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败)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治

织 囊 ;肺 小 叶 呈 胶 样 浸 润 ,切 面
无大理石状,其胸腔内可见大量
813299 DOI:10援3969/J.ISSN援1671-6027援2020援01.068
纤维素渗出液,同时肺膜上存在 纤维素块,肺膜下方可见出血 点;病牛胸内淋巴结出现肿胀现 象,切面可见大量出血点。 4 防治措施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是牛出 血性白血病的首选防控措施。一 旦某一区域内存在牛出血性败 血症的暴发流行,应立即对患病 疫区的牛、猪以及羊等各种易感 性哺乳动物进行隔离和紧急接 种疫苗,可有效遏制牛出血性败 血症的扩散蔓延。与此同时,还 需对患病动物的活动范围进行 限制,至少 2 周以内不得外出放
对急性感染的病例,将四环素按 100mg/kg.bw 溶解至葡 萄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 次 /d;环丙沙星按 50mg/kg.bw 静脉注射,2 次 /d。为防耐药性的产生,需要对药物进行轮换 使用。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以自场配用抗出败多价血清。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对其进行隔离诊治。对无治疗价 值的病牛需要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公害处理,对该病的传染 源进行有效控制,严禁病牛流入到市场中。对被病牛污染的 场地须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从而彻底清灭致病菌。
参考文献 [1] 秦玉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综合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
(07):86-87. [2] 李志军,等.牛出血性败血症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2019
(03):100-101.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 年第 01 期 85
剖检病牛可见头颈部及咽喉部有皮下水肿,一 些病牛甚至蔓延至其胸前部,将其水肿部切开,流出大量的 淡黄色浆液;局部淋巴结也有水肿,切面可见大量汁液;另 外,有一些病牛也呈败血型病变。
牛出败病的诊断与防治

牛出败病的诊断与防治王敏1,郑强1,何健1,梁旭亮21.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汭丰工作站,甘肃泾川 744300;2.泾川县首燕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甘肃泾川 744300摘要牛出败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病牛精神沉郁,反应迟钝,喜卧,鼻镜干燥,流浆液性、黏液性鼻液,后期呈脓性,眼结膜潮红,流泪。
该病病情急,死亡率高,一旦发病,将会造成重大养殖经济损失。
目前,牛出败病以防控为主,治疗为辅,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如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缓解牛全身性症状,预防该病需要从卫生清洁、饲养密度、疫苗接种等方面入手,降低牛出败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牛出败病;症状表现;诊断;防治牛出败病又称为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患病牛卧地不起,表现高热和肺炎、咽喉水肿,精神萎靡,鼻流清涕,呼吸困难,腹部肿胀,粪便中混有血液等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出败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但大多表现为混合型。
由于牛吃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或吸入含病菌的飞沫尘埃而传染,也可经外伤、昆虫叮咬等引起传染。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当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最易发生。
当牛受冷、过度疲劳、长途运输或饥饿等情况下可能致病。
该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一旦发病,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较大。
1 病原特征1.1 病原形态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杀性巴氏杆菌,可以发现细菌整体的形态呈短杆状或球杆状,无芽孢与鞭毛。
但如果是新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可以观察到有荚膜存在,这些荚膜是一种黏液样物质,与菌株本身有明显的边界感。
荚膜表面潮湿,带有一定的光泽。
随着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代数增加,荚膜逐渐消失,毒性减弱。
1.2 病原培养生化特征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培养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适宜培养基应带有血清或者绵羊血,适宜培养温度37 ℃,培养时间18~24 h。
在绵羊血平板培养基上,培养的菌落没有溶血现象,但菌落单个存在,整体较小。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S i y a n g t i a n d e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也有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致病菌存在于病畜的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给牛的养殖造成影响。
