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索动物亚门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尾索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 尾索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尾索动物亚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尾索动物亚门的特征2. 掌握柄海鞘的形态结构特点3. 了解尾索动物的分类重点:1.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 海鞘的形态、结构及发育难点:1. 海鞘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 幼体发育及变态课时: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节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尾索动物普见于世界各地,营海栖生活。

本亚门种类不多,大约全世界有1370多种,但生活方式差异很大,有单体,也有群体的,有自由生活的,也有营固着生活的,因此形态差异也很大,但尾索动物的共同特征还是存在的。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一、幼虫是自由生活的,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在尾部有脊索,但脊索和背神经管在少数种类终生存在,大多数只在胚胎期和幼体时出现,到了成体,尾即消失,脊索和背神经管也随之消失。

这一类动物因脊索位于尾部而得名。

二、幼体、成体都具鳃裂。

三、身体外面由被囊(tunic)包被着,因之又有被囊动物之称。

被囊呈胶质或似纤维质,由被囊素(tunicin)构成,被囊素由体壁分泌而成。

被囊素的化学成分接近于植物的纤维质。

在动物界中,被囊素极为罕见,至今只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分类地位的确定:早在2000多年前,尾索动物就被记载和描述,但因其大多数种类只在幼体时有尾,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尾即消失,因此从这样的成体身体上看不出它们和脊索动物的关系来。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动物学家搞不清这一类动物的分类地位,曾先后将其归于无脊椎动物的蠕虫类、拟软体动物、苔藓动物或软体动物。

直到1866年,俄国学者柯瓦列夫斯基将其置于脊索动物门,从此确立了其分类上的地位。

----仔细的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及其变态后,才将其位置从软体动物移到脊索动物门。

说明:分类中,胚胎发育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第二节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一、成体柄海鞘的外形和生活方式海鞘是最普遍的尾索动物,柄海鞘是海鞘类中的优势种。

脊索动物门详解

脊索动物门详解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精氨酸、肌酸肌酸精氨酸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15--原索动物(无头类)

15--原索动物(无头类)
原索动物(无头类 无头类) 第十五章 原索动物 无头类
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 第一节 尾索动物亚门 一 蝌蚪幼虫 1 有尾,脊索存在于尾部 背神经 有尾,脊索存在于尾部;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 2 咽外围有围咽腔,它是背面皮 咽外围有围咽腔, 柄 肤陷入而将咽部包围而形成。 肤陷入而将咽部包围而形成 。 咽 海 鳃裂开口于围鳃腔, 鳃裂开口于围鳃腔 , 肛门也通围 鞘 鳃腔, 其背面的孔, 又称出水孔。 鳃腔 , 其背面的孔 , 又称出水孔 。 3 不分节,发生中只出现中胚层, 不分节,发生中只出现中胚层, 无体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
1.咽鳃裂的背方,各有一肾管,盲端连有管细 咽鳃裂的背方,各有一肾管, 咽鳃裂的背方 开口于咽鳃裂。 胞,开口于咽鳃裂。 2.闭管式循环,腹大动脉起心脏作用。 闭管式循环, 闭管式循环 腹大动脉起心脏作用。 3. 雌雄异体,生殖腺 对,按节排列于围鳃 雌雄异体,生殖腺26对 腔内壁两侧。 腔内壁两侧。
三 生殖
雌雄同体,雄性先熟。 雌雄同体,雄性先熟。
柄 海 鞘 的 内 部 解 剖 图
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 第二节 头索动物亚门 --代表动物文昌鱼 我国厦门盛产的文昌鱼是闻名 于世的,全身半透明, 于世的,全身半透明,肌节清晰可 体型左右侧扁, 见,体型左右侧扁,身体两头尖中 央宽。没有脊椎骨, 央宽。没有脊椎骨,脊索支撑着全 而且也没有上下颌, 身,而且也没有上下颌,是无脊椎 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称头 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 索动物。 索动物。 弱小的文昌鱼虽无自卫能力, 弱小的文昌鱼虽无自卫能力, 但有惊人的钻沙本领, 但有惊人的钻沙本领,它喜欢生活 在夹有少量贝壳的粗沙里, 在夹有少量贝壳的粗沙里,这样便 于钻洞和呼吸,平时它总是把身体 于钻洞和呼吸, 后端插入沙中, 后端插入沙中,仅露出前端触须部 分呼吸和觅食。它白天躲在沙中, 分呼吸和觅食。它白天躲在沙中, 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夜间出来活动觅食。

