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窃读记优秀获奖教案
《窃读记》教案优秀5篇
《窃读记》教案优秀5篇《窃读记》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问答法、合作探究法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老师多媒体课件。
1课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英国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林海音(1918-20xx),原名含英,台湾苗栗人,作家。
代表作为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
1.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课文记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课文的行文思路:“窃读”被老板发现受屈辱--插叙“窃读”的原因--“窃读”受到店员的照顾--点明主旨:读书长大,在爱中长大1.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请浏览课文,看看哪一句话直接写出了“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3.从“窃”中品味爱书之情,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请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本文语言特点,解决小组讨论中的疑难问题。
引导学生在分析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本文主旨。
(1)“我跨进书店门……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窃读记》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窃读记》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窃读记》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窃读记》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二、重点难点: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3)、交流作者资料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2)、找出自己最感动的语段与同伴分享,并说明理由(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特点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1)、质疑、讨论、解惑(2)、主旨概括3、结束、作业第2篇《窃读记》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材分析】课文在教材“读书有味”单元。
这个单元以读书为关注对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窃读记》讲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女孩的故事。
“我”“窃读”的经历一波三折,“窃读”时的心理、动作描写更是入木三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对读书的酷爱,对人间真情的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掌握“积累”中的7个词语和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其他生字词。
《窃读记》优秀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窃读记》优秀教案一、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窃读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2. 探究小说人物的形象和发展。
3. 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三、教学准备:1. 小说《窃读记》的文本。
2. 知识点的讲解材料。
3. 学生的阅读笔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小说情节的分析1. 引入:通过引用小说《窃读记》中的一段对白,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
2. 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引导学生回忆小说的开始、发展和结尾。
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情节的联系和发展。
3. 提问和讨论:与学生讨论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强调其中的冲突和转折点。
鼓励学生思考和分析情节背后的含义和主题。
4. 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情况的联系和对比。
第二课:人物形象和发展1. 回顾前一课的内容:提醒学生前一课讨论的关键情节,并与人物形象有关的情节进行关联。
2. 分析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外表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3. 探究人物发展: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在小说中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以及这些发展与情节推动之间的关系。
4. 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人物的行为和决定是否合理,并进行写作练习,以展示他们对人物发展的理解。
第三课: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1. 引入:介绍作者和他的创作背景,包括生活经历和写作风格等。
2. 分析小说的主题: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解读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进一步思考:讨论学生对小说中的某一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背景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
4. 结语: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阅读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推荐学生继续阅读类似主题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2. 鼓励学生写作:引导学生以《窃读记》的主题为引导,写一篇与之相关的作文或读后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一等奖
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一等奖1、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一等奖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窃读记》原文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放学后急忽忽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我可以安心了。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读写生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
3、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里描写来表达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学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交流〗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二、说一说,读了课文,作者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里描写的细腻传神。
3、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并受到启发,能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绘声绘色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内心因窃读而波澜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阅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5、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抄写。
