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经纶
《女科精要》,女子嗜欲过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女人尤宜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
《女科精要》,女子嗜欲过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女人尤宜
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
男子为阳,阳中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
女子为阴,阴中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精升,二七而阴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东垣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
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内侵,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
夫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
凡血病当用甘温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血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虽心主血,肝藏血,实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
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之药,饮食亦然,凡女子天癸未至之前为病,多从心脾,天癸既至之后,多从肝肾。
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谷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者阴水也。
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色也。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男子媾精,阴阳和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阴于胎矣,既产。
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禀肺金之色也。
若不自哺,则阳明之窍不通,胃中津液仍归于脉,变赤而腹为月水矣。
夫男女各有精,凡房劳不节,皆能大伤精气,故曰精枯杀人。
奈世人所论,独重男子,不知书云。
女子嗜欲过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况产蓐带下,三十六病,损气伤血,挟症多端,故女人尤宜清心节欲,便是调经却病之第一。
《女科经纶》辨证特色述要
1 7 6 1 3. 9 9. 4, 8
6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 [ . M] 北京 : 文物 出版社 ,9 5 8 ,6 15 .18 ,
2 6. 5
7 李
荣主编. 现代汉语方言 大词典各地方分卷 [ . K] 南京 : 江苏教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4 期 的拘挛等 症 状 , 是 刻 意 追 求趣 难 的。 而追 求 趣 难 也 正是群众 性传统 文化 的一个 特点 。 中 医吸收 了这 个 特点 , 往在病 名 、 名及药 效等 方面 有 不 同程度 的 往 药 反 映。 当时 的人可 以心领 神会 , 因而 不 立文字 , 作 不 说 明。但是 , 事过境 迁 , 由于学 术研究 没 有跟 上 群众 的创 造 , 没有 把那些 曲折原 委记 载下 来 , 致使 淹 没不
《 科经纶》 女 辨证 特色 述要
中国 中 医科 学院( 京 ,07 0 朱定 华 北 100 ) 杜 晓 明
关键词 : 女科经纶
萧壤
辨证特 色
《 女科经纶》 8卷 , ・ 清 萧曛纂著 , 书于康熙二 成 十一年 (62年 )初 刊 于康 熙 二 十三 年 (64年 ) 18 , 18 。 书中以条文形 式 对 女 科 经 、 、 、 及 妇科 杂症 予 带 胎 产 以辨 证析源 , 考究发挥 , 以其精辟 独到 的学 术见解 , 并
症》 8卷、痘疹) o 、方论》 《 1卷 《 8卷 、本草》 卷 、脉 《 8 《 学》 卷 , 4 以及《 女科》 卷 , 8 统名为《 经纶全集》 而又各
成一 帙 , 共计 14卷 , 过千万 。这部 丛 书涵 盖 了中 3 字 医理法 方药 与 临床 各科 , 为 集 中 医学 文献 大 成 之 诚
《女科经纶》不孕症辨治思想浅析
相 对 空虚 , 阴血 亦 相对 不 足 , 因 而需 投 虚 生新 , 治 以
治 妇人 病 先 问 经期 。妇人 乃 特 殊 群 体 . 无 论 患 滋 阴养 血 , 药用 当归 、 白芍 、 山萸 肉 、 山药 、 熟地 、 茯 何 种 疾病 , 必 问 月经 , 孕育 之事 更不 例外 。萧 氏认 为 苓 、 丹皮 、 桑 寄生 、 怀 牛膝 。卵泡期 投 虚 , 促 进 卵泡 发 医之 上 工 . 因人 无 子 , 女子 以调 经 为先 。首 先 , 经 候 育 成熟 , 提 高卵 泡质 量 , 为 临床 妊娠 提供 良好 条件 。 不调 应 分 因详 证 治 病 . 临 证 时首 先 要 分 清经 病 与 他 2 孕 育之 机 。 必 氤 氲之 时 病顺 序 : “ 妇 人有 先 病 而后 致 经 不 调者 . 有 因经 不 调 孕育要合理把握两个时机 , 一为年龄 , 二 为 排 而后 生 诸 病 者 , 如 先 因病 而后 经 不 调 , 当先 治 病 , 病 卵期 。不孕 与年 龄 的关 系 , 是不 孕最 重要 因素之 一 。 去则 经 自调 ; 若 因 经不 调 而后 生病 , 当先 调 经 , 经 调 合 适 的孕育 年龄 的选 择是 至关 重要 的 。《 女科 经 纶 ・
关键词
女科经纶
不 孕 症 中 医病 机 中 医 药疗 法
文献标志码 A
清 代
中图分类号
R 2 7 1 . 1 4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7 ) 0 5 — 0 0 0 6 — 0 2
《 女 科经 纶 》 [ 1 _ 被 认 为是 中 医妇科 古 籍 中较有 影 知其 本 , 而 调 气 以顺 气 开 郁 为 主 , 可用柴胡 、 枳壳 、 响 力 的 著作 之 一 , 成 书 于清 ・ 康熙 年 间 。作 者 萧 埙 , 钩藤 、 广郁 金 、 川 楝 子 等解 郁 , 但 顺气 开 郁 又 戒不 可 号 慎斋 , 浙 江嘉 兴 人 。萧 氏医学造 诣颇 深 , 尤其 重视 专 耗 其气 , 当 以 实脾 养 心 为要 。 临床 上 心 血 偏 虚 者
“妇科圣手”发明了“女性生殖调节轴”吗?
