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行业裂缝型储集层
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随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实现与优选方法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 晖 ,9 0年 生 , , 士 , 级 工程 师 , 事油 藏 描述 和 地 质建 模 工作 。地 址 :10 2 ) 市东 城 区东 直 门 外小 街 6号 海 洋 王 17 女 硕 高 从 (0 0 7 : 京 I 6 T
石 油 大 厦 5 3室 。 电 话 : 0 0 8 5 2 7 。E malw n h i n o . m c 1 ( 1 )4 2 1 2 — i: a g u @c o ct .n o
发 效 果 至 关 重 要 E。
散 裂 缝 网络模 型 : 同时 利用 静态 资 料 和动 态 资料 进
行离 散裂 缝 网络 优选 , 依据 最佳 离 散 裂缝 网络模 型
建立 裂缝 型 储集 层 三维 物性 模 型 . 以期 为油 藏 数值 模拟 和油 田开发 方案 的制定 提供 地质 依据 。
型 储集 层基 础 数据 , 义 裂缝 类 型 、 定 裂缝 组 ; 定 不 确 同裂 缝组 的倾 角 、 位 和 它 们 之 间 的切 割 关 系 ; 方 利
确预 测和 三维 定量 建模 仍处 于 探索 阶段 [。 国外很 2 ] 多学 者 综合 利 用地 震 、 井 、 测 岩心 、 油藏 动态 以及 露 头等 资料 , 裂缝分 布定量 描述 方面 进行 了尝试 , 在 并
取 得 了初 步成 果 [S 3] -。笔 者 针对 渤 海 C油 田潜 山裂 缝 型储 集层 的地质 特 点 , 综合 利 用 岩心 、 测井 、 油藏
用 每组 裂缝 的长 度 、 度 特征 等 描 述储 集层 的几 何 宽
形态 和分 布特征 , 约束离 散裂缝 网络 ( F 模 拟 。 同 D N)
以井 点岩心 统计 裂缝 几何 形 态为“ ” 据 , 算 出裂缝孔 隙度 和渗透 率 的三 维分布 , 建立 了潜 山 裂缝 硬 数 计 并 型储 集层 的地质模 型 。 油田开发 方案的制 定提供 了可靠的地 质依 据 。 为 关键 词 : 裂缝 型储 集层 ; 离散 裂缝 网络 ( F ; D N)裂缝孔 隙度模 型 ; 裂缝渗透 率模型
裂缝型储层非均质性及与电阻率关系研究
低角度裂缝的依据是裂缝 的双侧向测井响应的正负 差异 : 低角度 裂缝情 况下 , 裂缝 的双 侧 向测 井 响应为 负差 异 (L < L )在 高角 度裂 缝情 况下 , LDLS; 裂缝 的双 侧 向测 井 响 应 为 正 差 异 (L > L ) 李 善 军 等 LDLS 。
(97 ) 19 年 的研究 指 出 : 就双 侧 向测 井而 言 当裂 缝 间 距 足够 小 , 即等 间距 平行 裂缝 组 被看 成 宏 观均 匀 各 向异性 介 质 时 , 缝 双侧 向测 井 响应 随裂 缝倾 角 的 裂 变化 而 变化 : 当裂 缝倾 角在 5。 之 问时 , O ~7 裂缝 的 双侧 向测 井响应 变化 最大 ; 同时也 指 出 : 观均 匀各 宏
实测的水银注人压力与相应 的岩样含水银体积 , 并 经计算求得水银饱和度值和孔隙喉道半径之后 , 所
作者简介 : 4 18一 , 20 年毕业于长江大学测井专业 , 为长 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研 究生 , 关叶 - 95 ) 男,09  ̄( 现 从事测 井资 料 理 与解释研 究。
国 外 测 井 技 术
21年任何渗透率 分布 类型油 藏 , 还使 得 V 在 0~1均质 ~非 均质 ) ( 之
问 , 道 了包 络面 积 的大小 就 能推 算 出该油 藏 的 非 知 均质 性 程度 , 可 以从 图中直 接读 出不 同岩 样块 数 并 百 分数 下 渗 透率 的贡献 值 。 由图 3 以看 出 : 层 可 该 2%的高 渗透 率 的样 品渗 透 率 贡献 占 8% , 0 0 而其 余 渗透 率 较 低 的 8%样 品仅 占 2% , 0 0 计算 出 的劳 伦 兹 变异 系数 V= 6 可见该 层非 均质性 十分 严重 。 8%,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之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东南部,地质构造复杂,储层特点明显。
该油田采用了压裂技术,利用高压水射流将岩石破碎,形成裂缝,从而增加油气的渗透性,提高采收率。
下面将详细分析在大庆油田中应用的压裂裂缝形态及其特征。
1.裂缝形态大庆油田中通过压裂技术形成的裂缝可以分为两种形态,分别为垂直于井眼的裂缝和平行于地层走向的裂缝。
根据实际情况,多数井口以全深垂直压裂为主,而横向裂缝的应用相对较少。
1.1 垂直裂缝垂直裂缝是在井眼周围的岩石中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为径向裂缝。
它们主要是垂直于井眼的,从而形成一系列沿径向展开的直线型裂缝。
这种形态的裂缝通常是具有高度关联性的,裂缝宽度与深度比较一致,具有较高的渗透性,是压裂技术的居多应用形态。
平行裂缝是指与地层走向平行的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在地层的纹层和节理面等断层和裂缝上形成。
由于沿着地层走向,这种裂缝通常被认为是具有较强的分段性质的,裂缝宽窄、分布稀密,它们通常比垂直裂缝的渗透性要差。
2.裂缝特征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密度较高,是一种比较贴近实际情况的景观。
由于该油田中岩石质地较硬,所以在压裂时需要更高的压力,才能形成裂缝,因此裂缝密度较高。
2.2 裂缝宽度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宽度大多在0.1~1mm之间。
裂缝宽度的大小与井筒的直径和压裂速度等因素有关。
裂缝宽度对渗透性有很大影响,通常越宽的裂缝渗透性越大,但非常宽的裂缝常常难以形成,这是因为压力会在宽裂缝中分散开来无法使岩石形成一条连续的裂缝。
裂缝长度是指由裂缝开口延伸出来的长度。
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长度通常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
裂缝越长,渗透性越好,能提高油气的采收率。
裂缝面积是指水力压裂后在地层中形成的裂缝在横截面上所占的面积。
裂缝面积的计算对于进行流体运移的数值模拟非常重要。
在大庆油田中形成的裂缝面积通常在0.1~10m\textsuperscript{2}之间,常常通过岩心样本分析来获得。
克拉苏构造带大北气田K1bs储层构造裂缝特征
1481 地质背景克拉苏构造带由一系列断背斜和断层组成,呈东西向展布,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
大北气田属克拉苏构造带西段,其靠近拜城和乌什两个生油凹陷,油气源充足,该区为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由一系列断背斜和断块组成,目的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一古近系盐下构造,构造隆起幅度大,隆起向南、向西逐渐倾没,其可分为3个岩性段,第二、三段保留完整,第一段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大北区块整体为扇三角洲前缘(巴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巴二段)沉积。
构造演化分析表明,该区主要经历了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喜山晚期—第四纪几个演化阶段,其定型于喜山晚期。
同时发育了多条近北东-北东东向的逆冲断层,与克拉苏构造带走向基本一致,断面北倾为上陡下缓的犁状形态,发育层位为侏罗系—白垩系。
在多期的构造运动下,大北区块发育了大北1至6号等六个断背斜或断块逆冲推覆构造。
