要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三农问题;统筹发展【作者单位】程升,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问题突显了新的矛盾,已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体会,就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一)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

近几年,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得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部分被以种子、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抵销,农民种粮效益仍然偏低,如果算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农民种粮收益就更少。

种地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最后的一道生存屏障。

从总体上看,农业的生产周期长,“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其收益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

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退耕还林,生猪养殖、奶牛养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但是农民对种什么可以赚钱,仍然还是不清楚,他们仍然很茫然。

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分散,农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

加之政府以前在调整结构时,往往管种不管销,往往是农民赔上土地和劳务,最后一无所获。

发展养殖业,资金缺乏,技术问题和信息不足严重制约着他们做大做强的愿望。

三是农民增收体制还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差。

交通、邮电等发展不是很快,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对外部的信息很难得到,对自己的有关信息也很难让外部知道,农民增收受制约大。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精简篇)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精简篇)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何维护好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必须认真调查、分析和掌握造成农村不稳定的因素,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经调查近年来我乡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主要存在如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

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

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件。

从我乡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

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

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千万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

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乡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农村稳定关系到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却是多种多样的。

这篇文章将就农村稳定和影响稳定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农村稳定的定义农村稳定指的是农村社会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没有重大动荡或破坏,农民生产生活秩序安定,政治安全稳定,农村干部和乡村社会组织运转有序。

二、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1.资金不足: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当前,农村资金短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农业部门的税收征收不足等因素都会影响农村稳定。

2.劳动力不足: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出现大量的外流。

而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农村家庭的劳动力。

一些长期没有外出的年轻人和留守儿童被留在家中。

这样,一些务农家庭的生产经营会受到影响,增加了农村贫困的风险。

3.科技水平落后:农业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很多地区的科技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有所落后。

农村外部投入的资金乏力,难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留给农民的机会非常有限。

在缺乏先进技术和耕种技能的情况下,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许多困难。

4.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中国的农村是一个具有巨大区域差异的地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差异悬殊,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差别很大。

由于长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问题非常突出。

三、影响农村稳定的对策1.发展农村金融:现代金融对贫困地区的支持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支持贫困地区的金融政策,支持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农村经济领域,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优化劳动力质量:由于农村劳动力外流,留在农村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们,在许多情况下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寓教于乐等方式改善教育和培训环境,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3.投入农村科技: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应从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站、研究生育制造、生产生态农业等方面进行投资,加强非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农业生产这一基础的基础投入。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三)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要着力加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建设,即建立“分级负责、领导挂帅、狠抓源头、重心下移、多策并举”的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定期排查报告、专项排查调处、领导包案调处、信息预警、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使排查调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力争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内部、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社会稳定工作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变化和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正确认识新形势,准确把握其规律和特点,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农村基层新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近日,++公安局结合市局安排部署的“三查”行动,组织民警先后到各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总结。
(二)加强治安管理工作
搞好情报信息工作,把握社会治安动态,做到信息灵、反应快;加大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减少漏管失控;加强对重点人口的控制和监管;加大对公共复杂场所的巡逻、守候工作,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大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刹住黄赌毒歪风,净化社会风气;加大安全生产力度,及时发现、整改隐患,确保不发生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防范意识。
二、对策但是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将会严重影响辖区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
严厉打击各类暴力犯罪以及“两抢一盗”侵财性犯罪,及时果断地惩处黑恶势力和有组织犯罪,对发生的现案,集中警力,快侦快破;对未破积案进行梳理排查,选择有侦破条件的上马攻坚,力争再攻克一批隐积案。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问题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

随着时代发展,就我国农村整体而言,农村是稳定的、和谐的,但稳定、和谐并不代表农村没有矛盾、没有问题,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并且随时代发展又有了新的不稳定隐患,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是城乡差距持续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

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1,1997年为2.6∶1,2010年已达到3.33∶1,“落差”幅度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民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特别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合理因素。

