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泌乳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泌乳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940b4a3d1f34693daef3eb2.png)
泌乳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一、饲喂的种类
1.精料:按通知单饲喂。
2.干草:以苜蓿、羊草为主,每天保持在3公斤以上。
3.青贮:每顿不得少于10公斤以上。
4.小苏打:(按通知单饲喂)
5.盐砖:保持天天有,不得间断.
注意:精料不能多喂干草不可少喂
二、饲喂时间:早、中、晚挤奶开始时间:5:00、12:00、19:00,挤奶后马上喂牛,挤三次喂三次。
三、饲喂顺序:干草→青贮→精料→多汁料→干草;或精、粗料搅拌均匀后饲喂。
四、饲喂方法:饲喂青贮或干草时,必须抖去尘土和异物。
以免牛吃到不消化的东西。
每顿添草不得少于三次,要做到少添、勤添。
五、清槽:饲喂前半小时将食槽内的剩余草秸,将草秸推到指定地点。
六、饮水:饲喂后及时供水,冬季不得少于三次,中午10:00---14:00,应当有水;春夏秋三季,奶牛自由饮水;水槽每天清洗一次,每周消毒2次,保持水清洁,无异物。
七、清粪:饲喂后将粪便每天清理三次,牛棚内的粪便清到屋檐外1米处,打成11堆。
八、消毒:各舍白灰消毒由饲养负责,其他消毒由场部派专人负责。
九、记录:观察奶牛采食、饮水、反刍、粪便、发情、发病等情况。
并做记录及时向兽医、配种员报告。
十、保持牛群安静,不得打或惊吓牛。
十一、卫生:每位饲养员必须每天保持通道及辖区路面的清洁,不得有杂物和垃圾。
勤捡垃圾、塑料布、绳和铁丝等异物与饲料袋存放在一起,按时上交库房。
并按规定做好酒糟池清扫工作。
十二、照明:早、晚奶牛采食2小时内,必须采光。
并做到节约用电,采食后2小时后及时关灯。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8cda478f121dd36a22d82b5.png)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提高,畜牧业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奶牛业在畜牧养殖中投入产出率高,经济效益好,但是在农村由于奶牛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回报率差,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为引导农民科学养牛,提高农户饲养水平,现将奶牛的饲养技术介绍如下:一、奶牛不同生长期的饲养方法1、牛犊:新生牛犊按常规方法接生,即用消毒毛巾擦洗去牛犊口鼻部黏液,在距腹皮4指处断脐,剥去软蹄,待牛犊站立后称重、登记。
饲养方法:牛犊自1周龄改为喂常乳;2周龄时训练牛犊吃粗饲料。
常乳哺乳期一般为100-150天。
总喂奶量300-400千克。
喂常乳的方法是:每天喂2-3次,奶中可掺25%-30%的温水,每头牛犊的喂量按其体重的8%计算。
管理要点:保证牛犊充分运动,生后3-5天即可赶到运动场,每天运动不少于4小时,每天刷拭牛体2次。
2、成牛、青年牛:6月龄至配种为育成牛,配种至产犊为青年牛。
此间应根据月龄、性别、体重及畜舍情况及时分群,实行定位管理。
管理要点:每天刷拭牛体2次。
对母牛从12月龄开始每天抚摸乳房,怀孕后每天2次按摩乳房,但不得挤奶。
16月龄左右,体重达375千克开始配种。
妊娠3个月后,注意观察食欲及生理变化,膘情不宜过肥。
3、成年奶牛饲养要点:每百千克体重喂给青贮饲料3-4千克,干草1千克以上,青料11.5千克。
日粮饲喂应按“粗→精→粗”顺序。
分娩后护理:母牛分娩后,应立即给母牛饮温麸水1-2桶。
同时在产床上铺垫褥草,供母牛饮水后休息。
并认真检查产后母牛乳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奶牛的饲养管理原则1、夏季不喂发霉变质饲料,冬季不喂冰冻饲料,不饮冰凉水。
2、保持牛舍内外及运动场清洁卫生。
运动场粪便应及时清理,地面要做到夏季不积水,冬季不结冰。
3、投营养需要配制日粮,保证干物质进食量,保持能量和粗蛋白营养平衡。
4、固定饲喂程序,稳定饲料品种。
无论先粗后精,还是先精后粗,饲喂程序应该固定,不要随意变更。
奶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奶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03ece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d.png)
奶牛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荷斯坦奶牛犊牛饲养管理的术语与定义及营养需求参数、标准化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荷斯坦奶牛犊牛的饲养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57《中国荷斯坦牛》GB/T37116《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NY/T34《奶牛饲养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农办牧[2008]3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及定义适合于本文件。
3.1犊牛Calf犊牛是指出生至6月龄的牛。
又分为:哺乳犊牛和断奶犊牛。
哺乳犊牛:指出生〜断奶的犊牛。
断奶犊牛:指断奶。
〜6月龄的犊牛。
3.2初乳Colostrum指母牛分娩后0-7天产出的乳汁3.3离地式犊牛岛Offthegroundcalfisland指哺乳期犊牛饲养在离地30~70cm,漏粪式单独饲养的专用围栏,所以称之为“离地式犊牛岛”。
3.4犊牛的饲养管理Feedingandmanagementofcalves根据奶犊牛的不同生理阶段和生理特征的营养需求,按照饲养标准规定了奶犊牛的日粮种类、配合比例、饲喂量、饲喂工艺和饲喂技术。
