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系统 的代偿平衡 建立 , 长期使用 还会 引起
眩晕是 患者主观空间定 向觉错误 , 能 明确叙述 自身转动 ( 自动性 ) 或环境转 动
药源性 眩晕 。在 恢复期 , 物理康 复科 的平
衡训练 同样在 治疗中 占有重要地位 。
慢 性 眩 晕 长期 的眩晕 、 走路 不稳 感 、 头 部活 动
c Hi NE sE co 酗 凇 uN| TY 00C T ORS
临床 进 展
眩 晕 的 鉴 别 诊 断 和 治 疗
张 宪 军
症( 前庭 神 经元 炎 、 R a m a s a y—H u n t 综合 征、 迷路炎 ) , 这 组 疾 病 往往 有 很 重 的 眩 晕 和呕吐 , 可 以有 前期 的感染 , 及 时 的激 素( 或联合抗 病毒 ) 治疗( 通 常 1—2周 ) 是有效 的。临床 经常使 用 的抗 眩晕 药物 如异丙 嗪和地芬尼多等药物 , 一 般提倡只 使用 3天 , 因为这些药物有可能延迟 前庭
医院大多无眩 晕症诊 疗 中心或 耳 一神 经 功 能 检查 治 疗 中心 , 眩 晕 患 者 散 落 在 不 同
科室, 由各 科 诊 治 , 难 免 有 片 面 及 互 相 推
理疗法 , 使前庭 系统逐步适应 、 改善功能 ,
如鼓励 患者沿直线走路 , 定着 固定 的 目标
诿 现象 , 尚无 深入 研究 及大 宗病 例报 道 , 故疗 效不甚满意 。眩晕 的病理生 理基础 、 分类 、 临床诊断定性 、 定位较 复杂 , 现简单 分 为急性 、 慢性 、 发作性 眩晕 , 以利于基层 医生鉴别 诊断和治疗 , 解 除眩晕患者的痛 苦 。那 么 眩 晕 的 正 确 诊 断 和 治 疗 是 什 么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导语:眩晕症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对患者生活有很大影响,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这样对工作造成影响很大
眩晕症是很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对患者生活有很大影响,患有这样疾病后,患者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这样对工作造成影响很大,那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对这样问题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治疗眩晕症方法也是比较选择,选择的时候也不能随意。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眩晕的诊断
1.体格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须特别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眼震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时间,是自发性或诱发性,伴有眼震者多考虑前庭,迷路,小脑部位的病变,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以了解是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有听力减退或消失,则需确定为神经性或传导性,迷路病变及听神经病变常伴听力丧失,有无指物偏向及倾倒现象,明确前庭有无受损,注意有无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者多为小脑,脑干的病变。

(2)耳科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有无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等,电测听,瘘管试验等。

(3)前庭功能试验:包括变温试验(微量冰水试验或冷热水交替法),旋转试验,位置试验(Hallpike位置性试验,即患者坐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偏侧头位使身体快速向下卧倒至平卧位,但头部后仰30°),直流电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试验,眼跟踪试验,必要时作眼球震颤电图。

(4)内科检查:应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情况。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病 偏头痛 其他:
120例(19.83%)
120例(19.83%) 29例(4.79%) 56例
三、常见的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神经内科门诊367例眩晕病因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19例(59.7%) 后循环缺血(PCI) 偏头痛 高血压病 神经症 颈椎病 65例(17.7%) 31例( 8.4%) 18例( 4.9%) 17例( 4.6%) 4例( 1.1%)
头晕[狭义]
眩晕
短时间:数分钟至24h
眩晕伴中枢受累症候
长时间:>24小时,周,月
周围性眩晕
特定体位诱发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与特定体位无关
有听力减退
耳鸣,耳内胀满感
无感染
梅尼埃病
有感染
无听力减退 有/无上感 前庭神经元炎
迷路炎,中耳炎
病例1
患者男性,69岁。 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4小时”来诊。 早上晨起时,在床上向左翻身出现头晕及视物旋转、恶 心,随又躺下,再起时,又出现症状。故不敢起床。目 前头部不动时眩晕不显,转头时容易出现眩晕。 一年前有过类似情况,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和椎动脉供血 不足,服药后渐渐好转。 BPPV
血流速度快=VBI?
缺乏证据的理论假设
颈椎病不是VBI的主要病因
颈椎检查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价值吗? 方法:32例老年的VBI 与32例同年龄(平均年 龄77.6岁)同性别对照,比较颈椎放射学表现 结果:两组放射学表现未见差异,包括椎间盘间隙
狭窄和骨刺的程度
结论:没有理由将颈椎X线作为VBI的诊断常规