如果农民群体的境遇长期得不到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这样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二是社会保障及民生事业滞后。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层次低、部分农村地区严重滞后。

据2009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做的《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农村参保人口达到4284.3万,也就是说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不足5%。

同时,区域统筹不够,东、中、西部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

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强,资金难以得到有力保证,与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区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医疗、救助制度、五保制度仍有待完善,未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此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

全国规划内仍有1.7亿左右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农村部分地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相当部分农户仍在危房居住。

XXXX乡镇社会稳定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可编辑).doc

XXXX乡镇社会稳定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可编辑).doc

XXXX乡镇社会稳定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可编辑)乡镇社会稳定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一、当前影响我镇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和土地问题。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呈现出新的表现形式。

一是土地占用补偿。

例如,阳翟线,一条省级公路,占用了我们镇上1000多亩耕地,但上级部门的土地补偿费却被拖欠了。

为了确保建设方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顺利进入我镇,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为此目的已预付了几十万元的青苗补偿费和土地损失费。

但是,根据对中央征地补偿政策的片面理解,一些人提出了新的过高要求,导致信访案件异常。

二是人地矛盾突出。

自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由于死亡和其他原因人口减少的农民不愿意放弃减少的人口的土地承包权。

然而,新婚妇女和新生妇女多年来一直无法获得土地,导致农民实际占用的土地数量相差数倍。

这样,人多地少的农民就能在村里找到农田,人多地少的农民不愿退出农田自然会导致冲突。

由于导致人口少、农民多的群体性上访事件阻碍了乡镇政府的土地生存,人地矛盾成为当前农村的主要矛盾。

根据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土地问题已经超过了信访总数。

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举措。

大多数农民都很关心这个关系到他们自身利益的问题。

然而,在一些村庄,村干部对这项工作热情不高,导致村务公开不规范、不完整甚至流于表面,尤其是财务公开,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农民的法律意识。

尽管农村地区的法律制度逐渐得到加强,但一些受这一概念影响的农民仍然不习惯用“法律”来解决纠纷,而依靠“私人力量”来解决纠纷。

他们显然违反了法律,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农村干部工作。

一方面,一些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浮泛,群众意识淡薄。

简单的工作方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他们或者弄虚作假,或者侵犯农民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到农民的对立面。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五大问题及五大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五大问题及五大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五大问题及五大对策作者:吴萌萌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问题已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探究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对策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五大问题1.土地房屋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和房屋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拆迁”。

随着各类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拆迁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补偿标准滞后和执行政策的偏差,造成“会哭的孩子多吃奶”现象,引起农民的不满,形成了“人人争当钉子户”的误区。

另外,农村宅基地复垦和土地流转也由于经济利益较大的原因,造成农户之间或家庭之间争夺边界和财产。

这些土地和房屋问题都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若处理不妥,将可能激化为群体性事件。

2.农民法制意识淡薄问题。

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传统观念和日常负面报道等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和解决问题,而依靠单纯的“私了”解决,或者采用极端的非法信访渠道来解决。

表现为:“信访不信法”,总认为只有通过信访才能最快解决问题;“信上不信下”,凡有问题认为只有找上级部门才能解决,根本不信基层政府;“信大不信小”,认为凡事只有找上级主要领导才能解决问题,根本不找基层干部;“信多不信少”,认为凡事只有多次上访才能解决,不相信上访一次能解决问题。

3.农村干部的问题。

有少数村干部素质不高,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长期居住在场镇,很少到农村,不愿和群众打交道;工作方法简单,与群众接触时间减少,不搞调查研究,好大喜功,盲目决策上项目,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在办理低保和解决群众纠纷等问题时不公正、公平,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在有关集体资金的收支情况、民政救济、低保办理等村务财务公开上,部分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和重视,只是马虎应对,含糊不清,遮遮掩掩,简单操作,既不正大光明地公布,也不详详细细地罗列,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不及时,甚至是流于形式或不公开。