脊椎动物讲义

脊椎动物讲义

脊椎动物学一、脊索动物门概述1、门特征:①脊索②背神经管③咽鳃裂2、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3、脊索动物的进化过程:棘皮动物—原始无头类—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原始无颌类—原始有颌类—水生的鱼类—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两栖类—空中和陆地生活的鸟兽二、尾索动物亚门1、特征:脊索仅存在于自由生活的幼体尾部,变态发育为成体后营固着生活,尾部连同脊索消失。

成体有被囊包被体外。

2、代表:海鞘三、头索动物亚门1、特征: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全身且终生存在2、代表:文昌鱼四、脊椎动物亚门1、特征:①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脑②脊柱代替了脊索③咽鳃裂④口器完善,具上下颌⑤心脏⑥集中的肾脏⑦成对附肢五、圆口纲1、特征:①无上下颌②无成对附肢③无真正的齿④终生保留脊索⑤头骨不完整,无顶部⑥原始的肌节⑦脑发达程度低⑧具口漏斗⑨皮肤无鳞,体表粘滑富有粘液腺⑩单个嗅囊,开口头顶中线2、代表:七鳃鳗六、鱼纲1、特征:①出现上下颌②成对附肢③脊柱代替了脊索④脑和感官发达⑤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⑥梭形,体表多被鳞片⑦鳃呼吸⑧单循环2、类群软骨鱼纲硬骨鱼纲3、软骨鱼代表:鲨鱼4、硬骨鱼纲七、两栖纲1、特征①、肺呼吸②、不完全双循环③、五趾型附肢④、脊柱进一步分化⑤、表皮开始角质化⑥、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顶部有神经细胞⑦、出现中耳——鼓膜及听小骨2、代表:青蛙八、爬行纲1、特征①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②指(趾)端具角质爪③脊柱进一步分化④头骨具单一枕髁和颞窝⑤肺呼吸进一步完善,出现胸廓⑥心脏具二心房一心室,心室中出现不完全隔膜⑦变温动物⑧成体具后肾,尿以尿酸为主⑨体内受精,羊膜卵2、形态结构九、鸟纲1.特征①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②完全的双循环③神经系统和感官进一步发达④具营巢、孵卵、育雏等完善的生殖行为⑤身体流线型、体表被羽⑥前肢变为翼⑦骨骼轻、多愈合、气质骨⑧具气囊2.形态结构十、哺乳纲1.特征①胎生、哺乳②体被毛③体温恒定④异型齿、口腔腺发达⑤皮肤腺丰富⑥排尿素⑦头骨具两个枕髁2.形态结构3.分类①原兽亚纲:卵生、有泄殖腔(单孔类)②后兽亚纲:胎生,无真正胎盘,具育儿袋③真兽亚纲:具真正胎盘十一、比较脊索动物各个系统:(一)皮肤及其衍生物1,皮肤结构:表皮——外胚层真皮——中胚层皮下组织——中胚层衍生物:表皮:所有腺体,所有角质外骨骼真皮:鱼类骨质鳞片,鳍条,骨板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盾鳞2,比较:文昌鱼:单层表皮,真皮原始结缔组织脊椎动物:多层表皮和真皮水生腺体为单细胞(极少数多细胞腺体)两栖类和陆生的腺体为多细胞鱼类衍生物:鳞片:盾鳞——硬鳞——圆鳞——栉鳞鳞式进化方向:薄——轻——灵活——减少水的阻力和形成小的水湍流两栖类:皮肤裸露,角质层薄并有活细胞多细胞有管腺体:粘液腺(HE染色为淡兰色)浆液腺(HE染色有红色颗粒)爬行类:皮肤干燥,几