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俊版《教育学》课后题第12章体育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6章)】【圣才出品】
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
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①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
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
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感性的、零碎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2.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1)事例一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
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
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施于 ()一、选择题A.古代 B .文艺复兴1.“以僧为师”,“以后的欧洲 C .近代 D .现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代期的教育特征? ( )7 .以“教育的终身化”A.中国 B .埃及 C.希为教育特征的是 ( )腊 D.罗马A.古代 B .文艺复兴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后的欧洲 C .近代 D .现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代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8 .以“教育的民主化”( )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斯巴达 B .埃及A.古代 B .文艺复兴C.希腊 D .雅典后的欧洲 C .近代 D .现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代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9 .以“教育的多元化”的是古代 ()A.希腊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B.埃及 C.斯巴达 D .雅A.古代 B .文艺复兴典后的欧洲 C .近代 D .现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代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文献是 ()征的是古代 ()A.《学记》 B .《论语》A.希腊 B .埃及 C.斯C.《礼记》 D .《中庸》巴达 D.雅典11.在教育史上主张“有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和政治道德灌输,教A.孔子 B .孟子 C.墨育内容单一,教育方翟 D.荀子法比较严厉为特征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是古代 ()A .希腊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B.埃及 C .斯巴达殆”的教育家是 ( )D.雅典A.孔子 B .孟子 C.墨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翟 D.荀子WORD 完美格式下13.在教育史上主张“不19.由《学记》提出的教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主张是( )育家是( )A.有教无类 B .兼爱A.孔子 B .孟子C.墨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翟 D.荀子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4.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20.“道而弗牵,强而弗是( )抑,开而弗达”出自() A.有教无类 B .兼爱A.《学记》 B .《论语》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C.《礼记》 D .《中庸》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1 .“学不躐等”出自15.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 )是( )A.《学记》 B .《论语》A.有教无类 B .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C.《礼记》 D .《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是 ( )A.兼爱 B .“学而不先”这句话反映了( ) A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17.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名的教育家是( )是( )A.苏格拉底 B .柏拉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德B.兼爱C.“不愤不启,莫克里特不悱不发”D.化民成俗,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其必由学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A.《理想国》 B .《政是( )治学》 C .《论演说家的A.有教无类 B .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教育》教育》D .《民本主义与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WORD完美格式下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B .《政治学》 C .《论演说家的教育》 D .《民本主义与教育》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 )A.教育 B .教育学C.教育论 D .德育论27.1632 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 .赫尔C D洛齐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 .康德C.卢梭 D .裴斯泰洛齐29.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 .《爱弥尔》 C .《论演说家的教育》 D .《民本主义与教育》32.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 B .夸美纽斯 C.康德 D .赫尔巴特33.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并把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著名的教育学著作 ()A.《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论演说家的教育》 D .《民本主“绅士教育”的教育家义与教育》是( )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A.裴斯泰洛齐 B .卢巴特强调的中心( )梭 C.康德 D .洛克A.教师中心 B .学生30.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中心 C .教材中心 D .课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堂中心家是( )3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A.洛克 B .卢梭德 D .裴斯泰洛齐C.康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 , 称为 ( )3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A.白板说 B .做中学WORD完美格式下专业资料C.儿童中心主义 D .实A.凯洛夫 B .赞可夫质教育派C.布鲁纳 D .巴班斯基36.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二、填空题A .《大教学论》B .《普 1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通教育学》 C .《论演说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家的教育》 D .《民本主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义与教育》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37.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威的主张 ( )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A.教师中心 B .儿童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中心 C.课堂中心 D .教的活动。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一、选这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是由()决定的。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发展水平D.教育的规模【答案】C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答案】B3.从根本上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最终是由()决定的。
A.政治制度B.经济发展水平C.文化传统D.人口数量【答案】B【解析】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及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都会产生影响,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经济发展水平。
4.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主张实际上是把()相隔离了。
