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走近机器人》教案2

《走近机器人》教案2

教学设计
第__二_单元第_7_课上课时间月日星期____ 课时__1_课时课题《走近机器人》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认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知道机器人由硬件和程序共同配合才能工作。

2.初步了解什么是程序,熟悉常见的机器人编程环境。

3.了解操控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步骤。


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设备的三个组成模块。

教学难点:理解程序的概念。

基于关键问题的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设计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一个教育类机器人,了解积木式机器人的器件名称和功能。

学生熟悉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程序来控制机器人,进一步了解操控机器人的一般步骤。

作业设计前置性作业:无
课堂作业:熟悉编程界面,控制你的机器人。

教学
板书
设计
走进机器人
总结:指挥机器人的操作步骤。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机器人被称为21世纪的明星,它们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也逐渐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通过此教案,学生将有机会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用途,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信息技术技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器人的常见应用领域。

3. 能够基本操作机器人,并理解其背后的信息技术原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分享自己对机器人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通过简明扼要地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帮助学生对机器人有更深入的认识。

2.1 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自动机械设备。

机器人具有感知、计算、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能够模仿人类的动作与行为,并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2.2 机器人的分类按照功能和外观的不同,机器人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常见的机器人有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3. 应用探究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机器人应用领域进行探究,例如医疗机器人、家庭机器人等,通过网络搜索或访谈相关专家、工程师寻找与该领域相关的机器人案例,并进行汇报。

4. 实践活动4.1 小组讨论和设计机器人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机器人。

他们需要首先确定机器人的功能和所属分类,然后使用纸板、电子积木等材料进行设计和组装,最后测试机器人的功能。

4.2 编程机器人使用教育型机器人,如乐高机器人等,引导学生学习编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发声等。

5. 反思总结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老师引导他们总结机器人的优点和局限性,让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机器人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汇报、实践活动时的合作等。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了解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

3.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分类2. 的基本原理3. 的组成部分4. 的应用领域5. 技术的发展趋势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的认识和看法。

2. 讲解的定义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不同类型的。

3. 讲解的基本原理:教师讲解是如何工作的,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功能。

4. 讲解的组成部分:教师介绍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机身、关节、传感器等。

5. 讲解的应用领域:教师介绍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工业、医疗、家庭等。

6. 分享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师讲解当前技术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技术的利与弊,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分享。

六、教学资源:1.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2. 相关科普书籍和文章。

3. 网络资源,如相关网站、论坛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配备多媒体设备。

2. 网络连接,以便查找和分享相关信息。

3. 小组讨论区域,以便进行小组活动和互动。

八、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实验室,加深对的认识。

2. 开展制作比赛,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前沿的技术动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有需要,尝试采用其他教学方法。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如有需要,完善评价指标。

小学信息技术走进机器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走进机器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走进机器人教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作为小学生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机器人这一现代科技工具,将信息技术课程与机器人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既能够掌握必要的知识,又能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信息技术走进机器人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了解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学习机器人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包括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案例。

2. Robotics Kits:为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机器人制作材料,如积木、电子组件等。

3. 电脑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什么,机器人有哪些功能和应用。

之后,引入今天的主题:“小学信息技术走进机器人”。

2. 知识讲解(15分钟)利用PPT课件,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案例。

可以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器人的各个方面。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机器人的应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例如家庭、医疗、农业等,然后讨论在这个领域中机器人能够解决哪些问题。

4. 实践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机器人制作材料。

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和制作要求,开始制作自己的机器人。

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汇报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完成机器人制作后,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可以演示机器人的功能和设计理念,并向全班介绍自己团队的制作过程和困难。

教师应对每个小组的展示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机器人领域,了解更多关于机器人的知识和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教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引入机器人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小学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教案,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课程。

1. 课程背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而机器人则是信息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将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会使用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机器人控制;(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准备(1)机器人配件:机器人主体、电机、传感器等;(2)电脑和编程软件;(3)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4. 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介绍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如“猜猜我是谁”等。