乎无腺体(股腺)骨板和角质鳞片,真皮富有色素细胞(变色龙的植物性神经控制)鸟类:皮肤薄松软干,唯一的尾脂腺角质衍生物——羽色——物理性——化学性哺乳类:表皮和真皮均厚毛的结构,毛干的三层,毛色爪、蹄和指甲;角;腺体(皮脂腺和汗腺)穿山甲——角质鳞片,犰狳——骨质板(二)骨骼系统:软骨和硬骨的概念并在切片上分别脊柱和脊椎骨的区别骨骼的产生——中胚层间充质脊柱和脊索的区别脊椎动物骨骼系统:中轴骨——附肢骨——(带骨)脊椎骨的结构和产生的顺序:椎弓————脉弓————椎体七鳃鳗鲟鱼、肺鱼其他脊椎动物椎体形状的比较:双凹、前凹、后凹、马鞍、双平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脊柱的比较:圆口类——脊索和椎弓鱼类——脊柱(躯干椎、尾椎),脊索退化软骨变为硬骨、肋骨两栖类——颈椎1、躯干椎、荐椎1、尾椎胸骨、无肋骨爬行类——颈椎(环椎和枢椎)、胸椎、腰椎、荐椎2、尾椎胸骨(蛇无)、肋骨、胸廓鸟类——颈椎(数量多)、胸椎、综荐骨、尾综骨胸骨、肋骨(全为硬骨)、胸廓哺乳类——颈椎7、胸椎、腰椎、荐椎、尾椎;胸骨、肋骨、胸廓椎式 C、T、L、S、Cy头骨的比较:软颅七鳃鳗——脑底的软骨板——软骨鱼的软骨脑颅——硬骨鱼的骨化脑颅咽颅——七对:颌弓1、舌弓1、5对鳃弓,舌颌骨连接软颅与颌骨为舌接型软骨鱼类:软骨终生,软颅顶部不封顶、双枕髁硬骨鱼类:骨化,封顶(出现鼻骨、额骨、顶骨);前颌骨、上颌骨、齿骨和隅骨为新的颌骨,骨化的舌颌骨连接脑颅与颌骨、单枕髁两栖类:头骨简化,轻便,骨化的舌颌骨进入中耳为耳柱骨内鼻孔出现、双枕髁、鳃弓的演变和退化上颌骨与脑颅愈合,上颌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连接为自接型爬行类:完整的次生腭(鳄类)将口腔与鼻腔分开,使内鼻孔后移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颞窝出现(鳄类完整双颞窝,鸟类双颞窝)鸟类:高度愈合、双颞窝(与眼窝合)、耳柱骨、自接型、高颅型、单枕髁哺乳类:合颞窝(与眼窝合)、直接型、高颅型、双枕髁完整的次生腭将口腔与鼻腔分开,内鼻孔后移三块听小骨(与舌颌骨、方骨、关节骨同源)、中耳的鼓骨与原来下颌骨中的隅骨同源颧弓、下颌仅由齿骨形成带骨的比较:将鳍骨或附肢骨悬挂至中轴骨上的骨骼肩带:一般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主要骨块为肩胛骨、锁骨、乌喙骨软骨鱼类:软骨棒硬骨鱼类:肩带与头骨愈合四足类:肩带不与头骨和脊柱相连,乌喙骨在哺乳类退化锁骨的变化与运动方式的关系腰带:四足类三块:髂骨、坐骨、耻骨因是承重的功能,结构稳定并永远与脊柱相连四肢骨:陆生的模式两栖类愈合简化,从爬行类开始为典型的五指(趾)型四肢鸟类的跗间关节哺乳类:四肢的扭转对运动的适应,注意膝关节和肘关节的方向(三)肌肉系统:中胚层的体节、侧板的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产生肌肉肌肉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中胚层的体节和侧板的体壁中胚层:轴上肌、轴下肌、膈肌、附肢肌(由脊神经支配)眼肌(由脑神经III、IV、VI支配)脏壁中胚层:与取食有关的肌肉、表情肌、心肌、内脏平滑肌(由脑神经V、VII、IX、X、XI及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四)消化系统:消化管道两端(口前端和直肠末端)为外胚层内陷形成,消化管道的最内层即粘膜为内胚层形成,管道的其余部分为中胚层形成。