2 大北气田K 1bs储层裂缝发育特征2.1 相似露头裂缝发育特征张仲培等对库车坳陷野外露头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统计野外裂缝数据可知:(a)裂缝以与岩层面近垂直的高角度裂缝为主;(b)对裂缝进行配套可知,主要存在三组系统节理、一组共轭剪节理,不同方向裂缝发育不一致,以 NEE-SWW 向、NNW-SSE 向节理发育最明显,其次为NW-SE 向节理;(c)不同产状节理出现的地层不同,NEE-SWW 向节理主要存在于中生界地层中,而其余节理在不同地层均有出现,表明NEE-SWW 向节理形成时期最晚;(d)节理存在明显的交切关系,一般表现为NWW-SEE 向、NW-SE 向节理明显切割NEE-SWW 向节理,NWW-SEE 向节理和共轭剪节理伴生明显。
因此,根据构造地质学、地质力学理论可知:研究区不同产状节理形成时期不同,其中NEE-SWW 向节理最早形成,初步时期为中生代、古近纪时期构造运动形成;NW-SE 向、NWW-SEE 向节理形成明显晚于NEE-SWW 向节理,初步判断为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形成,为近南北向区域性挤压作用形成,共轭剪节理与前有方向均不一致,且存在较大变化,初步判断为受N-S 向构造挤压后的左行走滑作用有关。
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
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
尽管油气开采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但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已经在地质勘查和开发领域中取得一些突破。
基于不同的目标和需求,这种技术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裂缝识别、裂缝描述和裂缝解释。
首先,裂缝识别是对裂缝存在的基础性研究,主要依靠现场观察、荧光微观及超声波成像等方式进行。
通过利用这些方法,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确保对裂缝的全面识别,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
其次,裂缝描述主要是对裂缝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记录。
包括裂缝的数量、长度、宽度、方向、连通性等。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数据,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测量工具和技术,如光学偏振显微镜、电子探针等。
最后,裂缝解释是基于对裂缝的识别和描述,结合地层条件、地质历史、流体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对裂缝的生成机理、分布规律以及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作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解读。
以上三个步骤是储层裂缝的综合表征技术的主要内容,结合这些技术可以更准确和全面地了解储层裂缝,进而为油气开采提供有效支持。
同时,这些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在未来的地质勘查和开发中,会有更多的应用和突破。
裂缝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0.40
0.80
1.20
裂缝孔隙度(%)
2021/3/11储层裂缝孔隙度与可动流体孔隙度关系图 6
碳酸盐岩储层:
粘土矿物类型:蒙脱石、绿泥石和伊利石;
粘土矿物含量12.53 - 21.6%,平均20.97%;
粘土矿物和毛细管束缚流体饱和度61.9-91.3%
可动流体饱和度为6.1-38.1%, 平均17.5%
为含裂缝岩石的抗张强度,MPa。
2021/3/11
25
早期温和注水,维持地层压力
若注水太晚:(1)一些裂缝会因地层压力下降过 快而闭合无效;(2)使地层压力下降过多而无法 回升;(3)由于注水难度增大,迫使注水压力提 高,引起超过地层的破裂压力和裂缝延伸压力。
若实施早期强行注水,注入水会充填在渗透性较
2021/3/11
19
合理井距布置的关键问题: (1)必须搞清楚裂缝方向(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 及其渗透性各向异性评价; (2)确定基质和裂缝渗透率的比值; (3)必须考虑压裂方案; (4)水平井开发问题,或与直井塔配; (5)还应综合考虑和适应具体地质因素,包括断 层、砂体分布等。
从裂缝性油藏开发地质角度讲,用不规则井网 和井距来开发是一种趋势,由裂缝和基质次生孔隙 造20成21/3的/11 储层严重非均质性的地质特征相一致。 20
• 具有储层敏感性和压力敏感性
• 具有启动压力与非达西流渗流特征
2021/3/11
2
裂缝与可动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对可动油贡献的主要是孔径较大的次生溶蚀孔 隙(洞)和裂缝系统
造成可动油较低的原因主要是粘土矿物和毛细管 的吸附作用。
岩心核磁共振T2驰豫时间谱
2021/3/11
3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3曾联波(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 要 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区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规律、渗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间距一般呈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并与岩层厚度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层厚度、沉积微相、构造和应力等因素控制。
裂缝渗透性受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裂缝的渗透性最好,但其它方向裂缝的渗流作用不容忽视。
裂缝提高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同时又影响井网部署和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 裂缝 发育规律 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4)01-0011-07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是指空气渗透率<50×10-3μm 2的含油气砂岩储层(李道品,1997)。
由于其岩石致密,脆性大,在成岩过程和后期构造变动中,在非构造作用力和构造作用力影响下可产生各种微断裂和裂隙(本文统称为裂缝),成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所起的储集作用较小,裂缝的孔隙度通常<0.5%。
裂缝主要是提高储层的渗透率或造成储层渗透率强烈的非均质性,裂缝的渗透率通常比基质渗透率高1~2个数量级。
因此,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对提高这类油气田的开发水平,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裂缝发育规律(1)裂缝间距及其与层厚关系通过不同构造类型露头区和岩心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间距常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
从准噶尔盆地火烧山油田及其附近相似露头区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垂直同一组系裂缝走向的间距测量表明,无论是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还是在与岩心直径相同的10cm 直径圆的小范围内对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裂缝间距都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规律,只是10cm 直径圆内的裂缝平均间距小一个数量级(图1)。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
