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招贴设计大师岗特兰堡作品分析

合集下载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ppt课件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ppt课件
• 60年代 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 90年代 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精选课件
3
60 兰堡60年
年 代的绘画
代 绘
图形广告 造型优美, 表现自然,
画 深刻,注
图 形
重画面整 体设计意 念的把握,
广 尽可能摆

脱纯绘画 艺术中直
时 观的写实
期 表现。
精选课件
4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 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 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 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 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 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 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冈特·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 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 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 平面效果的突破。
精选课件
2
冈特·兰堡的设计风格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 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精选课件
11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杰 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设计师分析——冈特·兰堡

设计师分析——冈特·兰堡

精选课件
7
土豆与黑色背景在色彩上的 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 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 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 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精选课件
8
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 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 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色, 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 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 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和块 的色彩结合在一起
2
精选课件
3
精选课件
4
冈特·兰堡作品的特点:
深度的分离 式样的转换 张力的凸显
精选课件
5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 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的深 度分离特征。
精选课件
6
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 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 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 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土豆中 红绿、黄蓝两对互补色的运用使 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
精选课件
1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14
书上的手有只笔,这只笔将书 的一维空间向整幅画面的三维 空间转化,自然而有力。笔在 背景上写出出版社的名字,宣 传意味油然而生。这种视觉的 空间转换自然地引导观赏者的 视线开始流动最终定格在下面 的字母上了。
精选课件
15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 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 过元素的密 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即张 力的凸显
精选课件
9
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 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 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 空间效果。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 他将土豆"玩"到极致,他通过平 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 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德国招贴设计大师岗特兰堡作品分析

德国招贴设计大师岗特兰堡作品分析

德国招贴设计⼤师岗特兰堡作品分析德国招贴⼤师冈特·兰堡作品探析摘要?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派公认的⼀位最有创造⼒的招贴⼤师?他始终坚持⽤视觉形象语⾔说话?追求画⾯的韵律感、层次感?⽤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追求平⾯之外的视觉效果?给视觉世界带来了新的⼒量和⽣机。

关键词?冈特·兰堡?深度分离?式样?张⼒1背景第⼆次世界⼤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和美国的平⾯设计形成了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

这个强调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性的新流派是战后平⾯设计的重要发展之⼀?在平⾯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它与现代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设计运动的艺术影响因素之⼀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各种风格?特别是⽴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等。

[1] (P.26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觉诗⼈"派。

它反对所有传统的、保守的、商业化的设计?强调现实存在的东西与想象结合?表达出个⼈的想法与观念?让海报等平⾯设计达到明确的视觉传达功能。

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派公认的⼀位最有创造⼒的代表⼈物。

2冈特·兰堡简介冈特·兰堡?G u n t e r R a m b o w?见图1?1938年出⽣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镇诺伊斯特⾥茨。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了⾃⼰的图形摄影⼯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设计事务所。

1974年⾄今为国际平⾯设计联盟会员?A G I?。

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 55岁?⾄今任卡尔斯鲁厄国⽴设计⼤学⼀级教授、副校长。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堡风格也好,德 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 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涉及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朝现实主义的理 解和发展。他善于用摄影手段表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注重把一种元素的叠合视感作为强烈的对照物研究,他的招贴作品以其悉尼 的写实性摄影图形著称,他感兴趣的是物体、照片和抽象概念的综合艺术效 果。这个时期的摄影招贴作品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是摄影艺术家们感觉到了 摄影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存在。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 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 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 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 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 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 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 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 60年代 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 90年代 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兰堡60年 代的绘画 图形广告 造型优美, 表现自然, 深刻,注 重画面整 体设计意 念的把握, 尽可能摆 脱纯绘画 艺术中直 观的写实 表现。
冈特·兰堡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很多的设计 师引发新的灵感。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突出又一步到位,是极 具创意的一位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师。
在我看来,他的设计就是自由的代表。
谢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小实物,大探秘——试论冈特·兰堡招贴设计中实物的运用