尾索动物

尾索动物

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经长期演变终于在形态结构上 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
1. 分节的肌肉在身体的两侧交错排列。肌肉大 部分集中在背部两侧,由60多对原始未分化的呈V 字型的肌节组成(顶角朝前,肌节间以结缔组织的 肌隔分隔)。 2. 雌雄异体,生殖腺(大约26对)按体节排 列于围鳃腔两侧,无生殖管道,成熟生殖细胞穿过 生殖腺壁、体腔壁和围鳃腔壁进入围鳃腔,随水流 从腹孔排出体外。体外受精。
海鞘纲:通常为底栖固着生活,单体或群体。成体 有很厚的被囊。如柄海鞘等。 樽海鞘纲:单体或群体。壳具肌肉带和后部开口的 围鳃腔,使樽海鞘能够依靠水的冲力推动身体向前 移动。如樽海鞘等。
第二节 原索动物之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本亚门动物因其脊索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而 得名。约 25 种,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的 浅 海 中 。 常 见 的 种 类 如 文 昌 鱼 ( Branchiostoma belcheri)。
第一节 原索动物之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尾索动物包括海鞘、柄海鞘等在内的大约 2000 种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幼体具有脊索动 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幼体经变态至成 体只保留鳃裂。体外包被特殊的被囊,由近似植物 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Tunicata)。 本亚门动物长期被归属于无脊椎动物,直至 1866 年俄国胚胎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 育,才确立了它们的低等脊索动物的地位。 尾索动物主要的生物学特征是(以海鞘为例): 1.成体外形长椭圆形,身体最外层是被囊,被
囊内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顶端有2个开口,顶部 开口是入水管孔,侧面的开口是出水管孔(图)。 通过海鞘身体的水流对海鞘的生存和保护有重要意 义。海鞘无内骨骼,靠水流产生内压以支持身体, 同时水流对海鞘的新陈代谢是必需的。海鞘营固着 生活方式。

尾索动物亚门资料

尾索动物亚门资料
13
(3)成体:
海鞘经过
变态,失去了
脊索和背神经
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
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
14
15
16
17
18
Ascidian larvae have a similar tadpole appearance when viewed with a
microscope (courtesy of Dr M. Jessopp).
本亚门仅一纲——头索纲。 代表动物——文昌鱼。
28
自由漂浮生 活,体呈桶形, 被囊透明,出、 入水管分别位于 身体的前、后端, 单体或群体,生 活史复杂,有世 代交替。如樽海 鞘。
26
27
(二) 头索 动物 亚门 (略)
是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由于脊索 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最前端,故 名。头索动物分布很广,遍及热带和 温带的浅海海域。仅25种左右。
(1)幼体:
幼体具备脊 索动物的三大 特征。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成 脑泡,并具有 眼点和平衡器。
12
(2)变态过程: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开始变态:
➢ 尾部及脊索消失; ➢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并形成了围鳃
腔; ➢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 体壁分泌出被囊。 于是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
7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 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 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 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
8
尾索动物亚门
这是一群以单体 或群体生活的海 栖动物,普见于 世界各地,全部 为海产,约2000种 左右。身体外被 有一层特别的被 囊,所以又称为 被囊动物。

(完整版)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2

(完整版)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2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

海鞘

海鞘

卵质隔离
卵质隔离
海鞘胚胎卵裂时,不同的细胞接受不同区域的卵细胞质成分,不同区域的卵细胞质含有不同的形态发生决定 子(Morphogenetic Determinant),能够使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态发生决定子又被称为胞质决定子 (Cytoplasmic Determinant )或称为形态生成素,海鞘卵细胞质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颜色,如柄海鞘的受精 卵的细胞质根据所含色素不同可分为4个区域,动物极部分含透明的细胞质,植物极靠近赤道处有两个彼此相对排 列的新月区,一个呈浅灰色的灰色新月区和-个呈黄色的黄色新月区,植物极的其他部分含灰色卵黄,为灰色卵黄 区。卵子受精分裂时,卵中不同区域的细胞质便自然被裹人该区域的分裂球中,能非常容易地辨认该分裂球发育 的命运。通过跟踪研究发现,不同区域的卵细胞质分别与未来胚胎特定的发育命运相,黄色新月区含有黄色细胞 质,称为肌质,进人分裂球后该裂球子代细胞将来形成肌细胞组织,灰色新月区含有灰色细胞质,将来形成脊索 和神经管,动物极部分含透明细胞质,将来形成幼虫表皮,灰色卵黄区含大量灰色的卵黄,将来形成幼,虫消化 道。
海鞘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典型的脊索动物有很大差异,并改变了生活方式,开始贴在岩石上,靠过滤海水为生, 不再四处漫游。身体前部长出了突起,体内发生了变化,脊索消失了,其他的一些重要器官也消退或萎缩,也产 生出被囊等,还耗竭了自己的脑。在进化上,它不是前进而是倒退了,它从有脊索变为无脊索,这种“逆行变态” 现象,在动物界是罕见的,因此,海鞘在研究和解决脊索动物的起源问题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尾索动物(如海鞘)是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幼体时期脊 索在尾部,变态后脊索消失,背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仍存在。成体具被囊,大多营固着生活,体呈袋形或 桶状,除个别种类外,受精卵都先发育成善于游泳的蝌蚪状幼体,再行变态发育。

