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史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985年之前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共在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政治路线上的全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中国的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并取得初步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公众开始在思想上冲破极“左”牢笼的束缚,渴望了解新生活、新知识和新观念,社会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得到了复苏。
在此宏观社会背景下,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发展,尤其是娱乐业逐渐地从无到有开始起步。
比如,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盒式录音带和录音机开始涌入中国,这一新兴录音设备和制品,由于使用方便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8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立录音制品出版社,与此同时,海外录像机和录像带大量传入中国。
1983年,上海市和广州市在全国城市中首先进行录像的生产和经营,自此开始,音像业在中国城市中迅速地得以发展。
1979年,上海市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报道剧《永不凋谢的红花——张志新》、第一条国内企业电视广告“参桂补酒”和第一条外商广告“雷达表”,1984年出现了第一家营业性的卡拉OK厅,以后又出现了第一家音乐茶座、第一家营业性舞厅等,建立了最早的文化演出公司,恢复了外国音乐的广播节目,使群众的文化消费市场逐步得到恢复。
[1]尽管由于当时文化生产和流通的机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文化商品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基本处于求大于供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中国文化领域的实践,无疑有力地冲击了中国社会公众原有的价值观念。
比如,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西方传播学进入中国尤其是进入科研机构和大学课堂,不仅引发了中国新闻界的一场大论辩,而且也使中国的传媒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闻媒介究竟是以传递信息为主还是以宣传为主”、“信息传播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
中国文化产业史1
名词解释:物勒工名:是在春群战国时期,为保证青铜器生产质量的一种生产责任制。
勒,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
换言之,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由生产者本人或督造者的机构,司造的各级官吏标上自己的铭记,以明确制造者或督造者的责任,即所谓,物勒工名。
法书市场:法书市场是魏晋南北朝时产生的书法市场,法书是一个书法术语,是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而法书市场则是书法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由文字意义向文字形式的审美意义过渡的产物,主要特征是以书法易物,强调形式和内容,还有名家,是具有较为鲜明的经济交换关系的书法市场。
润书市场唐代兴起的具有具有新特点的书法市场,是结合了法书市场和佣书市场的新的书法市场形态,主要特点是:请书法名家代为书写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支付润笔,也就是酬劳,内容和形式并重,这种市场叫做润书市场,具有较浓的商业气息,在后世的书法市场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简述题:一:唐代文学市场繁盛现状及其原因唐代文学市场的繁盛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碑铭市场的繁荣,为人写碑铭作为来赚取酬劳,是当时主要的润笔之源,而卖文者和买文者已经完全是一种利益商业关系,不仅要按时付酬,还要在报酬标准上计较,支付方式由原先的实物逐步演变成金钱或者是帛绢,充分体现了碑铭市场成熟的市场关系以及文学商品化意识觉醒,二是诗歌市场的发展,在技术上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为诗歌借助其他物质载体进行复制和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诗歌市场的形成,并有利于社会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诗作在民间的流传,再加上唐代是中国诗歌市场的鼎盛时期,更是有力的促进了唐代诗歌市场的发展。
繁盛的原因则是与唐代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是唐代的国力较为强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我国历史上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其次,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中国文化产业史李向民笔记
中国文化产业史李向民笔记摘要:1.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2.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挑战3.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中国文化产业史是一段充满变革与创新的历程,既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又凝聚了现代社会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此,我们将结合李向民的笔记,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1.初期发展阶段(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初)在这个阶段,中国文化产业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逐步增加,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电影、电视、出版等传统媒体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初步的文化产业体系。
2.快速发展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至21 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中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文化产业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网络、动漫、游戏、演艺等多个领域。
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3.深化发展阶段(21 世纪初至今)在这个阶段,中国文化产业开始向高质量、差异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跨界融合,形成了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形态。
此外,中国文化产业积极走出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挑战1.现状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文化产业总量居世界前列,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同时,中国文化产业在创新能力、产业链完善、消费需求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2.挑战尽管中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核心竞争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盗版侵权现象严重、融资难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提高创新能力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等途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中国文化产业史李向民笔记