1.症状牛眼结膜充血、出血,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运动失调;死后肛门和鼻口有少量出血。
病程稍长的一般在数小时至2d内死亡,主要表现为高热,反刍停止,流涎,流泪,有黏液性鼻液流出,咳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最后死亡。
牛巴氏杆菌病潜伏期限1~7d,多数2~5d,病牛早期体温高达40~42℃,离群垂头站立或卧地不起,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食欲减退。
1.1肺炎型。
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难,伴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黏液脓性鼻液流出,严重病牛呼吸困难,头颈前伸,张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较长,常拖至1周以上。
1.2败血型。
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萎顿、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常来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疗就死亡。
1.3水肿型。
除有体温升高、不吃食、不反刍等症状外,最明显的症状是头颈、咽喉等部位发生炎性水肿,水肿还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围组织,病牛常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常因此而窒息死亡。
2.流行病学牛巴氏杆菌病除侵害野生反刍动物外,主要发生于各种年龄的牛,水牛易感性更高;病畜和带菌动物是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带菌动物,包括健康带菌和病愈后带菌。
该病可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如水牛往往因饮用病牛饮过的水洼及抛弃病畜尸体河川的水而感染,外源性传染多经消化道,其次是呼吸道,偶尔可经皮肤黏膜的损伤或吸血虫的叮咬而传播。
该病常见于春、秋放牧的牛,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热带比温带地区多发,天气变化、受凉、赶运、运输后,常见散发病例,也可见较大范围的流行;病毒和霉形体的原发感染也可成为巴氏杆菌继发感染的诱因。
3.剖检变化病牛尸体剖检时以呼吸道损害较明显,鼻窦和副鼻窦里充满黏脓性渗出物,鼻、喉、气管等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炎症;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出血,附有纤维素团块;肺内有坏死灶,有结缔组织囊包围,界限明显,肺小叶间浆液浸润,纵膈和支气管淋巴结肿胀,出血;真胃黏膜出血;肠道黏膜肿胀,出血。
牛巴氏杆菌病诊断及防治

牛巴氏杆菌病诊断及防治【摘要】文章通过对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阐述了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探讨了在诊断和防治一些浅见,供参考。
【关键词】牛巴氏杆菌病;症状;诊断;治疗牛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常以高温、肺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
该病一般为散发,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
多为急性经过,若救治不及时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流行病学特征牛巴氏杆菌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在养殖牛的地方都有发生。
黄牛、水牛和牦牛均易感染,病畜和带菌畜为传染源,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一般散发或呈地方流行,同种动物能相互传染,一般不同动物种间不易互相传染。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多发。
该杆菌可在健康牛的上呼吸道存在,当动物由于受冷、过劳、长途运输或饥饿等因素而降低抵抗力时即可致病。
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致死率可达80%以上,个别地区达90%以上。
发病后,病原体的毒力增强,并随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饲料和饮水等,引起其他牛感染。
2.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至41~42℃,继而出现全身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低头拱背、肌肉震颤、机体衰竭、皮温不整、呼吸和心跳加速、泌乳减少或停止;在病牛的头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扩张性炎性水肿,触之有热痛感;病牛主要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初病牛便秘,之后转为腹泻,粪便呈液状并混有黏液、黏膜片和血液,恶臭。
不久后,病牛体温下降,在12~24h内因虚弱而死亡。
3.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下颌间、咽喉部、颈部、胸前,有时两前肢皮下有大量橙黄色浆液浸润,致使这些部位呈不同程度的肿胀。
尸体稍有胀气,全身可视黏膜因充血或淤血而呈紫红色,从鼻孔流出黄绿色液体,皮下组织、胸腹膜及呼吸道和消化道膜、肺与肌肉大多散布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 养牛技术

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养牛技术牛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有些地方称“地方性肺炎”。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
