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软压板投退不当引起保护误动分析

合集下载

误操作引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分析

误操作引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分析

误操作引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分析发布时间:2021-08-20T14:39:20.83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4月第10期作者:丁健鹏[导读]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的误操作会给变电站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丁健鹏陕西省电力公司渭南供电公司陕西渭南 714000摘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的误操作会给变电站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甚至可能造成设备损坏、人身伤亡或电网瓦解的严重事故。

智能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有重要影响。

因而研究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对变电站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误操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分析1保护动作分析1.1故障前电网运行方式A变电站内一次设备采用常规互感器,通过合并单元完成电流、电压模拟量采集,通过智能终端完成一、二次设备信息交互,各保护采用直采直跳;母线采用3/2接线形式,并通过XX一线、XX二线与对侧B变电站连接。

故障前,A变电站内第1、3、4串合环运行,XX一线、XX二线及#1、#3主变运行,第2串3320开关、3322开关及#2主变检修。

1.2事故前保护运行工况某日,现场运维人员根据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内容投入3320开关汇控柜合并单元A、B套“装置检修”压板,而后相关保护运行工况如下:XX一线A套保护装置“告警”灯亮,面板显示“3320A套合并单元SV检修投入报警”;XX一线B套保护装置“告警”灯亮,面板显示“中CT检修不一致”。

1.3保护动作情况分析当日3时59分,A变电站XX一线发生异物接地短路故障。

由于3320开关汇控柜合并单元A、B套“装置检修”压板投入,因此A变电站XX 一线双套保护闭锁。

(1)线路对侧B变电站XX一线距离I段保护动作,3361、3360开关跳闸;694ms后,3361开关重合动作,再经83ms,重合后加速保护动作,跳开3361、3360开关。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检修压板误操作引起保护误动分析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检修压板误操作引起保护误动分析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检修压板误操作引起保护误动分析作者:刘振勇来源:《中国高新科技·下半月》2017年第03期摘要:文章分析了一起变电站全停事故,探讨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安全措施与常规变电站的主要区别,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的主要实现方法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合并单元;二次安措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文章编号:2096-4137(2017)08-082-03 DOI:10.13535/ki.10-1507/n.2017.08.271 概述智能变电站是以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数字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站内外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实现测量监视、控制保护、信息管理、智能状态监测等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及更好的发展趋势,将逐步取代常规变电站和数字化变电站。

随着国内电网的发展建设,智能变电站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维护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果不加注意就会造成保护误动或者拒动等电网事故的发生。

本文主要分析了一起某3/2接线智能变电站在2#主变间隔检修改造过程中由于3320中间断路器合并单元检修压板误操作,造成线路保护装置闭锁,此时线路发生故障,线路远后备保护动作引起变电站全停事故的原因,探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安全措施与常规变电站二次安措的区别,以及智能变电站二次安措的实施方法和原则。

2 事故发生经过330kV甲变电站为智能变电站,事故发生前330kVⅠ母、Ⅱ母,通过第1完整串、第3、4不完整串合环运行,甲乙I线、甲乙II线以及第1#主变、第3#主变处于运行状态,3320、3322断路器及2#主变停电检修。

甲变电站330kV系统接线如图1所示:某年10月19日3时59分,甲乙I线11号塔发生A相接地故障,甲乙I线路甲站侧保护装置因中间断路器3320合并单元检修状态硬压板投入,双重化配置的两套保护装置均闭锁。

变电站内保护压板投退过程及防误操作对策分析

变电站内保护压板投退过程及防误操作对策分析

变电站内保护压板投退过程及防误操作对策分析发表时间:2020-06-03T10:31:40.007Z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4期作者:吴桐[导读] 保护压板是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保护的功能和动作出口能否正常发挥作用摘要:保护压板是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保护的功能和动作出口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为了防止开关出现误跳等情况,有时候需要将保护出口压板退出,而在此投退过程中,容易出现误碰误操作导致开关误跳。

基于此种原因,本文从保护压板的分类及投退过程的分析出发,分析保护压板出现误操作的原因,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降低保护压板误投退操作。

关键词:保护压板;操作;原因措施保护压板也叫保护连片,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保护的功能和动作出口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保护压板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保护压板的正确投退,直接关系到局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制定更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压板操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一个难点。

一、保护压板的分类保护压板按接入保护装置二次回路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保护功能压板和出口压板两大类。

保护功能压板是独立实现或取消保护装置某些功能(如差动保护、距离保护、零序保护、过流保护等的投退),这种压板一般接的是直流24V,投退仅对本身所对应的功能有影响。

跳闸出口压板连接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其投退情况决定了保护动作的实际结果,我所大部分跳闸出口压板接的是直流110V。