中国文化产业史李向民笔记(实用版)目录1.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背景2.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3.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挑战4.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展望正文【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背景】中国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
从 20 世纪初到现在,中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21 世纪初,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0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文化产业的初步建设,包括出版、电影、广播等领域。
2.20 世纪 60 年代至 20 世纪 70 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产业受到极大冲击,发展停滞。
3.20 世纪 80 年代至 20 世纪 90 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产业开始复苏,逐渐走向市场化,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和作品。
4.21 世纪初至今:中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挑战】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群体。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核心竞争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
【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突破:1.产业结构优化:加大文化产业创新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
2.国际竞争力提升: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3.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共赢。
4.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原创,保障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历史演变
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历史演变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等为核心,通过文化创意、文化设计、文化经营、文化传播等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产业链。
在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大、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重要焦点和趋势之一。
那么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去分析这个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起源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演变源起于古代的手工艺,以及文化传承。
这些文化产品包括布艺品、陶瓷、青铜器等。
中国的古代文化产业起源于商周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文化品的制作和传承就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如先秦时期的楚文化、韩文化等。
汉代时期,文化产业开始发展,此时基本固定了造物者、工匠、负责销售和运输的商贩等在文化产业基本要素的发展模式。
随着温和的唐朝逐渐崛起,文化产业在继续发展,在匠师们的锤炼和创新下,以及经济、商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工业时代,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这段时间内文化产品的制造和市场销售的速度迅猛发展。
20世纪30年代,由于人类领域内的工业革命,文化产业提高了产业的效率,很多文化产品的制造和销售都处于一个新的阶段。
文艺创作也变的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到了1949年以后,文化产业开始受到国家重视,大规模的投资创新和发展文化产业,如电影、广告、音乐、电视等。
三.文化市场的显现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互关联的,文化市场的显现也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
在中国,文化市场的显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为那个时代的文人诗词交流便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市场。
文化市场是指文化产品在市场内的流通和交易行为,这包括买卖、租赁、融资等可交易的物品。
如今的文化市场不断发展,以音乐、电影、游戏为代表的新生文化产业成为了文化市场的一大亮点。
在当今社会,文化市场已成为关键的商品交换中心,带动和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文化产业的现状中国的文化产业现在已近具备了成为顶级文化产业大国的条件,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始于改革开放以来。
1980年代,中国
文化产业起步阶段,以电影、电视、音乐、表演艺术等为主导,这一阶段以国有企业为主要力量。
进入1990年代,中国文化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国有企业的
改革和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媒体、出版、广告等行业。
文化产业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0年后,中国文化产业全面崛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
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领域蓬勃兴起。
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线上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网络游戏、数字影视等行业迅速崛起。
2010年以后,中国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政府逐渐加
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数字内容创作等高附加值产业快速成长。
文化产业开始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不断涌现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仍将继续迈向高质量发展。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培育人才、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同时,加强文化产业的版权保护和市场监管,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和品牌建设。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作为经营核心,以生产性、流通性、创意性和知识性为特征,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