油田开发地质知识点总结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田开发的第一步,它的主要目的是找出石油储集层的分布和规模。
地质勘探主要有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三种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例如地震波、重力场、磁场等)的方法来找出地下构造,并进而推断储层的位置和规模。
地质勘探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钻探,分析岩石岩性、构造特征、岩石构造形态等,找出潜在的储层。
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分析地下水、天然气和土壤中的烃类物质,确定地下储集层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2. 储层地质储层是指地质构造中能够储存油气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岩石体系。
了解储层地质对于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非常重要。
储层的类型包括孔隙型储层和裂缝型储层。
孔隙型储层是指储层中具有一定的孔隙度,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裂缝型储层是指在地层中存在裂缝或者节理,这些裂缝或者节理能够有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
储层地质特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异质性等。
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孔隙的比例,渗透率是指地层岩石对液体和气体渗透的能力,孔隙结构是指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其分布状态,异质性是指储层岩石的非均质性。
3.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工程是指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于储层地质进行进一步评价和开发的工程。
油田开发地质工程主要包括测井、射孔、油藏工程和油田开发规划等。
测井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对井筒附近的地层进行测量和记录,了解地层的性质和构造。
射孔是指在井筒中钻孔,用来改善井眼与储集层的通透性,增加油气的产量。
油藏工程是指通过注水、注气和采用化学驱油等方法,提高原油开采的有效性和储量。
油田开发规划是指对于油田地质情况、油藏特性和现有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油田开发方案,包括井网布置、注采工艺、生产规模等。
总的来说,地质知识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了解地质情况,可以有效地指导油田勘探、开采、生产和管理,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资源。
石油地质行业裂缝型储集层
Reservoir gy
3、裂缝的作用
裂缝可以使一些不具备孔隙的岩层变成储层和生产层。 开启裂缝的存在可提高储层的渗透率、使一些低渗透率 油层具有开采价值。 张裂缝穿过盖层并破坏其封闭性,开启的裂缝可成为油 气散失的通道。 裂缝能改善储层的渗透率,加快采油速度,但总的来说 对于提高采收率是不利的。裂缝延伸越远,与基质孔隙 的渗透率差别大的裂缝,越是对提高采收率不利。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裂缝性储集层以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特殊性、 油气藏形成的复杂性、油气井钻探的风险性而吸引 了众多的石油地质、开发地质工作者。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裂缝储集层概述 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影响因素 裂缝性储集层的发育条件 裂缝识别与描述 裂缝预测
储层地质学
天然裂缝与人工诱发裂缝的区别
Reservoir Geology
人工诱发裂缝的识别特征:
1,断口很不规则或呈贝壳状。 2,平行于岩心抓痕或定向刻槽。 3,诱发裂缝总是平行岩心轴线。 4,岩心在岩心筒内扭转导致螺旋式形状。 5,岩心中心线的张性缝。 6,岩心与钻头间不稳定摩擦滑脱引起花状缝。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1)岩心裂缝识别
岩心裂缝识别于描述是地下储层裂缝最直接的第一性 资料,主要描述裂缝的顶深、倾向、倾角、投影长L、 中心距H、开度B、裂缝面性质,并对天然裂缝和人 工裂缝进行区分。 天然裂缝识别、裂缝产状、裂缝力学性质、裂缝形态、 裂缝充填物、裂缝组系、微裂缝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9)矿物发生相变可造成体积的缩小而产生微裂缝。便如方 解石向白云石转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均可导致体积减 小,产生裂缝。 10)岩石在冷却的过程中会发生收缩而形成裂缝,如玄武岩 的柱状节理。 11)风化作用(各种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可造成裂缝,这类 裂缝对于形成不整合面之下的古风化剥蚀储层特别重要。 12)大的陨石与地壳的碰撞可造成大量的裂缝,并在适当的 条件下形成油气聚集的场所。
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分析
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勘探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于油气储层的研究也日益加深,并从多个角度对油气储层的特征加以阐释,针对以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合理化的理论分析,对油气储层未来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油气储层中形成裂缝的成因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希望通过介绍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建设。
标签: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有效性引言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对于石油探勘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发展阶段而言,全世界范围内仅有百分之二十是可采石油储量,受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处于垂直及平面上的各种非均匀隔挡条件下的地下石油储量很难被开采出来。
于我国而言,此等情况更是如此,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石油储量与世界油田相同,均已进入了高含水阶段的开采时期,地下油气水分布较为复杂,这就在更大程度上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对油气储层的认识,通过建模预测改变原有的开采技术。