犊牛生产必需的质量环境、保健要求和日常管理需要,规定了犊牛的分群、运动、饮水、卫生保健、圈舍消毒和疫病防治措施等。
4荷斯坦犊牛各阶段的饲养标准与日粮营养浓度表荷斯坦犊牛饲养标准月龄体重(kg)DM采食量(占体重%)DM采食量(kg)粗蛋白(g)净能(MCal∕kg)粗饲料(%) 实施方案0-2852.8-3.01187.530-10鲜牛奶+犊牛开食颗粒料3-41452.83-4181.8010-15断奶犊牛颗粒+优质牧草5-62002.74.0-5.516.51.6540断奶犊牛颗粒+优质牧草3-6月龄高产犊牛日粮浓度推荐如下:干物质采食量(DMI),占体重2.6%;粗蛋白质(CP)占DMI的16%;降解蛋白质,占25〜304CP;非降解蛋白质,占45〜55%CP;可消化总养分(TDN)占69%干物质(DM);维持净能,是1.69mcal∕kg;增重净能,1.07mcal∕kg;中性洗涤纤维(DF)三,占25%DM;钙,占0.6%DM;总磷,占0.4%DM°5犊牛饲养技术要点浦乳期犊牛0-60日龄的饲养技术要点。
奶牛的饲养管理规程
![奶牛的饲养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edf5f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9.png)
奶牛的饲养管理规程奶牛饲养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农牧业活动,也是与牛奶生产有关的技术管理之一。
科学规范的奶牛饲养,不仅能保证牛奶的质量,而且还能提高牛奶生产效率。
为此,我们本着科学养牛,保证牛奶品质的原则,制定本《奶牛的饲养管理规程》,以指导养殖户正确饲养奶牛,促进农牧业发展。
一、饲养内容1.准化的牛舍和其他设施:应根据牛的年龄、种类、体型等特点,建造合适的牛舍,保证充足的饲养空间,温度和湿度适宜,环境安静,并配有喂饲、喝水、放牧等设施。
2. 优质饲料:应提供优质、高营养、可消化的饲料,如玉米、高粱、稻谷、小麦、豆粕等,丰富多样,根据每一头奶牛的年龄、体型等特点定制,喂养饲料时要按牛的实际情况调节,以免超用或严重不足造成损害。
3.康管理:对奶牛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疾病症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定期注射预防疫苗,降低疾病发生率。
4. 休息调节:在充分午休和睡眠期间,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给予充足的活动机会,确保牛只能正常咆哮,健康发育。
二、饲养管理1.律严格仔细:奶牛饲养管理应纪律严格,保证每一头牛都得到很好的照顾和优良的饲养环境。
2.料科学管理:保证牛饲料的新鲜度和营养成份,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合理配置动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元素,及时调整饲料的养分比例和质量,以满足牛的营养需求。
3.续改进:应根据牧场实际情况不断改进饲养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充实资金,制定出具有特色的牛奶产品,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实现牧场经营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注意事项1.养环境:牧场应定期疏通排水沟,制定清洁卫生管理制度;应确保畜舍内有足够的通风及阳光,保持干净卫生;牢房装置应运用安全可靠的结构,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的材料。
2.度湿度:室内温度可根据季节变化而适当调节,一般控制在10~20℃,湿度可控制在50~80%之间,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节。
3.病预防:每日查看牛只的饮水量、食量、牛舍的卫生情况等,及时发现疾病症状,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定期注射预防疫苗,降低疾病发生率;及时对畜房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0f257442b160b4e767fcfb2.png)
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本规范适用于国营、集体和个体专业户奶牛场高产奶牛群(或个体)的饲养与管理。
(选自内蒙古养殖业扶贫生产技术丛书《奶牛饲养手册》)一、总则1、制定规范的目的,在于维护高产奶牛的健康,延长利用年限,充分发挥其产奶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2、本规范主要是针对1个泌乳期305天产奶量6000公斤以上、含乳脂率3%-4%(或与此相当的乳脂量)的牛群和个体奶牛。
中等产奶水平的牛群或305天产奶万公斤以上的高产奶牛,也可参考使用。
3、本规范和各条内容必须认真执行,各地也可根据这些条款,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本地区情况的“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二、饲料1、充分利用现有的饲料资源,划拨饲料基地,保证饲料供给,1头高产奶牛全年应贮备、供应的饲草、饲料量如下:青干草1100-1850公斤(应有一定比例的豆科干草)。
青贮玉米10000-12500公斤(或青贮青草7500公斤和青草10000-15000公斤)。
块根、块茎及瓜果类:1500-2000公斤。
糟渣料2000-3000公斤精饲料2300-4000公斤(其中高能量饲料占50%,蛋白质饲料占25%-30%),精饲料的各个品种应做到常年均衡供应,尽可能研制供给适合本地区的经济、高效的平衡日粮,其中矿物质饲料应占精饲料量的2%-3%。
2、每年应对所喂奶牛的各种饲料进行1次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并反复作出饲用及经济价值的鉴定。
