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合集下载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介绍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介绍
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我国中华历 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中国地区馆将转型 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主题馆、星级酒店、 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会 议、展览、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 聚集区。
20213104会徽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意为美满幸福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上海世博会简介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 国家举办的综合性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期: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历时6个月。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点:位于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 之间,沿黄浦江两岸布局。世博会园区规划用地5.28平方 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 方公里。 上海世博会的目标:将邀请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 展,预测参观人数达7000万人次。 作为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海世博 会园区内将设置“城市最佳实践区”,
地理位置
中国国家馆作为中国馆的一部分,位于世 博园区的核心地段,南北、东西轴线的交汇 处。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国国家馆的展示 设计将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主题,展示核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 智慧”,从中国城市历史、现在、未来的发 展出发,展现出一幅中国伟大的城市文明图。
会后安排
2010” 2010
升命绿为 中洋欢世乐 字, 中
腾活色本 华溢聚博的 “意 三
。力为 ,主 增色 添调 了,
的 积 极
追 求 。
年民 上族 海精 世神 博,
着 崇 尚 和 谐 、

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欣赏

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建筑欣赏

澳大利亚馆
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化等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共 同挑战。澳大利亚国家馆将展馆主题设定为“战胜挑战” ,正是希望借助展馆,共同探讨人类的未来。

展馆内既展现澳大利亚强大而富有活 力的经济,也有体现澳大利亚技术优 势的创作,世界一流的研究和教育机 构,丰富多彩的澳洲文化和自然美景, 同时还有展示澳大利亚城市的优质生 活。整个展馆集趣味、休闲、文化等 元素于一体,适合各年龄段的参观者 游玩。在那里,参观者们还能与讲双 语的澳洲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欣赏澳 洲本土音乐家和艺术家的精彩表演, 品尝闻名遐迩的澳洲美食及红酒。 澳大利亚国家馆想给所有参观者 呈献一个“世界上最适宜居住地”的 城市形象,并以次探讨如何缔造城市 建设和自然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和 谐。
到风筝、纸飞机、飞鸟等象征自由、美好生活的 元素。 虑了通风、隔热、遮阳等需求,同时尽可能利用 自然采光和节能效果明显的半导体照明灯具。
• 此外,主题馆注重节能、环保,相关设计较多考
围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主 题,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将通过“城市人”、 “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未来” 和 “城市足迹”五个展馆,展示组织者对这一 主题的理解和阐述。 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 “城市星球”馆位于世博浦东园区,为新建 场馆;“城市未来”馆和“城市足迹”馆位 于 浦西园区,利用工业遗产改造。

匈牙利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匈牙利馆的四周将被悬挂的木条 包围。这些木条会动,动起来就 像波浪一样。在展馆的内部,也 少不了木头装饰。在地面上有固 定的木杆,在头顶上有悬挂的木 条,这些木条也会动。走进那里, 如同走进森林里,在大自然里散 步。匈牙利馆将隆重展示匈牙利 数学家的新发明“格姆伯茨”。 在匈牙利语里“格姆伯茨”的意 思是“像球一样的物体”。有的 中文刊物根据这个词的英文发音, 将其翻译成“攻不克”,也有人 干脆叫它“魔球”。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图及其详细介绍首先是永久保存的“一轴四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以及主题馆。

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世博轴世博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入口和主轴线,地下地上各两层,为半敞开式建筑。

世博轴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是一个由商业服务、餐饮、娱乐、会展服务等多功能组成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

其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全长约1000米,宽约110米,已于2006年12月28日开工,计划2009年底竣工。

世博会期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世博会后,将成为上海第三个市级中心的都市空间景观和城市交通主轴,提供市民活动,商业服务,交通换乘的空间。

