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400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400例

57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沈长银,石蓓,许官学,刘西平,赵然尊,陈剑玲,王正龙(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遵义563000)[摘要]目的对我院近8年140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手术的疗效、并发症及其发展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

方法对1400例冠心病患者2844处靶病变进行了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3143枚。

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00例(28.57%);多支病变1000例(71.43%);左主干病变39例;慢性闭塞病变301例。

结果从2002年至2010年年例数平均增长率56.66%。

总的病例成功率(97.75%),术中病死率(0.071%),重要并发症发生率(1.57%)。

结论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虽然起步晚,但通过介入治疗学习曲线,技术日臻成熟,手术的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先进水平。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2715(2010)06-0575-02[收稿日期]2010-09-29[作者简介]沈长银(1975—),男,贵州纳雍县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冠心病介人治疗。

[通讯作者]石蓓(1964—),女,上海人,教授,硕士生导师。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临床常见疾病,在西方发达国家被认为是人类死亡的第一杀手,占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在我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技术的问世显著地改善了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我院自2002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以来,已为1400例冠心病患者施行经皮冠脉内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 )和支架植入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例数逐年快速增长,现总结分析如下。

冠脉介入术后常见5大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总结

冠脉介入术后常见5大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总结

冠脉介入术后常见5大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总结1.血管并发症:冠脉介入术可能会导致血管并发症,包括血管穿孔、动脉瘤和血栓形成等。

对于血管穿孔,应迅速行紧急控制,包括在穿孔部位放置血管封堵物或进行外科手术修补。

对于动脉瘤,可以采取介入修复或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血栓形成,可以考虑药物溶栓治疗或紧急手术介入。

2.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脉再狭窄或闭塞造成的。

对于心肌梗死的处理,首先要保证冠脉的再通畅,可以考虑进行再次冠脉介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

另外,还需要给予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流恢复。

3.冠脉狭窄或闭塞再发:冠脉介入术后可能会出现冠脉狭窄或闭塞再发的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对于冠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再次冠脉介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

此外,还需要加强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降血脂治疗等,以维持冠脉通畅。

4.心律失常:冠脉介入术后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等。

对于心律失常的处理,首先要评估其危险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症状较轻的心律失常,可以观察和静息治疗。

对于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或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5.出血和血管血栓并发症:冠脉介入术可能会导致出血和血管血栓的并发症,特别是在穿刺部位。

对于出血的处理,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止血或进行血管封堵物的放置。

对于血管血栓的处理,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溶栓治疗或再次冠脉介入术。

总结而言,冠脉介入术后常见的5大并发症包括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冠脉狭窄或闭塞再发、心律失常以及出血和血管血栓并发症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处理,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危险性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一、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进展概述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居高不下。

传统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冠脉旁路移植手术,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改善了治疗效果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技术被广泛认可为目前最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导管插入体内,将支架植入堵塞或狭窄的血管内,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改善患者心绞痛等临床表现。

PCI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临床上常规操作。

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PCI技术已能够处理复杂病变并取得可观的效果。

例如,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广泛应用使得狭窄血管再狭窄的风险显著降低,并减少了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三、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中最新进展——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是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这一技术结合了现代成像技术和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引导气球扩张球囊在血管内进行临时扩张以及给药释放,实现对血管内形态和功能特征的动态观察和评估。

该技术主要使用X光透视装置、超声设备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影像设备,辅助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准确判断血管内部结构,并根据实时成像结果调整操作策略。

与传统方法相比,气球扩张球囊成像引导技术能够实现更准确、更安全的操作,从而提高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四、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前景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将继续在临床上发挥重要作用,并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以下是该技术的一些应用前景:1. 多支血管介入治疗:PCI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支血管的病变,有效缓解患者复杂多发性血管所带来的症状。