发展至今,中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多个阶段:1.以文艺为主导的经典时期(1949-1978年);2.以综艺为主的国营企业时期(1979-1992年);3.以市场为主导的多元化时期(1993-2002年);4.数字化发展的新时期(2003年至今)。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文化产业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经济规模和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
如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达到3.79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文化和艺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29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第三章: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结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涉及面广泛、门类丰富。
在这些门类中,动漫、游戏、电影、音乐等成为了市场主力,而且这些门类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
例如,据统计,2018年国内动漫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同比增长17.5%;中国游戏行业收入超过了2000亿元。
第四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发展将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各类数字服务、数字文化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将使文化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2.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趋势明显。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成为一种既重要又自然的趋势。
2018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了3.8万亿元,同比增长7.7%。
3.文化变现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尤其是电商和直播等新兴商业模式的兴起,将文化变现的新模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借着直播、电商、社交媒体等平台,文化产品在互动中实现变现。
4.多元化需求将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多元化的文化形式满足人们各异的需求,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发展之路。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文化产业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古代,我国的文化产业以文学、绘画、音乐、剧场等形式为主。
这些艺术形式在古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例如司马迁的《史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文学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读和传播。
宋代的山水画和元曲都是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古代的文化产业不仅是人们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递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
进入近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文化产业逐渐与国际接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电影工业迎来了黄金时期,出现了《武则天》、《沙漠骆驼》、《红灯记》等一批优秀影片,奠定了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还包括了音乐、舞蹈、美术、木版年画等多个领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文化产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多个国际电影节的奖项,例如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和《满城尽带黄金甲》。
同时,中国的电视剧也走向国际,如《欢乐颂》和《琅琊榜》等作品在海外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音乐、舞台艺术、美术、书法等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造就业、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推动创新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市场。
总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从古代艺术到现代文化产业的演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创新,走上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将为创造更多美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做出更大贡献。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文化产业的文献综述一、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从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1978-1985年,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娱乐业从无到有,有力地冲击了人们的文化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录音机首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与革命歌曲不同,当时被称为靡靡之音的流行歌曲受到了年轻人的大力追捧,尤其是每年春节晚会后人们对港台歌星的迷恋,引发了录音磁带的热卖,使得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音像出版得到率先和快速发展。
这一新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刺激和引领了社会的文化消费。
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这事实上确认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产业”的性质。
(二)1985-1992年,文化产业的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
以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的大量出现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
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
(三)1992-2001年,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
1992年“十四大”之后,我国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的活力,文化企业的自由度也逐步加大。
社会的商业化推动了文化的市场化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迅速从以政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下解放出来,全面导向大众市场。