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答案】D5.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A.人口功能B.政治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答案】A6.以下对于文化传统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内容的选择B.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C.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D.文化传统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政策【答案】C【解析】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政治经济制度。
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文化传统【答案】B8.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答案】A9.以下对于人口状况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的述说不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D.教育的发展可以改善人口素质【答案】A【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规模和投资的最终决定因素。
10.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教育的这种功能称之为()。
A.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传播—丰富文化功能C.选择—提升文化功能D.创造—更新文化功能【答案】A11.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育制度)【圣才出品】
第5章教育制度1.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答: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前者从纵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不仅仅是青少年的教育,而且涵盖了人的一生;后者从横向上讲,说明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1)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的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其原因具体如下:①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仅局限于学校的教育,不能满足个人适应社会以及工作与职业的需要,因此,须扩展教育的范围,使其延续到人的一生。
②个人持续发展的需要。
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将其列入人的持续协调发展条件加以设计。
总之,社会的发展呼唤终身教育,同时为终身教育的蓬勃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
而终身教育是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价值的主要途径。
因此,终身教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方向,引领各国教育的发展。
(2)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的策略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需要向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具体策略如下:①更新教育观念是发展终身教育的前提。
要用终身教育思想取代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明确真正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教育已不再能参照生活的一个具体阶段,今后,人们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一生所学的每一类知识都会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
②建立开放的教育体制是发展终身教育的基础。
要实现由封闭式办学体制向开放式办学体制转变,逐步建立高校与企业、部门双向互动、双向参与的开放型办学体制。
还要形成开放的入学制度,授课时间和授课形式灵活,放宽对学习者的年龄限制等。
③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保证。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13.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4章 班主任
14.2 课后习题 详解
14.1 复习笔记
14.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5章 教 师
15.2 课后习题 详解
15.1 复习笔记
15.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6章 学校管理
16.2 课后习题 详解
16.1 复习笔记
16.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绪论
0.2 课后习题详 解
0.1 复习笔记
0.3 考研真题与 强化习题详解
第1章 教育的概念
1.2 课后习题详 解
1.1 复习笔记
1.3 考研真题与 强化习题详解
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2.2 课后习题详 解
2.1 复习笔记
2.3 考研真题与 强化习题详解
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3.2 课后习题详 解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王道俊《教育学》(第 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详解》
思维导图P章 教育的概念
03
第2章 教育与人的发 展
04
第3章 教育与社会发 展
05 第4章 教育目的
06 第5章 教育制度
07 第6章 课 程
目录
08 第7章 教学(上)
10.1 复习笔记
10.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1章 美 育
11.2 课后习题 详解
11.1 复习笔记
11.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2章 体 育
12.2 课后习题 详解
12.1 复习笔记
12.3 考研真题 与强化习题详解
第13章 综合实践活动
13.2 课后习题 详解
王道俊 教育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施于 (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A.古代 B.文艺复兴一、选择题后的欧洲 C.近代1.“以僧为师”,“以 D.现代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7 ( ).以“教育的终身化”期的教育特征?为教育特征的是希 ( ).A.中国 B埃及 C.A腊 D.罗马.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 D.现代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8.以“教育的民主化”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为教育特征的是( )( )A.古代 B.斯巴达A B.埃及.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C.希腊 D.雅典 D.现代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9.以“教育的多元化”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是为教育特征的是.希腊 ( )的是古代 ( ) AA.古代 B.文艺复兴雅.埃及B. C斯巴达 D.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典代.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410.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 ( )A.《学记》 B. ( )征的是古代《论语》C.《礼记》 D.埃及 B.A希腊. C斯.《中庸》11 .在教育史上主张“有.雅典巴达 D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5A.孔子 B和政治道德灌输,教.孟子 C.墨翟 D.荀子育内容单一,教育方12.特为厉较比法严征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 ( ) A是古代.希腊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B .斯巴达 C.埃及 ( )A D.雅典.孔子 B.孟子 C.墨.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6.荀子 D翟'..19.由《学记》提出的教.在教育史上主张“不13育主张是 ( )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A.有教无类 B.兼爱育家是 ( )C.复归人的.A.孔子 B.孟子 C墨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翟 D.荀子20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道而弗牵,强而弗14抑,开而弗达”出自是 ( )( )A.A.有教无类 B.兼爱《学记》 B.《论语》《中庸》《礼记》 D.性的.C复归人自然本C..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不躐等”出自21D(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15. B.《论语》A.《学记》 ( )是.《中庸》 C.兼爱.有教无类A B.《礼记》 D 22然归C.复人的自本性.“建国君民,教学为 (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 先”这句话反映了 16.A.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济的是 ( )关系.B教育与经关.“学而不.兼爱A B系化C.教育与文的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思而不学则殆”思则惘,然自本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23性.的人归.C复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名的教育家是17.柏拉是A.苏格拉底 ( )B .A.德 C.亚里士多德 D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图莫克里特.“不愤不启, CB.兼爱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24化民成俗,不悱不发” D. ( )其必由学图的教育思想的是《政.18A. B.