小实物,大探秘——试论冈特·兰堡招贴设计中实物的运用

艺术设计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2小实物,大探秘TEXT /谢璐威——试论冈特·引言在熟知冈特·兰堡的人们眼中,他一直被认为是设计界的“视觉诗人”①,他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其自由创作的作品还是商业招贴。

兰堡总是钟情于运用他身边普通的小事物,但是他总能让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引人深思。

在王受之②先生所编的《世界平面设计史》中曾写到:“在当时的欧洲一直都在具有强烈的表现个人艺术色彩的氛围当中,就像所有的艺术活动一样,都拥有着艺术的创作动机。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段时间里,欧洲的招贴设计已经与美国的那种单纯的商业特色性的招贴大有不同了,欧洲的招贴中始终都具有个人的表现色彩,把所有的设计因素都考虑到作品中,有时虽然设计对象并不完整但却能传达给人清晰的概念。

而这样一帮人被称为“视觉诗人”,联邦德国法兰克福的冈特·兰堡则是这里面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家。

”③一、小实物的运用兰堡的平面设计作品常以摄影为基础,再加以重组或拼贴,把实在的摄影对象转变成为近乎抽象的符号,这就是其包含了隐喻意义的诗意手法。

兰堡把招贴诗意化是他的风格,在对身边实物的运用上更是他的专长。

在兰堡早期的招贴设计中,为人熟知的一个系列就是土豆系列。

在兰堡为Egoist 杂志所创作的招贴中,鲜明的色块加上明确的颜色载体——土豆,造就出一系列经典画面。

兰堡把整颗的土豆分成块状,但在整体上又组成一个完整的土豆,对土豆表皮的处理却又那么真实,让人一眼看去就有熟悉的视觉体验,加上高纯度的色块在极具现代感的同时又能让极其普通的土豆发挥独特的魅力,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极具生命力的创造,赋予了土豆特殊的意义,这就是作品的成功所在。

在这一系列的作品当中,虽然只有一颗土豆、各种颜色以及黑色的背景,但是却不让观者觉得单调乏味,反之会让人觉得这就是作者想要表现的唯一主体,两个元素的搭配,给一个普通的世界涂上了绚丽的色彩,在视觉上就可以给观者一种新鲜的冲击力量。

冈特兰堡简析

冈特兰堡简析
冈特·兰堡作品简析
李宏程 M075115125
冈特·兰堡
一、简介
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他招 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
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
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 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
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
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土豆系列招贴画
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他将土豆削皮、缠绕、切块、上 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形的轮廓线 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
空间感。这是兰堡最直白的表现方法。
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 样或者三个式样。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窗户和灯 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 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张力的凸显
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
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 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
运用的设计方法。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
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 来光明和希望。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ppt课件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ppt课件
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堡风格也好,德 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 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涉及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朝现实主义的理 解和发展。他善于用摄影手段表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 注重把一种元素的叠合视感作为强烈的对照物研究,他的招贴作品以其悉尼 的写实性摄影图形著称,他感兴趣的是物体、照片和抽象概念的综合艺术效 果。这个时期的摄影招贴作品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是摄影艺术家们感觉到了 摄影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存在。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 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冈 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 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 文化。他的土豆招贴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 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 豆的钟情,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杰 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冈特·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 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 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 平面效果的突破。

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分析冈特·兰堡的招贴

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分析冈特·兰堡的招贴

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分析冈特·兰堡的招贴作者:杨晓文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0期摘要:冈特·兰堡的设计创作,是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兰堡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一切装饰性元素都让位于视觉功能。

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有各种视觉语言方式的运用,如空间的分割,深度层次的区分,光线和量度的把握,视觉张力的运用,心理主观性倾向性的掌握等等。