除了与二次回路直接连接的保护硬压板之外,现在大部分厂家还设置了保护软压板,便于监控后台机、调度后台机远方投、退保护。

软压板与硬压板组成“与”的关系来决定保护功能的投、退,只有两种压板都投入且定值整定为投入时,保护功能才起作用,任一种压板退出,保护功能将退出。

在保护装置所保护的对象没有大的变化需要更改定值时,软压板一般在验收正式启动运行后没什么变化,运行人员只能根据检修、试验、定检等需要操作硬压板。

智能变电站主变间隙保护误动分析

智能变电站主变间隙保护误动分析

智能变电站主变间隙保护误动分析发布时间:2023-02-21T01:22:56.65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9期作者:魏翔[导读] 通过对某220kV智能变电站主变保护误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保护误动的因素:一是专业人员对设备的原理和处理方法缺乏了解,魏翔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变电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31摘要:通过对某220kV智能变电站主变保护误动事故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保护误动的因素:一是专业人员对设备的原理和处理方法缺乏了解,现场难以发现一些隐性故障;二是在设备检修过程中,对安全措施的制定方法和程度难以准确掌握,容易人为造成隐性故障?指出运行及检修人员要深入了解智能变电站技术,提高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准确隔离电网故障?关键词:继电保护;非全相运行;中性点间隙保护;故障分析0引言随着我国电网系统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在我国电网的成功运用,使我国电网系统运行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程度更高?智能化的设备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了其自动化水平,从而降低了人的工作量和操作工序的繁琐程度,减少了人为操作不正确可能带来的事故,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性?但是,智能变电站中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了常规站未遇到的技术难题,如: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软件版本?光纤通道?SCD文件配置各环节都有可能存在一些配合上的问题,在实际运行中已发现的缺陷和隐患,应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智能站的隐性故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调试?测试方法也发生了转变,目前智能站的运维人员对新技术了解深度不够,也给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某220kV智能站1号主变A套保护发生间隙电流保护?零序电压保护误动作事故的整个过程的分析与总结,对智能变电站应用后继电保护专业带来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1 220kV主变误动事例2009年某日,某220kV变电站1号主变跳闸?该变电站只有1台主变,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运行,主变跳闸后造成110kV母线失压?该主变配置2套许继WBH-800保护,跳闸时相关信息如下:1号主变保护A屏:12:57:20:536,高压侧间隙零序启动;高压侧间隙过流动作,动作电流2.651A,动作时间531ms?1号主变保护B屏:12:57:20:21,启动?1号主变220kV侧故障录波屏显示:12:57:20:936.1,A-N故障,N相二次电流为2.896A?1号主变110kV侧故障录波屏显示:12:56:20:936,110kV甲线A-N故障,故障距离19.38km,N相二次电流18.41A?根据当时的运行方式来看,运行的220kV1号主变其220kV?110kV侧中性点均接地?1号主变的间隙过流保护不应动作(220kV中性点间隙过流保护定值为2.5A/0.5s,零序过流保护定值为3A/6s),1号主变的间隙过流保护的动作为误动?2误动原因分析从110kV侧故障录波数据可以看出,该故障点在110kV线路甲线,故障类型为A相接地,故障零序电流为18.4A?查看甲线定值单,甲线零序II段定值为13.5A/0.6s,甲线线路保护没有动作?同时,主变保护A屏采集到了故障量,且该故障电流达到了间隙过流保护定值(2.5A/0.5s),间隙过流保护动作跳闸?主变跳开后,110kV母线失压,甲线线路保护返回,没有动作?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110kV甲线线路保护没有动作,并不是线路保护拒动,而是没有达到动作时间,主变间隙过流保护“抢跳”,造成了无选择性动作?该主变220kV侧中性点接地运行,间隙过流保护是不应该有电流的;但保护又确实“感受”到了,从这种矛盾基本可以判断出二次回路接线有误?3事故分析保护动作后,变电站现场工作人员对1号主变A屏保护装置?B屏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1号主变220kV侧汇控柜保护用PT合并单元及其所在的220kVⅠ母电压?Ⅲ母电压汇控柜二次回路?各级联光纤回路进行检查,检查发现如下问题:现场打印保护装置动作报告,A屏保护装置动作报告显示17时01分20秒442毫秒,220kV1号主变A屏保护装置启动,1463ms后高压侧中性点间隙电流保护动作(此时电流值0.001A);高压侧零序电压保护动作(此时电压值271.607V),数据如表1所示?跳闸时间1463ms与定值500ms不相符?检查1号主变B屏保护装置无任何启动及动作报告,如表2所示?现场打印保护装置以及故障录波报告,A屏保护装置录波显示动作时刻电压最大值约为2.36V,故障录波器录波显示动作时刻电压最大值约为2.01V,远远小于A屏保护装置动作报告中显示271.607V的动作电压?检查室外1号主变220kV侧汇控柜保护用PT合并单元及其所在的220kVⅠ母电压?Ⅱ母电压汇控柜二次回路?各级联光纤回路,均未发现异常情况?现场检查1号主变220kV侧避雷器?间隙放电计数器均无新增动作计数,未发现放电痕迹,一次设备正常,无故障发生?4防范措施在新建工程施工时,一旦发生上述接线错误,按照供电公司目前生产验收的程序及1年后定检的项目要求,很难发现和改正这种错误,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为了避免类似的接线错误,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制定生产验收的标准化作业书?特别注意电流?电压回路的通流?加压试验,做到不缺项?不漏项?不忽视任何细节?尤其要关注中性点间隙CT?套管CT使用绕组的一次通流试验,可以将该项试验作为反事故措施写进相关标准?规程?完善现场运行规程?将零序过流及间隙过流保护的投入?退出写进运行规程,要求运行人员根据一次方式的转变及时投退二次保护?联合厂家对保护升级?引入中性点接地刀闸位置,使微机保护装置的零序过流和间隙过流保护能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自动投入与退出?零序过流和间隙过流保护的压板合用一个负电公共端,在投运零序过流保护压板时,必须先断开间隙过流保护的压板;反之亦然,确保在逻辑上避免2个保护同时投入运行?5结束语通过对智能站主变中性点间隙保护误动作的过程分析得到其原因是A屏保护装置的软件配置错误造成的,通过这次事故反映出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运行人员对智能站的了解不深,对智能站只会简单的?机械式的操作,而没有对智能保护装置的原理进行深入了解,对厂家的依赖性高,几乎所有的缺陷和故障都是由厂家来解决,而厂家人员专业能力的参差不齐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二是智能变电站相比传统变电站的物理的逻辑设备对应的是智能变电站的虚拟的逻辑设备;传统变电站的物理端子则对应智能站的虚段子;传统变电站的实际电缆连线则对应智能站的虚段子连线等,带来的问题及缺陷隐藏得更深,更难检查出来?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提高专业人员对设备原理的了解,增强发生故障时正确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应使运行人员掌握设备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的制定方法,减少人为造成隐性故障概率?避免保护装置误动是广大继电保护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保护不正确动作的原因又是千差万别的,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和巧合,只有不断地总结?积累,依靠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正确完备的试验方法和手段,才能将误动的概率降到最低?参考文献:[1]樊陈,倪益民,申洪,等.中欧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39(16):1-7.[2]王建华,张国钢,耿英三,等.智能电器最新技术研究及应用发展前景[J].电工技术学报,2015,30(9):1-11.[3]王同文,谢民,孙月琴,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43(6):58-66.。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典型缺陷分析与处理对策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典型缺陷分析与处理对策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典型缺陷分析与处理对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缺陷问题。