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巴氏杆菌病的活体症状、检疫及处理方法。
1、活体症状败血型。
病牛先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1-42°C,之后表现出全身症状,如精神沉郁,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结膜潮红,鼻镜干裂,有时发出呻吟或者咳嗽,拱背低头,肌肉震颤,逐渐衰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
母牛还伴有泌乳减少或者彻底停止。
初期会发生便秘,后期变成腹泻,排出混杂黏液、血液、黏膜片的液状粪便,并散发恶臭味。
然后病牛体温快速降低,往往在12-24h内由于严重虚弱而发生死亡。
浮肿型。
该类型病牛主要是胸前、咽喉部以及头颈部的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扩张性炎性水肿,用手触摸存在热痛感。
同时,舌部以及周围组织呈暗红色,并发生明显肿胀,呼吸严重困难。
此外,还伴有急性结膜炎,大量流泪,眼睛红肿,皮肤及黏膜发绀,部分病牛还会发生下痢。
病程通常可持续2-36h,最终由于呼吸障碍而发生死亡。
肺炎型。
病牛主要表现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呼吸严重困难,伴有痛性干咳,先有泡沫样鼻液流出,后期变成脓性。
叩诊胸部会产生明显疼痛,并存在实音区;听诊胸部可听到水泡性杂音,有时能够听到清晰的胸部摩擦音。
发病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展成下痢,并排出混杂血液和黏膜的粪便,且散发恶臭味。
病程一般可持续3-6天。
2、宰后剖检剖检变化。
病死牛胸腔存在较多黄色液体,气管内存在泡沫和茶色液体。
黏膜发生充血、出血,尤其是喉黏膜呈暗紫色。
肺脏呈胶样,表面光滑,间质明显扩张,切面比较湿润。
肝脏表面光滑,质地坚硬,切面湿润,并流出黄褐色液体。
胆囊发生肿大,内膜存在出血。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牛出血性败血病又称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定血清型引起牛和水牛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发病突然、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性出血。
本病多见于犊牛。
一、病原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
本菌为球状小杆菌,独立或偶尔成对存在,在人工培养基上呈多形性。
革兰氏染色阴性,呈两极着色。
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运动。
在急性败血症的病例中,细菌有荚膜,可产生内、外毒素。
溶血性巴氏杆菌细胞壁来源的内毒素可协助致活补休和凝血过程。
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抵抗力不强,60℃经10分钟即死亡;在干燥、直射阳光下迅速死亡;1%石炭酸、1%漂白粉、5%石灰乳的杀菌效果良好。
二、流行病学病牛排泄物、分泌物和带菌(包括健康带菌和病愈后带菌牛)为传染源。
一般散发或呈地方流行,同种动物能相互传染,一般不同动物种间不易互相传染。
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多发。
巴氏杆菌可存在于健康牛的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中,饲养管理不良、气候聚变、营养缺乏、寄生虫等可诱发牛出血性败血病。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牛(成年牛和犊牛)上呼吸道的常在菌,牛扁桃体带菌率为45%,一般不呈致病作用。
溶血性巴氏杆菌不易从正常牛的上呼吸道分离出来,有时以非致病性的血清Ⅱ型存在于上呼吸道。
在应激因素(如牛舍通风不良、运输、拥挤等)导致呼吸道防御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非致病性的溶血性巴氏杆菌血清Ⅱ型有机会在下呼吸大量繁殖或由血清Ⅱ型转变为具有较强毒力的血清Ⅰ型。
多杀性巴氏杆菌常可与昏睡嗜血杆菌、支原体和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
一旦发病,病牛会不断排出强毒菌感染健康牛,造成牛场、或整个地区的牛出血性败血病流行。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急性败血型临诊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到41-42℃,精神浓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黏膜发绀,鼻流带血泡沫,腹泻,粪便带血。
一般于24小时因虚脱而死亡,甚至突然死亡。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染场 地 用 火 碱 彻 底 消 毒 ,粪 便 收 集 作
生 物 发酵 处 理 。
7 防治
可 将 其 杀 死 。 本 病 传 染 源 主 要 是 病 牛 和 带 菌 牛 .病 原 从 传 染 源 的 呼 吸 道 和
射 ,一 次 量O . 1 m L / ( k g 体 重) , 1 次/ d , 连
用3 d 。
零 星散 发 。 此病发 病率 高 , 如采 取措 施不
当. 可 造成 大批死 亡 。 1 病 原 及 流 行 病 学 本 病 为 多 杀 性 巴 氏杆 菌 ,是 一 种 长 卵 圆形 小 球 杆 菌 . 两 端钝 圆 。 中 央微 凸, 多散在 , 无芽胞 , 无鞭毛不能运动 , 检 测 现 发 病 病 牛 体 温 可 达4 1 —
随各 种 分 泌 物 、 排 泄 物 中排 出 , 污 染 饮 料、 饮水 、 用具和周围环境 , 经 消 化道 、
4 2 o C , 心跳加快 , 精神沉郁 , 低 头弓背 ,
皮肤冷热 不均 , 鼻镜干燥 , 反应迟 钝 , 被毛粗乱无 光 , 肌 肉震 颤 , 呼吸加 快 , 眼 结 膜 潮红 , 食欲废绝 , 反 刍停 止 。 随 后 病 牛 表 现 腹痛 , 先便秘后下痢 , 拉 出
6 . 1 . 3 用 头孢 王肌 肉注 射 , 大牛 2 瓶, 犊
学 和 临床 病 症 及 剖 检 变 化 ,诊 断 为牛 巴 氏 杆菌 病 。
6 治疗