2. 血液循环支援装置辅助:对于高危、复杂或无法进行传统手术的患者,通过使用血液循环支援装置辅助PCI手术,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临床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支架的使用 , 因血管 内膜撕裂 引起的冠脉急 性闭塞已得到有效控制; 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置人支架后
变, 部分病例术中存在导管嵌顿、 支架定位时间过长、 造影剂
推注过多情况。1 例于术后 2 mi 突发室颤经电除颤成功, 0 n 该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冠 PC 术发生无复流现象。 I 2. Z C 型以上血管内膜撕裂 6 例 , 中女性 3 例 , 例发生 其 3 在右冠状动脉 , 均置入支架后好转。冠状动脉穿孔 2 例均为 女性。1 例为前降支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管状狭窄 8 % , 0 支架 后发现造影剂外漏至心肌内, 病人明显胸痛, 立即用支架球 囊低压贴 附封堵 穿孔部位 巧 mi , 静 脉推 注 鱼精 蛋 白 n 并
参 考 文 献
‘ 感觉, 时也具有个体的主观意义, 系的 同 它的产生与消除都
与注意力、 情绪、 动机 以及 以往经验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从 Fr u 提 出的情 绪 以躯体症状 的形 式 表 达 的“ ed 转换 机
制” 〕 I P w i 提出的 [‘ o s 到L k 个体针对心理一 社会刺激所作的反 应的“ 躯体化机制” 理论[’ 都认为大多数查无实据的躯体 〕 ,
6 h 急性血栓形成 1 例, 血管迷走反射2 例, 0 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 8 例。结论 PC 围手术期并发症常 I
见, 经及时处理多数预后 良好。
【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冠心病;并发症
Clinical analysis of t e ComPlicati0ns durlug Per oPcrat on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h i i ZH NC Zhi , O Cui一 , NC Xiao一. D印 A A T zhou 似 1 1 artment o Cardiolo群, e Fir t 叨艺 f h T s liated H 印 o Liaoning o ital 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并发 症
观察与护理
3 3 血 管迷走神经反射 的观察 与护理 . 心血管介入 治疗后 的过 度迷走神 经反 射是一种极少 见的但 却是极危险 的并发症 , 及时 发
现 和 处 理 非 常 重 要 , 一 定 的 发 生 比例 , 19 有 占 , % J 该并 发 症 , 的发 生 目前认 为 是 血 管 迷 走 性 晕 厥 , 即所 谓 临 床 上 称 的 过 度 迷 走
绍如下 :
神经反射 。本组 3例患者在拔管后 由于局部按压 导致 血管牵 张反 射引起 , 其余 由于精神紧张 、 焦虑 、 疼痛 , 血容量不 足 , 现 胸 闷, 面色苍 白, 全身 大汗 , 心呕吐 , 恶 心率减慢 , 血压下 降。采取 以 下护理措施 : ①立 即去枕平 卧 , 巾流量 吸氧 , 4Jmn 维持静脉 2~ I i,
经皮 冠状动脉介入术 ( C ) P I 包括冠状 动脉造 影术 ( A , C G) 冠 状动脉成形术 ( T A)+支架 植入术 , PC 近年 来 , 为心 血管疾病 诊 作 断和治疗 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它具有创伤 小 、 全 、 安 成功 率高等优点。但 P I C 毕竟是一种创作性检 查和治疗措 施 , 可避 不 免地 发生并发症 , 至造 成死 亡… 。我科 白 2 0 甚 0 5年 5月 ~2 0 07 年1 1月对 4 2例患者进行 P I 5 C 现将术后并 发症 的观察与 护理介
| 曩 曩 叠 |曩曩
经皮 冠 状 动 脉 介入 术 后 并 发 症 的观 察 与 护 理
张新红
【 中图分类号 】 435 R7 .
回顾性分析。结果
齐 文敏
【 文章 编号 】6 1 72 (080 — 11 0 17 — 8120 )8 03 — 2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置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处置
8 F动脉鞘 , 导入活检钳支架 钳住 , 鞘 内 从
di 1 . 9 9 j i n 10 —64 . 0 1 o:0 3 6 /. s . 0 7 s 1x 2 1.
3 04 4. 6
成功取出脱 落支架 。
讨 论
17 9 7年 第 1例 绎 皮 冠 状 动 脉 腔 内 成
床死亡。②冠 状动 脉穿孔后 心脏压 塞 : 该
并发症分 布 : 出现并发症 4 共 8例 , 其
中冠状动 脉急性 闭塞 1 , 例 冠状动 脉穿孔
后 心 脏 压 塞 1例 , 状 动 脉 内 无 再 流 1 冠 1
例, 穿刺 m管损伤引起皮下血肿 1 0例 ,
管迷 走反 射 1 6例 , 性 性 冠 状 动 脉 痉 挛 急
冠状 动脉内推注 , 复查 造影 狭窄解 除 , 其 中1 例硝酸甘油狭窄解除不理想 , 冠状动
发 症
8例 , 支架脱落 1 。 例 并发症处置及 预后 : ①冠状动脉急性
闭塞 , 患者 为急性 前 壁心 肌 梗 死 患 l例
级 。⑦冠状 动脉支架 脱落 : 1例患者 于处
置右冠状 动脉闭塞病变手术 中 , 因支架通 过 困难 , 发现 支架 部分 脱开 ,A M扩 张 6T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内介 入 治 疗 并
旦发生 , 不但 严重影 响手术 的效 果 , 甚至
迅猛发展 , C 通 过球 囊扩 张 , PI 支架 置 入 等方 法 , 可快速 、 有效地 歼通冠脉 血流 , 恢 复心肌细胞 的血供 , 目前 已成为治疗冠心 病的重要方法之~ 。随着技术进 步 、 器械 改善和经验积累 , 绝大多数心脏病治疗 中 心 ,C P I成功 率 已达 到 9 % 以上… 。但 5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

