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新闻史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
1、近代在华外报的兴起发展和社会功能
兴起:(鸦片战争前)
①传教士和教会在靠近中国的南洋和中国沿海一带办报。
著名的有: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米怜、1815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报刊、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宗教宣传性质期刊。(中国近代报刊史上第一条消息《月食》、报刊史最早的新闻插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郭士立、1833年)、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宗教中文报刊、中国境内出版时间最长的传教士报刊。(刊登《新闻纸略论》,中文报刊史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麦都思)
②商人政客办报:
《蜜蜂华报》(1822年)、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澳门是中国最先有近代报刊的地方。
发展:鸦片战争后
①教会报刊兴盛如:
《遐迩贯珍》(1853年)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第一家使用铅活字印刷的中文刊物,以新闻为主。其中《广告编》率先在我国中文报刊中推出广告收费标准。
《六合丛谈》(1857年)上海第一份中文报刊,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王韬参加过编辑工作。《万国公报》(1868年)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主编林乐知(美),被称为“传播种子的人”。该刊逐渐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影响最大的宗教性报刊。
②外商报刊新发展
《字林西报》(1864年)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一直延续到解放前。《申报》(1872年、美查)是上海的第二份中文商业报刊、在国内最早使用了电报,最早发布号外(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申”、“新”、“沪”三报鼎立)。
社会功能:
①作为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活动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③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2、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及其评价
①《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评价:①中国近代化第一份报纸
②宣传形式:附会儒学,使读者易于接受
③写作采用章回体中国文学手法
②《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评价: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纸
②重视言论
③刊登政治、社会新闻及商业信息
③《六合丛谈》
评价:上海第一家传教士报纸
④《万国公报》
评价:教会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刊
3、王韬的办报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王韬: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办报活动:创办《循环日报》(1847年,香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开创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揭开文人论政报纸的序幕
新闻思想:
①办报目的意义:“办报立言”宣传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
②报纸功能作用:“民隐得以士达”、“君慧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
③提倡“新闻自由”提出言论自由,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办报
④报纸文风:直抒胸臆
⑤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知识广博、品德高尚、公平
4、梁启超的新闻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①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论著
②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后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文》
③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坚持立宪保皇,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新闻思想:
①“耳目喉舌论”(代表了维新时期报刊思想的最高水平)《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②报纸功能: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③办报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④提出健全的舆论主张:常识、真诚、直当、公心、节制
⑤办报宣传方法:浸润、煽动
⑥言论独立思想
5、清末新闻立法与《大清报律》
1)清末新闻立法,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新闻立法工作也正式起步,1906年至1911年间,制定大量与新闻事业相关的法律、法令。
2)《大清报律》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出版法
3)体现的新闻法律制度的如下特点:
①资本主义形式,封建主义内容
②无法取信于民,缺乏执政体制上的保证
③无法制裁在华外报
6、近代著名报案
《苏报》案:辛亥革命前著名的反清政府案件,由于《苏报》明确提出“第一排满、第二排康”的办报方针,发表言论大骂皇帝与清政府,表现明显革命倾向,并报道各地学生爱国运动。为清政府所不容,为镇压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清政府以“大逆不道”“劝动造反”等罪名照会上海租界对章太炎进行逮捕,而后邹容投案。最终二人判处监禁,《苏报》永远停刊。影响:正面:革命派损失报馆,但清政府受到锋利的舆论攻击,使其威信全无侧面:清政府因租借为维护自身行政权而未得逞其目的,后使上海报业多集中于租借
7、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报刊论战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1)论战内容:
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②实行民主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
③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④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2)结果:
论战以《民报》胜利告终
3)意义:
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深入人心
③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保皇派转变立场,退出保皇派,加入同盟会
④促进革命报刊的发展
8、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
新闻思想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学说,其报刊活动的轨迹从外到内,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①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明确宣布自己的报纸是“党报”和“机关报”,必须大力宣传革命党的纲领和主张。
②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③把报纸视为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④记者应该先知先觉。
⑤发表了一些鼓吹言论自由、重视开发“民智”。
9、民国“暂行报律”事件
1912年3月2日,内务部参事林长民草拟《中华民国暂行报律》,但由于其他重要法律均未制颁,且“暂行报律”中罪与非罪的界限及量刑标准含混不清,实施过程中易被误解和滥用,宣布撤销。但是这一事加深了人们对言论自由的认同。
10、民国初年职业记者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①民国初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业报纸兴盛,社会的信息需求和支付能力大为提高。
②民国初年的报纸言论环境紧张,中心从言论转向新闻报道
③大批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加入记者行列,使记者的社会地位及业务水平提高。
意义:
①传播新思想、新文化,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②针砭时弊,自由议政的舆论监督作用
③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11、邵飘萍的新闻活动及其新闻思想
邵飘萍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①组织东京通讯社
②担任《申报》主笔,撰写“北京特别通讯”
③创办新闻编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