关键词:视觉语言;式样;分离;转换;张力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87-02一、背景近几年,在平面设计领域,我们总是能听到诸如“注意构图”、“不要忘记创意”、“你被抄袭了吗”等等话题,甚至2011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平面设计死了吗》的书籍,这本书充分表达了设计师的无奈与呐喊。

面对设计界创意的缺失,思想的枯竭,平面设计未来的路如何走成为我们当下要关注的事情。

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来仔细探索世界平面大师冈特·兰堡的作品,会发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有规律的、科学的、逻辑的、心理的要素,或许这可能成为我们解决当前平面设计瓶颈的方法。

二、视觉语言的意义通常,我们对某些事物进行陈述的时候,总是通过描写该事物与周围背景之间的关系而把这种事物的形态传达出来。

当看到一件作品时,视觉系统会根据作品的构图分布,色彩搭配,形态特点,直观的传递给我们一个快速整合的结果,然而在视野之内所存在的事物,并不仅仅是那些落到视网膜上的事物,而且会传达到我们的内心,如果恰时观众与作者又有着情感上的共鸣,那这幅作品就会在观众的内心留下一定的张力和量度。

视觉语言带给观众的既是视觉感官上的刺激,又是心理上的考量。

人的各种心理能力中差不多都有心灵在发挥作用,当观看的作品触及到人的心灵,那么与之有观的情感细胞就会迸发出来,从最初的知觉到深入的思考,反过来又通过诸思维迫使人们从另外一种角度再次审视作品。

冈特·兰堡招贴作品分析

冈特·兰堡招贴作品分析
这 些 生 活 在 城 市 边 缘 的人 描 绘 出来 , 人们 去 关注 , 尊 重 。 让 去
冈 特 ・ 堡 ( ne a b w ) 生 于 德 国 , 兰 Gu t rR m o 出 是
国 际 著 名 设 计 大 师和 教 育 家 。 曾就 读 于 卡 塞 尔 造 他
型 艺 术 学 院 学 习 绘 画 和 实 用 美 术 , 业 后 担 任 了 多 毕
术 博 物 馆 已将 他 的 几 幅 作 品 作 为 永 久 藏 品 珍 藏 。
二 战 结 束 时 冈特 ・ 堡 年 仅 8岁 ,他 的 童 年 是 兰 在 战 争 和 饥 饿 中度 过 的 , 时 处 于 难 捱 的 饥 饿 a  ̄ 当 - ' t 的 德 国 人 发 现 , 美 国 引 进 的 土 豆 经 过 短 暂 二 十 天 从
前 卫性 , 的价 值 取 决 于精 神 深 度 和 广度 的开 拓 。 它
4 结 论 、
贴 以及 1 6 — 18 96 9 8年 系列 个 展 招 贴 作 品 中 , 们 我 都 能 看 到 他 通 过 三 维 化 处 理 , 得 土 豆 形 象 展 现 出 使 非 同 寻 常 的 视 觉 效 果 , 被 赋 予 深 刻 的 内 涵 和 生 命 并 力 。 兰 堡 的 土 豆 招 贴 设 计 令 人 称 道 的 不 是 土 豆 本
了 重 要 的 生 活 基 础 。 在 他 为 “ g it 杂 志 所 作 的 招 E os ”
生 存 命 运 和 精 神 的 东 西 , 体 意 识 不 是 个 人 主 义 , 近 现 实 个 切 更 需 要 艺 术 家 的 道 义 感 和 责 任 心 , 术 不 能 丧 失 精 神 发 展 的 艺
赵 晓东 在 塑 造 农 民工 形 象 的 时候 重 的笔 触 给 人们 留 下 深 厚 刻 的 印 象 。 他 们 的 作 品 一 方 面 具 有 强 烈 的 环 境 意 识 及 人 文 关