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立足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工作根本大局——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共乾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向阳近日,在县委学习科学发展观“三位一体”调研活动中,我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到周城乡南齐村、海泽纳米公司等地,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及电话测评等形式,和一线干部群众面对面交心、零距离接触,对当前农村和谐稳定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以下几点思考:一、南齐村和海泽公司现象折射出当前农村和谐稳定工作基本现状按照这次调研方案要求,我们把调研地点选定在周城乡南齐村和海泽纳米公司,南齐村总人口1500多人,总户数370户,其中党员35人,耕地面积1500亩,全村以种植和贩运苹果为主,农闲外出人员达200多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种植产业加劳务输出型乡村。

海泽纳米是我县近年引资落户的重点项目,对我县劳动力就业和带动地方经济起到积极作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稳定新农村这一目标,把农村稳定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县乡村始终坚持“第一责任保稳定”,通过夯实基础,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平安创建,积极化解各类矛盾,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

从调查中了解到,南齐村综治及调处网络比较健全,警务室、巡逻队能发挥一定作用,加之全部为韩姓同一宗族,民风淳朴,长期以来全村无重大违法乱纪事件发生。

由于村两委班子工作能力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力,被列为09年全县新农村示范村。

海泽公司积极落实单位内保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警务室、卫生室、工友活动中心等机构设施齐全,经常性开展“百日无事故”、业务技能比武、职工演讲赛、读书竞赛、卡拉OK赛等活动,企业安全教育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平安企业创建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自公司成立起未发生一例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内外无一例严重违法犯罪。

综合以上调查情况,反映了我县农村和谐稳定工作的基本现状:一是农村各类机构设施比较健全,并能发挥一定作用;二是综治维稳队伍网络完善,在维护农村平安稳定方面举足轻重;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合理,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大为改善;四是农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违法乱纪现象明显减少;五是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治安情况群众比较满意。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作者: 黄元元
作者机构: 中共新安县委
出版物刊名: 学习论坛
摘要:近几年,农村形势总的来看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有增多趋势,有些地方、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邓小平指出,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不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

因此,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保持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巩固基层政权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正确认识这些主要因素和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及问题 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承担的义务由间接变为直接,公与私。

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由隐性变为显性。

表现在农民负担问题上,一方面,少数群众不愿履行应尽的义务,交纳正常的税费;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随意加重农民负担。

表现在贯彻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上,有些群众受多子多福等陈旧观念影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急功近利地乱砍滥伐林木,乱采滥挖矿产资源;一些厂矿企业不顾农民生存环境,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治污不力或超标排污而基层组织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又往往方法失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在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上,一些村干部...。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对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的主要对策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一免两补”政策实施,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不稳定因素日渐增多,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基础。

正确认识、把握和处理农村稳定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一)利益分配的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央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部分群众因对利益的过分追求,有意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是违法途径取得最大利益,导致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土地矛盾纠纷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征用补偿等遗留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

当前,工业园区和道路建设及城镇化建设性征地范围逐渐扩大,征用农民土地越来越多,但由于不同时期项目的补偿政策、补偿标准不统一,从而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情绪。

去年9月份,玉阳办事处排查的71件不稳定因素中,土地征用补偿类达到22件,占总数的30.9%。

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突出。

前些年,部分镇(办事处)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弃田私自转让、送人耕种等现象普遍,但随着中央取消农业税和粮食补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对土地经营热情空前高涨,土地承包经营权随之成为农民争执的焦点,一些长期积累的土地、山林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等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2、村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农村工作的凸显点。

因取消农业税再也不能以逐年扣除费用来偿还,而村级没有收入来源,沉重的债务让村干部开展工作的难度加大,干群关系紧张。

2008年底是政府承诺偿还的最后期限,目前部分群众已陆续到各级上访。

据统计,2008年村级债务类上访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00%。

(二)群众文化素质问题。

目前,虽然农民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法律素质不高,易使纠纷矛盾化。

主要表现在:1、反映自身问题的方式不妥当。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农村社会稳定问题是农村发展中常见的挑战,了解其特点并提出对策措施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特点,并提出应对之道。