世博轴在+10.0米平台上有大型张拉膜结构顶盖和轻型钢结构阳光谷。

磁悬浮世博车站调整至南环路南侧世博轴上,磁悬浮在经过世博轴+10.0米平台上方设置车站。

在世博轴两侧的站台层下方设置站厅层,与世博轴+10.0平台相连,通过世博轴-6.0米层与轨道7号线、8号线换乘。

磁悬浮车站从世博轴玻璃顶盖下方经过。

世博轴玻璃顶盖与车站顶盖连为一体。

主题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永久性场馆之一,主题馆在世博会期间将承担演绎、展示主题的重任,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的背景下,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的关键所在。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为标准展览场馆,可举办各类专业展会,与周边世博中心、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The China Pavilion represents the Chinese presence in Expo 2010. China Pavilion is located at the projecting area near the main entrance of Pudong Site, within Zone B of the Enclosed Area. It comprises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and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中国馆是代表中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场馆,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世博会规划园区中围栏区的B片区,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

The contour design of China Pavil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riental Crown”, to express the spirit and dis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Rising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is supported by traditional Dougong brackets fixed layer upon layer, concentrating Chinese elements and embodying Chinese spirit. The Chinese Provinces (Joint) Pavilion extends in flat under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serving as a reliable platform, to build an open, mild, compatible and rich layered city square.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and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will create a spectacular urban space series, with well-defined functions up and down, delicately fitted major and subordinate architectural formation、and the spatial layout focused on the main axis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ill be self-build pavilion.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想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馆承载着“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的文化主题,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当代演绎。

中国馆设计,从中国传统的和谐观哲学思想中,从表达中国的“文化符号”中,从国宝级鼎冠文物造型中,特别从中国传统的城市、建筑和园林中综合领会、整合、提炼,以现代材料、技术和环保理念,通过空间立体构成“东方之冠”的建筑造型,体现中国哲理思想,整合多元中国元素,融汇现代科技特色,表达中国文化精神。

在建筑形式上,中国馆架空33m,悬挑达49m,居中升起、层叠出挑。

它形成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文化的“东方之冠”。

地区馆水平展开,汇聚人流。

在景观设计上,屋顶平台是27000m2屋顶花园,成为开放的城市公园。

在技术设计上,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主体建筑架空悬挑,有利于通风遮阳;采用一系列节能技术,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N 总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东南西北”叠篆文字纹样
二十四节气叠篆文字纹样。

上海中国馆

上海中国馆

上海中国馆介绍上海中国馆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文化展示建筑,是上海世博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该建筑于2010年五月开放,并成为世博会期间参观人数最多的场馆之一。

上海中国馆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丰富多彩的展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设计上海中国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和哲学思想。

建筑师精心设计了一个现代化的建筑,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整个建筑群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屋顶花园。

整个建筑的轮廓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塔,寓意着中国的古老文明。

在建筑的外部,使用了大量玻璃材料,使整个建筑看起来现代而富有活力。

展览上海中国馆内的展览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科技和创新等方方面面。

每个展览区域都精心设计,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一楼的展览区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中国书法、绘画和剪纸等。

二楼则专门展示中国的现代科技和创新成果,如高铁、太阳能和人工智能等。

此外,地下部分还设有一个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交互性体验除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外,上海中国馆还提供了一系列互动体验,让参观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科技。

参观者可以通过现场演示和短片,了解中国的传统工艺和制作过程。

同时,上海中国馆还设有一个互动展示区,让参观者亲自动手制作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和面塑等,以此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交流上海中国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展示建筑,也承担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

在世博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成就,同时也能够分享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创新成果。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奠定了基础。

结语上海中国馆作为上海世博会的一个亮点,不仅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科技成就,也是一个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通过参观上海中国馆,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当代中国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成就。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展馆外观
设计团队
参展大事记
展示内容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亮点 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45分钟体验十四节气
展馆名称: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展馆位置: 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
展馆主题: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造型亮点: 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建筑面积: 三层,15000平方米
开工时间: 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 2010年2月8日
设计者: 何静堂带领的团队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 (附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  (附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图)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简介

