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保护区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6对*5 计算:10*1 问答8*5个论述20*1

第一章:

1.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具有相当的稀

缺性和社会有效性

2.自然环境:广: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

狭:凡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有别于城市、工矿区等社会环境)

3.自然保护: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4.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 自然保护区:指一个划定地理界限,为达到特定保护目标而指定或实行管制和管理的地区

第二章:

MAB:是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监测及培训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国际计划。

PVA:种群生存力分析

PSF:种群的结构和适应性

MVP:最小生存种群,是指在遗传特性、环境因素和种群自身的随机变化存在的情况下,能够以99%的概率存活1000年的最小种群

种群大小:种群的数目或生物量。

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内的个体数目或生物量

粗密度:是指单位总空间的个体数。

生态密:是指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如调查样地仅有一半面积

出生率:泛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不论这些新个体是通过分裂、出芽、结籽、生产等哪一种方式。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

死亡率:最低死亡率和实际死亡率。前者是种群在最适环境下,其个体由于年老而死亡,即都活到了其生理寿命;而后者则是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即多数或部分个体死于捕食者、疾病、不良气候等因素

迁入:是由别的种群进入领地。

迁出:是指种群内个体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种群的领地。

独立食物网:食草性昆虫和食草性脊椎动物由于具备某种解毒机制,而对某些次生物质产生了特化,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的现象

协同进化食物网: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具有次生物质,动物由于具有了解毒机制,表现为专食一种或数种植物,形成彼此共同进化的现象

群落: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群落

确定性绝灭:由无法逃避的环境变化和力量造成的对许多物种的绝灭,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森林砍伐和冰川作用

随机性绝灭:由一些通常的、随机性的环境变化或干扰(削弱而不毁灭)造成的。被削弱的种群所面临的绝灭危险将大大增加;种群越小,这种随机性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这种干扰所表现的脆弱性就越大。

年龄金字塔可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1.增长型种群2.下降型种群3.稳定型种群

自然保护区设计原则:

1、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面积越大,种绝灭率越小,生境多样性越大,种丰富度越大。

从生境的角度看,选择较大的生境碎块作为保护区:(1)不同的物种要求不同面积的生(2)大的生境碎块可成为相邻的小块生境中的边缘种群提供迁入者的种源;(3)如果大的生境碎块得不到保护,它将进一步碎裂。

从生境的边缘效应方面看:缓冲带。

保护区最小面积的确定,还应顾及到保护区的价值、保护目的和目标以及对保护区进行何种层次的管理。

2、一个大的保护区比具有相同总面积的几个小保护区更好

理由:在小面积的生境块上,种—面积关系的斜率通常很大(>0.35),并且所含的种库的比例也很小。

小保护区之间在种类组成上的相似性通常很高(》0.5),且物种定居的种库的有效大小小于地区性种库

不足:未涉及保护区所包含的物种数取决于两个关键的参数:(1)物种定居能力的梯度;(2)不同的小保护区在种类组成上的重叠程度;

几个分散的小保护区通常比一个具相同总面积的大保护区有更大的生境多样性,因而有更大的种丰富度。

3、对某些特殊生境和生物类群,最好设计几个保护区,且距离越近越好

4、自然保护区之间用通道相连,以增加种的迁入率

5、避免半岛效应,自然保护区以圆形为佳

自然生境呈现明显的岛屿化:物种绝灭——自然保护区——拯救濒危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岛屿化的后果

自然保护区一般有较明确的界线,外围景观与保护区内部存在差异。表现岛屿化。岛屿化后果多方面,主要包括:

1、样本效应的降低

样本效应:一个10km2的保护区,开始时可能会失去周围100 km2生境中所见到的每10个物种中的3个(Wilcox,1980),这种最初的排除作用为样本效应。

(1)样本效应大——许多物种得不到保护;建立较多的小保护区,样本效应小——保护区孤岛化程度高——长期岛屿化

(2)样本效应大幅度下降,标志着周围环境的恶化和物种的丧失——应不断定期检测Z值的变化,升高则岛屿化程度加大

2、短期岛屿化效应

岛屿化首先受害的物种是保护区中那些直接依赖外源和散布的物种,他们将随着临近生境的消失而立即丧失——短期岛屿化效应

3、长期岛屿化效应

4、动物区系的崩溃

大多是体型大或高营养级的物种。最初为丧失率高,然后是指数式下降,渐渐达到新平衡*岛屿化的对策

(1)斑块动态学:关注隔离区内部的迁入——绝灭的动态学。认为未来的任何保护区都可能很少存在外部迁入源,自然保护应考虑保护区内部物种的迁入和绝灭。

(2)确定“最小动态面积”,结合物种迁移和绝灭的特性,以及生境斑块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的规律,来确定“最小动态面积”。

(3)进行更多的个体生态学研究。

计算

计算公式:Ne=(NK-2)/((K-1)+V/K) K:为每个亲本后代的平均数V:为每个亲本后代数的方差

1、通过对北苍鹰48个巢的调查,估算出K=3.4,V=2.32,要求维持一个世代杂合性损失率小于或等于1%,请计算北苍鹰种群的最小生存种群数目。

答:杂合性损失率= 1/(2Ne)=1%

Ne=1/(2×0.01)=50

Ne=(NK-2)/(K-1+V/K)

N=46

最小生存种群为46。(雌雄均为23只)

2、假设某国家公园的马鹿种群中,每100只中必须有10只雄鹿,并令Ne=50,请计算马鹿种群的最小生存种群数目。

答:m=0.1

Ne=4m(1-m)N=50

最小生存种群中所需的雄性个体的最低数:mN=13.9≈14

最小生存种群为140。

第三章

1978年IUCN提出了保护区的分类、目标和标准,提出10个保护区类型(国际自然保护区分类)

1.科研保护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

2.受管理的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禁猎区

3.生物圈保护区

4.国家公园与省立公园

5.自然纪念地/自然景物地

6.保护性景观

7.世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地

8.自然资源保护区、

9.人类学保护区

10.多种经营管理区/资源经营管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