一、特点分析1. 经济困难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有限,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经济困难导致农民群众生活压力增大,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2. 教育匮乏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教育匮乏导致农民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增加了就业就业困难和社会融入难度,容易产生农民不满情绪。

3. 卫生保健薄弱农村卫生保健条件相对落后,医疗资源不足,卫生设施滞后。

卫生保健薄弱易导致疾病蔓延,影响农民健康,加剧社会不稳定。

4. 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管理出现乱象。

土地问题易引发农民纠纷,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二、对策措施1. 加强扶贫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扶贫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实施扶贫政策,改善农村经济状况,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

2. 提升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水平。

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社会稳定。

3. 完善卫生保健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保健设施建设,提升卫生保健水平。

完善卫生保健体系,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保障农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

4. 规范土地管理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和利用。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有效解决土地问题,促进农村稳定发展。

结语: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具有一定特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通过加强扶贫政策、提升教育水平、完善卫生保健体系、规范土地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愿农村社会稳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心得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心得

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心得•相关推荐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及对策心得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因素日益突现,并呈此起彼伏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深究根源,寻求对策。

那么造成这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又有何良策以图化解呢?在“两建一转”的活动中,经过深入村户开展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造成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一、农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理论素质偏低。

就东祁庄而言,村两委干部几乎清一色初中毕业,没有一个受过高等教育。

文化水平,理论素质严重滞后。

文化水平低,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党的政策、理论、指导思想都是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

因文化水平低,故不能正确把握。

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偏差,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从而引起群众的不满意。

文化水平低,导致思想僵化,因循守旧,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

有的村干部的思想甚至还停留在80年代水平上,将“埋头苦干种好地,一心一意交好税”作为工作的重点,不求其次。

而今,群众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有致富门路,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干部。

文化水平低下直接导致理论素质差。

人们的头脑没有理论武装是没有战斗力的。

在处理日常工作中,在遇到实际困难时,理论指导着实重要,有了理论指导做起群众工作来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否则,寸步难行,处处受阻,且易受到群众的误会。

二、部分农村干部缺乏民主意识,大搞一言堂。

尤其是支书或村主任,家长制作风严重,我行我素,完全不顾及整个班子的意见或建议。

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大手一挥“就这样办”。

仿佛他就是真理,是百分之百正确的。

然而,许多既成事实证明这种大手一挥式的作风往往会把问题搞砸,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导致群众的巨大不满。

问题在于,一个人看问题,想办法难免出现偏差,一个人的观点往往是片面,不客观的,而且个人出发点的公正性也是值得怀疑的,而群体的意见更能客观、公正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意志。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如何解决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主要矛盾和问题农业生产方面1、耕地减少,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村组干部也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土地使用性质,引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三是侵占农民承包土地,不按有关政策和协议及时足额给农民补偿引发纠纷。

四是土地分配不公或合村并组后农民承包土地悬殊过大,人地矛盾突出引发纠纷。

2、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不利于农业生产。

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

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3、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步伐。

4、农业技术服务功能滞后。

一是经费不足、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少,无法大范围推广农业新技术。

二是推广手段落后。

一些农技人员主要凭借感性和经验搞推广服务,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分析仪器,特别是发展高产稳产粮食,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农村市场仍存软肋一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

导致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

二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快,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一是盗窃、破坏生产设施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地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村工作和农村的稳定。

二是假种子、假农药等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农业、农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突出,影响了农村稳定,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是部分村级班子软弱涣散,任务、目标责任不能认真落实。