化 为主 。其特 征是 高热 、 肺炎( 有 时有 急 性 胃肠 炎表 现 ) 及 内脏器 官广 泛 出血 。 我 片 区属此 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老 疫 区 , 多数 乡 镇 历史 上 都 曾发生 过 牛 巴 氏杆 菌病 , 一 般 为散 发
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治疗

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与治疗作者:哈尼马提·达哈尔别克沙木哈吾·别开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11期摘要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败)是发生在牛中的机型热性传染病。
发病时表现为高温、急性肠胃炎、肺炎、内脏出血。
本文围绕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病理特点、临床、诊治展开讨论,并结合畜牧兽医经验谈一谈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措施。
关键词牛巴氏杆菌;诊断与治疗;病理研究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也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
巴氏杆菌病被我国列为动物二类感染,对牲畜的危害非常大。
1流行病学巴氏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动物体内。
扁桃体的带菌率最高。
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气候、饲料、饲养方式、运输、寄生虫等外界因素都会导致病菌浸入体内并大量繁殖,经过血液定居在全身各个部位,大量繁殖并在病畜之间内源性传染,对健康家畜的传染性极强,甚至出现地方性流行。
2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呈球体,本体细小,两边钝圆。
通过健康牛的上呼吸道侵入体内,当牛抵抗力低下时发病。
发病后的病原体可以随着分泌物等排出到饲料和饮水中,对其他健康牛进行传染。
经过病菌活体检验发现。
该菌在干燥空气中存活时间短,在血液中存活时间长,尤其在腐败时体重可以存活1到6个月。
在阳光下不能存活,不耐高温。
3临床症状牛巴氏杆菌感染后潜伏期为两到五天,临床症状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3.1败血型病状发生时,体温达到42度,精神沉郁,肌肉与皮温不均匀,结膜潮红,伴有咳嗽。
食欲减退。
停止反刍。
病程加长后,腹痛下痢,便呈粥状,含粘液、粘膜碎片,恶臭。
拉稀后体温下降,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10到20几个小时。
3.2浮肿型表现为在颈部、皮下等部位出现炎性水肿,触碰痛,舌及周围组织出现肿胀,舌头伸出齿外,呼吸困难并流涎水。
3.3肺炎型肺部呈现纤维性炎症状,呼吸困难,有泡沫样鼻涕。
分辨呈乳糜状。
伴有水泡声,从发病到死亡一般为三天到一周。
4病理变化4.1败血型内脏出现粘膜或者浆膜,脏器充血且有出血点,脾脏无变化,肝脏和肾脏出现实质变形,淋巴水肿,胸腹有渗出液。
牛巴氏杆菌病

症状
症状
潜伏期2—5天。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浮肿型、肺炎型。
急性败血型:病牛初期体温可高达41—42℃,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呼吸、脉搏加快,眼结膜潮 红,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病牛表现为腹痛,常回头观腹,粪便初为粥样,后呈液状,并混杂粘液或血液且具恶 臭。一般病程为12—36小时。
谢谢观看
流行特点
流行特点
本菌为条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饲养饲养管理不良时,如寒冷、 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饥饿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乘虚侵入 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发生内源性传染。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不断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 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家畜,亦有经皮肤伤口或蚊蝇 叮咬而感染的。该病常年可发生,在气温变化大、阴湿寒冷时更易发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浮肿型:除表现全身症状外,特征症状是颌下、喉部肿胀,有时水肿蔓延到垂肉、胸腹部、四肢等处。眼红 肿、流泪,有急性结膜炎。呼吸困难,皮肤和粘膜发绀、呈紫色至青紫色,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
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病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痛苦干咳,有泡沫状鼻汁,后呈脓性。 胸部叩诊呈浊音,有疼感。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眼结膜潮红,流泪。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 液和血块的粪便。本病型最为常见,病程一般为3—7天。
牛巴氏杆菌病
介绍
01 病理介绍
03 流行特点
目录
02 病 原 04 症 状
05 病理变化
07 防 治
目录
06 诊 断
基本信息
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发生于各种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的总称。牛巴氏杆 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生高热、肺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特征。
牛发高烧拉血便可能遭了巴氏杆菌病!