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简介

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简介门票:常设展览:免费参不雅特展:人民币20元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每日9:00至18:00(17:00停止入场)星期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交通概况: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耀华路站、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公交线路:82路、734路、786路、974路、314路、83路、164路、177路、314路、454路、576路、818路、978路、隧道一线、大桥一线、周南线中华艺术宫(中国馆)简介:中华艺术宫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上海美术馆,於2012年10月1日迁至现址,及更名为中华艺术宫。

博物馆以保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为主,藏品超过1.4万件,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展示面积达6.4万平方米,拥有27个展厅。

历史中华艺术宫的前身上海美术馆创建于1956年,建成之初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456号。

2000年3月18日迁至南京西路325号,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跑马场总会大厦原址。

展厅面积5800平方米以上,藏品达1.4万件。

但因面积太小,发展受到限制。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别名“东方之冠”,始建于2007年12月18日,于2010年2月8日建成。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被保留。

2011年8月23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决定,选址中国馆改建为中华艺术宫。

2011年11月1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颁布发表将在世博会中国馆原址建设中华艺术宫,并将作为上海美术馆的新址。

一度引发部分上海文化界人士争议,提出新馆址缺乏历史文化底蕴、不够专业、远离文化核心区,搬家过程过于匆忙、缺乏详细论证等质疑。

2012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与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原址改建而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日开馆。

2012年12月31日,上海美术馆原址正式闭馆。

展览中华艺术宫展示面积达6.4万平方米,展厅27个。

东方之冠阅读理解

东方之冠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东方之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世博会结束后,更名为中华艺术宫。

中国馆融合了东方哲学、文化、艺术、时代精神与世博会精神,展示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它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选取了代表城市发展轨迹的足迹,追寻、回溯中国民族的智慧之源,探索未来发展之路。

设计师以古开今,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与现代材料、工艺相结合,呈现了中国馆的巍峨壮观。

那舒展的平台,层叠出挑,制成了极具冲击力的建筑造型,它表达着开放、包容的胸怀。

那四根立柱之下的空间就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展览区域。

在这里,由陆川执导的电影短片《历程》讲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短片将带领参观者走进中国的历史,见证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的生活所发生的变迁与演进。

在“寻觅之旅”展区中,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行进中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对历史与未来的双重回溯、探询与对话。

在“低碳行动”展区中,以案例展示的方式,讲述了上海及其他中国城市在探索城市发展之路的过程中,如何积极实践“低碳生活”,从减少碳排放,到回收再利用,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到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三个展区凝聚着中国人民在城市发展中的智慧。

其中,“寻觅”之“寻”是一次再发现,是对城市发展理念的探寻、回望与理解;“觅”则是一次新创造,是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的创新与提升,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探索。

这两个字凝结了七十多年来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创新进取的精神,是世博会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深度解读和独特阐释。

时尚科技风 绚烂世博梦——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馆精品展示之中国馆(一)

时尚科技风  绚烂世博梦——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馆精品展示之中国馆(一)


香港 的智能卡应 用技术领先全
将 以 多块 高 6 米 的大 型 显 示 屏 !






元素

球 内容 主 要 分 6


香 港 将 展 示 如 何 创 新地 利 用 智能
58
中 国 馆座 落 于 世 博 会 规 划 核 心 区

它 是 世 博 会 园 区 的点 睛 之 笔

中国馆 位于 世 博会 规 划核心 区
的 突 出位 置


处于 世 博 会 园 区 漓 东 区 域 主 入


规划 中的 中 国 馆 由建筑 面 积 为2 万 平 方 米 的 中国 国 家馆 部分组成

世 博 会 是 展 示 人 类 文 明 和 科 技进 步 的 重 大 盛 会

是 展 示 时代 科 技 最 新 成 就 的

重要 舞台

自1 8 5 1 年 诞 生 之 日 起


科技创 新 就

直 是 历 届 世 博会 永恒 的 主 题

大 量 的新 技 术
新产 品


新 创 意 在 世 博 会 上 集 中展 示


奖作 品 为蓝 本

这项 比赛 吸 引了众 多
港 特 区 的展 示 将会 成 为上 海世 博 会 的

香 港 设 计 和 建 筑 等相 关业 界 的专业 人
士参与

大看点

竞争激烈


香港馆楼高三

这 次香港展 馆 的主 题 定为
限城市

踩踏事故案例

踩踏事故案例

踩踏事故案例踩踏事故是一种严重的人身伤害事件,通常发生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演唱会、集会、体育比赛等。