村两委班子绝大部分是坚强过硬的,但也有少数后进村,班子涣散,致使农村工作难以开展。

五是矛盾纠纷调处不力,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工作难度大。

六是农村民主化、法制化管理尚不够健全。

主要表现在农村村务管理方式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法制意识还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的广泛介入,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与村务政务、财务管理的人越来越多。

总之,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农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还很多,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矛盾的主体和内容发生了变化。

过去,矛盾主要反映在户与户之间,主体是村民与村民。

现在,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矛盾集中体现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冲突,部分已转化为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过去,矛盾的成因多是家庭不和、邻里纠纷,现在,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村政、财务和干部作风等问题上。

二是处理矛盾的部门和职能发生了变化。

现在,农村的矛盾纠纷日益复杂,问题的解决涉及多个部门,单靠—个部门处理起来难度很大。

三是化解矛盾的方法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过去,农村化解矛盾纠纷主要靠感情、靠辈份、靠行政手段。

现在,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了,盼富裕、盼稳定,盼公正、盼尊重,遇到问题常常要讨个“说法”,解决矛盾的一些老办法不灵了。

出了矛盾纠纷,部分群众找律师,找领导。

如果我们不依法办事或方法简单粗暴,群众就不服,弄不好还会激化矛盾。

同时,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好多措施跟不上,特别是农村工作中法制化和规范化滞后,许多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再加上有些农民不能自觉地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致使化解矛盾纠纷的难度很大。

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突出问题

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突出问题

2.土地承包
1)村委违法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
2)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 3)村委违法使用机动地 4)特殊人群的承包经营权确定标准 不统一
1)村委违法变更、解除土地承包合同
第一,私自发包。 第二,违法变更或者解除; 第三,强制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土地流转。
2)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规范
一是农户之间土地流转多为 口头协议,遇到纠纷很难解决,
一是纠纷类型进一步扩展 二是纠纷涉及面进一步扩大 三是纠纷时间跨度进一步拉长 四是纠纷群体性因素进一步增加 五是纠纷的城乡交织性特征进一步显现
2.农村社会结构变革引发新矛盾
生产方式 从人力为主到机械化的普遍采用 生活手段 从重土轻迁到进城务工 经营体制 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双层经营体制 组织形式 从行政控制到村民自治 社会分层 农民职业构成分化为7个阶层 利益分配 从索取农民到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
在心理需求上 ——进一步提高
在对干部的要求上
自我实现需求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基本生理需求
——更趋严格
在道德控制上 ——挑战严峻
在稳定维护上 ——压力加大
趋利心理加强 代际冲突激烈 本土与外来冲突加剧 人际冲突加剧
农村空壳化
农民离散化
3.农村群众信访案件呈现新趋势
上行趋势明显加快 信访特点日渐突出 信访内容复杂多样 群体隐患开始显现
社会流动机制
矛盾调处 利益协调机制 和化解环节 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控制机制 矛盾处置评估机制
处置后的评估 事后信息反馈机制 和反馈环节 利益平衡修复机制
处理好三大关系
少数人利益与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以人为本与规则至上的关系 政府维稳与群众维权的关系
谢谢!
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法律宣传教 育,营造农村良好的法制氛素质

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共5篇)

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共5篇)

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共5篇)第一篇: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因素)一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社会主义民主机制不健全,权力资源的开发、分配和使用不规范。

农村基层组织权力分配使用尚未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农村基层组织没有真正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没有落实到位。

二是农民收入偏慢,经济收入差距偏大。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不断显现。

土地问题是农村中的突出问题,由纯粹的经济问题衍变为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的综合问题。

四是农村基层政权较为涣散,职能弱化。

五是农村社会治安形式严峻。

表现为盗窃、抢劫等刑事治安案件仍呈上升趋势,群众安全感下降。

维护农村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俗话说:农村稳,则天下安。

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由于其居住相对分散,宗法关系依旧存在,科技、法律等知识储备不足方面的特点,一直以来,农村是全体性事件的频发区域,也事件不法分子犯罪作案的理想据点。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实现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而且要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