本文将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典型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1. 误动问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误动问题是指在无故障情况下,保护装置错误地动作造成的停电现象。

这可能是由于保护装置参数设置不合理、故障检测算法设计不完善或工作状态检测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误动问题的对策包括:优化保护装置参数设置,引入故障模拟技术对保护装置进行测试,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延时问题:延时问题是指在故障发生后,保护装置动作时间过长,导致电力设备受损甚至发生事故。

延时问题可能是由于通信网络延时、处理器运行速度不够快、算法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

解决延时问题的对策包括: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提高通信速率和可靠性,采用高效的算法设计,提高处理器运行速度。

4. 兼容问题:兼容问题是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与传统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兼容性不好,导致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继电保护系统无法协同工作。

兼容问题可能是由于通信协议不一致、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标准不同等原因导致的。

解决兼容问题的对策包括:统一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优化接口标准,加强智能变电站与传统继电保护系统之间的对接和对比。

5. 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是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可能被黑客攻击或者病毒感染,导致变电站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解决安全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加强系统的入侵检测和邮件检测功能,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防火墙。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存在的典型缺陷包括误动问题、延时问题、联动问题、兼容问题和安全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优化参数设置、改进算法设计、加强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对策来处理。

采样接收软压板误操作的影响分析

采样接收软压板误操作的影响分析
采样接收软压板是智能站中合并单元与保护装 置之间进行电流 / 电压信号传输的纽带,正确投退 采样接收软压板关系着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 [3]。实 际运行中,运维人员在操作时有可能误入间隔或在 母差公共间隔漏,误投相关软压板造成误投退采样
接收软压板,引起保护装置的告警或者误动作 。 [4-6] 自 2006 年 12 月起,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多次组 织制定变电站 ( 含智能站 )220 k V 及以上电压等级 保护 ( 含相关辅助装置 ) 的设计、制造等方面的技 术原则,历经了六统一、新六统一以及“6+3”规范, 采样接收软压板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改动,由于运 行经验积累不足等原因不同程度上给运维人员造成 了困扰 [7-9]。鉴于“6+3”规范的设备还没有大面积 推广使用,以培训中心 220 kV 智能变电站数字物理 混合仿真系统为平台,结合相关规程规定,以接入 多间隔的母差保护 [5] 为例,详细分析了采样接收 软压板在智能变电站六统一及新六统一不同“代差” 设备中具备的功能及对保护装置动作的影响。
28142 2800
电工电气 (2019 No.4)
是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以及站控层网络和过程
层网络。其中过程层设备包括合并单元、智能终端、
智能组件等;过程层网络包括 GOOSE 网及 SV 网。
合并单元的作用是将互感器输出的电流、电压
信号合并,为互感器提供统一的标准输出接口,合
并单元的数字输出接口称为 S V、S A V 或 S M V 接口,
0 引言
智能变电站是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 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 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 [1]。 智能站信息采集是通过合并单元针对电压 / 电流信 息进行 A/D 转换并同步以及相关组合,保护装置经 过相应的采样机制 ( 直采或网采 ) 接收采样值数据。 保护装置中设有相应采样接收的软压板 ( 间隔投入 软压板或者 S V 软压板 ),负责接收来自合并单元 的采样值信息,同时监视采样链路的状态 [2]。

针对某500kV变电站误投退压板导致事故的几点安全性分析

针对某500kV变电站误投退压板导致事故的几点安全性分析

针对某500kV变电站误投退压板导致事故的几点安全性分析摘要: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类用电的需求增多而越来越快,促使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

随着50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不断增加,整个系统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继电保护作业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导致的事故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在继电保护设备的大部分工作都严重影响一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工作前,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我们不仅要找出其中的危险点,而且还要制定相应的预控措施。

发生事故后,在吸取教训的同时我们更多地是要认识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总结事件的教训和应该采取的措施。

针对某500kV变电站误投退保护压板造成误跳闸事件,本文进行了安全性分析。

关键词:误跳闸;继电保护;原因;事故2015年1月29日,某变电站由于运行人员误投压板发生事故,导致500kV线路跳闸。

跳闸前该变电站500kV系统运行方式为: 500kV1、2号母线运行,5011、5012 、5013断路器运行,5021、5022、5023断路器运行,5031、5032断路器热备用,5041、5042、5043断路器运行,5051、5052、5053断路器运行,5061、5062断路器运行,5071、5072断路器冷备用。

就此次事故分析如下:一、事故发生的原因运行人员不熟悉保护装置和压板功能,误投退CT(电流)开入量功能压板,导致L90保护电流异常变化,产生差流,使差动保护动作跳闸,是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

运行人员投入CT压板时没有按照规程要求按照“先投入功能压板,再投入出口压板”的要求进行操作,是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运行人员没有认真分析本次工作内容所涉及设备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状态,同时,也没有认真分析本次工作所需要的现场安全措施,盲目操作,扩大安全措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此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人员思想安全意识差。

现场检修工作任务下达后,当值人员没有认真分析此检修工作应该做哪些按错,也没有与专业人员进行认真沟通及询问,而是盲目的进行了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误动分析及改进措施

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误动分析及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吴勇海(1987— ),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继电保护和电能质量研究工作。

吴勇海(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龙岩供电公司,福建 龙岩 364000)摘 要:分析了一座110kV 智能变电站在母线电压互感器PT 及一条110kV 线路转检修过程中,110kV 备自投装置动作后,未合上备用线路开关,造成全站短时失压的事故。

通过对现场备自投装置动作报文、开入量SOE 变位及监控后台报文分析,并查阅该110kV 备自投装置说明书,得到备自投装置在联切线路转检修时逻辑存在问题——联切线路的跳位取的是操作箱的TWJ,断开操作电源时TWJ 复归。