“妇科圣手”发明了“女性生殖调节轴”吗?新浪博客上看到一篇“医生波哥子”转载的文章《传承的不仅仅是医术》。
从这篇文章得知,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叫罗元恺,号称“岭南妇科圣手”,是“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奠基人”,“构建了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学科体系”。
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这样的一个旗帜性人物,他最著名的学术成就是,提出了“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女性生殖调节轴”的著名观点。
后又得知,波哥子原来就是罗教授的女婿,卫生厅副厅长。
我对“圣手”啊,“奠基人”啊,“校长”啊,甚至副厅长女婿啊什么的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的学术观点,就是那个“调节轴”。
我的疑问是:1、“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女性生殖调节轴”理论是罗元恺的新发明吗?2、其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axis,HPOA))”相比如何?“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生殖调节轴理论显然不是罗元恺发明的,更不是什么著名观点。
在中医第一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有这个理论的完整内容了:“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王冰在后加注道:“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
”把肾、天癸、冲任二脉对女子的月经、妊娠等生殖功能的调控说的非常清楚。
此后两千年中,中医生殖理论从来就没有超出这个框架。
罗元恺曾专门“点注”过的明温补派代表张景岳(1563-1640)的《妇人规》中论这个“轴”:“盖天癸者,言后天之阴气,阴气足而月事通,是即所谓月经也...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
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傅青主女科用药特色名方
一《傅青主女科》用药特色经常使用补益气血药物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氧,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妇人以血为本,气血充盛调和那么五脏安和,经、孕、产、乳如常,故傅氏医治妇科疾病超级重视调护气血。
《傅青主女科》168首方剂中,显现频数最多的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等9味药。
傅氏以为:“血为有形之物,难于速生,气于无形之物,易于速发,补气以生血,尤易于补血以生血耳。
”因此补气与补血在整体上比较,前者多于后者。
用药纯和傅氏以为:“善医者,只用纯和之品而大病清除,不善医者,立意惊奇,不唯恐无效,反致百病丛生”。
其医治女科疾患,补只是用滋腻,温只是用燥热,清只是用寒凉,泻只是用攻伐,方剂配伍“用药纯和,无一峻品”。
药量轻重差异《傅青主女科》用药最大特色,在于药物用量轻重差异。
岳美中说:“其用药前无前人,该重时用量特重,动以两计,该轻时用量特轻,轻到几分。
”讲究药物炮制《傅青主女科》经常使用炮制方式如蒸、炒(土炒、面炒、酒炒、醋炒、炒黑)、洗(酒洗)、浸、去心、泡炒、研、醋制等。
白术土炒那么可增强其健脾益气的作用;杜仲炒黑而兼有止血之力;荆芥穗炒黑有“引血归经”作用;醋炒白芍既可引药入肝经,又可增强其舒肝、柔肝、解郁之功;当归酒洗,可借酒行药,通行内外上下,直达病所,同时也能够增强其养血活血之功效;二《傅青主女科》名方完带汤健脾疏肝,祛湿止带组成: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生化汤养血化瘀,温经散寒组成: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黄酒、童便两地汤滋阴清热,凉血调经组成:生地、元参、白芍、麦冬、地骨皮、阿胶固本止崩汤补气摄血,固冲止崩组成:大熟地、白术、黄芪、人参、当归、黑姜炭易黄汤健脾祛湿,清热止带组成: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温经摄血汤补益精血,温经散寒组成:大熟地、白芍、川芎、白术、柴胡、五味子、肉桂、续断定经汤舒肝解郁,补肾调经组成:菟丝子、白芍、当归、大熟地、山药、白茯苓、芥穗、柴胡顺经汤滋肾柔肝,补水制火,降逆止血组成:当归、大熟地、白芍、丹皮、白茯苓、沙参、黑芥穗清肝止淋汤养血清肝,祛湿止带组成:白芍、当归、生地、阿胶、粉丹皮、黄柏、牛膝、香附、红枣、小黑豆调肝汤填经养血,补肾调肝组成:山药、阿胶、当归、白芍、山萸肉、巴戟、甘草清经散清热凉血,滋肾益阴组成:丹皮、白芍、大熟地、地骨皮、青蒿、白茯苓、黄柏开郁种玉汤舒肝解郁,养血调经组成:白芍、香附、当归、白术、丹皮、茯苓、花粉完带汤【药物组成】白术30g(土炒)、山药30g(炒)、人参6g、白芍15g(酒炒)、车前子9g(酒炒)、苍术9g(制)、甘草3g、陈皮1.5g、黑芥穗1.5g、柴胡1.8g。
癥瘕中医辩证论治
癥瘕中医辩证论治 妇⼈胞中结块。
伴有或胀,或痛,或满、甚或出⾎者。
称为症瘕。
症与瘕,按其病变性质有所不同。
症,坚硬成块,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分,瘕,痞满⽆形,时聚时散,推揉转动,痛⽆定处,病属⽓分。
但就其临床所见,每有先因⽓聚,⽇久则⾎瘀成症,因此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故前⼈每以症瘕并称。
《⼴韵》⽈:“癥,腹病也。
《说⽂》⽈: “瘕,⼥病也。
”症瘕⼀证,泛指⼀切腹内结块,临床上以妇⼥为多见。
正如《徐灵胎医书全集·医学源流论。
妇科论》中所指出的:“妇⼈之疾,与男⼦⽆异,惟经期胎产之病不同,并多癥瘕之疾,其所以多癥瘕之故。