3、大力提倡种植豆科及其他牧草。
调制禾本科干草,应于抽穗期刈割;豆科或其它干草,应在开花期刈割。
青干草的含水量约15%以下,绿色、芳香、茎枝柔软、叶片多、杂质少,并应打捆和设棚贮藏,防止营养损失;其切铡长度,应在3厘米以上。
4、建议不要喂青刈玉米,应喂带穗青贮玉米。
青贮原料应富含糖分(例如甜高粱等),干物质在25%以上。
青贮玉米在蜡熟期收贮,禾本科野草在结籽前收割,各种含水分较多的根茎类应经风干、或掺入10%-20%的糠麸类饲料青贮,也可将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贮。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494b57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ed.png)
1、犊牛哺育、犊牛出生后1 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 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 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置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 60 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 1 千克摆布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 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 7 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
断奶至 30 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 ,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
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 (1)干奶期。
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 60 天摆布住手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者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 4 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 ,并药浴后再也不挤奶,若乳房浮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者治疗后再干奶。
(2) 围产期,产前 15 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 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 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 ,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 ,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
(3)泌乳期。
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 1—20%的精饲料,特别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 101—200 天),日粮精粗饲料比 50:50。
粗纤维不低于 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 201 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 40:60,粗蛋白质 12%,粗纤维不低于 18%。
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赋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 ,或者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 厘米摆布)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奶牛普通在 8—12 月龄、达成牛体重 45%时浮现初次发情,称初情期,12—14 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 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 70%或者 375 千克体成熟时,才干配种。
1、哺乳犊牛饲养操作规范
![1、哺乳犊牛饲养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587685071fe910ef02df8c7.png)
哺乳犊牛饲养管理操作规范哺乳犊牛是指牛初生到断奶这一阶段。
初生犊牛从母体内到体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自身抵抗力较差,但生长发育旺盛,代谢强度大,需切实加强饲养管理。
犊牛饲养管理工作是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强力保障。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提高犊牛成活率、培育健康犊牛。
一、管理目标:1、提高犊牛成活率,1—70 日龄犊牛死亡损失率<5%;2、犊牛早期生长极大化,断奶平均日增重>0.75kg ;3、实现早期断奶,35—42 天断奶;4、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率,腹泻治疗百分比<15%、脐带感染与呼吸疾病治疗百分比<5%。
