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2006,2016,2019年考博真题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历年真题,复试真题,复习方法,考研大纲,考研流程,考研经验

北京中医药考研详解与指导199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试题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五行相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母气有余而乘其子B.子气有余面乘其母C气有余则制已所胜D.气有余则乘已所不胜E.气不及则已所胜侮而乘之2.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A.肺具有通调水道的功能B.肺具有布散津液的功能C.肺具有输精于皮毛的功能D.肺为脏腑之华盖E.饮入于胃……上归于肺3.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是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内脏的血液容量C..控制外周的血液容量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的运行E.控制血液能上荣于头目4.在肝的疏泄功能中,最根本的是A.调畅情志B.调节血量C..调畅气机D.疏通水道E.分泌和排泄胆汁5.肾主纳气的主要生理作用是A.有助于元气的生成B.有助于肺气的宣发C.有助于气道的清洁通畅D.有助于固摄精气E.有助于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6.下列属于脾的运化功能的有A.腐熟水谷B.游溢精气C..输布精微D.升清降浊E.喜燥恶润7.气机升降之枢是指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B.心火下降,肾水上升C.肝主左升,肺主右降D.脾主升,胃主降E.以上都不是8.治疗血瘀证,常酌配补气行气药物,其机理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E.以上都不是9.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是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阳、足厥阴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10.任脉的终点是A.目内侧B.目眶下C.口唇D.上唇系带E.下唇11.七情内伤致病最多见于A.心、肺、脾B.心、肝、脾C.心、肝、肾D.心、肺、肝E.以上都不是12.《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多食甘则”A.脉凝泣而变色B.皮槁而毛拔C.筋急而爪枯D.肉胝而唇揭E.骨痛而发落13.“壮水这主,以制阳光”主要是指A.以阳中求阴而调整阴阳B.以阴中求阳而调整阴阳C.以泻阳扶阴而调整阴阳D.以滋阴制阳而调整阴阳E.以补阳制阴而调整阴阳14.《四诊抉微》的作者是A.李濒湖B.王叔和C.汪宏D.林之翰E.周学海15.肺病见黑色为A.吉中之顺B.吉中之小逆C..正病正色D.凶中之顺E.凶中小逆16.中焦火盛的表现是A.胖而能食B.肥而食少C..形瘦食多D.形瘦食少E.以上都不是17.斑秃属于A.血虚受风B.精血不足C.肾阴不足D.营血有热E.心血不足18.发于口角唇缘或眼睑或外阴的水泡,其形由针头到绿豆大小,一群或数群有痒或烧灼感称为A.火丹B.白蓓C.湿疹D.瘾疹E.热气疮19.小儿食指络脉,色鲜红者主A.内热B.外感C.寒湿D.虚证E.动风20.以下何证无胁痛?A.少阳证B.悬饮C.肝胆湿热D.肝阴虚E.血虚21.以下何证不主虚证?A.细脉B.数脉C.濡脉D.代脉E.伏脉22.齿痛、颈肿、喉痹、目黄、口干、鼽衄、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属于何经病证?A.手太阴肺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E.手少阴心经23.凡一经之病,治不彻底,或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证候的称为A.合病B.并病C.循经传D.越经传E.表里传24.日哺潮热,腹胀痛拒按,大便秘结,狂乱谵语,舌苔黄厚干燥,脉沉迟,属于A.真寒假热证B.真热假寒证C.阳明经证D.阳明腑证E.寒热错杂证25.患者惊悸不寐,烦躁不宁,胸胁胀痛,头晕目眩,舌苔黄腻,脉弦滑,为A.肝胆湿热B.肝火上炎C..肝气郁结D.心肾不交E.胆郁痰扰26.《脉经》中把小肠配属于A.左尺B.右尺C..左寸D.右寸E.以上均不是27.绛舌薄白苔的主病是A.阴虚火旺B.阴虚夹湿C..气营两燔D.表邪未解,热入营血E.湿热内盛28.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金钱草的功效?A.利尿通淋B.软坚排石C.除湿退黄D.舒肝利胆E.解毒消肿29.主治寒湿偏盛的疟疾当选用下列何药?A.常山B.槟榔C.草果D.青蒿E.柴胡30.被《本草纲目》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的药是A.川芍B.郁金C.乌药D.香附E.元胡31.药性微温,善降肺胃之气而消痰止咳的药是A.半夏B.旋覆花C.陈皮D.砂仁E.枳实32.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都具有的功能是A.芳香化湿B.涩肠止泻C..温中行气D.醒脾开胃E.调气畅中33.功能活血利尿,兼可清热解毒的药是A.泽兰B.牛膝C..益母草D.瞿麦E.大蓟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开窍药的功效主要是开窍醒神B.开窍药主要用于神识昏迷证C.开窍药的作用有凉开和温开之别D.开窍药为急救治标之品E.开窍药多制成丸散成药服用35.攻毒蚀疮、破散结,外用兼治斑秃的药是A.马钱子B.蟾酥C..斑蝥D.大风子E.雄黄36.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两种,始于何本草书籍?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药品化义》37.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药是:A.薄荷B.菊花C.蔓荆子D.夏枯草E.决明子38.急慢惊风均为适宜的平肝息风药是:A.羚羊角B.天麻C..白蒺藜D.钩藤E.蜈蚣39.风热咳嗽痰热咳嗽均为适宜的药组是:A.前胡、浙贝母B.瓜蒌、天竹黄C.竹茹、桔梗D.白前、荆芥E.旋覆花、马兜铃40.功能助阳益阴,兼可固涩下焦的药是:A.补骨脂B.菟丝子C.益智仁D.肉苁蓉E.草河车4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十剂”的内容的是:A.轻,重B.温,清C.宣,通D.燥,湿E.补,泻42.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是:A.白芍,白术,陈皮,甘草B.白术,芍药,防风,陈皮C..白芍,白术,陈皮,枳壳D.柴胡,白芍,枳壳,甘草E.白芍,柴胡,枳实,甘草43,由桑叶,杏仁,人参,石膏,甘草,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枇杷叶组成的方剂是:A.桑杏汤 B.止嗽散 C.麦门冬汤 D.清燥救肺汤 E.补肺阿胶汤44.半夏厚朴汤的功用是:A.行气降逆,燥湿化痰B.疏肝散结,燥湿化痰C..行气疏肝,温胃散寒D.行气散满,和胃止呕E.行气散结,降逆化痰45.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A.凉肝熄风,滋阴养血B.清热凉肝,滋阴潜阳C.凉肝熄风,增液舒筋D.清热凉肝,镇惊安神E.下肝潜阳,熄风止痉46.温脾汤的功用是:A.温阳健脾,行气利水B.温里散寒,补气健脾C.温中补虚,降逆止呕D.温中补虚,止痛E.温补脾阳,攻下泠积47.以滋阴疏肝为主要功用的方剂是:A.二至丸B.左金丸C.玉女煎D.一贯煎E.芍药汤48.下列哪一项不是小活络丹的功用:A.行气B.活血C.祛风D.除湿E.化痰49.体现“以泻为清”治法的方剂是:A.葛根黄芩黄连汤B.凉膈散C.白头翁汤D.大柴胡汤E.防风通圣散50.黄芪在补阳还五汤中的配伍用意是:A.补气利水B.补气行血C.补气生血D.补气生阳E.补气固表51.至宝丹最适宜于哪种原因所致的窍闭神昏:A.温邪内陷B.痰热壅闭C.肝阳暴张D.心火炽盛E.中寒气闭52.消补兼施,主治脾胃虚弱,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之证的方剂是:A.保和丸B.健脾丸C.实脾散D.枳实导滞丸E.枳实消痞丸53.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宁,或呕吐呃逆者,治宜选用:A.蒿芩清胆汤B.温胆汤C.清气化痰丸D.小陷胸汤E.礞石滚痰丸54.舌绝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钦,脉沉细弱者,治宜选用:A.虎潜丸B.大补阴丸C.地黄钦子D.大秦艽汤E.金匮肾气九55.下列哪项不是感冒的特征:A.恶寒发热B.呈流行性C.头身疼痛D.鼻塞流涕E.喷嚏频作56.咳嗽初起,用药不当,易致“关门留寇”,下列哪类药最为明显:A.镇咳药B.通下药C.温补药D.苦寒药E.收涩药57.患者喘促,不能平卧,心悸尿少,肢体浮肿,舌质淡胖,脉沉细,宜用何方治疗: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C.苏子降气汤D.真武汤E.以上均不是58.关于哮证的治疗,古代医学家中谁提出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攻为急的原则:A.张仲景B.张景岳C.李东垣D.朱丹溪E.张子和59.肺痈成痈期的病理是:A.热盛血瘀B.热伤肺气C..肉腐血败D.热毒留恋E.以上均不是60.治疗饮证的总则是:A.发汗B.利水C.逐饮D.温化E.祛湿61.患者朱××,男,50岁,素有咳喘少痰,腰膝酸软,头晕,舌红,脉细数,重按无力。
《伤寒论》试题和答案汇总

伤寒论1一、单选题1. 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1.5分】A. 吞服药末B. 与诸药同煎C. 单煎另服D. 一半入煎,一半吞服E. 另煎兑入干姜、粳米煎液中正确答案是D2. 桃核承气汤证的治法是【1.5分】A. 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 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 活血化瘀,泻下里热E. 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是D3. 某女,两年来头汗溱溱,虽寒冬腊月安静之下亦汗出不止,汗出以前额为多,饮食、二便如常,无其他不适。
面色晃白,脉浮缓,舌尖红,苔薄白。
治宜【1.5分】A. 桂枝汤B.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C. 栀子豉汤D. 桂枝加附子汤E. 小柴胡汤正确答案是A4. “往来寒热”意指【1.5分】A. 发热与恶寒同时出现B. 先发热,后恶寒C. 先恶寒,后发热D.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E. 发热与恶寒间日出现正确答案是D5. 少阴病猪苓汤证的病机是【1.5分】A.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B. 阴虚有热,水气不化C. 肾阴不足,热扰胸膈D. 郁热未清,留扰胸膈E. 阳虚寒盛,水气泛滥正确答案是B6. 桃核承气汤的药物组成是【1.5分】A. 桃核、桂枝、大黄、厚朴、枳实B.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枳实C.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生甘草D.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炙甘草E. 桃核、桂枝、大黄、芒硝、厚朴正确答案是D7. “胸中窒”意指【1.5分】A. 胸中有疼痛感B. 胸中烦闷,不可言状C. 呼吸不畅,胸中有压榨感D. 如结胸状,按之疼痛E. 胸中有闭塞不舒之感正确答案是E8. 少阴病阳回自愈的脉症是【1.5分】A. 脉暴微,手足反温B. 脉暴出,下利不止C. 脉微细,吐已下断D. 脉微细沉,身反发热E. 脉沉微,不烦而躁正确答案是A9. 下列有关调胃承气汤药物分量的论述,哪项是正确的【1.5分】A. 厚朴二两B. 枳实三枚C. 大黄六两D. 芒硝三合E. 甘草二两正确答案是E10. 下列方剂中具有清热除烦,宽中消满功效的是【1.5分】A. 栀子豉汤B. 栀子厚朴汤C. 大承气汤D. 栀子干姜汤E. 厚朴生姜半夏人参汤正确答案是B11. 四逆汤证有【1.5分】A. 恶寒蜷卧,下利肢厥,汗出脉微B. 下利止,亡血C. 两者均有D. 两者均无正确答案是A12.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试题库