这类事故往往由于人群拥挤、失控或者突发状况引发,一旦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伤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踩踏事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类事件的危害性。

2010年上海世博会踩踏事故。

2010年10月13日晚,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7人受伤。

当时,大批游客涌入中国馆,由于人流拥挤,导致了踩踏事故的发生。

这起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于活动安全管理的深入反思。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踩踏事故。

2008年4月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巴黎进行时,一起踩踏事故发生,造成了数十人受伤。

当时,抗议者试图阻止火炬传递活动,引发了人群的混乱,最终演变成了踩踏事故。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大型活动中,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2015年新年夜印度寺庙踩踏事故。

2015年1月1日,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一座寺庙内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导致了至少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据当时的报道,人群在排队进入寺庙时发生了混乱,最终演变成了踩踏事故。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对于人群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总结。

踩踏事故是一种严重的人身伤害事件,往往由于人群拥挤、失控或者突发状况引发。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伤亡,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因此,我们在举办大型活动时,必须加强对于人群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重视,以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公众的安全意识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完整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介绍——完整版

感叹一下惊人的建筑艺术,完整版的场馆介绍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冰岛冰岛馆体现冰岛在工业和旅游业方面进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

参观者自展馆入口处就能感受冰岛的气息。

主题:纯能源-健康生活造型亮点:以冰的图案作外墙装饰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土耳其主题:安纳托利亚:文明的摇篮设计灵感: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Catalhoyuk造型亮点:梦想迷宫的盒子展馆类型:租赁馆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馆主题:生命无价,人道无界造型:入口造型被创意成一个帐篷特色:由“入口等候区”、“黑色记忆”(时空长廊)、“人道之光”(环幕剧场)、“行动你我”(互动区域),以及“出口”五个区域组成位置:世博园区B02-Z01馆日:2010年5月8日印度尼西亚翠竹掩映,层叠的竹竿不仅仅只是装饰,更组成了建筑的外墙、房顶;17米高的瀑布飞倾,奔腾的水柱从建筑的中心泻下,犹如珠帘散落,绚美非凡……自然元素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将构成上海世博会印度尼西亚馆的整体布局。

主题: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多样化城市造型亮点:印尼馆顶部将有数根竹子穿墙而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巴西巴西馆的主题为“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将向参观者展现巴西的城市生活和文化多样性、大都市的活力、蓬勃发展的经济以及巴西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诸多成就,分享巴西领先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以及在建立新型包容性城市模型方面的经验。