查体: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病例2

女性 80岁,主因“发作性眩晕、恶心伴呕吐60年,近2 天再次 发作”而就诊。

眩晕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最佳治疗方法眩晕症,又称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眩晕症的发生可能与内耳疾病、颅内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关,因此治疗眩晕症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眩晕症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眩晕症的困扰。

首先,对于患有眩晕症的患者来说,首要的治疗方法是找到病因。

眩晕症的病因可能有很多种,包括内耳疾病、颅内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患者在出现眩晕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眩晕症的症状。

其次,针对不同病因的眩晕症,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患有梅尼埃病的患者来说,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调节内耳功能来减轻眩晕症状,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手术修复内耳功能来治疗眩晕症,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身体对眩晕的适应能力。

而对于其他病因的眩晕症,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对于颅内疾病引起的眩晕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症,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因此,针对不同病因的眩晕症,医生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另外,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眩晕症状。

比如,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比如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和眼球运动训练,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改善眩晕症状,比如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品,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综上所述,眩晕症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患者在出现眩晕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眩晕症状。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眩晕症的困扰,早日康复。

眩晕症(vertigo)的诊断和

眩晕症(vertigo)的诊断和
在。 • 注解:颅神经表现的存在有助于确定颅窝内受损的水平。 • 体位依赖:中枢性:有时存在;周围性:通常存在。 • 注解:周围性眩晕较中枢性晕厥更倾向于体位性依赖。
常见眩晕症的特征
1,Meniere病:是内耳病变,为迷路的内淋巴水肿。上呼吸道感染为 常见诱因。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症状: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 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和耳鸣。
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病:为内耳耳石器病变或脱位,可能与机
体其他部位局部病灶感染或外伤有关,对老年患者与退变相关。
患者于某种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短暂的水 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无听力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变温试验提示前 庭功能正常。
通常可自行复位,严重者需作复位治疗。
3. 脊 柱 功 能 不 良 (dysfunction of spine , 也 有 称 躯 体 性 功 能 不 良 (somatic dysfunction),从康复医学领域内还有一种解释,是某一节 段可逆性的功能受限。因颈椎功能不良而产生的眩晕,多发生在上颈 段,很少发生在C2-3以下者。
1)耳源性:Miniere综合征、鼓膜炎、中耳炎、耳结石症、急性前庭神经元炎、耳带状 疱疹、迷路炎、中耳或迷路肿瘤、颞骨岩部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或欧氏耳咽管阻塞;
2)中毒性:酒精、链霉素、阿片制剂; 3)心因性:癔症; 4)环境的: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 ;5)眼科:复视; 6)血液循环的: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发作,除外因椎动脉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7)神经科:多发性硬化症、颅骨骨折、颞叶癫痫发作、脑炎; 8)肿瘤:桥脑、小脑桥脑角或第8颅神经肿瘤; 9)血源性:白血病累及迷路部分。
眩晕是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欧洲18~79岁的普通人中眩晕的患病 率是4.9%,一年发病率是1.4%.女性多于男性,年发病率之比大约为 2.7:1。老年眩晕的患病率是年轻人的3倍。

眩晕症治疗方案

眩晕症治疗方案

一、引言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摇晃或上下波动。

眩晕症病因复杂,涉及内耳、前庭神经、大脑、视觉等多个系统。

根据病因不同,眩晕症可分为前庭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药物性眩晕等类型。

本文将针对眩晕症的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诊断与评估1.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等。