亦以经带胎产之⾎,易于凝滞,故较之男⼦为多。
”所以妇科⽴专章讨论。
主要是指⼦宫、胞脉,胞络及冲任脉等部位发⽣的结块或伴疼痛的疾患。
症与瘕既有区别⼜有联系,如《证治准绳·⼥科·积聚癥瘕》篇⽈: “症积在腹内或肠胃之间,与脏⽓搏结坚牢,虽推之,不移,名⽈症。
“瘕者,假也。
其结聚浮假⽽痛,推移乃动也。
”明确地指出了症与瘕在症状上的区别。
但因其病形相类,难以截然分开,且瘕聚⽈久。
由⽓及⾎,病情发展,每多成症,故临床上每多症瘕并称。
与症瘕⼀名相类的有积聚,《景岳全书。
杂证谟。
积聚类》⽈:“积者。
积垒之谓,由渐⽽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不常者也。
由此⾔之,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
故不移者⽈积;或聚或散者,本⽆形也,故⽆形者⽈聚,”从其包块的质地⾔之,积同症类,为有形可征;聚与瘕似,聚散⽆常,故⼜有症积、瘕聚之名,但症瘕发⽣于下焦为多。
在症瘕积聚的分类⽅⾯,古⼈论述颇详,有五积六聚七症⼋瘕之说。
《证治准绳·⼥科·积聚症瘕》篇中概括地说: “古⽅有五积六聚七症⼋瘕之名,五藏之⽓积名⽈积,故积有五;六府之⽓聚名⽈聚,故聚有六。
……若夫七症⼋瘕则妇⼥居多。
”五积六聚之名最早见于《难经》,所谓五积者,即⼼之积⽈伏梁,肺之积⽈息贲。
肝之积⽈肥⽓,脾之积⽈痞⽓,肾之积⽈奔豚。
撞红、月痨、甲色病
撞红、月痨、甲色病
“撞红”是一个只在民间才有的病称,它是指在女子适逢经期时,男女进行性交而感染上的一种疾病,男女均会得病,由于该病是由月经期中的性行为中感染,因此绝对是一种难以启齿的隐私疾病。民间又称此病为碰红、甲色病、水尾病,胬栗伤寒等。
在民间,隐藏着许多医治撞红病的秘方,一般都能够根治此病,问题是人们从不轻易将秘方示人,从而使到这种治疗成为了一种秘密与悬念。民间中医对撞红病的辩症论治又有怎样的看法呢?不知是出于保守,还是出于其他什么原因,民间对该病只说病,而不解释症,所以无从知晓,但从一个民间秘方的治疗情况来看,基本上也是按“热毒血瘀”症来治疗。
。
三
后期:
1.腰痛无力者,造血功能差血小板和白细胞异常,最后白血病死亡。
2.喉咙痛,喉部生肉粒者最后咽喉癌死亡,一般一年左右转咽喉癌。
3.前额印堂刺痛者,转鼻咽癌。
4.唇黑,面黄,手黄,胁痛者,一般转肝硬化,肝癌。
5.咳嗽不止者,转肺癌。
病理分析:
经血为离经妄行之血,也即是说它不是安分守己地在血脉中流动之血,中医认为血热才能妄行,故此可认为正常的经血中也含有热毒之气,并带有风邪,风邪与热邪组成的毒气从性器官中直接进入到营血,风邪与热邪是直接进入血分,邪热侵及营血,机体的病变重心很快由功能性障碍进一步向脏腑实质损害发展,邪毒化成瘀积、瘀气,或素有瘀血,血不畅则百病生,而出现撞红转症,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一般医生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治愈,究其理是未达根本也。
食物。有一类病人身体时有浮肿,包括脸部,特别是四肢。有一类病人不发肿,但特别贫血,四肢特别瘦,水分和血色越来越差,到后来就成皮包骨头了。
男子与之交合除出现撞红症状外,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头发油性十足,可在撞红方加味救必应即可。
女科经纶简介
女科经纶简介
孔安国序《尚书》,以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为三坟。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易经、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是也”。
中华圣域,九州杏苑,弘仁济世,泽及黎苦,从此有万卷典籍,千古流
《女科经纶》为清代医学家肖埙编撰,肖埙,字赓六,号慎斋,槜李人,约生活于清顺治至康熙年间,生平事迹不详。
据《女科经纶·自序》,知其撰有《医学经纶》一书,“博极群书,兼综条贯”列举了内科杂病163症,采集古代医籍7000余条而成书。
肖氏因感于妇人之病有别于男子,故又专门辑成一部《女科经纶》,“以俾学者知所从事”。
该书约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女科经纶》全书共八卷,分类七门,卷一为月经门;第二为嗣育门;第三至卷四为胎前门,卷五至卷六为产后门,卷七为崩漏门带下门,卷八为杂症门。
中医诊治带下病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研究
中医诊治带下病学术源流探讨及文献整理研究目的:带下病,多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
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属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证,发病率很高,正如俗语“十女九带”所言不虚。
除了具有高发病率的特点,带下病的高复发率也是其临床特点,故该病为妇科领域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
其发病上,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常常并见月经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间期不规则出血等情况,导致流产、不孕症、妊娠期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等疾病。
如治不及时、治不彻底,致使病程迁延日久者,还会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从历代医家到现代中医,对带下病的论述众多,其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文献记载,以《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为起点,至明清时期及近现代,各派医家、学者诸多争鸣,期间以宋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尤为突出,新的学术观点不断涌现、冲击。