伤寒论试题库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晋代E.东汉末年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岀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岀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 ?—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首首首D. 397首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而哪项是正确的:A?全而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而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而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而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A.王叔和B.成无己C ?张机D.林亿E ?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经(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 ?《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而: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立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宦了基础。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综合历年真题,复试真题,复习经验,考研重点,考研大纲,考研参考书

北京中医药考研详解与指导199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1.下列阴和阳的概念中,最确切的是A.阴和阳是中国古代的两点论B.阴和阳即是矛盾C.阴和阳代表对立的事物D.阴和阳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E.阴和阳说明相互关联着的事物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转化E阴阳制约3.下列不按照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E.酸、苦、甘、辛、咸4.《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关于“丈夫七八”在生理上的表现是A.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B.肾气衰,发堕齿槁C.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D.肾脏衰,形体皆极E.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5.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A.肝喜条达B.肝恶抑郁C.肝体阴而用阳D肝为刚脏,主动,主升E.肝赖血液以濡之,赖肾水以滋之6.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7.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A.主气的升发B.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C.通行三气D.原气之别使E.以上都不是8.“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A.厥、少二阴之气相通B.相火同寄于肝肾C.肝肾同属于下焦D.精血相互生化E.肝肾之阴相通9.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脾燥胃湿,燥湿相济B.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C.胃主纳谷,脾主磨谷D.脾主升清,胃主降浊E.胃为水谷之海,牌为胃行其津液10.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A.足少阴与足太阳B.手少阳与足少阳C.手阳明与足阳明D.足厥阴与足太阳E.足阳明与足少阳11.下列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A.十五别络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经脉E.奇经八脉12.十二经筋的分布,多结聚于:A.胸腹部B.肌肤体表部位C.关节和骨骼附近D.四肢末端E.头面及项部13.《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14.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A.吉中之顺B.吉中之小逆C.正病正色D.凶中之顺E.凶中之逆15.病人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者为:A.肺痈B.肺痿C.肺胀D.肺痨E.以上都不是16.白锫的出现,多因:A.气分热盛,熏蒸皮肤B.风湿热邪留于肌表C.湿热火毒内蕴D.风热外袭肺卫E.湿郁汗出不彻17.舌络少苔而润,属于:A.阴虚火旺B.营血有热C.表热证D.血瘀证E.气分热盛18.腻苔的特征是A.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B.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C.舌面上出现饭粒样麋点D.苔质颗粒不消,垢浊胶结E.以上都不是19.身热不扬的表现,多由于:A.脾气虚损B.阴经郁热C.外感风热D.湿遏热伏E.阳明腑实20.以下何脉不主宿食?A.紧脉B.促脉C.结脉D.滑脉E.涩脉21.气滞血瘀的痛证可见:A.革脉B.涩脉C.紧脉D.牢脉E.迟脉22.脉在皮肤,浮数之极,至数不清,为何脉?A.雀啄脉B.釜沸脉C.解索脉D.弹石脉E.鱼翔脉23.下列哪项与俞穴按诊无关?A.局部有条索状物B.出现结节D.有压痛C.有敏感反应点E.有波动感24.鉴别表证和里证的要点,下列哪一项最主要?A.脉浮或沉B.舌苔白或黄C.有无头身疼痛D.有无恶寒发热E.有无咳嗽咯痰25.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属于:A.表热里寒B.真热假寒C.上热下寒D.真寒假热E.表寒里热26.患者咳嗽气喘,痰稀色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迟,属于:A.风寒束肺B.寒邪客肺C.饮停于肺D.痰湿阻肺E.以上都不是27.营分证的病人,一般不出现:A.舌质红络B.夜间低热C.脉象细数D.时有谵语E.心烦不寐28.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是错误的?A.旋覆花包煎B.生大黄后下D.阿胶炸化兑服C.鹤草芽入煎服E.附子先煎29.既治风湿热痹,又治湿热黄疸的药物是A.茵陈B.垂盆草C.白鲜皮D.防己E.五味子30.功能补肺气、补肺阴、补脾气、补脾阴、补肾固涩的药物是A.太子参B.西洋参C.黄精D.山药E.五味子31.虎杖的功效是A.活血调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疮,化痰平喘B.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化痰止咳C.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通便,化痰止咳D.活血通络,法湿退黄,清热解毒,利尿通便E.活血消锄,利湿退肿,解毒疗疮,化痰通便32.乌药的归经是A.肺、肝、脾、肾经B.肺、牌、肾、膀胱经C.肺、胃、肝、膀胱经D.肝、胃、大肠、膀胱经E.肝、肾、胃、小肠经33.治疗筋骨折伤首选药组是A.当归、乳香、丹参B.桃仁、红花、郁金C.大黄、丹皮、赤芍D.蟅虫、骨碎补、自然铜E.血竭、儿茶、麝香34.下列除哪项外都是主治风湿热痹的药组?A.黄柏、蚕砂B.木通、防己C.独活、威灵仙D.白鲜皮、薏苡仁E.忍冬藤、络石藤35.槟榔的功效是A.杀虫、消积、行气、活血B.杀虫、消积、行气、止泻C.杀虫、消积、行气、止咳D.杀虫、消积、行气、利水E.杀虫、消积、行气、止瘸36.马钱子日服剂量是A.0.3~0.9克B.0.15~0.3克C.0.05~0.1克D.0.03~0.06克E.0.1~0.3克37.哪味药能治疗疥癣、牙痛,跌打损伤?A.麝香B.樟脑C.苏合香D.菖蒲E.冰片38:下列哪味不是治疗梅毒的药物?A.大风子B.苦参C.硼砂D.轻粉E.土茯苓39.功能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药物是A.瓦楞子B.牡蛎C.乌贼骨D.赤石脂E.禹余粮40.下列除哪项外都是凉肝息风药?A.牛黄、羚羊角B.菊花、钩藤C.蚤休、熊胆D.胆南星、全蝎E.玳瑁、珍珠41.古代医籍中,系统论述“八法”者,首推: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伤寒明理论》D.《医学心悟》E.《医方集解》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内容的是A.补、和B.攻、散C.滑、涩D.寒、热E.固、因43.下列何药不是一贯煎的组成药物?A.北沙参B.天门冬C.麦门冬D.生地黄E.枸杞子44.牵正散的组成药物是A僵蚕、白附子、薄荷B.蜈蚣、白附子、全蝎C.全蝎、白附子、僵蚕D.蜈蚣、白附子、僵蚕E僵蚕、蜈蚣、全蝎45.下列何药不是四妙勇安汤的组成药物?A.银花B.连翘C.玄参D.当归E.甘草46.大补阴丸的功用是A.滋阴补肾B.滋阴疏肝C.滋阴降火D.滋阴潜阳E.滋阴息风47.败毒散的功用是A.峻下热结,泻火解毒B清热泻火,凉血解毒C疏散风邪,清热解毒D.解毒消痛,化痰散结E.以上都不是48.完带汤的功用特点是A.健脾化湿止带,兼以清热B.健脾收涩止带,兼以化湿C.健脾化湿止带,兼以舒肝D.益气健脾和营,兼以止带E.健脾渗湿止带,兼以养血49.枣仁汤中配伍茯苓的主要用意是A.健脾渗湿B.利水消肿C.渗湿止泻D.利水蠲饮E.以上都不是50.温经汤中配伍半夏的主要用意是A.燥湿化痰而和胃B.和胃降逆而止呕C通降胃气而散结D降逆散结而消痞E化痰开胃而行津51.旋覆代赭汤主治:A肝郁气结之痞B寒热互结之痞C水与热结之痞 D.湿浊困阻之痞 E.胃虚痰阻之痞52.胶艾汤主治:A.阴虚内热,冲脉不固之崩漏B.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C.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崩漏D.冲任虚损,阴血不守之崩漏E.少腹痰阻,血不循经之崩漏53.桂枝茯苓丸主治:A.脾阳不足,聚湿成饮,咳痰稀白,胸膈不快B.中阳不足,饮停心下,胸胁支满,心悸目眩C.脾失健运,痰停中脘,流溢四肢,臂疼肢肿D.下焦虚寒,小便自浊,频数无度,凝如膏糊E.