199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组建报业集团,形成了多种媒体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要的舆论宣传体系;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并于1999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成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揭开了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大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学科开始在各大学成立和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化产业的国家之一。
古代的艺术和文化如诗词、绘画、音乐、戏剧等都在中国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这些传统文化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影响力。
然而,在近代以前,中国的文化产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重视。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到来,文化产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展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1992年,文化产业被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打开了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大门。
此后,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大力扶持和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文化产业包括了很多方面,如影视、音乐、出版、游戏、旅游、设计等。
在这些领域,中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中国的电影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电影票房收入成为全球第二大,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增强。
音乐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世界知名的音乐人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中国展开演唱会和巡回演出。
出版业方面,中国的图书市场迅速扩大,每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居全球之首。
在游戏产业方面,中国的手机游戏和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玩家。
设计产业也得到了大力推动,中国的设计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迅速提升。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也促进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与进步。
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得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推动了科技和创新的进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然而,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最突出的一个。
尽管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很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创意在市场上遭受了侵权和盗版的困扰。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支持创意和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我国文化产业风云大事记
我国文化产业风云大事记
2009 年8 月
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
确立文化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2010 年4 月
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
提出要在融资、信贷、保险等金融领域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2010 年10 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 年10 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1 年3 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1 年4 月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达到19.2%,到2015 年,实现全行。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 87年,文化产业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通 俗艺术媒体大发展.
• 85年,《今古传奇》期发行量达到270多万册。 • 《故事会》期发行量达到700多万册。 • 89年,国家财政部指出国家文化事业单位向企
业化管理过渡。
四、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 展阶段(92-2000)
• (1)对重点文化事业单位进行重点扶持; • (2)对多数单位实行责任承包; • (3)对多数剧团实行聘用制。
上海大剧院成功案例
• 2005年,根据上海市深化文艺院团改革 的要求,上海大剧院从上海广电集团分 离。
• 上海大剧院积极转变角色,强化艺术中 心的经营意识,改变发展模式,面向观 众,面向市场,负担城市演艺文化核心 功能。
• 文化生产的独立,也是文化商品出现和文 化繁荣的前提。
• (1)私人讲学兴起
•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文 化作为一种可交换的资源,得到社会承认。
• 鬼谷子 孔子 老子 韩非子
• (2)文化产品生产社会化
• 以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文化生产新 工艺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使文化 产品的生产和规模得到很大发展。
• 92年,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使用 “文化产业”概念。
• 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 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文化事业开始 向文化产业发展转变。
提出相应政策的社会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民众的生活 水平大幅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1 文化体制改革
• 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在此背景下,文化领域也进行 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恢复国外文艺节目(音乐、广播、电视、 电影)
中国文化产业史李向民笔记
中国文化产业史李向民笔记(实用版)目录1.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背景2.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3.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挑战4.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展望正文中国文化产业史李向民笔记: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它既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肩负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使命。