(2)知识扩展: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机器人的感知、决策和执行等过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机器人装配和编程操作。

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机器人配件,让学生亲自进行装配。

然后,教师通过编程软件指导学生控制机器人进行简单的动作,如走直线、转弯等。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机器人项目,并进行相应的编程和操控。

例如,设计一个能够在迷宫中自主寻路的机器人或一个能够演奏音乐的机器人等。

(5)展示与分享: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机器人项目,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设计和编程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并互相学习和帮助。

(6)总结与反思:帮助学生总结他们在机器人项目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鼓励他们思考机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应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机器人的理解,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参观机器人展览或机器人实验室,让学生亲身接触和了解更多关于机器人的知识和技术;(2)组织机器人比赛,让学生通过竞争和交流来提高他们的机器人设计和编程能力;(3)邀请专业人士或机器人爱好者进行讲座或工作坊,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4浙江摄影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4浙江摄影版
目标: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机器人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机器人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机器人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机器人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机器人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机器人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机器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机器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机器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3. 创新思维:在讨论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时,学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想法。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课堂展示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示。今后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2. 教学方法: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机器人的理解仍然较为模糊。这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1.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 机器人:自动化执行工作的机器设备
- 分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2. 机器人编程原理
- 编程语言:Python、Scratch等
- 编程环境:Arduino、Makeblock等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教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教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课教案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有两大块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机器人的一般硬件特征和软件组成;掌握操作课堂教学机器的一般步骤。

学生对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学习,老师可以适当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光有硬件结构的机器人还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还需要有机器人能读懂的程序。

展开介绍机器人配套软件的重要性、界面、图标等方面内容,再过渡到课堂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操作过程和方法,把前面两部分综合起来,完成一个范例程序的下载、调试和运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课前准备: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一、机器人的组成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1.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

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

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4.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

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了解编程的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的分类及特点3. 的应用领域4. 编程基础5. 简单的编程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和编程基础。

2. 教学难点:编程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相关知识。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动手编程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编程软件和硬件设备。

3. 安排实验室或教室,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讲解编程的基础知识。

3. 实践:让学生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编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见解。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讲解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和编程基础。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操作法的运用效果,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3. 反思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八、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 练习编程,尝试编写更复杂的程序。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实验室,加深他们对技术的了解。

2. 邀请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3. 开展编程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的分类及特点3. 的应用领域4. 编程的基本原理5. 简单编程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编程原理。

2. 教学难点:编程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对技术的直观认识。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编程的乐趣。

4. 开展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PPT、视频资料和实物。

2. 准备编程软件和编程套件。

3. 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设备。

【导入】(简要介绍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兴趣)【新课内容】1. 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讲解的概念,通过PPT展示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2. 的分类及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及其特点,通过实物展示或PPT图片)3. 的应用领域(介绍在工业、农业、医疗、家庭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课堂实践】1. 编程的基本原理(讲解编程的基本原理,演示编程过程)2. 简单编程实践(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编写简单的程序)【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作业布置】1. 观看相关纪录片,了解技术的发展趋势。

2.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编程练习。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编程原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沟通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听取学生对课堂实践活动的反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走进机器人世界》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走进机器人世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
第1课走进机器人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知道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装置,具有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

(2)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组成,能分辨模块、框架、护帽、齿轮、主板、传感器。

(3)了解机器人的组装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机器人模型,了解机器人的的零部件组成。

(2)通过观察、分析模块和框架,掌握模块的框架搭建的方法。

(3)通过交流汇报、动手组装,了解机器人的搭建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机器人的存在及其价值,体验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4.教学过程。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机器人》教案

《走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了解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科技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的定义与分类2. 的基本原理3. 的核心技术4. 的应用领域5. 与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相关话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走近》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料。

2. 教具:模型、相关设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

3. 器材: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核心技术、应用领域等方面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展览或相关企业,加深对的认识。