以上俱非所宜54.风温犯肺,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者,治宜选用:A.杏苏散B.桑杏汤C.银翘散D.桑菊饮E.止嗽散55.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A.宿痰内伏于肺B.外邪侵袭,触动伏痰C.痰气相搏,气道被阻D.邪客于肺,肺气不利E.痰瘀互结,肺失宣56.最早提出用大剂红花、桃仁、降香及失笑散治疗死血心痛的医家是A.孙思邈B.危亦林C.朱丹溪D.王肯堂E.林佩琴57.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血不足型心悸的主症?A.善惊易恐B.心悸头晕C.面色无华D.倦怠无力E.脉结代而心动悸58久病自汗、盗汗、病及肺肾,以阴亏为主而火热不甚者,应在用:A.黄连阿胶汤B.当归六黄汤C.知柏地黄丸D.麦味长寿丸E.清燥救肺汤59.患者小便频数带血,其色淡红,饮食减少,精神困惫,面色萎黄,腰背酸痛,少腹坠胀不舒,头晕耳鸣,舌质淡,脉虚软,治疗主方宜选:A.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B.六昧地黄丸合无比山药丸C.无比山药丸合补中益气汤D.无比山药丸合六君子汤E.六味地黄丸合六君子汤60.证见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发热口渴,心中懊憹,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而黄,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治疗主方A.茵陈五苓散B.茵陈蒿汤C.甘露消毒丹D.麻黄连翘赤小豆汤E.大柴胡汤61.“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试卷

《伤寒论》本科试卷及参考答案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论》试卷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
得分:___________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A.燥热结聚胃腑B.邪热充斥内外C.表热过盛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
请填入:A.心烦腹满B.昼日烦躁不得眠C.身热不去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E.卧起不安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A.内热偏盛B.湿热较盛C.阴虚较盛D.热与水结较盛E.邪在阳,表不解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B.大青龙汤C.小青龙汤D.苓桂术甘汤E.五苓散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先煮B.后下C.用麻沸汤渍之D.与它药同煮E.以上均不是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E.以上都不是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A.五苓散证B.甘草泻心汤证C.桂枝人参汤证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E.旋复代赭汤证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调胃承气汤D.白虎汤E.栀子厚朴汤9.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的治法:A.清热化滞,滋津润燥B.清热燥湿,坚阴止利C.泻热和胃,软坚润燥D.泻热通便,消滞除满E.攻下实热,荡涤燥结10.阳明腑证,失下,昏不知人,气喘舌焦,首选方是:A.白虎汤B.大承气汤C.四逆汤D.四逆加人参汤E.白虎加人参汤11.治寒湿发黄“于寒湿中求之”是指:A.发散寒湿B.温下寒湿C.发散寒邪,淡渗利湿D.发散寒湿,补脾利湿E.温阳祛寒,除湿12.发热,汗自出、时时恶风、心烦、口燥渴、脉洪大,治用:A.竹叶石膏汤B.栀子豉汤C.白虎汤D.桂枝汤E.白虎加人参汤13.“伤寒吐后腹胀满”宜用:A.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B.调胃承气汤C.栀子厚朴汤D.桂枝加芍药汤E.理中汤14.原文填空:“阳明病,胸胁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________。
最新北京中医药大学考博 中医内科真题总汇.资料

北中医考博中医内科真题汇总(2008-2017)2008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考博试题内科学试题:100分一、名词解释(3分/题)呕吐、泻南补北、培土生金、癫狂痫、痨瘵二、简答题(5分/题)1、何谓瘟疫?2、一男,50岁,高血压病史5年。
今晨起床后,感觉头晕,视物旋转,如坐车船,视一为二。
请你作出中医诊断,并对其作出具体诊治。
3、胸痹心痛与胃脘痛的鉴别。
4、血热妄行和气不摄血的机制是什么?二者是否可以并见?三、论述题(10分/题)1、关于水肿的治疗,请你结合古代文献作出论述。
2、治湿有那些方法,并写出代表方剂,及其临床如何应用。
3、结合临床请你谈谈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的优势所在。
4、肺、脾、肾气虚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请结合临床应用分析。
五、病例分析题 25分患者女,73岁,有慢性支气管炎30年,肺心病5年。
近三日出现感冒,发热,咳嗽,咯痰清稀易咯出,胸部膨满,喘息,喉中痰鸣有声。
近一日出现咯痰色黄不易咯出,胸闷,渐出现意识模糊……舌淡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滑。
肺胀,(外感引动,痰热瘀阻,蒙闭心神)2012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考博试题一、名词解释痿躄着痹怔忡霍乱卑惵二、简答1、试举例说明温肺化饮治法的代表方剂、药物组成、临床适应病症。
2、试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比较阴黄、虚黄的异同。
三、论述1、结合古籍和临床阐述瘀血与消渴的关系,并举出三种常见并发症的病机特点和治法。
2、请结合临床比较分析眩晕、中风、厥证的基本病机、临床特点、治疗法则及转轨预后。
四、病例分析1、患者,男,76岁,反复发作鼻腔出血5年,每年发作3-4次,近1年来鼻出血次数频繁,且血量多,经治疗可以控制,但经常头晕目眩。
3天前因大怒,鼻腔出血复发,并头晕目眩加重,活动后尤甚,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鼻中出血量多,色鲜红,头晕目眩,活动后加重,心悸神疲,气短乏力,夜难成寐,大便干燥。
检查:面色苍白,鼻中隔粘膜溃烂,出血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数。
近5年 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

2016—2020年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2019年考博真题试卷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1.土爱稼穑2,阴病治阳3.审证求因4.湿性黏滞5.塞因塞用论述题(5题,每题8分,共40 分)1.营气与卫气有何异同,营卫失和的临床表现2.水湿痰饮的区别与联系3.何为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其特点与其意义如何?4.外燥与内燥的异同5.脾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联系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注意:所有答案-律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律不给分。
、名词解释1.肝主疏泄2.肺主治节3.循经取穴4. 内生五邪5.塞因塞用6.阴病治阳7.精血同源8. 心肾不交二、简答题1. 脾胃的关系。
2. 饮的分类。
3. 药邪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4.风邪致病的特点。
5.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认识。
6. 三焦的认识。
7.脏腑之别。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2018年考博真题考试科目:中医基础理论注意:所有答案-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论述题: .1.试述心与肾的关系。
2.《内经》中津液的产生与输布。
3.如何理解冲为血海。
4.火热内生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因素。
5.体质的概念及形成因素。
6.如何理解大实有赢状,至虚有盛候。
7.试述”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有何异同?8.试述湿邪致病特点,及与外湿有何异同?9.谈谈对益火补土法的认识及临床中的应用。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1.风邪性质和致病特征,为什么说风为百病之长?2.从病机转化角度说明寒证转化为热证的转变形式?3.虚实的病机机制?201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试题1.试述心与肾的关系。
2.《内经》中津液的产生与输布。
3.如何理解冲为血海。
4.火热内生的临床表现及致病因素。
5.体质的概念及形成因素。
6.如何理解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考研历年真题,复试解析,考研心态,考研大纲,考研真题,考研经验