从某种角度来讲,原有的开采技术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油气储层裂缝现象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油气储层不仅能够作为油气存储空间而独立存在,更能充当油气管道运输油气资源,对于油气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现实情况中却存在很大问题,使其不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用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其中主要的问题则是油气储层的裂缝问题。
针对油气储层裂缝等问题,相关学者在AAPG年会上针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地讨论,结合近年来的发展对油气储层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并提出了新的解决措施,从而减少出现油气储层裂缝的现象,关于油气储层裂缝的研究已从宏观向微观发展,由理论沉积学向应用沉积学发展,并逐渐完善。
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将对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状况等有着更深地研究。
下面文章就针对现阶段油气储层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分析进行详细的阐释,供相关人员参考。
用测井资料识别裂缝方法-第十四章_裂缝识别
泥浆侵入特征与泥浆特性、地层温度、裂 缝宽度的关系如图14-2、14-3、14-3、 14-4所示。
裂缝宽度
1-T=100°C 2-T=20°C
1、裂缝宽度越大,通过的泥 浆越多; 2、开始时,泥浆渗透量大。 3、裂缝宽度越宽,形成的泥 饼深度越深。
图14-2 通过裂缝的泥浆体积与渗透时间的关系 静态渗透
压差△P
1、侵入裂缝的泥浆体 积与压差有关,压差越 大,侵入的体积越大。 2、开始时,泥浆侵入 体积较大。与静态比, 其到达稳态的时间短。
50微米 100微米 150微米
图14-3 通过裂缝的泥浆体积与渗透时间的关系 动态渗透
裂缝宽度
1、压差增大,通过 裂缝的泥浆滤液体积 稍有增大。 2、趋势与前两种情 况类似。
当裂缝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一致时,裂缝有效性好。见图14-6。
图14-6 裂缝区域有效性判别图
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
裂缝
裂缝
图14-7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井壁图象
图14-8 高电阻率裂缝 高电阻率裂缝特点 亮色条带
图14-9 电导率裂缝
裂缝与其它地质现象
裂缝
层理
裂缝与断层
断层 裂缝
图14-13 高角度裂缝的双侧向曲线特征
低阻尖峰
四个极板 出现高电 导率的深 度相同
图14-14 低角度裂缝的双侧向曲线特征
低角度裂 缝
双侧向 呈现负 差异
图14-15 低角度裂缝的双侧向曲线特征
1、利用深浅双侧向判别裂缝倾角
按照裂缝倾角大小可划分为3 个集合, 准垂直缝(70~90°) ; 中间角度缝(50~70°); 准水平缝(0~50°) 。
石油地质学课件——第三章 储集层和盖层
孔喉越粗;平坦段越长,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
孔隙结构定量评价
③饱和度中值压力:非润湿 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 压力(Pc50%),与之对应的喉 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 (r50)。Pc50%越低,r50越大, 则孔隙结构好。
④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 分数(Smin%):当注入汞的压 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 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一般将小于0.04μm的孔隙称为 束缚孔隙。束缚孔隙含量愈大, 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
Pt=Vp/Vt*100% 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 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 管孔隙三类。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 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 根据孔隙度的大小可将砂岩储集层进行分级 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 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e/Vt*100%
(一) 岩石孔隙大小分类
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图
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
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 与渗透率无明显的关系。孔隙 大小主要影响其孔隙容积。因 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的分布与 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变化 很大,不一定以原生孔隙为主, 有时可以是次生孔隙占主要的。
渗透率与孔隙度的关系图
五、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油、气、水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 量分别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的 饱和度。 在油藏中的油、水分布反映出毛细管压 力同油、水两相压力差相平衡的结果,在油藏的 不同高度上的油、水饱和度是变化的。
岩石结构对原生孔隙的影响
分选:粒度中值一定时:分选差的岩石,小颗粒充填大孔隙, 使孔隙度、渗透率降低;分选好的岩石,孔渗增高。孔隙度、渗 透率随着分选系数趋于1而增加,分选系数So<2时,各种粒径的砂 岩孔隙度、渗透率都随So增大而降低;分选系数So>2时,中细粒 砂岩,孔隙度随So增大而缓慢下降;粗粒和极细粒砂岩,So增加 时,孔隙度基本不变。
【石油地质】储集层
➢标准的储集层厚度扣除不合标准的夹层(如泥质
夹层或致密夹层)剩下的厚度。
16
第三节 储集层的侵入
➢泥浆侵入 ➢侵入剖面 ➢侵入特性
17
泥浆侵入及其具体过程:
• 钻井时,由于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此压力差 驱使泥浆滤液向储集层渗透; • 在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泥浆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在井 壁上沉淀下来形成泥饼; • 由于泥饼的渗透性很差,当泥饼形成以后,可认为这 种渗滤作用就基本上停止了。 • 在这之前,主要是泥浆滤液径向渗透的过程;此后, 泥浆滤液在纵向的渗滤作用将显著表现出来,油、 气、水和滤液重新重力分异。 • 以上过程称为泥浆侵入。
3
三、储集层的分类
通常按成因和岩性把储集层划分为三类:
➢碎屑岩储集层 ➢碳酸盐岩储集层 ➢其他岩类储集层
4
碎屑岩储集层:
➢1、岩性: ➢陆源碎屑岩,包括粉砂岩、细砂岩、砂岩、砂砾
岩、砾岩。
➢碎屑岩储集层的上、下一般以泥岩层作为隔层,
在油井剖面上就形成了砂岩层和岩泥层交互的砂泥 岩剖面。
5
碎屑岩储集层:
18
为什么要研究储集层泥浆侵入?
