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刘少坤)

合集下载

2023年《窃读记》教案_4

2023年《窃读记》教案_4

2023年《窃读记》教案2023年《窃读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刻画人物运用的细致的复杂的心理描写;2、了解倒叙的作用;3、继续训练学生圈划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概括总结的能力;4、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通过与自己优越的读书条件进行对比,加倍珍惜并充分利用我们现在的读书机会。

二、教学重点1、学习将两种复杂的心理交织在一起的写法;2、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三、教学难点1、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2、__在谋篇布局上的技巧——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教学突破口:对于课题的理解:“窃”的含义,“读”的心理,“记”的内容五、教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1、熟课文,查清生字生词,把握__脉络。

2、布置学生互相走访调查同学们的读书环境(包括学校和家中的,如家中藏书、班级图书馆、上网看书等),至少每人走访两人以上。

(二)导入新课:是的,书不仅是一样工具,更是一种超脱凡俗的心灵寄托,一种开发人类智慧的满腔热忱,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书,滋养着我们的血脉和骨肉,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滋养着我们的气质和品格,没有书的生活将黯然失色,没有书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那么,生活中真的没有书,或者书不能满足于我们的欲望,该怎么办?我们今天来体验林海音的窃读经历。

(板书:作者、课题)(三)感知新课1、速读课文,思考:(1)“窃”的含义;(2)“读”的心理;(3)“记”的内容;怎么记的?(1)偷偷的;(2)惧怕;(3)“我”窃读时候的各种经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是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盘绕于作者笔下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曲径通幽的__。

运用倒叙的手法能起到一波三折、悬念迭起、波澜起伏的妙处。

林海音《窃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窃读记林海音①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窃读记》课文教案

《窃读记》课文教案

《窃读记》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的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理解作者通过窃读经历所传达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的尊重。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弘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窃读经历所传达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的尊重。

(2)欣赏课文中的文学表达,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背景及写作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深入讲解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学生进行相关练习,运用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窃读、贪婪、惧怕”等。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文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复杂心理。

-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心理的语句,进行分析品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珍惜现在的读书机会。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复杂心理。

- 学习文中细致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2. 教学难点- 理解“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 谈话导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2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 出示生字词: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 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书,只能到书店偷偷读书的经历。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20分钟)1.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窃读时动作和心理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 动作描写的语句:“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急切想读书的心情。

- 心理描写的语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组织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说“很快乐,也很惧怕”?- 明确:快乐是因为能够读到自己喜欢的书,惧怕则是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而受到训斥或驱赶。

2. 重点研读文中描写作者在下雨天窃读的段落。

窃读记教案(分两课时)

窃读记教案(分两课时)

窃读记教案(分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 激发学生兴趣: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窃取他人财物的经历,或者有没有听说过类似的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人会去窃取他人的财物?这种行为是否可取?二、新课内容展示1. 介绍课文《窃读记》的作者、背景及内容梗概。

2.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选择窃读,以及他窃读的目的。

4. 讨论课文中揭示的社会现象和问题,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窃读的看法和经历。

2.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2.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课文中的哪些社会问题?二、深入学习课文1. 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讨论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窃读的原因。

3.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身上学到勤奋好学、不屈不挠的品质。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主人公品质的感悟。

2.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第六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2.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讨论了课文中的哪些社会问题?二、深入学习课文1. 分析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 讨论主人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窃读的原因。

3. 引导学生从主人公身上学到勤奋好学、不屈不挠的品质。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主人公品质的感悟。

2.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懂得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于追求知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2. 课文相关图片或插图3. 生字词卡片4.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窃读记》,提问:“你们认为‘窃读’是什么意思?”2. 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与同桌交流。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记忆。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阅读习惯?”(3)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经历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窃读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窃读记》教学设计(合集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窃读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窃读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人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过程(一)、从“窃”中明了文意1、导入七八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都读过哪些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给大家讲一讲。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和读书有关的文章,看到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

联系课文内容,你认为应该选择第几种解释?(第②种)2、预习交流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预习稿,你在预习中遇到了有什么问题,想与同学们交流吗?请大家把自己的预习情况在组内交流一下,然后请一个小组展示。