我认为,维护农村稳定和谐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调解队伍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引导者。

要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镇、村、村小组三级人民调解机构,完善群众性事件预警机制,信访工作机制和分级调解矛盾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要把社会综治、信访工作和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开展工作,做好具体处理方案,基层干部要经常深入农村,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努力为群众营造稳定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构建严密防控体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目前,影响农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有盗窃抢劫,流氓恶势力,坑蒙拐骗等犯罪行为和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是加强农村治安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导语】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农村维稳工作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现阶段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提出相应的建议。

【问题一:资源分配不均】农村维稳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政府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资源支持,导致农村维稳工作难以展开。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诉求,从而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建议一:优化资源配置】为解决农村维稳工作中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应当优化资源配置机制,适度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应加强对农村地区警力的培训和配置,提高农村维稳力量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问题二:信息沟通不畅】农村地区的信息沟通不畅也是当前农村维稳工作的一大问题。

由于相对较弱的网络和传媒条件,农民群众无法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和社会动态,容易形成信息断层。

这一问题会导致农民群众对权益保障的不满和误解,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给维稳工作带来莫大困扰。

【建议二:加强信息发布渠道】为解决信息沟通不畅问题,应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覆盖和传媒技术支持,提升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

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集中发布政策法规、公益活动等信息,同时鼓励农民群众踊跃参与信息传递与交流,构建起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

【问题三: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农村地区,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也是影响农村维稳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导致农村社会治理结构薄弱,维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建议三: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解决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应推动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分析农村社会稳定是维护国家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

然而,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存在和发展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1.农村人口纷散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少农村居民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老弱病残留守问题,这也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性。

2.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农村地区存在贫富差距和区域发展差异,这也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给农村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

3.农村文化教育落后。

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落后,很多农村地区的居民缺乏接受现代化知识的机会,这也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和分裂,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

4.农村治安状况不稳定。

农村地区的治安状况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很多地方暴力犯罪、毒品滋生等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威胁。

5.就业问题。

农村地区的就业问题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

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工作机会、收入低,这也会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社会心态不稳定。

二、导致这些因素的原因1.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一个原因。

城市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所以吸引了很多农村居民前往城市谋求发展。

2.资源短缺。

农村地区的资源短缺是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很多农村地区缺乏资源、技术和资金,这使得他们的经济发展缓慢,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3.知识落后。

农村地区的知识落后也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原因之一。

由于知识水平低,很多农村居民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这也加剧了文化分裂的问题。

4.政策制度不完善。

政策制度不完善也是导致这些因素出现的原因之一。

如果政策制度完善、执行得力,很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但目前农村地区的政策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农村稳,则社会稳”。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应城市城北办事处农村社会稳定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当前社会稳定现状全处辖33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5.4万人,其中党员1949人。

2010年,全处共受理群众信访83批(次),群众集体上访16批57人次。

当前影响我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征地拆迁补偿分配、环境保护等城乡建设管理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

随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和拆迁补偿、环境污染矛盾纠纷出现的案件有愈加严重的趋向。

据近年信访统计,这类信访纠纷案占总量的30%。

二是涉法涉诉案件信访问题突出。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诉之法律的纷争不断增多。

但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认为信访告状比诉讼解决问题快,不愿支付律师费和诉讼费,认为司法机关办事拖拉,徇私枉法,当自己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缠访缠诉,致使涉法涉诉信访不断发生。

三是企业破产、改制引发的遗留问题突出。

上世纪80、90年代,我处膏矿企业改制工作由于资金欠缺,改制成本不够,历史遗留问题多,难以解决下岗职工养老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

上访告状的原因是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参与上访人员多是下岗职工,群体上访、越级上访,案件有所上升。

