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单元一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落实课标一、孔子(前551——前479年)1、“仁”的思想:①含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最根本的含义是“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美德的总合。
②实现方法:“忠恕”之道。
“恕”是低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忠恕”的关键是自我修养。
③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对普通人来讲,要做君子,不当小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而修仁的标准是“礼”。
2、“礼”的思想①含义:孔子所讲的礼是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各种典章制度。
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准则和政治制度。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面对春秋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各阶层要贵贱有序,各守其份,以此恢复社会秩序。
其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这实际上还是讲自我修养。
③仁与礼的关系:仁是美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
孔子试图以仁爱为根本,借助伦理道德的作用,化解个人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按照礼制,重新建立起充满人情味的伦理关系,最终治国安民,使社会由乱变治。
而把握仁与礼两者关系的方法论就是“中庸”。
3、“中庸”的思想:“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谦和持中,恰到好处。
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4、天命思想:孔子主张理性,反对迷信,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而对“鬼神”则“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5、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1. 背景:(I)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 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 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 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 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孔子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孟子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 ”为“仁政”思想。
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二、道豕春秋老子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
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战国庄子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
四、法家①集大成者:韩非子。
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
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单元(在这里填写第一单元的标题,例如“现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变革”)二、单元目标:1. 理解现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变革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重要历史事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3. 掌握关键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4. 认识全球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互动。
三、核心知识点:1.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发展-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 工业革命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2.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背景- 民族主义对国家统一与分裂的作用- 帝国主义的扩张及其对殖民地的影响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与影响4. 冷战时期的对抗与合作- 冷战的起源与两大阵营的形成- 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与危机-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四、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 人物1:(姓名、生平、贡献)- 事件1:(名称、时间、地点、影响)- 人物2:(姓名、生平、贡献)- 事件2:(名称、时间、地点、影响)五、思考题与讨论点:1. 工业革命如何塑造了现代世界?2.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在历史上的角色是什么?3. 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有何长远影响?4. 冷战对当代国际关系有哪些遗留问题?六、单元复习与测试:- 知识点回顾- 案例分析- 习题练习- 模拟测试七、参考文献与推荐阅读:- 书籍1:(作者、书名、出版信息)- 文章1:(作者、标题、出处)- 书籍2:(作者、书名、出版信息)- 文章2:(作者、标题、出处)请根据实际教材内容填充每个部分的详细信息。
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并且格式规范,以便读者可以轻松地下载、编辑和使用。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商朝的兴起和衰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的农业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商朝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奴隶制度。
商朝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商汤和武丁两位君王的统治下。
商朝的兴起和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自然灾害的频繁使得社会秩序动荡,生产力水平下降;其二,贵族的贪欲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权威信受到挑战;其三,周朝的兴起对商朝的统治产生威胁,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
第二章周朝的兴起和衰亡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朝代,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的主要特点是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宗法制度的成熟。
周朝实行了分封制,通过与周室建立亲属关系的周王的诸侯建立的分封政权进行统治。
同时,周朝通过宗法制度对社会进行管理,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周朝的兴起和衰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诸侯之间的争霸导致了周朝政权的削弱和崩溃;其二,诸侯之间的联姻和亲属结盟使得周室与周王政权失去中央的控制权;其三,周朝的腐败和贵族的贪欲使得社会矛盾激化,封建制度成为混乱的制度。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世家豪强相争,社会矛盾激化,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
春秋时期,周室的中央政权日益削弱,霸主政治占据了主要地位,政权形态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各个国家生产的武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社会的发展日益加速。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国家政治日益削弱,百家争鸣,社会政治发展进一步提速;其二,战国时期由于诸侯间的争霸,各国之间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不断发展,使得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发展进一步加速;其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社会文化艺术得到了发展,社会政治日益复杂。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
2、政治: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垄断教育(太学);凭儒入仕,打破陈规;建立地方教l育系统
2、政治:启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3、教育:垄断教育(太学);凭儒入仕,打破陈规;建立地方教l育系统
崇实致用的学风, 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 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
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影响
1、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2、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构成中国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3、局限性: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
<3>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
<4>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缓和阶级矛盾)
评价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2>进步性:a提高劳动人民身份地位,促进生产发展。b有助于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c蕴含早期人文主义。
评价
<1>具有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代表了工商业者和中小地主的利益。具有进步性、民主性。
<2>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推动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3>局限性:未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存在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根本:经济上,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新兴资产阶级尚未形成)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进程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1. 背景:(l)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分化,“士”受到重用, 并提出自己的主张。
(3)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4)社会需求: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对人才及其治国方略的需求。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 评价:(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3) 各家学派彼此渗透、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孔子①政治:a.核心是“仁”,即“爱人”。
b.“德政”,即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②教育: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孟子①政治:a.发展孔子的“仁”"为“仁政”思想。