根据影响110kV 备自投正确动作的不同原因提出:一是增加联切线路检修时对应的线路相对应的检修开入压板;二是110kV 进线备自投的两条互备线路及母线PT,三者其中之一转检修,也同时将备自投装置退出,以防备自投装置误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误动;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3175(2020)11-0049-04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alysis an 110kV smart substation in the bus voltage transformer PT and an 110kV line in the process of overhaul, after the 110kV reserve power source automatic connection devices(RPSACDs)is activated, the backup line switch is not closed, causing a short-term voltage loss of the whole station.By analyzing the operation messages of the on-site RPSACDs, the position of the input SOE and monitoring the background message, and consulting the 110kV RPSACDs manual, it is found that the RPSACDs has logic problems when the combined switching line is transferred for maintenance— —The jump position of the combined circuit is the TWJ of the operation box, and the TWJ will reset when the operating power is disconnected.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correct operation of 110kV standby automatic switching, the following is proposed: First, increase the maintenance opening of the corresponding line dur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ombined line; the second is the two mutual backup lines and busbar PT of 110kV incoming line and automatic switching.One of the three is transferred to overhaul, and the automatic RPSACDs is also withdrawn to prevent the RPSACDs from malfunctioning.Key words: smart substation; reserve power source automatic connection devices; incorrect oper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WU Yong-hai(Longyan Power Supply Company, State Grid Fujian Electric Power Company, Longyan 6 000, China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an Incorrect Operation of the ReservePower Source Automatic Connection Devices in Smart Substation智能变电站备自投装置误动分析及改进措施0 引言近年来,随着新建变电站都采用智能变电站,且新建110kV 变电站一般为降压变,110kV 线路较少,多采用两座220kV 变电站的110kV 母线“手拉手”或一座220kV 变电站两段母线“双回辐射”供电方式,同时为避免电磁环网运行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威胁和使继电保护的配置复杂化,所以采用开环运行方式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1-2],并采用备自投装置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3]。

智能站软压板误操作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智能站软压板误操作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智能站软压板误操作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以阳江供电局唯一一座500千伏智能站——500千伏鹅凰站为试点,本文章通过结合现有规章制度,总结500千伏鹅凰站投运前后运行人员关于二次设备软压板验收、运维及操作情况,较为全面的分析了智能站可能存在的误操作风险,并提出一系列关于防范二次设备软压板误操作的控制措施。

为阳江电网未来更多智能站软压板防误操技术的建设推进,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智能站,软压板,误操作风险,防范措施1 前言阳江供电局现有智能站较少,仅在2021年先后投运了两座智能站。

现阶段,运行人员智能站二次设备软压板验收、运维以及操作等相关经验与技能水平均存在不足,而且智能站二次设备软压板操作方面管控力度不足,存在较大误操作风险。

近期,贵州电网公司毕节供电局已出现一起因重合闸软压板漏投导致全站失压事件,突显安全生产形势之严峻。

为扭转不良安全生产局面,现结合500千伏鹅凰站投运前后的验收、运维及操作经验,进行二次设备软压板误操作风险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2 阳江智能站软压板投退操作情况按照南方电网智能站标准化设计,智能站保护装置只设“远方操作投入”和“装置检修状态”两块硬压板,而保护功能压板、保护跳合闸出口压板等其他压板只设软压板,故运行人员无法在保护屏通过投退保护功能硬压板实现装置的保护功能及重合闸功能的投退。

虽然智能站后台监控机具备远方操作软压板功能,但是现有两座智能站内各种保护装置保护定值单均将“远方投退软压板”定值置0,导致阳江供电局运行人员只能在保护装置面板上操作软压板。

3阳江智能站软压板误操作风险分析现通过结合500千伏鹅凰站投运前后的验收、运维和操作相关经验,以具体操作对象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为关注点,对可能导致误操作的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

3.1 后台机软压板误操作风险分析运行人员对500千伏鹅凰站进行全面验收工作。

在进行保护装置压板验收工作中,发现压板投退标识方面存在较大的设备操作及维护安全隐患。

智能变电站二次防误关键点分析及措施

智能变电站二次防误关键点分析及措施

智能变电站二次防误关键点分析及措施发布时间:2021-06-23T03:34:31.337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6期作者:郝涌泉[导读] 智能变电站中因为设置了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和光纤等信息设备,因此对于防误管理也提出了全新的管理要求,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防误主要是为了避免二次智能设备在检修运维时因为压板倒序操作、数据链路错误映射和保护压板投退失误等因素导致的保护装置动作错误问题,同时也是微机防误、机械防误和电气防误的有效措施,通过掌握智能变电站的防误操作关键点,进一步完善防误体系。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中供电公司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摘要:本文先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二次防误关键点,包括软压板投退、数字化链路、顺控操作、SV 压板和状态压板的管理,随后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防误管理的有效措施,包括加强软压板管理、树立整合链路信息、合理验收顺控操作、分析掌握压板对应联系,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防误;数字化链路引言智能变电站中因为设置了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和光纤等信息设备,因此对于防误管理也提出了全新的管理要求,智能变电站中的二次防误主要是为了避免二次智能设备在检修运维时因为压板倒序操作、数据链路错误映射和保护压板投退失误等因素导致的保护装置动作错误问题,同时也是微机防误、机械防误和电气防误的有效措施,通过掌握智能变电站的防误操作关键点,进一步完善防误体系。

1 智能变电站的二次防误关键点1.1 软压板投退智能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之间的主要差异是智能二次设备、交换机网络链路传输逻辑、光线通信等,如果没有对二次设备的运行原理进行全面掌握,将会为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留下安全隐患。

智能变电站中的保护装置主要包括远方投退压板、出口跳闸压板、检修硬压板等硬压板,同时还配置有各种软压板,包括高后备软压板、过流软压板、差动投入软压板等[1]。

通过后台机和保护装置能够对软压板实施投退,从而实现保护投退功能和保护功能切换,因为软压板的投退操作并不是十分直观,因此容易导致自动软压板装置和保护装置出现误退、误投、漏退和漏投等问题,导致一次设备处于一种错误保护配置甚至是没有保护配置的状态下进行各项操作,对电网系统和相关设备的运行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软压板投退不当引起保护误动分析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软压板投退不当引起保护误动分析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软压板投退不当引起保护误动分析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市场格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在新的电力时代背景下,智能变电站已经被普及,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问题。