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分析冈特·兰堡的招贴

从视觉语言的角度分析冈特·兰堡的招贴
的魅 力 。
土豆系列招贴 , 每个 画面都是 以土豆为表现主题 , 不 同的
是对土豆的处 理方式。他将 土豆削皮 、 缠绕 、 切块 、 上色, 再堆 砌 ……不同的组成 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 ,那就是兰堡 在构图时把土豆形 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 。轮廓线
和色彩是绘画中最 能表现区域的元素 ,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 到招贴上同样取得 了非同凡响的效果。招贴 中的土豆会因表
图” 、 “ 不要 忘记创 意” 、 “ 你被抄 袭 了吗 ” 等等 话题 , 甚至 2 0 1 1
达了设计 师的无奈与呐喊 。 面对设计界创意 的缺失 , 思想 的枯 竭, 平面设计未来 的路如何走成为我们 当下要关注 的事情 。 从历 史中寻找答案 , 来仔 细探索世界平 面大师冈特 ・ 兰堡 的作 品 , 会发现在他 的作 品中常常有规律 的、 科学 的、 逻辑的 、 心理 的要 素 ,或许 这可能成为我们解决 当前平面设计瓶颈 的
豆这个二 维表 面 , 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 、 第 三个层次的空 间。这种平面上 的深度 分离效果 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
景中亮度 和色相上 的差异 。
( 二) 式样 的转 换
2 0 1 3 . 1 0
文艺 生活 L I TE RA T URE L I F E

国 文 艺
从视 觉语言 的角度分析 冈特 ・ 兰堡 的招 贴
杨 晓 文
( 东华 大学 , 上海 2 0 0 0 0 0 )
摘 要: 冈特 ・ 兰堡的设计创作 , 是基 于视 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 , 把设计 当成诗歌那样创作 , 高度地个人化、 自由化 。 他
近几年 , 在平 面设 计领域 , 我们总是 能听到诸 如 “ 注意 构

德国招贴设计大师岗特兰堡作品分析

德国招贴设计大师岗特兰堡作品分析

德国招贴大师冈特·兰堡作品探析摘要�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人"派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招贴大师�他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层次感�用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给视觉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

关键词�冈特·兰堡�深度分离�式样�张力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和美国的平面设计形成了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

这个强调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性的新流派是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之一�在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它与现代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设计运动的艺术影响因素之一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各种风格�特别是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等。

[1](P.26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念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觉诗人"派。

它反对所有传统的、保守的、商业化的设计�强调现实存在的东西与想象结合�表达出个人的想法与观念�让海报等平面设计达到明确的视觉传达功能。

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人"派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2冈特·兰堡简介冈特·兰堡�G u n t e r R a m b o w�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 G I�。

同年�36岁的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55岁�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视觉诗人一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

视觉诗人一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

艺术设计Arts circle美术界ARTS CIRCLE 2011/7视觉诗人—冈特·兰堡的招贴设计探析TEXT /陈娟冈特·兰堡是德国的设计大师,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兰堡的作品具有独特风格,渗透着视觉语言的魅力和表现形式的创造力,被称为世界杰出的“视觉诗人”。

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从冈特·兰堡最具代表性的招贴设计中,可以最清晰的观察到他的风格特点。

一、以强调视觉功能为宗旨兰堡的设计思想植根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体系中所提倡的功能主义,正如他的作品所表达的那样,用视觉语言说话,强调视觉功能,善于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

兰堡能非常准确地捕捉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寻找非直观的视觉元素,经过艺术性夸张,表现其深刻的内质。

视觉功能至上,恰如其分地把握视觉语言,使人一目了然。

功能性是招贴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如何利用色彩、图形等视觉元素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是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兰堡的招贴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善于运用简洁、明快、响亮的色彩,每幅作品选用一个主色调去征服观众,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间的色彩对比,其色彩具有简洁、鲜明、强悍果断的美感,这也正是招贴广告功能所需要的色彩。

因招贴张贴在户外繁华区,只有强烈的色彩,才能瞬间夺取人们的视线,快速传达信息。

二、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兰堡的艺术植根于他的民族文化,包豪斯思想是他的艺术根基,土豆文化是他的灵魂,60年代西方的学潮则奠定了他视觉设计的革命性。