随之而来的是诊治方药推陈创新,理论水平与诊疗效果的提升。
迄至明清时期,各类医论医著空前丰富,多对前朝的医说医述进行归纳总结,也不乏新观点论述,多本医著分纲别领的对其概念性状、病因病机、证候证型,治法方药、预后转归进行归类分析,如《女科经纶》、《妇科玉尺》、《医宗金鉴》等,认识更为全面,更贴近于临床实际,治疗逐渐趋于理、法、方、药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带下病的辨证论治重要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且年代距今最为接近,对后世医家带下病的治疗和研究影响十分密切。
近现代的带下病诊治认识研究已趋于完备,并逐渐形成系统理论,其中地域诊治特色开始涌现,逐渐向学派发展,可谓中医妇科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而近代中医妇科学术界对带下病的认知不断深化,现代医学认为带下病主要为细菌、病毒及原虫等的侵入感染或生殖道内菌群失调所致,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同时受累;病情可轻可重,轻者无症状,重者引起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
中医妇科习题
总论——第一章绪言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对妇科外治法的记载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金匮要略》C.《千金要方》D.《产宝》E.《妇人大全良方》2.*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六版)A.《经效产宝》B.《济阴纲目》C.《妇人大全良方》D.《胎产书》E.《证治准绳·女科》3.*妇科第一张方剂,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出自哪本书:A.薛己《女科撮要》B.张景岳《妇人规》C.《内经、素问、腹中论》D.万全《广嗣纪要》E.《金匮要略》4.*妇女的主要生理特点是:A.经、带、胎、产 B.经、孕、产、乳C.冲、任、督、带 D.胞宫、天癸E.经、孕、杂、产5.*下列何项不是妇女在病理上特有的疾病:A.月经病 B.带下病 C.外感病 D.妊娠病 E.产后病6.“五不女”的病名出自下列哪本著作:A.《经效产宝》B.《傅青主女科》C.《广嗣纪要》D.《妇人良方大全》E.《十产论》7.*中医妇科学研究的范围,概括起来是:A.妇科病的四诊概要 B.妇科病的治疗大法 C.胎前,产后,杂病,临产D.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 E.妇科病的病因病机8.*出于宋代的妇产科专著为:A.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B.亟斋居士著《达生篇》C.吴谦等编著《医宗金鉴》D.陈念祖著《女科要旨》 E.沈尧封著《沈氏女科辑要》9.下列妇科著作,不属清代作品的为:A.《傅青主女科》B.《女科经纶》C.《胎产心法》D.《坤元是宝》E.《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10.*妇产科发展成为专科的时代是:A.秦汉时代 B.隋代 C.宋代 D.唐代 E.明代11.*“睡,忍痛,慢临盆”临产六字真言出自哪一本著作:A.清代阎城斋的《胎产心法》B.清代张曜孙的《产孕集》C.清代汪朴斋《产科心法》D.清代亟斋居士的《达生篇》E.唐代昝殷的《经效产宝》12.*我国现存最早的对女子生理病理有较系统论述的医书要数:A.《千金要方》B.《黄帝内经》C.《经效产宝》D.《妇人良方大全》 E.《诸病源候论》13.*“五不女”是指:A.脉、角、纹、骡、鼓 B.骡、纹、石、革、脉 C.纹、螺、石、瘕、角D.螺、纹、鼓、革、石 E.螺、纹、革、角、疝(二)多项选择题1.*清代以近的妇产科专著为:A.《傅青主女科》B.《达生篇》C.《沈氏女科辑要》D.《女科玉尺》E.《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2.*下列属于明代妇产科专著的是:A.《广嗣纪要》B.《医林改错》C.《景岳全书·妇人规》D.《女科证治准绳》E.《血证论》3.*下列属于宋代妇产科专著的是:A.《经效产宝》B.《十产论》C.《妇人大全良方》D.《胎产经验方》E.《卫生家宝产科备要》4.*下列疾病在《内经》中论及的为:A.血崩B.月事不来C.痛经D.不孕E.石瘕5.*解放后,由于中西医共同努力,妇产科取得成绩有:A.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 B.针灸纠正胎位 C.中医中药治疗子宫颈癌D.中药引产 E.编著《医林改错》6.*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下列哪几项是错误的A.《金匮要略》B.《千金要方》C.《黄帝内经》D.《胎产书》E.《经效产宝》7.*唐宋时期,最有影响的妇产科专著是:A.《千金要方》B.《经效产宝》C.《妇人良方大全》D.《十产论》E.《外台秘要》8.下列妇产科专著,哪些是宋代的:A.杨子建的《十产论》B.薛轩的《坤元是保》C.李师圣的《产论》D.王焘的《外台秘要》E.吴道源的《女科切要》9.*明代著名医家万全,在妇产科方面的代表著作有:A.《妇人良方大全》B.《广嗣纪要》C.《达生篇》D.《妇人秘科》E.《济阴纲目》10.下列妇科专著,哪些是明代作品:A.吴谦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B.沈尧封的《女科摄要》C.武子望的《济阴纲目》D.傅山的《傅青主女科》E.万全的《广嗣纪要》11.*下列妇科名著的作者姓名,哪几项是错误的:A.《达生篇》一亟斋居土 B.《广嗣纪要》一万全 C《傅青主女科》—陈自明D.《济阴纲目》一武之望 E.《经效产宝》一张景岳12.*朱丹溪提出的安胎圣药是:A.阿胶 B.菟丝子 C.黄芩 D.桑寄生 E.白术13.*下列哪两项是朱丹溪提出的诊治产后病的观点:A.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B.凡看产后病,须问恶露多少、有无C.产后无得冷虚,当以大补气血为先 D.虽有杂证,以末治之 E.妇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二、填空题1.*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来研究妇女和的一门临床学科。