2. 体检:观察患者是否有眼震、平衡障碍、听力下降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包括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

4. 诊断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将眩晕症分为前庭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和药物性眩晕等类型。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前庭性眩晕1)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拉明等,可缓解眩晕症状。

2)前庭抑制剂:如氟桂利嗪、氯丙嗪等,可抑制前庭神经冲动,减轻眩晕。

3)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等,可改善脑部血流量,减轻眩晕。

(2)中枢性眩晕1)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可缓解中枢性眩晕症状。

2)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可改善抑郁情绪,减轻眩晕。

(3)药物性眩晕1)停用或更换致眩晕药物。

2)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拉明等,缓解眩晕症状。

2. 物理治疗(1)前庭康复训练:通过一系列训练,提高前庭系统的稳定性,减轻眩晕症状。

(2)平衡训练:通过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

(3)眼动训练:通过眼动训练,提高眼动协调性,减轻眩晕症状。

3. 心理治疗(1)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对眩晕的认知和应对方式,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2)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4. 生活方式调整(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3)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戒烟限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四、预后与随访1. 预后:眩晕症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但仍需长期随访。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眩晕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眩晕(vertigo,dizziness)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

按感觉的不同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前者是指患者感到自身或其周围环境物体在旋转,后者是指患者只有头昏眼花和头重脚轻而无旋转感。

引起眩晕的病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前庭系统病变,由此引起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

【诊断提示】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梅尼埃(Meniere)病:也称内耳眩晕症,是引起周围性眩晕的最常见疾病,多见于中年人。

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波动性、渐进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表现,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其眩晕为旋转性,常突然发作伴有恶心、呕吐。

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

(2)迷路炎:为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

如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及外耳道检查有鼓膜穿孔等则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前庭神经元炎:病前多有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突然,眩晕时伴有恶心、呕吐,但少有耳鸣、耳聋,眩晕持续时间较梅尼埃病持续时间长,可达6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4)内耳药物中毒:以链霉素为多见,多为慢性中毒,常于用药后2~4周开始逐渐出现眩晕,7~10d症状达高峰,常伴有平衡失调、步态蹒跚、听力下降、口周及四肢远端发麻,但通常无眼球震颤,闭目难立征阳性。

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程度较轻。

(5)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可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女性多于男性。

2.中枢性眩晕指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常见于以下疾病。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时,均可发生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常突然发作并伴有头痛、运动障碍(面瘫、肢瘫、吞咽困难等)、站立不稳,感觉异常及恶心、呕吐、出汗、呼吸节律失调、血管舒缩功能紊乱等症状。

眩晕症的诊断标准

眩晕症的诊断标准

眩晕症是一种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

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的病。

建议到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等以明确有无头部占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眩晕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天旋地转、视物旋转、左右摇摆、上下摇摆,有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往往在具备这样头晕症状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肢体无力等一系列伴随症状。

眩晕(Vertigo)是机体对外界空间关系发生定向平衡障碍,产生外周或自身旋转的主观感觉。

有时还可伴有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眩晕与头晕不同,头晕患者只感到头晕眼花,或眼前发黑、头重脚轻等感觉,而无周围景物旋转感。

眩晕主要多见于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见于由其他全身疾患引起。

【病因】(一)耳原性眩晕主要见于内耳病变,也有一些外耳和中耳的疾病。

1.前庭器病变如美尼尔病、迷路炎、迷路外伤、晕动病、前庭卒中(内听动脉或前庭静脉病变)等。

2.第8颅神经病变如听神经瘤、前庭神经炎。

3.脑干(前庭神经核区域)病变脑炎、脑膜炎、脑动脉硬化、延髓空洞症。

(二) 眼原性眩晕屈光不正、青光眼、眼肌麻痹。

(三)躯体疾病引起的眩晕高血压、低血压、贫血、颈椎病、低血糖等。

(四)颅内疾病所致的眩晕颅内占位、小脑出血或血栓、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脑震荡等。

(五)中毒疾病所致的眩晕水杨酸药中毒、奎尼丁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六)精神性眩晕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