北京中医药考研详解与指导199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试题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动极者镇之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平衡D.阴阳转化E.阴阳制约2.“培土生金”的理论基础是:A.五行相乘B.五行相生C.五行相克D.五行相侮E.母病及子3.肺通调水道的功能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肃降D.肺朝百脉E.肺输津于皮毛4.辅助心脏,对血液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的是:A.胃的生理功能B.肺的生理功能C.脾的生理功能D.肝的生理功能E.肾的生理功能5.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是:A.同位于下焦B.同为相火所寄C.精血互生互化D.疏泄与封藏之间相反相成E.肝肾之阴滋生平衡6.脾主升清的确切内涵是:A.脾之阳气主升B.脾气以升为健C.脾气散精,上归于肺D.升己而降,若雾露之溉E.运化水液转输周身7.“夺血无汗,夺汗者无血”,说明下列哪两者之间的关系:A.气与血B.气与津液C.津液与血D.津液与汗E.血与精8.十二经脉的别络都是从:A.胸背部分出B.头面部分出C.四肢肘膝以下D.四肢肘膝以上E.四肢末端9.“身以前皆热”是那一经的表现:A.手少阴心经B.任脉C.冲脉D.足阳明胃经E.足太阴脾经10.可用“离、合、出、入”来概括其循行特点的是A.十五别络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经脉E.奇经八脉11.由于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而出现的病机是:A.由实转虚B.虚实夹杂C.真虚假实D.真实假虚E.因虚致实12.《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均属于:A.气机逆乱B.阴血不足C.阳气之变动D.津液液亏虚E.筋脉失养13.“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A.阳病治阴B.阴中求阳C.寒因寒用D.热者寒之E.用寒远寒14.《备急千金药方》的作者是:A.张机B.王叔和C.孙思邈D.巢元方E.钱乙15.白喉的咳嗽特点是:A.干咳B.顿咳C.咳声清脆D.咳声重浊E.咳如犬吠16.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A.吉中之顺B.吉中之小逆C.正病正色D.凶中之顺E.凶中之逆17.语无伦次,笑骂狂言,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可诊断为:A.癫证B.狂证C.痫证D.瘀血证E.阳明腑实证18.在五色望诊中,白色的主病是:A.湿证B.水饮C.痛证D.夺气E.瘀血19.络脉的改变,可诊为虚证的是:A.增粗B.弯曲C.环形D.多枝E.单枝20.舌绛少苔,主病为:A.内有瘀血B.气血两亏C.寒凝血瘀D.热盛伤津E.阴虚火旺21.下列哪种脉象不主实证:A.革脉B.滑脉C.结脉D.紧脉E.弦脉22.风湿头疼的主要特点是:A.头痛如裹B.头痛晕沉C.头脑空痛D.头痛连项E.头痛绵绵23.下列哪项不属于火淫证候的特征:A.壮热面赤B.面红耳赤,烦躁C.吐血,衄血D.斑疹或痈脓E.面色黄晦24.辨别表证和里证首先应审查:A.寒热B.头痛C.腹痛D.咳嗽E.身痛25.证见口燥咽干,唇燥面裂,,皮肤干枯,尿少便结,脉细数,此属:A.阴虚证B.血虚证C.津液不足证D.血热证E.燥邪犯肺证26.病人饥不欲食可见于:A.胃火亢盛B.胃强脾弱C.脾胃气虚D.湿邪困脾E.胃阴不足27.白的病机是:A.气分热盛B.湿郁汗出不彻C.风寒湿邪侵袭肌表D.风热之毒阻于肌肤E.邪热入营28.多服久服对肝功能有一定损害的药物是:A.鸡血藤B.丹参C.洋金花D.黄药子E.土茯苓29.下列药物哪项用法是错误的:A.旋覆花包入汤剂B.琥珀入汤煎先洗C.勾藤入汤剂后下D.雷丸研末冷开水调服E.麝香入丸散服30.功能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药物是:A.瓦楞子B.牡蛎C.乌贼骨D.赤石脂E.禹余粮31.既能止血,又能补血药物是:A.川芎B.丹参C.鸡血藤D.阿胶E.茜草32.下列哪味属于《神农本草经》反乌头的药物:A.全瓜蒌B.苦瓜皮C.瓜蒌仁D.瓜蒌霜E.瓜蒌根33.川牛膝与怀牛膝功效的主要不同点是:A.川牛膝偏清上部火热,怀牛膝偏清下部湿热B.川牛膝偏补肝肾,怀牛膝偏去风湿C.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经,怀牛膝偏于利尿通淋D.川牛膝偏强腰膝,怀牛膝偏于活血通经E.以上都不是34.功能补肺气,补肺阴,补脾气,补脾阴,补肾兼固涩的药物是:A.太子参B.西洋参C.黄精D.山药E.五味子35.既治风湿热痹,又治疗湿热黄疸的药物是:A.茵陈B.垂盆草C.白藓皮D.防己E.丹参36.虎杖的功效是:A.活血调经,清热利湿,解毒消疮,化痰止咳B.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利湿褪黄,化痰止咳C.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通便,化痰止咳D.活血通络,祛湿褪黄,清热解毒,利尿通便E.活血消症,利湿褪肿,解毒疗疮,化痰通便37.乌药的归经:A.肺、肝、脾、肺、肾经B.肺、脾、肾、膀胱经C.肺、胃、肝、膀胱经D.肝、胃、大肠、膀胱经E.肝、胃、肾、小肠经38.下列除哪项外都是主治风湿热痹的药组:A.黄柏、蚕砂B.木通、防己C.独活、威灵仙D.白藓皮、薏苡仁E.忍冬藤、络石藤39.槟榔的功效是:A.杀虫,消积,行气,活血B.杀虫,消积,行气止泻C.杀虫,消积,行气,治咳D.杀虫,消积,行气,利水E.杀虫,消积,行气止痢40.下列哪位能治疗疥癣,牙痛,跌打损伤:A.麝香B.樟脑C.苏合香D.菖蒲E.冰片41.我国历史上最早从理论上剖析方剂的医家是:A.张仲景B.成无己C.李时珍D.汪昂E.吴鹤杲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内容的是:A.补、和B.攻、散C.滑、涩D.寒、热E.固、因43.组成药物中含有竹叶的方剂的是:A.黄连解毒汤B.普济消毒饮C.清温败毒饮D.龙胆泻肝汤E.以上都不是44.新加黄龙汤的组成药物含有:A.党参、丹参、沙参B.人参、丹参、玄参C.人参、玄参、海参D.党参、海参、玄参E.人参、玄参、沙参45.银翘散和桑菊饮的组成药物中均含有:A.连翘、杏仁、桔梗B.银花、杏仁、桔梗C.连翘、薄荷、芦根D.银花、薄荷、芦根E.杏仁、甘草、芦根46.功擅清热开窍,镇痉安神的方剂是:A.玉枢丹B.紫雪C.至宝丹D.苏合香丸E.安宫牛黄丸47.败毒散的功用是:A.清热泻火,凉血解毒B.疏风清热,扶正败毒C.解毒消痈,化痰散结D.扶正祛邪,托毒透脓E.益气解表,散风祛热48.大黄在大黄牡丹汤中的配伍意义是:A.清热泻火,导热下行B.清泻郁热,分利二便C.荡涤胃肠,泻热泻结D.泻热除湿,通肠逐瘀E.通肠泻热,以下代清49.酸枣仁汤中配伍茯苓的主要用意是:A.健脾渗湿B.利水消肿C.渗湿止泻D.利水蠲饮E.宁心安神50.槐花散中配伍荆芥穗的主要用意是:A.发热解表B.透达郁热C.祛湿止带D.疏风止血E.疏风止痒51.苇茎在千金苇茎汤中的主要治疗作用是:A.清肺泻热B.生津止渴C.化痰排脓D.润肺化痰E.利湿消脓52.复元活血汤证瘀阻的部位是:A.胸中B.胁下C.胞宫D.头面E.少腹53.小陷汤证邪结的部位是:A.胸中B.心下C.两胁D.少腹E.心下至少腹54.半夏厚朴汤属于:A.祛痰剂B.消导剂C.治风剂D.理气剂E.和解剂55.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是:A.小健中汤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黄芪桂枝五物汤E.升阳益胃汤56.肺痈成痈的最佳治法是:A.清热解毒,化瘀散结B.清热解毒,宣肺化痰C.清肺化痰散结D.清肺化痰消痈E.清肺散结排脓57.呃声洪亮,冲逆而出,烦躁,口臭,渴喜冷饮,苔黄,脉滑数,治疗时宜用何方与柿子蒂相伍A.白虎汤B.玉女煎C.竹叶石膏汤D.泻心汤E.小承气汤58.下列哪一项不是消渴的典型症状:A.多饮B.多食C.多尿D.雀目耳聋E.身体消瘦59.患者胃病多年,近日呕吐,吐物多为清水痰涎,脘闷纳呆,头晕心悸,脉滑,苔白腻,治用何方:A.藿香正气散B.香砂六君子丸C.小半夏加茯苓汤D.小半夏合苓桂术甘汤E.胃苓汤60.黄疸与痿黄的鉴别要点是:A.身黄B.目黄C.小便黄D.兼见虚损症状E.起病急缓61.患者失眠,多梦易醒,胆怯心悸,遇事擅惊,倦怠气短,小溲清长,舌质淡,脉弦细,应选何方?A.朱砂安神丸B.天王补心丹C.养心汤D.酸枣仁汤E.安神定志丸62.“感冒”之名,使见于何书?A.《黄帝内经》B.《伤寒论》C.《仁斋直指方》D.《温病条辨》E.《诸病源候论》63.症见夜寐盗汗,时有自汗,五心烦热,两颧发红,口渴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宜用何方?A.大补阴丸B.知柏地黄丸C.清骨散D.滋水清肝饮E.当归六黄汤64.下列哪项不是瘀血腰痛的特点:A.腰痛如刺B.痛处喜按C.痛有定处D.昼轻夜重E.俯仰不便65.患者颈前正中肿大,发胀,质软不硬,常太息,胸闷,两胁窜痛,苔薄白,脉弦,宜选何方:A.柴胡疏肝散B.柴枳半夏汤C.逍遥散D.四海舒郁丸E.海藻玉壶汤66.患者腹胀且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伏于腹部,重按则涨痛更甚,苔腻脉弦滑应诊断为:A.气结血瘀之积证B.肝气挟痰之聚证C.食滞痰阻之聚证D.肝郁气滞之聚证E.气郁血瘀之积证67.消渴的主要病位在:A.肺,脾,肾B.肺,胃,肾C.肝,脾,肾D.肺,心,肾E.肺,肝,肾68.下列哪一种治法不是《血证论》提出的治血证的大法?A.止血B.凝血C.补血D.凉血E.消瘀69.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头晕两目干涩,肢体麻木,月经量少色淡,舌质地淡,脉细者,证属:A.心脾两虚B.肝阴不足C.心肝血虚D.肝血不足E.心肾不交70.患者腹大涨满,按之如囊裹水,下肢浮肿,皖腹痞胀,得热稍舒,怯寒神倦,溲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浮治疗宜用何方?A.实脾饮B.温脾汤C.胃苓汤D.真武汤E.附子理中丸71.下列哪一项不是肺痨的主症:A.咳嗽B.咳血C.盗汗D.胸闷胁胀E.消瘦72.以下哪一项不是虚劳的病因病机?A.禀赋薄弱,体质不强B.情志不舒,肝气郁滞C.饮食不节,损伤脾胃D.烦劳过度,损伤五脏E.大病久病,失于调理3月初,全国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分数将陆续公布。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试题库中医《伤寒论》考试试卷(一卷)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太阳与阳明合病,自下利者,选用( )⑵黄芩汤⑶葛根汤⑷桂枝人参汤2.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A、白通汤B、四逆汤C、通脉四逆汤D3.桂枝新加汤证的身痛,其病机是:A、阴阳两虚B、营血不足C、风湿束表D、寒邪外束4.桂枝人参汤方的组成是( )⑶理中汤加桂枝5.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⑴大柴胡汤⑵小柴胡汤⑶小承气汤6.生姜泻心汤证的主症为⑴噫气不除,心下痞⑶肠鸣下利,心下痞硬⑷7.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者,宜选用(⑴四逆汤⑵白通汤⑶通脉四逆汤8.桂枝去芍药汤证的脉象是:A、脉浮B、脉数C、脉促D、脉滑9.茯苓四逆汤的适应症是A、昼夜俱烦躁B、昼日烦躁,夜而安静C、头眩,身瞤动D10.头汗出的病机是:A、郁热上蒸B、虚阳上奔C、营卫失调D2分,共10分)1.背恶寒可见于⑴小青龙汤证2.用蜜的方剂有:A、乌梅丸B、麻子仁丸C、抵当丸D、猪肤汤E、大陷胸丸3.大陷胸汤主治脉症为⑴项亦强,如柔痉状⑵心下痛,按之石硬⑶从4.心下痞,可见于⑴大黄黄连泻心汤证⑵旋复代赭汤证⑶五苓散证⑷甘草泻心汤证5.乌梅丸可治疗⑴厥阴寒证⑵厥阴热证⑶久利⑷蛔厥四、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脐下悸,欲作奔豚”者,治以2.“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者,大青龙汤主之。
”3.“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不恶寒,反恶热也。
”4.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下止,,表里不解者,主之。
5.“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6.小柴胡汤的运用原则是“”。
7.“自利不渴者,属,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
8.坏病是指。
其治则是“”。
9.“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主之。
”10.“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主之。
考博中医真题