b.发展孔子以德治民思想,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善”。
苟子①政治:a.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b.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提出“君舟民水”思想。
②伦理:主张“性本恶”。
影响:战国后期,儒学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后来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三、道家春秋老子①哲学:a.认为世界本原是“道”强调要顺应自然。
b.认为世界万物是不停地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且不断转化的。
②政治:提出“无为而治”的主张。
战国庄子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精神自由。
四、法家①集大成者:韩非子。
②主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主张依法治国。
③意义: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如何看待儒家的“民本”思想?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知识:1、“百家争鸣”出现在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
教育学术: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平民百姓也开始接受教育。
2、主要流派:(1)道家学派:老子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把世间万物看作是相对的。
(2)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
(3)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4)法家学派: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
3、“百家争鸣”意义(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4、儒家学派主要主张考点突破:1、孔子的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提示:人文精神指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2)“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2、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如何认识这种“民本”思想?提示:从孟子的阶级属性出发来分析。
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
孟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不能就说是“民主意识”。
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3、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派?为什么?法家。
原因:(1)法家思想认为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一、秦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统治1. 秦国的崛起秦国的崛起始于战国时期,其由荆襄、巴蜀地区的农民出身的秦武王所开创。
在秦国的统治下,秦国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国家,并在战国末年消灭了其他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2. 国家统一政策在秦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巩固统一。
这些政策包括:•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再细分为县,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交流和贸易;•修建连通北方和南方的灵渠和长城,加强了国家的边防体系;•统一文字和法律制度,消除了地方特殊的习俗和法律,使全国法律统一。
3. 秦始皇的统治秦始皇是秦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实行严酷的统治,以加强自己的权力。
他采取了以下措施:•长平之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统一了全国的文字,法律和货币等;•推行焚书坑儒的政策,以消除其他思想的影响,并加强自己的统治;•建造了兵马俑,以保护自己在来世的安全。
二、法治和人治1. 法治的特点法治是指政府和社会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基础进行,以法律保障国家和个人的权益。
法治的特点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必须公正、公平,用于保护人民的权益,并解决纠纷和冲突;•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不能凭个人的意志或权力随意执行。
2. 人治的特点人治是指国家或社会的政治权力主要由一人或少数人掌握,并基于这些人的意志行使。
人治的特点包括:•个人或少数人的意志成为最终权威,可以超越法律和其他权力机构;•政策和决策主要依赖于这些人的个人意志和判断;•容易产生权力滥用、腐败和不稳定的问题。
三、秦汉政治制度和官制1.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秦朝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官制。
政治制度方面,秦始皇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削弱了诸侯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制方面,秦始皇将郡县制推行到各地,设置了郡守、县令等官职,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地方。
2.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汉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制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框架,但也有一些改革和发展。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历史是一面照妖镜,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变迁、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这些事物对现在的影响。
历史必修三的第一单元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影响,下面将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儒家思想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社会形态,它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世袭制的贵族阶级为社会主体。
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严重分化,以官僚和地主为主要统治阶级。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强调礼仪、忠恕、仁爱等道德准则,强调家庭和谐、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的稳定。
这种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二、奴隶制度与烽火戏诸侯在古代中国,奴隶制度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是封建制度之前的社会形态。
奴隶制度下,奴隶是私人财产,被用作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
奴隶制度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口分化和社会矛盾。
烽火戏诸侯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外交手段。
它源于晋国君主晋文公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和削弱其他诸侯之间的联盟而采取的策略。
通过设计,晋国以犒赏的名义向其他诸侯国烽烟信号,设陷阱将其诸侯国的军队削弱,以达到稳固自身的目的。
三、乡土中国的变迁与农业社会乡土中国是指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都处于这种社会形态中。
农业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紧密依赖于土地。
农业社会的变迁受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乡土社会经历了许多变化,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区域的扩张、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变迁。
四、金、元的统一与变革金、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朝代,它们的兴起和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金朝是由女真族建立的,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而强大的朝代。
他们以金为西北汉土,通过对北方民族的征服和南方的统治而形成统一的帝国。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政权。
元朝统治下实行了民族融合和地区自治的政策。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一、知识体系:儒学的创立、发展历程及影响创立(春秋时期孔子)→发展(战国孟子、荀子)→重创(秦朝,“焚书坑儒”)→独尊(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冲击(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复兴(唐宋时期)→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中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与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二、必背知识点1、孔子(思想:仁、礼、德治;教育:有教无类、私学;典籍:六经)2、孟子(道德规范;仁政:民贵君轻)3、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4、道家(朴素辩证法、无为)法家(《法经》、韩非、最受统治者欢迎)墨家(小生产者利益,兼爱、非攻)5、“焚书坑儒”的实质(思想文化专制)、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6、罢黜百家;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科举制的影响7、儒学的困境(佛道的冲击)、复兴(唐代中后期:韩愈道统思想、李敖“性命之源”;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8、北宋五子开创理学(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9、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理气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四书五经。
10、陆王心学(陆九渊是开创者:心即理也。
王阳明集大成:致良知、知行合一)11、明朝李贽:反正统、理存于百姓中、童心说、破除对孔子的迷信12、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经世致用、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唯物)13、清朝唐甄“凡为帝王者皆贼”三、思考与背诵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具体:分封制瓦解;井田制崩溃;士阶层地位提高;私学兴起。
意义:(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奠定中国文化基础,形成传统文化体系。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
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代表重要)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变化,出现了私人讲学。
2.代表人物:道家:老子和庄子;儒家:孔子、荀子、孟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
3.作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名丘,字仲尼,被称为至圣。
2.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3.**孔子的主张:【思想核心是“仁”;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政治主张};【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他的言行载于《论语》一书】{教育贡献}。
