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史论结合专题测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浙江卷,解析版)
D.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
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
·浙江文综)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
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思路点拨】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
此题考查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史观,是近年来各地高考命题比较注重的题目类型。
通过此题,主要考查全面占有史料的重要性,正面和反面资料都要收集,然后再分析,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商贾捐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
论)
解错误的是
B.
指的是
经济”的事物。
因此排除
浙江文综)
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
毕加索的立体派和凡高的后期印象主义容易混淆,看教材时要注意区分近似知识点。
《向日葵》、《星月夜》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凡高的代表作;《有藤椅的静物》
陀玲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代表作。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
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版)--历史(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解析内容摘要:本文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值的颁布情况、命题的内容、命题的趋势和能力要求、试题考查形式、存在的问题与争议等方面全面分析了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并将今年高考试题与近年来全国高考卷加以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同时也对今后的高考总复习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一、整体评价2011年高考已经结束,大纲版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与去年的试题结构、题型和题量保持一致,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选择题比2010年的难度有明显降低,但命题的技巧性很高,审题过程中还得要十分小心谨慎,往年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得到改观,所考查的知识也更加注重教材的观点和相关知识,可以说逐渐回归教材。
命题的思维和考查的角度与2010年的试题有明显的差异,2010年以前的几年间,高考选择题往往追求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体现了向新课标过渡与接轨的特征,但今年选择题在这方面既照顾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也侧重于考查的角度和观点对旧教材的回归。
材料大题的难度和模式与去年的基本保持一致,都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难度都不大,今年的第37题的难度要比去年略有降低,考查的主要是教材的相关知识和观点。
今年第39题的历史部分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所引用的材料与去年全国Ⅰ卷的第39题的材料都出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材料新颖,设问的角度新,都涉及到国家的兴衰大问题。
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中古史占39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7分,世界史占24分,侧重于考查中国历史本身,世界史所占的分数比重明显下降。
从命题的内容来看,考查非常广泛而细致,侧重于考查国家兴衰和关注民生的思想与主张,如第16题考查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用崖山题诗图来激发民族主义和鼓舞革命志士去摧毁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第37题通过考查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思想的认识和主张及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等关注民生、改革社会的主张;第39题通过分析秦汉隋唐时期关中周边地区对国家统一强盛的作用以及唐以后“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的知识。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二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题)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2.(2011年海南高考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
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答案】C3.(2011年海南高考2题)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答案】A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
……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
”计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答案】A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5题)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答案】D6.(2011年江苏高考题1题)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广东省2011届高三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与解析:必修一专题1》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3题)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C.扩大了统治基础D.实现了选贤任能2.(2011年3月深圳松岗中学高三测试12题)《史记•商君传》:“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
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这则材料不能反映()A.秦设县制是针对扩大的疆域而实行有效管辖B.中央集权制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存在了C.建都咸阳体现了秦国的强大D.秦王统一中国定都咸阳3.(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2题)古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制度()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4.(2011年1月汕头金山中学高一期末7题)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5.(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4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6.(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1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7.(2011年4月深圳调研12题)《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9.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制度是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之地域于一个中国之统治”这个制度是:A.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10. 图四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的是表2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A.2 B.31 C.23 D.193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13、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发展C 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 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图5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公诉人的演说陈述。
”古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 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 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 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15.图6为(66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1B.○2C.○3D.○416.1968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来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说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文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题, 共计 48 分)1、(4分)D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主要收录的是各种体例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等;子部,收集的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集的是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
由此可知,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故D项正确。
2、(4分)D材料表明,佃户向“田主”交纳的是实物地租,并经常拖欠地租从而影响“田主”的利益,反映了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但这种弱化是国家(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结果,即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结果。
A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仅仅体现的是佃户与“田主”的关系,而且它是由D项导致的,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3、(4分)B作者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他感叹的是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反映了他对君主制的反思。
A项是革命派的主张;C项说法错误,因为当时向西方学习主要停留在口号上,尚未真正实践;D项不符合徐继畬的阶级立场。
故B项正确。
4、(4分)B“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5、(4分)D注意陈元孝的诗句“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表达的是对汉族政权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种悲愤之情,而章太炎以该诗题画并刊于《民报》,说明章太炎与陈元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即表达了章太炎对满清统治的不满,要求推翻满清的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
6、(4分)图片信息表明,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先降后升,这主要是由于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炼钢铁,由此工业产值开始下降。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答案】C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高考历史全国卷41题完美答案
高考全国卷41题最完美答案2011年题组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吉林省评卷组高度认可的一份试卷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
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
论据及说明如下:评论: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
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
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
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上海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上海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共7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
他是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熟悉等级君主制形成的步骤与条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答案】:C【解析】:迁居意大利半岛的学者研究古希腊文化,也成为文艺复兴的条件之一。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A项主要体现墨家的“兼爱主张”,不选;B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可选;C、D两项主要是宋明理学的张,体现了封建等级秩序,不选。