【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起病急,常突然发生眩晕,一般病情较重,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者可达数天。

有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错觉,行动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

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常伴恶心、呕吐、耳鸣、面色苍白、出汗等。

眼球可有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震。

此种情况多见于前庭周围性眩晕。

(2)眩晕感觉轻.常可忍受,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周、数月,甚至与原发病同始终。

并有自身向一侧运动,如前进中无意识地偏向一侧方向或有头重脚轻感,或意识障碍,常见眼球震颤。

眩晕症诊断证明书

眩晕症诊断证明书

眩晕症诊断证明书简介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患者常感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探讨眩晕症的诊断证明书,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建议等方面。

病因眩晕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耳问题:内耳是平衡感觉的主要器官,若内耳出现问题,会导致眩晕症。

常见的内耳问题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等。

2. 中枢神经系统问题: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也可能引起眩晕症。

例如,脑部肿瘤、中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眩晕症。

3.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头晕、眩晕等症状。

如抗生素、抗抑郁药等。

4. 心血管问题:心血管系统异常也可能导致眩晕症。

例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症状眩晕症的症状多种多样,患者常常出现以下症状之一或多个: 1. 头晕:患者感到头晕、眩晕,严重时可能无法站立和行走。

2. 旋转感:患者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或自己在旋转。

3. 乌云感:患者感觉视野中出现乌云、黑影等干扰视觉的现象。

4. 不稳定感:患者感觉站立不稳,容易摔倒。

诊断方法为了准确诊断眩晕症,医生常常采用以下方法: 1. 病史询问: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信息,以了解病情。

2.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耳朵等方面的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3. 平衡功能测试:医生可能会进行平衡功能测试,例如眼震测试、姿势平衡测试等,以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

4. 影像学检查:对于病因不明的眩晕症,医生可能会进行核磁共振(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以帮助确定病因。

治疗建议眩晕症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医生可能会采取以下治疗措施之一或多个: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相应的药物,例如抗晕动药、镇静剂等。

2. 物理疗法:对于某些病因明确的眩晕症,医生可能会采取物理疗法,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重置疗法等。

眩晕症治疗方案

眩晕症治疗方案
2.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控制高血压、调节血糖、改善血脂异常等。
-使用抗眩晕药物,如倍他司汀、盐酸氟桂利嗪等,以缓解急性眩晕症状。
-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川穹嗪等,以预防血管性眩晕。
-根据需要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群,以支持神经功能恢复。
-结合中医理论,对于适合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如天麻、钩藤等。
一、引言
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方案旨在为眩晕症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治疗策略,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目标
1.实现精确的病因诊断,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2.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眩晕症状,降低复发率。
3.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康复。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治疗过程,以提高治疗效果。
五、结论
本治疗方案针对眩晕症患者的综合治疗需求,提供了严谨、细致的治疗策略。在实施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个体差异,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期将显著改善眩晕症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助力患者重返正常生活。
4.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五、总结
本方案针对眩晕症的治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旨在为患者提供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为广大眩晕症患者带来福音。
第2篇
眩晕症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
1.病因诊断
-细致询问病史,记录眩晕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耳鼻喉科等方面的检查。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1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1

眩晕的临床分类
----非系统性眩晕

2)非系统性眩晕:又称一般性眩晕。是前庭系统 以外的全身各系统疾病引起,如眼部疾病、高血 压、脑动脉硬化、贫血、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感染、中毒、血液病、神经功能失调和神经官能 症等。其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轻度站立不稳, 无旋转感及眼震,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 自主神经症状。
----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表现

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是:
①旋转性眩晕; ②耳鸣及听力障碍; ③眼球震颤; ④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血压 下降等。
眩晕的临床分类
----系统性眩晕临床分类

