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讲解
第4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高考目标定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纲知识梳理】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1、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①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25~49°N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②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③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④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⑤地广人稀——(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2、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①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决定性作用②交通运输条件好,以及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
③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条件。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①优点: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目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美国主要农业带: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分冬小麦和春小麦。
春小麦3-4月播种,7-8月成熟;冬小麦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
玉米喜温,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
长日照则开花延迟。
棉花是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开花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
农业带分布区位因素乳畜带东北部五大湖沿岸气候冷湿,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玉米带中部40°N ~45°N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小麦带中部(冬小麦)北部(春小麦)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棉花带东南部35°N以南土壤肥沃,光热充足,灌溉便利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高温少雨,利于糖分积累。
水果和灌溉农业带西部落基山脉和高原盆地地广人稀,草场广阔畜牧和灌溉农业带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了解美国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的形成原因。
高三地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总结: 1、以美国为例,利用美国本土地形和气候类型图, 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效益、交通运输、国家的政策 2、根据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分析美国农业生产地区 专门化的特点和意义。 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 3、分析美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 方”农业 保护耕地和农业环境的政策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 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 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 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 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 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 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 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 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流域综合开发的思路
流域概况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开发利用 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流域概况:
自然环境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人文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
开发内容: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流域经济开发
具体包括:水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 源、航运以及水产养殖、旅游、生态建 设等综合效益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生产 2、区域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1、区域农业生产
思路: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问题
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知识梳理一、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1.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部门所需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1)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3)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劣势条件表现在:(1)水资源短缺;(2)盐碱地、涝洼地占有较大比例;(3)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在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作物类型。
二、区域农业布局1、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跟踪训练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甲)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乙),回答1~2各题。
1.据图推断乙地( )A.农业类型可能是乳畜业B.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C.农业发展可能面临冻害、雪灾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2.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③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④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混合农业D.乳畜业4.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政策B.交通C.市场D.劳动力5.图中a、b、c农业地域类型都有分布的国家是A.美国B.中国C.澳大利亚D.日本下图为东南亚地区加里受丹岛略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知识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通常要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该区域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两方面进行分析。
影响区域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水源以及区域的气候特点。
当该区域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可以发展立体农业海拔较高处种植林木,缓解水土流失。
较低的缓坡上种植经济林或者是茶叶,提高农民的收入。
海拔较低处或者是河谷发展种植业,或者是养殖业、渔业。
二、例题分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
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
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
(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___________。
【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解析】【分析】考察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察,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该村的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原地占有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有29.9%,因次耕地相对较少。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知识讲解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2.传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区别二、经典高考试题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答案 C解析A、B和D选项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均有其合理性,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跟踪训练读传统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表示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D、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2、下列哪组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1、D2、C【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异,并能结合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况即可判断。