06
CATALOGUE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与随访
短期疗效评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短期疗效评估是对PCI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及 时监测,有助于及时发 现并发症和不良事件。
短期疗效评估通常在术 后1-3个月内进行,主 要评估患者的心功能、 血管通畅情况以及有无 并发症,如心包积液、 支架血栓形成等。
手术过程
血管入路
选择合适的血管入路,通 常为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射 造影剂,以明确病变部位 和程度。
介入治疗
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合适 的介入治疗手段,如球囊 扩张、支架植入等。
术后处理
导管拔除
术后随访
术后即刻拔除导管,对穿刺部位进行 压迫止血。
定期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情况, 及时处理并发症。
PCI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和旋磨等技术,其中支架植入是最常用的方法。
PCI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 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PCI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 时主要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治疗冠心病。
1987年,第一个裸金属支架(BMS )问世,随后药物洗脱支架(DES) 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PCI的治疗效果 。
疗。
重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必要时进行紧急PCI或
血栓抽吸。
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01
02
03
04
心包填塞
立即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进行 心电监护和补液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PCI或溶栓治疗,必要时 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重要脏器栓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处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症的处理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是 用 心 导 管 技 术 疏 通 狭 窄 甚 至
2 2 室 性 心 率 失 常 的 处 理 严 重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是 P I 者 . C 患 死 亡 的重 要 原 因 , 中持 续 心 电监 护 对 早 期 发 现 室 性 心 律 失 术 常 , 抢 救 争取 时 间 非 常 重 要 , 其 是 当造 影 剂 注 入 冠 状 动 为 尤 脉时 , 时 可弓起 一过性 室性早 搏 , 速甚 至室颤 , 有 l 室 因此 , 护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 疗 术 中 并 发 症 的 处 理
连 洁 靳 玉姣
新 乡 4 3 0 500 河 南新 乡市 第 一 人 民 医院
【 键 词】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 导 管 技 术 ; 发 症 ; 理 关 心 并 护
【 图 分 类 号 1 R4 3 6 中 7 . 【 献标识码】 B 文 【 文章 编 号】
胸 闷 、 痛 等 不 适 症 状 , 给 病 人 带 来 濒 死 感 觉 , 人 往 往 紧 疼 常 病
张 不 安 、 惧 、 虑 。 护 士 在 施 以救 治 的 同时 应 给 予 关 心 、 恐 焦 体 贴 , 慰 和 鼓 励 病 人 , 除 其 恐 惧 心 理 , 其 树 立 战 胜 病 痛 的 安 消 让
血 压 的 5例 , 急性 冠 脉 闭 塞 l例 , 亡 1例 。 死
3 1 评估病情 .
护 士 严 密 观 察 患 者 生 命 体 征 , 查 各 种 管 检
( 稿 2 1—32 ) 收 0 0 0 — 8
道是 否 固定 妥 帖 、 通 , 吸 道 是 否 通 畅 , 智 是 否 清 醒 , 畅 呼 神 疼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症及处理