系统性眩晕临床可分为:
①中枢性眩晕: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 小脑和皮层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②颈性眩晕:由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是一种中枢性眩晕。其诊断要点 是:有颈椎病;发作性眩晕;可伴有听力障碍;颈部活动或颈部的位 置改变可诱发、加重症状。 ③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致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之间病变 引起。 ④位置性眩晕:可为周围性,也可为中枢性眩晕。当头部处于某一特定 位置时出现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多无耳鸣及听力减退。 周围性位置性眩晕如迷路耳石病;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如第四脑室肿瘤 或囊肿等,此类患者的病情较重,可引起Brun征发作。
眩晕的临床分类
临床上常按眩晕的性质、病变的解剖部位 分类。 (1)按眩晕的性质可分为真性眩晕(有旋转 感)和假性眩晕(无旋转感)。 (2)按病变的解剖部位可分为:

1)系统性眩晕:又称特发性眩晕。系由前庭系 统病变引起,包括内耳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 核、内侧纵束、小脑、大脑颞叶等。
眩晕的临床分类
眩晕的诊断及治疗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4] 变温试验反应消失,而前庭直流电试验 反应 存在——病损位于前庭末梢 [5] 有自发性眼震及眩晕,变温试验诱发之 眩晕不明显——提示病变在后颅窝 [6] 变温试验诱发的眼震、眩晕、指物偏向, 有分离;反常性;反向性——病变位于 脑干。
[7] 前庭功能亢进——神经官能症或迷路炎、 Meniere 早期 [8] 冷热交替法,可发现有无优势偏向
诊断思路
一、病史
眩晕的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
伴随症状 有关病史 有关疾病
二、体格检查
1. 神经系统方面 2. 内科方面 3. 耳科方面 4. 听力学检查:表、音叉试验法,电测听, SISI试验,recruitment试验
5. 前庭功能检查:眼震、倾倒、指物偏向、 Caloric试验、旋转试验、直流电试验、 位置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眼震电图 (ENG)检查
6. 眼震电图(ENG)
记录眼球震颤的各种特征(速度、频率、
幅度、方向) 通过各种诱发试验记录变温性、位置性、 视动性、凝视性眼球震颤。 并可作扫视试验(saccade test)、平稳 跟踪试验(pursuit test)。
五、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旋转性 较短 一致 眼震慢相侧 常有 常有 中枢性眩晕 旋转或向一侧 较长 不一致 不定 不明显 不明显
三、辅助检查
X-ray、TCD、CT、MRI 腰穿检查csf
四、前庭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1.自发性眼球震颤
(1)前庭周围性:眼震为一种方向,如 水平性;眩晕与眼震程度一致,闭目后 眩晕不减轻,固视使眼震减弱,眼震快 相向病损对侧,常有听力减退。
(2)前庭中枢性: 眼震方向不一,眩晕 与眼震程度不一致,眼震不能被固视抑 制,常无听力障碍。

眩晕症有哪些症状

眩晕症有哪些症状

眩晕症有哪些症状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有许多不同的症状。

当人们感到眩晕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头晕、头重脚轻、晕眩、头昏眼花等。

这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眩晕症的常见症状,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头晕。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周围旋转或摇晃的感觉,就像他们处于一个旋转的世界中。

这种感觉可能会伴随着恶心和呕吐感,使患者感到非常不舒服。

头晕还可能导致患者失去平衡,无法站立或行走。

除了头晕,眩晕症也常伴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很重,而身体的其他部分却感觉很轻。

这种不平衡感可能会导致患者摔倒或摔伤。

另一个常见的眩晕症状是晕眩。

患者可能会感到眼前发黑、视野模糊或模糊不清。

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

头昏也是眩晕症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沉重、昏沉或混乱。

这种感觉可能会使患者难以专注或集中注意力。

眩晕症的症状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

对于一些患者,他们可能只会经历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症状。

那么,眩晕症的症状为什么会出现呢?眩晕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内耳问题、神经系统问题、血压异常、药物副作用、焦虑、抑郁等有关。

内耳是平衡感觉的重要器官,因此内耳问题可能导致眩晕症状的出现。

神经系统问题,如脑部疾病或神经炎症,也可能对平衡感觉产生影响。

此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引起眩晕症状。

针对眩晕症的治疗方法因个体差异而异。

对于一些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可能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