✓正是由于泥浆的侵入,改变了储集层的原有特性,
如流体类型、流体饱和度、渗透率、声、电、核等 特性,使得测井测量值不能反映真实地层的性质;
✓同时,储集层的侵入特性是进行测井系列选择的
基本依据之一。
19
侵入剖面
Rt
SW
原状地层
Rt SW RXO Ri SXO
可动油气饱和度Shm 残余油气饱和度Shr
水,在自然条件下油是气不所能充填的孔隙体积占
自由流动的,称之为整束个缚孔水隙体积的百分比。
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
作者简介:季玉新,高级工程师,1967年生;1988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石油物探专业;长期从事物探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工作,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地址:(100083)北京市学院路31号。
电话:(010)82312643。
E 2mail :jiyx @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季玉新(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处理解释中心) 季玉新.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及应用.天然气工业,2007,27(增刊A ):4202423. 摘 要 裂缝性油气藏有着巨大的勘探潜力,在实际生产中发现了不少裂缝性的油气藏,且都有高产井发现。
裂缝性储层,各向异性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
为此,在研究和开发这些先进的裂缝预测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了两个典型裂缝性油藏为研究区,根据研究区的裂缝储层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技术,预测了目的层的裂缝方位和分布密度,圈出了目标储层的最有利区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将来裂缝性储层的勘探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技术应用思路,将会带来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题词 裂缝方位 构造应力 方位角 地震勘探 反演一、裂缝储层的特点及技术思路 地壳中所有大小不同的断裂,可以广义地归结到裂缝的概念,包括伴有岩层位移的宏观裂缝,如巨大的断裂,逆掩断层和小型断裂(一般正断层和逆断层),以及地层没有明显位移的岩石小裂缝(微裂缝)。
地层中裂缝发育与否的信息,无非从岩石力学特征、应力应变特征、地震测井等观测数据中表现出来,根据目前的技术现状和目标区的储层裂缝特征,利用综合裂缝储层预测技术来进行裂缝储层的预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老探区往往首先具有大量翔实而准确的构造信息资料,从地质力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地质构造运动过程和对裂缝形成的作用,对于油田在裂缝性油藏尤其是构造裂缝为主的油区来说,这将是最快速、直接和有效的技术。
然后,从含有丰富地下地质信息的地震资料研究入手,在进行岩石物理特征分析和正演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属性的优势,得到裂缝储层的地震属性特征,用高质量地震资料做好多方位角地震信息处理,用研究的多方位地震定量计算目的层的裂缝方位和分布密度,圈出目标储层的最有利区域。
石油地质学第3章储集层与盖层
物源
沉积环境
沉积后作用
碎屑颗粒成分
结构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1、物源及沉积环境
受物源和沉积环境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碎 屑颗粒的粒度与分选、碎屑颗粒的排列方式与圆球度、基质含量
1)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 碎屑颗粒的构成:石英、长石、云母、重矿物、岩屑 ( 石英+长石 >95% ) • 耐风化性: 石英 > 长石 • 亲水/亲油性: 长石 > 石英
“正常情况” “煤”
孔隙结构的主要变量
(据Wardlaw,1990)
(a)孔隙形状
(b)孔-喉连通性
(c)不相关的孔-喉结构 (d)相关的孔-喉结构
(e)空间无序的孔隙结构 (f)空间有序的孔隙结构
第一节 储集层 2、孔隙结构的研究方法
(1)压汞法(mercury porosimetry)
A、原理:模拟地层条件下,油气的运移--是非润湿相流体 (油气)不断排驱储层孔洞缝中的润湿相流体(水)的过程。
(Photograph by R.L. Kugler)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2、化学压实作用 发生在颗粒接触点上,即应力集中点上明显的溶解作用。
• 造成颗粒镶嵌接触或缝合接触,使粒间孔变小 • 溶解物质的再沉淀, 进一步使 Ø、K 降低
压溶造成的硅质胶结
孔隙空间缩小
石英增生 压溶接触
第二节 碎屑岩储集层
3、胶结作用
• 胶结物的含量是影响储集物性重要因素
e=VVcrp 100%
• 常简称为“孔隙度” • 储量计算的重要参数 • 储集层大多在10-20%
第一节 储集层
按孔隙度对储集层的评价
孔隙度 (100%)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
试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与特征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采用了压裂技术来提高油井的产能。
压裂技术通过在油井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地层岩石断裂,形成裂缝,从而增加油井的产能。
下面我们来分析大庆油田压裂裂缝的形态与特征。
一、裂缝形态1. 平直裂缝:这是最常见的裂缝形态,裂缝沿垂直于井筒的方向延伸,具有直线状的特点。
平直裂缝形态一般出现在岩性较坚硬的地层中。
2. 弯曲裂缝:这种裂缝形态是由于地层中存在弯曲的缺陷或压力的影响导致的。
弯曲裂缝通常呈曲线状,有时会呈现出S形或Z形。
3. 阶梯状裂缝:这种裂缝形态常出现在砂岩、灰岩等具有明显层理的地层中。
裂缝的形态呈阶梯状,裂缝之间有一定的高差。
4. 支裂缝:这种裂缝形态是裂缝主支汇聚成的特殊形态。
支裂缝通常正交分布,与主裂缝形成“网格状”。
二、裂缝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
裂缝通常沿着地层的走向延伸,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裂缝的密度和长度会随着注入压裂液体的压力和注液量的变化而变化。
2. 长度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长度通常在几米至几十米之间,不同地层的裂缝长度有所不同。
裂缝长度对增加油井产能有重要影响,较长的裂缝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
3. 宽度分布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宽度通常在毫米至几毫米之间。