4.孟子,名轲,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5.孟子的主张: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方面,孟子主张“性本善”6.荀子名况。
7.荀子的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荀子提出“人之性善8.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道家和法家1.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的主张:【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总在不停的运动;】{哲学思想}【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政治主张}3.庄子的主张: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学说,把世界万物看成是相对的;他认为放弃一切的大小、贵贱、生死、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一:整体概述《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是中国人民出版社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
整本教材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展开。
知识点二: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中西文化的交融、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
知识点三:第二单元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
内容包括:封建政治的基本特征、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演变、科举制度的变革、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变革等。
知识点四: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科技的交流与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世界科技的发展与影响、传世文献的重要性、航海事业的发展与影响等。
知识点五: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
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晚清政治体制的危机与变局、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等。
知识点六:第五单元世界近代史的发展第五单元主要介绍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
内容包括:19世纪末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变化、殖民体系的建立与反抗、世界战争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联合国的建立和冷战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等。
知识点七:穿插的历史哲学思考教材还穿插了历史哲学思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启迪。
在每个单元末尾都会有历史留言、历史讲座等篇目,对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综合运用。
知识点八:普及的历史常识教材还普及了一些历史常识,如历史年表、历届中国古代思想家等。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资料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简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政治上: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分裂割据。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
积极基础:士的崛起。
历史意义:①是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2、简述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①核心是“仁”“爱人”“克已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为政以德”包括民本思想。
③“有教无类”。
孟子:①“仁政”“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民贵君轻”③“性本善”荀子:①“仁义”“王道”和“以德服人”②“君舟民水”③“性恶论”,礼法并施。
道家:老子: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②朴素辩证法。
法家:韩非子:①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②迎合建立大一统专治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4、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儒家学派的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的):①儒家学派成为官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③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县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影响: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5、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阳明6、陈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万物本原: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②二程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朱熹认为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把儒家的理论道德神圣话。
7、简述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李势:“离经叛道”;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经世致用”;王夫之:“唯物思想”;第二单元复习资料1、列举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教育可以使人回归善。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
高中必修三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总结2022学习历史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了解社会发展史,能够认识民族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从而有利于对我们人生坐标的定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高中必修三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1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礼”的观念,德治)(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在历史必修三的第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这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建立了最早的封建国家制度。
夏朝的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主,国王统治全国,下设诸侯,实行分封制。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制度,但在商朝时期,封建制度更加完善,国家君主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它建立了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和世袭制,国家君主的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其次,我们来看夏、商、周三代的经济发展。
夏朝时期,农业是经济的主要产业,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具,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商朝时期,农业继续是经济的主要产业,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商朝的繁荣使得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周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最后,我们来看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点。
夏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萌芽。
商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金文,这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周朝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金文,这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朝时期的青铜器和礼乐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点。
总的来说,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一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1.三秦政治。
-秦始皇完成大一统的意义。
-《焚书坑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重视法家思想、实行法家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统一战争。
-秦朝对六国的战争使秦能够完成统一。
-重要战役: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等。
-司马迁《史记》对统一战争的记录和评价。
3.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郡县制、推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建立道德政治,以儒家经典为准则,实施儒家教化政策。
-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公共建筑工程的规模。
4.秦代社会经济变革。
-实行均田制、铸钱统一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开通农田灌溉、建设纵横交错的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秦朝对铁器、陶瓷等手工业工艺的发展影响。
5.秦代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 方便统一的基础制度,Article 29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的统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有很多文科同学的历史是非常的不好的,那幺他们应该怎幺学习历史呢,高中立是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哪些呢,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有哪些知识点
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雅典的政治状况:
(1)雅典的地理环境:
①阿提卡;比雷埃夫斯;②农业;工商业;航海业
(2)城邦制国家初步形成:
①纷争不断;②大约在公元前9-8世纪;中央议事会;行政机构设立;贵族—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3)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8BC—6BC
①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实际权力;②放高利贷;土地兼并;六一汉;债务奴隶;
(4)平民暴动与雅典政局动荡:
①B632;武装暴动;被镇压;②成文法;贵族既得利益;
二、工商业发展——雅典的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远航大船;工商业奴隶主;
(2)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要求发展海外贸易,掠夺外邦奴隶与财产,主张实行温和改革
三、首席执政官梭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