预设:1、字词朗读展示2、其他疑问3、预习稿中感知栏第1小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二)、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预习了课文后,请大家对照感知栏第2小题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勾画下来。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伴随着一种复杂的感受,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酸、甜、苦、辣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选择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生读书、交流)预设:如果说酸甜苦辣还只是感性的、表象的,读懂作者心灵深处的一个“爱”字,则是深入其骨髓。

①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②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③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窃读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能够分析并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能够运用适当的文学术语和语言表达方式来描述和分析文本。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写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简介:课文《窃读记》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通过窃取邻居的书籍来满足自己对阅读的渴望的故事。

故事反映了主人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阅读的热爱,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家庭孩子的困境。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特点,探讨课文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文学术语和语言表达方式来描述和分析文本。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课文《窃读记》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贫困环境对阅读的影响。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3.3 人物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包括主人公和其他重要角色。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和描述来说明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特点的描述和分析能力。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参与度。

4.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提问,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写作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课文《窃读记》的文本。

相关的人物形象和特点的参考资料。

阅读理解和分析的指导书籍或资料。

写作和小组讨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窃读记》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窃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理解窃读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阅读吗?有没有偷偷阅读的经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窃读的文章,看看作者有什么独特的体验。

二、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窃读记》,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变化。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窃读”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体验。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喜欢窃读?二、深入阅读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在窃读过程中有哪些心理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感悟。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放弃了窃读?二、深入阅读1.学生深入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结尾部分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放弃了窃读?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篇关于窃读的影响。

第四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窃读感悟。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3. 分析课文学生分段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同理心。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和家长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运用情感共鸣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培养对阅读的热爱。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同理心。

4.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窃读的滋味。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读的滋味。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学习借鉴。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作文素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偷看别人东西的经历?当时是什么感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窃读的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种滋味的。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教师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窃读的滋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简要复述课文。

2.讨论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二)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心理描写等。

2.学生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将窃读的滋味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课堂写作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课堂写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作文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教师点评。

2.学生互相评价,学习借鉴。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1.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收获。

2.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窃读的作文。

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窃读记》,让学生体会到了窃读的滋味,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窃读记》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同学抓住主要内容,体味“窃读”的复杂味道,感悟对读书的热爱,对学问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同学学习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办法,体味用词的精确。

4、协助同学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把握“窃读记、贪欲、唾沫、知趣、饥肠辘辘、相宜”等词语。

教学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味“窃读”的复杂味道,感悟对读书的热爱,对学问的渴求。

教学难点:领会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预备: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同学字新词。

2、同学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爱好。

师:学生们,多年来我们向来和书形影不离。

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猎取学问、学会思量,而且能受到美妙情感的熏陶。

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欢乐的享受。

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受与感触呢?(一)同学畅谈读书的经受与体味,老师按照同学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学生们谈得十分好,教师也感触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本文的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

在她少年时期,挑选了一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窃读”(老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间。

今日,让我们尾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触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同学读书的爱好(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同学自由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欲、唾沫、知趣、饥肠辘辘、相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名同学读,老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同学观看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同学在生字本上写生字、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嬉戏,激趣揭示课题。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理解窃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理解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以及窃读行为的道德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文《窃读记》全文。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2)板书课题:《窃读记》。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互相交流学习。

(2)教师点评,总结生字词的学习要点。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2)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5.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探讨窃读行为的道德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窃读行为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窃读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2. 难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人们在书店或图书馆阅读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的窃读经历和感受。

- 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让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窃读,以及她对阅读的热爱。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经历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分享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

《窃读记》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观点。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猜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造句或写作练习。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经历的文章,体会阅读的乐趣。

3. 查找其他有关阅读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阅读的感悟和拓展能力。

3. 阅读测试评价:定期进行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源,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写了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去读书,晚上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重点写了“我”是如何“窃读”和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的心情,表现了“我”对读书的酷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藏身于大人中间、急忙而贪婪地阅读着,体会到读书时的腰酸腿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幸福。

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课文有一定能力,对于这篇课文,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作者求知若渴、酷爱读书的品质,从而产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应该,设计出有坡度的阅读思考题,以照应全部学生,达到全员参与,共同进步。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因此,在这篇课文的设计上,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提高人文素养,发展语言能力。