从萧埙《女科经纶》看闭经的因机证治理论框架-顾宇,傅海燕
102第17卷 第7期 2015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7 No. 7 Jul .,2015血中之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剂量可用至15~20 g。
同时活血药中酌加水蛭、土鳖虫、地龙等血肉有情之品,取其走窜之意,兼有祛瘀生新之功。
少量应用桂枝、淫羊藿以温通经络,佐以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引诸药下行,全方攻补兼施,共奏补气活血、消瘀通络之功,使元气畅旺,瘀消络通,诸症向愈。
[9]以上就是于世家教授运用生黄芪为主药,治疗糖尿病兼证的经验摘选。
于世家教授指出中医药治疗特别要注重个体化原则。
要抓住病患的特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处理好“标本先后”“异病同治”的关系。
同时提倡处方“简”“专”,简指药味不宜过多,专则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整个处方组成精炼、药专力宏;另在具体药物选择上,因糖尿病并发症多需长期服药,对临床有明确毒副作用的药物一概慎用,如必须要用也是中病即止,防止毒副作用发生。
于世家教授临证用药,不拘一格,精于药性,或取古方、经方之原旨,或以自身临证经验搭配,独具个性,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1 ] 邓毅.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腹泻(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观察[ D ]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 2 ] 王森.于世家治疗糖尿病腹泻经验[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 ( 5 ):407.[ 3 ] 倪依群,尤建良,杨志新.微调3号方配合西药治疗晚期胰腺癌21例[ J ] .陕西中医,2006,27 ( 4 ):426-427.[ 4 ] 董耀林.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中老年人功能性便秘56例[ J ] .河北中医,2005,27 ( 6 ):434.[ 5 ] 张爱旗,陈旭梅,王会芳.消渴便秘方治疗糖尿病性便秘115例[ J ] .陕西中医,2006,27 ( 4 ):427-428.[ 6 ] 赵远思,张修峰,迟春梅,等.癃闭贴治疗癃闭的临床研究[ J ] .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 ( 22 ):18-19.[ 7 ] 魏艿.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浅析[ J ] .陕西中医,2009,30 ( 12 ):1696-1697.[ 8 ] 霍晶晶.于世家教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总结[ J ] .新中医,2008,40 ( 3 ):13-14.[ 9 ] 郝宏铮,于世家.于世家治疗糖尿病合并双下肢动脉硬化症经验[ J ]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 ( 4 ):396-397.萧埙,字赓六,号慎斋,清初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人,生平未详,著有《医学经纶》八种[1],《女科经纶》为其中之一,仅存于世。
何氏妇科5?上海《女科一知集》何时希
何氏妇科5 上海《女科一知集》何时希饮食也。
以言居处生活之事,曰:“深其居处,朝吸天光(吸受阳光,甚合于近说增加钙质之吸收,不想古人亦有此经验也),无处湿冷,居处必燥。
”此警戒之语,尤为重要,盖久处湿冷,则事变风寒湿之侵袭,今人皆知孕妇而得关节炎,可以导致引此子日后先天性心脏病之原因,虽古人未有此诊断,若此经验之流传,讵可轻忽之哉,逐月养胎方之可贵,可研究,殆在此而不在彼也。
六、妊娠针灸关于妊娠禁忌针灸,诸家之说不一,然合而观之,亦可得其确论。
《千金》之语谓:“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针灸其经。
”以下直至九月,其语悉同。
巢氏则于每月之末,有经穴部位,如“足厥阴穴在足大指歧间,白肉际是。
”以下每经有之,惜无《千金》“不可针灸其经”之语,读者不察,若误解为妊娠一月,当针灸此穴位,岂不偾事。
《脉经》有“怀妊者不可灸刺其经,必堕胎。
”颇能予人以禁戒。
惟清武之望《济阴纲目》,却有“妊娠一月,足厥阴脉养,不可行灸其经,如磊敦、行间、太冲、中封、五里、中郄等穴是也”之文,是可以补前三家之缺疑者。
每月有之,大可参考。
七、妊娠脉法妊娠脉法,它书未载,惟巢氏有之,虽一二月无文,亦是能参考:三月,诊其妊娠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
诊其任脉,四月,欲知男女,左脉疾为男,右脉疾为女,左右俱疾,为生二子。
五月,诊其任娠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又其脉数者,必怀;脉紧者,必胞阻;脉迟者,必腹满喘;脉浮者,必水坏为肿。
(六月脉法亦缺。
按脉经,此段尚有“脉浮汗出者,必闭;脉数者,必发疮脓”二条。
又脉数以下,脉经作五六月。
又脉紧者必胞阻,应作胞漏。
)诊其任娠,七月,脉实大牢强者生,沉细者死。
诊其任娠,八月,脉实大牢强弦紧者生,沉细者死。
(九月亦无脉法)时希按:以上脉法,盖出于叔和《脉经》,而略有讹夺,逐月脉法之前,叔和有平妊娠及分别男女脉各八条,而巢氏各少二条,总才十二。
惟叔和尚有三月一条,五六月两条(已补于上文小注),六七月一条,今为补之如下:其六七月源出于《金匮》,《金匮》亦有二条也。
浅谈《女科经纶》不孕之因