本文以某 220kV 智能站出现的一例误操作事故,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提出建议和预防措施,旨在给其它同类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220kV;智能站;误操作;技术分析1 概述(1)故障概述某日,某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220kV分段合并单元更换,在恢复220kV母差保护的过程中,由于操作顺序执行错误,导致Ⅰ-Ⅱ段母差保护动作,跳开母联、2条线路和1台主变,事件没有造成负荷损失。

2)故障前运行情况故障前,该220kV智能变电站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1)220kV系统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运行出线8回,主变2台;2)#1线、#3线运行于Ⅰ母;#2线、#4线、#2主变运行于Ⅱ母;#7线、#9 线、#3主变运行于Ⅲ母;#8线、#10线运行于Ⅳ母;3)母联212开关、母联214开关、分段213开关运行,分段224开关检修。

图1 故障前运行方式2 保护动作情况及原因分析(1)保护动作情况该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Ⅱ-Ⅳ母分段224开关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更换、调试工作,224开关处于检修状态。

按现场工作需要和调度令,站内退出220kVⅠ-Ⅱ段母线及Ⅲ-Ⅳ段母线A套差动保护。

现场工作结束后,运行人员按调度令开始操作恢复220kVⅠ-Ⅱ段母线及Ⅲ-Ⅳ段母线A套差动保护,首先退出Ⅰ-Ⅱ段母线A套差动保护“投检修”压板,然后操作批量投入各间隔的“GOOSE发送软压板”和“间隔投入软压板”。

在投入“间隔投入软压板”时,Ⅰ-Ⅱ段母线母差保护动作,跳开Ⅰ-Ⅱ母母联212开关、#2主变232开关、#1线241开关以及#2线242开关,#3线243开关和#4线244开关由于“间隔投入软压板”还未投入,未跳开,事件没有造成负荷损失。

保护压板接地引起保护误动分析与反措方法探讨

保护压板接地引起保护误动分析与反措方法探讨

保护压板接地引起保护误动分析与反措方法探讨摘要:保护压板也叫保护连片, 或称跳闸压板,是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 关系到保护的功能和动作出口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日常检修工作有定期测量保护压板对地电压调整保护定值的工作,工作过程对地建立电气回路,可能造成保护压板接地。

保护压板接地危害极大,极有可能引发保护误动,本文分析压板接地引起保护误动作的原因同时提出反措方法。

关键字:保护压板、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保护误动、直流系统分布电容1概述现代电网保护设备类型繁多,保护压板名称、作用不统一,投停规定管理、运行操作管理不完善,造成保护压板成为管理中的死角。

保护压板是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实现其功能的关键,保护压板的误投、误停都有可能导致保护压板接地或者发生其他情况,使上述设备丧失作用,造成事故扩大,设备损坏,甚至电网瓦解。

所以下面通过一个经典案例来说明保护压板接地的危害性。

在之前的一个典型一点接地引起跳闸事故,也正正说保护压板接地所带的其中一些弊端。

当时现场的情况是线路保护分别停运做改定值工作,压板电位测试过程中就发生了开关A相跳闸,而站内监控机却显示无直流接地以及其他异常信号发出。

故障原因是使用的万用表开启而自动屏蔽电源,操作重新开机切换档位时,万用表档位短时切过至“低电阻”档位,导致了短时间的一点接地;由于绝缘装置原因导致对地电压波动太大,该系统存在较大对地电容;当样板存在短时接地故障、直流电源系统电压波动大同时系统分布电容过大,导致分布电容充放电大电流进过压板回路,发生保护误动事故。

因此,本文章主要针对保护压板接地这种情况来进行展开论述。

2保护压板接地与保护误动分析2.1保护压板接地故障分析图2-1 直流系统与控制回路图示如图2-1所示,直流系统对地回路和保护控制回路由平衡桥回路R、直流系统绝缘R+和R-、直流系统分布电容等效回路C+和C-以及保护控制回路组成。

平衡桥电阻R范围在几十千欧至200千欧以内,系统绝缘R+和R-正常情况达到兆欧级别,分布电容微法级别。

误操作引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分析

误操作引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分析

误操作引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分析摘要: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一旦安全措施制定的规范性或有效性不足,极易出现误操作情况,导致继电保护误动情况出现,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也会造成巨大威胁。

本文就保护动作进行分析,明确智能变电站检修机制,进一步指出二次设备检修压板操作要点,并提出安全措施应用的技术方法,旨在降低误操作风险,维护整个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误操作;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引言智能变电站建设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推进,现场任务相对复杂,包括校验、消缺、扩建等,就其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二次系统相关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受到信息传输、设备耦合以及文件配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难于实现有效隔离,此种情况下势必会加大二次系统检修与改造的难度,复杂的安全措施难以满足智能变电站的安全防护需求,导致整个智能变电站现场作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在此种情况下,本文对误操作引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保护动作分析在智能变电站内部,常规互感器是比较常见的一次设备,在合并单元的作用下可规范采集电压模拟量,以智能终端为载体促进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完成信息交互,继电保护的实现,一般采取直接采集与直接跳闸的方式。

在特定接线形式下,使得母线与相关线路准确连接。

在故障前电网运行过程中,变电站内存在合环运行与主变运行,以下对某变电站主变检修进行分析。

A变电站内一次设备采用常规互感器,通过合并单元完成电流、电压模拟量采集,通过智能终端完成一、二次设备信息交互,各保护采用直采直跳;母线采用3/2接线形式,并通过XX一线、XX二线与对侧B变电站连接。

就事故前保护运行工况来看,在明确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的基础上,运维人员对合并单元内装置检修压板进行投入,此时观察保护运行工况可以发现,一线A套保护装置亮出告警灯,报警信息清晰显示于面板上,一线B套保护装置亮出告警灯,检修不一致信息通过面板准确现实出来。

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变电站继电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乌兰察布供电公司修试管理处)摘要:现代电力体系中,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起着核心作用,它确保电力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但在真实操作中,多种原因可能导致该保护装置出现操作失误。

误操作可能会导致设备的误动、误保护、误解除,进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甚至危及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因此,在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中,运用防误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运维防误方法,目的是确保其稳定和安全地运作。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TM771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作用电力系统内的变电站继电保护机制在确保设备安全上扮演关键角色。