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理想国》《论演说家的治学》 C是 ( )..教育》 D《民本主义与.兼爱 B.有教无类A 本然自的人归复.C 性教育》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D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5'..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的教育思想的是 ( ))A.《政《大教学论》 B.《爱A.《理想国》 B.弥尔》 C..《论演说家的《论演说家的治学》 C教育》 D教育》 D.《民本主义与.《民本主义与教育》教育》32.26.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 ( ) 是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学A.教育 B教育家是 ( ) A.卢 DC.教育论.德育论梭 B.夸美纽斯 C.271632年,《大教学论》.康德 D.赫尔巴特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33 ( ).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独立,其作者是育学成为科学, B.赫尔并把.夸美纽斯A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 C巴特.卢梭 D.裴斯泰学和心理学基础之洛齐上,写了著名的教育2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学著作代表人物是 ( )( )A.《大教学论》.康德.夸美纽斯A B B.《普通教育学》 C. DC.卢梭.裴斯泰洛齐《论演说家的教育》 D.近代教育史中主张29.《民本主义与教育》“绅士教育”的教育家34.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 ( )是巴特强调的中心.卢 ( )BA.裴斯泰洛齐A .教师中心 B.学生.洛克 D.康德梭 C中心 C.教材中心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30. D.课堂中心名的“白板说”的教育35. ( )家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A C. B洛克卢梭康.的地位的主张德.裴斯泰洛齐 D,称为 ( ) 31.做中学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 B.白板说A'..A.凯洛夫 B.实.赞可夫 C.儿童中心主义 DC质教育派.布鲁纳 D.巴班斯基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36.二、填空题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大教学论》 B《普 A.____,.《论演说是教育者根据一定通教育学》 C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 D家的教育》.《民本主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义与教育》教育的工作,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对受教育者37.的身心施加影响, ( )促使他威的主张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教师中心 B.儿童A的活动。
王道俊王汉澜版《教育学》完整版笔记
绪论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了解)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了解)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记忆)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发展历程)(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自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在中国经历了三四千年。
代表著作包括《论语》、《学记》,其中《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在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自17世纪开始,1623年英国学者培根首次将教育学划分为一门独立学科。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与社会发展【圣才出品】第3章教育与社会发展3.1复习笔记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5)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总之,教育的性质、宗旨,领导权与受教育权,乃至于教育的内容、结构与管理体制都是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的。
因此,在阶级社会里,“超阶级”或“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3.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文化,即一定社会民族的文化,它包括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
同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具有广泛性、基础性、深刻性与持久性。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此外,人口因素、地域环境等因素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1)含义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2)历史发展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①原始社会,教育主要起着劳动经验和生活规范的传承作用;②古代社会,教育的文化功能、政治功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一直不受重视。
③至近代,教育的政治功能依旧受到重视,但经济功能被不断强化与彰显,文化功能则相对衰落。
④现代社会,人们开始重视人的合理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美 育)【圣才出品】
第11章美育1.如何理解审美教育的内涵?答:一般而言,只有从人的审美活动出发,并结合人们对美和审美的主张来认识审美教育的属性,才能真正揭示出审美教育的内涵。
具体来说,对审美教育内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1)美育内涵的确定应该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则正确把握美育的内涵要求人们必须从艺术和美的根本性质入手,并结合艺术和审美在人生实践中的独特作用来理解,必须处理好审美与教育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以审美吞没教育,把审美变成一种消遣、娱乐活动,又不能不顾艺术和美自身的审美特性,从而导致审美教育主旨的丧失。
把审美与教育有机地统一起来,才是确定审美教育独特内涵的基本出发点。
(2)美育内涵的确定还应遵循直接效果与问接效果兼顾的原则所谓直接效果,主要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在个体身上所产生的性情陶冶、意气风发、心灵愉悦等直接的成果效应。
所谓间接效果,则是指通过审美教育直接效果的不断积累,从而导致个体心理结构的重大变化以至形成完美人性的终极性的成果效应。
确定美育的内涵,必须同时兼顾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两个方面,舍弃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走向片面。
(3)美育内涵的确定还应遵循独特性原则所谓独特性,即美育的本质属性。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美育的独特性在于,它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人的塑造,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提升。
审美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由审美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
②与一般的审美活动相比,美育不仅能够使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而且能够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如可以根据时空条件的特殊性,或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审美手段和媒介,也可以将文学作品的内容分成不同的角色,让不同的学生去朗读等等,使受教育者获得较为明确、稳定、持久的定向教育。
综上,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其独有的内涵和性质,只能由其所使用的媒介手段、所达到的直接和间接效果所决定。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体育)【圣才出品】
第12章体育一、选择题1.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德育B.智育C.体育D.劳动技术教育【答案】C2.在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中,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B.发展学生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C.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D.增强学生体质【答案】D3.我国颁布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反映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
A.田径和体操B.田径和球类C.体操和游戏D.田径和游戏【答案】A4.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是各项运动基础的项目是()。
A.游泳B.田径C.武术D.球类【答案】B5.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答案】D6.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表明体育具有()。
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答案】C7.体育运动的美感主要表现于动作的()。
