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各生长时期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各生长时期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一、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做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是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和夺取来年丰收的重要保障,对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麦播种期主要防治对象:1、土传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这些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在小麦播种后种子开始萌芽时病菌就可以侵染。2、系统侵染病害,主要有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病菌从种子萌发侵入生长点,随小麦植株生长进行系统侵染。穗期表现为害症状。

3、地下害虫,主要是蛴螬、蝼蛄和金针虫,它们在秋苗期和返青后咬食小麦根茎部,造成缺苗断垄。

防治措施主要是:

1、药剂拌种。在播种前用药拌麦种是防治小麦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最有效的措施。对土传病害如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发生较重的地块,每10公斤小麦种子,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20毫升或2%立克秀(戊唑醇)湿拌种剂10~15克,放入容器内,加水150~200毫升,搅匀混合成糊状,再将种子倒入并充分搅拌,务必使每粒种子都均匀地蘸上药剂,拌后堆闷3~4小时,待种子晾干后即可播种。对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可选用50%辛硫磷拌

种,按种子量的0.2%,即10公斤种子用药20克,兑水400~600毫升,也可用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4~6小时便可播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在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同时发生的地块,也可以将以上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进行药剂拌种,可以起到病虫害兼治的作用。

2、提倡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是一项把防病、治虫、消毒作为一体的种子处理技术,不仅可以避免病虫为害,并且由于种衣剂中不仅有有利于生产发育的养分、微量元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成分,而且所有包衣的种子还具有发芽、出苗快、生长发育好、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的作用。

3、土壤处理。对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每亩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0.8~2.5公斤拌干细土20公斤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翻入土中。也可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200~300毫升,对水2~3公斤,均匀喷在30公斤干细土上,制成毒土施用。

4、注意事项。(1) 根据当地病虫生情况,确定用药种类。如果当地小麦苗期虫害发生很轻,病害发生较重,只用杀菌剂拌种即可,不必使用杀虫剂。(2)拌种药剂用量要准确。不能超过规定用量,特别是防治病害的药剂,用量过大容易引起小麦药害。(3)药剂拌种要注意随拌随播,不可久置。(4)药剂拌种后,播种深度不宜超过5厘米。播种过深影响小麦

出苗。(5)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防止人、畜中毒。拌种、播种、土壤处理时要有防护措施。

二、苗期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

秋播小麦苗期是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初发期,为来年多种病虫草害发生提供了病虫草源,其发生量与来年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之后小麦的生长情况,从而影响到来年小麦的收成。因此,秋播小麦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时期,要特别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应以农业生态控制为主,以地下害虫、根病和杂草为防治重点,运用药剂防治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为明年小麦丰收打下良好基础。小麦苗期的病害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等;虫害有地下害虫、蚜虫、麦蜘蛛等。其防治方法如下。

(1)、农业防治。提倡运用农业生态控制的方法,建立良好的农田景观生态和麦田生态系统,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加强健身栽培,大力推广精耕细作,足墒、精量、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科学灌溉等丰产健身栽培措施,提高小麦自身低于病虫害的能力。

(2)、化学药剂防治。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受害小麦在生长发育期主要病状表现在叶子或秆上出现鲜黄色或红褐色的粉

泡状病斑,“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在我市主要以叶锈病为主。小麦出苗后15~20天,选择具有发病条件的麦田进行调查,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烯唑醇或三唑酮进行防治,即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20-30毫升对水50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情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从幼苗至成株期皆可发生。病斑部位初期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以后表面覆盖的霉层逐渐加厚,似绒毛状,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散生黑色小点。当小麦田间病叶率达到15%时,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25~250克,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喷雾时注意打透植株下部叶片。注意用水量较为关键,同剂量、同一药剂用水量不少于30公斤,防治效果明显,时隔7~10天再喷一次,以增强防治效果。

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危害小麦的地下茎,出现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病斑,并向上发展,每亩用20%井冈霉素40克或25%戊唑醇水乳剂50-60毫升或45%咪鲜胺水乳剂50~65毫升对水50公斤顺垄喷施。最好选择

上午有露水时施药,适当增加用水量,使药液能流到麦株基部。

小麦根腐病苗期发病,小麦芽鞘和根部变褐色甚至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生长细弱,不久枯死;发病严重的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分蘖期病株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无效分蘖增多、丛生,严重时幼苗枯死。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治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0~90克或25%丙环唑乳油80~100毫升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150克等药剂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播前选用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是预防该病的最有效措施。

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浸染,出苗后20~30天是浸染高峰期。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对于过去发生过小麦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120~200毫升或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70克对水40~50公斤,顺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的发病率。

麦蚜又名腻虫,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吸取小麦汁液,再加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