裂缝的宽度会随着地层的岩性、裂缝形态和施工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4. 连通性特征:大庆油田的压裂裂缝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连通性,裂缝之间可以相互汇聚形成裂缝网。
具有较好连通性的裂缝会增加地层的渗透性,提高油井的产能。
大庆油田压裂裂缝的形态与特征主要包括平直裂缝、弯曲裂缝、阶梯状裂缝和支裂缝等形态特征,以及空间分布、长度分布、宽度分布和连通性等特征。
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压裂施工提供参考,提高油井的产能。
《2024年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范文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主体开发方式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已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重要领域。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油藏类型,其开发方式的研究对于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开发方式,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特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指以裂缝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碳酸盐岩油藏。
其特点包括: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和溶洞分布不均;储量丰富,但采收率低;油藏压力变化大,易出现突水、突油等现象。
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方式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三、主体开发方式研究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以下主体开发方式:1. 垂直裂缝开发垂直裂缝开发是一种常见的开发方式,通过钻井和注入高压流体,使油藏产生垂直裂缝,提高储层的连通性和采收率。
该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需考虑裂缝的发育情况和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地震、测井等资料,确定裂缝的分布和发育情况,优化钻井和注入参数。
2. 水平井开发水平井开发是一种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方式。
通过钻水平井,可以有效地穿透裂缝和溶洞,提高储层的连通性和采收率。
该方式的优点是采收率高、成本相对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水平井的轨迹设计、钻井工艺和完井方式等因素。
3. 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是一种通过注入水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的开发方式。
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注水可以有效地扩大裂缝和溶洞的空间,提高储层的连通性。
该方式的优点是成本低、技术成熟,但需注意控制注水量和注水速度,避免出现突水等安全问题。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本文采用地质建模、地震资料解释、测井资料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主体开发方式进行研究。
具体技术手段包括:1. 地质建模:建立高精度的储层地质模型,分析裂缝和溶洞的分布和发育情况。
2. 地震资料解释:利用地震资料解释技术,确定裂缝和溶洞的空间分布和连通情况。
《测井地质学》第七章 测井裂缝识别与评价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8. 井壁成像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8. 井壁成像测井
高角度裂缝图版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8. 井壁成像测井
方解石充填裂缝图版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8. 井壁成像测井
垂直缝合线图版 垂直缝合线图版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8. 井壁成像测井
现结论Ⅲ类
原结论Ⅰ类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3.岩性密度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4.声波全波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DSI斯通利波方式
X-MAC低频单极子方式(轮古18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4.声波全波测井-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5. 地层倾角测井-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综合
轮古15-2井X—MAC处理成果 (交叉偶极方式)
天东29井DSI处理成果 (偶极横波方式)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测井综合响应
岩心照 片
阿克1井核磁共振解释成果图
阿克1井第四筒岩心砂砾岩照片与FMI图像对比图 (FMI图像反映砂砾储层裂缝发育)
第八章 裂缝储层的测井识别与评价 一、裂缝储层概述 二、裂缝的测井响应 三、裂缝有效性的测井评价及参数计算 四、裂缝储层的综合评价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储层裂缝预测是石油工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储层裂缝的形成不仅会导致石油储层的损害,还会对油气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和产能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预测储层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确保油气田的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储层裂缝的形成是由地质力学因素引起的,主要包括构造应力、地球运动和岩石本身的力学特性。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经济有效的注水、生产压力等作用下,储层岩石受到应力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孔隙中的岩石发生应力分配、位移和破裂。
研究储层裂缝的形成机制有助于预测和评估储层裂缝的分布和演化。