兰堡被成为当代世界最杰出的视觉诗人,他以其丰富的阅历,超群的智慧和卓越的想象力,不断地更新和塑造自己的设计风格。

土豆是冈特·兰堡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设计主题,其土豆的系列海报曾在威斯巴登博物馆的个人展上展出过。

岗特兰堡的作品特点以及对我的影响

岗特兰堡的作品特点以及对我的影响

岗特兰堡的作品特点以及对我的影响岗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人"派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招贴大师;他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说话,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层次感,用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给视觉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

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在30 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通过他的作品,我对图形的语言有了新的理解。

我喜欢他的自由的创意,不受约束。

而且,每次看他的作品都有一种新奇的感觉,用另一种眼光看待生活中最平常的事物,这常常让我有所收获。

我开始尝试用新的材料、新的语言来诠释语言。

我喜欢他的作品中几乎混乱的空间关系,比如:一本书上画的灯泡,它却能照亮书的周围。

我沉迷于这种近乎是疯狂的大胆想法。

而且,我也开始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一些疯狂的想法。

他的作品与我来说,是另一面窗户,把另
一个世界,或是我自己的想象,摆到我面前,让我尽情的欣赏它的疯狂的魅力,让人痴迷。

冈特_兰堡招贴作品分析

冈特_兰堡招贴作品分析

来的大堆的垃圾围绕在人们的周围她把这种生活的现实完
蓬全地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今天的城市生活中农民《工是被这个社会中最容易忽视的群体他们过的是最累最
苦罐的生活带给城市是一片繁荣景象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和
人《辅们的尊重。

赵晓东描绘的是城里打工经商的边缘人
这些人蠓时时刻刻在他的身边出现。

农民工劳动吃饭休息等
等一系列的生活状态是赵晓东创作的主题内容让他有一种
冲动把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人描绘出来让人们去关注去
尊重。

赵晓东在塑造农民工形象的时候厚重的笔触给人们留
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及人
文关怀另一方面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年代艺术
评论家栗宪庭用“玩世现实主义”来描述一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其代表人物是方力钧、刘小东、岳敏君等。

它的特点是直
接呈现周遭的人和环境在精神上强化独立意识。

方力钧的一
系列“光头泼皮”形象成为他经典的绘画语言表达了年代末年代上半期中国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感觉。

刘小
东这个对现实始终抱有敬意的画遘家当然也是现实主义绘
画的一份子。

刘小东作为“新生代”的代表在一个商业化、消费疯狂的时代他抛开浮华直面现实。

将描绘的焦点聚集在日
常生活和身边熟悉的人物上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存、现状
将每个人的真实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来。

当代艺术家在关注
现实时不能避开那些关于每个个人生存命运和精神的东西。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内容浅析]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内容浅析]
• 60年代 绘画图形广告时期 •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 90年代 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
业界荟萃
3
60 兰堡60年
年 代的绘画
代 绘
图形广告 造型优美, 表现自然,
画 深刻,注
图 形
重画面整 体设计意 念的把握,
广 尽可能摆

脱纯绘画 艺术中直
时 观的写实
期 表现。
业界荟萃
4
70年代-80年代 摄影图形广告时期
业界荟萃
15
业界荟萃
16
冈特·兰堡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他的设计思想影响了很多的设计 师引发新的灵感。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突出又一步到位,是极 具创意的一位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师。
在我看来,他的设计就是自由的代表。
业界荟萃
17
谢谢
业界荟萃
18
业界荟萃
9
业界荟萃
10
业界荟萃
11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业界荟萃
12
业界荟萃
13
业界荟萃
14
张力的凸显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 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 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 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事实上, 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 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 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通 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 效果上的突破。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ppt课件