常发挥 离不 开各 个脏 腑 、 经 络及 精 、 气、 血 的正 常运行 。 而在经 络 中 , 联 系尤 为密切 的 当属 冲 、 任二 脉 。冲为 血 海、 十 二经 脉之海 , 任 为 阴脉 之 海 、 主胞 胎 。二 脉 同起 于胞中, 能运 行调 节 气 血 , 以充 盈 和滋 养 胞 宫 、 孕 育胎 儿 。故 肾气 盛 , 天 癸至 , 冲任 调 和 , 胞宫 发育 成熟 , 月经 应 时来潮 , 整 个生 殖轴 中各个 环 节 的功 能正 常运 转 , 则 生 育得 子顺 矣 。 未孕 无 子责之 男 女 双方 禀 于 父 母 的先 天 之 精 , 肾 中所 藏之 精不 足 , 如 因父母年 迈体 弱多 病 , 遗 传物 质 匮 乏, 或 因母 亲 在孕期 不 慎 服 用伤 害胎 儿 之食 物 或药 物 使得 胎 内先天 不足 , 加之 自身 后天 营养 不 良 , 饮食 失清 洁失 节制 , 劳逸 无度 , 终致 气 血 亏 虚 , 各 脏 腑 形态 及 功 能异 常 , 不 能发 挥正 常 的生 理作 用 , 身体 机 能 低 下 , 使
《 女科 经纶 》 中关 于有子 的 条件 也 未 离 开肝 、 脾、 肾、 天
癸、 冲脉 、 任脉 、 胞 宫 的功 能 。如若 这 些 脏 腑 经 脉 功 能
异 常则 引起 不 孕 。与此 同时 引起 不孕 的 因素还 有不 适 的受孕 时机 及外 来 的邪气 。
浅谈 《 女科经纶》 不 孕 之 因
沈 萌 萌。 马 文侠
摘要: 不孕症是指有正常性生活, 未避孕一年未妊娠者。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 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一
年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不孕症的原因与男女双方均有关。肾一天癸 一冲任 一 胞宫生殖轴功能失调, 肝、 脾失司, 氤氲失时, 邪 客机体则致不孕。 关键词: 女科经纶; 不孕症; 因素
大学《妇产科学》章节试题及答案(一)
大学《妇产科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研究的范围,概括起来是()A 妇科病的四诊概要B 妇科病的治疗大法C 胎前,产后,杂病,临产D 妇科病的病因病机E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基础、妇产科学、计划生育2. 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著是()A 《经效产宝》B《济阴纲目》C 《妇人大全良方》D《胎产书》E 《证治准绳·女科》3. “五不女”的病名出自下列哪本著作()A 《经效产宝》B《傅青主女科》C 《广嗣纪要》D《妇人良方大全》E 《十产论》4. “五不女”是指()A 脉、角、纹、骡、鼓B 骡、纹、石、革、脉C 纹、螺、石、瘕、角D 螺、纹、鼓、革、石E 螺、纹、革、角、疝5. 出于宋代的妇产科专著为()A 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B 亟斋居士著《达生篇》C 吴谦等编著《医宗金鉴》D 陈念祖著《女科要旨》E 沈尧封著《沈氏女科辑要》6. 下列妇科著作,不属清代作品的为()A 《傅青主女科》B 《女科经纶》C 《胎产心法》D 《坤元是宝》E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7. 妇产科发展成为专科的时代是()A 秦汉时代B 隋代C 宋代D 唐代E 明代8. “睡,忍痛,慢临盆”临产六字真言出自哪一本著作()A 清代阎城斋的《胎产心法》B 清代张曜孙的《产孕集》C 清代汪朴斋《产科心法》D 清代亟斋居士的《达生篇》E 唐代昝殷的《经效产宝》9. 我国现存最早的对女子生理病理有较系统论述的医书()A《千金要方》B《黄帝内经》C《经效产宝》D《妇人良方大全》E《诸病源候论》(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属于明代妇产科专著的是()A 《广嗣纪要》B 《医林改错》C 《景岳全书·妇人规》D 《女科证治准绳》E 《血证论》2. 下列属于宋代妇产科专著的是()A 《经效产宝》B 《十产论》C 《妇人大全良方》D 《胎产经验方》E 《卫生家宝产科备要》3. 下列疾病在《内经》中论及的为()A 血崩B 月事不来C 痛经D 不孕E 石瘕4. 唐宋时期,最有影响的妇产科专著是()A 《千金要方》B 《经效产宝》C 《妇人良方大全》D 《十产论》E 《外台秘要》5. 下列妇产科专著,哪些是宋代的()A 杨子建的《十产论》B 薛轩的《坤元是保》C 李师圣的《产论》D 王焘的《外台秘要》E 吴道源的《女科切要》6. 明代著名医家万全,在妇产科方面的代表著作有()A 《妇人良方大全》B 《广嗣纪要》C 《达生篇》D 《妇人秘科》E 《济阴纲目》7. 下列妇科名著的作者姓名,哪几项是错误的()A 《达生篇》一亟斋居土B 《广嗣纪要》一万全C 《傅青主女科》—陈自明D 《济阴纲目》一武之望E 《经效产宝》一张景岳8. 解放后,由于中西医共同努力,妇产科取得成绩有()A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B 针灸纠正胎位C 中医中药治疗子宫颈癌D 中药引产E 编著《医林改错》(三)填空题1. 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提出了妇女的解剖_____、_____、_____等基本理论。
中医妇科著作
《中医妇科著作》一、《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那可真是中医妇科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它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默默地为女性的健康保驾护航。
这本书对妇科疾病的论述详细入微,有好多独特的见解和巧妙的治法。
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她一直被月经不调的问题困扰着,看了好多医生都效果不明显。
后来她偶然间看到了《傅青主女科》,就照着里面的方子调理了一段时间,嘿,你还别说,症状真的慢慢改善了。
里面对于月经病的分析和治疗方法,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就好像是为女性身体的这些小毛病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一样。