第二课时一、仔细品读,感悟写法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与心里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动作:赶、跨、钻、挤。
“窃读的滋味还有哪些?”──饿、累、忧、惧、快乐。
精神的满足不仅快乐,而且幸福──浑身轻松。
2、体会老师的话:“你们不仅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读书的同学会比其他的同学更加聪明,更加成熟。
3、鲁迅常说:“窃书不算偷”现在我们也来讨论一下,“窃读算偷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自己的依据。
二、“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乐趣,也包涵了作者的辛酸三、拓展阅读四、听写生字五、课后小练笔《我与作者比读书》。
“窃读记”教学设计2第一课时一、扣题眼,顺势导入1、查字游戏:师板书“窃”字,看谁最快查到。
窃读记获奖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窃读记教学优秀设计《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准备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讲述,引发兴趣教师导语: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二、板书课题,师生质疑2、齐读课题,读后,你有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4、师质疑:(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窃读的滋味写清楚、具体的?)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适宜:适合,相宜。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五、留下悬念,布置作业1、本节课,我们一道初步阅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
作业:⑴抄写词语:⑵辨字组词:窃()炒()踮()饿()穷()吵()店()鹅()惧()皱()碗()撑()具()坡()豌()掌()第二课时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⑵全班齐读这句话: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⑶谈对这句话的理解:①快乐是什么?为什么又惧怕?5、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
7、学生质疑:三、感情升华,感悟写法1、引导:2、小结: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以后你应该怎样读书?篇二: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窃读记》教学设计及反思乌市二十六小学王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
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板书课题)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
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结合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
学习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窃读”所表达的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偷偷做某件事的经历?比如说偷偷吃零食、偷偷看电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林海音就讲述了她小时候偷偷读书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交流汇报:课文主要写了“我”因买不起书而到书店“窃读”,在“窃读”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窃读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体会。
3、全班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从“跨、踮、钻、挤”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为了能读到书,想尽办法钻进书店,表现了她对读书的渴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急切心情。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我”比作什么?(一匹饿狼)“贪婪”是什么意思?(贪心而不知满足)在这里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热爱。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贪婪”的感觉。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窃读记教案(优秀7篇)
窃读记教案(优秀7篇)窃读记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脚、饥饿、屋檐”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分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调动学习积极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及心理活动,学习作者窃读时具体而形象的表达。
【难点】体会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
”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你们喜欢读书吗?(适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感知“窃读”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书籍是有营养的,读书就是一次次的吸取养分,那么作者有为什么要“窃读”呢?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到什么呢?(三)再读课文,研读“滋味”1、讲一个故事其中往往也蕴含着一种情丝,作者写“窃读”表达了这怎样的情感呢?(用原文概括她的心情)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找出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窃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怎样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例,谈一谈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并写下来。
(可以结合“长大”这个词语,深刻体会“饭”是维持生命的食粮,而“书”却是精神食粮。
公开课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公开课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难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读书学习。
可是有一个人的读书学习的方式却是很特别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读书学习”的。
板书窃读记二、学习课文(一)激疑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题目中的“窃”字是什么意思?题目又是什么意思?作者又为什么要“窃”呢?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窃”是偷的意思,文中指作者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于是在放学之后,到书店偷偷地读书。
(二)以问题为思路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1、“我”是如何“窃”读的?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我”窃读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指名朗读,说是说当时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提示:感受作者学习的艰辛和对学习的渴望。
进行情境迁移,让学生体会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需加倍珍惜。
3、我“窃”读的收获是什么?抓住文中作者读书后的表现与老师对作者的教导加以分析。