牛发高烧拉血便可能遭了巴氏杆菌病!问:最近天气突变,我家牛发高烧,拉带血的稀粪,头、颈和胸前肿得很高,摸起来比较硬、发凉,有些还出现流口水、大口喘气,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根据上述病情,出现这类情况,你家的牛可能得了巴氏杆菌病了。
病因分析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传染病。
巴氏杆菌是正常动物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带菌动物都可作为重要的传染源。
致病菌可以在病牛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广泛存在。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传播,各年龄段的牛都易感,以水牛最常见。
本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及动物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饲养环境处于寒冷、闷热、潮湿、拥挤、通风不良的状态,或者牛群经历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缺乏等,导致牛群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该病的发生。
牛感染本病后主要有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和慢性型四种表现型。
败血型病程快,常12到24小时死亡,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结膜潮红,鼻镜干燥,腹痛腹泻,粪便恶臭且带有粘液和血液。
水肿型以牦牛多见,病牛除全身症状外,特征症状是头部、颈部和胸腹部出现水肿,刚开始摸起来比较热、硬,后变凉;此外还出现呼吸困难,眼红肿,皮肤和粘膜发绀,最终因窒息和腹泻虚脱死亡。
肺炎型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呼吸困难,咳嗽,流泡沫样鼻液,先便秘后腹泻,多转为慢性型,以慢性肺炎为主。
对病死牛进行剖解可见,败血型的病牛全身浆膜、黏膜、皮下和肌肉出血,各组织器官广泛出血,呈败血性变化。
水肿型的病牛在水肿部位有浆液浸润,切开有黄色透明液体。
肺炎型的病牛肺组织像大理石样,出现不同范围的实变区域。
治疗方法发生本病时应立即将患病动物隔离饲养,防治扩散感染,同时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
也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类或磺胺药物进行治疗,若将高免血清和抗生素联用,效果更好。
具体用药及治疗措施请咨询当地兽医。
防治方法由于巴氏杆菌属于动物呼吸道的常在菌,可因环境变化和动物免疫状态不良时发生内源性感染,故良好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与治疗

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与治疗摘要:牦牛巴氏杆菌病还可以叫做牦牛出血性败血病,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牦牛急性和发热性传染病,具体特点是败血症和组织器官发生出血性炎症,实际表现为高热、肺炎、急性肠胃炎、内脏器官大范围充血和出血等症状。
这种病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气候多变、冷热交替的冬末春初季节发病很多,并逐渐散发或者地区性流行。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及治疗,希望为有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牦牛;巴氏杆菌病;诊断;治疗巴氏杆菌病的学名为出血性败血症,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不但在养殖牛的过程中经常见到,在人们家畜与家禽中也能看到。
牦牛巴氏杆菌具体表现是牛的体温逐渐升高,而且也容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慢性病状造成化脓性炎症。
一、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这种症状一般是对被感染的个体展开直接或间接的传播,病原体容易伴随牛的排泄物与分泌物影响到生态环境,其余牛在食草和饮水过程中都会被感染。
而且牛只长期转移以及太过拥挤,容易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出现感染。
另外,若患病的牛只被蚊虫叮咬,还会导致病原体代入到健康的个体中[1]。
从季节的角度观察,巴氏杆菌一般在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常见,主要是因为早晚温度差较大、气温不稳定,让牦牛的身体免疫力降低,变成感染体质。
在传播途径角度看,主要在地方流行,湿热的背景下会出现这种病。
二、牦牛出败的临床症状发病的牦牛大部分时间容易精神不振、被毛粗乱、鼻镜干燥,食欲下降或者不食,反刍减弱。
部分牦牛出现咳嗽、腹泻、头颈增大、呼吸困难等病症。
一般牦牛的体温不断升高,能够达到41-42摄氏度[2]。
我县辖区内发生过巴氏杆菌病,当时3天内死亡四头,其中的一头没有发现显著的症状,出现死亡;剩余三头出现呼吸特别困难,反刍暂停,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绀,眼角膜透红,伴随很多分泌物,鼻流血泡沫或者脓性分泌物,舌头伸出牙齿外面,呈现暗红色,听诊时伴随支气管呼吸和啰音。
剖检能够观察到病牛颈部、咽部和胸前皮下组织浆液性浸润伴随出血点,气管中出现点状血,淋巴结水肿出血,胸腔积液出现纤维素性沉着,肺肿大等症状,心包积液比较严重。