四是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不健全,村级换届选举上访隐患大,引发矛盾纠纷突出。

农村集体组织内部主要存在因村务公开问题引发矛盾纠纷,表现为农村两委等基层组织在处理村务尤其涉及集体经济财产时不公开、不透明,甚至有贪污腐化、滥用职权等,同时,换届选举也引发村民集体上访告状,形成了不稳定因素。

二、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原因(一)思想文化多元引起的价值取向变化。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村社会稳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和现代化进程的全局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应该说,改革开放特别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呈持续、健康和稳定的态势,农村的整体形势是稳定的。

但一些地方也潜伏着许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既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又有比较棘手的各类矛盾,影响和威胁着农村的稳定。

统筹城乡发展,离不开农村的稳定安定。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及时发现并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努力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农村稳定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的一种反映和显化。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在有的村级班子中,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存在“两张皮”现象,相互争权夺势,闹不团结;有的风气不正,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一事当前,怕这怕那,在歪风邪气面前软弱无力,引发群众上访。

有的村干部不廉、不勤、不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压人、整人,群众难以接受,因而引发矛盾;有的工作不踏实,只作表面文章,引起群众反感;有的对工作应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拉拉扯扯、吃吃喝喝上,奢侈浪费严重,群众怨声载道;有的心术不正,谋取私利,认为捞钱越多越实惠,出了问题撂挑子,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有的村集体经济空白,没有村办企业等经济集体,因此没有资金、没有能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无法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仅靠种地养畜又难以增加收入,快速致富,长此以往产生怨恨心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另外,一些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够规范,流于形式,如公开的内容笼统不具体,群众不能全面了解村务、财务情况;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大多都是只规定了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很少规定监督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具体措施,缺乏约束力;村民代表小组、财务监督小组或碍于面子,或应付差事,或怕这怕那,一味随着干部走,不能真正发挥其监督作用;上级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检查,只看公开的项目和各种表格、记录等,对内容的虚实真伪很难做进一步的考核验证等等,最终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村干部财务开支失去监管,致使群众产生不满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程升【内容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突显了新的矛盾,并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农村和谐稳定,一要增加农民收入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要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关键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三农问题;统筹发展【作者单位】程升,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然而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问题突显了新的矛盾,已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体会,就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一)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

近几年,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得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部分被以种子、化肥、农药为主的农资价格上涨所抵销,农民种粮效益仍然偏低,如果算上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农民种粮收益就更少。

种地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最后的一道生存屏障。

从总体上看,农业的生产周期长,“靠天吃饭”特征明显,其收益明显滞后于二三产业。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

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退耕还林,生猪养殖、奶牛养殖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民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但是农民对种什么可以赚钱,仍然还是不清楚,他们仍然很茫然。

由于农村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分散,农业结构调整很难实现规模效益。

加之政府以前在调整结构时,往往管种不管销,往往是农民赔上土地和劳务,最后一无所获。

发展养殖业,资金缺乏,技术问题和信息不足严重制约着他们做大做强的愿望。

三是农民增收体制还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差。

交通、邮电等发展不是很快,造成农村信息不畅,对外部的信息很难得到,对自己的有关信息也很难让外部知道,农民增收受制约大。

其次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

农民信贷存在不少困难,“门槛”高,对经济条件差,越是需要金融机构支持的农民往往越难得到贷款。

养殖农民多数反映需要资金,但向金融部门贷款,手续繁多,利息率高,没有人愿意为其担保,一般农民不敢奢望。

(二)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不力。

一是村干部整体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文化程度不高,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奇缺,一些村干部知识面窄、政策水平不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

另外,农村党员队伍老化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是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

有的村支部陷于社会、民间的事务性管理之中,“等、靠、要、拖、”思想较为严重,而在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组织引导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等方面则思考不多、探索精神不足;一些基础较好的村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无所作为,找不到创业的新路子,死守“摊子”,集体资产的保值问题未能有效解决;一些村集体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作用难以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一些村“两手抓、两手硬”的意识不强,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