冈特兰堡作品解析 ppt课件

张力的凸显
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 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通过元素的密集获得张力凸显效果 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点, 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事实上, 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只有视觉的活动,才 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 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通 过元素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 效果上的突破。
式样的转换
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 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 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 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 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 凑与跌宕不平,平面的张力得到膨胀。如此这般,兰堡 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 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90 年 代 90年代,
当一批设
符 计师陶醉 于摄影招
号 贴时,兰 堡的思维
性 又一次起 了变化,
图 单纯、简 洁、明了、 注重视觉
形 力度又成 为他追求
广 的新风格。 告 时 期
冈特·兰堡招贴画的特点
• 深度的分离 • 式样的转换 • 张力的凸显Fra bibliotek深度的分离
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 离,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兰堡的土豆系列作品就具有明显 的深度分离特征。
德国视觉诗人
冈特·兰堡
Gunter Ram bo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视觉效果上追求视觉冲击力�强调平面效果的突破。

在基于视觉传达功能的基础之上�把设计当成诗歌那样创作�高度地个人化、自由化。

他更加强调自我意被多国博物馆、大学以及文化机构收藏�兰堡力图通过设计表现个人的艺术思想、意识观念和形态立场�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几千幅招贴。

他的招贴画多次在国际艺术大展和双年展上获奖�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

[2]
设计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冈特·兰堡被称为"德国视觉诗人"�并与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国的西摩·切瓦斯特并至今任卡尔斯鲁厄国立设计大学一级教授、副校长。

1997年�59岁�担任江南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广告兰堡受聘为卡塞尔综合学院图形设计教授�1987年�49岁�任卡塞尔视觉传达教授�1993年�55岁�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创办个人设计事务所。

1974年至今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会员�A G I�。

同年�36岁的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1963年�25岁�毕业于卡塞尔美术学院�1964�1973年在斯图加特和1963年�20岁�25岁�在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

1960年22岁的冈特·兰堡在法兰克冈特·兰堡�G u n t e r R a m b o w�见图1�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地区的小镇诺伊斯特里茨。

1958�2冈特·兰堡简介
视觉诗人"派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代表人物。

与想象结合�表达出个人的想法与观念�让海报等平面设计达到明确的视觉传达功能。

冈特·兰堡是欧洲"形象设计流派代表便是"视觉诗人"派。

它反对所有传统的、保守的、商业化的设计�强调现实存在的东西的各种风格�特别是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等等。

[1](P.26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欧洲的观念和现实意义。

它与现代艺术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设计运动的艺术影响因素之一是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准确性、形象性和理性的新流派是战后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之一�在平面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欧洲和美国的平面设计形成了新流派--观念形象设计。

这个强调视觉传达1背景
关键词�冈特·兰堡�深度分离�式样�张力
觉效果�给视觉世界带来了新的力量和生机。

说话�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层次感�用最简单的视觉形象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追求平面之外的视摘要�冈特·兰堡是欧洲"视觉诗人"派公认的一位最有创造力的招贴大师�他始终坚持用视觉形象语言
也反映了兰堡对同一种设计主题的执着。

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

土豆系列招贴体现了兰堡对土豆的钟情�了他的脑海里。

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认为土豆是德国的民族文化。

他的土豆招贴�见图2�出过。

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兰堡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因此土豆深深地印在
形式。

法。

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简化的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

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的手
得灵感�在享受中积极思考。

他通过平面上的深度分离使得平凡的土豆获得超乎寻常的视觉冲击力。

果。

兰堡开创了一个先例�他将土豆"玩"到极致�将对土豆的深度分离当成一种享受和创造�在摆弄中获这些作品都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没有人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
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

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

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

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背景在色彩上的迥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

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易于参与到"整体"之中。

[4](P.97)土豆中红绿黄蓝两对补色的运用使土豆的内部分裂更加完善。

土豆与黑色形成轮廓线�加之高纯度的色彩渲染从而成为若干个部分。

一个"部分"越是自我完善�它的某些特征就越招贴上同样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效果。