牛出败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静脉滴注 , 每天 1 次, 连 用 3天 。按 上 述 方 法 治 疗 3天 后 病 牛 体 温 正 常 , 肺 泡 呼吸音减 弱 , 鼻 液减少 , 鼻镜有 汗 ,
逐渐康复 。 7治疗 体 会 本 病 以秋 末 冬 初 季 节 及 天 气 骤 变 时 容 易 发 病 ,是 危 害 养 牛 业 较 为 严 重 的一 种 传 染 病 。 要做好疫情上报工作 , 划定 疫 区 , 实 行封 锁 、 隔离 , 并 和 药 物 防治 。 加强饲养管理 , 搞 好 牛 舍 及 运 动 场 的清 洁 工 作 , 合理使 役 , 注 意 气温变化 , 冬 季 注 意 防寒 保 暖 , 夏 季 注 意通风降温 , 尽量减少应激反应 , 提 高 免疫力。 养牛密度不要过大 , 尽 量 减 少 皮肤、 粘 膜 的损 伤 。 认 真 做 好 春 秋 两 季 牛 出败 灭 活 疫 苗 的 预 防 接 种 工 作 。 常 年 补 针 ,保 质 保 量 .将 防疫 措 施 做 到 位 。疫 情 发 生 后 必 须 对 未 发 病 的 牛 紧 急 接 种 牛 出败 灭 活疫 苗 ,平 时 做 好 经 常 性 的 机 械 消毒 和药 物 消 毒 。病 死 畜 是 该 病 的重 要 传 染 源 .病 死 牛 必 须 进 行 无 害 化 处 理 ( 作 者单位 : 黑龙 江 省 逊 克 农 场 畜
发音 。 6牛 出败 病 的 预 防 及 治 疗 策 略
舍 及 周 围环 境 进 行 消 毒 处 理 。 同时 对 病 牛 出现 过 的地 方 . 被 污 染 的水 源 、 操 场 等 等 场 所 进 行 灭 菌 消 毒 。消 毒 工 作 1次 / d , 并 持续 7 d以上 6 - 3无 害 化 处 理 。 病 牛 死 亡 之 后 将 成 为 重 要 的 传 染 源 ,导 致 牛 出 败 病 疫 情 的 一 个 重 要 因素 就 是 屠 宰病 牛 污 染 水源, 进 而 引 发 疫 情 .所 以在 疫 情 中 死 亡 的 病 牛 要 进 行 严 格 的 无 害 化 处 理 , 对 病 死 牛要 实施 深 埋 . 严 禁 销售 或 者 食 用 ,并 且 对 可 能 受 污 染 的 牛 舍 等 等 区 域 进 行 严 格 消 毒 ,预 防疫 情 的 再 次爆发 。 6 . 4牛 出败 病 的 治疗 。 治 疗 药 物 可 采 用 磺 胺 嘧 啶 钠 .对 病 牛 进 行 静 脉 注 射, 2次 / d , 连续注 射 3 d 。对 于 病 情 较 严 重的病牛 , 在 用磺 胺 药 物 的 同时 , 用 1 0 %葡萄 糖 5 0 0 mL 、青 霉 素 6 0万 单 位 、链 霉 素 1 6 0万 单 位 、 1 0 %葡 萄 糖 5 0 0 mL 、 安 痛 定 注射 液 3 0 mL , 分 2组
牛出血性败血病

五、鉴别诊断
牛出血性败血病在诊断上要注意与炭疽、气肿疽及牛 肺疫等相区别。
牛炭疽肿胀可发生在全身各处,濒死时天然孔出血, 血液呈暗紫色,血凝不良,尸僵不全,血液涂片可见 炭疽杆菌。
气肿疽的肿胀主要见于肌肉丰厚的部位,触诊柔软, 有明显的捻发音。
恶性水肿只发生在外伤或分娩之后,肿胀触之柔软, 具捻发音。
有时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心包与胸腔粘 连,内含有干酪样坏死物。
五、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 合对病牛的治疗效果,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确诊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败血症病例可从心、肝、脾或体腔渗出物等,
其他病型主要从病变部位、渗出物、脓汁等取 材,如涂片镜检见到两极染色的卵圆形杆菌, 接种培养基分离到该菌,可以得出正确诊断, 必要时可用小白鼠进行实验感染。
(三)肺炎型
本型主要呈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病牛便秘, 有时下痢,并混有血液。病期较长的一般可达 到三天或一周左右。
浮肿型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炎型是在败血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本病的病死率可达80%以上。痊愈牛可产生坚 强免疫力。
四、病理变化
牛因败血型而死亡的,呈一般败血症变化。内 脏器官出血,在粘膜、浆膜以及肺、舌、皮下 组织有肌肉,都有出血点。脾脏无变化,或有 小出血点。肝脏和肾脏实质变性。淋巴结显著 水肿。胸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
在急性败血症的病例中,细菌有荚膜,可产生内、外毒素。 溶血性巴氏杆菌细胞壁来源的内毒素可协助致活补体和凝 血过程。
巴氏杆菌抵抗力不强,60℃经10分钟即死亡,在干燥、直 射阳光下迅速死亡。1%石碳酸、1%漂白粉、5%石灰乳的 杀菌效果良好。
二、流行病学
牛巴氏杆菌病

(3)(胸)肺炎型: ①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流粘①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流粘-脓涕,咳嗽、 呼吸困难,叩诊实音,疼痛;听诊罗音、 摩擦音 ②肠炎:恶臭,混浊有血液、粘液的稀便
病变
(1)败血型:呈一般败血症变化。 (2)浮肿型: ①主要见于头、颈和咽喉部水肿,切开水肿 部位,即流出深黄色液体,有时胸前、肢 体、皮下组织胶样浸润,混有血液; ②咽、颈、纵膈淋巴结肿胀,心、肝、肾等 实质器官发生变性。脾一般不肿大。
4.中耳炎型:也称“斜颈病”,程度不 一,饮食困难,严重可出现运动失调,神 经症状,剖检:一侧或两侧鼓室有奶油状 的白色渗出物,有时鼓膜破裂,脓性渗透 出物流出外耳道。 5.其它病型:还可有生殖器官感染、结 膜炎、全身各部脓肿,母兔子宫炎、子宫 积脓、公兔睾丸、附睾炎,皮下内脏器官 脓肿,结膜炎多为两侧性、眼睑肿胀、上 下粘连. 下粘连.