1尾索和头索动物亚门

1尾索和头索动物亚门
2. 背神经管
dorsal tubular nervecord
3. 咽鳃裂 pharyngeal gill slits
1. 具有脊索
脊索是一条位于消化管背面,神经管腹面,纵贯动物 躯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所有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脊索。 尾索动物有的仅幼体尾部存在,比 如海鞘; 头索动物大多终生保留,比如文昌 鱼、圆口纲动物; 脊椎动物一般只在胚胎时期出现脊 索,成体则为脊柱代替。
5.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神经中枢退化为 一个无内腔的神 经节,位于出、 入水孔之间的外 套膜壁内。
6. 生殖系统
♀♂同体,异体受精; 精巢:大而分支,乳白色; 卵巢:长管状,淡黄色
三、幼体与变态
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 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简 单,这种从幼体至成体结 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
8. 生殖器官 ♀♂异体
生殖腺方块状,按体节排列于围鳃腔两侧;精巢 白色,卵巢淡黄色;无生殖管道,成熟生殖细胞穿过 生殖腺壁、体腔壁和围鳃腔壁进入围鳃腔,随水流从 腹孔排出体外,行体外受精。
三、发育与变态
文昌鱼发育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如下:受精卵-桑 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幼体-成体。 (实心 圆球—桑椹胚) 1. 受精、卵裂及原肠胚的形成
壶口——入水孔 壶嘴——出水孔 基部:固着
anterior
ventral
dorsal
posterior
2. 被囊与外套膜
2.1 被囊 tunic:
由体壁分
泌的被囊素构
成,其作是保 被囊
护身体并维持
外套膜
身体的一定形
状。

尾索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
10
1、主要特征:
(1)脊索位于尾部(故名)。 (2)具被囊和外套膜。外套膜紧贴于被囊上。 (3)鳃裂终生存在,具围鳃腔。 (4)变态发育 。幼体有尾,自由生活;成体
无尾,固着生活。 (5)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11
尾 索 动 物 幼 体 和 成 体 的 比 较
12
2、代表动物——海鞘(Ascidia):
20
21
22
3、尾索动物亚门分类: (1)尾海鞘纲或称幼形纲:是尾索动物中
的原始类型,体小,形如蝌蚪,自由生活,如住 囊虫。
23
(2)海鞘纲(Ascidiacea):
大多数尾索
动物均属本纲。
单体或群体,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多固着生活,
幼体有尾,自由
生活,有变态。
如柄海鞘、菊海
鞘。
24
25
26
(3)樽海鞘纲(Thaliacea):
脊索动物三大特征:
6
脊 索 动 物 与 无 脊 椎 动 物 比 较
7
(五)与高等非脊索动物相似的性状:
1、后口
2、三胚层
3、真体腔
4、两侧对称
5、身体分节
——这些特征一些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具 备,表明了脊索动物与无脊索动物之间的联系, 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索动物进化而来。
8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14
(3)成体:
海鞘经过
变态,失去了
脊索和背神经
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
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
15
16
17
18
19
Ascidian larvae have a similar tadpole appearance when viewed with a

脊索动物简介

脊索动物简介

脊索动物简介•相关推荐脊索动物简介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动物吧,不知道大家对动物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脊索动物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

动物背侧有一条脊索,分为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

它们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体表常有被囊(tunic),故又称被囊动物。

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

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本亚门主要的纲有:1、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2、海鞘纲(Ascidiacea)3、樽海鞘纲(Thaliacea)二、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

代表动物: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Craniata)。

本亚门分以下几个纲:1、圆口纲(Cyclostomata)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verte-brae)并存。