存在重发展经济、轻文明建设的倾向,造成群众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而宗族势力和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回潮,婚喜庆大操办等陋习愈演愈烈。

(三)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一是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工作难找,工资低,长期得不到与城市劳动者的同等待遇。

他们讨要工资困难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

他们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条件差,工作环境差,身体受到危害时,难以得到补偿。

二是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必然导致相当数量农村土地被征用。

一部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征用后,使他们变为纯粹的“失地农民”。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体系,农民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

三是农村社会保障发展还不是很快,虽然农村合作、医疗问题与农村养老保障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是农民因病致贫的家庭还是占很大比例,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体制还不是很健全,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实现农村和谐稳定的对策(一)增加农民收入途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深化农业内部结构,带动农民增收。

在全国稳粮增收的政策指导下,关键是要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基础地位,同时,深化农业内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商品率,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二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61·收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规模养殖,健全这些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的“双赢”。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着力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帮助农民增收。

三是加快农产品“深精”加工,帮助农民增收。

农民人口多土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单纯从农业生产环节来解决农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极为有限,必须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

以粮食、蔬菜加工企业和肉食品加企业为龙头,把食品“深精”加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利用率、档次和附加值。

四是拓展增收空间,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非农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源,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转化,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

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

通过对农民工的培训,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改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进城务工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率,为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好基础。

其次是加强协调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地转移。

在新的形势下应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大力发展劳务中介组织,有组织地开展农村劳务输出。

五是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抗拒自然灾害弱、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我们必须从政策上、资金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的发展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严格落实国家的税费改革和种粮补贴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农村交通、水、电、气、通讯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镇村容貌整治力度,推进农村亮化、绿化、美化的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环境卫生条件,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当前,村级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只有依靠改革,才能找到出路。

改革农村选人用人机制。

“村子富不富,关键是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是班长”,在选拔农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时,要广泛采用“两推一选”,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公认程度,增强党支部在广大群众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要打破区域和行业等界限,放开视野,面向社会,在乡镇工作人员、在职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以及村民中进行公开招录,优胜劣汰,统一调配,签定任职合同和任期目标,采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办法,严格按“德、能、勤、绩”定期考核、实现“进、退、留、转”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把那些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热心为群众服务,具备带领群众面向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能力的人大胆选进领导班子。

(三)着眼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切实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

坚持多管齐下,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

规范工时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的休息权和休假权,要求企业对于延长工时和休息日、法定假日加班的情况依法支付劳动报酬。

强化职业安全卫生监控机制建设,深入开展职业危害专项治理行动。

建立省、市、县三级法律援助网络,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绿色通道”。

二是城乡统筹就业纳入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正确认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拓宽就业范围和领域,通盘考虑,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在现有的城市村庄改造模式和政策条件下,失地农民对自己的生活出路产生极大的优虑,频频为增加补偿以及村级集体经济资源占有和各种利益分配而上访,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的诱因,因此,必须把村民变市民后的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村庄改造的整个过程要做到公开、透明、民主。

村集体经济的改制要严格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和每个村民的具体条件,客观、准确、科学、合理地把集体资产包括土地补偿按人头加以量化,并由村民自主决定入股或兑现为货币实物。

要充分发挥规划先导的作用,对村庄及周边土地实施整体规划,联动开发,从源头上杜绝“城中村”的产生。

三是逐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实现城镇基本养老保障与农村接轨,建立一体化的基本养老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保障问题。

中国的传统和现实决定了社会养老不可能完全替代家庭养老的作用。

即使我们建立起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不可能完全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包括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

还要建立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相一致的约束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实际的地方性老年法规和相关条列,完善细化《老年法》的有关条例,增强老年法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要鼓励推进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种种缺陷的情况下,应大力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补充社会养老保险的不足,加大对老人的保障力度。

政府还需要在税收、投资等方面给予寿险公司更多的帮助。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