考博中医真题上海中医药大学2016年博士入学考试中医内科学(基础篇,代码2010)真题回忆一,名词解释:1,木曰曲直;2,五行胜复;3,血虚生风;4,阴脉之海;5,津血同源;二,填空:1,宗气功能()()();2,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用于治疗()症,内经称其();3,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4,两胁疼痛多是()疾病,缺盆中痛常是()病;5,()和()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三,多选:四,简答题:1,营、卫二气的异同;2,冲脉与女子月经、孕育有何联系?3,何谓“燥易伤肺”?4,胆为何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5,痰饮的形成;6,中医治则中“标”、“本”的含义?五,问答题:1,“津血同源”、“血汗同源”二者如何理解?有何临床意义?2,督脉循行,功能;3,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偏阴质,三种体质的特点;4,从生理、病理如何理解“肾主二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A卷填空2*10中医的两个特点管子·乘马: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心的生理功能胆的生理功能足三阴走行肝在体合筋,开窍于目阴阳体质最早见于灵枢·通天实证问答10*4 300字心为君主之官十二经脉交接血的生理功能肺的病机思考10*1 500字中医病机和症候和现代研究的例子和看法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内科学A卷名解2*10悬饮关格瘴疟内生五气时行感冒疫毒痢厥证痿证颤证简述5*8痹证的病理变化疟疾治疗原则痢疾的治疗禁忌疫毒痢疾的治法方药眩晕痰湿中阻治法方药消渴的并发症反胃和呕吐鉴别积聚鉴别病例20*1心悸痰热扰心论述20*1肺脾肾在虚劳治疗的作用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专业中医内科学考博真题一,名解20分:时行感冒,热淋,休息痢,忘记了一个。
二,问答题:1.从肝论治肺系疾病,举出3个病症。
2.归脾汤运用于哪些内科疾病,举出3个病症的主症特点。
三,病例分析20分:胃痞肝郁气滞证。
2016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基:一、简答1.何为五神,说说五神与五脏的关系2.3.二论述一个13分1.心主血脉2.津液代谢与那些脏腑相关中诊一、填空1五轮学说,黑睛属肾为水轮,,,,,(白睛属肺),为气轮2,<古书>曰:(),俗称上热下寒喉痹,,,,,3,,,,,高出皮肤,扶之碍手,为(),4. 小儿指纹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病情危重,,,名词:假神;气不摄血;解颅;还有2个想不起来了二。
(完整word版)伤寒论复习资料.docx

针本《伤寒论》复习资料莆09肃一、单项选择1.2.膂现在最通用的《伤寒论》版本是宋本3.4.膁太阳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的称合病5.6.莈太阳病证未解又出现阳明病证的称并病7.8.莅外感病起病即表现为三阴病的称直中9.10.蚁太阳提纲不包括以下哪项发热11.12.羁太阳伤寒证的基本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13.14.膅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证候发热,头项强痛,汗出恶风,脉浮缓15.16.薄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17.18.肀太阳病的治疗总则是辛温发汗解表19.20.莇太阳病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翕翕发热21.22.芇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23.24.蚂太阳中风证汗出的机制是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25.26.蒀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27.28.膈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桂枝加附子汤29.30.芈哪项不属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主证心烦31.32.羄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的兼证桂枝加芍药汤33.34.膃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升津舒经35.36.袈桂枝新加汤证身疼痛的病机气营不足,筋脉失养37.38.肅“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的治疗方剂是桂枝去芍药汤40.肃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中风,经输不利41.42.薂太阳病,下之,微喘者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43.44.蚈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难”的病机是过汗伤阴损阳,气化不利,化源不足45.46.膇桂枝新加汤中,芍药和生姜的用量是芍药 4 两,生姜 4 两47.48.蒅下列病证,属“桂枝汤主之”的是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49.50.肂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明述头痛51.52.荿伤寒表实证的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53.54.膈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治宜葛根汤55.56.薃太阳伤寒兼内热,治宜大青龙汤57.58.蒁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不汗出而烦躁59.60.腿太阳伤寒兼水饮,治宜小青龙汤61.62.羅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病机表闭阳郁,郁热内扰63.64.羆依据原文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黄禁例酒客65.66.袁哪项不为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所共有无汗67.68.袀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桂枝汤+麻黄、葛根69.70.肇服桂枝汤后“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治宜桂枝二麻黄一汤71.72.肄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治法为微发其汗兼清里热73.74.芀太阳病变证的治则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75.76.蚀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77.78.膈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栀子豉汤79.80.膃栀子豉汤证的“虚烦”是无形邪热,所致心烦81.82.羃治热扰胸膈兼腹满证的主方是栀子厚朴汤83.84.莀根据《伤寒》原文,麻杏甘石汤证的证候特点汗出而喘,无大热86.羅下列除何方外均有表里双解的作用A薅A 麻杏甘石 B 五苓散 C 大青龙 D 小青龙 E 葛根芩连汤87.88.蒃葛根芩连汤中“下利”的机制是太阳中风误下,里热挟表邪,内迫肠道89.90.肁患者李某,女,25,初患太阳病,经某医给桂枝汤,附后周身大汗出,旋即口渴殊甚,脉象洪大,舌质红,苔黄,体温增高,可以何方主治白虎加人参汤91.92.羇患者刘某,男,24 岁,发热恶寒汗出 3 天,经某医给桂枝汤,恶寒消失,但发热仍在,旋即出现气喘,汗出,咳嗽黄痰,舌质红,脉数而大,可以何方主治麻杏甘石汤93.94.蚃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95.96.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虚而饮停中焦97.98.薇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治疗方剂桂枝甘草汤99.100.肈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01.102.肆苓桂术甘汤证症状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迟103.104.芁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通心阳而平冲逆105.106.莇真武汤证“有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辟地”,其中“身瞤动,振振欲辟地”的病机阳虚失于温养,水气浸渍,四肢经脉107.108.袆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脾虚气滞腹胀证109.110.膄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茯苓,人参,附子,甘草,干姜111.112.蚁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茯苓四逆汤113.114.肈炙甘草汤证的脉症见伤寒心动悸,脉结代115.116.袇真武汤的方药组成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117.118.节小建中汤有“心中悸而烦”其病机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119.120.膀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白术,芍药121.122.螈下列各项症状,不属于干姜附子汤证的是心下悸123.124.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脉沉紧125.126. 蚅王某,男, 40,自述心悸而痛,喜按,多天来服许多止痛药无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脉微缓,苔白滑,临证辩证当是桂枝甘草汤证127.128. 薀邓某,女, 39 岁,近日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上冲到心,顷止,己而复作,夜间尤甚,舌苔白滑,脉沉迟,临床辩证是桂枝加桂汤129.130.蕿刘某,女,47 岁,患风心病数年,近日心慌,心中悸动不安,舌苔薄白,脉结代,临床最佳辩证为炙甘草汤证131.132.螆黄连汤证为上热下寒证133.134.螃蓄水证的治法为通阳化气行水,外散风寒135.136.芃水逆证治疗用五苓散137.138.艿蓄血轻症中神志方面的表现为其人如狂139.140.螇抵当汤的治法为破瘀泻热141.142.膆蓄血证病势较缓应用抵当丸143.144.蚂抵当汤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小便不利145.146.聿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大陷胸汤 +葶苈子、杏仁、白蜜147.148.薄原文“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
中医药大学博士历年真题整理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2005年1请结合阴阳学说得观点,谈一下您对唐王冰注解《素问。
至真要大论》时所提出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得认识。
2请简述气得主要来源。
3《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请谈谈您得认识、4请用简单得表格,说明十二经脉得名称、分类、简要循行部位。
5请简述疠气形成与疫病流行得原因。