又名无颌类(Agnatha)。

2、鱼纲(Pisces)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

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Tetrapoda)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Gnathostomata)。

3、两栖纲(Amphibia)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运动。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 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 2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

动物学 尾索动物亚门 知识总结 期末 思维导图

动物学  尾索动物亚门  知识总结 期末 思维导图

尾索动物亚门1. 外套膜由外胚层的上皮细胞和中胚层的肌肉和结缔组织组成,被囊仅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来自外套膜分泌2. 围鳃腔在外套膜内围绕咽部,由身体表面陷入,其内壁是外胚层,由于其不断扩大,身体前部体腔不断缩小,最终在咽部完全消失3. 消化管: 1.食物→入水孔→口→内柱→围咽沟→背板→食道→胃→肠→肛门→围鳃腔→出水孔 2.含氧水流→入水孔→咽→鳃裂→围鳃腔→出水孔3.1. 口四周有触手组成的缘膜,滤去杂质,只允许水流和微小食物进入消化管。

咽腔内壁有纤毛,其背腹两侧称为背板和内柱。

在鳃裂周围咽壁有毛细血管,水流通过时进行气体交换4. 神经系统退化,神经中枢仅一个神经节,分出神经分支到身体。

无感觉器官,各部位有感觉细胞。

幼体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泡5.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卵在海水中发育6. 尿泡:肠附近有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7. 心脏位于围心腔中,前端为一条鳃血管,后端为一条肠血管,开管式循环。

柄海鞘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双向流动7.1. 可逆式血液循环流向--心脏收缩周期性间歇,前端搏动时,血液由鳃血管压出至鳃部;短暂停歇后,鳃部的血液流回心脏;然后心脏后端搏动,血液流入肠血管而到各器官组织间隙8. 逆行变态8.1. 失去重要构造,结构更为简单,柄海鞘成体形态与典型脊索动物差异很大8.2. 幼体的尾、脊索、尾肌逐渐消失,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咽部扩张,鳃裂增多,出现围鳃腔→附着突被鞘取代:附着突背面生长迅速,把水管口、内部器官推移→体壁分泌被囊,变为柄海鞘9. 脊索仅存在于幼体尾部,身体外包在胶质或近似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10. 分类10.1. 尾海鞘纲10.1.1. 无被囊、围鳃腔,鳃裂仅一对开口于体外。

终生保留带尾的幼体形态,无逆行变态。

代表:住囊虫、尾海鞘10.2. 海鞘纲10.2.1. 有性生殖/无性出芽生殖,后者以柄与母体相连成群体,各有入水孔,共有出水孔,被囊公共或各自10.3. 樽海鞘纲10.3.1. 成体无尾和脊索,有世代交替。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

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动物学知识点总结(全)的全部内容。

《普通动物学》基本内容复习纲要(2009年12月修改稿,尚不完善,仅供参考!)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进化为主要线索,着重系统地介绍动物各主要类群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特征,并介绍动物系统的分类知识及进化等。

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Ⅲ、各门类的主要特征Ⅳ、基本概念Ⅴ、各大类动物的分类Ⅵ、各门类主要构造的比较VII、动物的进化I、动物主要门类及代表动物1、原生动物门利什曼原虫痢疾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 11、脊索动物门2、多孔动物门海绵(1)尾索动物亚门海鞘3、腔肠动物门水螅水母珊瑚 (2)头索动物亚门文昌鱼4、扁形动物门涡虫吸虫绦虫(3)脊椎动物亚门5、原腔动物门蛔虫①圆口纲盲鳗七鳃鳗6、环节动物门沙蚕蚯蚓蚂蝗②鱼纲鲨鳐鲫鲈7、软体动物门河蚌田螺乌贼③两栖纲鱼螈大鲵蛙8、节肢动物门螯虾鲎蜘蛛马陆蝗虫④爬行纲蜥蜴蛇龟鳖鳄9、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海星海蛇尾海胆海参⑤鸟纲鸵鸟企鹅麻雀10、半索动物门柱头虫⑥哺乳纲鸭咀兽袋鼠家鼠Ⅱ、各门类在动物界的进化地位1、原生动物门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动物.2、海绵动物门极为低等的多细胞侧生动物。