在这篇笔记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现状与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一、中国文化产业的历史背景中国文化产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文化领域逐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鼓励文化产业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1.初创阶段(1978-1999 年):这一阶段,中国文化产业主要以传统文化艺术、图书出版、广播影视等为核心,逐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2.发展壮大阶段(2000-2011 年):在这个阶段,中国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移动媒体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文化产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
3.深化发展阶段(2012 年至今):这一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文化产业进一步向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发展迈进。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与挑战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核心竞争力不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等。
四、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展望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中国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在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朝着更加多元化、融合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产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也充满希望。
中国文化产业史第一次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产业史评阅教师第 1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任务内容:一、填空题1.文化产业和一般的文化活动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功能性和交易性。
2.一般来说,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产业史可分为建筑雕塑产业、工艺品产业、演艺产业、书画产业、文学产业和文化衍生等产业。
3.艺术品的材料是_物质生产_的剩余;艺术品的加工技术是_物质生产技艺_的延伸。
4. “巫,_祝__也。
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象人两袖舞形,与_工_同意。
”(《说文解字》)5.就三代铜锡原料的来源,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其中,郭沫若主张__南北战争掠夺_说;翦伯赞主张__商人贸易__说;石璋如、张光直主张_迁都夺矿说;容庚提出__殷周自产_说;郭宝钧提出__外引自给__说。
6. 三代时期,皇室赞助的建筑营造不仅有详细的工程计划、施工蓝图,还有__造价预算_,并且要_逐级审批_。
7.三代时期建筑工程工匠主要来源有二,分别是__囚徒__和_农民__。
8.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__殷之大师、少师_是掌管祭祀礼乐的官职;据《周礼·春官》记载,__大司乐_是周代国家的最高乐官。
9.南北朝时期首开__征商税__以资宫廷歌舞之例。
10.“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
”描绘了皇亲国戚和士族大夫___大量蓄养乐舞艺人_。
11.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手工艺品业包括:_青瓷__、__染织__、_刺绣__、_漆器_、_金属工艺_等。
二、简答题1.试举一例说明中国上古时期艺术品交换的情况。
答:上古时期,人们比较平和的相处,物质产品的交换逐渐才开始,在他们投桃报李的过程中,也把艺术品推上了讨价还价的行列,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在远离海滨的青海西宁,乐都发现有随葬的贝壳,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发现了一些非本地出产的玉石、象牙原料等物品,甚至过出土了雕刻精致的透雕象牙雕桶等等,这些显然是对外交换的结果。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发展回顾
中国文化产业十年发展回顾目前,大家都在谈文化产业,在中国大致除了上海叫创意产业,北京叫文化创意产业外,其他地方乃至政府官方都称之为文化产业。
纵观文化产业概念,有几百个之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我自己给文化产业下了个定义,文化产业就是“具有很大文化附加值的经营”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一,很大文化附加值是说这个文化附加值要具有决定性的,也就是要注重创意、内容为王。
二,这句话的宾语是经营,也就说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种经营行为,当然这个经营也包括服务在内。
三,这个经营行为最好是具有规模,即具有可复制,产业链等特征。
从1998 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算起,文化产业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知道文化产业包括很多范围,现在重点回顾一下各行业发展,以期从中发现点什么。
电影领域,十年前,中国电影票房在10 亿人民币左右徘徊,从冯小刚《甲方乙方》开始,中国有了贺岁档的概念,到今年 4 个月、50 余部影片的大贺岁档产生,十年来,中国电影飞速发展,电影票房以每年25%以上速度增长,如今制片领域国产影片每年达400 多部。
港人北上,合拍片热潮不断,给内地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
发行放映领域,院线制的改革,37 条电影院线大大盘活了中国电影市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再次证明了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
更何况,3D 革命的到来,电影不仅在改变行业本身,也在改变世界。
电视领域,十年前《还珠格格》开创了清宫时尚剧的潮流,随后内容单一为各界多诟病,而现今魔幻剧、谍战剧、穿越剧、翻拍名著剧的盛行。
年产 1 万多集的电视剧,使得电视荧屏百花齐放,观众手里的遥控器忙的不亦乐乎。
音乐领域,十年前,磁带盛行,我们还在为给孩子要不要买一个超薄随身听而烦恼,随后CD 、MD 的出现对磁带业造成了重大影响,可如今呢,我们还用MP3 吗,一个手机足矣,内容载体的不断升级换代,为我们音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09 年李宇春同名专辑《李宇春》,太合麦田的主要利润来源已经是中国移动数字音乐了。
中国文化产业史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史范文中国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创造文化价值和实现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业。
它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中国古代的文化产业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文化形态,也是文化产业的起源。