A.强健B.节奏感C.协调和韵律感D.协调性【答案】C二、名词解释1.体育[华中师范大学2013研]答:体育是人们通过身体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教育。
它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体育又称体育运动,泛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有目的、有组织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是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属于社会文化教育范畴,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受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人的体能,增进人体适应能力,预防疾病,康复身心,健身、健美,延年益寿;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丰富个人的生活,娱人娱己有重要作用;③可振奋民族精神,发展国际交往,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④对社会生产也有促进作用,与社会教育、军事、医疗卫生、宗教、休闲娱乐活动密切相关。
王道俊《教育学》 章节题库(德育)【圣才出品】
第10章德育一、选择题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答案】D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答案】C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答案】A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答案】C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B.情C.意D.行【答案】A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D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答案】B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答案】C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答案】D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答案】A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答案】B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答案】C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A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答案】B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答案】D二、名词解释1.德育[江西师范大学2013研,首都师范大学2005研,武汉大学2004研,东北大学2004研,上海师范大学2003研,华南师范大学2002研]答:德育是指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教育的概念)【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的概念1.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何意义?答:(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这一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②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
③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有目的的。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④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
(2)把握教育质的规定性的意义①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助于人们透过教育的种种表面现象,更加深刻而科学地理解教育,更好地发展教育。
②把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利于更好地发掘人的潜力,培养更多的能够自我教育、与时俱进、具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③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从根本上剖析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与其他动物本能的区别在何处等,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化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
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答:(1)教育的基本要素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②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③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教育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这三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分析如下:①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掌握着教育的目的,采用着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着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王道俊《教育学》 课后习题(教育与人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有哪些规律和特点?教育怎样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答:(1)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①人的发展的特点:未完成性、能动性。
②人的发展的规律: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2)教育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人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因此,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①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人是未完成的动物,蕴涵着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和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发展可能,因此,切不可因学生一时表现不佳,而做出否定性的评价。
②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的能动性,因而,要注意启发、引导、规范学生的能动性。
③循序渐进。
由于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亦不能逆向发展,因此,教育要遵从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适时施教。
④因材施教。
人的发展是存在个别差异的,每个人在发展方向、发展速度、高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这就要求教育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⑤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教育。
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整体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各个方面的变化,因此,教育要把学生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
可见,教育只有遵从和适应了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培养出完整的完善的人。
2.我们如何理解人的发展潜能?教育应当如何对待与开发人的发展潜能?答:(1)人的发展潜能的含义人的潜能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尚未实现的心理能力,即人所具有的主动发展的动力和机制,是相对于人的实现能力而言的。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无穷的发展潜能,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
人的发展潜能决定了人是需要教育的,同时,人的发展潜能决定了人是可以教育的。
(2)教育开发人的潜能的方式①知识的传授。
通过系统地传授知识,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其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的发展,达到开发潜能的目的。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美 育)【圣才出品】
第11章美育一、选择题1.美育即()。
A.审美教育B.艺术教育C.社会美教育D.自然美教育【答案】A2.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B.1912年C.1957年D.1978年【答案】B3.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美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答案】D4.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做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A.感受美B.鉴赏美C.创造美D.领悟美【答案】C5.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答案】B6.“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答案】C二、名词解释1.美育(东北师大2010研,北航2009研,华中科技大学2007研,中山大学2007研,浙江大学2001、2003、2006研,大连理工大学2005研,西安电子科大2006研)答: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