好多中医妇科医生都把它奉为经典呢,在临床中经常借鉴里面的经验。
所以啊,如果你对中医妇科感兴趣,或者身边有女性朋友有相关的健康问题,可一定不能错过这本书哦!二、《妇人大全良方》《妇人大全良方》也是一部超级厉害的中医妇科著作哦!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宝藏的箱子,里面有着各种各样关于女性健康的宝贝。
这本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调经、受孕到产后护理等等,几乎涉及了女性一生的各个阶段。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中医爱好者的聚会,大家就聊起了这本书。
有个阿姨说,她儿媳妇怀孕的时候,她就参考这本书里的孕期调理方法,给儿媳妇做了一些食疗和保健,儿媳妇孕期都过得很顺利呢。
这本书里的很多方子都很实用,而且讲解得也很通俗易懂,就算你不是专业的医生,也能从中收获不少知识。
真的是女性健康的好帮手啊!三、《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里的妇人杂病部分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哦!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了解古代中医妇科治疗的大门。
这里面记载了很多经典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对于后世中医妇科的发展影响深远。
比如说,有个中医学生跟我讲,他们在学习中医妇科的时候,老师就特别强调《金匮要略》里的内容。
像里面对于妇人腹痛、月经不调等病症的论述,他们在临床实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然后就会参考书中的思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古老而又智慧的导师,一直在默默地指引着后人呢。
陈修园《女科要旨》卷一《调经》之一
陈修园《女科要旨》卷一《调经》之一【桃花岛陈药师按】《女科要旨》乃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晚年之作,本书结合先生自己及前人的临床经验,以问答的方式分别阐述了调经、种子、胎前、产后、杂病及外科,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影响颇深,本期是调经章节之一,陈修园主张重视调理脾胃以调月经,其思想主要源于《内经》,并结合前人调经分阴阳论,调经分虚实论的临床经验,从脾胃的角度论述了月经失调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临床中治疗月经病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调经之一【原文】门人问曰:妇人以血为主,医者辄①云血海②,可以实指其所在乎?陈修园曰:人身之血海,胞也③。
居膀胱之外,而为膀胱之室。
《经》④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是男女皆有此血海。
但男则运而行之,女则停而止之。
运行者无积而不满,故阳气应日而一举;停止者有积而始满,故阴血应月而一下;此男女天癸⑤之总根也。
而妇人一科,专以月事为主。
《经》云:“任脉⑥通,太冲脉⑦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
”盖时者,满三旬之期而一下,以象月盈则亏,下之不失其期,故名月信⑧。
【注解】①辄:辄(zhe)音念折;就的意思。
②血海:冲脉的别名,古人认为十二经的血脉都流入冲脉,所以称血海。
《素问·上古天真论》:“冲为血海。
”③胞:指妇人子宫。
④《经》:《黄帝内经》简称。
⑤天癸:即再生之源。
也称先天之根。
人之未生,天癸蕴系于父母,而生之后才化生为自身的原气,此气在后天的营养下,慢慢发育旺盛成熟。
所以一般女子在二七,男子在二八天癸就到来,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是天癸成熟的表现。
而在古代天癸并不是仅仅指月经和精液,而是一种促进男精女血产生再生能力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由本人的肾化生而来,又叫做先天之本。
⑥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主胞胎,为阴经经脉之海,本经有病时,主要表现为疝气、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不孕不育等病证。
⑦太冲脉:一般称为冲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
和任脉同起于少腹之内的胞中,循腹上行,为经血之海。
女科经纶辨证特色述要
《女科经纶》辨证特色述要【摘要】古医书说的“六畜痫”是“搐流痫”的谐音,指痉挛等症状的痫病,不是六种病。
“人病马不痫”应校勘为“人病马丕痫”。
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等名,各是谐音:麻、扭、样、搐、蜷、急,即癫痫紧急发作的症状。
【关键词】五十二病方六畜痫谐音趣难考证1974年初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第146行残留的文字是“[人]病马不间(痫)者”。
文物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五十二病方》确切地校勘“间”是“痫”的通假字。
对此句,设注(后文称此为“原注”)如下:“此题后尚有‘人病□不痫’、‘人病羊不痫’、‘人病蛇不痫’三题,四种病名与《千金要方》卷五所载六畜痫,即马痫、牛痫、羊痫、猪痫、犬痫、鸡痫相似。
这一类疾病系以发作时患者所发声音及所呈状态命名,如宋代严用和《济生方》云:‘马痫,作马嘶鸣。
’‘羊痫,作羊叫声。
’‘牛痫,作牛叫声。
’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三十四《癫狂痴呆论证》:‘马痫、牛痫……,此不过因其声之相似,遂立此名。