3
栓塞
栓子堵塞血管会阻碍血液供应部位的灌注,导致缺血和坏死。在PCI治疗中发生 冠状动脉栓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心肌缺血并发症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肌缺血性疾病,由于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长期狭窄和血栓形成,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心绞痛
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急性或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会感觉到胸部疼痛或 不适。
PCI并发症分类
PCI并发症可分为血管并发症、心肌缺血并发症、心律失常和PCI相关器械并发 症四类。
血管并发症
1
出血
出血是介入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穿刺部位的机械损伤和抗凝药 物使用造成血液凝固机制障碍引起。
2
血肿
血肿是穿刺点周围出血血液积聚而成的堆积物,如果无法被机体吸收和排出,将 会限制周围组织血液灌注,严重时可造成器官功能受损。
手术治疗
如心肌梗死患者需 及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急诊冠状动 脉搭桥手术治疗。
PCI并发症的预后
PCI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影响程度各异,严重程度与处理及预后密切相关。严重并发症会影响到患 者的生命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恰当的处理和护理是预防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PCI后的注意事项
1 术后休息
2 饮食保健
3 药物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 一种创伤较小的治疗 方式,但术后仍需要 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尽可能避免剧烈运动、 体力劳动等。
心律失常
1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心房的快速而不规则的
心室颤动
2
跳动,由于心房不协调收缩,排出 的血液流动减缓,导致心脏输出量、
心室颤动是心室丧失了有效收缩功
再灌注和氧供降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摘要:冠心病是目前发生在我国中老年人身上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的一种微创手术,它能够利用微小创口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

本文介绍了冠心病形成病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手术指征,并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及远景展望。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治疗进展引言冠心病包括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等等,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它是由于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造成的,患者脂类代谢异常造成血液中多余的脂类无法正常排出,从而附着在动脉内膜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白色粥状的斑块,造成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阻塞,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力性血管痉挛,从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也称为缺血缺氧性心脏病[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应用最广的方法,它是通过不同手段用以达到疏通冠状动脉的狭窄、阻塞情况,保持血液流动通畅,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

1 冠心病的病因及手术指征1.1 冠心病的病因冠心病形成的病因有很多方面。

外因有三高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疾病,人体过多的摄入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嗜好造成对的心脏血管的损伤[2]。

内因包括血管壁清除多余酯类功能的强弱程度不同,血管内皮间隙大小天生具有的差异性,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机能组织老化等等,造成的血管动脉硬化情况的发生。

冠心病根本病理变化其实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斑块形成、血栓形成、血液粘稠、血管痉挛。

经过一系列的变化造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硬化程度的加深,血管出现进一步的狭窄,甚至出现血管阻塞,出现气短、晕厥、胸闷、胸痛、疲劳、咳嗽,当病情进行性加重时会出现心绞痛、甚至出现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

肱动脉穿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研究

肱动脉穿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研究

肱动脉穿刺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研究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治疗中肱动脉穿刺拔管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处理、预防措施,以降低肱动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经肱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检查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后肱动脉分别压迫止血5分钟(n=22)、15分钟(n=30)、30分钟(n=28)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肱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形成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结果80例患者中,肱动脉压迫5分钟组患者并发症最多,其中局部血肿9例,假性动脉瘤1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压迫15分钟组患者,局部血肿2例;压迫30分钟组患者,局部血肿2例。

与肱动脉压迫5分钟组患者相比,肱动脉压迫15分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压迫30分钟组患者相比,压迫15分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相应对症处理后,所有患者均术后恢复。