储层裂缝的预测研究主要包括实验室试验和数值模拟。
实验室试验通常会模拟地质力学环境下的裂缝形成过程,并通过测量和分析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来评估储层裂缝的形成潜力。
数值模拟是一种简单且经济有效的预测储层裂缝的方法,它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裂缝的形成过程。
数值模拟通常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和格点法等。
在储层裂缝预测研究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岩石力学特性、地应力场、岩石断裂和裂缝扩展机制、流体力学效应等。
首先,需要对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进行实验测试,以获取岩石的力学参数。
然后,需要构建地应力场模型,通过采集和分析现场地质数据来确定地质力学条件。
在模拟储层裂缝的形成过程时,需要考虑岩石的破裂机制和裂缝的扩展规律,例如剪切破碎、拉张破裂等。
最后,需要结合流体力学效应,研究裂缝对流体流动和产能的影响。
储层裂缝预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模拟和预测储层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为石油工业提供有效的工程解决方案。
通过准确地预测储层裂缝的位置、形态和扩展趋势,可以优化油气开采方案,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开发效率。
此外,储层裂缝的预测还可以为地质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石油工程师更好地了解油气储层的结构和特征。
尽管储层裂缝预测研究在油气工业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储层裂缝的形成机制复杂,相关的地质过程和物理变化现象难以准确模拟和预测。
油气藏裂缝探析
油气藏裂缝探析在碳酸岩储层与致密储层中,裂缝是油气藏中流体的主要渗流通道,对油气井的产能有直接的影响,决定了基质的泄油能力和油井的供油面积,是油气藏开发方案研究的重点[2]。
因此,在裂缝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裂缝系统发育及其分布规律。
1裂缝信息根据裂缝信息的属性,可以归为以下几种:地质力学信息、地球物理学信息、地质统计学信息、渗流力学信息;根据裂缝位置,可以分为:空间点信息、平面点信息、平面区域信息、全局信息;还可以笼统分为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等。
1.1地质信息(1)露头信息:研究露头是获取地质构造与裂缝等关系全貌的最好办法[3],也是建立裂缝原模型的基础。
(2)岩心信息:观察取自目的层的岩心是取得裂缝信息最直接的方法。
全岩心可提供裂缝倾角和密度数据以及有关岩石强度、岩石组构,裂缝与基质串流能力的数据。
(3)薄片信息:用显微镜对裂缝进行观察是裂缝研究中直接的方法之一。
主要特点是对岩石中存在的微裂缝进行统计和描述,局限于裂缝的微观情况,镜下观察以下内容:裂缝的形态、宽度、长度、缝面情况、溶蚀及充填情况、裂缝系数、成因类型以及分期配套关系与裂缝和岩石颗粒及孔隙的关系。
对于定向薄片还可以估计裂缝的产状。
1.2地球物理信息(1)测井信息:测井是识别垂向裂缝分布的主要技术。
近几十年来,人们在用测井识别垂向裂缝方面做出很大努力并取得比较大的进展。
(2)地震信息:地震的优点是覆盖面广,获取的信息量大。
但由于地震资料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多解性。
1.3钻井工程信息钻井液漏失可能和天然裂缝、孔洞、地下洞穴或次生裂缝有关。
当钻到各种次生孔隙的地层时,机械钻速可大大增加,因而用于间接探测裂缝。
此外,还包括井壁崩落、固井质量显示、钻井曲线分析等,但这些方法仅能定性判断裂缝的存在。
1.4油藏工程信息(1)试井信息:针对裂缝体系根据流体流动状态特征,可以用产量和压力试井数据识别和评价裂缝。
由于试井解释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其在裂缝评价中的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裂缝储集层类型
纯裂缝储集层 裂缝-孔隙型储集层 孔隙-裂缝型储集层 孔隙-洞穴-裂缝型储集层 裂缝-洞穴-孔隙型储集层 裂缝-溶洞型储集层 孔隙型储集层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5、裂缝油藏类型
裂缝非均质油藏 石油储量主要赋存于孔隙中,裂缝中不储存有意义的储量, 裂缝有一定的流体渗流能力,而加剧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纯裂缝性油藏 石油全部储存在裂缝中,并全部依赖裂缝流动。 双孔隙度油藏 在裂缝和孔隙中都有一定的石油储量,但开采中石油必须 依赖裂缝渗流往井中供油,孔隙中的油只能通过裂缝产出。 双渗透率油藏 在裂缝和孔隙中都有一定的石油储量,开采中裂缝和孔隙 都可以分别向井中供油。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2、裂缝形成的影响因素
裂缝的形成是由于受力的作用而使得岩石的结合面发生 变化而产生的,因此其影响因素归根结底包括两大类: (1)构造应力 作用在岩石上的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边界条 件等直接控制了裂缝的发育。 构造运动对裂缝储集层的形成、演化起着重要作用。不 管区域性构造运动方式是升降为主还是侧向挤压为主, 都会控制和影响裂缝的发育。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1、裂缝的识别
识别储层中裂缝系统并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是 油气开发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裂缝识别是裂缝描述的重要内容,是一项探索 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裂缝的形成和分布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表现不同。目前 识别裂缝主要通过如下手段: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7)区域裂缝。区域性裂缝是在区域在大面积上发育的裂 缝,这种裂缝在大面积内切割所有局部构造,走向相对 稳定。破裂面沿裂缝延伸方向无明显水平错位,且大致 垂直于层面。区域裂缝与局部构造裂缝的主要差别在于 其几何形态简单、稳定,裂缝间距相对较大。 8)失水可造成在沉积岩石中产生裂缝。其中由矿物脱水 形成的裂缝对储层的孔隙意义最大。脱水是沉积物体积 减小的一种化学过程,这些过程包括粘土的失水和体积 变小或凝胶或胶体的失水和体积变小。脱水作用所形成 的裂缝在沉积物三维空间内发育成三维多边形网络,分 布均匀,裂缝的连通性好。这种脱水裂缝可见于泥岩、 粉砂岩、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中。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6)缝合线构造。缝合线是压溶作用的产物,在骨架孔隙 度相对较低的碳酸盐岩中比较常见。缝合线不是开启的 裂缝,不具连续的渗透率。缝合线常与一种很短的张性 裂缝垂直相交。这组张性裂缝的方向与σ1方向平行,在 大多数情况下垂直于岩层层面。