1.直接根据两图的经济发展特征可判断,图甲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图乙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故D项正确。
2.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故C项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措施。
3、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3、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华北平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主要考查考生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的认知水平。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专题知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分析角度(1)区域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气候、地形、土壤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面对不同的区域,要找出发展某种农业生产所需的条件,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例如,分析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优势条件表现在: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热量、水分条件可以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求。
②劣势条件表现在: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涝洼地占较大比例;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2)区域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状况、开发时间、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在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作物类型。
(3)区域农业布局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见下表所示)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地区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环境,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城镇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花卉种植业、乳畜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4)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
②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④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⑤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⑥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2.明确商品农业发展的方向【好题再练】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蔗习性喜温、喜光,需水量大,年积温需5 500°C~8 500°C。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农业发展措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知识讲解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本考点常常结合我国的具体区域考查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从两个角度分析(1)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
(2)运用农业科技,改善不利农业区位条件。
常见措施如下: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具体步骤如下:二、经典高考试题1.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
故选B。
第(2)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
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
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
故选B。
答案(1)B(2)B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
第35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1.自然环境(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①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 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 辽河平原,D 大兴安岭,E 小兴安岭,F 长白山。
②气候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思维建模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综合思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考向一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1.(2016·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我国的东北地区与美国的农业生产)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1.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均农产品占有量比较低。 (2)“靠天收粮”“靠天养畜”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农业综合生 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 生产波动较大。 (3)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太小。
(4)农业的“新、特、优”产品还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 民收入水平低。 (5)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破坏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退化、 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 然灾害日趋频繁。 (6)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
民收入
发展方向
具体措施
推进农业产业化 进程
①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②健全 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作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
施建设,改善农 盐碱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
业生产条件
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发展方向
(3)不利影响:导致深层土壤干燥化(湿度减小) (或影响地下水的补 给和地下径流)。建议:适当控制苹果树种植规模;降低苹果栽培 密度;适当修剪,控制树冠生长,矮化栽培;间伐抚育,减少老龄 果树比例。
考点 我国的农业问题与粮食安全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 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加工工业,延长 农产品的生产;确保
产业链条;建设 国家___粮__食__需__求___
___绿__色__食__品___基地
区域
西部 草原区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围绕___生__态__建__设___与 强化___人__工__草__地___建设,发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②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审 题 突 破 • 明 思 路
(4)美国农业带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棉花 带, 小麦 带,④_________ 玉米 带,③______ 乳畜 带,②______ 混合农业 带,⑤_____ ①______ 畜牧和灌溉农业 带,⑧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⑥亚热带作物带,⑦_______________
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 植树造林。 (5)× 美国玉米带粮食商品率高,其原因除单位面积产量高以外,还有 休耕与轮作是解决土壤肥力下降的措施,最具环境效益的措施是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5)意义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审 题 突 破 • 明 思 路
自然资源 优势。 ①充分发挥农业__________
当 堂 达 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固 双 基