2. 推荐学生参加制作比赛或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主题的课外阅读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优势;3.能够识别、描述并模拟简单的机器人动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2.难点:能够模拟简单的机器人动作。

三、教学准备1.投影仪、电脑;2.机器人、遥控器;3.课件、PPT等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话题:“你们有见过机器人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告诉学生,机器人是一种能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或自身的感应器官执行任务的自动化机器,它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复杂、危险、恶劣环境下的工作。

3.列举机器人的分类,如:按形态分类、按用途分类等,并给学生讲解各类机器人的特点。

第二步:探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1.推出PPT,展示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情况,如:工业、医疗、服务、教育等。

2.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娱乐、清扫、社交、救援等。

第三步:了解机器人的优势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器人能替代人类完成一些任务。

2.列举机器人的优势,如:效率高、重复性强、精度高、耐久性好等,并让学生思考,哪些工作适合机器人完成。

第四步:学习机器人的动作1.准备好机器人和遥控器,让学生观察机器人的部件和灯光。

2.给学生传授遥控器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机器人完成更复杂的动作,如:机器人走路、跳舞等。

4.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动作顺序预编程,模拟机器人的动作。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1.回顾课程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自主探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原理和制作方法,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2.让学生结合自己编写的机器人动作编写一份简单的程序流程图,并用PPT或其他工具展示给同学们看。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是我第一次教授《走近机器人》这门课程,通过这次教学,我对机器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浙江摄影版(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浙江摄影版(新)
机器人的特点
通过和人的对比了解他的机器人机构差不多名称
与人对比机器人的大脑、思维(语言)、感受器官(五官)、四肢
摸索五大差不多结构与人对比的名称
逐条显现,通过拖拽法,机构提示拖到相应的结构中
课堂里的机器人
了解学校开展的机器人情形
讲述学校里的三类机器人乐高NXT和EV3、以后伙伴的WER机器人、中鸣机器人
回忆课前预习好好搭搭特里斯硬件编程预备过程顺序。加深对完整的瞬间睛过程编写的明白得。能够明白得声音频率依照音符从弟到高
通过时刻轴好好搭搭特里斯硬件编程的一样顺序。文字智能识别和图片拖曳法明白得称瞬间睛过程差不多对应代码编写的。通过简单的连线能够明白得声音频率依照音符从弟到高
机器人唱起来
明白得音乐节拍和等待时刻的关系
争对没有成功的学生中显现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摸索并明白得,找出自己出错缘故
软件提供的滚动页面扫瞄非线性快速锁定安装插件驱动编程下载对应的那页课件,用台式机投射器将教师机投屏到交互式一体机中讲解下载程序需要驱动安装成功的标示。
认识特里斯机器人的结构名称,让学生猜并拖拽各结构名称给出答案
通过文字标签和图示标签拖拽法,将结构名称拖到相应的结构中
机器人预备唱
把握好好搭搭特里斯硬件编程的一样顺序,明白得瞬间睛顺序结构程序编写,明白得循环和等待的意义,发声脚本中声音频率明白得
复习巩固课前好好搭搭特里斯硬件编程预备情形的预习的情形,发声脚本中声音频率明白得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3
走近机器人
教师姓名
杨瑶
学科(版本)
浙摄版信息技术
章节
第三章
学时
1
年级
六年级二、教学目标Fra bibliotek1.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分类(一体式机器人和积木式机器人)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_南出版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案-走近机器人_南出版

课题第8课走近机器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机器人, 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 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1. 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 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 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二、课堂学习(一)机器人的诞生“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 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19年, 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1. 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 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 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

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第一课 走近机器人教学教案

第一课 走近机器人教学教案

第一课走近机器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机器人以及它的主要硬件;了解安全和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机器人的视频,启发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及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畅想。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规则,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分工协作时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对机器人的认识和本课程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视频、教学PPT学生准备:笔记本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说明:1.课堂介绍、课程风格我们的课程,将会和大家所有上过的课程都会不一样。