5、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最后加以引导与归纳。
提示: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培养热爱学习的情感。
板书设计2、公开课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学习目标】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
《窃读记》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窃读记》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体会“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的深刻含义。
(重点)2、比较两次“窃读”不同的经历,感受作者在两次“窃读”过程中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3、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懂得对生活感恩。
(重点)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暑假里我们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林海音小时候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她是怎样读完了一本又一本梦寐以求的书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她的读书故事。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主要记叙一件什么事?2、“窃读”是什么意思?围绕“窃读”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的故事。
“窃读”意为“偷读”。
一部分(1—8段)叙述在紧邻“三阳春”的那家书店“窃读”的经历。
第二部分(9—14段)插叙“窃读”的起因以及经验。
第三部分(15—28段)叙述在另一家书店“窃读”过程中受到的关爱和支持。
三、课文解读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勾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句子,并且加以体会。
圈划:(1)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
(2)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
2、“窃读”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请在文中找到原句。
圈划: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四、分析人物1、“我”是怎样一个学生?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的。
圈划: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2、文章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书店老板”和“店员”这两个人?3、如何理解“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五、深入探究1、作者在两次“窃读”中分别遭遇到了什么?把两次“窃读”的经历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什么?2、怎样体会作者“窃读”的复杂滋味?六、布置作业有人评价本文的语言“细腻而灵动”,请圈划相关语句并分析。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3篇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1)一般含义;(2)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
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
——孤独无助(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
——感动、感激(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
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5)用花生米充饥;(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024年《窃读记》教案窃读记教学实录一等奖
《窃读记》教案窃读记教学实录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窃读的滋味。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感悟窃读带来的心理变化。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窃读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感悟窃读带来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难点1.理解窃读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聊聊同学们的阅读经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喜悦和困扰。
2.邀请一位同学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引发同学们的共鸣。
(二)自主学习1.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针对课文中的窃读情节,引导学生探讨窃读的滋味。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引导学生体会窃读带来的心理变化。
(四)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经典案例,如“躲在被窝里看书”、“偷看老师的教案”等,让学生进行分析。
(五)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以“窃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课堂小结2.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后作业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实录一、课堂氛围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
在讨论窃读的滋味时,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二、学生表现1.在自主学习环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理解。
2.在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窃读的滋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3.在写作训练环节,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短文。
三、教师点评1.在同学们分享阅读感受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
2.在分析课文描写手法时,教师引导同学们深入体会窃读带来的心理变化,使同学们对课文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第1篇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二、重点难点: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3)、交流作者资料2、分析课文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2)、找出自己最感动的语段与同伴分享,并说明理由(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的人”,把握人物特点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1)、质疑、讨论、解惑(2)、主旨概括3、结束、作业第2篇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学情分析】这个班的学生大多单纯、热情,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上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
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材分析】课文在教材“读书有味”单元。
这个单元以读书为关注对象,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读书,了解读书的好处,掌握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养的好习惯。