例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定期锻炼等都可能对改善眩晕症状有所帮助。

对于一些其他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可能包括抗晕动药物、平衡器官保护剂等。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具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之前应咨询医生。

除了药物治疗,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物理治疗或康复治疗以改善平衡感觉。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3、病灶及病毒感染学说:扁桃腺炎可引发本病,曾有人主张摘除 扁桃体可治疗病变。其他病灶(阑尾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腮腺炎、 上感),出现眩晕伴发突聋,认为是病毒引起。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主要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血液循 环障碍所致。
5、迷路卒中学说:内听动脉起自基底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进入内 听道后分为前庭支及耳蜗支,供应耳蜗、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 分支均为终末动脉,由于内耳血供存在较多先天不足和缺陷,故意遭 受先天或后天损害。
神经内科 张志雄
五、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四)美尼尔氏病
典型表现:发作性疾病、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
病理病因:尸解发现膜迷路水肿、积水、內淋巴液分泌过 多或吸收功能障碍;
1、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学说:血管痉挛所致; 2、代谢障碍学说:代谢失调、组织水肿、服盐过多导 致水钠潴留引起组织水肿;甲减可以引起该病。
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内 耳迷路末梢、半规管中的壶腹嵴和椭圆囊、球囊 中的位置斑)、前庭神经及中枢病变等部位引起 的眩晕;表现为旋转、摇晃、移动、站立不稳、 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和血 压改变。
按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性质分为两类:
假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1、眼源性:眼肌病、青光眼、屈光不正、近视、配镜不合适 等;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补液等 2、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止吐(莫沙比利、地芬尼多)、镇静(地西泮、艾司唑 仑)、扩张血管(甲磺酸倍他斯汀、氟桂利嗪、罂粟碱)、改善微循环 (银杏制剂)、减轻局部水肿(七叶皂苷钠、乙酰唑胺、醋酸泼尼松)等
4、高压氧治疗。
2、本体感觉性:脊髓空洞症、慢性酒精中毒症、糙皮病、恶 性贫血、脊髓梅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当恶心或呕吐消失后, 不应再使用前庭抑制剂, 因 则
・ % ? 2・
肌注或静脉注射; 敏克静 ( *+9:;6),+) %2 *4, 每 5 小时 & 次, 口 服; 甲哌氯丙嗪 ( 7/;9-:;/7+/06),+) &3 *4, < 8 5 小时 & 次, 肌注 或口服; 异丙嗪 ( 7/;*+1-06),+) %2 *4, < 8 5 小时口服。对于慢 性眩晕症患者, 这些药物没有使用的指征。如果恶心是主要 的问题, 应当使用止吐剂; 如果眩晕是主要向题, 则镇静剂更 有帮助。 对梅尼埃病, 限制饮食中盐量 ( &" 2 4 = ( 或更少) 和给予 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 ( >.(/;9-:;/;1-)06)(+ ) 、 氨苯蝶啶 ( 1/)0*! 1+/+,+) 和乙酰唑胺 ( 09+106;:0*)(+ ) , 对缓解眩晕有相当的益 处。 ! " ! # 物理疗法 ( 前庭康复训练) # 对亚急性或慢性期的眩晕 症推荐使用前庭康复疗法。前庭功能丧失后的恢复中有几个