当这些张裂缝与压溶相 联时便成了缝合线的“牙齿” ,对储层的渗透率有改善。 压溶对埋深比较大的碳酸盐岩储层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4)与流体压力有关的裂缝是非构造应力变形情况下常见 的张性裂缝。岩石孔隙压力的增加可大大降低岩石的极 限压力。由于岩石的抗张极限强度较抗压极限强度要低 得多。因此,岩石孔隙压力在某些情况下可超过围压并 使岩石产生张性裂缝。 5)由于盆地内部的差异运动或其他原因使沉积盆地的一 部分或全部上升,上覆部分地层被剥蚀,使上覆压力降 低。上覆压力的释放可以在岩层中产生平行于岩层方向 的裂缝。此外由于盆地地形变化,地形抬高处含水层中 的地层水向盆地深部流动,当地层深处地层中的水压超 过一定程度后,可能产生天然水压裂缝。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从储集层意义上讲多条微裂缝较单条大裂缝更有价值。 这是因为: 当裂缝在围压增大时将随之闭合,即使在地表附近较宽 大的裂缝在埋藏较深时,其宽度也会减小,而微裂缝的 减小幅度相对低。 单一宽大裂缝易受地下水的作用而产生充填作用,从而 导致有效裂缝快速减小。 多裂缝的裂缝面积较单裂缝大,溶蚀效应较单裂缝大。 要形成良好的裂缝系统,应具备以下条件: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1、裂缝
裂缝是一种岩石间丧失结合力的空间面。 裂缝两侧的岩石发生了显著位移则称为断层。而没有 发生较大位移则称为节理。 裂缝的存在是裂缝性储集层形成的必要条件。 裂缝的空间分布影响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和油水运动规 律,最终影响油气采收率。 裂缝研究是储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1、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
裂缝是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概况起来包括如下 几方面:
1)与水平挤压作用有关的褶皱 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层状岩石会发生褶皱。
裂缝一般发育在褶皱的顶部。常见的有三组裂缝,一组 为与最大水平应力平行的张性裂缝,是区域应力直接作 用下形成的;第二组为与水平最大压应力成一角度的一 组剪切裂缝,也是在区域应力作用下直接造成的;第三 组裂缝为垂直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上的张裂缝,是由于 褶皱时在背斜顶部由于岩层弯曲造成的局部应力场而形 成的张性裂缝.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裂缝性储集层以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特殊性、 油气藏形成的复杂性、油气井钻探的风险性而吸引 了众多的石油地质、开发地质工作者。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裂缝储集层概述 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影响因素 裂缝性储集层的发育条件 裂缝识别与描述 裂缝预测
B、长间距声波测井(Long-Spaced Sonic Log,简称LSS)
LSS遇到裂缝后,声波的能量从一种波的形式转换到另一 种形式(如从Stoneley波到Pseudo—Ralyleigh波),因此接收 到的能量变弱。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C、全波列声波(Array—Sonic)
Reservoir Geology
白云岩裂缝级别层次特别丰富
储层地质学
2、有利的构造部位
Reservoir Geology
裂缝时构造运动的结果,裂缝的发育与断层和褶皱密切相关。
(1)褶皱上的有利部位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2)与构造作用时期的关系 在构造运动的早期,地层变形不太强烈时所产生 的裂缝主要在脆性薄地层中,且裂缝产状微垂直 与构造走向。 构造运动的中晚期,裂缝发育在较厚的地层中, 切产状平行于走向。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1)岩心裂缝识别
岩心裂缝识别于描述是地下储层裂缝最直接的第一性 资料,主要描述裂缝的顶深、倾向、倾角、投影长L、 中心距H、开度B、裂缝面性质,并对天然裂缝和人 工裂缝进行区分。 天然裂缝识别、裂缝产状、裂缝力学性质、裂缝形态、 裂缝充填物、裂缝组系、微裂缝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2)岩石性质 岩石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裂缝的发育程度,脆性岩石易 产生裂缝,塑性岩石不易产生裂缝。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3)储集层厚度及地层组合 储集层厚度也是影响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地层厚度 越大,裂缝密度越小、宽度越大。 当地层为薄层时,常为层间滑动,裂缝发育少。当地 层为单厚层时,裂缝穿层明显。
裂缝的存在会使全波列声波仪器接收到回波的能量降 低,这是因为沿裂缝面部分能量被反射,部分被折射, 部分可能转换成为其它形式,这种方法对近水平的裂 缝比较有效,但对垂直裂缝反应不太明显。全波列声 波同时记录横波与纵波,所以可以计算岩石的比高是岩层中裂缝存在的标志。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A、变密度测井(Variable Density Log,简称VDL)
进入裂缝带,VDL表现为图象的突然变化,变得模糊不清, 或出现人字状图形。但应注意,在VDL测井图上,图象模 糊不清或出现人字状图形并不一定指示裂缝带的存在。不 同岩性的薄互层也可造成这种异常。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2)垂直于岩层层面向上的局部应力可使沉积岩产生弯曲, 形成穹隆或隆起等正向构造,这类构造可在张性环境下 形成。裂缝的发育从与下伏基底或地垒岩块直接接触的 岩层向上延伸,形成垂直裂缝,并在其边缘形成倾斜的 裂缝。 3)伴随断层发育的裂缝。任何大的断裂带都是由许多不 连续的、规模不大的小的断层系组成的,纵横相联的断 层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断裂带。裂缝的密度和强度通常 随远离断层而变小。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1、有利的岩石类型
脆性岩石有利于裂缝发育,通常胶结致密的碳酸盐岩 较孔隙发育的砂岩的脆性强,泥质含量较高时不易产 生裂缝。较好的岩石主要有: 砂岩中粒度较小的细砂岩、粉砂岩 泥质含量较低的亮晶灰岩、白云岩。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储层地质学
储层地质学
Reservoir Geology
6、裂缝描述与研究的内容
1. 裂缝产状:倾角、走向,与储层产状关系 2. 裂缝规模:纵向穿切深度,横向延伸长度,分布密度 3. 裂缝开启程度,充填程度及有效开启程度 4. 裂缝力学性质识别 5. 裂缝组系及油藏内发育分布规律 6. 裂缝的储油能力(φ)和渗流能力(K) 7. 裂缝的成因 8. 裂缝综合评价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