其核心目标是避免电力设备受到外部和内部障碍的损害,进而确保整体电力系统的稳健运作。

其关键性和功能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深入理解。

首先,增强电力体系的信赖度和均衡性。

变电站的继电防护机制为电力体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涵盖过流、过压、低压和短路等防护手段,进而增进整体电力体系的稳固和可信赖。

其次,优化电力体系的工作性能。

这种智能防护系统能够持续跟踪和维护电力设备。

在设备出现异常时,它能够迅速作出反应,降低停电的持续时间,从而提升电力体系的效率。

总的来说,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机制在电力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维护电力设备的稳定工作,还有助于增强电力体系的信赖度和均衡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并确保其生产的安全性。

2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常见误操作2.1误动操作误动是指继电保护系统在无故障情况下误认为有故障,导致保护设备误动,从而引起设备误切、误合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停电或事故。

误动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继电保护系统配置不合理,导致误操作。

继电保护设备故障或老化,导致误操作。

线路杂波、电磁干扰等外界因素,干扰了继电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操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误动。

2.2误保护操作误保护是指继电保护系统在故障发生时未能及时保护,或保护时误操作,导致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扩大故障范围,增加故障损失。

智能变电站软压板误操作事故及处理措施

智能变电站软压板误操作事故及处理措施

智能变电站软压板误操作事故及处理措施摘要: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智能变电站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且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本文主要研究软压板在智能变电站种的应用情况,分析智能变电站软压板误操作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软压板防误操作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对策,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软压板;误操作;处理措施1.引言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二次设备在结构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软压板已经取代了原有继电保护功能硬压板以及回路出口硬压板。

另外,为了有效降低异常数字信号的影响,继电保护设备设置了接收软压板。

利用软压板能够实现对装置功能和回路状态的远程控制,有效提升操作效率。

软压板的投退属于智能变电站日常运维检修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但是现阶段软压板远程操控缺少相应闭锁条件的限制而容易出现误操作问题,从而造成继电保护误动作或者误闭锁,对于电网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1]。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软压板误操作,有效避免误操作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操作准确性,从而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智能变电站软压板误操作分析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软压板分成“功能软压板”、“出口软压板”以及“接收软压板”等类型,其中接收软压板又可以分成SV接收软压板以及GOOSE接收软压板,软压板的作用以及影响如表1所示。

目前的智能变电站绝大多数(不包括“检修状态”以及“远方操作”)压板采取的都是软压板,软压板操作已经成为了日常操作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随着无人值守、调控一体化等功能的应用,软压板所具有的远程操作显示出了非常大的优势,受到了大范围推广。

但是现阶段软压板远程操控情况仅仅和“远方操作”硬压板以及“远方投退压板”软压板相关,并不受其他闭锁条件限制,同时由于智能变电站投入时间较短,缺少足够的运维经验,并且软压板功能并不统一,这些都容易造成软压板误操作,从而引发二次设备功能误动。

表1 软压板的作用以及影响图1 软压板防误操作流程3.软压板误操作处理措施3.1软压板防误操作的基本原则正常情况下,软压板操作时一次设备都在运行中,这必然会增加软压板操作的风险,同时也会对一次设备造成相应影响。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软压板防误操作策略及实现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软压板防误操作策略及实现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软压板防误操作策略及实现摘要:如今,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广泛,同时由于继电保护出现误操作从而导致事故不在少数。

本文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软压板防误操作。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软压板;防误操作近年来,电力系统误操作事件虽大幅减少,但仍未能彻底杜绝,对近年来误操作事故分析显示,因操作人员违章、责任心不强造成误操作事故的情况仍占主流,特别是多班组、多专业工作中,容易因工作组织管理不力,作业中专业协调配合不足、防误操作技术措施被突破造成误操作事故。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安全可靠运行对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其可靠性研究也逐步引起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兴趣。

一、智能变电站软压板、检修压板操作实况1.软压板。

智能变电站工作中,硬压板的操作范围包括检修和远程,其他压板都以软压板为主,而且软压板的保护作用也要强于硬压板。

利用硬压板进行二次操作是变电站在传统时期的主要运行模式,异常隔离、运行和检修时要求大量的人工操作。

目前,变电站正在走向智能化阶段,利用软压板进行远程操作成了主要趋势。

然而就实际来看,人员操作能力不强、封锁功能较弱、软压板缺乏系统性作用、压板数量太多等因素都是产生误操作的主要原因。

2.检修压板。

采用GOOSE或SV技术的智能电子设备的检修压板,与常规站检修压板控制报文发送明显不同。

在GOOSE或SV报文中带装置“检修状态”位,接收GOOSE或SV报文的智能电子设备检查报文与自身装置“检修状态”位的一致性,一致则处理,不一致则不处理,同时屏蔽MMS报文上送。

当所有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测控等装置的检修压板全部投放,压板与设备的“检测位”相同,执行保护计算,在符合故障标准的情况下保护能够出动。

如果其中一项检修压板未执行投放,压板与设备检测位不相同,压板信息便无法进行计算,也不能出动。

正常运行时严禁投入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保护测控等装置的检修压板。

该压板应由检修人员自装自拆[2]。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本文对110kV 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区外故障动作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差动保护装置在Y/Δ转换中存在的问题,为防止同类故障的发生,提出在智能站施工验收中应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并通过对智能变电站事故的分析和处理,为以后的智能化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1 情况说明110kV某智能化变电站,110KV、10KV两个电压等级,无中压侧,1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目前运行1号主变,10KV双分支接线。

3月22日上午11时45分,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开变压器各侧断路器,同时高压侧后备保护、低2分支后备保护启动,但未出口。

现场对差动保护保护范围内的一次设备进行检查未发现问题,怀疑差动保护误动。

2 保护动作分析2.1波形分析及故障点定位(见附图1)根据图1中录波文件中的差流数据,可以作出如下分析:1、从低2分支B、C相电流的幅值和相位(二者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且无零序电流)可以初步推断为低2分支母线或其出线在故障初始时刻发生BC相间短路;2、从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可以进一步确认1中结论,因为对于YD-11接线的降压变压器,当低压侧BC相间短路时,此时与低压侧故障相对应的两相中的滞后相(C相)电流最大,数值上是其余两相电流的两倍,且方向与它们相反。