3、腔肠动物门真正后生、最原始的多细胞、二胚层的原口动物。

4、扁形动物门两侧对称、三胚层、体内受精,达器官系统水平的实质动物。

5、原腔动物门七大类、形态构造各异、亲缘关系不清、充满体液的假体腔动物.6、环节动物门原始分节、真体腔,最早登陆,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头索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门-头索动物门

菊 海 鞘
瘤海鞘
玻 璃 海 鞘
乳突皮海鞘
长条海鞘
Urochordata
I am a tunicates and U.. U..?
Hey who are you?
incurrent siphon
excurrent siphon
gill slits anus tunic intestinal Peribranchial cavity esophagus testis stomach
羽鳃类是更原始的种类,具有腕,消化道也相似于触手冠 动物。
CHORDATA
1. Bilateral symmetrical 2. Triplobastic & deuterostome pattern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3. Segmented coelomates 4. Notochord to vertebral column 5. Dorsal hollow nerve chord 6. Pharyngeal gill slits 7. Heart in ventral of gut 8. Post-anal tail 9. Endoskeleton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chordates 1. Notochord to vertebral column 2. Dorsal hollow nerve chord 3. Pharyngeal gill slits 脊索的出现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脊索: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由富含液 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围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组成 的脊索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起到骨骼作用。
半索动物就列入脊索动物门中。直到最近, 也还是有人持这种观点,即把半索动物作为 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

动物生物学3-5-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

动物生物学3-5-2脊索动物门和圆口纲

• 象柄海鞘这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 构造,形体变得更加简单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或称退化变态。
3.尾索动物亚门的分类
最低等,遍布世界各个海洋,约1.375种,分3个纲。我国已知14 种左右。 • 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 • 海鞘纲 (Ascidiacea) • 樽海鞘纲 (Thaliacea)
1.成体的结构
1)外形结构: 海鞘的外形呈长椭圆形, 基部固着在海底岩石、 贝壳或船底之上。身体 的最外层是被囊,被囊 内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 (mantle)。顶端有2个开 口,顶部开口是入水管 口( incurrent siphon), 侧面的开口是出水管孔 ( excurrent siphon)。
6)神经系统和感官
• 由于营固着生活,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都很退化。 • 神经中枢仅是一个神经节,位于入水管孔和出水管 孔之间的外套膜上,由此发出若干神经分支到身体 各个部分。 • 无集中的感觉器官。仅在外套膜、出、入水管孔等 处有分散的感觉细胞。
2.幼体及变态:
1)海鞘的受精卵经过 胚胎发育,形成外 形似蝌蚪、自由游 泳的幼体,体长仅 几mm,有一肌肉质 的侧扁长尾。 2)幼体具有脊索动物3 大特征:长尾内有 典型的脊索;脊索 背部有中空的背神 经管,神经管前端 膨大成脑泡,并具 眼点和平衡器;消 化道前端分化成咽, 咽壁上有鳃裂。此 外尾在肛门后方, 心脏位于腹面。
8)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是脊索背面的一条背神经管, 由前端脑泡发出2对脑神经。神经管其 余部分发出成对脊神经。按体节分布。 一对背神经根为混合神经,数条腹神 经根为运动神经。 • 感觉:背神经上有一系列黑色的小点, 称脑眼(ocell) ,有感光作用。 • 其中前端有一个大的眼点(eye spot), 无感光作用,但可遮挡阳光。 • 在口笠背中央有一沟状结构——哈氏 窝,能产生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相当 于脑下垂体。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