6何谓五行得相生与相克?五行得生克制化对事物有何作用?7试述肝脾在生理病理上得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指导意义?8何谓“辨证求因”?辨证求因在临床上有何重要指导意义?9试述整体观念在医学模式转变中得作用?10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辨证治疗方面有哪些应用?2006年1《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基础理论得形成有何贡献?2何谓七情?简述七情致病得特点就是什么?3试述十二经脉得走向交接规律与在四肢得分布规律、4试分析脑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得地位及其意义、5试述内生“五邪”学说得主要内容。
6《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
请据此简述您对三因制宜基本治则得认识。
7《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请阐释其含义,并说明其临床指导意义、8《难经七十七难》曰“见肝之病,则知肝传脾,故先实其脾气、”请结合五行学说,谈谈您得认识、9请简述气得生成与脏腑得关系。
10请谈谈您对肾藏精得认识。
2007年1试述阴阳自与得含义及其意义。
2“肺与秋气相通应”有何临床意义。
3请阐述痰饮致病得特点。
4试从整体观念得角度论述中医学得形神统一观。
5如何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临床辨证治疗。
6在中医脏腑学说中,“脑”得地位及其意义就是什么?7试述标本得内涵及治标与治本得缓急取舍?举例说明。
8张介宾说:“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能用精气分阴阳来解释实寒、实热、虚寒、虚热等寒热性病证不?解释这些寒热性病证得“阴阳”所指各就是什么?简述之。
9试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得概念及其之间得逻辑关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一、单选题1、气喘,咳痰清稀,宜服用哪方()A.麻黄汤B.桂枝加杏子厚朴汤C.桂枝汤D.小青龙汤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适用于()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3、下列哪方可以治疗少阴热化证()A.桃花汤B.猪苓汤C.麻黄细辛附子汤D.吴茱萸汤4、下列除哪项外,均属吴茱萸汤的主治证()A.胃中虚寒,食谷欲吐B.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C.少阴吐利,手足逆冷D.胃虚停饮,心下痞硬5、炙甘草汤证的病机是()A.发汗太过,损伤心阳B.心气不足,气血虚少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D.心阳不振,心阴不足6、太阳蓄水证“消渴”的病机是()A.水饮内停,阳虚不化B.里热伤津,津液不足C.饮停气阻,气不化津D.阴虚有热,水热互结7、“虚烦”的含义是()A.正气虚致心烦B.心烦由阴血虚所致C.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D.虚热扰心致烦8、阳明病的基本病机是()A.胃肠燥热亢盛,里热实证B.里热炽盛与肠中糟粕相结C.邪热结滞于胃D.里热炽盛,津亏液耗9、麻子仁丸证的脉症表现哪项是错误的()A.腹满痛B.大便硬C.不更衣十日无所苦D.趺阳脉浮而涩10、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
”其中“协热而利”意指()A.太阳与阳明合病而下利 B.太阳与少阳合病而下利C.热结旁流之下利 D.里寒夹表热下利11、“麻沸汤”是指()A.麻醉用的汤剂B.煮沸的水C.麻黄煮沸去上沫D.即麻黄汤12、白头翁汤证的病机是()A.少阴邪热,内迫阳明,损伤肠络B.厥阴寒热错杂,壅滞肠道,损伤肠络C.肝经湿热下注,损伤肠络D.表寒里热,内陷迫肠,水液下趋1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A.枢机不利,水饮内停B.风寒袭表,枢机不利C.邪陷少阳,弥漫表里D.枢机不利,阳明燥实14、不为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所共有的是()A.恶寒B.发热C.头痛D.汗出15、《伤寒论》中的风温是指()A.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B.太阳温病误用辛温发汗的变证C.里热炽盛,津液受伤证D.阴伤火炽,热动肝风证16、四逆散与四逆汤二方同治四肢厥逆,但前者所治厥逆的病机是()A.阳气内郁B.血虚寒凝C.阴盛阳衰D.四肢失养1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主证是()A.无汗而喘B.发热而喘C.汗出而喘 D恶寒而喘18、患者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治疗应首选()A.栀子豉汤B.白虎加人参汤C.猪苓汤D.酸枣仁汤19、患者年方19,时胸闷气短,心悸欲按,宜用何方治疗()A.炙甘草汤B.四逆散C.桂枝甘草汤D.小柴胡汤20、黄连阿胶汤证的“心中烦,不得卧”的机理是()A.肾阴不足,热扰胸膈B.肾水亏于下,心火亢于上C.肾阴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D.阴虚内热,阴损及阳,阴阳俱虚21、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A.发热与恶寒并见B.不发热而但恶寒C.恶寒一日自罢,即自汗出而发热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22、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使用下列何方治疗( )A.通脉四逆汤B.四逆汤C.四逆散D.人参汤23、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小柴胡汤的主治证()A.心烦喜呕B.泄利下重C.胸胁苦满D.往来寒热24、小建中汤证中,心中悸而烦的机理是()A.心之阴阳两虚,血气不足B.中焦阳虚,水饮上逆C.脾胃虚弱,水停心下D.心脾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25、黄芩汤证下利的机理是()A.脾胃虚弱,中气下陷B.湿热郁遏,损伤肠络C.胆热下注,枢机不利D.脾肾阳虚,统摄无权26、“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的病机是()A.心阳被伤,肾中水寒之气上逆B.正气较旺,外伸抗邪C.肝寒胃逆,浊阴上犯D.脾虚水停,水气上逆27、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寒,咳嗽气喘,微汗,舌淡苔白,脉浮缓弱考虑给予()A.桂枝加厚朴杏子汤B.小青龙汤C.桂枝麻黄各半汤D.桂枝汤2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于()A.气血损伤惊悸证B.心阳虚烦证C.心阳虚惊狂证 D.邪气弥漫烦惊谵语证29、“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的病机是()A.脾虚失运,统摄无权,水气上泛B.肾阳虚弱,不能主水,水气上泛C.胃虚水停,水气上泛D.膀胱气化失职,水气内停,致水气上泛30、小承气汤证的脉象是()A.脉沉实B.脉沉迟有力C.脉浮滑D.脉滑而疾31、猪苓汤证的主要病机是()A.水蓄膀胱,气化不利B.少阴热化,阴虚水热互结C.阴虚火旺,心肾不交D. 胃阳不足,水停中焦32、白通汤证的病机是()A.心肾阴虚,阳不外达B.肾阳虚衰,阴寒内盛C.肾阳衰微,阴盛格阳D.寒邪直中少阴,阳郁不达33、太阴病“脏有寒”的意思是()A.寒邪直中脏腑B.脾阳不足,寒湿内盛C.脾肾阳虚,寒湿内盛D.寒邪损伤脾胃34、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A.与诸药同煎B.研末冲服C.另煎取汁,对入干姜,粳米煎液中D.一半全用入煎,一半研末冲服35、蓄水证与蓄血证比较,错误的是()A.两者都是太阳病变证B.前者有小便不利,后者小便自利C.前者为病在气分,后者为病在血分D.前者治疗先表后里,后者治疗先里后表36、阳明急下证与少阴急下证的共同病机是( )A.正虚邪实,阴虚热盛B.燥热亢盛,阴津欲竭C.燥热内结,气机不通D.燥热内结,宿食内停37、阳明少阳合病,见胸胁鞕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 )A.小柴胡汤B.小承气汤C.大柴胡汤D.调胃承气汤38、“谷道”是指()A.食道B.胃C.大小肠D.肛门39、下列关于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鉴别的论述哪一项最确切()A.恶寒的轻重B.心烦口燥渴与否C.身痛骨节痛与否D.发热与否40、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解释比较确切的是()A.胃肠燥热亢盛B.胃家燥热亢盛C.胃肠邪气盛实D.肠中燥结成实41、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 )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D.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42、病人主诉“气喘”,可辨为小青龙汤证的依据是()A.发热,恶寒,汗出,头痛B.汗出而喘,无大热,脉数C.发热,无汗,恶寒,头痛,咳嗽,呕逆D.发热,恶寒,小便不利43、下列有关小柴胡汤的加减运用,错误的是()A.胸中烦不呕去人参、半夏,加栀子、豆豉B.口渴去半夏,加重人参,再加瓜蒌根C.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D.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4、根据原文,下列证候除哪项外,均可在大陷胸汤证中出现()A.从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B.日晡所小有潮热C.脉浮滑D.不大便五六日45、以下证候除哪项外,均为真武汤证的主证()A.心下悸,头眩B.身瞤动,振振欲擗地C.骨节痛D.腹痛,下利二、多选题1、有化痰作用的方剂是()A.五苓散B.四逆散C.三物白散D.半夏散E.理中丸2、下列哪几项是治疗奔豚证所需的()A.大枣B.茯苓C.甘澜水D.桂枝E.甘草3、炙甘草汤中桂枝的作用错误的有()A.通阳复脉B.振奋心阳C.祛风通阳D.温通血脉E.平冲降逆4、哪些证能出现厥()A.白虎汤证B.瓜蒂散证C.四逆汤证D.四逆散证E.乌梅丸证5、外感疾病的传变与否,主要因素是()A.正气的强弱B.感邪的轻重C.治疗的当与不当D.胃阳的盛衰E.素体体质6、太阳病误下成结胸或痞证与什么有关()A.有否误下B.感邪的轻重C.有否痰水内停D.胃阳的盛衰E.素体体质7、便脓血可见于()A.葛根芩连汤证B.白头翁汤证C.大承气汤证D.桃花汤证E.黄芩汤证8、生附子和干姜同用的方剂是()A.桂枝加附子汤B.茯苓四逆汤C.附子汤D.真武汤E.白通汤9、三承气汤证所共有的证候为()A.心烦B.不恶寒,反恶热C.腹胀滿D.潮热E.汗出10、阳明病外证的表现为()A.心烦B.不恶寒,反恶热C.腹胀滿D.潮热E.汗出11、用白饮和服的方剂有()A.五苓散B.四逆散C.三物白散D.半夏散E.理中丸12、含有桂枝、甘草的方剂为()A.茯苓甘草汤B.五苓散C.桂枝人参汤D.小建中汤E.桃核承气汤13、机理属寒热错杂,壅结于中,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的心下痞是()A.心下痞,脉关上浮B.心下痞,恶寒,汗出C.心下痞,呕而肠鸣,下利D.心下痞,发热,恶寒,汗出E.心下痞,下利益甚14、含有发热、恶寒证候的证有()A.十枣汤证B.瓜蒂散证C.五苓散证D.寒实结胸证E.脏结证15、哪些证能出现发黄()A.蓄血证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C.太阴寒湿证D.四逆汤证E.理中汤证《伤寒论》试题答案一、单选题1、D2、C3、B4、D5、D6、C7、C8、A9、A 10、D11、B 12、C 13、A 14、D 15、B16、A 17、C 18、A 19、C 20、B21、D 22、A 23、B 24、D 25、C26、B 27、A 28、D 29、A 30、D31、B 32、C 33、C 34、D 35、D36、B 37、A 38、D 39、B 40、A41、B 42、C 43、A 44、C 45、C二、多选题1、CD2、ABCDE3、CE4、ABCDE5、ABC6、CDE7、BDE8、BE9、ABCDE 10、BE11、ABCDE 12、ACDE 13、CE 14、ABC 15、ABC。