结论局部血肿为肱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术后伤口压迫15分钟再行局部加压包扎,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熟悉肱动脉解剖结构、规范肱动脉穿刺及压迫止血技术、严密动态观察患者术后患肢情况,可以降低肱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肱动脉穿刺;并发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作为诊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普及。

对多数患者来说,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可基本满足冠脉介入治疗的需要,但近年临床中常见到部分患者因桡动脉过细且易出现痉挛,Allen试验阳性,雷诺现象[2],髂总动脉存在闭塞、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3],或桡动脉、股动脉入路所经途径血管存在畸形、狭窄或闭塞等原因而无法进行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4]。

尤其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二次甚至多次介入治疗,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较以往增高。

股动脉入路虽然穿刺成功率较高,易于操作,但术后卧床时间较长,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且护理相对困难[5]。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抽吸导管
对于介入治疗后出现的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可以使用抽吸导管将血 栓抽出体外,恢复血液流通。
球囊扩张
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血管狭窄等并发症,使用球囊扩 张可以扩大狭窄的血管,改善血液流通。
外科手术治疗
01 02
搭桥手术
对于严重的冠脉病变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外科手术搭桥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手段。通过将血管从身体其他部位移植到冠脉上,可以绕过病变 部位,恢复血液流通。
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凝 血功能等,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指征 。
心理疏导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 程和可能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紧张 情绪。
术中操作规范与技巧
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
01
术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按照医生指示进行相关操作。
血管入路选择
预防策略与处理流程
预防策略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如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抗凝药物、规范手术操作等。同时,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 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流程
一旦出现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即刻并发症,如血管损伤、心律失常等,应立 即进行相应治疗,如局部压迫、电复律等。对于远期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再狭窄等,应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 或再次介入治疗。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概述 • 冠脉介入诊疗常见并发症 •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处理策略 •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预防措施 •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案例分析
01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是指在进行冠状 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或之后出现的与 诊疗目的无关的意外状况,如血管损 伤、心律失常等。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详细描述
支架血栓形成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 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等。处理包括抗凝、抗血小 板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需进行再次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并发症
总结词
外周血管并发症是冠脉介入诊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穿刺血管损伤、血管栓塞等原因导致。
详细描述
外周血管并发症常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疼痛、淤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肢体 缺血坏死等。处理包括局部压迫止血、抗凝、溶栓等治疗,必要时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案例四:支架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
总结词
支架血栓形成是冠脉介入诊疗后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对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后和生存质 量产生不良影响。
详细描述
支架血栓形成多由于患者未按时服药、生活 习惯不良、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预防 上需加强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定期随访和监 测患者的血压、血脂等指标,指导其正确服 药和调整生活习惯。治疗上需根据患者的具
冠状动脉穿孔是冠脉介入诊疗中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导管或器械操作不当 导致冠状动脉壁穿破。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穿孔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脏压塞、急性 心肌梗死等。处理包括立即停止操作、心包穿刺引流、紧急外科手术等。
支架血栓形成
总结词
支架血栓形成是冠脉介入诊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支 架置入后内膜增生、血栓形成等原因导致。
体情况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案例五: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外周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瘤、血栓形成等,对患者的生活 质量和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需积极预防和处理。
详细描述
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管基础疾病、手术操 作、药物治疗等多种因素有关。预防上需注意控制患者 的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长时间卧床和过度活动等导 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处理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分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分析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致死率呈现出迅速
<< 下转 132 页
Copyright©博看网 2.0c1n4..1A1ll Rights Reserved.