牛巴氏杆菌病
又称牛出败 主要由6 主要由6:B、6:E引起。
症状
可分为: 可分为: (1)败血型:高热、结膜潮红,鼻镜干燥,皮 败血型:高热、结膜潮红,鼻镜干燥, 温不整等一派热象,进入肠炎期,则腹泻,混有 温不整等一派热象,进入肠炎期,则腹泻, 粘液、血液纤维素絮片,死前体温下降, 粘液、血液纤维素絮片,死前体温下降,天然孔 流血。病程半天至一天。 流血。病程半天至一天。 (2)(水)浮肿型:主要以颈部、咽喉部有时 )(水 浮肿型:主要以颈部、 其它部位的高度炎性水肿,口粘膜潮红、流涎、 其它部位的高度炎性水肿,口粘膜潮红、流涎、 舌发绀,吞咽、呼吸困难,常因窒息而死。 舌发绀,吞咽、呼吸困难,常因窒息而死。病程 半天至一天半。 半天至一天半。
诊断 与猪肺疫相同
防制
苗:瘟巴二联苗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肺不同的肝变区, 切面呈大理石状或有坏死灶,周围可见包 囊形成 ②胸腔积液多量,带有纤维素,它们可沉积 于胸膜,肺膜的表面,胸膜、肺,心包互 相粘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牛羊的扁桃体和上呼吸道的带菌现象十分普遍,在多种诱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 致病。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但6-8月多发,以零星散发为主,并局限于一定的地区。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5
临床症状
潜伏期:1-6天,依临床症状可分三型 败血型: 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废绝,反刍停止,泌乳量减少或停止; 鼻镜干燥,结膜潮红,被毛粗乱; 病脉搏加快,呼吸困难,有时咳嗽;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5
病理变化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6
病理变化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7
病理变化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8
临床诊断
初步诊断:
零星散发;
骤然高热; 咽喉部、颈部、前胸水肿;
胸膜肺炎以及严重下痢
确诊: 采取血液或组织涂片,用瑞特染色后镜检,出现两端着色的 椭圆形小杆菌,可作出诊断; 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咽喉、颈部和胸前皮下严重水肿;
肺炎; 急性胃肠炎;
内脏器官广泛出血;
病程短促,病死率高。201ຫໍສະໝຸດ -8-1牛巴氏杆菌病3
病原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细小的球杆菌,革兰染色阴性。
长1-1.5微米,宽0.3-0.6微米;
无鞭毛,不能运动,不形成芽孢;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在60℃20分钟、70 ℃5-10分钟即可杀死; 在干燥空气中2-3天内死亡; 在血液和粪便中能生存10天; 在直射阳光和高温条件下立即死亡。 一般消毒剂如0.5-1%氢氧化钠、10%漂白粉及5%石炭酸、0.1%升 汞、5%甲醛溶液等,在数分钟内均能迅速杀死本病菌。但克辽林的杀 菌力很差。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8
临床症状
肺炎型:
体温升高及一般全身症状;
主要表现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 呼吸极度困难,有时头颈伸直,张口伸舌喘气,黏膜发绀;
初为干咳,后为湿咳,流出泡沫性鼻汁,后为黏性或脓性;
胸部叩诊时有痛感,有浊音区; 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有时可听到胸膜摩擦音; 病牛开始便秘,后期下痢并带有黏液或血液、恶臭; 病程一般为3天或1周左右。
有浆液性或粘性带血样泡沫鼻液流出;
牛体温突然升高达41-42℃; 肌肉震颤,皮温不整; 随病情的发展,病牛出现腹痛、腹泻、粪便恶臭并带有黏液或血液;
有的病例鼻孔和尿液中带有血液。
腹泻开始后,体温下降,迅速死亡,病期多12-24h,多呈最急性和急性 经过。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6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20
类症鉴别
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
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0-42),呼吸快、困难,胸部扣诊有 浊音区和疼痛、流鼻液。
不同处:鼻液先稀后脓性,不流泡沫样鼻液、肺部听诊有摩擦音, 垂皮、胸前有浮肿。病料涂片镜检可见极为细小的多形性丝状支原 体。 炭疽 类似处:有传染性,体温高(42),呼吸困难,腹痛,泄痢,粪中混 血,濒死时体温下降。 不同处;可视粘膜蓝紫色。血片镜检可见有荚膜的炭疽杆菌,死后 天然孔流血,迅速鼓胀,尸僵不全。
2013-8-1 9
牛巴氏杆菌病