《窃读记》讲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女孩的故事。
“我”“窃读”的经历一波三折,“窃读”时的心理、动作描写更是入木三分。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对读书的酷爱,对人间真情的感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掌握“积累”中的7个词语和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其他生字词。
(课前预习中完成)⑵指导学生准确地圈划有关“我”窃读时的心理、动作、神情描写的'语句,抓住关键字词,体味“我”窃读时的百般滋味。
1窃读记优秀获奖教案设计
1 窃读记优秀获奖教案2016-03-03 10:42 次共1课时1 窃读记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怎样想办法窃读以及窃读的万千滋味;2、学习文中的心理描写,感知一些典型语言现象,体会作者复杂的心理和表达手法。
3、激发想象,练习描述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4、读中感悟,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读书的种子。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之间,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初步掌握了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还应看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扶放有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感同身受忆窃读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配乐朗读)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很快地向小孩招呼/“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穷人有好多苦痛/富人永远没有尝过。
2、从诗中你感受到什么?3、有一位叫林海音的作者,她曾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贴在床头,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因为她觉得,这首小诗描写的小孩仿佛就是她自己。
长大以后,她把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题目叫《窃读记》。
4、板书,窃读记,指导写“窃”,读题。
5、“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偷、偷偷地、谦指自己),在题中是“偷偷地”意思,为什么不把题目写成“偷读记”?(“窃”是书面语,显得更文雅,读起来富有音韵美)过渡: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文字功底很深、读过不少书的人。
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窃读记教学教案设计一等奖及课后反思
3、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及课后反思一、教材解读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
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1、师:你们喜欢读书吗学生齐答:喜欢。
谁能来形容一下你爱读书的具体表现呢生表述。
(2个左右)生1:我喜欢上一本书,就会没日没夜地看,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师:咱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
生异口同声答:废寝忘食。
师板书这个词。
生2:我喜欢一本书的时候,总是捧在手中,舍不得放下。
师:真是——生接:爱不释手。
提供一些成语给学生,如: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爱不释手……2、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
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读书交流,从交流中我感觉到读书真的很重要。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去品读书滋味,跟着《窃读记》融入书的海洋,和作者林海音共同感受一番读书的滋味吧。
介绍林海英,(板书课题)窃读记,解释窃的意思。
二、一品读书滋味,丰富阅读体验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
2、谈一谈,通过第一遍读文章,你读懂了什么味?3、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写“我”小时候在书店偷偷看书的情景。
4、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窃读”这个特殊的童年经历的?课文是按经历的时间顺序写的或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写。
去书店——在书店——出书店三、二品读书滋味,体会音乐美1、接读课文。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书给我们带来的声音美、音乐美,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进一步朗读,评价后进一步练读。
四、三品读书滋味,感悟读书乐趣是啊,读书有千百种滋味。
让我们回到林海音的时代,回到她窃读书的书店,一起来感受一下窃读的滋味。
1、自由读课文。
读完后划出说明窃读滋味的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窃读记优秀获奖教案2016-03-03 10:42 次共1课时1 窃读记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怎样想办法窃读以及窃读的万千滋味;2、学习文中的心理描写,感知一些典型语言现象,体会作者复杂的心理和表达手法。
3、激发想象,练习描述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4、读中感悟,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读书的种子。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之间,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初步掌握了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还应看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扶放有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感同身受忆窃读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配乐朗读)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很快地向小孩招呼/“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穷人有好多苦痛/富人永远没有尝过。
2、从诗中你感受到什么?3、有一位叫林海音的作者,她曾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贴在床头,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因为她觉得,这首小诗描写的小孩仿佛就是她自己。
长大以后,她把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题目叫《窃读记》。
4、板书,窃读记,指导写“窃”,读题。
5、“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偷、偷偷地、谦指自己),在题中是“偷偷地”意思,为什么不把题目写成“偷读记”?(“窃”是书面语,显得更文雅,读起来富有音韵美)过渡: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文字功底很深、读过不少书的人。
不过,她小时候不像我们现在的孩子这么幸福,有着优越的读书条件,可以在家读,还可以去书店尽情地读。
她生活在旧中国,那时的书店大多是私人老板开的,只希望别人把书买回家读,不欢迎有人只读不买。
可她,因为家境贫困,只能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那么,她又是怎样想办法窃读,又是怎样窃读的呢?(设计意图:林海音小时候的窃读生活,与现在的孩子距离很远。
本课教学以诗入题,容易扣住学生心灵,引起共鸣,便于学生体会林海音窃读的不易。
从“窃读记”这个题目的理解,以及对文字的感知,促使学生一次次感知语言,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