当时的礼乐制度需要大量的礼仪用品和乐器,推动了匠人们的手工艺发展,产生了一批具有特殊技能的劳动者。
同时,礼乐也为社会创造了娱乐和文化消费需求,从而促进文化市场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王朝的兴衰和饱受外来文化冲击,中国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和变革。
宋代的毛笔和纸张工艺发达,书法翰墨成为流行的艺术形态,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名家。
元代则出现了木刻版画,从而推动了出版业的发展。
明代则是文化工业化的起点,瓷器、绘画、编钟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清代末年,西方文化迅速涌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近代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革。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化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音乐和出版业。
然而,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受到了限制和扭曲。
直到开放以后,中国的文化产业才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开放以后,中国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曾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
中国的电影产业逐渐崛起,开始走向国际舞台,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乐器制造和音乐演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国的乐器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化革命给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打破了地域限制,提高了信息的获取效率。
中国的网络文化产业开始兴起,各种网络娱乐平台如在线游戏、短视频等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跨界融合:文化 产业与其他产业 的融合将进一步 加深,如文化与
旅游、文化与科
技、文化与金融 等领域的融合, 将为文化产业的 发展带来更多机 遇。
国际化发展:随 着全球化的加速 和文化交流的增 多,中国文化产 业将更加积极地 走向世界舞台, 推动中华文化的 传播和交流。
国际竞争与合作展望
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 力量。
效益。
提升国家软实 力:文化产业 是国家软实力 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文化 产业的国际交 流可以提升国
家形象和影响
力。
丰富人民精神
生活:文化产 业的发展可以 提供更多优质 的文艺作品和 文化服务,满 足人民日益增
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
推动文化传承 与创新:文化 产业的发展有 助于传统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 推动文化多样 性的保护和发
跨界融合与产业链整合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 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跨界合作与创新,推动文化 产业升级和转型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发展,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领 域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
争力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中国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升国际竞争力。
动漫游戏产业
动漫游戏产业概述:涵盖了动画、 漫画、游戏等多个领域,是中国 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规模:随着人们文化消费需 求的增加,动漫游戏产业的市场 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增长的 新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展历程:从起步阶段到现在的 蓬勃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 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 重点。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 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 级和创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中国最早的装饰品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
2.古代艺术发生的助推器是原始宗教。
3.中国在传说中的神农、黄帝时代出现世袭的专职巫。
4.装饰艺术品是人类最早的私有财产。
(随身佩戴的装饰品无疑是人类最早的私有财产或最早的私有财产之一)5.早期产品商品化之始就包含了两个方面内容,即物质产品商品化和艺术产品商品化。
6.艺术品是一般等价物的早期形态。
7.青铜器时代实际上就是指生产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
这一时期在中国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构成了青铜文化发生、发展和衰退的完整过程。
8.在中国,青铜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器具,另一类是礼器,故亦可以称为青铜礼乐器、青铜彝器或钟鼎。
9.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的最高职官,文献上称为司空。
10.中下层巫师中除了分离出专门的科学家、哲人、官吏以外,很多人地位迅速下降,成为专门的艺人。
11.在西周还出现了玉器买卖的中介人,这从文化产业史和艺术市场史上看,无疑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12.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生产管理实行物勒工名。
13.汉代民间雕塑产业是随着厚葬之风发展的。
14.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市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书法市场的出现。
15.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市场新形式:顾恺之为维摩诘点睛。
顾恺之的“展览收费”,展览收费是艺术市场的另一种形式,也可以说是佣画市场和名画市场之间的过渡形式。
16.宋代绘画市场的发展还造就了一种特殊的中介人——牙侩。
牙侩,又叫牙人。
17.价格的决定因素:画家的声望、画家的生死、艺术水平、画幅面积、书画时尚、传世作品数、其他因素。
18.宋代舍人院立石是中国最早的成文稿酬制度。
19.瓦市是城市商业——娱乐的中心。
宋代一种新型的属于市民自己的文化艺术中心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瓦子”。
瓦子要能起到城市商业、娱乐区的功能,就离不开艺术表演设施,这就是“勾栏”。
1、巫:标志着艺术生产者与物质生产,经济利益的增加者分工的形成。
2、人类最早的私有财产:个人装饰品3、艺术品是一般等价物的早期形态4、青铜器:社会文化:神权与王权的统一→礼制青铜器与玉器的生产是夏商西周规模最大的艺术生产活动。
青铜器的分类:实用器具和礼器。
玉器的功用:礼器与装饰品5、青铜器的社会价值:国家权力的象征:是三代时期艺术经济活动的中心。
6、青铜器的生产需要二个条件:一、劳动力从农业和纺织业分离二、国家组织引导。
这两个条件决定了当时的青铜器生产必然是一种官营的手工业。
7、(一)“工商食客”的经济条件1、农业的发展使青铜器制作有了物质保证。
2、国家税收使得社会剩余产品得以集中使用。
3、国家对青铜器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8、国家与民间铸器的关系天子赐金天子赐币购金铸器9、夏桀:出现了女乐。