2015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考博参考书、真题、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博大纲、资料笔记、研究生招生目录

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基础医学院)参考书、真题、报录比、复试分数线、考博大纲、资料笔记、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学院介绍基础医学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其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创建于1956年。
1980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实行系所合一的管理体制,1985年更名为中医基础医学部。
1996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改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000年6月,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划归教育部管理,同时成立了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自创办之日起,许多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国医泰斗在基础医学院执掌教席,使这里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医药学术的权威学府。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功底深厚、才华出众的医界精英,如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刘渡舟、任应秋、赵绍琴、王绵之、程士德、王玉川等,他们在中医学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现有教职工245人,其中教授51人,副教授61人,博士生导师39人,硕士导师66人。
学院下设9个系、5个研究中心、2个实验中心,拥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伤寒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诊断学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拥有中医临床基础和中医医史文献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各7个,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局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其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学院中名列前茅。
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进入21世纪,学院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精神和50年来形成的优良学术传统,在办学理念、人才梯队、技术平台等方面与时俱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同发展,与中医事业共辉煌。
二、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参考书三、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真题四、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考博报录比五、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型)共6人高思华英语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可招收内分泌学专业考生贺娟英语中医内科学内经翟双庆英语中医内科学内经孟庆刚英语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王键英语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兼)钱会南英语中医内科学内经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型)共6人王庆国英语中医内科学伤寒论谷晓红英语中医内科学温病学限招中医学专业考生李宇航英语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傅延龄英语中医内科学伤寒论贾春华英语中医内科学金匮要略限招中医学专业考生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赵琰英语中医内科学伤寒论可招收生物学、医药学专业考生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型)共5人王育林英语或日语医古文中医训诂学可招收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古代史专业考生梁永宣英语或日语医古文中国医学史可招收历史学、文献学专业考生张其成英语医古文中医哲学可招收跨学科考生黄作阵英语或日语中医文献学医古文蒋力生(兼)英语医古文中医文献学方剂学(学术型)共1人谢鸣英语药理学或中药化学方剂学可招收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专业考生中医诊断学(学术型)共3人陈家旭英语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李峰英语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王天芳英语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民族医学(学术型)共8人尼玛英语藏医基础藏医临床与藏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次仁(兼)药学米玛(兼)英语藏医基础藏医临床与藏药学顿珠(兼)英语藏医基础藏医临床与藏药学索郎其美(兼)英语藏医基础藏医临床与藏药学郑进(兼)英语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阿古拉(兼)英语蒙医基础理论蒙医临床综合乌兰(兼)英语或日语蒙医基础理论蒙医临床综合那生桑(兼)英语或日语蒙医基础理论蒙医临床综合可招收蒙医学、中药学、药学专业考生中医体质学(学术型)共2人中医临床药学(学术型)共2人钟赣生英语中医内科学中药学张建军英语中医内科学或药理学中药学中医药管理学(学术型)共3人程薇英语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限招管理学、医学专业考生王琦英语中医内科学内经倪诚英语中医内科学内经可招收跨学科考生房耘耘英语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限招管理学、医学专业考生孔军辉英语中医内科学或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可招收管理学、心理学专业考生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型)共7人徐安龙英语生物化学或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罗广彬(兼)英语生物化学或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牛欣英语或日语药理学或病理生理学生理学郭书文英语中医内科学或生物化学药理学赵宗江英语生物化学或病理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可招收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考生李志军(兼)英语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石艳春(兼)英语生物化学或病理生理学免疫学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学术型)共1人刘建平英语中医内科学或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可招收跨学科考生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学术型)共2人王伟英语生物化学或中药学药理学可招收生物学专业考生华茜英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可招收生命科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语学专业考生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共34人中医内科学(学术型)共3人李建生(兼)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范吉平(兼)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王宪波(兼)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型)共7人陈信义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王蓬文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可招收中医内科学专业考生朱陵群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徐林英语人体解剖学临床骨科学赵明镜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李怡(兼)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魏玮(兼)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共11人高颖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王耀献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邹忆怀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赵进喜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叶永安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王成祥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柳红芳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