巴西馆的外观将呈现和“鸟巢”相似的网状结构,材料为环保型可回收木材,展馆内将包括城市风光、“动感都市活力巴西”和幸福巴西等几大展厅以及一系列主题走廊,通过液晶显示器等视听手段和各种艺术、文化旅游节目以及研讨、商贸等活动展现充满动感的城市生活脉动和包容性,介绍巴西在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交通等方面的成就。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_百度百科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_百度百科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展会名称: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办地点: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之间的滨江地区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会期:2010.5.1—10.31,共184天吉祥物:海宝展会类别:综合类参展方数量:240个国家地区组织投资成本:约450亿人民币会场面积:5.28平方公里参观人数:预计7000万人次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馆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一轴四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国家馆亚洲阿联酋馆阿曼馆巴基斯坦馆哈萨克斯坦馆朝鲜馆卡塔尔馆黎巴嫩馆尼泊尔馆日本馆韩国馆沙特阿拉伯馆斯里兰卡馆土库曼斯坦馆伊朗馆以色列馆印度馆越南馆菲律宾馆柬埔寨馆马来西亚馆泰国馆文莱馆新加坡馆印度尼西亚馆马尔代夫馆东帝汶馆吉尔吉斯馆孟加拉馆蒙古馆缅甸馆也门馆巴勒斯坦馆约旦馆阿富汗馆叙利亚馆老挝馆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馆亚美尼亚馆阿塞拜疆馆塞浦路斯馆格鲁吉亚馆欧洲爱尔兰馆爱沙尼亚馆奥地利馆白俄罗斯馆比利时馆冰岛馆波黑馆波兰馆丹麦馆德国馆俄罗斯馆法国馆芬兰馆荷兰馆捷克馆拉脱维亚馆卢森堡馆罗马尼亚馆摩纳哥馆挪威馆葡萄牙馆瑞典馆瑞士馆塞尔维亚馆斯洛伐克馆乌克兰馆西班牙馆希腊馆匈牙利馆意大利馆英国馆保加利亚馆黑山馆摩尔多瓦馆马耳他馆圣马力诺馆列支敦士登馆美洲巴西馆哥伦比亚馆古巴馆加拿大馆美国馆秘鲁馆墨西哥馆委内瑞拉馆智利馆安提瓜和巴布达馆苏里南馆伯利兹馆厄瓜多尔馆乌拉圭馆巴拿马馆尼加拉瓜馆危地马拉馆多米尼加馆玻利维亚馆哥斯达黎加馆萨尔瓦多馆洪都拉斯馆巴拉圭馆格林纳达馆巴巴多斯馆巴哈马馆圣文森特馆圣卢西亚馆海地馆圣基茨和尼维斯馆圭亚那馆多米尼克馆非洲摩洛哥馆喀麦隆馆塞内加尔馆塞舌尔馆阿尔及利亚馆埃及馆突尼斯馆利比亚馆南非馆尼日利亚馆赞比亚馆塞拉利昂馆几内亚馆几内亚比绍馆马达加斯加馆马里馆马拉维馆厄立特里亚馆中非馆贝宁馆冈比亚馆毛里求斯馆毛里塔尼亚馆乌干达馆布隆迪馆卢旺达馆乍得馆尼日尔馆加纳馆加蓬馆吉布提馆刚果(布)馆刚果(金)馆多哥馆赤道几内亚馆苏丹馆利比里亚馆佛得角馆纳米比亚馆坦桑尼亚馆肯尼亚馆科特迪瓦馆科摩罗馆津巴布韦馆埃塞俄比亚馆莱索托馆莫桑比克馆索马里馆博茨瓦纳馆大洋洲澳大利亚馆太平洋联合馆新西兰馆主题馆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城市地球馆城市足迹馆城市未来馆地方馆澳门馆台湾馆香港馆黑龙江北京馆天津馆河北馆吉林馆山西馆内蒙古馆辽宁馆浙江馆江苏馆安徽馆上海馆湖南馆湖北馆河南馆山东馆江西馆福建馆新疆馆广东馆广西馆海南馆重庆馆四川馆贵州馆云南馆宁夏馆青海馆甘肃馆陕西馆西藏馆企业馆中国铁路馆国家电网馆韩国企业馆可口可乐馆上海企业馆思科馆中国人保馆震旦馆中国石油馆公众参与馆通用汽车馆万科馆信息通信馆远大馆中国船舶馆中国航空馆太空家园馆组织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国际信息发展网馆世界气象馆联合国联合馆红十字与红新月联合馆上海合作组织馆公共交通国际联会馆世界水理事会馆世界自然基金会馆东南亚国家联盟馆全球环境基金馆阿拉伯国家联盟馆国际竹藤组织馆国际博物馆协会馆法语国家商务论坛馆博鳌亚洲论坛馆加勒比共同体组织馆非洲联盟馆城市最佳实践区宁波案例馆西安案例馆麦加案例馆温哥华案例馆上海案例馆马德里案例馆伦敦案例馆汉堡案例馆阿尔萨斯案例馆罗阿案例馆澳门案例馆成都案例馆欧登塞案例馆罗阿灯光案例申办历程(Bidding Process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效果图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