②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
劳动生产率 。 ③提高农业_____________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习 • 探 新 知 合 作 探 究 • 攻 重 难 审 题 突 破 • 明 思 路
[特别提醒] 实现农业生产专门化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因为①可以 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 ②能够有效地充分发挥大型 农业机械的作用;③便于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当 堂 达 标 • 固 双 基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34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34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区域认知)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人地协调观)以区域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条件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频率较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自然环境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
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 小兴安岭,F长白山.4。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降水量分布差异也较大,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沼泽。
【易错提示】习惯上所称的东北地区仅指行政区划上的辽、吉、黑三省,而这里所讲的东北地区,其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外,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1.土地资源优势(1)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2.土地开发(1)开发:荒地的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粮、油料和糖料基地→“北大荒"变“北大仓”。
(2)保护:对陆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林、还草、还湿地。
【易错提示】“北大仓"变回“北大荒”的原因: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解析总结计划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分析思路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地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分析思路一、典题示例典例: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黑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适合在我国大多数一般玉米种植区种植,种植方式与一般玉米基真同样。
黑玉米拥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市场价格远高于一般玉米。
我国吉林省松原市发展了黑玉米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特点家产链,接踵开发了鲜食黑玉米、黑玉米酒等产品。
资料二以下图为松原市所在地区略图。
与江苏北部地区对比,松原市引种黑玉米的有益自然条件有哪些?简述松原地区发展黑玉米特点家产链的踊跃意义。
试为松原地区黑玉米种植业的可连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夏半年白天较长,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较大,有益于糖分累积;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壤肥饶。
有益于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有益于带动相关家产发展,增添农产品附带值;有益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1/13实现绿色生产,提升黑玉米质量;延长家产链,提升产品附带值;发展科技,提升单产;增强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
分析:(1)与江苏北部地区对比,松原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夏天白天较长,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气温日较差较大,有益于糖分累积;冬天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壤肥饶。
(2)松原地区发展黑玉米特点家产链,可以促进农业增效,有益于带动相关家产发展,增添农产品附带值,利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3)松原所在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农业生产拥有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特点。
但与发达国家对比,还需要从培养良种、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规模、保护生态和恢复黑土肥力等方面做出努力。
二、方法讲解地区农业可连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发展地区农业的一般步骤:第一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要素,确立地区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而后依据地区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地区农业。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章第3讲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
2.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 、地貌、 植被 和土壤 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 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小试牛刀 东北地区农区发展畜牧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提示:(1)饲料丰富。东北地区的玉米及糠麸、秸秆、豆饼、豆渣等农 副产品作为饲料、饲草,来源广,潜力大; (2)农区人口众多,经济技术条件较好,发展畜牧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 效益; (3)农区经营畜牧业一般以舍饲为主,经营管理的集约化水平较高,生产 比较稳定。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源;地广人稀,地价低
青藏高原河谷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与高原比较,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与我国东部相比,热量不足 农业区
▶方法技巧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 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 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 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 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命题视角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下图为“吉林省土壤类型及年无霜期天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面两题。(双选)
1.(2018扬州中学5月四模,23)下列关于吉林省各地年无霜期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C ) A.松原年无霜期天数较通化长 B.受纬度因素影响,呈现由南向北减少的趋势 C.抚松因地势较高,年无霜期较短 D.受海陆分布影响,呈现由东向西增加的趋势
第3讲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纲呈现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 法与途径
2020高中地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共29张PPT)
一些地方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时,不顾实际情
况,一哄而上,你种梨,我也种梨,你种橘,
我也种橘……丰收了,却出现了种什么,什么
让人“伤心”,不调整让人“伤心”,调整也
让人“伤心”的怪圈。据此回答D。 (
乳畜带 玉米带
玉米带: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 沃,无霜期较长,年降水量较多,有利于玉米 生长。
气候:水热适宜
美 国 农 业 生 产 条 件
自然 地形:中部大平原 因
条件 土壤:肥沃
地
水源:充足
制
宜
市场:追求效益
社会 经济
交通:发达 政策:完善
合 理 布
农
业 生
乳畜带
产 小麦带
地
区 玉米带
合作学习
假如你是一位去美国考察 农业的考察团成员,你愿意到 美国的哪个农业带?谈谈该农 业带的主要区位条件。
1.美国的乳畜带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呈这样的分布?
乳畜带
乳畜带:位于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气 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适宜种植 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接近东北部 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
)
4.产生上述“伤心”怪圈的根本原因是
A.种植者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理解
B.那里的产品价格高于价值
C.种植者总是跟着别人跑,缺乏主见
D.种植者脱离实际,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