杨惠民英语或日语内经中医内科学冯淬灵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张根明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谢颖桢英语内经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共2人段行武英语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李海松英语中医诊断学中医外科学可招收临床外科、内科专业考生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共1人刘雁峰英语内经中医妇科学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共1人王俊宏英语内经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共1人赵吉平英语或日语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共8人李冬云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田金洲英语神经病学西医内科学丁霞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可招收西医内科学专业考生薛晓鸥英语或日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王显英语病理生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俞兴英语人体解剖学临床骨科学李春根英语人体解剖学临床骨科学时晶英语神经病学西医内科学专注中国名校保(考)研考博辅导权威。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伤寒论习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l、猪芩汤的治禁A、发热,汗出多而渴B、口渴,小便不利C、脉浮发热D、下利E、心烦不得眠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芩汤主之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芩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芩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能够体现“其高者,因而越之“治疗原则的方剂是A、大陷胸丸B、桂枝加葛根汤C、瓜蒂散D、桂枝去芍药汤E、白散方正确答案:C3、“病人有寒”不可复发汗的病机是A、阴血亏虚B、肺肾阴亏C、阴伤火炽D、素有中寒E、湿热下注正确答案:D4、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的数量是A、397首B、111首C、113首D、245首E、112首正确答案:E5、目中不了了的病位是A、白虎加人参汤证B、枙子鼓汤证C、猪芩汤证D、附子汤证E、大承气汤证正确答案:E6、“面合色赤"的病机是A、邪热上炎,病势向上B、湿热上熏,肠无燥实C、表邪佛郁不解D、上热下寒,胃中虚冷E、邪热在经,腑未成实正确答案:E7、“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皮肤”和“骨髓"的涵义是A、皮毛和脏腑B、大阳和大阴C、浅表部位和深层部位,即外和里D、三阳和三阴E、六腑和五脏正确答案:C8、系统地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的辨证体系是A、六经辨证B、气血津液辨证C、八纲辨证D、脏腑辨证E、经络辨证正确答案:A9、“将息"的涵义是指A、忌口B、调理休息将养调息C、将就D、斟酌之意E、喘息正确答案:B10、厥逆的病机是()A、阴阳气不相顺接B、寒热错杂,气机逆乱C、气血两虚,肢体失养D、阳气虚衰,温煦不及E、阴阳两虚,内外格拒正确答案:A11、属于当归四逆汤的药物有()A、当归、附子、干姜、甘草B、当归、附子、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C、当归、附子、白芍、生姜、细辛D、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大枣E、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甘草、生姜、大枣正确答案:D12、脉浮数者误用下法而出现身重的病机是A、气血痪滞B、正气巳伤C、阴血不足D、风寒束表E、湿邪内蕴正确答案:B13、真武汤证出现心下悸的机制是[]A、心阳不足,心脉失养B、气血虚弱,心失所养C、阳虚水泛,水气凌心D、胃虚水停,水气上犯正确答案:C14、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A、诸药同煎B、研末冲服C、后下D、先煎E、包煎正确答案:B15、以下诸方,除哪项外,均有黄芩:[]A、柴胡加龙骨牡蜗汤B、半夏泻心汤C、大柴胡汤D、黄连汤正确答案:D16、患者脾胃素弱,形寒怕冷。
北中医考博辅导班:2019北中医中医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中医考博辅导班:2019北中医中医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
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中医学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历史最长、規模最大的集教学和科研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学院,其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创建于1956年。
自创办之日至今,许多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国医泰斗在此执掌教席,经过60余年的学术积淀,学院优秀师资丰厚、教学基地完善、专业设置合理、重点学科繁多、国际交流频繁、科研成果显著,为国家和社会培了一大批功底深厚、学验俱丰的国医大师与国医精英。
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175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72人。
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78人。
学院下设17个教研室,7个研究中心(所)、2个实验中心。
学院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2人,首都国医名师1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
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学院建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4个、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12个。
(完整版)历年中医药大学博士考题

山东中医药大学历年中内及西内考博真题(2000-2010)2000年中医内科1.请阐述水肿、淋证、癃闭、关格的临床特点及联系。
(10分)2.请论述内伤头痛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
(10 分)3.胸痹的发病基础和病理因素是什么?其病理特点如何?怎样辨别阴寒证、痰浊证、气滞证、血瘀证的不同?各证型治疗要点是什么?(10分)4.如何理解“治痿独取阳明”的意义?(10分)5.试述“真中”“类中”的源流考略?(10分)6.痰饮发病的内在病理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其治则如何?为什么?(10分)7.消渴病(糖尿病)临床常见哪些急慢性并发症?请写出消渴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分型(只写分型)、治法、方剂。
(10分)8.如何理解《血证论》提出的治血四法?(10分)9.调补脾肾为何是治疗虚劳的关键?请论述之。
(10分)10.通窍活血汤方义如何?你在临床应用如何体会?(10分)西内内科一、名词解释:Ⅰ型、Ⅱ型呼吸衰竭,卓-艾综合症,脾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Graves病,高血压危象。
二、试述肺气肿的治疗原则及具体措施。
三、试述PSVT的ECG 表现及临床表现。
四、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五、试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分类及原因。
六、试述DM的诊断标准。
七、肝硬化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001年中医内科1.你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看法。
2.中风病(中脏腑、中经络)的临床表现。
3.“开鬼门、洁净府”结合心血管(心衰)的应用。
4.胃痞、胃胀、痞满的鉴别诊断。
5.试述扶正治疗肿瘤(祛邪需要扶正,邪去正自安)6.肝癌、积症的治疗方法,在何时用何法?7.石棉在《内经》的论述及其治法(3个)8.试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9.试述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
10.血府逐瘀汤的组成,能治疗心系的那些疾病?西医内科1.慢性腹泻的发病机理。
2.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
3.白血病前期多发MDX 的分类标准。
4.再障的鉴别诊断。
5.癫痫及其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柴胡汤的加减及机制,好像是说的96条
对伤寒论中水气病证治的体会
猪苓汤与真武汤的异同
脏厥与蛔厥证治异同
张仲景痞证
厥证
清血
寒格
2.阐述自己研究生工作,伤寒论当代研究发展方向及其意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伤寒论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填空题,20分
简答题:
清朝尤怡的《伤寒贯珠集》的学术特点谈谈你对平脉篇25条的理解,原文好像是脉微而涩者,医之过也
2、张仲景太阳与少阴同病如何论治?请结合原文详细论述。
3、真武汤的组成和适应证是什么?现代临床上有什么应用?
四、论述题
1、论述张仲景痞证的辨治
2、论述太阳主表
3、论述《伤寒论》对温病辨治的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伤寒论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医学考博
历年真题试卷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伤寒论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其他地方一律不给分。
一、多选10道,10分;
二、词解并指出该词出现在原文什么地方5道,10分;
三、问答题
1、白头翁汤的适应证、病机、现代应用及机理是什么?
一、
作者朝代及代表作10分:成无己,汪*,陈修园,尤在泾,钱天来。
二、
汤剂的药物蛎汤,小青龙汤。
三、论述题(25分)
1.猪苓汤与真武汤的异同。(10分)
2.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的异同。(10分)
3.柯韵伯阳明起手三法的方证。(5分)
四、发挥题
1.方证相应的理解,结合自己及导师谈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