这个课程最大特点:动手、动脑、团队合作。

在设计制作机器人作品时,我们需要同学们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如卡纸,废弃塑料瓶)、学会去观察生活、发现一些问题并动手创造去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的课堂风格是自由开放的,同时有两条原则:不干扰、不评判。

只要满足以上两条规则,自由是被允许的。

不得干扰他人的原因是会影响他们的训练;不评判是因为我们的训练是创造性的,没有“正确答案”,所有的创造成果都是“正确”的。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说想法,让学生不怕犯错、勇于发展自我。

(可以举一些实例)。

2.团队建立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程,将同学们分成3到6人一组。

团队建立后,请同学们互相认识一下,也可以让他们给小组起一个很酷的“队名”。

分组方法:可以按1-X报数,也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自由组合。

3.活动规则此环节中,告知同学们:我们接下来的每堂课里都有个活动环节,所以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活动环节的规则。

只要我们遵守以上的规则,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轻松和愉快啦!并和同学们约定:能做到的同学请举手!4.初识机器人此环节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过渡语句,把我们课堂的关注引回机器人中。

教师询问学生:现在出现了很多我们之前意想不到的产品,那未来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呢?接着,教师播放京东无人仓库视频,并提出问题:未来的世界长什么样子?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身边会有哪些机器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同学不受限制地思考,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注意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创意和想法,给予强化。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探究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能够使用Scratch 3软件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教学重点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探究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能够使用Scratch 3软件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机器人,引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2. 概念解释•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定义,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小组讨论,列举出学生所见过的机器人,并简单介绍其功能和作用。

3. 分类讲解•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分类:按研究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商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按结构分为人型机器人、非人型机器人等。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类总结出自己见过的机器人,为下一步课堂活动做准备。

4. 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机器人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展示几个机器人的实物,分析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 编程实践•教师讲解Scratch 3软件的基本界面和编程语言。

•引导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程序,例如让一个小猫在屏幕上跑来跑去。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你们通过本节课学习,对机器人有了哪些新认识?•教师提出思考题:在你们所在的城市中,哪些场合可能会用到机器人?作业1.完成本课堂的机器人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笔记。

2.使用Scratch 3软件编写一个机器人程序,并将程序分享给同学。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下节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前景。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

走近机器人的教案

走近的教案教案:走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科学》的第10章,主要内容包括:1. 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的分类和应用;3. 简单的制作和编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知道在生活中的应用;2.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制作和编程方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的分类和应用,简单的制作和编程方法。

难点:的工作原理和编程逻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模型、编程软件。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如扫地、手臂等,引导学生思考的定义和作用。

2. 新课导入:介绍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3. 课堂讲解:讲解的分类和应用,让学生知道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并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制作和编程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的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受人控制的自动执行任务的装置发展历程:从简单的机械装置到复杂的智能系统分类:工业、服务、家用等应用: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家庭服务等制作和编程:学习相关软件和工具,动手制作和编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介绍你了解的,包括它的功能、工作原理等。

答案:略2. 请查找一些关于的资料,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做好笔记。

答案:略3. 根据课堂所学,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并编写相应程序,使其完成某个任务。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引导学生思考的定义和作用,然后讲解了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情况。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制作简单的,并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编程,使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制作和编程方法。

整体来看,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工作原理和编程逻辑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走进机器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

走进机器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

走进机器人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走进机器人教学设计篇一:第一课走进机器人教学设计课题:第1课走进机器人课时:2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初步接触机器人,基本整齐,个别情况分析后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影机器人和现实机器人的区别2、了解什么是机器人。

3、了解i奇机器人的框架组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的用途和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3、培养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了解电影机器人和现实机器人的区别2、了解什么是机器人。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电影导入激发兴趣,吸引上课的注意力)师:(看两张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的图片)。