5、美国的粮食生产与欧洲相比,最显著的优势是
(B )
A、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的机械 B、广大农村人烟稀少,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可能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先进的科技水平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 东方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 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 人类推广东亚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 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四千年农夫》
【考纲】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 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堂目标】
1、回顾美国农业发展历程,理解农业发展过程中 的各区位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农业问题的应 对举措。 2、能用辩证的思想看待不同区域农业区位的差异 性,能因地制宜的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饶阳是全国第一 批“农业学大寨”先 进县,农业基础较好。 地处滹沱河冲积洪积 平原,水资源较为丰 富。境内土壤以潮土 为主,适于多种农作 物生长。饶阳属温带 季风气侯,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饶阳农业发展从北京引入大棚蔬菜种 植技术,从此饶阳设施农业渐渐起步。
“疯狂”的蔬菜
实现真正的“绿色”
❖ 推广生防综合技术,引进新技术、新品种, 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不断加快蔬菜产 业的标准化进程,提高饶阳蔬菜品质。全面 实现了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 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的认证。
“互联网+” “智慧农业”
打造“饶阳蔬菜”品牌
❖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名优农产品展销会 和网络营销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 地集中宣传品牌农产品。通过制订饶阳蔬菜 品牌叫响全国实施计划,举办媒体采风、全 国设施葡萄高峰论坛、蔬菜文化节等活动, 借助现代传媒的影响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越来越高。
❖ 【思考9】
❖ 饶阳设施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如何实 现区域农业的进一步提升,实现地区社会、 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跳出农业抓农业 “吃干榨净农产品”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2讲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案湘教版
第32讲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考点一 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的政策与法规等。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含义: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依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
3.美国农业带(区)的划分①乳畜带;②小麦带;③玉米带;④棉花带;⑤水果和灌溉农业带;⑥畜牧和灌溉农业带;⑦混合农业带;⑧亚热带作物带。
4.目的:合理布局种植业和畜牧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意义: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背景:由于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黑风暴”。
2.目的: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对策: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制定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考向一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2017·全国文综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1~2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刀耕火种是热带地区较为原始的耕作方式,主要方法是将地上的树木或草烧完,然后耕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一、典题示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东北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稻米主产区,其中辽宁省在工厂化育苗、自动化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仅促进了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产,而且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材料二如图为辽河流域示意图和工厂化育苗、机械化插秧景观图。
(1)说明辽宁省的地形特征及相应的农业类型。
(2)简析辽河流域稻米品质优良的自然条件。
(3)简析工厂化育苗对改善当地水稻种植不利条件的主要影响。
(4)旱涝灾害是对辽河流域水稻种植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
分析干旱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辽宁省东南部和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为平原地形。
丘陵山地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适宜发展林果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第(2)题,农作物品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光照、昼夜温差、作物生长期、病虫害等,分析时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工厂化育苗是在温室大棚里进行的,因此能减少育苗期的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采取立体的方式进行育苗,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从材料中可得出,工厂化育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规模化经营。
第(4)题,水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时,需要从缺水对水稻水分平衡、光合作用的影响入手。
[答案](1)东南部、西部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发展林业和果业;中部以平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沿海滩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2)水稻生长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稻的生长期长;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较少。
(3)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育苗期秧苗受低温冻害的影响;促进了规模化经营。
(4)土壤缺水,根系吸收的水分少;叶片蒸腾的水分多,水稻体内的水分收支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叶片出现萎蔫;造成水稻的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加强,水稻逐渐脱水、衰老,甚至死亡。
二、方法讲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1)从自然(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方面(区位、交通、市场等)分析农业类型和作物类型,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无害的类型。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具体分析如下:(2)在众多影响因素中,要注意区分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
比如,我国西北干旱区种植作物的限制性因素是水,但在部分绿洲地区,水则成了主导因素。
在一些偏远地区,农业自然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某些特色农产品更是优质产品,其限制性因素往往是社会经济因素,例如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畅等。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发展建议和措施,主要措施如下表分析: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结构坐标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 B.②为水稻种植业C.③为混合农业 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2.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市场适应性差 B.①②机械化水平高C.②科技水平低 D.③生产规模小读河南省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和四类专业村分布图,完成3~4题。
3.据图推测,四种农产品中,种植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最明显的是()A.苹果 B.茶叶C.花卉 D.蔬菜4.下列关于图中四类专业村的区位分析,正确的是()A.离城市越远越有利于茶叶、花卉专业村的形成B.平坦的地势有利于苹果、茶叶专业村的形成C.山地、丘陵地区有利于蔬菜、苹果专业村的形成D.广阔的市场有利于蔬菜专业村的形成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统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