美育一般通过审美活动进行,即指导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鉴赏,发展审美能力,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美育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即以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教育人,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美育活动过程中具有愉悦性,可寓教于乐,使人赏心悦目,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美育以科学的审美观为指导,继承历史上有审美价值的财富并加以创造,可以丰富人类文化艺术宝库;能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美育过程(北航2007研)答:美育是通过各种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进行的,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体育【圣才出品】
1 / 1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与古代学校体育相比,现代学校体育已经成为各种体育运动的基础,即在进行身体教育 的前提下,融竞技体育、身体娱乐活动为一体。学校体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体育。其意义等于“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这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内涵。 ②竞技体育。或称竞技运动,即我国通常所称的运动竞赛,是以提高运动成绩和在比赛 中获胜为目的的身体训练。 ③身体娱乐。泛指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运动形式,在我国习惯称之为群众体育。 (2)学校体育的社会作用受到普遍重视 学校体育的功能主要有两大类,即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两大功能。从体育对人 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上看,它包含两个方面,即不仅促进人的肌体获得健康的发展,还使人 的精神不断得到陶冶和升华;从体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看,它也包含两个方面,即对 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运动教学构成了学校体育过程的基本方面 学校体育活动,从其实施的途径上来看,主要由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两个方面 构成,而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运动教学。 ①体育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身体训练,使 学生的体质不断增强,体育运动技能技巧不断发展,并通过身体锻炼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过 程。 ②课外体育活动,虽然有较多的灵活性、自主性,并且其主要形式是运动锻炼和运动训 练,但它同样离不开运动教学。 运动教学是体育活动的基础。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其基本方向在于抓好运动教学,它是 提高学校体育活动质量的基本条件。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2 章 体 育
12.1 复习笔记
一、学校体育概述
1.体育的概念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目的)【圣才出品】
王道俊《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的)【圣才出品】第4章教育⽬的4.1 复习笔记⼀、教育⽬的概述1.教育⽬的的概念教育⽬的是对教育活动所需要培养的⼈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与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
它体现⼀定社会对受教育者质量规格的界定和要求,也体现了⼈⾃⾝发展所应该达到的⽔准和⾼度。
(1)从内涵上看,教育⽬的有⼴义和狭义之分①⼴义的教育⽬的是指存在于⼴泛的⼈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②狭义的教育⽬的是指在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的。
它由政府提出,并反映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明确⽽稳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作以及⼈的成长和⼈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
(2)实施教育⽬的对学校教育的意义①定向作⽤。
教育⽬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发展的根本⽅向,是学校教育⼯作的起点和归宿,并制约其全过程。
②调控作⽤。
教育⽬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才的基本质量规格,对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式起调节和控制作⽤。
③评价作⽤。
教育⽬的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2.教育⽬的的建构教育⽬的是教育活动主体的⽬的,是主体建构出来的。
⼈们建构教育⽬的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是⼈的发展的实然与应然的统⼀。
(1)教育⽬的的建构需要反映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社会历史条件的可能与限定。
教育⽬的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活、⽣产、分⼯、交往状况以及它的发展需求来建构,才能培养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才。
①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的官吏和学者,为政治服务,注重伦理。
②近现代社会,教育则要培养从事国家事务的管理者,同时也要培养出⼀⼤批具有⼀定科学⽂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专门⼈才,以此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
③当今社会,新科技⾰命的浪潮推动⽣产⼒的迅速发展,从⽽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等⽅⾯的急剧变⾰,对教育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2)教育⽬的的建构还需要反映⼈的发展规律,遵循⼈的发展的可能与限定。
王道俊《教育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班主任)【圣才出品】
第14章班主任1.为什么中小学教育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答: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
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具体而言,中小学教育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原因如下:(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
当学校把几十名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年龄相当、身心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的时候,还不能说这样的班级就是一个集体。
它需要由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培养而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
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负有专门的责任。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长身体、长知识、增长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需要班主任专门指导,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去适应社会生活,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开发潜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好几位教师任教,他们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但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不是靠哪位教师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晶。
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位教师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
除了各科教学之外,学校中各种学生组织及其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也需要班主任把课堂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统一协调、妥善安排,以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
(4)班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学生处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的交互影响下,从多方面接受信息、受到各种影响。
班主任按照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政策以及学校的教育要求来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他在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桥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章 体育
课后思考题详解
1.何谓“体育”?如何正确理解学校体育的概念?