结构材质
中国馆所用的工程结构钢材以Q345B和Q345GJC为主,均 属低合金高强钢,这在目前超高层钢结构中应用比较普遍, 焊接性能较好。中国馆中需要焊接的最厚钢板达到60mm,属 于厚板焊接。总的来说,中国馆就是“构件截面大、钢板厚, 现场高空焊接量大”。
谢谢! END!
中国红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九州清晏
九州清晏一景,位于圆明园后湖景区南岛上,是清帝御 园的帝后寝宫区。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 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 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 (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非常 值得游赏。
设计构思
中国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 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 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 表达。
结构演化
斗拱 中国红 二十节气 九州清晏
中 国 馆
色彩定位 装饰纹理 环境构成
斗拱
斗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 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 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称斗拱。
馆区位置
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面积:总建筑面积约16.01万平方米。 国家馆日:2010年10月1日。 后续利用: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 留,中国地区。
设计理念
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斗拱
斗拱构筑物
中国红
中国馆披上了“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 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采 用故宫红的色彩,采取多种渐变。于是,就有了中国馆外表 从上到下,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退晕”渐变,上面重一点, 下面轻一点,既传统又时尚,丰富了中国红的内涵,使整个 建筑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极富生气和活力。

中国馆简介及模型制作ppt课件

中国馆简介及模型制作ppt课件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 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 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 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 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 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 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 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 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 大气的印象。
其中,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7000平方米,地区馆 为45000平方米。展馆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开工, 并于2010年2月正式竣工。2010年上海世博会 结束后被改为中华艺术宫。
中国馆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 富庶百姓”为主题,代表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其中, “中国红”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大气而沉稳,也易于为世 界所理解。
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中国国家馆、主题馆、世博文化中心 、世博轴、世博中心都将永久在上海浦东保留。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建筑数据
•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与 • 东西轴线交汇处,是园区的 • 核心地段。其中,国家馆居 • 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 • 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 • 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 • 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 • 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 • 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展馆剖析图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东方之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东方之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东方之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这个馆是斗拱形的特点,它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馆里面有31个省区市的展区,港澳地区也来参加中国馆的展示。

中国馆也是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将永久地保存。

2010年,“东方之冠”这个半悬的红色斗拱状巨大建筑矗立在上海浦东世博会规划核心区。

2007年12月18日,造价达到15亿元、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中国元素丰富。

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运用叠篆手法,以地名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亦体现中国文化意境。

黄文妍401班33号“东方之冠”——中国馆1、建筑结构合理国家馆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方馆高14米,水平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中国馆建筑总体采用不对称平衡结构,体现和谐、稳定之意。

2、建筑功能完善国家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三个层次,33米标高处为国家馆门厅和服务区等,39米标高以上为国家馆展厅,以平面展馆(1.3万平方米)为主,辅以坡道和连接踏步,能满足多种手段展示中华文明的布展需要。

省区市联合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2.4万平方米,净高10.5米,满足31个省、区、市各6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需要。

除展览空间外,中国馆还配置了入口大厅、多功能厅,及会议室、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

3、交通组织便捷中国馆四面均有出入口。

多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通达国家馆展厅及屋顶公共活动平台。

地方馆周边设置货运通道,四边开门,便于布展时集中货流的出入。

地方馆顶部平台通过台阶通道与北面贯穿世博园的高架步道相连,便于人流疏散。

4、景观设计典雅中国馆的景观设计采用中国江南园林风格,建筑周边营造数个景观园林。

地方馆屋顶公共活动平台采用九宫格和江南园林相结合的景观设计,上承国家馆斗冠顶部九宫格布局,下接景观园林典雅风韵,使中国馆景观设计更具层次丰富的立体感。

上海世博会展馆介绍

上海世博会展馆介绍

上海世博会展馆介绍中国国家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贵州馆贵州馆平均高度为7.2米,极端高度达8.5米,展示主题为“醉•美贵州,避暑天堂”。

