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些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看法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经济发展加速,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到目前为止,中国民营企业数目已经超过900万家,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具体看,在主板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为30.06%,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76.18%,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95.92%。
中国民营企业之所有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首先应归功于国家的提倡鼓励与政策支持,同时,民营企业本身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调头”,无论在市场策略上,还是内部管理机制上都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市场适应能力强,且其经营成本低,自我积累能力强,前期发展势头迅猛。
然而,在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企业经营寿命短的问题一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硬伤。有研究称,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5年,每年有高达10万户以上的民企消亡。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家族式经营管理。从企业治理角度来看,企业过于早夭在于企业并未处理好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其制度与治理结构仅仅反映了家族利益。当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家族经营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质量与信誉缺失。有些企业在发展问题上不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结构与机制,加强经营管理,吸纳人才,而是寻找捷径,投机取巧,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甚至丧失信誉制造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最终失去顾客和市场,自食其果。
(3)融资渠道不畅。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信用不足,银行一般不愿意借款。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大多是经营者积蓄,家族公共财产,向朋友借款,集团筹资等,这些融资来源渠道窄,规模有限,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大的瓶颈之一。
(4)转型带来的阵痛。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撤离中国,国内正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技术与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要求,这必然造成一些企业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被市场所抛弃。
实际上,也有相当一些民营企业如华为、联想、海尔等,他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扩大规模,赢得市场,甚至走向世界。我国民营企业,以科技为导向,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掌握核心竞争力,终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