131
临床经验
脂蛋白(α)等联合检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叶木庆 汕尾市人民医院 广东省汕尾市 516600
【摘 要】目的:探讨脂蛋白(α)联合胆红素检验在诊断冠心病中所具有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 2012 年 6 月—2013 年 8 月 我院曾接收的冠心病患者 46 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并且选择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健康人群 46 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检验这两组的脂蛋白(α)、 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含量,并对其进行比较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的脂蛋白(α)、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含量进行临床检测, 显示观察组中的直接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中的含量,但其脂蛋白(α)的含量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着十分明显 的差异存在。结论:在对冠心病临床诊断过程中,对其进行脂蛋白(α)和胆红素联合检验具有很好的临床作用以及较高的临床价值, 能够对冠心病进行更准确诊断,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临床经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分析
伍冷露 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省新化县 417600
【摘 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并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 2012 年 12 月到 2014 年 6 月 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 96 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展开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其防治措施以及 患者的防治效果。结果: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分为外界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并发症率约为 35.4%,其中以血管并发症最常见, 发生率约为 12.5%;骨筋膜室综合征最严重,但发生率最低,约为 2.1%。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原因 的分析后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率,提高其术后恢复率,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处理
其他全身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肾 功能不全、脑卒中等,发生率较低 。
03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血管损伤
血栓形成
采用合适大小的鞘管,尽量减少鞘管对血管 的损伤。
术后充分抗凝,拔管后压迫止血,并观察肢 体的血供情况。
血管栓塞
腹膜后出血
避免使用过大的球囊,术后充分抗凝。
避免损伤腹膜后血管,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 。
提供必要的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如抗凝、抗炎等,以促进患者尽快康 复。
05
结论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影响
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
冠脉介入诊疗是常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但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健康威胁,严 重时可危及生命。
增加医疗费用
并发症的发生会导致患者治疗周期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及其 处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 •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 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冠脉介入诊疗 并发症及其处理策 略
提高冠脉介入诊疗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分析并发症的预防 、诊断、治疗及护 理措施
定义和分类
定义
冠脉介入诊疗并发症是指在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 内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等操作过程中出现的 意外情况和不良后果。
3%。
心脏穿孔
03
心脏穿孔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由介入操作不当引起,发生
率较低。
全身并发症
出血
出血可由血管损伤、抗凝治疗不当 引起,发生率约为5%-10%。
感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进展摘要】综述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形成原因,预防和护理措施。

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正确评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心脏事件并进行及时有效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3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401-03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冠心病介入术检查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已在临床上较普遍的开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之一[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一项创伤小、病人痛苦小、疗效好的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4]。

以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rtery PTCA)及支架植入术(ICS)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5],通过外周途径PCI可有效的解除冠状动脉狭窄,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但PCI 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技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7] 。

因此,有效的术后护理对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照本人从事心血管内科多年工作的经验,连系查阅大量文献,现将心脏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PCI治疗的机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应用机械的方法直接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是一项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再灌注疗法之一[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植入术(ICS)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方法,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支架,达到血液通畅的目的[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室颤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室颤的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并发室颤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的抢救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5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室颤的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手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及冠脉压力的变化。

患者一旦出现室速、室颤,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心外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及高流量氧气吸入,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及水电解质平衡。

结果 5例室颤患者中有4例经用200-360J心脏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1例患者经电除颤后没有恢复窦性心律,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经植入临时起搏器、上人工呼吸机及药物治疗后,心率、呼吸和血压趋平稳,继续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转CCU进一步监护和治疗。

结论术前做好抢救药品、器械的准备,术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提高室颤发生的预见性可迅速电除颤,尽快恢复窦性心律,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室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265-02【Key word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Ventricularfibrillation Nursin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它以创伤小、操作简单和相对安全的优点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性心脏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1]。

但术中常因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或室颤)发生心脏骤停,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故及时有效的除颤和监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 。

现将我院在PCI过程中并发5例室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1年2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导管室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48例,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58例,年龄45—82岁,平均(55.45±10)岁,平均植入支架1.8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6 年 7月 A 第 4 卷第 19 期Jul. A 2016 V ol. 4 No. 19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研究进展马弋力1,李 屏2*,廖付军1(1.贵州医科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1)【关键词】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进展【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9.029.0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ntervention ,PCI )因其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已逐渐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术者操作熟练度的提高,心导管材料的不断革新,经过20多年发展,PCI 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

但PCI 本质上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手段,术者操作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都将对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现就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做一简要综述。

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 ,CAS )冠状动脉痉挛指冠脉因各种原因引起持续性收缩而导致的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冠状动脉痉挛会产生明显缺血症状,如胸痛和心肌缺血等的重要术后并发症。