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满族 B.契丹、鲜卑、匈奴C.女真、鲜卑、匈奴 D.匈奴、鲜卑、契丹【答案】:D【解析】:准确掌握秦汉、南北朝、北宋时的主要少数民族。
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从曹操时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可判断曹丕建魏国时魏国的统辖范围。
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新课标2011年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
2011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及解析)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类型: A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解析:行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确定田界开始。
田界划分正确了,那么分配井田,制定俸禄标准,就可轻而易举地办妥了。
即好的治国方略,是从界定土地产权开始的,解决土地问题是实行仁政的前提。
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总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解析:隋唐以前的选人制度主要考察的是门第高低,即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开始推行了科举制度,使得人们可以科举,即政府以所谓“才能”做为标准选拔人才,官府的谱局等逐渐消失。
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按通史分类汇总(带解析)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专题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2.(2011年高考四川卷)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
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A.反满兴汉B.官逼民反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3.(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4.(2011年高考安徽卷)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5.(2011年高考安徽卷)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6.(2011年高考浙江卷)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栏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1,完成6~8题。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试题及答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8页,第Ⅱ卷第9页至第16页。
全卷满分3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练习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握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这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整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已知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2011年北京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18.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年代全民集体公私合营私营全体手工业开始年41.53.2430.720.6结束年54.517.127.20.04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史论结合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史论结合一、选择题 1. 秦始皇大兴土木,修阿房宫,筑骊山墓,今天的史学家多贬其徭役繁重;隋文帝土木建设规模也不小,如营建大兴城,设仓库,开运河,但是今天的史学家多夸赞其功。
究其原因是() A.评价标准不一样,史学家褒贬各异 B.民间已成定论,史学家只好附从C.历史人物贡献不同,史学家褒贬自然不同 D.古史如此评价,史学家断难翻案 2. 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
当前,下列主题最适合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A.“火烧圆明园”的情景 B.“戊戌政变”内幕 C.“新中国成立”详情 D.“辛亥革命”的情景 3. 胡适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是() A.正确的 B.根本错误的 C.片面的 D.表面的 4. 史家不离事而言理,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
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A.事件发生的时地 B.事件的前因后果 C.事件的历史意义 D.事件的是非评价 5.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证秦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6. 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7.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国家……,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破坏性的 B. 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 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 殖民国家的经济掠夺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8. 日军侵华期问,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
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9. 文物是物化的历史,是历史工作者从事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仔细观察下列文物,其中对研究奴隶社会历史有着重要作用的是()①古雅典陶片②甲骨卜辞③《民法大全买卖契约》④西汉浑仪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 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 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 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 11.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12.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 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 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3. 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 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 14. 学习历史的时候,经常要接触史料。
有人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15. 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
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据此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 C.扁足青铜方鼎 D.鼎内壁的小篆二、主观题 16. 某班的同学在学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时候,收集了不少有关法律的条文。
(14分) 第一小组收集的是中国秦朝“秦律”的部分条文,并作了相关整理:“盗陟封,赎耐。
”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
“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夫盗千钱,妻所匿三百,可以论妻?妻智夫而匿之,当以三百论为;不智,为收。
”大意是:如果丈夫偷钱一千元,妻子藏匿三百元,妻子应该怎样定罪?如果妻子知道丈夫偷钱而藏匿,当以偷钱三百元论处,如果不知道,不追究。
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法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
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不得任意变更。
第二小组查找到是古代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部分条文。
其中这样描述:“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如果手和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三百阿司,如为奴隶,则为一百五十阿司。
” 第三小组收集的是查士丁尼汇编的《民法大全》,他们从中看到了这样的一些条文: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
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拷问不应该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的原则。
各组利用收集的资料进行相关探讨,请你参与讨论: (1)根据第一小组搜集的信息,请你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法律的哪些特点?(5分) (2)你认为第三小组收集的《民法大全》的法律条文与《十二铜表法》相比,增添了哪些合理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材料)?(4分) (3)从三个小组收集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和罗马维系统治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4)假如你参与了材料的收集,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收集来的历史资料?(3分) 17.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一)史料研习: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 (1)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2分) (2)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2分) (3)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2分) (二)理论指导: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4分) (三)问题研讨“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
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2分) 18.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德国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
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5分)史实推论①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制度比法国先进②威廉二世上台后放弃了俾斯麦的“大陆政策” 俾斯麦为人过于骄横,不受威廉二世赏识③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分裂为两个国家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④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胜利⑤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联邦德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民主德国高,政局更稳定19. 历史学科的材料多种多样,因此试题材料呈现的形式既有文字性的,也有表格、漫画、地图等形式。
其中表格型的材料题,要求我们首先读懂表格,理解表格中数字反映的问题,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回答。
请同学们阅读下列表格,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 19.1% 32.2%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简析材料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6.9%到1956年的0%的原因?(1分) 材料二 1800年~188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 金额1.4 2.4 7.2 14.7 ――引自夏诚著《近代世界整体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1分)试分析其出现的物质技术条件。
(2分) 材料三1929―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部分情况统计国家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人数美国(1932年) 47% 75.7% 约1700万人德国(1932年)40.6% 70% 600万人以上日本(1931年) 32.9% 75.9% 约300万人资本主义世界 1/3以上 2/3 3000万人以上 (3)从材料三的统计表可以看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什么特点?(2分) 材料四《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年份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4)从材料四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1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3分)20. 观察下列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