你能讲讲更多的电影中的机器人吗?生:回答(大概找5个学生回答)师:(看3张现实中的机器人的照片。

)你在电视上见过“他”吗?谁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分别出示照片,分别找学生说说)生:说二、上网搜索机器人的资料(自己搜索资料,培养信息搜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师:现在我们了解了三种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

现在咱们上网搜索一下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机器人。

生:上网搜索。

(教师提醒:同学们是生活中的机器人,不是电影中的机器人。

)搜索出来后把相应的图片和主要的文字资料整理在一个word文档中,并注明出处。

三、确定机器人的定义(引出概念,对机器人有个全新的理解)师:谁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机器人?生:说(大概5个学生回答)(追加提问第一个回答的学生,他找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机器人吗?)师:得到以下结论1、现实中的机器人没有“自我”。

2、现实中的机器人没有“人生观、价值观”。

3、电影中的机器人大多是有“有意识的”。

师:那么机器人到底是什么呢?(或者你认为机器人的概念是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简单的在你的小本本上总结一下,一会告诉全班同学。

生:说自己的见解(5个学生回答)。

打开“课件中的参考答案”:师:引出关键的是机器人有计算机在控制他。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本文为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希望对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2.认识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4.能够简单地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5.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4.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教学难点:1.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机器人吗?机器人都有哪些样子?机器人能够完成哪些任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知识讲授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让学生认识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三步: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机器人的优缺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步:动手制作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使用材料、工具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教师可以先示范制作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实践。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机器人模型,并互相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1.讲授法:运用图文并茂的PPT资料,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加深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认真制作机器人模型。

2.机器人模型评价:学生所制作的机器人模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具有创意。

3.理解程度:学生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应用和构成原理是否理解透彻。

4.个人能力: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否得到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走近机器人》备
课教案
www.5y
kj.co
m 第11课走近机器人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两大块内容: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学习机器人的一般硬件特征和软件组成;掌握操作课堂教学机器的一般步骤。

学生对机器人的硬件结构已经有了比较多的了解和学习,老师可以适当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同时要引导学生,光有硬件结构的机器人还是不能正常工作的,还需要有机器人能读懂的程序。

展开介绍机器人配套软件的重要性、界面、图标等方面内容,再过渡到课堂教学机器人的一般操作过程和方法,把前面两部分综合起来,完成一个范例程序的下载、调试和运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了解机器人编程的环境和界面。

2.能力目标: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对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程序的编写、下载、调试和运行。

课前准备:
一段舞蹈或音乐程序(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机器人的组成
机器人到底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请同学们先观看一段介绍机器人的录像资料,请留意以下方面的内容:机器人的大脑、机器人的手脚、机器人的眼睛、机器人的耳朵等。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微型计算机——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传感器——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

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执行器——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

用来完成指定的动
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4.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

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学生操作:观察自己的机器人,找出机器人的大脑、感觉器官、执行器等。

二、机器人调试
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先在电脑中完成机器人配套软件的安装,完成后运行该程序,尽快熟悉整个平台界面、操作步骤、菜单选项、图标功能。

以“给机器人下载并播放一段音乐”为例,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掌握机器人编程、调试和运行的整个过程。

程序下载的一般步骤(教师示范):
.首先完成机器人的主体搭建。

2.检查机器人各部分连线是否到位,装入电池,查看机器人设备初始化自检是否正常。

3.关闭机器人电源,将机器人与电脑主机通过数据线连接。

4.启动相关软件操作平台,检测计算机与机器人通讯线路是否正常。

一般在第一次使用时,都要先下载自带初始化
程序到机器人的微型电脑中。

5.在软件操作平台中,调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一首歌曲,将歌曲下载到机器人中。

6.断开机器人与计算机主机的数据线路。

启动机器人开始按钮,怎么样?机器人能唱歌吗?
三、上机作业
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一个程序下载到自己的机器人中,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成功执行。

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程序呢?
www.5y
kj.c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