二、管理要点:1、犊牛产出后,接产人员应在1-3 分钟内用干净的毛巾擦净犊牛口、鼻、耳中粘液,去除软蹄;断脐带(5-10cm),并用5-10%碘酒浸泡5-10 秒,12 小时内再消毒一次。
2、犊牛出生后应进行称重、记录(早产或体重低于25kg 犊牛为弱仔),填写出生报告、分娩报告,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母犊要进行编号、照相并建立相关档案。
迟早进行母子分离,将犊牛用专门转运车移入预先铺好的干净、柔软垫草的犊牛床,进行单独饲喂;3、出生后0.5-1小时内,要让犊牛吃初乳,初乳初次喂奶量控制在 1.5-2 公斤,4 小时内累计使其吃到3—4 公斤、12 小时内累计吃到6-8 公斤。
初乳每天可喂3-4 次,5-7 天后可转为常乳饲喂,并且转入犊牛栏,日喂2—3 次,数量控制在体重的10%,全天最大饲喂量不得超 6 公斤,奶温35- 38C。
4、出生后2—3 天,经观察无明显的生理缺陷,进行编号打耳牌,耳号书写规范完整、便于识别;打于耳中部,左右各一个。
5、出生2 天要检查犊牛脐带是否有感染。
正常的犊牛,此时脐部周围柔软,如发现犊牛精神沉郁,脐部红肿并有触痛感,要立即报告兽医人员,兽医人员要立即处理。
6、转入犊牛栏的犊牛,实行小群饲喂,每群5—6 头,进行定时、定点、定人、定温、定量饲喂。
干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干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49bbbdf705cc17552709df.png)
干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5.1每天上午清理前一天的剩余饲料。
5.2每次TMR上槽间隔时间要均匀,并均匀分配到饲槽。
5.3每次新TMR上槽后牛群同时进入,在10分钟内把所有的牛固定在饲槽上。
保证固定状态采食90分钟。
5.4牛采食45分钟开始,饲养员要把槽外的饲料扫入槽内并在不同牛之间适当调节饲料供给。
这样的工作一般间隔20分钟进行一次。
5.5运动场中的补草架中不能缺草,补充干草的原则是少量勤添。
5.6保证水槽里常有足量的水,特别注意的是牛群采食放出时、饲养员下班前、晚上睡觉前等时间要将饮水槽充满水。
5.7不定期清理饮水槽,保证水槽和饮水的清洁。
5.8保证盐砖的足量供给和清洁(产前一个月不放盐砖)。
5.9饲养人员不得粗暴的打骂牛,要细心观察和熟知每一头牛的健康状况、采食行为、粪便状况以及分娩日期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有关人员。
干奶牛操作规程
![干奶牛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c93a287a0116c175f0e4856.png)
干奶牛操作规程一、干奶方法:1、快速干奶法:多用于中、低产母牛,3—5天内停止挤奶、减精、停多汁、减次数,一天三挤,一天两次,隔日挤,日产8千克停奶。
2、一次停奶。
停奶前1天,减精料、停多汁饲料。
3、逐渐干奶法:高产牛10—15天减精、青草、青贮、停止按摩乳房、减少次数,产奶5千克以下停奶。
二、措施:1、挤尽奶(停奶前治好乳房炎)2、消毒。
3、注射干奶针。
4、碘酒消毒。
三、饲养管理:干奶前期:产前60天—产前15天。
1、1——15天:精料3千克,干草自由采食,停止按摩乳房。
2、16—45天:膘情差的,精料可达4千克,干草自由采食、补喂青贮、多汁饲料,每天要运动,必要时牵遛。
3、饮水不低于10℃;不得拥挤、猛追、猛赶、防滑、不修蹄、不接种疫苗、不喂冰冻饲料、不采血。
围产期操作规程一、产前15天1、进入产房:停止按摩乳房,每天自由运动,产房事先用2%火碱水消毒。
2、减喂食盐,饲喂低钙日粮,含钙量为平时的1/2—1/3。
或钙在日粮干物质中的比例为0.2—0.4%。
3、临产前7天可逐渐精料至5千克左右,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适当少喂精料和青贮。
4、产前2—5天,精料中增加麸皮含量,以防止母体便秘。
5、准备消毒药品、毛巾、接生用器具。
二、接产1、产房干燥、清洁、温度12℃以上,没有贼风。
2、用3%来苏尔洗刷母体后躯、乳房和外阴,后用毛巾擦干。
3、助产人员穿清洁工作服,鞋底消毒,用3%来苏尔洗手和产绳。
4、母牛有临产症状,用0.1%高锰酸钾擦洗母体外部。
5、产房内保持安静。
6、母牛阵痛开始需1—4小时,犊牛即可顺利产出母牛分娩应其左侧躺卧。
7、母牛分娩后应在半小时内驱使其站立,以利子宫复位和防止子宫外翻。
8、让母牛立刻添干犊牛粘液。
9、喂母牛35℃麸皮钙汤,10千克(麸皮500克,食盐50克,碳酸钙50克)10、分娩后把母牛两肋、乳房、腹部、后躯和尾部等污脏部分,用温来苏尔洗净,擦干,将污草、污物、粪便消除出去,并进行消毒。
奶牛饲养控制技术
![奶牛饲养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78d2de240c844769eaee2e.png)
奶牛饲养控制技术(一)品种选择1.引进种牛,应按照GB 16567进行检疫。
2.引进的种牛,隔离观察至少30-45天,经兽医检疫部门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3.不应从疫区引进种牛。
(二)饲养制度1.总的管理(1)奶牛场不应饲养任何其他家畜家禽,并应防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
(2)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的清洁,保证牛奶卫生。
坚持刷拭牛体,防止污染乳汁。
(3)成乳牛坚持定期护蹄、修蹄和治蹄。
2.饲喂管理(1)按饲养规范饲喂,不堆槽,不空槽,不喂发霉变质和冰冻的饲料。
应捡出饲料中的异物,保持饲槽清洁卫生。
(2)保证足够的新鲜、清洁饮水,运动场设食盐、矿物质(如矿物质舔砖等)补饲槽和饮水槽,定期清洗消毒饮水设备。
3.挤奶管理(1)贮奶罐、挤奶机使用前后都应清洗干净,按操作规程要求放置。
(2)乳房炎病牛不应上机挤奶,上机时临时发现的乳房炎病牛不应套杯挤奶,应转入病牛群手工挤净后治疗。