文昌鱼的周围神经与脊椎动物的周围 神经有以下区别: 神经有以下区别: (1)背神经根和腹神经根不合并为一 混合脊神经; 混合脊神经; (2)背根上无神经节; 背根上无神经节; 背根兼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3)背根兼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4)左右脊神经不对称
(九)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不发达,没有形成 感觉器官不发达, 集中的嗅、 听觉等感官。 集中的嗅、视、听觉等感官。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点、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点、 嗅窝、漏斗器和在口笠、 嗅窝、漏斗器和在口笠、触须和 缘膜触手上的一些感觉细胞。 缘膜触手上的一些感觉细胞。
(十)生殖器官 雌雄异体。 雌雄异体。 生殖腺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 的两侧并向围鳃腔内突入。 的两侧并向围鳃腔内突入。 生活时, 生活时,成熟卵巢呈淡黄色方 形小块;精巢呈白色方形小块。 形小块;精巢呈白色方形小块。不 具生殖管道, பைடு நூலகம்生殖管道,成熟的生殖细胞穿过 生殖腺壁和体壁, 生殖腺壁和体壁,直接进入围鳃 腔。
第二节 脊索动物分类 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脊索仅存在幼体尾部,成体脊索 脊索仅存在幼体尾部, 和神经管消失,包于被囊中。 和神经管消失,包于被囊中。
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终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 生存在,咽腮裂明显。 生存在,咽腮裂明显。 三、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 为脊柱所代替。 为脊柱所代替。
三、原生性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性 原生性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水生和陆生种类成体用肺呼吸 都具有上、下颌(园口类除外) 四、都具有上、下颌(园口类除外) 具完善的循环系统, 五、具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了具有收 缩功能的心脏 六、集中而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 而分散的肾管 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七、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园口 类除外) 类除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3)成体:
海鞘经过
变态,失去了
脊索和背神经
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
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
14
15
16
17
18
Ascidian larvae have a similar tadpole appearance when viewed with a
microscope (courtesy of Dr M. Jessopp分类: (1)尾海鞘纲或称幼形纲:是尾索动物中
的原始类型,体小,形如蝌蚪,自由生活,如住 囊虫。
22
(2)海鞘纲(Ascidiacea):
大多数尾索
动物均属本纲。
单体或群体,成
体多固着生活,
幼体有尾,自由
生活,有变态。
如柄海鞘、菊海
鞘。
23
24
25
(3)樽海鞘纲(Thaliacea):
(1)幼体:
幼体具备脊 索动物的三大 特征。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成 脑泡,并具有 眼点和平衡器。
12
(2)变态过程: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开始变态:
➢ 尾部及脊索消失; ➢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并形成了围鳃
腔; ➢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 体壁分泌出被囊。 于是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
自由漂浮生 活,体呈桶形, 被囊透明,出、 入水管分别位于 身体的前、后端, 单体或群体,生 活史复杂,有世 代交替。如樽海 鞘。
26
27
(二) 头索 动物 亚门 (略)
是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由于脊索 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最前端,故 名。头索动物分布很广,遍及热带和 温带的浅海海域。仅25种左右。
低等类群,咽鳃裂终生存在;高等类 群仅出现在胚胎期或幼体期。
以上是脊索动物门的三大主要特征。
4
脊索动物三大特征:
5
脊 索 动 物 与 无 脊 椎 动 物 比 较
6
(五)与高等非脊索动物相似的性状:
1、后口
2、三胚层
3、真体腔
4、两侧对称
5、身体分节
——这些特征一些较高等的无脊椎动物也具 备,表明了脊索动物与无脊索动物之间的联系, 说明了脊索动物是由无脊索动物进化而来。
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1
一、脊索动物主要特征:
(一)脊索:
是位于消化道背部的一条棒状结构。 细胞富含液泡,外围以纤维组织和弹性 组织组成脊索鞘,使其既具弹性,又有 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的脊索终生存在或仅 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 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 脊柱所取代。
本亚门仅一纲——头索纲。 代表动物——文昌鱼。
28
9
1、主要特征:
(1)脊索位于尾部(故名)。 (2)具被囊和外套膜。外套膜紧贴于被囊上。 (3)鳃裂终生存在,具围鳃腔。 (4)变态发育 。幼体有尾,自由生活;成体
无尾,固着生活。 (5)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
10
尾 索 动 物 幼 体 和 成 体 的 比 较
11
2、代表动物——海鞘(Ascidia):
2
(二)背神经管:
位于脊索背方,是一条由胚体背中 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管状中枢神 经系统。
在高等种类,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 脊髓,神经管腔分别形成脑室和脊髓中 央管。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 一条由外胚层分层形成的实心腹神经索。
3
(三)咽鳃裂:
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 造,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在鳃裂之间 的咽壁上充满毛细血管,具有呼吸作用。
7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 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 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 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
8
尾索动物亚门
这是一群以单体 或群体生活的海 栖动物,普见于 世界各地,全部 为海产,约2000种 左右。身体外被 有一层特别的被 囊,所以又称为 被囊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