严重的冠脉痉挛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导致患者猝死[1]。

虽然CAS 发生的原因至今并未完全明确,但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其主要与血管狭窄、异物(球囊支架、指引导管等)刺激等有关。

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心绞痛、低血压、心电图ST 段抬高等。

有研究指出,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的重点在于对抗血管痉挛以及引发痉挛的基础病变,而不是针对痉挛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等[2]。

无论冠状动脉是否正常,对于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的患者,可以首先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0.2~0.4 mg 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5~10 mg 或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等,在硝酸甘油无效或者耐药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 ),特别顽固的患者可以持续静脉输注或冠脉内注射地尔硫卓,导管刺激引起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撤除心导管。

因为β受体阻断剂诱导α受体兴奋、诱发CAS 的可能,故对于冠状动脉无显著狭窄的CAS 病人严禁单独使用β受体拮抗药[3]。

有时在药效不明显的情况下,需要撤出冠状动脉内球囊或指引导丝才能解除痉挛。

当内科介入治疗无效时应紧急安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血压平稳后立即送外科手术室行急诊CABG 。

切忌反复尝试介入治疗,从而贻误救治时机。

2 急性心包填塞(acute cardiac tamponade ,ACT )作为PCI 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急性心包填塞的发生常常由于冠状动脉或心脏穿孔,血液积聚在心包腔所致。

并发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更易发生心包填塞[4]。

此外,冠脉病变,包括血管壁钙化、分支血管迂曲或闭塞等的患者,也易发生冠脉穿孔。

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体征。

对于出现心包填塞的患者,必须迅速发现及时处理。

而当ACT 并发冠脉血管穿孔时,一般抢救措施包括:立即行心包穿刺引流术,以缓解或消除心包腔高压,恢复血流动力学,若患者血压回升、心率减慢,提示处理有效[5]。

而对于大血管穿孔或破裂,可以考虑依靠心脏外科手术干预或者植入带膜支架覆盖破口[6]。

但有文献报道带膜支架的使用可能增加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7]。

部分进行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且需要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患者,在拔除电极时可能引发局部心肌穿孔,从而导致ACT 的发生。

故对于需要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应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局部心肌坏死、室壁变薄的情况,同时缩短临时起搏时间,避免起搏电极张力过大,尽量选用轻柔电极,若有条件可放置漂浮起搏电极[8]。

3 无复流或慢复流无/慢复流指PCI 时冠脉血管狭窄已经解除的情况下,远端前向血流减慢或丧失,其支配节段心肌发生灌注不足的现象。

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选择性PCI 时其发生率为0.6%~3.1%,而在心肌梗死急诊PCI 时发生率高达11%~30%。

无/慢复流可导致微循环障碍,且有报告称其已成为PCI 远期心源性猝死及各类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9]。

无/慢复流发生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可能由血栓栓塞远端微血管,微循环功能障碍引发。

除此之外,内皮细胞损害、白细胞趋化、血管功能异常也是导致无/慢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10]。

由于无复流可导致高度致死性并发症,并且预后不良,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无复流,实现心肌水平再灌注,对提高PCI 疗效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治疗无/慢复流主要有药物、器械及外科手术等方法。

而目前临床上仍是以药物治疗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疗措施。

当无/慢复流发生时,治疗关键在于抑制微血栓形成、解除微血管堵塞以及恢复前向血流。

传统处理方法包括冠脉内注射腺苷和维拉帕米等。

其他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普钠以及GP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而GP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类新颖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激活、减少血小板活性物质释放,从而减少远端微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血流,从而降低无/慢复流发生率。

其中,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非肽类GP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能阻断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防止血小板血栓形成,与肝素、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用,在饱和的抗凝血和抗缺血治疗的基础上,还能使急性心梗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明显减少心血管并发症。

4 支架内血栓形成(stent thrombosis ,ST )目前,支架作为PCI 术中所植入的异物,因其引发的支架内血栓成为PCI 术后的严重并发症[11]。