3、从II母母线电压也支持1中结论,对于计及变压器内部电抗的压降后,与低压侧故障相对应的两相中的滞后相(C相)电压最低,其余两相电压较高。

4、BC相间短路发生约55ms后,故障进一步扩大升级,由BC相间短路发展成三相短路,此时三相短路电流呈现对称性,且II母三相电压同时对称性跌落。

经现场检查,确认了故障确实发生在低2分支某段出线,与上述分析一致。

针对区外故障引起差动保护动作这一类事故一般需考虑如下五种可能性:1)差动二次回路接线及各侧CT极性。

事故发生后,现场已通流排查,回路无误;2)各侧CT传变特性是否差异较大。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典型缺陷分析与处理对策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典型缺陷分析与处理对策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典型缺陷分析与处理对策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是现代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对电力系统中的故障进行及时检测,并保护电网的安全运行。

但是,由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复杂性和高技术含量,其存在一些典型的缺陷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缺陷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对策。

一、误动(误保护)误动是指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误判故障信号,导致不必要的保护动作或开关断路器跳闸,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受外部干扰影响,外来的电磁场、放电电荷等对继电保护元件的信号进行影响。

2. 参数设定错误,包括预置参数、校核参数以及保护动作补偿常数等。

3. 继电保护元件损坏,如互感器零序漏电流过大、电流互感器短路等。

针对误动问题,可采取以下处理对策:1. 安装滤波器、避雷器等消除外部干扰因素。

2. 对参数进行仔细的校准,调整合理的参数设置。

二、漏保漏保是指继电保护没有对故障进行保护动作,属于保护失败的一种表现。

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继电保护元件的类型、选型不合理导致对设备的故障保护无效。

2.继电保护触发信号不足,造成保护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3.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2.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作点滴正常。

3.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如安装备用电源、配备备用转换开关等。

三、误差积累误差积累是指由于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各部分元件存在误差,而这些误差会持续累加,最终导致保护系统失效。

其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1. 继电保护元件参数设定不合理。

2. 外部干扰影响,如流量、温度等参数波动引起误差。

3. 继电保护元件本身存在误差,又或者是随时间推移,因工作环境等条件变化而出现误差。

1.对继电保护参数进行定期检查和校验,及时调整参数。

2.增强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如采用数字处理等技术手段。

综上所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存在着一些典型的缺陷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智能变电站软压板防误操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变电站软压板防误操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变电站软压板防误操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摘要】在智能变电站运行中,由于保护装置软压板的错误投退引起保护的误动或拒动的案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

针对现状问题,本项目在传统微机防误闭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软压板防误操作技术,通过扩展软压板模型和建立更加全面的防误规则库,实现软压板操作防误校核,完善变电站防误管理措施,有效的减少因软压板漏投、误投导致的事故。

【关键词】软压板;误操作;防误规则库;防误校核;智能巡检引言继电保护装置可监视电力系统的运行,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状态并提醒,及时切断电力系统故障元件,并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而压板是继电保护装置联系外部接线的桥梁和纽带, 关系到保护功能和动作出口能否正常发挥作用,其中压板分为硬压板和软压板,两者是“与”的关系。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的发展,继电保护装置采用了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硬压板随着电缆回路的消失而消失,而软压板的功能则大大加强,重要性也随之提升。

正确操作软压板是保证保护功能完整性的前提,在智能变电站运行中,由于保护装置软压板的错误投退引起保护的误动或拒动的案例时有发生。

在电力系统中,除了规章制度等管理措施外,通常采用微机防误系统达到防止误操作的目的。

然而目前常规的防误系统仅具备一次设备防误操作功能,缺少软压板防误功能:1)在模拟开票时可以将软压板填入,但是缺少防误逻辑校核,存在错项、漏项、顺序错误风险;2)软压板缺少强制闭锁措施,使用本地或集控站监控系统可直接进行遥控操作,存在误操作风险。

针对这种问题,本项目在现有防误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智能变电站软压板防误操作技术,完善变电站一、二次设备防误管理措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

1 设计方案1.1设计目标基于智能变电站实际业务,结合实际调研分析结果,软压板防误主要需实现以下目标:1.一次设备送电操作时,除对相关一次设备进行逻辑校核外,增加判别送电间隔相关软压板状态是否正常,防止保护功能异常时送电;2.软压板操作时,判别软压板操作顺序是否正确;3.软压板操作时,判别相应操作是否会导致运行中的一次设备失去保护功能;4.与监控系统配合实现软压板逻辑闭锁。

智能变电站检修压板事件介绍

智能变电站检修压板事件介绍

母差保护动作。
电压间隔投运软压板,退出后一直未投入,造成母 线保护电压闭锁逻辑无效。
6
二、 西藏墨竹工卡站母差保护误动事件
小结 不当操作: 1、检修压板的退出和 GOOSE出口压板的投入先于间隔
投入软压板。
2 、本次工作退出母差保护时不必退出其他间隔对应的 “间隔投入软压板”,增加了操作风险
7
三、 检修压板投退注意事项
能终端因未设置液晶面板,且未接入站控层网络,均未设置软压板; 2、智能化保护的压板种类为:保护功能软压板、GOOSE输入、输出软压 板、SV接收软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和远方修改定值软压 板; 3、“远方操作”只设硬压板。“远方投退压板”、“远方切换定值区”和“远方修改 定值”只设软压板,只能在装置本地操作,三者功能相互独立,分别与“远方 操作”硬压板采用“与门”逻辑。 11
检修压板作用
检修压板:继电保护、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均设有一块检修硬压板。装置将 接收到GOOSE报文TEST位、SV报文数据品质TEST位与装置自身检修压板 状态进行比较,做“异或”逻辑判断,两者一致时,信号进行处理或动作, 两者不一致时则报文视为无效,不参与逻辑运算。
释义: 1、智能变电站装置检修压板:检修状态通过装置压板开入实现,检修压板 应只能就地操作,当压板投入时,表示装置处于检修状态;装置应通过LED 状态灯、液晶显示或报警接点提醒运行、检修人员装置处于检修状态。
(五)放上该间隔保护装置、智能终端、合并单元检修压板。
执行二次设备安全措施时,宜先退接收软压板,再退发送软压板;先退出运行设备 软压板,再退出检修设备软压板; 15
三、 检修压板投退注意事项
一次设备投运时的智能站继电保护安措
一次设备投运前,已停运一次设备间隔的继电保护系统需投入运 行,宜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变电站保护装置软压板投退不当引起保护误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4T09:40:06.6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5期作者:王涛1 张丽1 黄安1 王徽2
[导读] 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市场格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在新的电力时代背景下,智能变电站已经被普及,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问题。