女乐的出现,意味着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的人员从社会中分出来10、巫师的分化:集权国家的帝王、后:政治、军事、经济有专门技艺的中下层巫师:娱人的工具11、工艺市场(一)对外交易:宜侯夭簋(二)国内市场:出现了玉器转让的中介人12、(秦汉)一、宫廷艺术的管理机构—:少府:职责:皇帝的管家:收入多,支出少.二、宫廷艺术开支:乐器费用和采诗费用13、民间建筑业主要集中在葬礼。
厚葬之风,耗资惊人。
费用来源:1、国家赙(fù)赠——法赙2、同僚送葬14、官营雕塑业:秦兵马俑从业人员:官府工匠和外地征发的民间艺人15、、民间工艺品业(一)繁华都市1、产生了私营作坊工艺品。
2、民间工艺品价格比官方的更为低廉,做工不如宫廷。
3、出现了广告(二)工艺品的国际贸易;丝绸之路1、汉代开始了艺术品对外交易2、国家政策:以工艺品增强国力。
16、职业书法家的出现:有官职者的业余书法家、书佐、佣书者(民间书法爱好者)17、魏晋南北朝:艺术:1、出现了专职艺术家2、、佛教雕塑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3、书法业一、佣书市场二、法书市场:人们由文字意义向文字形式的审美意义过渡。
以书法易物:市场交易价格水平远远大于佣书市场。
技艺、名气和法书价格产生关系。
三、书法赝品市场:对二王的赝品买卖。
4、法书:书法术语。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5、一、宫廷绘画:本时期出现了很多画家:曹不兴、陆探微等人。
宫廷艺术管理:少府将作大匠部门由专业人员担任长官。
——历史进步。
专业人才不懂经济,是其局限。
6、绘画业展览收费模式的经济价值一、画师支出依旧二、观者付出数倍三、是佣画市场与名画市场之间的过渡形式。
四、中国展览收费的出现模式1、依靠宗教信仰进行展览收费(西方以名画市场为基础进行展览)2、当时社会对艺术品市场的宽松氛围。
7、民间艺人的卖艺方式民间艺人主要卖艺经济形式:堂会8、堂会:--指个人出资,邀集演员于年节或喜寿日在私宅或假饭庄,会馆,戏园为自家作专场演出。
演出的收入,往往数倍于平日的业务演出。
民间工艺业1、民间珍宝市场:依附于王室、贵族消费2、民间工艺品贩运市场业发达3、广告业的普及(1)购买力强、工艺品市场发达(2)工艺品商业化倾向明显18、隋唐1、唐代:一、经济制度:唐代的租庸调制、均田制等扩大了中央财力。
二、文化:1、科举制:规定在科举考试中加试诗赋,推动了文化的普及。
2、佛教、道教与儒学,唐朝前期都受到积极的扶植,获得了充分发展。
三、对外奉行开放政策四、文化政策:开放的同时依国情管理2、园林宅第和艺术设施(1)、宅第园林投入巨大 v(2)、产生了专门的表演和观赏场所。
3、一、宫廷文学业(1、文士俸禄与草诏润笔(2、赏赐二、文学市场(一)碑铭市场碑文及墓志铭市场是唐代文学市场的主要内容(1、作文者与买文者的商业关系形成 (2、准确计量文章的实际价格(3、文学商品化意识觉醒4、诗歌市场(1、技术:出现了雕版印刷术(2、文化上:社会文化知识的普及,有利于诗作在民间的流传(3、唐代是中国诗歌市场的鼎盛时期。
5、性质的独特性诗歌市场经济一、诗歌不能为购买者提供可独占的艺术品。
碑志:专谈某人书画:有艺术真品诗歌:发表后就会成为社会共同财富6、诗歌经济收益的原因:1、雕版印刷术的出现:通过复制能力以较低价格大量出售。
(2、获得名家新诗就可占领市场 (3、通过提供有题名的诗,获得高额回报。
7、诗人获得报酬的手段:1、出售题名、记事的诗(类似于碑铭市场)2、出售不题名记事的事:出现了两次市场行为:一、是卖给出版商(版权出售)二、出版商刻板印刷并以较低价格出售。
8、书法市场(一)润书市场的形成佣书市场法书市场润书市场佣书市场:强调内容,工匠法书市场:强调形容,名家润书市场:内容与形式并重,名家代为书自己需要的内容。
付润笔。
9、(二)法书市场与价格对书法有了细致的划分。
(三)写经市场专职抄写者:写经生10(二)画品市场1、技术:纸和绢为底作画,方便书画的移动。
有利于画品的市场化。
画壁、画屏和画幛。
2、古画售卖3、出现了专业卖书画人。
卖书画人的出现标志着书画艺术市场中介人的出现。
4、通俗画市场(三)绘画价格1、观念上的开放。
2、绘画作品价格有了明确的记载。
3、如何确定绘画价格?主观价值论:将绘画价格归之于个人好恶。
11、歌舞市场(一)歌舞市场设围卖艺的出现:市场形式:街头卖艺:乞丐上堂卖艺:先付定酬,另加馈赠围场卖艺::相对固定的表演场地。
门票收入(二)民间大型歌舞活动耗资巨大主要依附于节庆活动。
12、唐代四大娱乐场所:道场、戏场、变场、歌场(二)佛寺艺伎收入1、表演收入:纳赀2、俗讲收入:开讲前的布施;唱导中劝说;名码标价13、隋唐造像之风:四川乐山大佛、洛阳龙门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敦煌莫高窟14、民间工艺业(一)工艺珍宝制作业1、生产组织:流佣:工资报酬,佣工市场、劳动者作坊:独立的作坊主,成品市场,经营管理者作坊的发展变化:1、来料加工:有简单的劳动资料。
2、购进少量材料。
3、成品市场。
(二)工艺珍宝商业繁荣三、工艺珍宝市场(一)工艺珍宝市场的扩大西域商人的参与,交易规模扩大,形成国际工艺品贸易。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名词解释:1.物勒工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保证青铜器生产质量的一种生产责任制。
勒,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
换言之,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由生产者本人或督造者的机构,司造的各级官吏标上自己的铭记,以明确制造者或督造者的责任,即所谓,物勒工名。
2.法书市场:法书市场是魏晋南北朝时产生的书法市场,法书是一个书法术语,是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法书市场是书法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由文字意义向文字形式的审美意义过渡的产物,主要特征是以书法易物,强调名家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例如王羲之“题扇增价”和萧子云“停船卖字”的事迹,是具有较为鲜明的经济交换关系的书法市场。
3.润书市场:唐代兴起的具有具有新特点的书法市场,是结合了法书市场和佣书市场而产生的的新的书法市场形态,主要特点是:请书法名家代为书写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支付润笔,也就是酬劳,如一代书法大家柳公权,在当时就名扬海内外,其作品的交易过程体现了较为明显的润书市场的特点,内容和形式并重,具有较浓的商业气息,在后世的书法市场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4、佣书和佣书人(佣画同义):古时没有印刷术,书籍的复制要靠手抄写。
在那时,被别人雇佣,专为人家抄书;或自己抄书,卖给别人,以求得所佣功夫的薄利,这种活动就叫作“佣书”。
这种人就叫作“佣书人”。
早在战国后期就已经有了“佣力写书”的记载简述题:1·唐代文学市场繁盛现状及其原因一是碑铭市场的繁荣,为人写碑铭作为来赚取酬劳,是当时主要的润笔之源,比如韩愈替人写墓碑而赚取大量的润笔,而卖文者和买文者已经完全是一种利益商业关系,不仅要按时付酬,还要在报酬标准上计较,支付方式由原先的实物逐步演变成金钱或者是帛绢,充分体现了碑铭市场成熟的市场关系以及文学商品化意识觉醒,二是诗歌市场的发展,在技术上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为诗歌借助其他物质载体进行复制和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诗歌市场的形成,并有利于社会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诗作在民间的流传,再加上唐代是中国诗歌市场的鼎盛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诗人的出现,更是有力的促进了唐代诗歌市场的发展。
繁盛的原因:一是唐代的国力较为强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我国历史上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其次,唐朝的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
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以及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二是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
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全社会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多爱诗歌文章,由汉代发轫的文学市场重新复苏,并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