有研究发现,临床上确定的、极可能的、可能的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0.4%、0.2%、0.6%。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较复杂,包括操作相关因素、抗血小板治疗情况、支架本身致栓和血管内皮[通讯作者] 李 屏,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30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6 年 7月 A 第 4 卷第 19 期Jul. A 2016 V ol. 4 No. 19化延迟等。

而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较多,中断/停止抗凝治疗或者抗凝药物抵抗较易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

研究指出,多达23%的长期服用ASA患者会发生ASA抵抗,而使用氯吡格雷24 h后无反应的患者达到4%~30%。

对于支架内血栓形成,尽早急诊介入治疗任然是其首选治疗方案。

而考虑到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高度危险性,术前积极监管危险因素和原发病,术中预扩张血管、应用血管内超声等辅助手段以及高压球囊等使支架贴壁良好,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支架内血栓的发生[12]。

旋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斑块负荷并扩大冠脉管腔,对于存在严重血管钙化以及斑块负荷较重的患者有较好的效果,注意不能一味增加球囊扩张压力来使管腔扩张;并尽量避免多枚支架的重叠[13]。

同时,再次急诊介入治疗为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案。

5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指原来通畅血管的发生狭窄、或狭窄程度加剧,是PCI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冠脉痉挛、内膜撕裂、斑块移位等。

研究发现,直径<2 mm的分支血管闭塞较少发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但直径>2 mm的血管发生闭塞时,常常造成心肌缺血等严重的后果,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降低、心室停搏、死亡,且这些症状常常迅速发生,给临床诊疗及抢救带来一定难度,若这类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冠脉血供,如紧急冠脉搭桥术等抢救措施,很快会发展为急性心梗直至死亡。

对于发生冠脉急性闭塞的患者,抢救措施常常包括紧急送入导丝,同时行球囊扩张,必要时置入支架等。

而急诊介入治疗,尽量开通所有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是PCI 术后并发冠脉急性闭塞的首选的再灌注策略[14],而IABP循环支持能部分或全部替代患者心脏功能并维持人体的循环灌注,或可以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15]。

置入临时起搏器主要是针对存在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等症状患者的急救措施。

对于那些心率下降且存在血压下降的患者,起搏器的植入,可以有效维持正常心率、延缓血压进行性下降,从而避免了心脏停搏以及更大范围的梗死。

6对比剂肾病(CIN)对比剂肾病,是指在只使用血管内造影剂,而其他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患者3天内血肌酐水平升高>25%或增加超过0.5 mg/dl,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

CIN的临床症状多见于术后2~3天内,且有研究指出,发生CIN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并且有不低的死亡率。

而且因为造影剂作为机体的异物,部分CIN患者在PCI术后会发生肾功能损伤,其中包括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不可逆性的肾损伤。

CIN的发生及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确定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暂未完全明确[16]。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CIN的发病率会随着患者原有肌酐水平的上升而增加,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被指出是发生CIN的高危因素。

由于造影剂的使用量过大、其本身的渗透性及高黏度都会直接损伤肾上皮细胞,收缩肾血管,从而造成肾髓质缺血缺氧性损伤、血肌酐水平上升[17]。

目前,尚缺乏有效措施逆转对比剂肾病病程发展,所以预防CIN的发生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然后一旦CIN确诊成立,缓慢喝水在治疗CIN的同时,既可以避免急性胃扩张,又起到补液的作用。

而在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CIN的防治措施被界定为:选择等渗对比剂和低渗对比剂预防CIN。

其次,在造影前进行水化可以适当纠正亚临床脱水,而造影后水化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改善肾脏的缺血缺氧微环境。

因此水化疗法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有效减少CIN发生率的方法。

大量临床工作者也认为,持续性静脉扩容比静脉冲击滴注更能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要使PCI技术真正有益于冠心病患者,为术者本身素质提出两点基本要求:其一,在熟悉及精确使用各种心导管材料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操作熟练度是关键,以降低PCI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二,术者需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掌握各种PCI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练就一双慧眼,一旦手术并发症发生,能准确识别、及时处理且处理得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