(1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供电公司安徽安庆 246000;2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省检修公司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近年来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市场格局的不断发展与更新。

在新的电力时代背景下,智能变电站已经被普及,智能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与常规变电站不同的问题。

本文以某 220kV 智能站出现的一例误操作事故,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提出建议和预防措施,旨在给其它同类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220kV;智能站;误操作;技术分析
1 概述
(1)故障概述
某日,某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220kV分段合并单元更换,在恢复220kV母差保护的过程中,由于操作顺序执行错误,导致Ⅰ-Ⅱ段母差保护动作,跳开母联、2条线路和1台主变,事件没有造成负荷损失。

2)故障前运行情况
故障前,该220kV智能变电站运行方式如图1所示:
1)220kV系统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运行出线8回,主变2台;
2)#1线、#3线运行于Ⅰ母;#2线、#4线、#2主变运行于Ⅱ母;#7线、#9
线、#3主变运行于Ⅲ母;#8线、#10线运行于Ⅳ母;
3)母联212开关、母联214开关、分段213开关运行,分段224开关检修。

图1 故障前运行方式
2 保护动作情况及原因分析
(1)保护动作情况
该220kV智能变电站进行Ⅱ-Ⅳ母分段224开关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更换、调试工作,224开关处于检修状态。

按现场工作需要和调度令,站内退出220kVⅠ-Ⅱ段母线及Ⅲ-Ⅳ段母线A套差动保护。

现场工作结束后,运行人员按调度令开始操作恢复220kVⅠ-Ⅱ段母线及Ⅲ-Ⅳ段母线A套差动保护,首先退出Ⅰ-Ⅱ段母线A套差动保护“投检修”压板,然后操作批量投入各间隔的“GOOSE发送软压板”和“间隔投入软压板”。

在投入“间隔投入软压板”时,Ⅰ-Ⅱ段母线母差保护动作,跳开Ⅰ-Ⅱ母母联212开关、#2主变232开关、#1线241开关以及#2线242开关,#3线243开关和#4线244开关由于“间隔投入软压板”还未投入,未跳开,事件没有造成负荷损失。

(2)原因分析
在恢复220kVⅠ-Ⅱ段母线A套差动保护过程中,运行人员先将母差保护“投检修”压板提前退出,然后投入了Ⅰ、Ⅱ段母线上各间隔的“GOOSE发送软压板”,这使母差保护具备了跳闸出口条件,在投入“间隔投入软压板”过程中,已投入“间隔投入软压板”的支路电流参与母差保护计算,而未投入“间隔投入软压板”的支路电流不参与母差保护计算,因此Ⅰ、Ⅱ段母线上运行的支路有些参与差流计算,有些未参与差流计算,这势必导致出现差流,当投入#1线、#2线和#2主变间隔后,差流达到动作门槛,差动保护动作,跳开所有已投入“间隔投入软压板”的支路,其他支路不跳闸。

3 暴露问题
(1)现场工作组织管理不力。

对智能化设备更换工作组织管理不到位,现场施工方案执行落实不到位,工作前未充分组织运行人员、检修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开展风险辨识,在倒闸操作中错误地填写、执行倒闸操作票,现场作业组织管理和监督执行不到位。

(2)现场运维水平有待提高。

运行人员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工作机制了解不深入,对设备压板的正确操作方法不掌握;现场没有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导致现场操作不规范、无依据。

(3)“两票三制”执行不到位。

现场工作中,倒闸操作票步骤顺序填写错误,提前退出了220kVⅠ-Ⅱ段母线保护“投检修”压板,之后的操作顺序也未按照倒闸操作票执行,操作顺序和操作票不一致,先投入了“GOOSE发送软压板”,再投入“间隔投入软压板”,导致母差保护动作,暴露出运行人员执行倒闸操作随意,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

(4)运行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人员技能培训不够,现场运行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掌握不足。

执行倒闸操作准备不充分,倒闸操作票审核把关不严,操作前运行人员未能提前辨识操作中的风险。

现场运行规程编制不完善,针对智能化设备的运行、操作等内容指导性不强,典型操作票不完善。

4 措施和建议
(1)现场加强监督管理,运行人员应在智能变电站投运之前根据实际工程情况编制详细的操作规程,变电站运维过程中各项工作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两票制度;智能变电站运维操作过程应加强监护,确保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

(2)加强智能变电站技术培训,开展智能站设备原理、性能及异常处置等专题性培训,使现场运维人员对智能变电站工作机理具有深入理解,熟练掌握设备的日常操作,提升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水平。

(3)智能变电站执行安措时,应第一步退出“GOOSE出口软压板”或出口硬压板,然后进行其他操作;在恢复安措过程中,应在检查装置无异常且无跳闸动作的情况下,最后一步投入“GOOSE下出口软压板”或出口硬压板。

(4)现场工作应时刻监视设备的运行状态,现场进行设备操作过程中,应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告警信号,当设备有异常告警时应立刻停止操作,在该变电站进行母线保护“间隔投入软压板”投入操作时,应及时检查差动保护的差流大小,在投入第一个“间隔投入软压板”时,差流比较小,还未达到差动动作值,若及时发现应避免差动保护动作。

参考文献:
[1]刘浩宇简析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J] 科技展望,2016
[2]单娟智能化变电站主要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传播,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