(3)牛奶出场前先自检,不合格者不应出场。
(4)机械设备应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4.卫生消毒(1)环境消毒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
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火碱或煤酚溶液。
(2)牛舍消毒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枪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
(3)用具消毒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使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等)在使用前后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4)带牛环境消毒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消毒药有: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以减少传染病和蹄病等发生。
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中。
(5)牛体消毒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操作前,应先将牛有关部位如乳房、乳头、阴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降低牛乳的细菌数,保证牛体健康。
草原牧场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草原牧场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6267f269dc5022aaea00df.png)
草原牧场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4.1每天上午清理前一天的剩余饲料。
4.2每次TMR上槽间隔时间要均匀,并均匀分配到饲槽。
4.3每次新TMR上槽后牛群同时进入,在10分钟内把所有的牛固定在饲槽上。
保证固定状态采食90分钟。
4.4牛采食45分钟后开始,饲养员要把饲槽外的饲料扫入槽内并在不同牛之间适当调节饲料供给。
这样的工作一般间隔20分钟进行一次。
4.5运动场中的补草架内不能缺草,补充干草的原则是少量勤添。
4.6保证水槽里常有足量的水,特别注意的是牛群采食完放出时、饲养员下班前、晚上睡觉前等时间要将水槽充满水。
4.7不定期清理饮水槽,保证水槽和饮水的清洁。
4.8保证盐砖的足量供给和清洁。
4.9饲养人员不得粗暴的打骂牛,要细心观察和熟知每一头牛的健康状况、采食行为、粪便状况以及分娩日期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有关人员。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9106f5f01dc281e53af0e8.png)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犊牛阶段的管理[出生至六月龄]犊牛消化生理及生长发育特点对疫病抵抗力、外界环境适应力及体温调节力差:新生犊牛消化器官未发育健全,瘤网胃只有雏形而无功能,真胃以后消化道的消化机能尚在发育之中;生长发育快;体格及消化器官可塑性大。
主攻目标提高成活率;促进胃肠道发育;塑造乳用体型;提高日增重,保证哺乳期日增重900—950克,力争6月龄断奶体重达到165—175公斤。
犊牛管理技术规范1.犊牛哺乳期管护要领坚持“ 两早、三足、四定、二勤”。
即早喂初乳、早补饲;足够的初乳喂量、足够的饮水、足够的运动;定量(每日的奶、料必须按方案执行)、定时饲喂、定温(喂奶温度在35—38o c之间)、定质(保证奶和混合料、草的质量);勤观察犊牛、勤刷拭牛体。
出生管理初生犊牛,饲养应用毛巾或布将犊牛嘴鼻周围的粘液擦净,在距犊牛脐部两厘米处剪掉脐带,并用5%碘酊涂擦。
让母牛舔干犊牛身上的胎水,接着称测犊牛体重并作记录。
将犊牛舍温度控制在10—25o C,要求冬暖夏凉,通风良好,干燥清洁。
在出生后半小时给初生犊牛及时喂初乳,特殊情况也必须在生后8小时内喂上初乳,喂量1公斤左右。
在初生后7—10日内用电烙铁或铁烙铁将犊牛抵角生长点破坏,即将抵角生长点烙焦为止,大小为2分硬币一样的面积。
犊牛编号由技术员用耳号钳打号,同时绘制该犊牛的系谱卡片图并建档。
2.喂奶方法犊牛生后半月内最好用啤酒瓶装上奶嘴(即喂奶瓶)喂奶,半月后改用水桶喂奶。
饲养员洗净双手,左手提奶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犊牛嘴里,让犊牛的嘴浸到奶桶里,牛奶则从两指头中间吸入口中,这样训练2—3天即可习惯自饮。
用桶喂完犊牛之后起要用毛巾把犊牛嘴边的残奶擦干,每次奶桶用完之后必须洗干净,喂前用开水烫一次。
哺乳方案将犊牛在110天的哺乳量控制在300—500公斤以内,一日喂3次。
犊牛初生后7天开始加喂犊牛混合料,生后10天开始向牛栏内投放优质青干草,生后30天训练自由采食青贮饲料。
奶牛饲养管理规范
![奶牛饲养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d41d4d5b84ae45c3a358c15.png)
奶牛饲养管理规范前言奶牛饲料成本是生奶成本中最大的单项,饲料和饲养管理是奶牛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奶牛配合最经济有效的日粮,实行科学饲养,维护奶牛健康,延长利用年限,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提高产奶性能,生产优质牛奶,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本规范适用于中、高产奶牛群的饲养与管理。