在6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中,将贵州的自然山水和多元民俗文化巧妙结合,抽取风雨桥、鼓楼、苗寨、银饰和山水瀑布极具贵州特色的视觉元素,高度凝炼贵州人文自然风貌以及“醉•美”和“避暑”的特色。

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民俗特色,力求使绝大多数不了解贵州或从未踏足过贵州的参观者,也能在第一时间内对贵州馆留下深刻的印象。

宁波滕头馆滕头馆的垂直绿化。

这是一种全新的绿化模式,意思是在整个墙面上种植一种特殊的植被,对墙体内的室温进行调节。

宁波滕头村是全球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滕头村的“生态理想化、生态资源化、生态生活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战略,营造了“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走出了“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是中国乡村城市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青海馆青海馆的设计将围绕“水”的主题,以长江、黄河、澜沧江为引子,通过多媒体、互动游戏等形式,讲述三江之源是生命的源头、文明的源头、城市的源头,体现了江河赋予人们的“养育之恩”。

同时亮相的青海馆吉祥物“三原”以水滴为原型,憨态可掬的拟人化形象,不仅与“四海之宝”海宝相呼应,同时体现了“三江之源”的主题。

中国香港馆香港馆占地约600平方米,由本地两位年轻设计师设计。

该馆分为3层,馆名为“无限空间”,意念来自香港城市发展的不同层次。

香港寸金尺土,但港人的创意却有无限空间,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香港馆”的设计蓝本。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创作构思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创作构思
Chi na Sha ngha i Wor l d Expos i t i on i n 201 0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馆创作设计团队
t he Ar chi t ect ur e Des i gn a nd Re s ear c h I ns t i t ut e of Sout h Chi na Uni ve r si t y of Technol ogy
Chi nes e Hal l Cr e a t e and Des i gn Te a m
2010 年上海世 博会是 一次世 界在中 国的盛会 , 也是 一次 中国 人展 示自 己的气 度、 智慧 和力 量的 盛 事。
面对 “中 国馆 ”这 个主 题鲜明 的设 计, 我们 在 构思 之前 反复 追问 两个 问题: 一个 是设 计如 何包 容 中国 元素 。体现 中国 特色 ,蕴含 中国 气质, 展现 中 国气度;另一个是呼应当今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 神。 中国 馆应 该以 一个 怎样的 姿态 出现 在世 界各 国 来宾的面前。
整个 方案 的构思 设计 可以总 结成 以下六 个构 思 意匠:
中国 嚣— —以整 体大 气的建 筑造 型整合 丰富 多 元的中国元素;
经纬闻格—传承中国传统建造文化;
福荫 空间 —— 架空 层向 城市开 放, 形成 福荫 庇 护的公共空间:
中国 舞台 ——地 区馆 屋面向 黄浦 江倾斜 ,衬 托 国家馆,形成 应用渗 透到 整个中 国馆 的 设计 。国 家馆的 形体 本身 就是一 个自 遮阳体 形, 采 用普 通中 空玻璃 就能 满足 节能要 求; 自然通 风的 架 空中庭空间系统使公共活动空间获得良好的热舒 适环 境; 设计注 重自 然采 光,可 以在 布展、 撤展 时 完全 依靠 自然光 线; 屋面 安装太 阳能 电池方 阵, 供 给地 方馆 屋面 水循 环系 统、水 喷雾 系统 设备 以及 部 分展 厅照 明用 电; 地方 馆屋面 的流 动水 膜、 绿化 屋 面及 喷雾 系统可 以大 大降 低室内 及架 空层空 间的 温 度; 雨水 收集 系统 充分 利用自 然降 水; 冰蓄 冷技 术 实现用电的移峰填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