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第三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虹口区2019-2020学年中考历史第三次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片能够归纳的主题是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B.东方从属于西方局面形成

C.一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D.民族独立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中两幅图片分别是1999年,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共同反映了民族独立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故D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后帝国主义列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将世界基本瓜分完毕,A排除;东方从属于西方局面形成是指工业革命开展后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将东方国家囊括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东方大多数国家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B排除;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在二战后,C排除。故选D。2.下图“①”处所示朝代兴盛的重要原因有实行

A.汉化政策B.开放开明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①处所示朝代从618-907年,应该是唐朝。唐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有:开放开明的政策;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科举制的实行;用人制度的改进等。故B项符合题意。ACD均与唐朝兴盛的原因不符,故选B。

3.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

领沿街欢呼呜啦。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A.农奴制度的废除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苏维埃政府成立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中的信息“1917年3月25日”“俄人皆彼此道贺”可知,“俄人”庆贺的是二月革命的胜利,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B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A排除;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成立,C排除;1917年3月25日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取得胜利,D排除。故选择B。

4.《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派,出现了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C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奋起反抗,但最终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不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清政府内忧外患,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不属群体性意义崛起,B项不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是解题的关键,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叙述到:“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

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被日本这样一个最小国打败,促使国人进一步反思,发现只学西方器物是不够的,开始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比开始。

5.《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此图示解读最准确的是

A.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图示解读最准确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6.九年级3班在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素材,由此推测他们探究的共同主题是

A.国家的侵略与扩张B.民族间友好交往

C.文化的交流与传播D.中世纪国家交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通过东征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文化交流,罗马帝国也是通过战争征服的方式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而马可波罗和阿拉伯数字则是通过文明的方式进行的交流,由此可知,题干图片综合在一起是描述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方式,C项符合题意;AB项都具有片面性,排除;D项不符合题干图片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掌握图片选择题的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善于观察图片的内容弄、特点,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解答问题,所得出答案要避免片面性,要注意包括四幅图片的全部内容。

7.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定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D.鸦片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75—1783年,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

8.习近平: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开始于

A.1945年波茨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开始于”,1945年波茨坦会议召开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故A不符合题意。 1955年万隆会议时台湾当局仍然非法占据联合国的席位,故B不符合题意。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驱逐出联合国的一切机构,新中国开始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舞台,故C符合题意。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召开的会议,与联合国并无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分析题文的“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表明秦始皇认为皇帝至高无上;题文的“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表明秦始皇在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ABD对题文材料的理解不准确,故选C。

点睛:在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秦始皇的权力高于一切,他的行为是为了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10.下图雕塑(有力的双手将“烟枪”折断),见证了中国人反抗帝国主义人侵,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虎门宣教文体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折断但未断裂的“烟枪”意味着禁毒斗争还是很艰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雕塑纪念的事件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销烟

B.折断但未完全断裂的的烟枪表明禁烟失败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雕塑见证了中国人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可以看出是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纪念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来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雕塑也见证了中国人与帝国主义较量的历史。折断但未断裂的“烟枪”意味着禁毒斗争还是很艰巨,而不是表明禁烟失败,所以理解不正确的是B,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1.下边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A.标志着我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