本规范及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奶牛的饲料奶牛的营养需要和日粮配方设计奶牛的饲养管理1奶牛饲料1.1奶牛饲料的分类饲料分类目前在世界各国尚未完全统一,国际饲料分类法把饲料分为八类, (1)粗饲料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苜蓿、羊草和其它干草。
(2)青绿饲料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新鲜饲草及以放牧形式饲喂的人工种植牧草、草地牧草等,如新鲜黑麦草、胡罗卜、芜菁等。
(3)青贮饲料以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以青贮的方式调制成的饲料,如青贮玉米、青贮黑麦草、青贮豆科牧草等。
(4)能量饲料以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如谷物籽实、膨化大豆等。
(5)蛋白质补充料以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为第一条件,而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如豆粕、棉粕、鱼粉等。
(6)矿物质可供饲用的天然矿物质及化工合成无机盐类,如碳酸钙、磷酸氢钙、氧化镁等。
(7)维生素由工业合成或提纯的维生素制剂,但不包括富含维生素的天然绿饲料在内,如维生素A、B、E等。
(8)饲料添加剂为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防止质量下降,促进动物生长繁殖,保障动物健康而掺人饲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不包括合成氨基酸、维生素不包括在内,如,双乙酸钠、微量元素添加剂等。
中国饲料分类法首先根据国际分类原则将饲料分成8大类,然后结合中国传统习惯将饲料分成16亚类,(1)青绿饲料 (5)干草类 (9)豆类 (13)动物性饲料(2)树叶类(6)农副产品类 (10)饼粕类 (14)矿物质饲料(3)青贮饲料 (7)谷实类 (11)糟渣类(15)维生素饲料(4)块根、块茎、瓜果类 (8)糠鼓类 (12)草籽树实类 (16)添加剂及其他。
养殖奶牛日常管理制度
![养殖奶牛日常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7b24f3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d.png)
养殖奶牛日常管理制度一、养殖环境管理1. 牲畜舍的建设与管理(1)选择合适的场地牲畜舍应选在离水源、饲料储藏地和农作物储藏地近的地方,并要有便于通风的地形。
另外,也要考虑到保护牲畜不受恶劣气候影响。
(2)合理设计牲畜舍牲畜舍要配备隔间,根据不同牲畜的性别、年龄和用途分区,确保每个牲畜都有足够的空间。
此外,还需保证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牲畜粪便,保持牲畜舍干净卫生。
另外,还需定期消毒,预防疾病传播。
2. 饲料管理(1)合理配饲根据不同牲畜的需求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合适的饲料,确保牲畜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生产效率。
(2)饲料贮存饲料储存要避免潮湿和霉变,避免牲畜进食发霉变质的饲料。
此外,还需定期清理饲料储存地,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3. 疾病预防与防治(1)定期检查定期对牲畜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2)疫苗接种根据季节和地区的疫情情况,及时为牲畜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风险。
4. 饮水管理(1)保持清洁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避免水质受污染。
另外,还需定期清洗水贮存设施,防止细菌滋生。
(2)定时补水定时为牲畜补充新鲜水源,确保牲畜喝水的时间和量符合需求。
5. 日常管理(1)定时观察定时观察牲畜的状态,包括外表和行为,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制定日常管理表制定牲畜的日常管理表,记录日常饲养和健康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二、牧场管理1. 牧场规模管理(1)合理规模根据场地条件和养殖技术,确定合理的牧场规模,避免人畜密集导致交叉感染。
(2)分区管理将牧场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养殖牲畜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分区管理,确保牲畜获得良好的饲养环境。
2. 经济管理(1)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养殖成本,包括饲料、药品、劳动力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销售管理规范销售渠道,确保牲畜的销售价格和质量。
3. 人员管理(1)饲养员培训对饲养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奶牛场标准化操作规程
![奶牛场标准化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4357ba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6.png)
奶牛场标准化操作规程一、牛舍建设标准1. 牛舍应建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2. 牛舍应分为饲养区、休息区、生产区和病牛隔离区,并设有消毒池、消毒室等设施。
3. 牛舍地面应平整、坚实,并有一定坡度,以便于清洁和排水。
