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的公正性原则与师道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德的公正性原则与师道尊严
一、师德的公正性原则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公平与正义的伦理原则,是人类社会普遍的道德法则,是人们追求的基本价值生活目标和基本的行为准则。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扩展和延伸,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其实质是教师个体的公正观。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师德的公正性原则,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境界,在职业生活中要秉公办事,要正直做人,正派处事,公平、合理地处理各种关系;要求教师坚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坚持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原则,即主张教师要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个性和智力独特发展的教育。
二、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最早出自《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大体有三层含义:一是老师“道尊”,亦即老师集信仰和知识于一体,尊重老师也是尊重信仰和知识;二是老师“自尊”,即老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赢得学生敬重;三是老师的“他尊”,即有种种礼仪规范确保其他社会成员尊敬老师。
三、师道尊严现况
1.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蜕变,使“道尊”传统黯然不彰。在传统社会,教学意味着学做人和学知识合二为一,学生常年跟随老师,老师对学生言传身教,师生关系亲密无间乃至情同父子,学生对“恩师”的感激自然发自内心。在现代社会,教育重点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艺,大学基本采用分专业、分班级、分批次的集中授课方式,学生或会认识老师,但老师未必认识学生。师生间缺乏共同信仰,更缺乏情感沟通,很难传承“师道尊严”传统。
2.中国教育体制官僚化现状和公共教育产业化倾向,以及部分教师品行不端、学术腐败、不安心“传道授业解惑”本职工作等不良现象,是侵蚀“师道尊严”的公害和毒瘤。试想,当“范跑跑”在地震中置学生于不顾自己逃生时,当一些大学教授蜂拥争当处长、竞相亮相媒体、奔走开会演讲甚至是剽窃论文时,当某副教授聚众参与淫乱时,他们既无法赢得学生尊重,更应遭到整个社会的批评甚至是唾弃。孟子曾说:“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教师没有“自尊”,又何来“师道尊严”?又怎能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托付给他们?
3.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两千多年来,子贡为孔子守丧、杨时“程门立雪”等尊师典故一直广为流传。但今天,似是而非的师生平等观以及独生子女渐多等现象,弱化了尊师重道的传统,颠覆了尊师的风尚和礼仪,甚至发生民办教师为争取公平待遇而向政府集体下跪事件以及老师被打、被杀等恶性案件,老师的“他尊”同样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你看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或是睡觉、或是谈笑自若、或是玩手机听音乐。为师不尊、为生不敬的不良风气,使得中国教育失去了传统,也失去了未来。
四、重建师道尊严
论语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在现代社会师道尊严不断沉沦的今天,很难利用传统的观念和理论重建教师尊严,因此如何重拾师道尊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教育者的威信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也可称之为正式的影响力,包括教师的学历、资历、职位等;二是非权力性影响,也可称之为非正式的影响力,主要指教师的学识、能力、品格等凝成的人格魅力。很多教师的经验显示教师的魅力是现代社会树立教师威信的核心因素。“上海师范大学曾对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45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表明,有84%的学生把“公正”看成是“教师工作最重要的职业品质”,92%的学生把“偏私、不公正”看作是:“最不能原谅的教师缺陷”。”由此可见,教师的公正品质直接影响教师的形象和威信,能否做到公正、不偏私是教师重拾教师威信,重建师道尊严的重要方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应秉承一个永远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职业生活中要秉公办事,客观评价,奖罚分明;要正直做人,正派处事,公平、合理地处理各种关系;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要因材施教,坚持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原则,要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个性和智力独特发展的教育。
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政治科学理论知识,提高思想境界,增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要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要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超越自我,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典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师道之根本,“身正”师尊之根本。如果能以此规范教师,治学育人,师严道尊有望已。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