多无自身或外物旋转感觉, 只是头昏、 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 很少伴有恶心、 呕吐、 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除了眼部病 变可有眼性眼球震颤外 ( 无快慢相区别) , 多无其他类型的眼 球震颤。 #" 眩晕的诊断 眩晕的诊断可分为定位诊断与病因诊断两种。 眩晕的定位诊断: 眩晕是一种感觉障碍, 可由不同系统的 病变引起。因此, 单凭眩晕一个主诉症状是不能进行定位诊 断的, 必须参考其他的伴随症状、 体征及辅助检查。在进行定 位诊断时, 首先要确定是那个系统的眩晕, 对于前庭系统病变 引起的眩晕, 应区别是周围性, 还是中枢性损害引起。如属于 中枢性损害, 还要分清是颅后窝、 脑干、 小脑, 还是大脑的病 变。眩晕的性质以及伴随的症状、 体征、 辅助检查对眩晕的定 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 / ! ! 周围性眩晕! 主要表现: !眩晕。迷路前庭器官病损时 所出现的眩晕, 为阵发性发作, 常突然发生, 且很剧烈, 每次发 作持续时间较短, 可数分钟、 数小时或数日渐渐消失, 部分患 者虽然可呈慢性过程, 但由于中枢性代偿作用, 持续时间很少 超过数天或数周。眩晕的性质是旋转性, 呈周围外物或自身 旋转的感觉, 或者是向上下左右摇晃的运动幻觉。头部或体 位改变, 可促使眩晕加重, 特别是三个半规管病变时, 如头位 突然改变, 往往使眩晕加重。 " 眼球震颤。眩晕发作时伴有 明显的眼球震颤, 发作间歇期眼球震颤消失, 眼球震颤与眩晕 程度一致, 闭眼后并不减轻。眼球震颤的特点是幅度细小, 多 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 绝无垂直性眼球震颤, 慢相向病 侧, 快相向健侧, 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不超过 , 周。 # 自主神 经反应症状。眩晕发作时常伴有明显的恶心、 呕吐、 面色苍白 等植物神经症状, 与中枢性眩晕不同。 $ 肢体偏斜。眩晕发 作时, 表现为闭目难立, 向前庭功能被破坏一侧倾倒, 与眼球 震颤慢相的方向相同。%听觉症状。前庭器官疾病引起的周 围性眩晕, 由于耳蜗神经与前庭神经接近, 故常伴有明显的耳 鸣、 听力减退、 耳聋等听神经症状, 耳鸣较固定, 持续时间也较 长。&前庭功能试验。往往异常, 表现为无反应或反应减弱。 如属神经性耳聋, 做重震试验阳 ’其他辅助检查。听力测定, 性提示病变在内耳, 属周围性眩晕; 头颅 01、 内听道 01 及脑 部 2"3 等检查有助于与中枢性眩晕相鉴别。 # / # ! 中枢性眩晕 ! 主要表现是: 或为固 ! 眩晕。为旋转性, 定一侧运动的感觉, 多为持续性, 持续时间较周围性眩晕长, 眩晕的程度较轻, 与头部运动或体位改变无关; " 眼球震颤。 为水平性、 旋转性或垂直性。由于垂直性眼震常常是脑干前 庭神经核损害的特有表现, 故有助于中枢性眩晕的定位诊断。 眼球震颤粗大与眩晕程度不一致, 持续时间也较长; #自主神 经反应症状。自主神经症, 如恶心、 呕吐、 面色苍白等较少而
[%] 生 。为了促使产生前庭适应, 应当教会患者一系列的前庭
训练方法, 鼓励患者头部运动以引起视网膜滑动, 当患者观察 一个视觉的目标时, 首先是水平位, 然后是垂直位 ( 视!前庭训 练) 。此外, 训练患者改进体位的控制, 开始笔直站立, 然后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一直线上行走 ( 步态训练练习) 。&?@3 年, $/0,(1 和 A0! [2] /;BB 首先提出用于 $CCD ( E+,)4, 70/;F.G*0: 7;G)1);,0: H+/1)!
・ %.$・
! 中国综合临床! %((,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04565784 29:57569 ;< 0=568, &>?, %((, , @;4/ ’.! A;/ $!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屠永华! 王玉锦