’……所谓‘人病马不痫’,可能是不使马痫发作的意思。
至于马痫的症状,见《千金要方》卷十四:‘马痫发时,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皆热,坐小时膏气脑热不和得之。
’”《五十二病方》附录的马继兴、李学勤《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方——帛书〈五十二病方〉》一文也说:“本书有‘癫痫’和各种痫。
……痫有马痫、□痫、羊痫、蛇痫,都是根据发病时所呈异常的体位姿态与某种动物相似而命名的。
”[1]以后再无对此疑难问题作讨论的论著。
笔者对此略呈管见,以求指正。
应校为“人病马丕痫”首先需要研究此句中的“不”字。
原注解释为“不使马痫发作”,应该说是不对的。
因为“不使马痫发作”的话不能说成“马不痫”。
全书对各种医方都是以某种病名开始的,没有“人不发作某病的”说法。
只因为题目中有“马”、“羊”、“蛇”等字,容易被误解成是说这些动物的病,所以特地在这几个题目前面加个“人”字。
结合先秦到汉朝时“不”字的使用情况考虑,它应该是“丕”的通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科经纶》
《女科经纶》为清代萧壎编著。
萧壎,字赓六,号慎斋,浙江嘉兴人。
该书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三年,是一部重点介绍中医妇产学理论和临床各类病症及其治法研究的著作。
书中以条文形式对女科经、带、胎、产及妇科杂症予以辩证析源,考究发挥并以精辟独到的见解拓宽了临床者之辩证用药思路,为习医者进一步钻研女科证治指点了门径。
编写及体例特点
该书在编写体例上具有类书的特点,具体体现在:
一、广征博引
上自《内经》,下迄明末的中医古籍100余种,尤以晋、唐、宋、元、明时期女科医著为多,确实可谓博览群书。
二、条分缕析分门别类
萧氏将辑录后的医学精论,分类编排,按不同的病症入门归类,逐次罗列并注明引文出处,可谓源流分明,条分缕析。
三、归纳总结阐述己见
萧氏以按语方式对前贤证治诸论予以归纳总结并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四、详于论而略于方
该书只提示病症辨治方面的规矩绳墨与治疗大法,而不列具体的方药。
其目的在于告诫后人临证必须遵循辩证论治的法度,而不必拘泥于一病一方之俗。
学术思想及临床指导意义
一、重视月经病的辩证论治
该书开篇首卷即论“月经门”,由此可见萧氏对妇女月经病的重视。
其论自《内经》以来中医古籍中有关女子月经之生理病理理论,,进而提出月经不调“或本于合非其时,或属于阴阳相胜,或感于风冷外邪,或伤于忧思郁怒”。
在治疗上,萧氏主张以调理脾胃为首务。
因妇人经血由饮食水谷所化,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先调其脾胃。
萧氏总结月经病治疗原则:先因病而后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因经不调而后生病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
对于经闭一证,病因有寒有热,有虚有实,须辩证准确方可疗愈。
萧氏列历代医家对于此证的不同论述并阐发自己在见解。
其指出东垣治疗经闭主张泻心火而用三和,玉烛之类,其专指实热,而对于心虚而热收于内,与心虚而上衰者,二方又不可妄用。
妇人经闭由于阴虚火旺,煎熬经血而致血枯经闭者,当从赵养葵滋水补肝之法。
萧氏结合临床将经闭一证分为“血枯”与“血滞”两端。
血滞为有余,有余者宜泻;血枯为不足,不足者宜补。
二、阐述种子之道及安胎之要
萧氏言:“因昔人论种子,必先调经,故于妇人调经一门之后,即继以嗣育之道。
”对于种子之道,其先论男子聚精调摄之法,续论妇人不孕之因。
在此基础上萧氏指出男女双方均可致不孕,正如其所言:“大抵无子之故,不独在女,亦多在男。
”此论述对于现代优生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代医家对于安胎有不同的论述。
萧氏将整理不同医家的相关论述并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认为胎前用药以清热养血为主,而清热养血之后,唯以补脾为要。
此培后天元气之本,而胎系于肾,肾固则胎自安。
故补脾不如补肾。
其安胎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阐述胎前诸证之辨证论治
对于“妊娠恶阻”一证,萧氏列诸家之论一十三条。
自《金匮要略》有绝之法而下,历代医家对于该病之病机认识不尽相同。
巢元方以下主于气凝血聚;陈良甫以下主于停痰积饮;《金匮要略》以寒治;太无,养葵作火论。
众医家对此证之论述可谓详悉,而萧氏认为胎前无寒,产后无热,故妊娠恶阻大抵寒者少而热者多。
其病机总属血壅胎元,脏气不能宣通,停痰积饮,郁热壅滞,,变而为火,有热无寒,致生诸症。
其在治疗上主张宗丹溪、立斋而用枳壳、紫苏、苏梗、木香、砂仁为降气顺气之法。
对于“妊娠经来”一证,萧氏认为有漏胎和激经之别,须明辨之。
其言:“胎前下血则名漏胎,妊娠经来则名激经。
”漏胎者,血下无时;激经者,有时而止。
在治疗上,,萧氏认为:“漏胎治宜调补,激经则无恙。
”其理论仍指导着现代临床。
四、辨产后诸证治法
产后诸证有虚有实,亦有虚实夹杂。
其病机错综复杂,临证难以明辨。
历代医家对于产后诸证之病机论述不一,治法有别。
陈自明主张补气血兼消散,朱丹溪主张大补气血,张子和认为不可作诸虚治,叶以潜主消瘀血。
萧氏结合临床提出:“不可泥产后无热,胎前无虚说,以稳妥而言,当服生化汤,其余诸证,在生化汤基础上加减化裁。
”现在临床仍将生化汤作为产后第一方。
对于产后恶露不绝,萧氏认为不外乎气虚不能摄血与肝脾二经有亏两端。
其批判《大全》之主于脏腑挟宿冷。
其言:“血得热则行,得冷则凝。
岂恶露不绝,反为寒冷致病之理。
”其治疗主张益气升提。
至于下多亡阴,则有寒无热,姜、桂亦所宜用。
《女科经纶》作为中医经典妇产科专著,对后世之中医学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该书对历代医家关于妇产科病症的不同论述加以整理分类并结合临床实际阐发作者的独到见解。
其条理层次分明,按评确有真知灼见。
此外,萧氏本人学古而不泥古,持论而不泥其说,善于思考的优秀品质亦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