本设计力求体现一下几点:
1、学生通过自学,会写会认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

2、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重点语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通过读、议、思、说、品、析,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及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4、帮助学生学会“踮、腋、婪、辘”4个会认的字和“窃、婪、撑、唾”4个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支撑、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学导学案,完成预设内容。

2、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检查导学案自学情况(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进《窃读记》,走进这位爱读书的小女孩。

课文里的那句话写出了作者窃读的滋味呢?
(展示课件第4屏指名朗读)
2、这种复杂的窃读滋味就藏在文中的句里行间,仔细的读读课文吧,想想你是从哪些句段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设计意图:找出提纲挈领的句子,直奔本堂课的教学中心。

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句,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为后面探究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品味“窃读”,感受作者快乐又惧怕的窃读滋味
1、边读课文边用画出描写“我”“窃读”滋味的语句。

读句子,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做好全班汇报交流的准备。

这样学生的发言能够代表全组学生的意见,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


2、交流汇报,预设:
(1)“我跨进店门,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
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读句子,找出动词。

(展示课件第5屏指名朗读)
②抓住动作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爱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找动词,体会小女孩酷爱读书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动作描写。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②对比这两个句子,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5屏)
a、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b、打开书,一页,两页,我读着。

③这里的“饿狼”能不能写成“恶狼”呢?为什么?
④这样的读书,就是如饥似渴地读书。

看,这就是小女孩在如饥似渴地在读书,看着插图,指名读。

⑤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再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比读的方式,领悟比喻修辞手法的准确运用,又助于学生的理解。

用换词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从中感悟在写作中注意用词的准确,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展示课件第5屏)
①“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②学生交流
③补充资料。

④指导朗读。

⑤抓住“一”和“几”字谈体会,引读3、4两段。

⑥小结,齐读中心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领悟作者读书的辛苦,从而体会到作者求知若渴,酷爱读书。


(5)“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展示课件第6屏)
①找一找,句子中那个词写出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理?“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

②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这样做都是为了什么?根据学生的理解指导朗读。

③填空小结:
为了多读书,进书店的是时候她会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_________;为了隐藏自己,她会________;最令她开心的是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________。

④回扣中心句。

(6)“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展示课件第6屏)
①交流自己平时怎样读书?
②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什么?
③指导朗读。

(7)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展示课件第6屏)
①抓住两个动词“咽”和“吞”理解,作者读书后的满足感。

②指名读句子,其他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读书味。

③小结:这种窃读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不容易,同时又让作者体
收获知识后的快乐,齐读7、8两个自然段,品味苦中有乐的窃读滋味吧!
④回扣中心句。

【设计意图:以上几个环节都是围绕着情感主线“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来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去多元感受作者当时“窃读”的百般滋味,并通过读表达出来,最终理解“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的含义。


三、再一次品味“窃读”滋味
第二天,作者又开始了心的一天的窃读,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品味窃读的滋味。

【设计意图:一一品味重点句子,总感觉有些支离破碎,破坏了文本的完整性,然而回读全文,既能升华情感,又还原了文本的完整性,可谓一举两得。


四、理解最后一段
少年林海音之所以爱读书到如此的地步,在一定程度上和她老师
说过的一句话是分不开的——(展示课件第7屏齐读)生读:“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呢?又为什么要读书呢?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读书可以增长智慧,从而明白了作者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努力读书。

揭示文章的主题。


五、拓展与交流
“你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述说,不但发展学生的语言,而且教会了如何的阅读,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25、窃读记
快乐
求知若渴
窃读的滋味
酷爱读书
惧怕
课件设计
1、共有8屏内容。

2、第1屏课件设计封面,显示教材及设计者信息。

3、第2屏课文的生字、词语。

(第一课时学习)
4、第3屏作者林海音的简介。

(第一课时学习)
5、第4屏出示本课中心句。

(第二课时学习)
6、第5屏出示三个重点句。

(第二课时学习)
7、第6屏出示三个重点句。

(第二课时学习)
8、第7屏出示最后一句话。

(第二课时学习)
9、第8屏出示感谢语。

(结束时)
注:重点句见教学设计。

大冶市保安镇小学刘少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