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上有效提问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堂上对有效提问的感悟
藕池小学王新春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营造一种积极的、富有探究精神的课堂气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向学生提问,如何有效地提问,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
提问效果的好坏,也往往会成为一堂课的成败关键。
下面我结合这学期碰到的一些现象谈谈课堂上有效提问的一些肤浅的想法。
一、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1.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出现一段长时间的沉默,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思路非常混乱;2.讲完实验要求后,很多学生仍不知如何操作。
经过反思我觉得出现以上两点现象主要原因有:
1.教师问题过多,不够精练
在有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整堂课是以课堂提问贯穿始终,教师漫无边际的提问近乎无休无止,问题是一个连着一个,这样的课,不要说学生,就是听课老师也被搞得晕头转向,而学生陷入了混乱,在如此高密度的课堂提问中,使学生根本无暇思考,始终处于被动回答问题的状态,导致学生跟着老师走,扼杀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有时候教师的提问超出学生知识范围,大而空,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目瞪口呆,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导致学生思维断层,这样提问毫无意义。
3.教师的问题表述不够通俗易懂,学生抓不住重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提问过于专业化只会让他们思维混乱。
比如在实验前,教师常常会把实验要求用温馨提示展示,但是这个提示往往过于复杂,不能让学生完全的抓住重点导致学生操作时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看到一位资深教师将温馨提示写的非常通俗简明,重点词每句就一两个,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受益匪浅。
4.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提出的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需要时间来思考问题的,而我们通常在讨论中很
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在大部分的课堂讨论中,学生只有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上认真独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时候保持适当时间的沉默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研究。
二、提高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小看法
基于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来提高。
1.提问要有目的性,明白你最想问什么,去除无意义的提问
我们教师应该要注意优化问题的结构,尽量减少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让他们少走弯路。
例如:《光和影》,观察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角度的关系时,我们看到影子变化了吗,有怎样的变化,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系吗?其实对于教师的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把前面的二个问题合并,甚至去除。
告诉学生:光源照射的角度和影子的长短有怎样的关系?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并尝试对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解释。
教师期望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运用已知的现象详尽地描述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角度的关系,达成教学目标。
2、设计有层次的问题,提高有效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教学中,让哪些学生回答问题,值得深究。
如果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答非所问的尴尬局面。
但如果只让少数尖子学生回答问题,那其他多数学生就成了陪衬,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既不能太容易,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太难,使学生无处下手。
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回答的基础性、提升性、拓展性问题。
如《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认识量杯的教学,若让学生观察量杯,说一说量杯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则许多学生觉得难以回答,但如果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效果就明显不同了:
(1)仔细观察量杯:想一想量杯与我们平常用的杯子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量杯的设计有这些不同呢?
(3)上台演示,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使用?你们觉得他这样用法好不好?为什么?
通过这样3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经历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比教师直接传授来得更有趣,更有效果。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
知识掌握程度,做到提问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
教师提问的方式是门大学问,总之,提问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质,要问得贴切,要有开发性、开导性,切忌滥问;要把握最好时机,问得恰到好处,释疑火候要适宜;要掌握好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使“问”有所得,“答”有所得,这样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极大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