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触目惊心。
所以,凸显出我国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的不足和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忽视。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对安全监管的力度。
上行下效,现在全国各业进企业也在安全监督日益严格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以已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但是,在企业的实际安全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安全第一;本质安全;安全培训;安全文化
1 “安全第一”不能只是停留在嘴上
多年来,在企业职工中流传着一句话:“不违章不作业”。
虽然近年来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类安全设施设备有明显改善,但在有些情况下,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安全却不是第一位了。
例如,高炉发生风口倒灌事故或其他紧急情况,被迫休风需紧急抢修作业时,按照正常程序,需要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然后组织开展后续工作。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项预案还没来得及进行,抢修工作已经开始了,企业领导抢时间,抓效益的思想使很多安全确认工作草草了事,流于形式。
所以,安全第一不只是要放在嘴上,还要真正做到实际工作中。
2 本质安全管理不能流于形式
什么事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
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
会造成事故的功能。
与本质安全相关的主要术语有: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2)风险: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的组合;3)危险源辨识:对企业各单位元或各系统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中的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分析其产生方式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4)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和衡量。
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风险的排序、分级;5)风险预控: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控制和消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预防风险的出现的过程;6)危险源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动态信息的过程;7)风险预警:对生产过程中已经暴露出或潜伏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预期性评价,及时发出危险预警指示,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活动。
8)不安全行为:是指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
所以,按照本质安全的要求,企业在生产之前,要严格安全设施“三同时”原则,既即与主体设备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在实际的情况中,虽然生产线在投产前经过了有相关资质单位的设计,通过中介机构对安全设施、职业卫生进行了安全评价。
但实际上很多评价内容与实际生产设备情况是不符的。
企业
和安全评价公司为了拿到生产的权限去作评价,而不是为了提高本质安全的目的去做的。
所以,造成的后果就是生产线投产了,再一步一步的将安全设施设备逐步完善,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补充完善的话,就有可能发生各类生产事故。
最终我们可以看到,要达到真正本质安全,需要企业抛开急功近利的思想,扎实做好各项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认真组织评价工作,切实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要求,不能把安全评价工作当成开启利益之门的敲门砖,而是当成营造安全作业环境的安全锁。
3 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待提高
我们为什么要加强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现在来看一组数据,2001年发生各类事故1000629起,死亡130491人,2002年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2003年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2004年发生各类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2005年发生各类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2006年发生各类事故 627158起,死亡112822人,2007年发生各类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2008年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2010年79552人,2011年75572人。
这样一组数据给我们什么样的警示呢?归根结底一句话:安全教育不到位。
为了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国务院安委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旨在全力推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只有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到位,才能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提高防护意识,从而达到减少事故发生的目的。
现在企业当中又需要做好
哪些安全教育呢?又什么要求呢?主要有以下几类:
3.1 全面落实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新职工上岗前按照要求要进行厂级、车间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上岗作业。
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法律法规、事故案例分析、操作规程学习、实际操作情况等多项内容。
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着急让新职工上岗作业,培训时间会大打折扣,要求三级教育时间分别应满足8学时、16学时、24学时。
可实际上本该6天的培训只用了一两天就草草了事,职工上岗作业了。
3.2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
特种作业一般包括高低压电工、高低压焊工、煤气作业、登高作业等。
现在特种作业培训工作逐步正规,已经不会出现不培训也拿证的情况了。
但是仍然存在需要商榷的地方。
比如煤气作业培训,把煤气作业人员进行取证上岗是件好事。
但是培训时间需要将近一个月,培训时间过长与生产岗位不能长期缺人产生了矛盾。
还有就是现在由于个别黑心老板利欲熏心,为自己的工程人员伪造假的特种作业操作证,而他们往往是根据经验作业的,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经很高了。
3.3 其他从业人员培训
国家要求培训时间不少于18学时,当实际培训跟实际生产时间发生冲突,造成无法完全按照学时要求完成培训。
师资力量和培训经费也限制了其他人员培训的培训效果。
3.4 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
这几类人员要求持证上岗。
但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负责人、安全员及班组长因人员更换,无法及时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交接,给安全按管理留下空挡,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诱因。
3.5 外围施工人员培训工作
在实际的生产和建设过程中,外围队伍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问题随之而来。
主要隐患有以下几点:1)各工程队存在转包项目的情况;2)所招人员大多数是劳务市场人员或农民工,无于作业相关的经验和技能;3)职工流动性大;4)职工普遍年龄偏高。
由此看来,解决外围施工队伍的这些问题,首先是要和外委队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严禁外委单位转包或借照施工。
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因材施教,要通俗易懂,用简练的语言和多种形式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告知和安全交底。
同时要求对年龄大的人员做好作业监护工作,尽量不使用年龄大于退休年龄的外围施工人员。
所以,企业不但要认真落实安监部门的各项培训工作,还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和培训经费组织好单位内部的安全培训工作。
不断创新培训思路和模式,加大培训的考核力度和执行力,不断提升企业领导的安全管理水平,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按照要求全面落实,扎实开展到位。
4 需加快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
现在我们来看:什么是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安全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安全文
化?
4.1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
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
4.2 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效率和安全
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
明确了事故根源和解决这个根源的途径,也就明确了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4.3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建设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4.3.1 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方向性
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但具
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由于所经营的产业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必须要有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做到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4.3.2 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
同样,每个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都要制定一个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在目前国有体制下经营的企业来讲,对于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4.3.3 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
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
各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
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有了认识,企业安全文化层次才能提高。
4.3.4 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安全文化的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企业对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
严格讲,员工的行为是靠制度约束的,一个再好的
安全制度,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
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养成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造成最大的可能。
因此,在加强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
[责任编辑: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