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平均家庭规模2.6人。
人口流向由东南沿海单向集中向多向集中转变,新增城市人口集中在国家重点培育的城市群和城镇化地区。
据此完成5~7题。
5.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A.规模大,以“90后”青少年为主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C.流向多元,但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仍是最主要的跨省流入区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6.阻碍人口流动的因素是()A.人口受教育水平提高B.婚育年龄的推迟C.地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D.农业产业化经营7.人口流动对流入地的积极影响是()A.增加农民收入B.加快城市化进程C.改善当地生态环境D.加快城市文明扩散读1980~2012年东南亚某国三大产业就业率、城市化率情况统计图,回答8~9题。
(双选)8.关于1980~2012年该国三大产业就业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持续减少B.2012年从事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人数大体相当C.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即为城镇人口D.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数量变化最小9.2012年该国()A.城市化速度快B.城市化水平高C.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D.逆城市化现象普遍读2006~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粮食生产()A.产量逐年提高B.增长速度波动下降C.2009年产量出现明显下降D.2006和2010年粮食增长量相同11.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A.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结构C.发展生态农业 D.提高农业技术二、综合题(共56分)12.“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下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图。
材料二近十年来,宁夏政府先后投入2亿多元大力发展枸杞生产,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使产量不断提高,并建立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开发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等十大类、50多种特色产品。
“枸杞经济”在宁夏已初具规模,如今的宁夏枸杞市场已拓展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1)宁夏北部海拔小于1 500 m的地区为枸杞种植适宜区。
分析该地区利于种植枸杞的自然条件。
(12分)(2)依据材料,简述宁夏枸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经济条件。
(6分)(3)说明宁夏“枸杞经济”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28分)材料一下面是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
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单位:%材料二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从1991年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2.12倍,而城市化水平仅仅增长了0.89倍,土地扩张速率是人口城镇化速率的2.38倍。
有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过度发展房地产,有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上楼吃饭,下地干活”的现象;另外我国人口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脱离的人口有两亿多。
材料三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城市中存在很多贫民窟,那里的贫民没有正式工作,只能以乞讨、捡垃圾为生。
(1)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因素。
(4分)(2)三亚流动人口________素质较低,推测三亚的产业结构可能以________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4分)(3)城市化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以________为主到________为主的变化。
(8分)(4)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目前可以理解为城市化)过程中应重点加强的措施。
(12分)答案1.B 2.C第1题,图②中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商品率较低,应为水稻种植业。
图①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相差不大,商品率高,应属于混合农业;图③中畜牧业比重大,商品率高,应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水稻种植业的商品率不高。
第2题,水稻种植业的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
混合农业市场适应性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生产规模较大。
3.B 4.D第3题,据图判断,茶叶种植只分布于西南部的山区和南部,说明地形和气候对其影响最为明显。
第4题,蔬菜种植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需要广阔的市场。
5.C 6.C7.B第5题,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28岁,可推断流动人口以“80后”为主,而且以家庭流动为主,故季节性返乡规模小;目前人口流动方向趋向多元化,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仍为主要流入区。
第6题,当地城市化水平提高,会阻碍人口外流;农业产业化经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促使人口流动。
第7题,对流入地区来说,人口流入能缓解劳动力短缺,推动餐饮、建筑等产业的发展,但会引起交通紧张、教育和医疗资源短缺等问题。
8.AB9.AC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说明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持续减少;在2012年,从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都占30%多,从业人数大体相当;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也有乡村人口;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比例变化最小,说明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数量变化最小。
第9题,从图中城市化率可知,该国城市化率持续上升,2012年为40%多,说明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但水平并不高;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较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0.A11.D第10题,由图可知,我国粮食生产产量逐年提高;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呈波动性变化,整体并非呈下降趋势;2006年粮食增长量少于2010年。
第11题,我国可以扩大的耕地面积已经为数不多,而且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等边疆地区,垦殖费用高,所以提高粮食产量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也不能靠调整农业结构;我国存在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只有通过农业技术改造,提高单产,才能增加粮食产量;发展生态农业意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提高粮食产量。
12.解析:第(1)题。
从气候(热量、光照、气温日较差)、地形、土壤和水源四方面分析。
第(2)题,从市场、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
第(3)题,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分析。
答案:(1)大于等于10 ℃的积温数值较高,热量条件较好;光照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枸杞有机质积累;海拔较低(或地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临近黄河,有灌溉水源。
(2)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水平提高;市场需求扩大。
(3)实行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调整了当地的经济结构;增加了就业机会;创收创汇(或增加收入);推动了经济发展。
13.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三亚市部分人口资料”可知三亚流动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其比重占51.8%,属于经济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
第(2)题,由“三亚市常住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例情况表”可知三亚流动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其产业结构可能以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或者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第(3)题,城市化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