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
剖解时往往没有特征性变化
只见粘膜和内脏表面有广泛点状出血。 上颌淋巴结有水肿、出血。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0
病理变化
肺炎型
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胸腔内有大量的雪花样液体,肺与胸膜、心包粘连; 肺组织肝样变,断面红色,或灰黄色,散在有坏死灶;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9
类症鉴别
喉炎
类似处:喉部肿胀有热痛,咳嗽、呼吸困难。
不同处:不发生高温、皮肤、舌不发绀。 支气管肺炎 类似处:体温高(39.5-41)初干咳后湿咳,流鼻液、呼吸增数、困难。 不同处:无传染性,扣诊有浊音,无痛感末期鼻液增多,但不出现泡沫样 鼻液、排粪无恶臭。 大叶性肺炎 类似处:体温高(40—41),呼吸迫促、困难,咳嗽,叩诊胸部有浊音区, 叩诊有疼感。 不同处:无传染性.流锈色或黄红鼻液。
肺小叶间质稍增宽。
腹泻的病牛,胃肠粘膜严重出血。 水肿型 死后可见肿胀部位呈现出血性胶样浸润; 还可见到肺部及胃肠道病变。
2013-8-1 11
牛巴氏杆菌病
病理变化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2
病理变化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3
病理变化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4
病理变化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21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因;
严格检疫,防治引入;
定期消毒; 预防接种:每年春季,牛出血性败血病氢氧化铝菌苗,200kg以 上牛6毫,小牛4毫升,皮下或肌内注射。21天后可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9个月。21天后再加强1次免疫注射效果更好。
2013-8-1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4
流行特点
传染源: 病牛和带菌动物(耐过) 消化道 经口或呼吸道(飞沫感染) 皮肤、黏膜伤口 吸血昆虫 传播途径:
病菌可存在于健康牛的上呼吸道,外界诱因使牛抵抗力降低时,可发生内源性传染而致 病。 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机体的状态、病菌的血清型及毒力等都有密切关系。
牛巴氏杆菌病
22
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早期急性病牛,效果较好。
① 青霉素500-800万单位+链霉素400-600万单位+解热镇痛药,每 天两次肌注;同时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四环素+5%葡萄糖生理盐 水混合静脉注射;
② 10%磺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0.07-0.1克,静脉注射,连用2-3天; +对症治疗。 血清疗法:抗出败病血清皮下注射100-200ml,每天1次,连用2-3天。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咳化痰为原则。方用三黄石膏汤 加减:黄芩60克、黄柏60 克、黄连40克、射干60克、 山豆根50克、 银花50克、连翘60克、生石膏100克、桔梗40克、栀子仁50克、大黄 50克、甘草20克,水煎服, 1天1剂,连用2-3剂。
临床症状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7
临床症状
水肿型:
明显的全身症状;
头部、咽喉、颈部及胸前部皮下结缔组织出现弥漫性严重炎 性水肿,水肿部初有热痛坚实感,后变凉、疼痛减轻;
咽、舌与周围组织高度肿胀,有时舌伸出口外,呈暗红色, 吞咽困难;高度呼吸困难,皮肤和黏膜发绀,多因窒息而死;
眼红肿流泪、出现急性结膜炎; 流涎,个别病牛也可发生血痢。 病程为12-36小时。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23
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败)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1
牛巴氏杆菌病
知识目标:
理解认识牛巴氏杆菌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症状
熟悉牛巴氏杆菌病诊断方法、预防和消灭措施 技能目标:
掌握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技术
2013-8-1
牛巴氏杆菌病
2
牛巴氏杆菌病
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 起的各种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 突然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