)二、想方设法窃读书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我”是怎样想办法窃读的?2、交流:怎样想办法窃读的?预设:到顾客多的书店读,到好几家书店读,下雨天多读一会儿3、示句,读句,从这些句子里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体会人物特点。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4、引读一:读着读着,一个聪明伶俐、懂得察言观色、热爱读书的小女孩就浮现在我们面前。
瞧,她来了!她跨进店门……(转换成第三人称读)引读二:多年以后,她回想这段窃读的经历,情不自禁地写道:我跨进店门……(齐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特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想办法窃读。
通过练习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描述,感知转述与直述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万千滋味绕心头1、窃读,对于那时小小的她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滋味?交流,示句,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从文中找句,交流“我”窃读的快乐。
3、分析典型语言现象(对比理解、朗读):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如饥似渴、急不可待地读书)急忙打开书,看了一页又一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语言节奏慢,没有充分体现出读书的急切)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主语提前,不能突出表出我读书的急切)(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对比典型语言现象,使学生感知语言表达的侧重点不同,方式也不同。
)4、是啊,因为读书让我如此快乐,所以我是多么急切地渴望这种读书的快乐。
在文中,还有很多句子描写出“我”要读书的急切,请找出来读一读,指导学生理解,“我”去书店,急切;找书,急切;看书,急切的句子。
板书:急不可待如饥如渴5、这一路的急切中,“我”的心头缠绕着什么样的滋味呢?默读1—4段,划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句。
(安心、担忧、暗喜、急切……)板书:念念不忘6、有一句古诗写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瞧,“我”终于找到了要读的书,那是一种怎样的惊喜,请你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指名读、齐读)板书:喜出望外7、等终于找到了要看的书,我会——“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齐读第4段)8、我害怕什么呢?学生读文中相关句子。
她有过这么一段被人发现、驱逐的屈辱经历(出示《窃读记》原文选段帮助学生理解):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
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
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教师朗读这段话,问:这段话描写了“我”哪些复杂的心理?找出词读一读,你感受到她哪些窃读的滋味?9、窃读,让“我”惧怕,甚至感到屈辱,但是我又实在无法抵挡读书的快乐!所以,当我拿到一本书,会“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0、学习第8段,所以,“当饭店飘来了阵阵菜香时……”学生齐读。
(1)当“我”饥肠辘辘、腿脚酸麻时,仍在坚持读书。
板书:百般坚持(2)课件示句,理解“白日梦”。
她不免做起了白日梦,她的这个梦,对于我们现在的很多孩子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那时候的她来说,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像这样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就用“白日梦”来比喻。
(3)引读:虽然这个白日梦不可能实现,但是,我还是那么喜欢读书,就算饥肠辘辘,只要——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就算腿脚酸麻,不得不交替着支撑着,或是靠在书柜旁,我还是——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1、学习第9段,引读: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她从放学后一直读到亮灯的时候,不知不觉就是两个多钟头,此时,她的心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意犹未尽、依依不舍)(设计意图:引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林海音窃读的万千滋味。
《窃读记》原文的引入,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林海音窃读时的惧怕,也使学生感受到当时奔腾在她心头的万般滋味。
本环节的设计还注重了学生对课内、课外词语的理解和积累,如根据内容概括词语,划、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四、妙笔生花话读书1、有一句诗说得好:“为伊销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文中的“我”尽管又饿又累,又快乐又惧怕,但还是坚持去书店窃读,为什么?(渴望读书)因为爱读书,所以她不怕饿,不怕累,不怕屈辱,这种境界用诗来形容就是“为伊销得……”2、齐读第10段,理解句子“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3、正因为“我”时时记着老师的这句话,所以我读起书来,总是“急不可待、如饥似渴……”(看板书齐读)。
4、介绍作者。
因为热爱读书、坚持读书,文中这个小小的“我”后来成长为一位大作家,被称为台湾“祖母级的人物”……(示林海音简介)5、小时候窃读的经历,深深地刻在了林海音的脑海里,所以,当她读到这首小诗时,会情不自禁地伤心(示诗句),仿佛从诗句中看到了自己(学生齐读诗句)。
那么,从她写下的《窃读记》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林海音?或是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自己呢?请你写下自己的想象或感受。
6、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
如回顾全文、出示林海音简介、再读小诗等方法,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在他们心里播下热爱读书的种子。
激发学生想象,使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练习描述人物的动作和心理,也写下自己对课文,或对自己读书生活的感悟。
)7、结语:从你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了林海音、看到了你们那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让我们记住: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让我们读一读古今中外往哲先贤关于读书的教诲,并把它们铭刻在心: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用珠宝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粮食补养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 窃读记课时设计课堂实录1 窃读记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窃读记》教学设计一、感同身受忆窃读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配乐朗读)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摆书摊的人看见这样/很快地向小孩招呼/“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穷人有好多苦痛/富人永远没有尝过。
2、从诗中你感受到什么?3、有一位叫林海音的作者,她曾把这首诗抄录下来,贴在床头,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因为她觉得,这首小诗描写的小孩仿佛就是她自己。
长大以后,她把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题目叫《窃读记》。
4、板书,窃读记,指导写“窃”,读题。
5、“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偷、偷偷地、谦指自己),在题中是“偷偷地”意思,为什么不把题目写成“偷读记”?(“窃”是书面语,显得更文雅,读起来富有音韵美)过渡: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是文字功底很深、读过不少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