关键词! 眩晕症; ! 梅尼埃病; ! 平衡感觉障碍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物的运动性幻觉, 是自觉的平衡感 觉障碍, 或为空间位向感觉的自我体会错误。患者主观感觉 到自身或外物呈旋转摆动运动、 直线运动、 升降、 倾斜或头重 脚轻等不稳定感觉。眩晕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 站立不稳、 肢体偏斜倾倒、 眼球震颤、 错定物位、 复视及自主神经系统反 应症状等病症。现对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眩晕的类型 眩晕通常按眩晕的性质或眩晕病变的解剖部位分为两 类。按眩晕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真性眩晕与假性眩晕。如旋 转性感觉具有运动性感觉者可称为真性眩晕, 无明确的旋转 者称为假性眩晕。按眩晕病变的解剖部位分类, 可分为前庭 系统病变引起的前庭系统性眩晕及非前庭系统病变引起的非 系统性眩晕。 ! / ! ! 前庭系统性眩晕 ! 临床上称为特发性眩晕或感觉性眩 晕, 系指病变部位包括内耳前庭感受器、 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 核及其联系纤维、 内侧纵束、 小脑、 大脑前庭中枢等前庭系统 损害时引起的眩晕, 多伴有眼球震颤及自主神经反应症状, 如 恶心、 呕吐、 出汗等。 ! / ! / ! ! 中枢性眩晕 ! 又称脑性眩晕, 通常将前庭神经颅内 段、 前庭神经核及其核上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小脑、 大脑皮质 前庭代表区等部位病变引起的眩晕, 称中枢性眩晕。临床上 常见的疾病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干梗死、 肿瘤、 多发性 硬化、 前庭性癫 以及脑干炎症等。 ! / ! / # ! 周围性眩晕 ! 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 变引起的眩晕, 称为周围性眩晕。常见的疾病有梅尼埃病、 迷 路炎、 前庭神经炎、 听神经瘤、 外淋巴瘘、 耳毒性药物及体位性 眩晕等。 ! / ! / $ ! 位置性眩晕! 既可表现为中枢性眩晕, 也可表现为周 围性眩晕。是头部在一定的位置时, 便出现眩晕及眼球震颤 的一种症状群。可伴有恶心、 呕吐、 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多 无听力减退或耳鸣。如由迷路耳石病等引起的属于周围性, 又称良性位置性眩晕。中枢部位病变引起者属于中枢性, 又 称恶性位置性眩晕, 此类患者病情较重, 可见于第四脑室肿 瘤。 ! / # ! 非系统性眩晕! 临床上称为一般性眩晕, 病变部位是前 庭以外的全身各系统疾病, 如眼部疾病, 躯体疾病, 心血管病, 感染, 代谢中毒, 血液病, 神经官能症引起的眩晕。此类眩晕
4;) 的有效理疗方法。患者坐于桌子一边, 然后很快向一边躺 下, 直至眩晕消失或至少等待 ’3 秒钟; 然后很快坐起, 等候至 同样的时间。这种运动在相反方向重复进行, 患者应当每天 早晨和每晚各进行这种练习 2 次, 直至几天以后不再出现眩 晕的感觉为止。 参考文献
# &# $/0,(1 I" J+()90: 0,( 7-.G)90: 1-+/07." K,: $/0,(1 I ( L(" ) D+/1)4;, K1G *M:1)G+,G;/. G.,(/;*+G [ N] " O;,(;,: P7/),4+/!D+/:04, &??&" &2! %&" # %# >+/(*0, PN" I/+01*+,1 ;B H+G1)EM:0/ -.7;BM,91);," K,: >+/(*0, P N, D+G1)(M:0/ /+-0E):)101);," L Q [ N] " C-):0(+:7-)0: A0H)G R;*70,., &??<" %@S!’&2" # ’# $/0,(1 I" I-+/07. B;/ E+,)4, 70/;F.G*0: 7;G)1);,),4 H+/1)4;, /+H)G)1+( [ N] " T+M/;:;4., &??< , << (2) : S?5!@33" # <# A/09-*0, AQ" A)66),+GG 0,( D+/1)4;, Q,,M0: 9;M/G+ ( U&S2 ) [ N] " Q* Q90( T+M/;:, &?@’ , &S2 (&) : &!&<" # 2# $/0,(1 I, A0/;BB V$" C-.G)90: 1-+/07. B;/ E+,)4, 70/;F.G*0: 7;G)! 1);,0: H+/1)4; [ N] " Q/9- W1;:0/.,4;:, &?@3 , &35 (’) : <@<!<@?" [ 收稿: %33%!&3!&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