图中的土豆因为表皮的质地相同而成为一个整体�又因为人为的分割形的轮廓线和块的色彩结合在一起。

轮廓线和色彩是绘画中最能表现区域的元素�兰堡将这个原理嫁接到皮、缠绕、切块、上色�再堆砌……不同的组成形式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那就是兰堡在构图时把土豆如图2中的土豆系列招贴�每个画面都是以土豆为表现主题�不同的是对土豆的处理方式。

他将土豆削
图2
点�疏密得当的安排使得画面的聚集发散效果更加强烈。

向性�平面中的画面不再单调�反而凸显出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如此�人们的视觉锁定在元素的聚集图4c中锥形聚集的运动特征则是从顶点向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方向呈发射状运动。

因为具备了这种运动的倾形聚集�构成了画面中螺旋的空洞�这种圆形构成具有的运动特征就是以圆心为中心向外呈发射状运动。

架的主轴方向一致[4]�P.570�。

图4中b、c两图能更好的解释这种张力的本质。

图4b中基本元素的环击力。

一幅静止的平面作品的运动感往往和构成平面作品本身的骨架有关�它的运动方向基本上和构造骨感觉压抑�人群似乎在由远而近地蠕动�并有向纸边涌出的运动趋势。

这种"不动之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们在感知这些画面不动的式样时�又感受到了一种运动的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图4a中密密麻麻的人头让人得张力凸显效果是兰堡尝试的又一种方法。

图4中的社会文化招贴就是兰堡运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

我在兰堡的作品里�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兰堡追求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

通过元素的密集获3.3张力的凸显
由�也达到了为出版社宣传的效果。

如此几个式样重叠出现�简单的一维空间就转变成了复杂的三维空间�这就给了观赏者一个追根究底的理个式样。

如以上作品中�背景是第一个式样�书本是第二个式样�手、笔、窗户和灯泡构成了第三个式样�兰堡借助一个元素�如手、窗户和灯泡�轻易地将平面上本来仅存的一个式样转变成了两个式样或者三
图3
在视觉上的自由化和韵律化�正是他作为"视觉诗人"派杰出代表的显著的特点。

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隐喻面的张力得到膨胀。

如此这般�兰堡将画面当作诗歌般处理�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自由与韵律。

笔者认为�诗歌中的平仄跳转�元素的密集中�不同的密集带来不同的视觉享受�一如诗歌般的紧凑与跌宕不平�平加相结合�呈现出诗一般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光明书"的设计中�将画面式样在一维和三维中转换�类似繁�那么他的其他作品还含有很多中国人对"诗"的理解。

土豆系列作品中�兰堡将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叠的含义�通过隐喻的物体联想到实际事物。

如果说兰堡的某些简洁明了的黑白招贴是体现了"诗"的以简代国外学者将冈特·兰堡称为欧洲最有创造力的"视觉诗人"�是因为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寻常的形象表达深刻4结语
堡作品的视觉层次。

的空间和形式�将它简化成自己能知觉的东西。

这就使人们能够适应各种式样的转变�并能理解和探寻兰简单的平面变换成复杂的空间�使呆板的平面具有膨胀的视觉张力。

人们的眼睛总是倾向于理解这些复杂如上所述�深度的分离、式样的转换和张力的凸显都是兰堡寻求视觉效果的设计手段�目的都是为了使的密集和发散构成新的式样�凸显张力�以达到平面效果上的突破。

具有表现性的视觉对象�才能成为艺术创造的媒介。

[4]�P.568�兰堡正是运用视知觉的原理�通过元素事实上�一切视觉现实都是视觉的活动造成的。

只有视觉的活动�才能赋予视觉对象以表现性�也只有
图4
学出版社�1984年�第97、570、568页。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视觉艺术心理学》�腾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3]林家阳�车其�《冈特·兰堡》�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第9页。

[2]h t t p://b b s.e n t.t o m.c o m/f o r u m/v i e w_t h r e a d.p h p?f o r u m i d=410&t h r e a d i d=13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