4. 牛舍应安装通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夏季应采取防暑措施。
5. 牛舍应设有足够数量的饮水设施,保证每头牛都能随时饮用到新鲜清洁的水。
二、牛只饲养管理标准1. 饲养员应具备专业知识,熟悉奶牛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2. 饲养员应按照奶牛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进行饲料配给,确保每头奶牛得到足够的营养。
3. 饲养员应定期观察奶牛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 饲养员应定期对奶牛进行防疫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
5. 饲养员应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
三、饲料管理标准1. 饲料应符合营养均衡、安全卫生的要求。
2. 饲料配比应按照奶牛的营养需求和饲养标准进行配制。
3. 饲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污染的地方。
4. 饲料应定期检查质量,如有发霉、变质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5. 饲料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四、疾病预防与治疗标准1. 建立定期疾病预防制度,加强日常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隔离治疗。
2. 制定针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确保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3. 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和扩散。
4. 对病死牛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传播和污染环境。
5. 对发病牛只进行治疗时,应选择安全、有效、无残留的治疗方法。
6.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牛只的反应和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对患病牛只进行治疗后,应进行跟踪观察,确保其完全康复。
8. 对治疗无效的病牛应及时淘汰,以减少疾病传播和损失。
9. 对发生的重大疫情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10. 在使用兽药时应注意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超标药物。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手册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120e8c1ee06eff9aff807d9.png)
奶牛的饲养管理第一节育犊一、犊牛的培育初生母犊的留养要求发育正常,出生重大于35公斤,犊牛的培育应早期断奶,促进其消化器官的发育,从而提高犊牛的培育质量。
犊牛(0~6月龄)哺乳期3个月,全期饲犊奶量为400千克。
二、犊牛的饲养1.犊牛出生后在1~1.5小时内保证吃上生母初乳(胶奶),哺乳初乳期为7天。
2.犊牛哺乳每日三次,奶温35~38℃,哺乳应做到四定:定时、定量、定温、定员(降温奶必须烧沸,不许烧糊,自然降温至38℃时饲喂)。
3.哺乳后1~2小时,饮35~38℃的温开水,15~20天后逐渐改为生水。
4.犊牛哺乳期为60~70天,全期哺乳量为350~400千克,第一个月每日哺乳量6公斤/头·天,第二个月每日哺乳量5公斤/头·天,第三个月每日哺乳量4公斤/头·天,接近断奶期逐日减量。
5.犊牛出生后7天内在单独哺育栏饲喂,并铺以清洁垫草,注意垫草勤换,第7天后健康者转入犊牛舍饲养。
6.出生后8日龄开始哺喂常乳,并开始训练犊牛吃优质青干草和犊牛料,随日龄增长,逐渐增加饲喂量。
7.犊牛料采用拌湿粉料或颗粒料,还可在精料中掺少量苜蓿粉。
二十日龄开始喂青贮饲料或切碎后的黄萝卜等多汁饲料,饲喂量不限。
同时用优质的干草引导其采食粗饲料,一月龄精饲料增加到0.5千克左右,干草实行自由采食,一般三至六月龄时头日干草喂量可达1.4~2千克、青贮3~4千克、精料1.1~1.3千克。
三、犊牛的管理1.犊牛的生活环境应该适温(5~25℃)、干燥、清洁、宽敞、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2.犊牛出生后母牛犊必须建立系谱挡案,称重、打耳号,画花片,填写父母号等工作。
3.去角在犊牛出生后7~21天内进行,此时去角对犊牛生长发育影响较小,且有效程度高,采用电热去角器或氢氧化钠烧法,将充分加热的电热去角器或氢氧化钠紧压在角根上,旋转大约10秒钟即可,一般不必用消毒药。
4.有条件的剪除副乳头,去除时间在25~45天之间,否则副乳头将影响挤奶操作,携带微生物并有碍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奶牛饲养管理的饲养环境、引种、饲养、管理、综合防疫、牛奶处理和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A级绿色食品奶牛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NY/T 34 奶牛饲养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471 绿色食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472 绿色食品兽药使用准则
NY/T 473 绿色食品动物卫生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3.1 TMR