答:(1)体育的概念
①广义的体育,指身体文化、身体教育和身体锻练三个方面。
这种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②狭义的体育,即指学校体育,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正确理解学校体育的概念需把握三个基本要点
①学校体育是一种教育活动。
学校体育区别于社会体育的根本是以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如果社会体育主要是娱乐性、竞技性的话,学校体育的特点则在于其教育性和基础性,即通过传授身体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学生自学锻炼身体的习惯,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②学校体育是完整的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德、智、美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一起,全面担负起培养人的职责。
在历史上,最早是亚里士多德从促使人和谐发展的角度,将教育分解为德育、智育、体育,并认为和谐发展的人一定是受过和谐教育的人。
因此,学校体育不仅是身体的运动和训练,它还渗透着德育、智育的因素,是和谐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③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它通过运动技能、锻炼技术的掌握,逐渐养成学生身体锻炼的兴趣和运动的习惯。
从这种意义上讲,学校体育的教育价值具有延时性,甚至影响学生终身的健康。
特别是在当前基础教育对体育重视不够,青少年身体素质出现下滑的背景下,理解学校体育对提升人的身体素质更为重要。
2.如何理解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联系与区别?
答:(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区别
①三者内涵不同
a.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培养道德品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随着现代学校体育内涵和外延的日渐丰富和扩大,学校体育不仅包括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教育,还包括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
b.竞技体育又称竞技运动,它是指以提高运动成绩和在比赛中获胜为目的的身体训练。
c.群众体育泛指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切运动形式,它是一个国家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基本条件和表现。
②三者的目的不同
a.学校体育重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b.竞技体育重在创造新的运动成绩,培养运动员。
c.群众体育以健身、康复、健美和休闲娱乐为目的。
(2)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联系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各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工作规律,并应该建立起自己的普及与提高的体系。
但三者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支援、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学校体育为竞技体育打基础,主要体现在增强年轻一代的体质和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上,少数人可能成为专业运动员;同时,学校体育通过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为群众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打基础,教会人基本的自我运动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还培养终身、全民、快乐的体育思想。
②竞技体育一是提高了运动兴趣,提高了群众体育意识,二是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能推动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发展。
比如提供设施、人才、资金等形成良好的体育气氛,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增强了人民体质。
③群众体育的良好开展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3.体育过程区别于一般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有哪些?
答:从总体上来讲,体育过程与智育过程、德育过程一样,隶属于完整的学校教育过程,受制于教育的基本规律。
但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的实施来看,体育过程又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
(1)体育过程的操作性
体育过程的操作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学必须通过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器械运动,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体育过程的流动性
体育教学的空间转移幅度大,不同内容的体育教学要求的场地、器材有所不同。
因此,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教学显著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断变换运动空间和教学环境。
(3)体育过程的分散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往往采取分组的形式,如按性别分组、按项目分组、按能力分组等,这同样对场地、器材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4)体育过程的强度性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保证并逐渐提高运动量强度,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的结构,并在加强密度、提高强度上作周密安排。
要做到这些,同样要受到场地、器材的影响。
4.学校体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体育过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过程,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这种规律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过程的纵向规律性
①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特点,把学校体育过程视为一种按自由活动、规范活动、自主活动渐次交替展开的过程。
它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几个阶段。
②根据学生在体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身心运动的规律性,可将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理解为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个阶段构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体育过程的横向规律
①体育过程是发展学生自身机能与提高精神素养相结合的过程。
体育过程的教育作用具体表现为,通过人体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意志与道德修养的培养。
②体育过程是掌握体育运动基本知识与参加体育锻炼相结合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存在着重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的错误倾向。
事实上,体育基本知识的教学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③体育过程是规范训练与自主活动相结合的过程。
对学生进行训练,主要根据体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使体育过程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目的性,为学生自觉自主地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也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准备基础。
④体育过程是普及体育观念与提高运动成绩相结合的过程。
首先,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高低,与普及、提高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学校体育还必须注意提高运动成绩,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也为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打下基础,还为国家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准备后备力量。
5.学校体育应该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答:为了卓有成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形成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
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的认识或反映。
学校体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的含义、要求学生坚持上好体育课、倡导多种形式普及的现代体育观念等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发展。
(2)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质是人的身体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学校体育增强学生的体质的措施主要有:对教育者进行现代体育观念的教育;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1小时的锻炼时间;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体质测评指标体系。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与习惯
在现今学校体育条件得到改善的条件下,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与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启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体育教育方法,寓趣味性、愉悦性于体育教学中;组织好课外体育活动。
(4)发展学生的体育专长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所谓体育专长,主要指学生个人具有对某些体育项目的特殊爱好及形成了高于学生平均水平的体育专项技能、技术。
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长,应从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现苗子,培养尖子;上好体育专项提高课;坚持办好校运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