3.2 DHI
DHI是英文Dairy Herd Improvement (奶牛牛群改良)的缩写,DHI是通过个体产奶牛的测定数据(乳成分和体细胞)的测定,和牛群的基础资料分析,了解现有牛群和个体牛遗传进展,产奶水平,乳成分,乳房炎,繁殖等情况,从而对个体牛和牛群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评定,找出奶牛育种和生产管理上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奶牛生产和育种的问题,这一体系简称DHI。
4 饲养环境
4.1 环境
牛场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4.2 舍内环境
舍内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88的要求。
4.3 选址
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任何畜、禽传染病的地方,还应符合以下条件:
a) 牛场距离垃圾处理场5km以上;
b) 牛场周围3km内不应有化工厂、矿厂和其他畜牧场等污染源;
c) 牛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村镇居民点应2km以上;
d) 牛场不应建在饮用水源或食品厂的上游,距离风景旅游区5km以上。
4.4 牛场布局
牛场内应分设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病牛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生活区应在生产区的上风向,粪污处理区应在生产区的下风向。
4.5 场区
场区内净道和污道分开,不准交叉使用;牛场周围应有绿化隔离带,并设围墙或防疫沟。
4.6 牛舍建设
牛舍应能保温隔热、通风排湿,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腐蚀;牛舍应具备良好的清粪排尿系统。
4.7 牛场卫生
牛场卫生应符合NY/T 473的要求,排放的污染物应实行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
5 引种
5.1 良种母牛引进
引进良种母牛时,应从具有种牛经营许可证的大型种牛场引进,并按照GB 16567的要求进行检疫,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牛。
5.2 隔离观察
引进的良种母牛,应在专用的隔离场隔离观察45d以上,经动物防疫部门检查鉴定健康合格后,方可引进场内供生产使用。
6 饲养
6.1 饲料
6.1.1 饲料品质
使用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T 471的要求,牧草、青贮等粗饲料应是按绿色生资标准生产。
6.1.2 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标准应符合NY/T 34的要求。
6.1.3 饲养方式
牛场应使用TMR饲喂技术,并按照DHI测定结果指导生产。
7 管理
7.1 管理总则
管理应按以下原则执行:
a) 牛场不应饲养任何其他种类畜禽,并禁止周围其他畜禽进入场区;
b) 保持各生产环节的环境及用具的清洁,保证牛奶卫生;
c) 定期刷拭牛体,定期护蹄、修蹄,饲养密度要适宜,提高奶牛舒适度。
7.2 人员管理
饲养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牛场应配备专职执业兽医和配种员。
7.3 饲喂管理
7.3.1 喂料
按照TMR的要求饲喂。
7.3.2 饮水
饮水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7.4 榨乳管理
贮奶罐和榨乳器应按照设备操作要求清洗、消毒和使用;榨乳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8 综合防疫
8.1 防疫
牛群的防疫应符合国家先关规定的要求。
8.2 兽药使用
保持良好的饲养管理,增强奶牛的自身抗病力,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药物的使用;对于治疗患病奶牛及必须使用药物处理时,应按照NY/T 472的要求执行,在停药期后才可以交售商品奶。
8.3 卫生消毒
8.3.1 选用消毒剂原则
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T 472的要求。
8.3.2 消毒方法
8.3.2.1 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场内污水池、下水道出口及化粪池应定期喷洒消毒;在牛场入口设消毒池,在生产区入口设消毒室和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
8.3.2.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进行消毒和更衣,工作服不能穿出场外。
8.3.2.3 牛舍消毒
定期对牛舍进行清扫和喷雾消毒。
8.3.2.4 设施设备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设施、饮水设备和饲料搅拌车等进行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配种用具等)都应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8.3.2.5 牛体消毒
任何对奶牛进行接触性操作前,都应对牛体相关部位进行擦拭消毒。
9 牛奶处理
牛奶的盛装、贮藏和运输应符合NY/T 1056的要求。
10 生产记录
10.1 DHI记录
按照DHI测定项目进行记录。
10.2 兽药记录
购买、储藏和使用记录。
10.3 繁育记录
发情、配种、妊娠、流产、产犊、产后监护、系谱和选种选配记录。
10.4 牛群周转记录
出生、购入、转群、病死牛、淘汰牛和出售牛记录。
10.5 保存时间
所有生产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